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在科主任卢成志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94岁高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这是目前我院行TAVR手术年龄最高的患者。患者男性,94岁,因反复发作胸痛、活动后喘憋收入我院心内科,入院后查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钙化、狭窄(重度)、返流(轻-中度),射血分数51%,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由于患者稍活动即发作胸痛、气短,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治疗经过考虑该患者症状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相关,但患者如此高龄,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风险。通过与我院麻醉科、心外科综合分析,反复研究、讨论,最终决定为其行经股动脉穿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我院心内科介入团队在科主任卢成志的带领下,历时4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经食道心脏超声提示植入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明显返流,患者送至CCU密切观察。目前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已经出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目前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我院心内科今年6月份曾为91岁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成功实施TAVR手术,此次为94岁高龄患者手术再获成功,显示出我院心内科在TAVR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李超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流行病学数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中,主动脉瓣狭窄的患病率高达3~7% 患者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如未接受积极治疗,两年生存率仅50%,五年生存率不足20%。部分患者无法可医约1/3的患者,由于外科手术禁忌或风险过高,而药物治疗和球囊扩张疗效有限,实际上处于“无法可医“的状态,TAVR的出现让这些患者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主动脉瓣狭窄的危害心脏的结构像一栋两层楼的四间房子,上面的两个“房间”叫心房,下面的两个“房间”叫心室。左心室把血液送达全身各处时要经过一扇“门”--主动脉瓣,一旦这扇门打开有困难(主动脉瓣狭窄),全身各处都将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患者将会出现胸闷、气急等不舒服的表现,严重的话可出现昏倒,许多患者可在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死亡即猝死;另外,由于“门”打开有困难,左心室就拼命的加足马力工作,长年累月,积劳成疾,左心室就会出现衰竭。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若不及时治疗,1年的死亡率超过50%。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患者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术后2-3天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什么是TAVRTAVR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的英文缩写(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通过微创介入导管植入人工瓣膜,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不能耐受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存希望。TAVR手术过程1、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进行手术2、切开皮肤,穿刺血管,置入特制的导管3、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入人体本身心脏瓣膜的位置,释放后,人工瓣膜将开始工作4、最后移除导管,缝合皮肤上的切口,手术结束TAVR在中国自从2010年中国自主完成首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以来,到目前为止中国接受TAVR手术的患者已经超过10000人次,这个数字每天都在更新,并且不断地创造新的记录,TAVR对中国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已得到国内临床数据证明。TAVR在全球TAVR在全世界超过65个国家开展,全球累计植入40余万例。
没有危险因素和家族史的年轻人,出现急性脑梗死原因为何?卵圆孔未闭,病在心,症在脑。卵圆孔未闭的危害 人体静脉系统内的一些血管活性物质、栓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肺部血液循环被过滤清除掉。如果卵圆孔没有闭合,人们咳嗽、搬重物、用力排便、体位变化等动作时,来自静脉系统的血管活性物质、栓子通过开放的卵圆孔避开肺循环直接到达脑组织,导致脑梗死、偏头痛、晕厥、低氧血症、减压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一个2-3mm的小栓子进入进入肺循环,被巨大的肺毛细血管网“过滤”可以无症状,但如果堵塞大脑中动脉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一旦发病如果仅仅给予抗栓、止痛治疗效果差,很容易复发。如何发现卵圆孔未闭 成人因受各种因素如肥胖、肺气过多等的影响,经胸心脏超声对卵圆孔未闭检出率低,右心声学造影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右心声学造影是通过静脉注射激活的无菌生理盐水,使右心系统显影(微泡与血液存在明显声阻抗差,即使少量微泡也能显示)。超声下在左心或外周动脉检测到微泡,提示存在分流。95%的分流为卵圆孔未闭导致。微泡越多分流量越大,血栓及杂质通过的可能性越高,栓塞的风险也就越高。右心声学造影的优势: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几乎无副作用。无创、无痛、无射线,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卵圆孔未闭怎样治疗 卵圆孔未闭导致脑梗死药物治疗效果差,而且存在出血、依从性差等限制。可以通过微创介入封堵卵圆孔,在局麻下进行,无需气管插管、开胸等,穿刺股静脉植入封堵器闭合残留的通道,患者就不会因为卵圆孔未闭反复发生偏头痛、脑梗死了。术后第二日即可下地活动,术后仅需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如果您或身边朋友出现顽固性偏头痛、不明原因脑梗死、头晕、晕厥、低氧血症、减压病等,要警惕卵圆孔未闭存在可能,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率先在天津市开展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2021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团队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团队在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成功实施了两台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高血压治疗有了微创介入治疗的新方式,将造福我国高血压患者。卢成志教授团队实施患者为69岁男性,高血压升高三十余年,入院诊断为高血压3级,大剂量服用五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130/90 mmHg。卢成志教授首先对左侧肾动脉进行消融,使用Thunder导丝顺利进入左侧肾动脉分支远端,采取先消融分支、后消融主支的策略;随后对右侧肾动脉采取同样策略。术后造影显示肾动脉血流正常,无并发症,顺利结束手术;卢成志教授精确的导管定位及高超的手术技巧获得了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再次展现了Symplicity Spyral导管系统的优异性能!卢成志教授表示,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技术将为受困于药物疗法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并有望减少药物使用量,避免药物副作用;此外,因高血压而影响职业选择,甚至影响生育等面临各种难题的青年人,也有机会更自信的拥抱更多的人生的选择。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国约有3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持续增长及低控制率,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健康负担;然而目前药物治疗高血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面临知晓率低、控制率低以及患者依从性不佳等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此,临床亟需寻找新的降压选择。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实现降压的革命性创新方法。RDN通过射频能量对分布于肾动脉外交感神经进行消融,一定程度上阻断大脑和交感神经之间的信号传导,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实现一次微创手术长期降压的效果。RDN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实现了我国高血压治疗从“单纯药物治疗”到“微创介入治疗”的医学科技提升,为数以亿计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新选择和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