是真的。乙肝是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不治疗对缓慢进展,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到肝硬化,或着发生肝癌。因此一旦知道自己有乙肝,就需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救治,积极抗病毒治疗。目前有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口服的一日一片的药物及一周打一次的注射针剂。医生根据您的病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抗病毒治疗中,有些患者会出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如果肝功能也正常,有没有肝硬化,病毒也检测不到,那这种情况就属于临床治愈。临床治愈的患者在一般的体检中通常不会被发现得过乙肝的(不过肝病专业的检测还是能查到)。但就目前已上市的治疗药物来说,实现临床治愈的比例确实不大。但对于适合(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比较低)的患者可以积极追求临床治愈的目标,这样会获益更多。
乙肝临床治愈不是梦,但在目前的条件下确实难度比较大。所以目前只能在部分适合的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比较低)中追求临床治愈。本团队2019年发文显示对于乙肝病毒控制很好的患者,如果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低于1000IU/ml,在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1年,将近有一半的人会获得临床治愈。不过干扰素应用中还是有副作用的,必须由医生帮助密切监测、及时调整,是保驾安全有效治疗的重要措施。
2025年3月18日是中国第2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到结果,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早期肝硬化常常在患者不知不觉中发生,所以定期到健康查体就非常重要;对于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更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及治疗。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抗病毒治疗是预防或阻止肝硬化的重要治疗手段。除此之外,中医中药在防治慢性肝病进展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抗纤维化,使得更多患者获得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的逆转。医患合力、共同应对,为肝脏的健康,我们一起努力!
慢性肝病患者病情稳定的,肝功能正常!是不影响接种新冠疫苗的。即使在服药抗病毒药也不影响新冠疫苗的接种。当然是否能接种疫苗还需要接种医生具体评价有无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有患者说接种疫苗时要停用抗病毒药,但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切记,乙肝抗病毒治疗治疗是不能随意停药的,以免病毒耐药、病毒反弹而致肝病反复!
预防乙肝常规的乙肝疫苗接种是: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10 μg重组酵母乙 肝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应 进行补种,剂量为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20 μg仓 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重组乙肝 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3针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或 20 μg CHO重组乙肝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即接种后不产生抗体的个体,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 μg)和针次。对3 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 μg或3针20 μg重 组酵母乙肝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肝疫苗后1~2个 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2015年中国乙肝防治指南指出:单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 87.8%。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 24 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 h)注射HBIG,剂量应 ≥ 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 性母亲的哺乳。HBV DNA水平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 HBV DNA水平较高(> 106 IU/ml)母亲的新 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近年有研究显示,对这部分 母亲在妊娠中后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可使孕妇产前血 清中HBV DNA水平降低,提高新生儿的母婴阻断成 功率。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和患者签署知 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对HBV DNA高水平孕妇给予抗病毒药物,以提高新生儿的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2015年中国乙肝防治指南指出: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 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 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 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 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 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 员、男男同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 毒品者等)。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和6个月程 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 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要求在出生 后24 h内,越早越好。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 角肌中部肌内注射。
今年,美国FDA又批准了一种治疗丙肝的复方单片——Zepatier(由一蛋白酶抑制剂Grazoprevir和一NS5A抑制剂Elbatasvir),对于基因1a及1b型治疗12周的SVR率分别为92%及99%。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丙肝是可治愈的疾病。如果患者没有进展到肝硬化,只是丙肝病毒感染或肝炎,经过有效地抗病毒治疗后,可以达到病毒清除,肝脏炎症消失的程度。治愈后和正常人一样可以生育。因丙肝目前尚没有预防用的疫苗,而病毒载量高的母亲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因此,如果患者处于育龄期,应该先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待病毒清除,丙肝治愈后在适时安排生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抗病毒治疗选用了干扰素,一定要在停药后半年才能生育!因干扰素有致畸的作用。
☆ 当前有相当多的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或乙肝肝硬化,但有些患者了解到服用核苷(酸)类药物有耐药的可能就惶惶不可终日。其实正规、合理的应用这些药物,发生耐药的机会还是很少的。但如果不规律用药、随意换药或停药,则是容易诱发耐药的。如何发现是否耐药呢?在病毒控制很好的患者中,只要检测HBV DNA就可以了。如果用高精度的检测方法均检测不到HBV DNA,那说明没有耐药,若再次检测到了,就要高度警惕耐药的可能。此时就需要做一个耐药基因的检测。根据耐药变异位点的不同,可能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有下降,这就是耐药了。但有时做了检查,没发现耐药变异,也不能确定一定不耐药,还要根据综合情况来分析。如果确实是病毒反弹升高,则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免肝脏受到进一步破坏,加重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