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转移性肿瘤,与其他常见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相比,转移性骨肉瘤有很明显的个人特色: 1、所有药物治疗都是辅助治疗,骨肉瘤即使转移了,对局部治疗依赖性还是很强,能切就切、能放疗就放疗,任何不用局部治疗就追求治愈的想法都是空想; 2、基于上述特点,将所有转移性骨肉瘤归为一谈的做法就是大乱炖,肺转移、骨转移、寡病灶、多发病灶其预后完全不一样,单纯RR-OS(recurrent or refractory osteosarcoma)的纳入标准导致众多临床试验基线不齐,难以得到可重复性强的robust结论,不同类型的转移预后千差万别; 3、走到这一步,患者已经历大剂量、高毒性的一线化疗,有些人体弱再也难以接受大剂量药物治疗,脱离耐受性、只谈疗效就是空谈。 面对如此有个人特色的肿瘤,出招也要有鲜明特色,需要个性化治疗。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1、 对于巨大的、不可切除的寡转移灶,用化疗+1种甚是以上的靶向(方案A)将其迅速缩小,取得局部治疗机会后马上切掉,再以低毒性、可耐受的方案A-(方案A降低药物剂量强度,或者减少药物种类)序贯,把没有局部治疗机会的患者降级成有局部治疗机会的患者,争取长期无瘤生存。 2、 对于已经多发转移,降级后也预计没啥局部治疗机会的患者,选择可长期耐受的方案比如单靶向,或者靶向联合温和化疗,可能会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对于多发骨转移为主要灾区的患者,单纯靶向往往不能摁住骨病灶的进展,一定需要联合一线或者二线化疗,出现不良反应后优先减量靶向药。 4、 对于已经化疗很久,骨髓弹性极差的患者,再好的化疗药物都只能看看想想,选一种口服的温和的靶向药可能更为舒服。 5、 药物长期控制良好的幸运儿,一定把放疗放在脑海里,如果手术创伤太大,放疗不是为一种选择,射波刀、伽玛刀,刀刀都不弱于手术刀。 6、 不良反应早发现、早治疗,不断提升的对症支持治疗对近年骨肉瘤患者生存提高功劳不小。血压好好测,该吃药就吃药,从一开始就保护好肝肾,才能跟肿瘤君长期共存。
得了恶性肿瘤很悲剧,得了尤文肉瘤是悲剧中的一线希望,而得了转移性尤文肉瘤,那就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吧!一线二线三四线,患者和医生的心情就像过山车,起起伏伏上上下下。刚换方案时肿瘤呼呼缩小,眼看就要治好了,忽然耐药又呼呼长大。再换一次方案,三四个月又小了,往往不到六个月,又耐药了。在这条治疗道路上,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经济实力,哪一条的短缺都有可能把患者提前摁死在探索科学的大道上。 在治疗上,个人建议如下,不定期更新,欢迎纠错: 1、 联合联合联合,永远不要忘了,对于尤文这么奸诈狡猾的瘤子,单一种药物无论多有效,几天就耐药,这也适用于靶向药。 2、 化疗是一线二线三线的基石,无论VDC/IE,还是VIT,还是TC,把方案拉出来单打独斗,化疗不输靶向。 3、 对于寡转移灶,可以化疗+局部治疗+化疗搞定,靶向毕竟不好停药;对于多发转移的,不要局限于口服靶向药,鉴于化疗和靶向的不同不良反应谱,趁着身体素质好,能联一个是一个。 4、 不同于骨肉瘤,尤文需要借鉴血液病的治疗理念,药物为主,而且剂量强度要保证。任何打断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的治疗(比如手术、需停药的强放疗)都是耍流氓,摁下葫芦浮起瓢。 5、 骨转移、肝转移、淋巴转移的比率高于骨肉瘤,不要单独盯着肺。且骨转移往往在骨扫描上被忽略,转移半年以上的倒霉孩子,定期查petct,尽量每半年一次,那点儿辐射不算啥。 6、 长期化疗导致免疫力低,防患于未然,复方新诺明永远属于长征路上的你。 7、 警惕发热,骨髓浸润的第一标志可能就是发热。 8、 CRP、LDH,感染肿瘤傻傻分不清楚,动态观察吧,单一个指标说明不了啥。 9、 免疫冷肿瘤,PD1、CTLA4时髦且无效,不服来战。 10、分子病理细分对预后很重要,但治疗大致相似。不要纠结于EWSR1或者FUS跟哪个ETS融合了,还是跟非ETS融合了,就目前的治疗水平,都是一锅炖。当然,BCOR和CIC都已经独立门户了,不要跟尤文搅和,估计之后会有更为清晰的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