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医疗机构脑电图专业队伍建设,推动脑电图专业快速发展,由省卫生健康委主办,兰大二院和甘肃省抗癫痫协会承办的“首届甘肃省脑电图读图技能大赛”在兰大二院举办。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伯荣、人事处副处长周宝峰,兰大二院副院长张德奎、神经内科主任张振昶,甘肃省抗癫痫协会会长、兰大二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癫痫中心)王天成出席会议,来自全省各级医疗机构30余家单位代表参加比赛。获奖合影经过初赛,15支参赛队进入团队赛复赛,50人进入个人赛复赛。经过为期2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兰大二院团队荣获团体一等奖,神经外科刘亚丽荣获个人一等奖。刘亚丽医生擅长癫痫的诊断与治疗,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与定位诊断,长程视频脑电图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判读,是甘肃省抗癫痫协会理事;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篇,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本次大赛为甘肃省脑电图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兰大二院作为“全国脑电图培训基地”单位,将持续组织开展脑电图专业人员培训学习,提高医疗水平,为全省脑电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能有今天的健康生活,首先感谢咱们伟大的国家、感谢医保的报销政策,以前帕金森病患者做手术,最大的问题是手术耗材太贵,医保不报销,很多患者由于费用问题只能忍受疾病的折磨。现在脑起搏器手术耗材纳入医保,报销力度大,我当时来手术带了30万,最后报销后只花了5万。”57岁的王阿姨春节后来院程控,开心的说。帕金森药物治疗四年异动严重,脑起搏器给她恢复如初杨阿姨2018年开始服用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她主要的症状是肢体震颤、手脚不灵活,服用药物治疗四年,最大的问题是肢体震颤,吃药后抖动会缓解,但是也出现了严重的异动现象,给她的生活及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听说帕金森病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随后来到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就诊。杨阿姨用药治疗四年,也出现了药物并发症,已经入手术治疗的窗口期。目前手术治疗唯一推荐的方法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方法,脑深部电刺激疗法(DBS)俗称脑起搏器手术,它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电极,发放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使病人恢复原有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1、微创、安全性高DBS手术不需要开颅,仅需在颅骨上钻孔即能完成,损伤性小,恢复快,比较安全。2、疗效明确对帕金森患者的僵直、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口服剂量;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异动以及运动波动等并发症。3、可逆、可调节DBS手术不损毁神经核团,能避免因神经核团遭到破坏而引起的不可逆的严重并发症,并能在术后根据病情发展调节电压、电流、频率等,通过长期有效的程控,达到最佳症状控制。由于不破坏脑组织,脑起搏器治疗还为病人保留了今后接受其他新治疗的机会。术后已经半年的杨阿姨,状态非常好,经过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刘亚丽医生的程控,震颤消失,也没有异动了,整个身体都轻松了许多,仿佛回到了患病前的状态。感谢国家感谢脑起搏器手术医保政策关于手术费用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杨阿姨的手术报销了83%,她说,最想感谢的就是国家,感谢国家的医保政策,给了自己治疗的机会,也感谢医生团队的精湛医术。关于医保的报销比例,还是要根据各地的报销政策有关,各个地区有差异。
“23岁到35岁,人生最重要的时候,我却被这个病折磨了12年,脖子向左歪、整个身体都在扭,说话、吃饭、喝水、走路都困难,十几年的病程让我的身体都变形了,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后,让之前歪的脖子扶正了,身体不再有之前痉挛出现的疼痛,感觉解决了我一人生大事”白银市靖远县痉挛性斜颈患者李先生亲述。12年前,李先生感觉颈部里面好像有根筋变短了,左侧颈部被扯得很不舒服。到后来症状加重,就算头部正常向前看,脖子也异常难受,酸痛胀麻,使他不得不时常向左边歪着脖子。这些年李先生去过北京、上海、杭州,各大医院都去看了,没有好的办法,打的肉毒素,效果不好,“歪脖子”症状越来越重,颈部和头部每间隔几十秒左右就会突然左转,完全不受自己控制。近几年他的脖子连带着头部彻底呈“向左看齐”姿势,只能偶尔回正,正常走路都十分困难,吃饭、喝水、说话都困难。慢慢了解到在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可以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可以治疗痉挛性斜颈,随后决定手术。半年前手术治疗后,症状就歪脖子的现象就消失了,扭动的身体也恢复正常,完全恢复了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痉挛性斜颈是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一种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性疾病。常表现为颈部某些肌肉不自主地持续性或阵发性地收缩,引起患者头颈位于强迫性异常姿态或不自主运动。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约12%的病例呈现家族遗传史,是一种罕见疾病。痉挛性斜颈起病初期,患者常常反映自己颈部酸胀不适,头不自主地偏向一侧或抽动,颈部活动受限,常常误认为是落枕。当病情加重时,患者出现不可控制的强迫性偏斜或阵发性抽动,可出现肌肉抽动处疼痛,局部坚硬、增粗。头颈偏斜时可能伴有其他部位异常活动,如肩部上提、耸肩等。痉挛性斜颈一般起病缓慢,症状由轻逐渐加重至不能控制,转向定位时可出现颤抖。患者常常在情绪紧张、激动、劳累后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这种异常姿态和运动因参与肌肉不同,头颈部转向的方向各异,可表现向左或向右、向后仰、向前屈等等,甚至几种姿态和运动混合存在,呈无规律性状态,临床上根据肌肉受累范围可以分为四型:(1)旋转型:头沿身体纵轴向一侧作痉挛性;(2)后仰型:头向背部后仰,面朝天;(3)前屈型:头向前屈,下颌抵在胸前;(4)侧屈型:头偏离纵轴向左或向右,耳朵靠近肩部,常伴有同侧耸肩。当患者试图维持其头部正位时,大多有头部震颤。一般来说,痉挛性斜颈一旦确诊后是不能自愈的,大多数患者也是无法自行纠正头位的。所以,如果一旦确诊后,就需要尽快进行治疗。目前很少有自愈或症状自行缓解的患者,如果延误治疗还会导致疾病恶化和复杂化,以致治疗起来愈加困难。药物及肉毒素治疗效果甚微,慢慢会无效,对于保守治疗不满意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应用较多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方法。
DBS术后半年的帕金森病患者老林(化名),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术后的他“扔掉了”拐杖,行走腿脚灵活自如,再不用担心药物治疗效果衔接不上,有效时间短的弊端。肢体震颤、僵直、嗅觉减退可能不是“老了”69岁林先生(化名),24年前左侧肢体出现震颤、僵直的现象,走路腿迈步感觉困乏,走路的步伐也变小了,以前灵活的身体变得“迟钝”,感觉一下子“老了”,除了运动方面的症状,还出现了明显的嗅觉减退、便秘、翻身困难等现象,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老林患的是帕金森病,开了安坦进行药物控制,吃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六年后单侧的肢体僵直与震颤发展至双侧,而且药物治疗的效果逐渐变差,还出现了严重的冻结步态,调整药物美多芭治疗,刚开始调药后效果还可以,慢慢的出现了症状波动、药物起效没有之前迅速了,有效时间也从之前的四五个小时,缩短到两三个小时,还出现也严重的异动现象。随后将美多芭药物的次数增加一次,加服金刚烷胺治疗,调药后的老林明显感觉到身体轻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林之前调整的药物方案也不好使了,半年前,药物起效时间越来越短,异动症影响到正常生活,并且出现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听说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还可以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脑起搏器、DBS)治疗,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帕金森病诊疗组的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效果更佳,能够精准的定位靶点位置,解决了框架定位的弊端,并且患者不用忍受上头架的痛苦。DBS手术治疗,持续刺激治疗效果更佳帕金森病早期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而长期治疗疗效明显减退或出现严重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是通过植入体内的脉冲发生器,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了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状,使病人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DBS因其相对无创、安全和可调控性,作为主要选择。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较好,但手术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对非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是手术的禁忌症。手术对肢体震颤和/或肌强直均有较好的疗效,手术可明显改善运动症状。
“我的父亲患有帕金森病14年了,手术前手抖、腿抖,身体僵直,行动迟缓,走路拖步,严重的时候无法行走。特别是晚上非常难受,自己翻不了身,穿衣服一些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需要家人长期照顾。这十几年他受帕金森病的折磨,脸上好久没有笑容了,为了能够保障基本的生活能力,让父亲能够恢复健康的生活,2022年5月进行了DBS手术治疗,手术后现在已经4个月了,感觉他就像换了个人一样,不抖了、不僵了,走起路来腿脚轻松了、人也精神了,生活能自理了,自己生活完全没有问题,开启了新的生活。”帕金森病患者伏先生女儿亲述。开机前与开机后视频14年帕金森病折磨,抖、僵、慢让他生活难自理天水市秦安县56岁伏先生,肢体震颤、僵直、行动迟缓14年。14年前右侧上肢出现静止性震颤,休息或者紧张的时候手就会出现4-6Hz搓泥丸样的动作,刻意控制时症状会减轻,因为没有其他的不适,当时没有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右上肢的静止性震颤症状加重,震颤幅度增加,逐渐也出现行动迟缓及全身肌张力障碍,身体僵直,特别是躺床上翻身、起立时明显,已经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后到北京求医,确诊为帕金森病。开始服用美多芭、苯海索及金刚烷胺治疗,回家服用药物后,身体变得轻松了,震颤与僵直的现象有明显的改善,服用一次药物能够改善4-6个小时,以为找到“灵药”的伏先生很高兴。可是好景不长,药物维持的时间越来越短,起效的时间越来越长,患病的第十年,下肢也出现了抖,颜面部的表情僵硬、流涎、流汗、便秘等症状也出现了,随后为了求医,去过北京、去过西安等各大医院,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基本没有变化,可以说是已经走投无路,最后药物的有效时间仅仅能维持1-2个小时,药效过了后生活无法自理。DBS术后不抖、不僵了,4个月的生活太幸福2022年5月份,伏先生来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帕金森病、神经调控门诊,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脑起搏器,DBS)治疗,术后身体不抖了、不僵了,行动灵活自如,4个月的生活如常人,脑起搏器已经成为他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神经外科刘亚丽医生介绍:随着病情的进展,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及肌张力障碍的患者,生活质量因运动并发症而严重受损,内科医生常常束手无策。脑深部电刺激手术(脑起搏器)治疗改变了内科药物治疗的现状,兰大二院神经外科帕金森病、神经调控专家组,对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的患者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术后90%的帕金森病症状能够改善,非常有效的提高了其生活质量、降低服药剂量、降低病残率。脑起搏器手术过程体现一个“准”字,在精确地定位系统的支持下,精准地把电极放在犹如蚕豆大小的神经核团之中最恰当的位置,成为手术的关键。兰大二院采用先进的机器人系统辅助脑起搏器手术治疗技术,这个技术解决了立体定向框架系统脑起搏器治疗的缺点,术中二次注册,模拟靶点校正,手术规划精准避开血管,术中容易调整手术路径,机械臂动作幅度可控精度0.1mm,手术时间短、手术更微创、术前准备简化,避免安装框架/组装弧弓/人工调整坐标及角度复杂操作等优点,更合适一些异动比较明显、年龄比较高,难以配合框架手术的病人。兰大二院帕金森病、神经调控专家组,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精神心理及康复科多学科的优势整合,让患者在一个门诊就能享受一站式的诊疗、精准的评估、用药方案的优化、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及术后程控,以及建立了全程管理模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重塑生活信心。我们开设“帕金森病、神经调控门诊”,旨在实现专病专医,精准诊疗,以期改善我省及周边地区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知晓率低、术前评估率低、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无法保障基本生活能力的局限性,进一步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常有患者描述,说自己患了帕金森综合征,想要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其实脑起搏器手术是适合帕金森病,并非帕金森综合征,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及分类都有哪些?帕金森综合征广义上指有帕金森样表现的疾病总称(Parkinsonism),狭义上指有帕金森样表现的非PD疾病总称(Parkinsonian),一般临床上指的是狭义的帕金森综合征。包含以下几类疾病: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药物性、血管性、中毒性、代谢性、肿瘤、脑炎后、脑外伤等可能会继发。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路易体痴呆、皮质基底节变性、Huntington病、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是由于颅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导致的,导致的原因不明,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等原因所致。治疗有什么区别帕金森病以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盐酸苯海索、司来吉兰等药物治疗和脑起搏器手术治疗为主。帕金森综合征则是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为主,部分患者会在基础疾病治疗好转后,症状自然减轻,症状严重的可以辅助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在发展到中晚期,有手术治疗的机会,但是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这也是脑起搏器手术前首先要排除综合征的原因。
帕金森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有药物以及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等方法可以控制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的特性,并非单个科室就能有效控制,还需要结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心理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诊疗,方可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而康复治疗贯穿帕金森病治疗整个时期。康复锻炼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康复锻炼,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和改善身体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和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症状的进展,提升生活质量。哪些运动适合帕金森患者?康复锻炼可以针对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运动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进行肢体的伸展、弯曲、旋转等运动,有助于保持关节的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平衡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平衡感,减少跌倒的风险。步态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行走姿势和步速,使行走更加稳定和流畅。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整体身体素质。同时,康复锻炼还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对疾病的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在康复锻炼过程中,患者与治疗师和其他患者的交流互动,也有助于缓解孤独感,提供社会支持。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治疗的训练量应如何把握?帕金森病患者体力下降,不建议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以提高耐力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为主,具体运动量因患者年龄和病情程度及是否具有合并症而不同,基本原则是患者不感觉到疲劳或稍觉疲劳,但休息后很快恢复体力,疲劳感不会持续到24小时之后。如果在运动24小时之后还感觉到疲劳或肌肉酸痛,就应该减少运动量。另外,建议患者采取少量多次的运动方法,将一天的运动量分为早晚或早中晚来完成,减少每一次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这样对于提高机体耐力有较好的作用。
帕金森病本身不致命,一般不影响寿命。随着现在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是可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但是,若没能得到及时和合理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残,最后出现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的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合理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治疗方法和水平外,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也对寿命产生重要影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抵抗力,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也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帕金森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而环境因素如环境污染、农药暴露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了解并避免这些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刘女士患有帕金森病六年了,严重的肢体僵直导致她无法站立行走,日常出行需要坐轮椅,目前每天服用恩他卡朋、美多芭、司来吉兰、普拉克索、罗匹尼罗、氯氮平六种药物,调整用药感觉作用不是很大,加大药量出现异动,药量少了又没用,这些年的用药治疗没有调整空间了。这位帕金森病的患者来咨询没有调药的空间还能怎么办?需要手术吗?目前刘女士服用的药物基本上涵盖了治疗帕金森病主要药物,药物治疗出现并发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没有调药的空间,这个阶段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术,也就是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用药日记经过了解,刘女士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初期服用美多芭的效果特别好,僵直是从左侧一侧起病,逐渐发展到双侧的。经过心理、认知评估,适合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术后最起码能让她恢复自主生活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脑起搏器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不能完全治好帕金森病。是通过在大脑特定区域植入电极,连接神经刺激器,发放电刺激来调节神经功能,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例如可以减轻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后,震颤明显减轻甚至消失,肢体活动更加灵活,能够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走路等,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属于进展性疾病,发病初期先用药物控制,70%的患者通过药物能够很好的控制震颤与僵直。在药物治疗方面,常见药有这些:第一种就是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有效率可以达到75%或者是更高。第二类就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它与左旋多巴合并使用,既即可以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又可以减少起副反应,可以大大的提高疗效。第三种就是抗胆碱药。适用于震颤突出者,年龄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第四种就是儿茶酚养胃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是没有效果的,需要与酶多巴胺等等来合用,可以增加疗效,减少症状的波动。第五种就是b型单氧化酶抑制剂,比如说司来吉兰,这个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关于用药选择需注意:1、药物治疗要趁早如果出现帕金森症状,切勿因为害怕并发症而推迟用药,药物治疗能够改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还能缓解焦虑、给康复训练提供条件。关于药物并发症,通过规范用药是能够避免的。2、治疗因年龄而异有几种原因可以认为年龄是决定何时及如何开始治疗的重要因素。首先,尽管年轻患者的症状可能会较严重,但年轻患者通常比年老患者的疾病过程良性度高,智力状况好。另外,年轻患者常常预期要治疗20余年,因此为了长期的治疗目的,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尽量避免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的不良反应,加强为避免疾病恶化而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相反,由于老年病人的年纪都比较大,因而较少考虑进行神经保护以及长期使用左旋多巴的并发症问题。对60岁前起病的病人先用受体激动剂,尽量不用多巴胺制剂,60岁后起病的病人,适当应用多巴胺制剂。3、剂量因人而异患者在服药时要注意长期服药,每天有规律服用,不要突然自行停药。而由于左旋多巴并不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而是一种改善症状的替代性治疗,并且可能带来副作用,所以主张在以最小的副作用、最大限度改善病人生活能力的前提下,维持量越低越好,也就是常说的“细水长流”,不求全效。但是,有很多人对“维持量越低越好”产生误解,不管病情如何,一律美多巴半片,一日三次,甚至有许多患者病情到了晚期仍然是低剂量的左旋多巴。其实这个“低剂量”并不是绝对值,而是相对的。如对美多巴而言,在早期可能每天一片半就能很好控制症状,用三片就没必要。可是到了中晚期,即使是三片美多巴可能都不管用,要用四片方可,这时每天的最小剂量就是四片,而用5片就没必要。这就是所谓的“滴定”方法,一点一滴增加,增加到症状有明显改善,却又没有明显副作用的剂量时为止。总之,吃药需要做到“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即剂量尽可能小,长期规律地服用,能达到80%左右效果即可。4、种类因人而异有的病人一开始吃药就选择效果最明显的多巴胺制剂,该类药物效果明显,但可能使副作用提早出现。因此,对年龄较轻的早期病人,应选择多巴胺激动剂等,该类药物虽然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但可推迟药物副作用出现;对年龄较大的早期病人,可应用多巴类药物。如果震颤症状比较明显,对年轻的患者,可以服用安坦,但对老年患者,安坦可能不大合适,安坦对认知有损害,并且可导致幻觉,因此可以用左旋多巴制剂。选药原则是选择简单有效的药物,能用一线药,就不用二、三线药,切莫盲目追求新药。目前所有新药几乎都是左旋多巴制剂的辅助用药,也就是说,还不能单独用某种新药来控制帕金森病症状,左旋多巴还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