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张卫:莫轻视便血,痔疮久治不愈应警惕直肠癌澎湃新闻记者 肖蓓2016-12-02 20:46来源:澎湃新闻大肠癌,即直肠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全世界每年以2%速度上升,中国上海每年以4.2%速度上升。就上海而言,约2500万的总人口中,每年确诊的新增患者大约就有10000人。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有着悠久的历史,直结肠癌肿瘤手术量位居上海市第一位。作为肛肠外科主任,张卫教授在结直肠、肛门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在直肠癌低位保肛及腹腔镜大肠肿瘤手术方面独具特色。在对抗肿瘤的同时,张卫更关注人的感受,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要保留生命的尊严。他说:“大肠癌的治疗,首先从用药、检查到术式,一切都要从病人利益出发,用最小的损伤,换取最大的疗效。第二,恶性肿瘤的治疗一定要彻底。第三,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排便的功能。尤其对一些低位直肠癌患者来说,保留了肛门,就是保留了生命的尊严。”澎湃新闻:结直肠癌是发病及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统计显示,结直肠癌致死率位居全部肿瘤死亡的第三位,占全部肿瘤死亡的10%(男性位居肺支气管癌、前列腺癌之后,女性位于肺支气管癌、乳腺癌之后)。大肠癌发病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张卫:大肠癌是在遗传基础上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癌前病变。首先,结直肠癌属于“富贵病”的一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相同年龄段的发病率迅速升高。饮食因素包括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腌制食品以及烘烤油炸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则包括土壤中缺硒、缺钼等微量元素。其他高危因素还包括吸烟、饮酒等。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在各类结肠癌中,遗传性及家族性占发病的10%至30%。癌前病变,则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性肠炎、腺瘤性息肉等危险因素。其次,随着就诊人数的增加,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和社区的大便隐血预防筛查,使得结直肠癌的发现率升高,且发现得越来越早。此外,结直肠癌属于老年病,8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于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人,而且年龄越大风险越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发病年龄日趋老龄化(上世纪70年代大肠癌中位年龄50岁,90年代发病的中位年龄65岁)。由于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耽误了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治愈大肠癌的关键所在。即使得了大肠癌,也不要绝望不要放弃。早期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使是大肠癌发生了肝转移,其五年生存率也能达30%至40%。澎湃新闻:对于低位直肠癌(肿瘤距离肛缘5厘米以内)患者来说,切除肿瘤的同时要切除肛门,通过在腹部的人造肛门排便,这个挂在腹部的“粪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成为患者生命中“难以承受之痛”。如何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排便功能?张卫:肿瘤的外科切除仍然是大肠癌治疗的最根本手段,随着新概念、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可以改善治疗结果和减少对患者的损伤。大肠癌的治疗方向,是在外科手术基础上的个性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只有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团队较早开始探索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在国内率先提出“经肛门适形切除”的理念,为这部分患者尽可能地保留了肛门功能,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避免了人造肛门之苦,改善了生活质量。该技术获得上海市新型前沿科技项目称号。适形切除,就是根据肿瘤形状来设计切除线,更多地保留肌肉和直肠组织。具体做法是,经肛门拖出肿瘤,斜行切除,尽量使对侧肠壁多保留。我读书时,直肠肿瘤离肛缘8厘米的,就要切除肛门。随着技术进步,这一标准降低到5厘米。我们进行技术改进,可以做到肿瘤距离肛缘3厘米到2厘米以内,都可以争取保肛。别小看这两三厘米,对于肛门的排便功能来说,可以说寸土寸金,直肠组织包括神经、肌肉、肠壁,具有丰富的反馈、存储和收缩功能,即使多保留半厘米的直肠组织,肛门功能就是天壤之别。齿状线(直肠末端与体表皮肤的接口处),具有丰富的反馈功能,保留齿状线对术后恢复意义非凡。决定肛门功能的关键因素是:直肠保留的多少,吻合口距离齿状线的距离以及盆腔肌肉及神经保护的情况。不同的手术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不同。和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利多弊少,对患者损伤小、切口只有三四厘米,恢复快,切除更加彻底。很多人认为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不彻底,其实,通过腹腔镜,将医生的视野放大3-5倍, 在放大镜下一点点清扫肿瘤,会更加聚焦、彻底。当然,腹腔镜也有缺点,医生要对着屏幕操作,没有直接的触觉,对操作的技术要求更高。澎湃新闻:近年来,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手术之前先化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然而对于化疗敏感的患者仅占60%,还有将近10%的患者对化疗不敏感,如果先化疗反而会刺激肿瘤长大,丧失手术机会。如何将这部分对化疗不敏感的人群挑出来呢?张卫:我们团队联合中科院,从基因层面对这部分人群进行分析筛查。肠癌肝转移发病机制是我们团队聚焦的另一个研究热点。30%至40%的病人在出现肝转移后可以切除转移灶和原发灶,获得长期生存机会。肠癌肝转移是在基因控制下的多途径、多步骤的变化,目前医学界有五种公认的成瘤途径,但仅仅认识到几个基因突变会导致肝转移,这对肿瘤本质的认识还差很远。我们探索这一领域,希望能从基因层面寻找到肠癌肝转移的机制,从而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预测,寻找到治疗的新靶点。澎湃新闻:痔疮会癌变吗?张卫:痔疮是一种良性病变,不会癌变,但是痔疮的症状与直肠癌非常相似,都是便血,所以直肠癌常常容易误诊为痔疮,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有些患者因为有痔疮病史,所以一有便血就认为是痔疮出血,这是一种错误观点,很多直肠癌患者就是这样延误诊断的。痔疮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多,血不与大便相混,而直肠癌便血一般为暗红色,量较少,血常常与大便相混。但是,位于直肠下段的直肠癌也可以表现为鲜血便,有时很难与痔疮区分开来。一般情况下,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疮栓治疗后,便血会有所好转,但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所以,痔疮患者久治不愈应高度怀疑直肠癌,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行直肠指诊和肠镜检查,以便排除直肠癌的可能。澎湃新闻: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张卫:腹泻、腹胀、便秘、便血、大便性状改变、腹部肿块、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等症状是大肠癌的早期危险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通过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检测出大肠癌意味着癌症的治疗将更有效。另外,很多患者出现便血的症状就主观地认为是得了痔疮,因此不加以重视,最后却耽误了大肠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早期大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即使是大肠癌发生了肝转移,其五年生存率也能达30%~40%。根据大肠癌的诊断分期与预后来看,局部侵犯占39%,五年存活率达90%,区域侵犯占36%,五年存活率68%,远处转移的占19%,五年存活率10%。澎湃新闻:高危人群如何预防大肠癌?张卫:高危人群一般指40岁以上,有息肉病史、大肠或其他肿瘤家族史、炎性大肠疾病史以及遗传性肠道疾病。大肠癌的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做好一级预防可使大肠癌下降,发挥32%的作用。减少饮食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摄入,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少吃油炸、烘烤和腌制食品。经常户外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生概率。二级预防,包括积极参加直结肠癌筛查普查,可发挥49%的作用。出现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时要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定期体检对大肠癌的预防非常重要。为此,上海市启动了大肠癌筛查行动,针对全市50-74岁的人群到定点医院做肠镜检查,2013年共初筛111万人,初筛阳性率18.4%,发现近万人存在大肠病变,6469人进行治疗,其中恶性肿瘤914人,早期肠癌331人。三级预防,积极处理癌前病变,规范的多学科规范化治疗患者,可发挥19%的作用。腺瘤性息肉有恶变的潜能,但是从息肉到癌变是个漫长的过程,至少需要3-5年或5-8年,因此患者有充分时间进行阻断。息肉在肠镜下发现的同时,就可以处理。责任编辑:陈明明
本文系张卫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门诊简介 长海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门诊是长海医院首次专门针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及肠癌肝、肺转移开设的联合门诊。由我院国家重点科室、全军重点科室、肛肠外科牵头,联合肿瘤科、肝胆外科、放疗科、介入科、影像科及病理科共同开设的门诊。目前,结直肠癌发生率不断提高,结直肠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已由原来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上海地区则升至第二位。可以预见,结直肠癌将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不同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治疗效果较优良,通过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即使是肝转移的患者也有治愈的机会,可以明显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行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而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可以平衡各个治疗方案,使结直肠癌患者最大获益。我们的目的:提高结直肠癌患者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我们的特色:由副教授及以上的相对固定的专家组同时诊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诊疗效率;避免患者往返于多个科室之间。我们的团队:肛肠外科教授、肝胆外科教授、肿瘤科教授、病理科教授、介入科教授、放疗科教授、影像科教授。您的诊疗:同时面对协作组的所有专家教授,大大缩短诊疗时间,并且专家组通过对您自身情况的认真的讨论和会诊,得到最优的治疗方案。您会得到更加规范、高效、温馨、全方位的诊疗。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优先预约相关检查。门诊时间、地点:周五上午;门诊七楼。专家简介:张卫: 结直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门诊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生定期考核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肛肠委员会委员,全军肛肠委员会委员,全军肛门部良性疾病组副组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大肠肛门病杂志》编委,《中国外科年鉴》专业主编。曾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成果1项,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持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基金1项,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部,参编7部。医疗特色:结直肠、肛门恶性肿瘤,大肠良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等、大肠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黑斑息肉综合症(P-J综合症)以及肛瘘、痔等的外科治疗,在国内较早开展了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近年开展的腹腔镜下大肠肿瘤的治疗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熟练掌握电子肠镜的检查、诊断及肠镜下息肉的治疗。王梅:临床医学博士,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第一届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综述杂志常务编委。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94年获血液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自1994年起从事肿瘤专业临床一线工作至今。谦虚谨慎,爱岗敬业,医德医风高尚,科研作风严谨,工作作风踏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军人的荣誉感。受到医患的一致好评。任职期间多次获嘉奖、高尚医德奖、长海医院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及优秀共产党员等政治荣誉。承担及参与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肝外胆管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被评定为上海市科技成果。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篇,英文SCI论文十余篇,分别发表在J Cancer Res ClinOncol;SurgEndox;APJCP;Cancer Res等杂志上。培养及带教研究生、进修生、规范化培养住院医生几十名。杨继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介入科主任,上海市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副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疾控中心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治疗协作委员会常委,《介入放射学杂志》及《中国影像与介入治疗》杂志编委,连续2年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1986年开始从事放射诊断工作,从事介入放射工作25年余,进行各种介入诊疗手术20000余人次,以肝癌的综合介入治疗及甲亢的的动脉栓塞治疗为特色,第一或通讯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4篇,主编专著2本,副主编专著4本,以第一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及上海市科委基金项目各1项,在研上海市科委基金及长海医院提升计划基金各1项。张火俊: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上海长海医院放疗科主任,曾担任长海医院放射科主任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为恶性肿瘤(尤其是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肺癌、胰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的射波刀治疗、放射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及影像诊断。199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学士学位后留校工作;2005年获博士学位,2008年赴美国肿瘤诊治排名第一的安德森肿瘤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现为RSNA及CIRSE会员、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上海科委科技项目网上评审专家、《CVIR》等多家国内外期刊编委或审稿人,上海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会特聘射波刀治疗专家。 近3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8项,总资助额150余万元;主编、副主编专著5部、参编11部;获国家专利3项;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作为主要人员获包括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奖励7项。 为第二军医大学“5511”人才库成员,第二军医大学“A级教员”,长海医院“十佳优秀临床医师”,入选上海教委“优青”培养计划,荣立个人三等功及集体三等功各一次。李刚 医学博士,长海医院普外科三病区(胰脾肝胆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助理,硕士研究生导师。任全军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胰腺外科组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会员,上海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胰腺学组和肝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外科年鉴专业编辑。从事胰脾肝胆外科专业研究10余年,在胰腺良恶性肿瘤、急性重症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肝脏良恶性肿瘤、门静脉高压症、复杂胆道结石、腹膜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3年、2009年两次获得“长海医院优秀临床医师”称号。“淋巴结廓清术在胰头癌手术中的应用”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第7署名),“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策略” 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第1署名),“术前冲击放疗、术后后装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第3署名)。入选201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晨光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基金、全军科技攻关课题、军队专项基金资助各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国外专业杂志发表SCI论文5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3部。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先后获第二军医大学“A”级优秀教员、院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邵成伟 1974年1月出生。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现任影像医学科副主任,全军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首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SCI论文5篇。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科研基金。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果奖励。先后入选第二军医大学“5511”优秀青年人才库及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库。获2007度上海市杨浦区“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成员。2014年入选长海医院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资助计划。白辰光 病理科主任助理,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全军病理专业委员会分子病理学组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专家。1999年起从事临床病理诊断、病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因临床工作突出被评为长海医院“十佳优秀临床医师”。在肿瘤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所专长,尤其在消化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淋巴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负责科室肿瘤治疗靶点的标准化检测工作,其中乳腺癌HER2免疫组化检测通过国家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控评价中心(PQCC)认证。近年来,专注于软组织肿瘤和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和相关基础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病理诊断流程和技术平台,大大提高了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总影响因子>20分)。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任务,主持完成学校教学课题2项,协助培养博硕士研究生5名。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淋巴瘤、神经内分泌瘤。 MDT 治疗成功病例介绍病例一:患者男性,66岁,因“大便带血2年”收住院。 2014-07-10我院肠镜见距离肛缘3cm有一占肠腔2/3周溃疡型肿块。病理示腺癌。指诊可及肿物距肛缘约3cm,较固定。 2014-07-10 MRI示:病变不规则,向腔内隆起,长约7.3cm。当时需行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即切除肛门,永久乙状结肠造口。而且局部复发率较高。相关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后,决定先行新辅助放化疗。 三月期间行放疗28次,共50.4GY;口服希罗达化疗2个疗程,放化疗后肿明块明显缩小。 2014-10-24肠镜示直肠距肛缘4cm有一2*2cm大小溃疡型肿块。 2014-10-24 MRI示:肿块较前片明显缩小。2014-10-29行拖出式直肠癌适形切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术后病理提示少量肿瘤细胞残留。采取这一新的手术方式,不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保留了肛门。病例二患者女性,37岁,因腹痛腹胀2月,查肠镜发现升结肠肿块,占肠腔一周,至肠腔狭窄。肝脏CT示肝内多发占位,最大8X8大小 治疗前情况(图)经MDT讨论,经过两个月的综合治疗,肝转移灶明显缩小,由于患者肠道肿瘤持续出血造成贫血,因此在腹腔镜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将原发灶切除,术后再行化疗,2月后行肝转移灶切除+术中射频治疗。 术前情况(图) 术后情况(图)目前患者治疗近2年,仍在密切随访治疗中。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9:00
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刚过,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连续传来2个喜讯。2个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家庭在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帮助下,先后成功生下“无癌宝宝”。其中一例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入前基因检测,PGT)实现的,另一例是通过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实现的。现将两例患者的相关情况报道如下。一、病情介绍1.病例一:FAP患者刘先生的妻子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生下健康宝宝。32岁的公司白领刘先生结婚5年多了,一直不敢生小孩。因为他在22岁时就被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伴直肠癌。而且,他的亲属中也有多人得了这个病,他的爷爷、爸爸、叔叔以及姑妈均患此病。爷爷40多岁死于FAP伴发的升结肠癌;爸爸30多岁就得确诊了FAP伴直肠癌,而且已经行全大肠切除术;叔叔和姑妈都在20岁左右就确诊了FAP,全结肠内有数百枚息肉,每3-6个月就要做一次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刘先生诉说自己22岁因为FAP伴直肠癌到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找张卫主任,进行了腹腔镜辅助全大肠切除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末端回肠造口术,半年后行回肠造口还纳。28岁时又因为腹腔内巨大硬纤维到长海医院冯翔教授处再次行手术治疗。他特别担心自己的小孩会遗传这个家族性疾病,一年前,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开设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特色门诊,找到高显华教授,咨询是否有办法生一个健康的宝宝。高显华教授指导他抽血进行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基因突变检测,检测到了APC基因的致病性的胚系突变。然后告诉刘先生,他可以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试管婴儿+胚胎植入前的基因检测),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接着,刘先生找到了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颜宏利主任,颜主任给他精心制定了一个治疗计划。在颜主任的指导下,刘先生和妻子于2022.8开始进行了试管婴儿治疗,获得了6枚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胚胎,选择2枚优质胚胎移植,最终1枚胚胎移植成功。并于2022.12月(孕16周)进行了无创DNA检测,证实胎儿未携带APC基因的突变,并于2023.5.1成功生下一名健康的宝宝。小宝宝非常活泼可爱,全家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目前还保存了4枚正常胚胎以备生育二胎和三胎。2.病例而:FAP患者罗女士通过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成功生下健康宝宝。罗女士,30岁,在14岁时就被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其父亲和奶奶均为FAP患者。为了摆脱家族癌症遗传的魔咒,她和丈夫一起来到了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开设的“遗传咨询专病门诊”,向颜宏利主任寻求帮助。颜主任首先给她和父亲实施了二代测序的基因突变检测,均检测到了APC基因的致病性胚系突变(APCc.3340CàT)。另外,由于她不愿意实施试管婴儿技术,颜主任为她选择了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在怀孕9周和16周时,分别抽血罗女士的血液,并从中提取出胎儿的DNA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均未检测到APC基因的突变,证实该胎儿未遗传这个疾病,故决定继续妊娠,并于2022年5月通过剖腹产成功生下一名健康宝宝。于2023年5月罗女士夫妇带着一周岁的宝宝来向颜主任当面致谢。 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介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由APC基因的胚系致病性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3/10万,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6850-23700)。典型的FAP表现为结直肠内有超过百枚的腺瘤性息肉,即经典型FAP(CFAP),患结直肠癌的终生风险达100%,平均癌变年龄35-40岁。表型较轻的患者,息肉数量较少,被称为轻表型FAP(AFAP)。FAP患者息肉的典型表现为密集分布的、小的、宽基底息肉或无蒂息肉,偶尔呈带蒂息肉或出现息肉癌变。约70%的FAP患者有肠外表现,包括:胃十二指肠息肉和癌、甲状腺癌、脑肿瘤(通常是髓母细胞瘤)、肝肿瘤(肝母细胞瘤)、胰腺癌、硬纤维瘤、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CHRPE)、牙齿异常、骨瘤、纤维瘤、肾上腺肿块、表皮样囊肿和脂肪瘤等。大约有10%–25%的FAP患者会出现硬纤维瘤,常由手术引起,是FAP患者除结直肠癌以外的最常见死因。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旦有一个病人发病,其子女就有50%的可能性遗传疾病,而患者的兄弟姐妹也有一半机会得FAP。所以,FAP病人的家属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进行筛查,一旦发现出现FAP,应尽早手术切除,以免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癌变。约2/3的FAP患者的突变基因来自父母遗传,其余1/3的FAP患者并不是遗传自父母,而是由于新的基因突变引发的。FAP患者的大肠息肉为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如果未及时治疗,FAP患者的大肠息肉几乎100%发生癌变。FAP引起的结直肠癌大约占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1%。病人在出生时并无结直肠息肉,多数在15岁前后出现息肉,初起时息肉为数不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在病人青少年期整个大肠有成百上千个息肉。息肉越大越容易发生癌变。FAP如果未及时治疗,每一病例都将100%发生癌变。FAP的息肉大多在30多岁时发生癌变,未治疗者平均死亡年龄在42岁左右。我们可以通过及时处理胃肠道息肉和预防性全结肠切除术、全大肠切除术,防止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胃癌和十二指肠癌)的发生。通过定期进行各种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癌症,改善预后。还可以通过产前诊断和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止FAP遗传给下一代。 三、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简介遗传性结直肠癌是由于可遗传的基因突变(即:胚系基因突变)导致的,大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包括以下5大类:林奇综合征(Lynch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黑斑息肉综合征(PJS)、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JPS)和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SPS)。遗传性结直肠癌具有以下危害:(1)发病年龄年轻;(2)病人再次发生结直肠癌的概率高;(3)病人发生其它癌症的风险高;(4)病人的亲属容易发生多种癌症;(5)有约50%的可能性会遗传给下一代。通过各种筛查手段和基因检测,可以将这些患者筛选出来。然后通过规范化的随访监测、内镜和手术治疗,早期发现癌症,甚至预防癌症的发生。还可以预防家属发生癌症,并阻止该疾病遗传给下一代,进而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肿瘤医院和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都开始重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防治工作。我院从2018年1月起,已经开设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特色门诊,开展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和咨询工作。为了全面提高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和生殖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病理科和统计教研室通力合作,共同成立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登记中心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任总顾问,肛肠外科二病区主任于恩达教授和病理科主任郑建明教授任顾问,肛肠外科主任张卫教授任中心主任,颜宏利、杜奕齐、徐晓东、白辰光和高显华教授任中心副主任。通过整合医院各个科室的优质资源,提高我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的诊治水平;并建立遗传性结直肠癌数据库;深化基础研究的水平,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最终阻断该疾病遗传给下一代,全面提高我国的人口质量。 四、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介绍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全国和全军最早获批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也是2003年全军首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研究所四家挂牌的核心组成单位。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软硬件设施齐全。安全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20年,目前能够开展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试管和生育力保存及修复等全面的辅助生殖技术,2018年以来获批了遗传性肿瘤筛查和基因阻断中心、罕见病基因阻断中心和耳聋基因阻断网络单位等资质,也是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生育力保存与修复”主任委员单位。中心多次荣获集体三等功和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中心下设生殖遗传、生殖内分泌、生殖免疫、生殖男科、宫腔镜和中医辅助生殖等多个亚专业团队,全方位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衍生的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技术、女性生育力保存相关技术、宫腔镜腹腔镜微创手术、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富血小板血浆宫腔灌注、精子卵子及胚胎冷冻、胚胎辅助孵化、男性不育显微手术治疗等,尤其在高龄、子宫内膜异位和卵巢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形成诊疗特色;在稀少精子冷冻、严重少弱精的规范化治疗和高压氧治疗子宫内膜菲薄等方面取得突破。中心与国内、国际高水平生殖医学专家团队强强联盟,在个体化精准诊疗、微刺激IVF自然周期、高龄和卵巢功能低下不孕诊疗等方面保持领先水平,临床妊娠率在50%以上。五、长海医院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的慈善项目为了减轻遗传性肿瘤患者行试管婴儿的经济负担,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颜宏利教授联合爱心企业,牵头成立了“遗传性肿瘤基因阻断帮扶公益行动”项目,为经济困难的家庭减免了大量费用,将实施试管婴儿+基因检测的总费用由7-8万元下降至2万元左右。目前已成功帮助50多个遗传性肿瘤家庭(含20多个PJ综合征家庭和2个FAP家庭)成功诞下了“无癌宝宝”。 (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生殖医学中心报道)
患者:直肠癌手术后直肠癌手术后一年(保肛),近两个月阴道有时排气,并分泌血及类似粪便(近一周)。化验、按阴道炎治疗,服用消炎药。妇科医生怀疑是直肠手术后产生瘘管,致使粪便由阴道排除。希望单大夫帮助判断,是否可能是直肠手术后产生瘘管,致使气体及粪便由阴道排除。如果是瘘管的话,应当如何治疗上海长海医院肛肠科张卫:症状像直肠阴道瘘,需查清楚原因,排除癌复发及吻合口狭窄后可考虑修补手术,但复发率较高。张卫
我的结直肠癌需行何种手术? 采用何种手术应根据部位、大小以及肿瘤的分级和分期。但也可因医生的观点,训练、技巧和经验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直接与医生全面讨论可选择的手术方法以及针对目前的结直肠癌将选择的手术方法非常重要。 手术主要分两类。第一种称为姑息性手术,第二类称根治性手术。姑息术式是对晚期无法治愈的患者,这种手术目的是解除症状使患者活得更长,生活质量更好。根治性切除是切除包括肿瘤周围的动脉、静脉和淋巴,即整块切除可能残留癌细胞的区域组织。结直肠癌手术后可能会有哪些并发症? 大手术的死亡率小于3%。这个数字在急诊手术或姑息性手术时会成倍增加。术后死亡的1/3是由于吻合口漏引起感染所致。其他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有心脏、呼吸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问题,如肺栓塞。这些并发症多见于年老及存在合并症的患者。 感染性并发症可表现为吻合口漏,伤口感染或腹腔内感染。其他感染包括外周及中央静脉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在糖尿病患者和免疫下降患者更易发生感染。肺部感染更常见于活动受限和既往有肺部疾患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和哮喘等。 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可以降低,但无论医生如何注意均无法完全避免吻合口漏的发生。超低位吻合,即使是最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其漏的发生率依然可达到5~10%。对于如此高的危险,通常采用暂时性转流性造口,这样的造口可在一至三个月左右关闭。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一段时间卧床或口服避孕药的患者更常见。什么时候需切除肛门,患者在余生中需使用造口袋? 决定是否需切除肛门最重要的因素是肿瘤的下缘与肛门括约肌上缘的距离。如果距离太小不能保证足够的边界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保证最低的复发可能,就必须牺牲肛门。专科医生可以因肛管长度不同,而设法保留距肛缘3~5cm的肿瘤。但这一决定还应参考局部侵犯程度,癌症的分级,盆腔的解剖类型和肿瘤大小而定。什么是辅助治疗? 辅助治疗是在对结直肠癌术前或术后进行的额外治疗,旨在增加患者的治愈的机会。通常这意味着需行化疗和/或放疗。
检查大肠有哪些方法?1、钡灌肠这是一项特殊的X线检查,从肛门灌入染剂(硫酸钡)和空气以便观察大肠。虽然不如结肠镜准确,但仍可发现大部分息肉和癌症。一项缺点是不可同时切除息肉进行活检。检查后的数天大便可能会变白色,这是因为硫酸钡的排出,因此不必担心。2、结肠镜是发现结肠病变的金标准方法。这项检查前必须把肠道完全准备干净才能成功。大多数现代泻剂需配合饮用2升的白水,会在服用泻药后1小时内产生2~6次水样泻。检查时可以使用镇静剂,但大多数患者仅有轻微的可以忍受的不适而不需镇静剂。不用镇静剂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同时观察,一旦发现任何病变医生可向你及时指明,有助于你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情况。虽然不适用所有的人,有一定不适以及低风险,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拒绝使用全大肠镜筛选大肠癌和息肉的理由。因此所有有此意愿、并理解其低风险的人,都应该接受此项检查。3、新影像学检查新型影像学检查如药丸式结肠镜,仿真结肠镜以及机器人结肠镜正在被研究并已在一些中心进行实验性应用。仿真肠镜仅用于诊断,如果发现息肉意味着需行纤维结肠镜去除所发现的病变。什么是结直肠癌的不同分期?Dukes侵犯深度5年生存率A局限于肠壁内98%B侵犯肠壁全70%无淋巴结侵犯C1仅侵犯区域淋巴结50%血管根部淋巴结未侵犯C2血管结扎处淋巴结受侵犯15%D转移致其他脏器5%患结直肠癌后,是否所有家人均需做筛查?了解家族肿瘤史非常重要。有一类特殊的家庭有许多成员患结直肠癌。还有一类家庭不但多患结直肠癌还多发泌尿系和女性生殖系肿瘤。这两类特殊的家庭通常会有成员在很年轻时(40岁以下)就会罹患癌症。对这些家庭的成员应该比常人群更早开始筛查。结直肠癌高危家庭指HNPCC(遗传性非腺瘤性结直肠癌)和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但如果家庭中只有一名结直肠癌患者,且年龄在50岁以上,那么其他家庭成员仅具有和常人相同的低危险度。这个家庭的成员只有到与常人相同的需要筛查的年龄时才开始检查,除非有其他特殊的理由。本文系张卫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体征有哪些结直肠是一个中空的肌管,消化食物并使废物排出。当这一通道受干扰时,便会出现症状。但由于肠道有弹性且容量很大,所以症状通常轻微或晚期才出现。因而,60%的大肠癌患者就诊时已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播散。症状根据病期以及肿瘤部位。病变早期,大部分患者没有症状。最常见症状是直肠流血,可见于良性腺瘤和恶性肿瘤。通常很少量的血不能被肉眼发现但可被检测到。以下总结可做参考1.大便带血2.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伴稀便3.不明原因体重下降4.近期出现腹部绞痛5.排便后仍有排便不净感。医生可能会给我何种检查通常医生会详细了解你的病史并结合你的过去病史和家族史进行考虑。然后医生给你体检会包括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然后可能会要求你做大便隐血检查,验血并安排大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如果证实有肿瘤,还需肝脏B超或CT扫描。CEA检查是否有用?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蛋白,可用便宜简便的方法检测,正常情况下,在胚胎和婴儿的消化道中以及在胰腺、肺和肝细胞中可测到低浓度CEA。怀孕,吸烟,炎症以及呼吸道,肝胆和消化系肿瘤均可使CEA中度升高。这项检查不是用来筛选,只有当结直肠癌诊断确立后CEA的检查才有意义。然而如果正常人CAE升高,必须进一步检查是否有结直肠癌。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派出的医疗队于5月16日坐直升机进入茂县,成为进入当地的第一支医疗队,为当地的抗震救灾,救死扶伤做了大量的工作。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救灾行动,在此把我的战友们的工作情况展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