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疾病影响全身,会引起眼部多种病变和不适。例如,高血糖可以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干眼症等一系列眼病,这是因为高血糖引起全身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会累及结膜、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等眼球各层结构。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属于代谢性白内障的一种,常常双眼发病,原先透明的相机镜头就因为里面“糖多了”就变成了模糊的镜头,有时晶状体甚至会在1到2个月内就完全混浊。糖尿病患者在眼科检查中发现患有白内障的比例相当高。那么,眼底病变和白内障医生究竟先治疗哪个?治疗规范主要是首先全面评估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的各种眼部病变,依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对视力的影响程度予以相应处置和治疗,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视功能。目前先进的眼部检查手段可以对眼球从前到后做一个详细的结构和功能检查。举例来说,有的患者就诊时同时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性白内障,眼底看到大量出血点,治疗上最紧迫的是尽快完成视网膜激光光凝来稳定眼底出血的情况,防止眼底出血进一步加重,进展为玻璃体腔大出血导致短时间内失明;在视网膜激光光凝完成,眼底病情得到稳定,再择期进行白内障手术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而有的患者来眼科就诊时白内障程度已相当严重,眼底完全观察不清,这时候就需要首先进行白内障手术恢复屈光介质,争取检查眼底和治疗的机会,在白内障手术完成后及早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根据病变具体情况进行眼底病的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眼底疾病和白内障的治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沈胤忱)
评论区经常有朋友留言,说眼底视网膜脱离的后果是什么,能治吗?大家的担心我理解,这里啊,我统一给大家解答一下:视网膜脱离不但能治,而且必须要治,不然视力会急剧下降,更可怕的是,视力损伤之后眼球由于功能丧失也会慢慢萎缩、外斜,影响面容外观!视网膜脱离怎么及时发现呢?有些患者视网膜脱离前会有眼睛受外伤或者多年高度近视的病史,高度近视患者眼底不好,视网膜随着眼球度数加深越来越菲薄,如纱布网格一般脆弱,稍有风吹草动便被牵拉出视网膜裂孔,液化的玻璃体进入神经上皮下导致视网膜脱离。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视网膜脱离前并没有任何眼部疾病和预兆,之前视力一直良好。因此,我们一旦发现眼前有黑影飘动、视物遮挡、飞蚊症、闪光感这些情况,就要提高警惕,这种症状可能就是早期视网膜脱离,例如出现闪光感往往表明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存在牵拉,可能已经形成局部的视网膜裂孔。怎么明确到底有没有视网膜脱离?一定要到医院散瞳后进行各个方位的详细眼底检查,让专科医生来进行判断。如果确诊了视网膜脱离怎么治呢?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神经组织,目前还没有替换新的视网膜的成熟方法,只能对原有的视网膜裂孔尽早做好修复,我们在手术中要解除玻璃体牵拉,尽早去给视网膜复位,通过手术技术修补好引起脱离的眼底裂孔,再通过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等手段让视网膜贴复回去。一般来说,目前的治疗手段先进,通过及早治疗,可以保住视力,而拖得越久,视力损失就越多!所以一旦出现视网膜脱离征兆,千万不要耽误,一定要及时诊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沈胤忱)
糖尿病在眼底的并发症被称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难逆转的致盲性眼病,而其他各种糖尿病眼病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困扰糖友们的一件大事。“糖网”听上去像是一张“甜蜜的网”,其实非常凶险!糖网的症状包括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视物模糊等等,最可怕的是发展为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眼部剧痛最终视力完全丧失。糖网这么可怕,能不能治疗呢?我们知道,糖网是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在早期,眼底只有轻微病变,首先要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好,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重等),可以帮助有效预防糖尿病眼底并发性的发生。中期,眼底出现出血点以后,要及时打激光把视网膜的出血点封闭,减轻视网膜缺血缺氧,及时阻断病情向严重程度发展,降低严重视力丧失风险。晚期,眼底已出现玻璃体出血或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必须通过手术清除出血,使视网膜复位,术后根据眼底病情补充激光光凝,尽可能保存有用的视功能。如果进展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就会更加复杂且效果差。那怎么做才能早期发现呢?我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眼底,高危患者缩短至每半年或者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眼底。也就是说,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糖网、避免失明的最好办法。对1型糖尿病,12岁之前发病的,从12岁起每年筛查;12岁之后发病的,起病5年内筛查,之后应每年随诊1次。2型糖尿病确诊后即开始眼部随访,每年随诊一次。(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沈胤忱)
最近我在眼底病专病门诊遇到因眼前黑影飘动就诊的患者不少,眼前出现黑点、黑线、黑影等飘动可能是玻璃体老化的生理现象,同时也需要和一些严重的眼底疾病进行鉴别。人的眼睛如同一个精密的照相机,在它的底片——眼底视网膜前面有一团无色透明的胶质体称为“玻璃体”。玻璃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占到98%以上,容量约有4.5毫升。玻璃体的作用是形成屈光间质,维持眼球形状支撑视网膜,起到缓冲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里面的透明质酸解聚,水分析出;胶原纤维支架发生变性、浓缩、塌陷,玻璃体变成“溶胶状”,这一生理过程称为玻璃体液化,部分液化形成点状混浊,透过混浊部分看出去犹如“飞蚊”。当中老年朋友有以上情况出现时,建议到眼科门诊找专业医生散大瞳孔详细检查,并做一个无创的眼部超声波观察玻璃体混浊程度和视网膜,排除眼底视网膜裂孔、脱离、出血等病理情况。单纯的玻璃体液化、玻璃体混浊无需治疗,虽然看着不舒服,但是并不影响视功能和视觉质量,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混浊可能会逐渐吸收或自我感觉变得不明显。治疗方面,在排除甲状腺疾病和碘过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含碘成分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有利于玻璃体混浊的吸收。在生活的注意点方面,医生会尽量嘱咐患者在一个月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眼球外伤,同时密切观察黑点或黑影是否有扩大、固定遮挡、眼前闪光感等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建议立即到眼科就诊,排除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等严重的眼底病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沈胤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