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针对脊椎关节为靶点的炎症性关节炎,特别是连接脊柱和骨盆的骶髂关节。相对而言,高加索人种(白种人)好发,男女比例约为2:1。初次发作年龄多在14-40岁间,40岁以后初发的极为罕见。AS无法根治并属于进展性疾病,但是医药治疗和生活习惯的改善例如常规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AS又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脊柱的损害炎症导致脊椎的破坏。相应地,骨骼通过骨组织的过度生长来修复这种破坏。随着时间的延长,此过程会导致异常的骨质增生(韧带骨赘)并产生椎体间的连接。脊柱的融合产生疼痛和活动受限,特别是腰部。AS患者10个中有7个最终会发展为不同程度的脊柱融合。病因确切的原因并不清楚,但是基因因素有部分作用。研究发现大多数AS患者有称作HLA-B27的基因。有些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提示这些人更容易染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此基因的人群中每5个人就有一个会发展为AS。既然此基因的存在并不是必然会发展为AS,因此必然还有其它因素。现在的理论认为具有此基因的人群必须要暴露于一些特定环境来触发关节炎的形成。但是,这些触发机制也不清楚。儿童期症状l 儿童的症状常常容易被忽略,并认为是生长痛。儿童的特发症状包括:l 背部或颈部慢性疼痛l 膝、踝或足部的慢性疼痛l 关节肿胀l 一段时间的关节活动减少后出现关节僵硬l 锻炼时或锻炼后疼痛和僵硬减轻成人症状l AS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性在成人因人而异,差别较大。通常成人的症状包括:l 慢性背痛,特别是腰部和髋部l 其它关节的疼痛,例如膝关节、肩部或足部l 姿势不良,因为站直立会很不舒服甚至很痛l 背部僵硬l 活动度减少l 坐位时站起困难l 行走困难l 一段时期的活动减少后产生僵硬程度增加l 锻炼时或锻炼后疼痛和僵硬减轻l 通过休息或睡觉不能减轻的疲劳感其它部位的炎症强直性脊柱炎可能导致其它部位的炎症,包括:l 肌腱(起止点炎)l 眼部(葡萄膜炎或虹膜炎)l 肠道(大肠炎)l 肺部(纤维化)l 心脏(主动脉炎)并发症强制性脊柱炎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l 骨骼畸形,例如:固定性的驼背(严重病例患者无法抬头)l 脊柱完全融合(竹节样脊柱)l 容易骨折l 肋骨关节融合,导致呼吸困难l 肺部损害和周期性的肺部感染l 慢性炎症引起贫血诊断研究显示强制性脊柱炎可能多年不被确诊,特别是儿童。而成人时期平均要7年才最终得到诊断。这是很不幸的,因为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诊断AS的检查包括:l 病史l 体检l X片l CT或MRI平扫l 血液检查l 基因测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不能根治的。医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治疗包括:l 抗炎治疗,例如阿司匹林l 抗类风湿药物l 甾体类药物(皮质醇激素)l 其它制剂例如TNF(肿瘤坏死因子)阻滞剂(常常用于治疗相似的类风湿类疾病)l 物理治疗,包括锻炼来改善柔韧度增加活动范围l 极少数病例需要手术来修复受损关节。自我帮助的一些建议大多数强制性脊椎炎患者会发展为一定程度的脊柱融合。治疗的一个关键目的鼓励正确的姿势,这样脊椎也能融合在直立的位置而不是驼背的位置上。要听从你的医生的建议,但是一般的自我帮助的建议包括:l 最重要的管理工具是规律的锻炼(包括伸展练习),以保持脊柱的活动度和柔韧性。可以向你的医生或理疗师询问更多信息。l 强健的腹肌有助于保持良好姿势。根据你的医生或理疗师的建议,通过锻炼强壮腹肌。l 特别注意每天提醒自己注意姿势。不断提醒自己“站直了”。l 如果你喜欢猛地一下坐在椅子上,考虑买一把人体工程学的椅子、腰部支撑靠垫或者其它装置。向你的医生或理疗师咨询。l 卧床是避免蜷成一团;取而代之,要保持平卧或俯卧位。l 戒烟长期预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意味着随着时间延长会越来越坏。有些特征提示预后较差,包括:l 症状起病很早l 涉及一个或者双侧骶髂关节l 葡萄膜炎或巩膜炎l 吸烟l 坐立位的工作或生活习惯l 不能持续坚持终身进行自我调控
内窥镜,顾名思义,就是将具有摄像功能的镜子或者叫玻璃柱插入人体内部,使得人体深处的组织、结构通过摄像系统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外科医生就可以看着显示屏中的图像操作。内窥镜下手术的特点是:1、可视下操作;2、视野非常清晰;3、只通过一个小孔暴露深部结构,损伤小、感染机会少;4、要求医生操作精细。以上优点都是开刀或叫开放手术不具备的。成熟的微创外科技术都是在内窥镜下完成的。内窥镜下手术最大的缺点是手术视野局限。腰椎间盘突出的外科处理在很多情况下只需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取走就可以了。突出的椎间盘碎片并不都是在它原来的位置——椎间隙内,更多的情况下是碎片已经跑到后面附近的椎管。人体脊柱的神经就位于椎管内,因此,碎片会压迫神经组织,引起患者激烈疼痛。所以,腰椎间盘切除术不仅要求将椎间隙内的碎片拿走,也要求将椎管内的碎片拿走。另外,约有20%——5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会同时合并有腰椎管狭窄症,年龄越大,比例越高。对这部分患者,脊柱外科医生会在切除碎片的同时一并处理,将构成压迫的椎管骨性组织予以切除,这一过程称作减压。所以,腰椎间盘切除常常与椎管截骨减压一起完成。内窥镜用于腰椎间盘切除已经有好几十年历史了。最早的是目前称作第一代椎间孔镜技术,后来出现了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镜切除系统(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system,简称MED系统)。现在,又有了第二代椎间孔镜。普通外科的腹腔镜偶尔也用于摘除腰椎间盘。不过,因为要经过腹腔,而且看不到椎管内的结构,目前只用于一些特殊病例。下面重点介绍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一、椎间孔镜技术椎间孔镜是一直径约6mm的玻璃柱,中空,工具经由中空的孔道进入。第一代椎间孔镜技术的设计正是经椎间孔靠前的部分进入椎间隙中的椎间盘内,摘取椎间盘中央部分的髓核组织。人体腰段脊柱的后外侧方有一孔状结构没有骨质遮挡,称为椎间孔。经椎间孔进入(称为入路)椎管的优点是无需破坏椎管的骨性结构。但是,这种技术无法切除椎管内的间盘碎片。正如上面所说,有不少患者是因为间盘碎片已经进入到椎管内,并压迫该部位的神经组织引起疼痛。因此,第一代的孔镜技术只适用于椎间盘突出并且间盘碎片没有跑到椎管内的早期患者。也就是说适合使用的人群很少。目前被多数医生推崇的椎间孔镜技术是二代技术。使用椎间孔镜设备进入腰椎椎管内的最大障碍是椎间孔孔径太窄。为此,医生设计了专门工具,将部分骨质(关节突)切除,扩大孔径。这样,椎间孔镜就可以在更加靠后方的部位进入椎管,不但可以切除椎间隙内的髓核组织,还可以摘除椎管内的碎片。很显然,与第一代技术相比较,二代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其代价,也只是切除半公分多一点的椎管骨质。简单地说,二代孔镜技术是通过切除椎管骨质进入椎管和椎间隙内的。目前的二代孔镜技术在处理较为广泛的椎管狭窄方面还无能为力。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早在二代椎间孔镜技术出现前的十多年,就已经出现另一种内窥镜设备和技术,叫做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简称MED。这套工具也被称为MED系统,国内也有医生将其称作间盘镜,或后路镜。原来,人体腰椎的解剖特征是,从背部近中线的地方进入到椎管和椎间隙内,路径是最近的。因此,脊柱外科医生自然地首选这一入路。从皮肤,穿过椎旁肌肉,可直达椎管正后方的骨性结构——椎板。虽然两个相邻的椎板之间也有间隙,但是,因椎板呈叠瓦状排列而且间隙很窄,内窥镜无法经间隙插入,只能切除部分椎板骨质,扩大间隙。MED系统使用的内窥镜结构与椎间孔镜不一样,它是装在一直径约18mm的金属管道中玻璃柱。如果将这一金属管道插入到椎管内,显然,需要切除的骨质结构太多,而且没有必要。MED系统中的内窥镜实际上是在椎板的表面观察椎管内的结构的,视野很广,也是与椎间孔镜最大的不同点。切除骨质的多少完全由切除椎间盘,或者同时完成的椎管减压的需要决定。MED是一非常成熟的技术,与脊柱外科医生做传统开放手术的步骤一样,医生对此很熟悉。MED系统的使用范围比椎间孔镜的广泛,可用于椎管减压、椎管内碎片摘除、椎间隙内髓核切除等,甚至经金属管道置入椎间融合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损伤都很小,患者一般不能感觉之间的差别。学术上,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严格的研究结果供参考。在选用上述技术时,需要考虑患者病变特点。当然,手术医生本身对这些技术掌握或熟悉的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系何二兴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长期受压、退变或者外伤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而引起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或者神经根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疼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中青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多症状和体征,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最常见的症状: 1、下肢的放射痛,主要是由于对脊神经根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刺激之故。轻者表现为由腰部至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前外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直达足背或者足底部;一般可以忍受。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至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 2、腰痛,9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会有此症状,但也有个别患者仅仅表现为下肢放射痛。 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是由于椎管的骨性或纤维性组织异常,引起椎管内的有效容量减小,以致位于管道中的神经组织受压或刺激而产生功能障碍及一系列症状。常见于老年人,当然也可发生于青年人,常见原因主要是腰椎管骨质增生,黄韧带增厚或者钙化,后纵韧带骨化或者增厚,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等等。 腰椎管狭窄最主要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其特点是安静时或者睡觉时无症状,短距离行走即出现腿痛,无力及麻木,站立或蹲坐少许时间症状又减轻或消失。很多患者往往就表现为这一个症状。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患者同时出现腰骶部疼痛,一般常为两侧疼痛,站立或者行走时加重,卧床或者坐位时减轻。 腰椎管狭窄患者往往感受很痛苦然而在医生体格检查时却往往没有什么阳性体征,即所谓的“主诉多,体征少”,这是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点。 然而很多腰椎管狭窄患者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所以有时候也会表现出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但是该类患者往往伴有间歇性跛行,可作鉴别。
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是指老年人在患有骨质疏松的基础上轻微的外力下发生的胸腰椎骨折这种骨折有如下特点:轻微的外伤即可引起胸腰椎骨折,例如平地行走时摔倒后背部疼痛剧烈,不敢活动,活动时疼痛加重,这时候应该考虑骨质疏松骨折。还有些情况下外伤并不是很明确,例如老年人洗衣服,搬动水盆后腰背部疼痛;或者春秋季节,搬运花盆后觉得腰背部疼痛,应该首先考虑骨质疏松骨折。另外一些情况,在高龄患者,骨质疏松严重的情况下,打喷嚏或这快速起床都可以造成胸腰椎骨折,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的症状。患者疼痛的位置往往集中在腰骶部位,也就是说腰椎骨折和胸腰段的骨折,疼痛的位置都表现在腰骶部,也就是臀部向上的区域。主观感觉疼痛的部位不一定和骨折部位保持一致。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卧床不动时疼痛减轻,翻身或起身时疼痛严重。患者咳嗽打喷嚏都会诱发剧烈的腰痛。部分患者只有在改变体位的情况下出现腰部疼痛,卧床或直立行走时候腰部不疼或者疼痛较轻微。当老年人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时候需要做那些检查呢?医生给予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就是让医生在患者的背上按一按,摸一摸;检查医生让患者趴在检查床上,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逐一的按压胸椎腰椎棘突,诱发疼痛的部位一般就是骨折部位。或者用医生的拳头由近端向远端在患者的背部叩击,产生疼痛的部位通常就是骨折的部位。患者可以拍摄X光片,例如腰椎正侧位或者胸椎正侧片。老年人往往脊椎退变严重,椎体已经失去正常的形态,再加上骨质疏松严重,很多胸腰段的椎体发生楔形变,很难分辨是退行性改变还是骨折;胸腰椎CT:CT检查要优于X光检查,CT能够显示更清晰的骨折线,能够看清骨折移位的方向;但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CT影像不同于青年人腰椎骨折的CT影像。因为骨质疏松的原因和骨折的爆裂较轻微,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多为压缩性骨折,而不是爆裂骨折,往往骨折线不清晰,甚至看不到骨折线。当一个椎体密度高于其他椎体时,要考虑压缩骨折的可能,当椎管前壁由弧形变平的时候要考虑骨折的可能,另外,椎体高度变低,有明显的骨折线就更加能确定骨折了。核磁检查:核磁检查是确诊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的最好检查,通常新鲜的骨折在T1像上是低信号,T2像上是高信号或者等信号,脂肪抑制像是高信号。脂肪抑制像对于骨折的诊断最为精确。所以确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核磁是最好的检查,但是核磁检查也存在价格比较贵的弊端。治疗:骨折压缩比较轻微,疼痛比较轻微的患者,可以卧床1-2周休息,待到疼痛明显减轻的时候可以佩戴胸腰椎支具,早期下床活动。骨折压缩比较轻重,疼痛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卧床很长时间方可下床活动;但是卧床时间太长容易导致严重的卧床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等,危及生命;卧床时间长同时增加护理人员的负担;手术治疗: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是经皮骨水泥注射到骨折椎体(椎体成型手术或椎体后凸成型手术),注射到椎体内的水泥能够起到固定骨折的作用,立刻缓解疼痛;另外也可以辅助球囊扩张,复位骨折后再注射水泥,更加安全,效果更加理想。 患者术后可即刻下床活动,无需他人护理。对于陈旧性骨折,椎体成型手术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本文系张善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老人家眩晕除了考虑颈椎之外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为导致头晕的直接原因是前庭神经的血供。前庭位于颅内,前庭的供血系统就好比一个山上的一块田地,需要从山下抽水上去灌溉,如果水抽不上去或者抽不够,那需要从各个环节检查有无问题,可能是抽水机的电力不足(心脏),也可能是水管(血管)在那个地方变窄了或者不通了,也可能是水杂质(血液)太多太浓,流动不起来。 在人体那影响血供的包括泵(就像发动机提供动能,人体的心脏)和通路(心血管、椎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脑血管),血管是否通畅,弹性好不好都有关,还有跟人的心血管、脑血管以及血液的粘稠度,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慢性心功能不全、脑血管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椎动脉狭窄、压迫等等都可能有关,因此年龄大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也不是哪一个科,看一两次门诊或者住一两次医院能治好的,通常需要检查清楚病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并且要考虑整体综合性治疗。这些只是治疗原则和思路,具体方案需要专科医生来制定。 因为出问题比较多的是脑血管硬化和耳鼻喉科象良性体位性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建议首先在神经内科(就是脑血管内科)、耳鼻喉科就诊。再就是骨科的脊柱专科进行诊治,查明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 骨科方面,并非拍了颈椎X片,看到“骨质增生,颈椎退变”就说是颈椎病导致的头晕,这样太武断。 如果是颈椎病导致的头晕,一般有以下特点,首先有颈椎病的一般表现,就是颈痛,活动受限,有时会伴有肩膀和手臂的麻或痛,睡觉姿势不当症状会加重。头晕跟颈部活动关系明显,颈部不动时头晕症状会减轻或者缓解,突然转头会出现猝倒,就是突然眼前发黑晕倒,一般没有脑血管病和耳鼻喉疾病的眼震。
作者:江晓兵 陈康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的经历,长时间的头晕会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令人苦不堪言。而当出现头晕时,由于大多数人都知道颈椎可能刺激血管导致头晕,因此,很多人会在发生头晕的第一时间联想到是颈椎犯了毛病。那么,头晕跟颈椎病到底有没有关系呢?什么样的头晕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为什么颈椎病会引起头晕?颈椎病确实能引起头晕。这其实是颈椎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颈源性眩晕,即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由于外伤、长期劳损、先天发育异常等原因,容易使颈椎出现寰枢关节及下颈椎关节失稳、钩椎关节增生、周围炎症反应激化、颈椎周围肌肉紧张痉挛、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而这些病变因素均可刺激颈椎上走行的椎动脉及交感神经丛,当影响大脑供血及神经传导异常信号进入大脑时,大脑可能产生异常的空间定位和共济失调等非特异性的感觉障碍,从而表现为眩晕、平衡失调等症状。头晕一定是颈椎病引起的吗?人们常认为颈椎病是头晕的罪魁祸首,但其实并不是所有头晕都跟颈椎病有关。头晕常在以下疾病中发生:动脉硬化或心脏动力不足导致的脑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或心律失常(心脑血管科),精神紧张焦虑或睡眠不佳(精神心理科),美尼尔综合征或耳石症(耳鼻喉科),部分眼科疾患等。上述这些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头晕。这些不同疾病在病程、合并症状、诱因上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有头晕症状的患者应详细记录头晕发生的诱因、时间、姿势等,以便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因为头晕病因复杂,一些表现不典型的头晕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学科评估以明确病因,同时,一些复合因素导致的头晕需要接受多学科治疗。什么样的头晕可能是颈椎病引起的?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有什么特征呢?一般这种头晕在旋转或屈伸头颈部、改变体位时会诱发。如果是静息状态下(睡眠中、平卧时)突然发生的头晕,则多数与颈椎病无关。同时,大多数颈源性眩晕患者伴有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度下降等表现。如果头晕不伴有颈椎局部疼痛症状、活动受限以及与颈椎活动无关,那很可能就不是颈椎病引起的。此外,由于心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头晕未经及时处理,对生命健康的威胁会更大,因此,对于头晕症状严重者,应首选至神经内科、心脑血管科评估是否存在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以免耽误治疗时机。有时头晕病因不明时,可请多个专科医师评估,当排除耳源性、心源性因素时,可至骨科或颈椎专科医师处就诊。如何治疗颈源性眩晕?治疗颈源性眩晕目前仍是医学界公认的难题,现代医学尚没有特异的治疗手段,单纯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可近期起效,但复发率高,这一领域中医伤科传统手法及中药疗法有显著优势。中医伤科认为,颈源性眩晕与颈椎关节运动失调(骨错缝)及肌肉失衡、筋膜黏连(筋出槽)密切有关,颈椎运动不协调导致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到动态刺激,从而引起头晕症状。江晓兵教授在颈椎专病门诊常采用脊柱平衡理筋正骨手法对颈椎周围痉挛的筋膜、肌肉进行松解、放松,再对颈椎关节进行黏连松解及复位,必要时配合中药调理体质,常可获得较好效果。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不仅头晕可以消失,而且颈椎疼痛及活动度也可以同时获得显著改善。然而,虽然有很多患者在治疗后立刻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但治疗时不能盲目追求快速起效,不能一味追求一次治疗便恢复颈椎动态运动平衡,因为颈椎关节和肌肉失衡是慢性损伤的结果,多数有长期损伤积累的过程,结构调整需要一段适应过程,通常需要治疗3次左右,因此,治疗时亦应循序渐进,当出现病情反复时患友应有耐心,坚持随诊治疗,方能获得稳定、良好的效果。此外,症状缓解或消失后,为减少疾病复发,治疗后的自我康复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患友应养成良好的坐姿和生活习惯,避免长期伏案工作,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多做颈部功能锻炼,使颈肩部关节肌肉处于协调运动状态,从而减少颈椎病的复发及避免病情加重。具体锻炼方法可见往期报道文章:《干货:远离颈椎病其实很简单?试试三步保健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伤科的常见的病、多发病,且发病日趋年轻化,这一疾病所产生的临床症状给患者带来了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LDH 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椎间盘的突出可发生在单个节段也可多个节段同时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L4/5、L5/S1。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缺乏体育锻炼、过于肥胖等导致腰部组织提前退化,尤其是椎间盘的退变是发病的基本因素。 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在下列诱因下如腰部突然负重、受寒和受潮、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等,腰部受力骤然增加,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突出的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移向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腰部相应神经根,从而产生腰痛和下肢麻木的临床症状。 疼痛是LDH最早出现、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其次是坐骨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下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 马尾神经受压时出现大小便异常,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 严重者出现腰椎侧弯,腰部活动受限等。 腰椎融合术是手术治疗LDH的金标准,而术后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进行腰背肌训练可有效降低下腰痛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降低临近节段退变概率,提升术后满意度。一、腰背肌训练的意义腰背肌锻炼在本病的治疗和减少复发方面作用意义可归纳为下列几条:①维持腰椎稳定性,纠正腰椎的代偿性侧弯畸形。 腰椎的稳定性依靠脊柱系统和肌肉系统来共同维持,LDH 患者腰椎的肌肉力量减弱,腰部的稳定性下降,腰椎易发生侧弯畸形和滑脱,使突出物和神经根的位置发生变化,加重临床症状。 腰背肌锻炼可以增强腰部核心肌力,在腰椎外围形成有力的支撑力量, 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②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腰背肌锻炼可以减轻腰部肌肉的张力,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少炎性致痛物质的产生,促使局部肿胀吸收。 同时可以增加肌肉血液供应,避免肌肉萎缩。③改善神经根、硬脊膜粘连。 腰背肌锻炼可以减少腰椎术后远期神经根和硬脊膜粘连几率, 保证合适的神经根活动范围,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功能,缓解肌肉酸痛。④降低临近节段退变概率。通过腰背部肌肉训练可使腰背部肌肉强壮,可适量减轻椎间盘内压,减缓退变速度。国内外有诸多学者研究表明,腰椎融合术后进行腰背肌训练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下腰痛的发病概率及临近节段的退变率。二、腰背肌训练的方法1、游泳训练游泳是腰背肌肉训练最佳方式,具有无损伤性、效果显著等特点。游泳换气时竖脊肌及腰背部肌肉有规律的收缩放松可使腰背部肌肉得到充分的训练。无论是蛙泳、自由泳,还是各种花式游泳,均能达到训练效果。诸多泳式中以蛙泳训练效果最显著,自由泳次之,仰泳最差。每周坚持游泳1-3次,每次约1-1.5h,3月后可有效改善术后腰背肌肉废用性萎缩,减轻下腰部疼痛、酸胀感,有助于维持良好生活状态。2、腰背肌训练操当患者年级较大,机体状态不足以支撑游泳训练时,可尝试以下训练方法:①小燕飞; 患者取俯卧位,双上肢向后伸,双下肢及胸部同时抬离床面做腰背肌的背伸运动。 ②三点支撑法;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交叉放于胸前,头及双足为着力点,使躯干和下肢撑起抬离床面。 ③五点支撑法;者取仰卧位,头、双肘、双足为着力点,用力将躯干和下肢离开床面,做腰背肌的过伸锻炼。详细如下:以上腰背肌锻炼操需达到一定的锻炼强度才有效果。点支撑及飞燕点水需每次尽力坚持,连续坚持5次以上,反复训练,长期坚持才有一定效果。飞燕点水式可保持该姿势至肌肉劳累,或以“飞燕点水-俯卧-飞燕点水”重复进行至劳累,休息后重复5遍。刚训练时可出现腰部酸痛,无需特殊处理。而“倒走”训练,存在一定因摔倒而加剧LDH风险而不给予推荐。最后祝愿各位腰椎术后患者早日康复!如需进一步的指导及诊治,请至杨立利教授门诊。杨立利教授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周四下午。杨立利,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为现任上海长征医院脊柱三科行政副主任,为国家级医疗救援队(上海长征医院分队)手术组组长及党支部书记、党总支委员,承担大量军事演习重大卫勤保障任务及研究。已主刀完成手术3500余台,年均主刀脊柱手术量500余台。擅长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等严重韧带骨化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狭窄症等腰椎退变性疾病,上颈椎严重畸形、外伤及多数复杂、疑难脊柱伤病的诊断与治疗。杨立利手术团队无因手术并发症引起临床医疗纠纷病例,无重大手术并发症及伤残、死亡病例。多次成功主刀救治严重、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及严重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成功主刀手术抢救的一例外地转诊至上海的国内罕见的高难度钢筋横断颈椎损伤工人并获中央电视台及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上海大众卫生报》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及高度好评。获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人才最高荣誉奖——第14届"银蛇奖"二等奖,并当选上海银蛇奖联合会副主任委员,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曙光人才”培养计划(曙光学者)。获第二军医大学首届“金手术刀奖”金奖。相应临床技术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长征医院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第一名、长征医院新技术、新疗法奖两次等多项荣誉。入选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专项人才计划、第二军医大学“5511工程”优秀青年人才库、第二军医大学研究型医师等。荣获“爱军精武标兵”、上海市育才奖、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等荣誉。荣获总后勤部个人三等功1次、“5.12汶川特大地震”“挺进茶坪突击队”集体二等功(9人)、第二军医大学抗震救灾医疗队个人嘉奖、校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6次、优秀共产党员2次。获第六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学术会议优秀壁报一等奖、获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青年论文大赛一等奖。研究成果发表论文64篇(SCI论文18篇,IF=45.488)。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包括本学科领域最权威杂志The Spine Journal等多篇,总IF 33.5)。论文他引总计300余次。参编17部专著,近120万字,两部任学术秘书。获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4项。近年第一负责人完成/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及人才计划等13项,累计经费300余万元。积极承担教学任务,获聘脊柱脊髓战创伤培训班导师,先后获得外训教学先进个人1次,优秀进修生带教老师2次,教学先进个人1次。
颈椎病:到底应该怎么治?颈椎病:到底应该怎么治?火眼金睛认清颈椎病的真面目42岁的王大姐自从学会了上网购物,常常长时间在网上浏览抢购商品,但最近老觉得脖子酸痛僵硬。在王大姐在网上搜索了症状后,颈椎病的字眼浮现在她的脑海中,于是她来到我的诊室就诊。在做了检查后,我告知王大姐她的症状不是颈椎病,而是颈部肌肉等软组织劳损,平时注意不要长期保持颈部在固定姿势,定时做一些舒缓的颈部运动,王大姐这才舒了一口气。生活中人们常说颈椎有骨刺是颈椎病吗?老百姓说的骨刺在医学上称为骨质增生,只有当增生的骨刺、椎间盘突出等颈椎退变组织压迫周围神经根或脊髓产生症状,才称为颈椎病,这时才需要治疗。所以长骨刺不是颈椎病,但它是导致颈椎病的原因之一。颈椎病常见的分型及症状有哪些?颈椎病常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这两种。脊髓型颈椎病由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压迫脊髓,引起受压神经对应的身体部位的麻木、肌肉力量下降等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下肢发麻,渐而出现步履蹒跚、易跌倒、双足脚踩棉花感、束胸感等。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典型症状是颈肩部和上臂酸痛、麻木、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或伴有肩部或上臂力量减退、肌肉萎缩,无法提举等。前面就诊的王大姐没有放射到上肢的疼痛、麻木,亦没有脚踩棉花感等下肢症状,仅有颈部酸痛不适的症状,体检触及条索状紧张的肌肉,敲打按摩后能缓解,所以并不是得了颈椎病,而应是颈部软组织劳损。腿脚不方便会由颈椎病引起来吗?邻居李阿婆最近觉得腿脚越来越不方便了,走路总觉得没力气,没有重视,自以为是人老了关节不活络了,但症状渐渐加重,脚踩棉花感,行走需要拄拐杖,到现在只能坐轮椅外出。家里人带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是脊髓型颈椎病晚期。李阿婆很不理解,她脖子一点也不疼啊。脊髓型颈椎病因为退变的结构压迫脊髓这根总神经,而脊髓作为人体下肢活动的司令官,掌管运动及感觉。所以颈部脊髓的压迫就会造成下肢脚踩棉花感、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但颈部局部可以没有任何不适。虽然颈椎病患者中仅有10%为脊髓型颈椎病,但因其后果严重,忽视治疗严重者会导致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需要我们重视。像李阿婆这样到只能坐轮椅的程度才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砂里淘金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颈椎病是否都需要手术?首先,我们强调一旦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需要尽早的手术治疗,并禁止牵引。因为脊髓的压迫出现后,保守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脊髓压迫时间越长,病情越久,手术后效果越差。像一根小草如果被石头压了几个月甚至几年,已经失去活力,那么即使把石头完全移开,小草也长不起来了。神经也是如此,神经组织本身就比较脆弱,如果受压严重或时间很长,就会产生了不可逆的损伤,我们在诊室常被患者问及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脊髓高信号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这就是“脊髓变性”,脊髓不可逆的损伤的表现。这时即使搬掉压迫的“石头”,神经也很难完全修复,神经功能不会恢复。而牵引常常造成脊髓压迫的加重,故应禁止。脊髓型颈椎病如不及时手术,后期容易造成瘫痪,给患者及家庭都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则可以首先尝试改善不良生活姿势,牵引、理疗等,口服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剂、消炎镇痛药物保守治疗。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能得到满意的疗效,仅在保守治疗3-6月后无效,或者出现上肢肌肉萎缩、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工作时考虑手术治疗。“一句话治疗颈椎病”是真的吗?网络上有称为“牛人一句话治好颈椎病”的治疗颈椎病的小文章,主要包含拍肩膀、深呼吸、下蹲、后仰伸脖子的动作。这些动作锻炼了颈部肌肉和人体协调性,增强了肌肉的保护作用,对颈椎保健的确有好处,但其对已得颈椎病的患者的治疗作用有限。特别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遵照口诀锻炼并没有效果,生活中还要特别注意防止摔倒、避免颈部剧烈的屈伸运动,如急刹车。因为上述情况可能会使颈椎退变、突出的组织突然压迫脊髓,造成病情恶化甚至瘫痪。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前面所述的口诀有缓解症状的作用。“牛人的一句话”将肌肉劳损、肩周炎等的症状都归入了颈椎病,混淆了颈椎病的概念。颈椎病需用微创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越来越流行。老百姓所熟知的微创治疗是腔镜技术,比如普外科医生仅在肚子上打几个小孔就能完成一些以往需要打开腹腔的手术。脊柱外科在骨性隧道里操作,不能借助工具有效扩大操作空间,难度远远大于其它学科。但实际上微创的概念不仅仅是小切口,现在的颈椎手术本来切口就很小,我们许多脊柱外科医生在传统手术基础上使用显微镜,做到更精细的无创或微创操作,更少的神经、血管损伤,也是一种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而微创腔镜手术,在只有大约一公分粗细的椎管里操作,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不熟练的操作更容易造成血管、神经损伤。因此不是微创手术创伤和风险就小。另外,还有一类微创手术如神经根阻滞、椎间盘消融等也适用于一些神经根炎、椎间盘膨隆的患者,亦有一定的效果。手术治疗有多大的风险?首先,各种手术有创操作都是有风险的。就如同每天都有人做飞机去旅行,飞机有失事的风险,且失事后果严重,但其发生的机率很低。同样颈椎手术是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从原则上说,手术治疗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都有风险,发生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但风险发生概率很低。颈椎手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有经验的医生及充分的术前准备会将手术风险降得更低。颈椎病能彻底治愈吗?随年龄增大,人体衰老,颈椎结构发生退变后,人体为了维持颈椎结构的稳定而产生骨刺作为“脚手架”辅助支撑,对颈椎起保护作用,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自然规律。只有当骨刺或退变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才需要处理,但无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都无法彻底去除全身的骨刺,且彻底去除骨刺既无可能也无必要。现有的治疗手段都只能延缓或改善颈椎病的症状,而不能阻止人体衰老,当代科学技术还不能实现返老还童。社会上广告中宣传的一些疗法有效吗?现在社会上的广告形形色色、治疗方法花样繁多。1)戴钛项圈: 钛金属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海工程的材料。在医疗领域,因其合金的优良机械性能及组织相容性而应用于临床上多种医用材料的制造,尤以骨科使用较多。但在众多的使用过钛合金材料的骨科患者手术后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钛有颈椎或者骨头的保健的作用,且从原理上讲钛金属也没有这种作用。2)各种保证治愈的口服中药、祖传秘方,其舒筋活络、消炎镇痛的效果,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症状缓解或止痛的作用,但多是治标不治本,且有些不规范的药物添加激素及止痛剂,长期服用易造成骨质疏松、甚至胃出血等不良后果,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则会延误最佳的手术时机。头晕需要到骨科看吗?以往有一类椎动脉型颈椎病,由颈椎退变压迫颈部血管,导致脑部相对缺血,造成上述症状,但近年这个概念在逐渐淡化,造成头晕症状的更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颈动脉斑块、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神经内科、血管外科或五官科疾病。所以目前我们建议有上述症状的患者首先至神经内科、五官科或血管外科就诊。如何预防颈椎病?我们非常鼓励大家坚持颈部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延缓颈椎的衰老很有帮助。在颈椎病发病前就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百姓常说高枕无忧,但事实上“高枕有忧”,枕头也应该称为“枕颈”:枕头应放在颈、肩部而不仅仅是放在头下。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颈椎的保养,关键是颈部能否得到枕头的支撑。如果侧卧,枕头的高度应大约为头侧到肩的宽度,如果仰卧,则需保证颈部有适当高度的支撑以维持颈部前突的弧度。办公室的白领和伏案工作者不要久坐工作或看书、玩手机,可在每工作40分钟左右休息几分钟,做一些舒缓的颈部屈伸、旋转运动。此外,定期参加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锻炼,加强颈部肌肉抗阻力练习,有助于维持颈部稳定,延缓退变发生。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程吉安(博士)董健(骨科主任,教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也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外科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近年来,我们有了更多的微创手术方式在可供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经皮穿刺手术技术 1. 化学髓核溶解术 目前用于临床的溶核酶包括木瓜凝乳蛋白酶和胶原酶两种。关于哪种酶更为安全、有效,尚存争议。目前对髓核化学溶解术的应用并未达成共识。传统观点认为这项技术适合于突出椎间盘局限在一个完整纤维环内(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对60岁以上的患者,其椎间盘内蛋白多糖的含量降低,蛋白酶的水解作用难以发挥。 髓核溶解术的主要并发症为过敏反应(0.5%)、脑与脊髓损伤(0.03%)、灼性神经痛、椎间盘炎等,并发症虽少见但常产生严重后果。 2.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在病变椎间盘内置人工作套管并通过特殊器械对髓核组织进行机械切割和摘除。经皮髓核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与髓核化学溶解术相似,术前应排除脱出性椎间盘碎片的存在。突出椎间盘的大小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3.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 理论上,由于经过激光汽化消融部分髓核组织后,椎间盘内压大幅度下降,甚至引起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纳,从而减轻神经根压迫,缓解临床症状。但有关其疗效的报道并不一致,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前瞻性研究。由于该技术亦非直视下进行,其缺点显而易见,且需要较昂贵的激光设备。 4.椎间盘内电热疗法 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椎间盘退变的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病例有限。 5.椎间盘射频技术 原理是运用射频能量在椎问盘髓核内部,通过高温下分子分解,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和减轻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术毕再用热凝封闭。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术后即时效果满意,但中期随访疗效回退较为显著。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减压作用相对有限,动物实验证实消融后的髓核无法观察到肉眼可见的椎间盘后缘回缩。 6.经皮穿刺臭氧溶核术 最佳适应证是腰椎间盘膨出及轻、中度突出合并根性症状者,对突出程度较重及合并脱垂者疗效欠佳,失败的原因有突出间盘的钙化、椎管狭窄、硬膜外间隙纤维化。 7.椎间盘髓核成形术 也是一种减压包容性突出椎间盘的微创技术。这种技术仍存在着问题,去神经化和组织损伤后的长期结果还未知,安全性、有效性和长期结果不明确。 总体而言,经皮穿刺技术在皮肤形成的创面很小;除穿刺外,所用到的外科操作技术不多,操作难度不大。也正因为上述原因,此类技术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在总体繁荣的同时,与化学髓核溶解术一样,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等一些微创手术技术风靡一时,但又逐渐受到冷落,主要原因是有效率并不比传统手术高,远期效果难以保证,而适应证则狭窄的多。以下介绍的两类手术,是随着传统手术的进步,与新技术、新设备的融合而改进、发展、演化而来。 二.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 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盲视下的经皮手术技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由于不能直视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情况,往往减压不彻底,只适用于早期椎间盘突出或游离髓核定位明确的患者。 另一方面,显微镜下微创腰间盘切除术与传统外科于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全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理论上具有微创、术后疼痛轻、神经根周围瘢痕形成少等优点。采用显微内窥镜能够使手术视野放大4—8倍,易于辨别游离至椎管内髓核与硬膜囊、神经根的关系,对避免神经损伤有一定优势。 显微镜下操作手术的第三的优点是适应证广泛。 三.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1.显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 MED将标准的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和内窥镜技术结合,是目前流行和成熟的内窥镜技术。镜下的操作与开放性显微椎间盘切除术相似,可成功进入到游离的椎间盘碎片和侧隐窝。所有这些操作是在内窥镜辅助下完成的。切口更小;避免了骨膜下剥离。手术指征与显微镜下微创椎间盘切除术相同。 2.经椎间孔入路的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入路的椎间盘切除术,使内窥镜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椎间孔镜手术技术正在国内快速发展。 在我国,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更好的疗效、更小的损伤,是外科医生和患者永远的追求。微创外科不仅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热点,也将是脊柱疾病治疗中的重大变革。
一、术后七天拆线,可离床活动,注意事项如下: 1、起床前需适量饮水(两杯水,约400ml),避免出现因循环血量不足导致头晕、心慌等情况,甚至脑梗、心梗等发生。 2、起床前需佩带颈托,可根据自身情况按“坐起、站立、行走”三步骤活动,如在此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等任何不适,要立即卧床休息。 二、出院后三个月内谨记: 1.离床时佩带颈托,避免颈部的过度屈伸、旋转等运动; 2.掌握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最好有一定间歇; 3.有条件者可到正规医疗康复机构行理疗、按摩等后续治疗。 三、出院三个月复查颈椎正侧位X线,得到医生许可后方可去除颈托,逐渐恢复颈部正常活动,但仍需注意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颈椎保健,避免外伤及进行合理的颈、胸背部肌肉锻炼。 四、出院后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用法、疗程及注意事项。 附:颈椎保健: 1、加强颈、胸背部肌肉锻炼,循序渐进提高训练强度。 2、注意颈肩部的保暖。 3、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驾驶、伏案工作等。 4、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枕头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如图下所示)。 本文系周昌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