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病人及家属在得知需要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时,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我想绝大多数人内心都是有答案的,应该不会真的有人认为心脏手术是低风险的小手术。首先,心脏手术肯定属于风险较高的手术,这主要是从接受手术的器官的重要性来看的。心脏是“发动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心脏哪怕是短暂的出现问题,停止工作,都会对全身系统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只要涉及到心脏的手术,都存在潜在产生严重后果的可能,不论实际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如何,心脏手术都是属于整个外科系统中风险较高的手术,也就是俗称的“大手术”。其次,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说的心脏大手术,并不指手术操作难度。绝大多数的心脏外科手术都是属于技术成熟,操作流程固定的常规手术,并不属于疑难杂症,或操作技术上的高难手术。准确的说,80%的心外科手术,应该属于技术成熟的常规的“大手术”。第三,手术风险,世界各心脏中心的平均死亡率在1-3%,具体根据病种不同而有不同。考虑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死亡率的3倍左右,实际不良事件发生率在4-6%。这个比例在整个外科系统中是属于很高的,其他的外科如普外科,骨科等的死亡率都是千分之几,甚至万之几的发生率。因此能按百分率统计的,已经属于高风险手术了。第四,具体的心脏外科手术风险要根据个人病情而定,同样的手术有不同的患者风险不同。手术不是买彩票,5%的手术风险就已经很高了,所谓的百分率多数情况下只是医生为方便患者及家属理解手术风险而给出的估测,仅供参考,毕竟对于个人来说,手术风险只有0或1,没有所谓的95%好了之类。说了这么多,如果你还是对心脏外科手术风险没有认识,那我建议可以类比神经外科的开颅手术,开颅手术的风险和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与心外科手术类似,但心外手术对全身系统的影响相对更高。说到底这是一个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过程,手术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他并不会因为某个医生跟你说的百分率比其他医生低了几个百分点,就实际降低了。也肯定不存在某个医生说保证不出事,就真的不出事了。心外科医生介绍病情所说的“普通”“一般”“问题不大”之类修饰词,都是建立在本文所讲的较高风险的手术这个层级上的,与我们较为熟悉的普外科、妇产科的整体风险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我们以安贞医院出具的心脏彩超报告为例(其他医院的超声也基本类似)。一份心脏超声报告一般包含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心脏具体参数表,多数是数据表格; 第二部分是病变描述,是文字叙述部分; 第三部分是超声结论,是文字化的超声疾病诊断。 具体我们分部分逐一解读一下。 第一部分:心脏具体参数表,多数是数据表格 ?心脏超声检查需要测量一系列心腔各结构的径线大小,心脏功能等数据,这些指标都是常规需要测量的,不同医院80%的测量内容都是一样的。重点需要关注的指标包括: 1. 射血分数(EF):代表心脏功能,正常人>55%,如果你的结果65mm,甚至>70mm,代表你的心室受损严重,病变较重,相应的手术风险也会增高。需要近期手术或者先调整心脏功能。 3. 主动脉窦部径线>45mm, 升主动脉内径>45mm, 左心房径线>70mm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异常数值也要引起重视,很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了。 第二部分:病变描述,是文字叙述部分 这一部分是超声科医生用文字叙述的语言对他看到的结果进行描述,具体会终点描述病变部位的结构特点,血流的压差、流速等,及其他发现的异常结构组织。这一部分涉及内容较多,这里仅就瓣膜性心脏病常见有价值指标跟大家介绍一下。 1. 主动脉瓣最高跨瓣压差>50mmHg; 2. 主动脉瓣返流束的缩流径>6mm; 3. 二尖瓣瓣口面积8 cm2 5. 心腔内出现异常结构,如:左心房血栓,心房粘液瘤,瓣膜因感染形成的赘生物等。 如果出现以上5条描述的任意一项,就很有可能需要心脏手术治疗了。 第三部分:超声结论,是文字化的超声疾病诊断 顾名思义,这就是根据超声检测给你的疾病诊断。 其实我建议一般人先看这一部分,如果这一部分的诊断都是正常,那你的检查就没有问题; 1. 如果给出的疾病诊断伴有 (轻度) 或(微量)(少量)等描述,多数情况下也没有需要治疗的问题; 2. 如果给出的疾病诊断伴有 (重度) 或(大量)等描述,那很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了; 3. 如果给出的疾病诊断伴有 (中度) 或(中量)等描述,具体要咨询医生,多数情况需要随诊观察。 最后我对于超声报告还有三点补充说明 1. 建议多数人先去看报告的第三部分,再看其他两部分。此外,超声给出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如:轻、中、重等),定量指标(如:50,70或100等)。一份好的超声报告是应该同时出具定性和定量两项指标的,这样才便于我们判断病情。但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员首先看定性指标,了解疾病大概程度。 2. 以上主要是针对未手术患者的超声报告解读,术后复查的超声报告解读不完全一样。术后患者主要要关心之前所患疾病是否治愈,心脏畸形是否已经矫治。但是术后患者的心脏各径线值,和心脏功能很可能并不正常。真实因为疾病在心脏手术前所造成的损害,很多心脏结构性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会终生保留。不过这并不代表手术不成功或病变恶化。同时对于瓣膜手术后患者来说,少量返流,轻度狭窄等并不是异常现象,多数不会对后期恢复造成影响。 3. 以上给出的心脏超声报告的解读,主要针对非医学专业人员,其中包括一部分临床常用的经验性指标,但是并不完全符合治疗指南。本章主要的目的是方便非医学人员对自己的超声报告有一个基本认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结合症状、病史及医生的专科判断。
生物瓣置换或瓣膜修复患者需服用华法令3月 房颤发作患者需服用华法令,如房颤恢复则遵医嘱。 华法令是抗凝药物,抗凝不足可能导致栓塞,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都有危险! 剂量根据抽血化验调整,抽血化验的项目称:INR+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病人要求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在1.8-2.5之间。 以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为主! 出院后第1个月每3-5天查一次; 第2个月到第3个月之内,上述指标稳定后可以5-7天查一次; 3个月到6个月,稳定后可以每月查2次; 6个月以后可以每月查1次;一年以后稳定者可以1~2个月查一次。 所谓稳定指:化验结果在上述范围之内。 上述指标何时能稳定因人而异,存在个体差异。 每次查完上述指标如不在上述范围内,请与您的主管医生联系,或者就诊附近的医院。 如果指标在理想范围之内,那么说明您服用的华法令剂量合适,无需调整。 抽血后的化验单报告中,根据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来调整华法令用量,方法如下: INR>2.5减四分之一片 INR3.0停药2天,从原来一半药量再开始吃。
大多数人对心脏外科手术接触和认识较少,所以当自己或家属面临手术时,往往不知所措。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尤其是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有其独特的特点。这次就为大家总结下,多数人做心脏外科手术,特别是瓣膜外科手术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 简单来说总的可以分为四大阶段:1.术前的调整、评估期; 2.术后的监护期; 3.恢复期; 4.康复期。 1. 术前的调整、评估期: 决定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多数都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病情拖延的时间较长,很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调整心功能的治疗。 门诊经常可以遇到患者正处于心衰或心功能不全而来就诊的。除危及生命的急诊手术外,一般不要在患者心衰状态下手术。因为此时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都是会显著增高的。而且,绝大多的瓣膜手术都属于择期手术,并不急于一时的处理。尤其对于那些从来没有经过系统,正规抗心衰治疗的患者来说,多数情况下,初发的心衰,或头两次心衰都是可以用药物治疗纠正的。调整好后再评估,进而手术,最为合理安全。当然如果一直坚持不手术的话,心衰的发生会越来越频繁,并且难以纠正。 另外,有的患者术前有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新发脑梗,甲减甲亢等其他疾病时,都应该在专科的指导下调整甚至纠正后,再接受心脏手术。 总之,手术前的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身体的各项机能调整到一个尽可能好的转态,为可能的手术做准备。 手术后 2. 监护期: 就是指患者在心脏手术完成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和机体的其他机能,从不稳定逐渐到稳定状态的时期。瓣膜外科手术的患者一般需要1-3天。 具体又可以分为术后早期的重症监护期,和随后病房内的普通监护期。 重症监护期是指在手术刚刚做完,患者多数未清醒,并且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期。根据病情不同,一般要经历6-24小时。在患者完全清醒,血压心率稳定,并拔除气管插管后结束。 这一时期患者病情可能会随时出现变化,也是外科手术的延续。因此,家属应保持电话通畅,便于及时沟通。 拔管后,患者转回病房的监护室,进入普通监护期。这一时期患者也有监测设备,强心药泵等。但是状态较为稳定,可以进食并适度活动。 这一时期一般要1-3天,主要任务就是在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前提下,逐渐撤除强心药泵和监测设备。 3. 恢复期: 一般要1-3天。恢复的快的可能很短,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主要是指患者在撤除监测设备后,告别床旁活动的区域限制,逐渐适应在他人的辅助下日常活动,如去洗手间,步行锻炼等。对于很多人也包括正常睡眠节律的恢复,饮食的恢复。 打个比方,就像是一辆汽车,现在发动机修好了,就要给它加上正常的油和水,让它充分运转起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最终要转到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并能基本正常饮食,睡眠规律的状态。绝大多数病人在这个时期就应该出院了。 4. 康复期: 手术出院后,到完全回归到正常生活、工作状态的时期。也就是由一个手术后的病人,转为正常人的阶段。一般要1个月-半年。 这个时期也是国内心外科手术患者常常忽略的时期。很多人包括医生并不重视这个时期,以为手术做完了,各项检查没问题,患者自己回家养着就行了。 其实,接受规范的康复治疗和指导是有助于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状态的,也避免了从医院直接回家对一些患者造成的治疗落差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逐渐恢复体能和正常作息,克服由于手术切口所造成的心理性活动障碍。 总之,正确的理解手术的每个阶段,有助于患者尽快的平稳恢复。
在安贞医院瓣膜外科中心,对于心脏瓣膜手术术后的病人,一般术后5-7天就可以出院了。那么有一些常见问题在这里统一解答一下。 1.如果家在外地,出院后是在北京多住两天,还是可以尽快回家。 这要分两种情况回答,第一种,整体恢复的很好,那么建议尽快返回当地。第二种,如果感觉整体恢复略差,回当地不放心,可以考虑转入在京的其他医院或康复中心等。总之,不建议在北京住酒店观察病情变化。 2.回当地的话,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合适,能坐飞机吗? 对于瓣膜手术后的病例,出院后选择交通工具的原则应该是尽可能缩短旅途时间,耗时越短的交通方式越安全。所以飞机、火车、汽车都可以选择,具体要看哪种交通工具的耗时最短。 3.什么时候拆线? 常规胸部正中切口的患者,一般在正中切口下有两针引流管的线需要拆,一般是在手术后两周(约14天左右),去当地有外科门诊的医院都可以拆线。 4.胸部固定带一般术后使用多长时间? 胸骨的固定是手术中用钢丝等方法固定的。胸部固定带只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类似于肢体骨折后应用的夹板。一般术后使用3个月,胸骨愈合后就不用了。也不要求24小时带着,只有起身活动时穿上,平卧或坐着时可以不用穿戴。 5.什么样的术后切口是愈合良好? 一方面是切口没有裂口,愈合良好。另一反面最重要的是切口干燥,没有渗液。如果切口有渗液的话,往往代表皮下组织愈合不良,比如说脂肪液化等。需要及时局部切口敞开并充分引流。渗液较多并且连续几天渗液,需要及时联系主管医生。简单来说,干燥的切口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结痂自然脱落就完全愈合了,渗液是要警惕和注意的。 6.出院后可以洗澡吗? 可以,一般术后7-10天,切口没有渗液,就可以洗了,当然不能是泡澡,一般是洗淋浴。洗后用医用纱布将切口沾干就可以,现在药店也有卖术后切口用的防水贴膜,洗澡时用切口防水,洗后摘掉重新贴上透气的正常贴膜就可以。如果不方便或不放心洗澡,至少要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持清洁。总之,术后早期也要保持个人卫生,否则也容易发生感染。 7.出院后每天能喝多少水? 对于绝大多数的瓣膜术后患者,出院后饮水不需要特殊限制,可以正常饮水。如果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可以适当补水。通常情况下,术后1月内,摄入水总量相当于2-3瓶普通矿泉水/每天是可以接受的。 8.吃东西有忌口吗?可以吃海鲜? 心脏瓣膜术后饮食没有特别要求,部分含钾高的蔬菜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但是,日常正常摄入量是没有问题的。一般心脏术后早期建议进食高蛋白饮食,海鲜如虾等并不是饮食禁忌。 9.日常活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常规正中切口的患者,术后胸骨使用钢丝固定的,胸骨愈合一般需要2-3个月。因此,在回家后的3个月内,尽量避免手撑的动作,比如说起床时手撑床的动作。因为所有上肢受力最终都会传导到胸骨上,可能会引起胸骨错位,影响愈合。 10.出院后是否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条件允许建议在出院后接受康复治疗。对于接受过全麻、体外循环的患者来说,在手术医院和家之间最好有一个康复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患者向正常生活的平稳过度。 11.出院后,一般多长时间回院复查? 瓣膜手术的患者,一般术后的1月,3月,6月,1年,建议复查,如果恢复良好那么随后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期间有问题随时检查。主要的检查内容是: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查凝血值。一般建议术后半年内至少有1次复查回到安贞医院复查,多数是术后3个月,其他复查可以就近在当地较大的医院复查,检查结果可以以网上问诊的方式发给主管医生。
从1960年代第一个人工瓣膜应用于人体开始,心脏瓣膜外科已经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手术所使用的人工瓣膜,成形环等植入产品也经过了多次迭代和发展。这些产品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瓣膜外科的手术当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患者和家属对这么多种类、品牌的人工瓣膜制品感到困惑,不知道都是什么,更不知道该么选。这里就为大家系统的总结归纳下。 人工机械瓣人工机械瓣,最早出现的人工瓣膜产品。主要有金属支架和高分子合成材料制成,所以在植入人体后需要长期抗凝,否则容易出现继发血栓,而导致卡瓣或血栓脱落栓塞。 相对优势: 1.瓣膜置换手术技术成熟,相对简单。 2.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人工机械瓣使用是寿命大于40-50年,机械结构理论上不存在损毁问题,减少二次手术的风险。所以主要应用于中青年患者。 相对劣势: 1.患者需要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明显增加远期抗凝相关的出血和血栓等风险,从而缩短患者预期寿命。 2.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服用华法林需要终生且定期检测凝血值,但凝血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变动,所以在术后的生活中需要频繁就诊于医院且调整华法林剂量。 另外机械瓣的开闭工作是有明显噪音的,不用听诊器,只需要把耳朵贴近胸壁就能听见。少部分病人噪音明显,安静环境下正常对话距离就能听见,像揣了一个老式的怀表,甚至影响睡眠引起术后的焦虑。 3.影响术后左心室功能。在二尖瓣位,瓣膜置换手术会破坏瓣下附属结构,从而严重影响术后远期左心室的正常功能。最终也会虽短预期寿命。 人工机械瓣早期的应用率在临床上居统治地位,近十年来,因为瓣膜修复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患者对术后高水平生活质量的追求,机械瓣应用比例已经大幅下降。尤其是在二尖瓣位的手术,应用比例更低,以安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为例,风湿性病因的二尖瓣位手术应用机械瓣的比例约为8%,明显低于修复,也低于生物瓣。 人工生物瓣膜人工生物瓣膜。主要以金属或合成材料为支架,以猪、牛、马等动物心包、瓣叶为瓣膜制成。因为主要由生物材料制成,所以只需要短期术后抗凝。 相对优势: 1.术后抗凝时间短,一般为3个月。因此避免了远期华法林相关的出血和血栓等并发症。 2.术后生活质量高,因为远期不需要检测抗凝效果,生物性瓣叶的开闭也没有机械噪音,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相对劣势: 1.二次手术风险。生物瓣膜有使用寿命,一般在15年左右,远期会逐渐损毁,出现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很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治疗。一般患者越年轻损毁越快,另外某些代谢性疾病也可能缩短瓣膜的使用寿命。 因此,临床上主要应用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也就是说60+15,大概率覆盖了患者的预期寿命,不必再二次手术。一些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为避免华法林的致畸风险也会选用生物瓣。 2.生物瓣置换在二尖瓣位同样破坏瓣下结构,影响远期左心室功能。 目前,因为患者普遍要求更高的术后生活质量,生物瓣的应用比例有所增加,应用年龄也有显著的下降。以安贞医院瓣膜中心为例,风湿性病因的二尖瓣位手术应用生物瓣的比例约为12%,50多岁选择生物瓣的患者也显著增加。 瓣膜修复手术瓣膜修复手术,正规的医学称谓应该是瓣膜成形术。目前绝大多数的二尖瓣位的瓣膜修复手术都需要植入人工成形环。由金属框架外包合成材料而成,术后只要短期抗凝。主要用于重塑并加强二尖瓣环(可以理解为门框)。 相对优势: 1.术后生活质量高。不需要长期抗凝,避免了抗凝相关的并发生及生活不便。 2.维持左心室功能。修复手术保留了二尖瓣的瓣下结构,从而有利于心室功能的保护,延长患者的预期寿命。 3.修复手术整体手术而费用包括植入耗材费用显著低于瓣膜置换术。 相对劣势: 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医生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由于瓣膜修复手术效果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心室功能的维护,是同等条件下瓣膜外科最佳的治疗方式。患者的获益也最大。 所以,瓣膜修复比例的高低是评价一个瓣膜中心专业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以安贞医院瓣膜中心为例,二尖瓣位非风湿性病变的修复比例>95%,风湿性病变的修复比例>80%,整体的瓣膜修复比例>90%。均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瓣膜修复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术式。 介入瓣膜置换手术介入瓣膜置换手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通过将生物瓣做成可缩放的形态,将其置于输送管道中,通过介入或局部心脏切口的方式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植入瓣膜。因为植入的是生物瓣,也不需要长期抗凝。 除了生物瓣本身的优劣势外,相对优势: 1.创伤小,适合高危病例。 相对劣势: 1.瓣膜寿命可能较正常人工生物瓣膜更短。 2.原有病变无法处理,留有隐患。 3.主要应用于主动脉瓣位。 4.价格昂贵。 5.临床随访时间短,远期可靠性有待观察。 所以该类介入瓣膜主要推荐应用于年龄>70岁,且主动脉瓣位病变的患者。或者术前评价为高危患者,常规心脏手术风险高的病例。 总结最后,具体到个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瓣膜修复是最佳的选择,不管任何病变,不管采取何种手术方案,保证瓣膜修复的可能性都是最最重要的原则! 那些表面上新奇好看,但是最终让你换瓣的治疗方案,往往都不是最合理的! 但是当遇到确实无法修复的病例时, 1.如果患者年龄>60岁,推荐使用生物瓣。 2.如果70岁的高龄病例,介入瓣膜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1.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早来源于年青时的链球菌感染,一般是在15岁前的青少年时期初次感染。 2. 经济欠发达、卫生条件差地区发病率较高;经济发达、卫生条件好地区发病率低。 3. 我国发病率总体上呈现为南方多于北方,农村多于城市的特点。 4.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史进展缓慢,有较长的潜伏期,潜伏期以间断性为特点,在高收入地区以十几年为间隔,在低收入地区间隔更短,期间可能会复发感染导致心肌炎的复发。 5. 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绝大多数在35岁前就消失,并且以后极少复发。 6. 但是早期的炎症反应在心脏瓣膜表现为: 最先攻击二尖瓣的交界区,造成局部异常湍流,随后影响瓣下结构和瓣叶瓣体。所以瓣膜本身的损害仍然会因为异常的湍流继续进展。 7. 一旦出现轻度的二尖瓣瓣口狭窄进展,进展缓慢每年瓣口面积减少0.1 cm2,具体二尖瓣瓣口面积狭窄进展速度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8. 如果风湿性瓣膜病治疗不及时,因为二尖瓣瓣口的狭窄往往会引起左房扩大和心房纤颤,而房颤又容易引发血栓,从而引起脑栓塞等并发症。 9. 我国预估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00万以上(其中至少有70%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有150万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每年约有7.3万风心病患者离世。 10. 临床上常见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在40-70之间。 11. 预估我国每年完成风湿病因二尖瓣位手术在2万例以上。但是修复的比例低于5%。修复的比例每提升10%,每年就有2000例以上的患者获益! 12. 安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年完成二尖瓣位风湿性心脏瓣膜手术近300台,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修复比例>80%。 13. 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完成风湿修复的心脏外科中心,并且首创了“四步”修复法,使风湿修复手术成为规范化的术式,在国内多个中心得到广泛的推广。 14. 目前已完成最长8年的术后随访,修复效果满意。
“医生,我做完心脏瓣膜手术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能…?”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我这十几年来最长听到患者和家属在术前问到的问题之一,如果有常见问题排行榜,这个问题绝对名列前茅。 我们都知道,心脏外科没有小手术,作为人体不可代替的重要器官,心脏瓣膜手术因为需要经历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过程,所以手术本身不可避免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很多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担心:除了手术本身的风险外,瓣膜手术后是不是身体机能也会显著下降。 其实,心脏瓣膜手术后到底术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当然是心脏手术本身要满意,治疗过程顺利,畸形矫治满意。这是恢复好的前提。 第二个就取决于患者术前本身的心脏功能状态及储备了。 这里就涉及到另外三个问题: 1.正常人的心脏功能是有比较多的储备的。 好比一个发动机,平时并不是在100%的工作,可能有一半都在休息。但当人体陷于危机时这些潜能就被调动起来暂时度过难关,我们叫“代偿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尤其是瓣膜病的患者其实心脏病变已经很重了,但是症状并不明显,常常延误了治疗。 不过这种状态是不可持续的,储备会逐渐的衰竭,心脏功能下降,心脏发生实质性的结构损害和形变,症状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我们叫“失代偿期”,也是住院患者最多见的状态。 2.心脏手术本身对心脏功能和人体都是有损害的。 虽然现在的心脏外科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的附带损伤。比如一个正常人在经过体外循环后心脏功能会下降10-20%,不过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在术后的第2-3天就会恢复正常。 3.手术的目的是什么? 是阻止疾病对心脏的损害进一步的加重,而已经产生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完全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的。对瓣膜手术来说,好比一个房子手术修的是门和窗,但如果你的房子之前就已经是危房了,再好的装修也改变不了这个问题。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还是有很多病人术后恢复的很好,几乎和正常人一样呢?那就是因为手术比较及时,疾病对心脏还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损害或损害较小,心脏功能还有较多的储备,术后就可以调动这些储备来使整体的心脏功能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应对手术本身风险的能力也会显著提高。 所以通过上面的分析,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我做完心脏瓣膜手术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还能…?”在手术满意的前提下,恢复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患者术前的心功能状态,如果受影响小且储备充足,那么跑步、爬山、游泳都没有问题。反之,如果术前储备就已经几乎耗竭,那么不光术后很难获得一个满意的效果,住院手术本身都会面临很高的风险。
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手术的常见病因,瓣膜修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并且相比瓣膜置换可以带来许多优势。 但是有观点认:对于一个高龄的患者,比如70多岁的患者,如果需要做瓣膜手术,直接植入一个人工生物瓣膜就可以,远期同样不用服用华法林,相比瓣膜修复手术也更为简单。 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以二尖瓣病变为例,要实现正常的瓣膜功能除二尖瓣瓣叶外,瓣下结构(乳头肌、腱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帝造人没有一个零件是多余的”。 瓣下结构对维持左心室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瓣膜修复手术不但保留了自己的瓣膜,还完整保留了瓣下结构,对左心室的功能起到了很好的维护作用,这个作用在术后早期可能不明显,但是到术后5-10年后会愈发显著。 (2)而瓣膜置换不论是机械瓣还是生物瓣都会严重破坏瓣下结构,使左心室丧失纵向收缩力,不利于患者术后远期的心功能,并缩短预期寿命。 所以,我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的观点是:瓣膜修复不存在年龄限制和病种限制,只存在手术技术的限制。有修复机会的瓣膜都要修复,不能轻易的换瓣。
心脏瓣膜病是心脏外科手术的常见病因,瓣膜修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并且相比瓣膜置换可以带来许多优势。 但是有观点认:对于一个高龄的患者,比如70多岁的患者,如果需要做瓣膜手术,直接植入一个人工生物瓣膜就可以,远期同样不用服用华法林,相比瓣膜修复手术也更为简单。 其实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以二尖瓣病变为例,要实现正常的瓣膜功能除二尖瓣瓣叶外,瓣下结构(乳头肌、腱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帝造人没有一个零件是多余的”。 瓣下结构对维持左心室的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瓣膜修复手术不但保留了自己的瓣膜,还完整保留了瓣下结构,对左心室的功能起到了很好的维护作用,这个作用在术后早期可能不明显,但是到术后5-10年后会愈发显著。 (2)而瓣膜置换不论是机械瓣还是生物瓣都会严重破坏瓣下结构,使左心室丧失纵向收缩力,不利于患者术后远期的心功能,并缩短预期寿命。 所以,我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中心的观点是:瓣膜修复不存在年龄限制和病种限制,只存在手术技术的限制。有修复机会的瓣膜都要修复,不能轻易的换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