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 ) T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血清TT3浓度反映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优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T3是查明早期甲亢、监控复发性甲亢的重要指标。TT3测定也可用于T3型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 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医源性甲亢,甲亢治疗中及甲减早期TT3呈相对性增高;碘缺乏性甲状腺肿病人的TT4可降低,但TT3正常,亦呈相对性升高;T3型甲亢,部分甲亢患者TT4浓度正常,TSH降低,TT3明显增高。降低:甲减,低T3综合征(见于各种严重感染,慢性心、肾、肝、肺功能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低TBG血症等。 正常参考值:0.45~1.37 ng/ml2.总甲状腺素(TT4) T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T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 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妊娠,口服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家族性),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症,应用甲状腺激素时,进食富含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组织等。降低:甲减,低TBG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蛋白丢失性肠病,遗传性低TBG血症等),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病变,剧烈活动等。 正常参考值:4.5~12 ug/dl3-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 游离甲状腺素(FT4) FT3、FT4是T3、T4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代谢状态的真实反映,FT3、FT4比T3、T4更灵敏,更有意义。FT3、F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另外测定结合参数。 FT3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对甲亢的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 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可作为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 TSH、FT3和FT4三项联检,常用以确认甲亢或甲低,以及追踪疗效。 正常参考值:FT3 1.45~3.48 pg/ml FT4 0.71~1.85 ng /dl5.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浓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是测试甲状腺功能的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 分泌TSH的垂体瘤的患者血清TSH升高,TSH是甲状腺癌术后或放疗以后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增高:原发性甲减,异位TSH分泌综合征(异位TSH瘤),垂体TSH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降低:继发性甲减,第三性(下丘脑性)甲减,甲亢CTSH瘤所致者例外,EDTA抗凝血者的测得值偏低。 正常参考值:0.49~4.67 mIU/L6.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TGA) 甲状腺球蛋白(TBG)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当进入血液后可刺激机体产生TGA。TGA是甲状腺疾病中首先发现的自身抗体,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常用指标。 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可发现TGA浓度升高,出现频率大约是70-80%。Graves病TGA的阳性率约为60%,经治疗后滴度下降提示治疗有效,如果滴度持续较高,易发展成粘液性水肿。甲亢病人测得TGA阳性且滴度较高,提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停药后易复发。甲状腺癌与TGA呈一定的相关性,阳性率可达13%-65%,TGA值的升高是肿瘤恶化的一种标志。 正常参考值:0~34 IU / ml7.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Anti-TM,TMA) TMA是由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所引起的自身抗体之一,和TGA一样已公认是甲状腺自身免疫过程中的重要标志,是最具代表性的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上,是不可或缺的指标,是除组织学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特定手段之一。 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即Graves病)时,血清TGA和TMA显著高于正常人及其他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对鉴别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8%。 桥本氏甲状腺炎、原发性甲减及甲亢等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TMA和TGA显著高于正常人,尤其桥本氏甲状腺炎更为突出,血清TMA和TGA是诊断此类疾病的“特异指标”。 ① 甲亢:TGA、TMA均强阳性,TMA高于TGA,两种抗体均低于桥本氏甲状腺炎。部分患者治疗后TGA、TMA可转为阴性,但多数临床治愈的甲亢患者TGA、TMA长期测定弱阳性。因此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复发。 ② 桥本氏甲状腺炎、阿狄森氏病:TGA、TMA均表现强阳性,亦有少部分患者TMA强阳性,TGA弱阳性或阴性。亚甲炎患者两种抗体明显高于正常人,低于桥本氏甲状腺炎。 ③ 原发性甲低症:TGA、TMA均阳性,但继发性甲低TGA、TMA阴性,用以鉴别继发性甲低。 ④ 甲状腺癌:TGA增高明显。 ⑤ 孕期自身免疫疾病:TGA、TMA均可增高。 正常参考值:0~50 IU / ml8.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TPOA) TPOA是主要的甲状腺组织自身抗体,是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的关键酶,与甲状腺组织免疫性损伤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和甲状腺刺激阻滞性抗体(TSB-Ab)。 TPOA直接对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TPO在生物合成T3和T4过程中催化甲状腺球蛋白酪氨酸的碘化,近来的研究证实TPO是甲状腺微粒体抗原的主要成分,TPOA是TMA的活性成分,因此存在于患者体内的TPOA就是TMA。 TPOA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 IT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通过细胞介导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自身免疫相关的甲减,作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指标,TPOA比TMA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性、更可靠和有意义,已成为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首选指标。TPOA的主要临床应用:诊断桥本氏病(HD)和自身免疫性甲亢;毒性弥慢性甲状腺肿(Graves);监测免疫治疗效果;检测家族甲状腺疾病的发病可能;预测孕妇产后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发生。 对原发性甲减患者,结合TSH 升高,可以发现早期甲减病人。对可疑甲减患者,若TPOA升高,有助于原发和继发甲减的鉴别。HT患者,TPOA终生存在,如临床表现典型且TPOA持续高水平,可作为诊断依据确诊。 对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指征,包括TSH水平升高以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A阳性病人,临床联合检测TPOA、TGA主要用于来鉴别免疫治疗的效果、查明具有家族甲状腺疾病的人的患病的可能性、预测孕妇产后甲状腺机能障碍的发生。 检测TPOA有助于解决临床诊断出现的难题,比如异常的高TSH水平同时伴随正常水平的游离T4(FT4),若TPOA升高,应考虑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早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低水平的TPOA在无症状患者中占10%,预示易患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85%甲亢和甲减患者表现高水平的TPOA,因此在大多数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中,TPOA和TGA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此外,产后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TPOA可为阳性;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疾病、系统性红班狼疮可见TPOA升高。 正常参考值:0~12 IU / ml9.甲状腺球蛋白(TBG) 正常人血液中可有低浓度的TBG存在,这是甲状腺组织存在的表现。TBG被认为是甲状腺体形态完整性的特殊标志物,甲状腺滤泡壁的损伤可导致大量的TBG进入血液。 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中,检测TBG可鉴别甲状腺完全缺损、发育不全或其他病理状况。TBG测定可用于鉴别亚急性甲状腺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后者因TSH的抑制,TBG含量低。 TBG可用于甲亢疗效观察和随访,Graves病TBG升高,甲亢缓解后TBG下降正常,症状加重或复发时TBG又升高;也可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诊断和疗效观察,亚甲炎时血TBG升高,经治疗TBG下降,如TBG仍高应继续治疗,否则易复发;TBG还可作为缺碘性地甲肿防治与监测指标。 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指标,甲状腺癌(甲癌)血TBG升高,而甲状腺瘤、囊肿正常或轻度增高,当血TBG<20 ug/L,甲癌可能性小;>60 ug/L,提示甲癌;20~60 ug/L提示术后残留癌组织或甲癌转移。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其升高的程度与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 由于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TBG升高,因此检测TBG无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非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疾病根治术后TBG可恢复正常,因此,从临床实用方面来看,TBG检测除可用于高分化甲癌术后复发与否的追踪观察外,还可作为一种简易手段来鉴别颈部包块是否是甲状腺引起或或是源于甲状腺的肿瘤转移。 目前临床上检测TBG主要用于对分化性甲状腺癌术后随访。检测TBG对腺叶切除术后随访,预测复发有重要价值,是治疗监测的一个良好观察指标。在分化性甲状腺癌中,TBG升高多为肿瘤组织自身异常释放所致,腺叶切除术后TBG仍较高,常提示肿瘤残余或转移癌原发病灶可能为甲状腺,对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人体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的存在可导致TBG测定出现错误结果,故临床医生应了解患者体内TGA的情况。 正常参考值:5~40 ug/L10.降钙素(CT) CT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C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激素,又称甲状腺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CT一定会升高,因为降钙素的半寿期较短,所以降钙素可作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断、观察临床疗效、提示有无肿瘤残余或复发的重要标志物。 CT还可用于患者家属的检查,作为家族中易感性的监测。 肺癌、乳腺癌、胃肠道癌以及嗜铬细胞瘤患者可因高血钙或异位分泌而使血清CT增加,另外,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也偶可出现血清CT增高。 正常参考值:0~100 ng/L11.甲状腺素结合力(T-up,甲状腺摄取试验) 测定甲状腺素含量是鉴别甲状腺功能正常与否的重要手段,大部分甲状腺素与其运载蛋白质结合,结合部分与游离部分处于平衡状态。在很多情况下,尽管游离的甲状腺素在正常范围,但运载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可导致总甲状腺素测定值的改变。因此,只有在T-uptake正常的情况下,测定总甲状腺素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 T-uptake测定可了解甲状腺素的结合位点数。由总甲状腺素T4和TBI(甲状腺素结合指数,=T-uptake测定结果)的商得出的游离甲状腺素指数(FT4I),反映了运载蛋白质含量和甲状腺素含量这两种变化因素。 正常参考值:0.66~1.27 TBI12.甲状旁腺素(PTH) PTH由甲状旁腺合成并分泌入血流中,它和降钙素相互作用以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性,血钙升高抑制PTH的分泌,血钙降低则促进PTH的分泌。 甲状旁腺机能紊乱可引起PTH分泌改变,进而导致血钙水平的升高或降低(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甲状旁腺腺瘤可引起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进而导致PTH分泌上升,因此在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手术前后测定PTH能帮助外科医生了解手术效果。 正常参考值:15~65 ng/L
乳头溢液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会有乳头溢液,当然,更多的时候,溢液只是生理现象。其实很多女性朋友都有乳头溢液,只不过一般情况下溢液不会自己跑出来,需要挤一挤才能从乳头里流出来,所以很多人没有发现。一般来说,和乳头溢液有关系的疾病最常见的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扩张症(或者叫做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些乳腺增生的患者也有溢液的表现。在乳腺癌的患者当中,乳头溢液倒不是最多见。一、乳头溢液是怎么回事明确溢液的情况一般要从几个方面下手,1、溢液的性状,2、溢液导管的个数,3、溢液的量,4、溢液的伴随症状。1、溢液的性状。这里面又包括下面几个情况:⑴血性溢液、⑵无色浆液性溢液(清水样溢液)、⑶黄色浆液性溢液、⑷棕褐色、咖啡色溢液⑸乳汁样溢液⑹脓性溢液⑺油脂样溢液等等。⑴血性溢液:这种情况最要积极处理,常见的疾病是导管内乳头状瘤或者乳腺癌,毫无疑问,这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但是也有例外,临床上经常会看到孕期或刚刚进入哺乳期的年轻女性突然出现乳头挤出鲜血或陈旧性的积血,像咖啡色。患者因此十分紧张。其实这种情况倒不要紧,多数是因为导管内的上皮脱落引起的出血,出血量大的,会很快从乳管溢出,就是鲜血;出血量小的,会在乳房内停留几天,再挤出来就是黑血了。这种情况可以观察几天往往就好了,不需要任何处理。⑵清水样溢液:这是最让人纠结的类型,多数情况下是生理性的,或者只是乳腺增生的表现。但是也有乳癌患者出现清水样溢液。这时需要看溢液的导管是单根还是多根的,如果是多根的,一般是不要紧的;如果是单根的,量比较多,甚至伴有肿块,那就要认真对待了。⑶黄色浆液性溢液:是最常见的一种溢液,可以出现在各种乳腺疾病中,特别是乳腺增生的患者多见。也有一部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癌。还是那句话,要重视单根乳管溢液的情况。⑷棕褐色、咖啡色溢液:这种类型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尤其是前者多见。当然了,前面已经提到了,年轻的妈妈或准妈妈可以先观察几天,如果情况不好转再进一步检查。⑸乳汁样溢液:这种情况的溢液一般都不需要乳腺科处理。如果是多孔溢乳,多是哺乳期、哺乳后期、流产后等等生理情况;也常见于服用药物,比如吗丁啉为代表的胃药、以利血平为代表的降压药、以氯丙嗪为代表的精神科药等等。当然也有病理情况: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微腺瘤。这两种疾病一般是神经科和内分泌科来治疗的,不用到乳腺科来就诊。如果是单孔溢乳,一般不用担心,也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就可以了。⑹脓性溢液:临床上并不多见,一般见于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患者,不管您是否发热,这种情况是要积极处理的。⑺油脂样溢液:这种情况多是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需要积极处理,否则病变范围扩大后,会形成迁延不愈的病灶。2、溢液导管的个数:总的来说,单孔溢液要比多孔溢液有意义,更需要处理。单孔溢液多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疾病;多孔溢液大多是生理性、药物副反应,也见于垂体瘤、全身性疾病、乳腺增生症等等疾病。3、溢液的量:溢液的量没有前面两条意义大,不能说溢液多比溢液少更有意义。4、溢液的伴随症状:毫无疑问,伴有肿块的、局部红肿的,这是乳腺外科需要积极处理的症状。如果多孔溢乳伴有头痛、月经不调,就要去妇科看看有没有多囊卵巢、到神经科看看有没垂体瘤了。二、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1、临床检查:也就是临床医生进行的视诊和触诊,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条,多数溢液是临床查体发现的。2、溢液涂片检查:可以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但是因为溢液中肿瘤细胞很少,这项检查阳性率很低。3、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扩张的导管、导管内的微小占位,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很有帮助。4、钼靶检查:这项检查并不是针对乳头溢液的,是用来判断溢液是否伴有微小钙化、占位等伴随体征的。5、乳管造影:把造影剂注入到导管中然后拍钼靶,如果导管里面有肿瘤,造影剂就不能充满管腔,术语叫做“充盈缺损”,如果肿瘤比较大,就会完全堵住导管,就会形成“杯口征”。6、乳管镜检查:相对于前面的各项无创检查,这项检查还是有些痛苦的。检查的时候,需要把光导纤维做成的镜头插入溢液的导管。乳头后方的导管就像树根一样,会越分越细,这就需要将镜头沿着这些分支伸进去检查,每个可能病变的分支都要看一看。这种检查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边看一边冲洗,可以把扩张、炎症的导管冲洗得干净一些。如果看到了肿瘤,更可以明确诊断了。7、抽血检测泌乳素:这项检测专门针对那些溢乳,特别是多孔溢乳的患者,用来诊断是否有高泌乳素血症存在。8、手术切除病变导管:这是最后的办法了,不仅是检查,更是治疗。乳头溢血或者上述检查发现肿瘤时一定要手术了;当各项检查都不能明确诊断时,很多时候也要手术治疗。乳头溢液要综合很多情况才能做出判断,大家要充分重视单孔的、血性的、咖啡色的、油脂样的溢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不会漏诊或者过度治疗。本文系宋晖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乳腺“结节”是一种女性常见病,患者常常在体检或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的乳房内发现一些小的硬块。由于现在乳腺癌的高发病率,而且乳腺癌的一个症状就是乳腺内发现结节,因此,患者往往一触及到“结节”一词就惶恐不安,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当然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下面乳腺专科王医生教你如何正确认识乳腺“结节”。一、乳腺结节的定义:通俗的讲就是“乳房硬块”,其实乳腺结节是乳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是一种含糊不清的诊断名词或是一种临床表现。也就是说,乳腺"结节"只是一个症状,而非疾病的诊断(即病名)。许多乳腺的病变可以出现“结节”。包括:乳腺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癌等。二、乳腺结节的分类:1、乳腺增生结节:可以观察,每半年或一年复查,注意有无长大,有无血流,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等;有的会自行消退。2、乳腺纤维腺瘤:如果瘤体小于1CM,边界光滑,彩超提示没有血流信号,可以观察,但和增生结节不一样,一般不会自行消退。此外,不同的乳腺疾病,其表现出来的结节”往往有各自的特点,而且我们在做疾病诊断的时候,乳腺“结节”仅仅是诊断依据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疼痛、乳头溢液等情况,并且需要结合辅助检查例如:B超、钼靶、溢液涂片、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甚至病理活检组织学检查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而且有些“结节”,往往在形态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触诊时,医生的手感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三、乳腺结节与乳腺增生的区别:乳腺结节主要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如果增生发生在腺管内,乳腺结节则通常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并同时伴乳管囊性扩张。而这种乳腺结节的病理变化导致了另一个主要的乳腺结节的症状,即发性,单侧或双侧性的乳房肿块,其多有触痛。乳腺增生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生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常伴有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后数天出现或加重,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四、乳腺超声检查报告乳腺内结节如何处理:目前乳腺彩超在诊断乳腺疾病方面用途最广,乳腺超声检查报告上的乳腺结节,可能代表囊性、实性、良性和可疑恶性等,不同情况需区别对待。其中囊性结节及典型良性结节定期随诊复查即可,如果是实性结节,超声检查不能除外恶性时,建议进一步检查(如X线钼靶、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此后,应根据检查结果再作相应处理。五、乳腺结节的危害 乳腺结节作为一种非肿瘤的疾病,如果长期久治不愈可能发展成良性肿瘤甚至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患者们一定要在心理上重视起来,不可以忍着病痛而不去治疗,也不能延期治疗。 乳腺结节的危害面甚广,具体表现为:1、在月经期或情绪不好是会出现胀痛。2、会影响到女性的自信、情感和婚姻。3、乳房不丰满,有弹性,出现下垂。4、长期的增生可能会导致恶性变化——癌症。5、手术切除,成为不完整的女性。6、重度的和恶性变化的需要手术切除。由此可见,乳腺结节的危害是很大的。广大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提早预防,如果发现病症也要及时治疗,尽可能杜绝此类疾病的发生。六、乳腺结节的治疗1.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2.药物治疗:(1)乳腺结节的西药治疗:如他莫昔芬,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2)乳腺结节的 中药治疗:如乳癖消、乳宁颗粒等软结、散结化瘀等药物。3.手术治疗单纯乳腺增生结节患者我们不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治疗损伤面大,治标不治本,又容易复发、而且术后需要一段恢复期,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对于乳腺结节药物治疗无效,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七、乳腺结节的预防乳腺结节作为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很多女性朋友来说都不陌生。目前临床认定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造成的。也有少部分的患者是由于精神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多半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精神紧绷造成的。 1、女性应先从自己的胸罩的佩戴开始注意预防乳腺增生,胸罩除了防止乳房下垂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已受压迫的乳房神经进一步受到压迫,消除不适。细心的姐妹会发现,那些慢跑运动员穿戴稳固的胸罩就是这个保健原因。2、女性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采用低脂高纤的饮食,食用谷类、全麦类、蔬菜及豆类的纤维。高盐的食物易使乳房胀大,月经来前的7~10天尤应避免这类食物。3、女性也可自己轻轻按摩乳房,因为按摩可使过量的体液再回到淋巴系统。按摩时,先将肥皂液涂在乳房上,沿着乳房表面旋转手指,约一个硬币大小的圆。然后用手将乳房压入再弹起。 因此,体检发现乳腺结节以后,患者要提高早期医院就诊的意识,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早防范,科学预防,远离乳腺疾病将不再是梦。只有正确认识乳腺“结节”,远离困惑,才能让你活的更轻松,更有自信。本文系王合兵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何读懂影像学检查报告现在,很多医院的乳腺钼靶片、B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报告诊断为乳腺改变BI-RADS多少级,引起一些女性的无谓紧张,认为2级、3级就是癌症可能的2期、3期。其实,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即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这样的报告更加规范化。其各个分级意义如下:0级: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I级:未见异常。II级: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IV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IVa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低。IVb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中等。IVc级:倾向恶性可能性高。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VI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当然,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程度,具体情况应当结合临床医师的判断来综合分析。
引言:本文写于十年前,获得近50万的阅读量。虽近年来乳腺癌诊疗手段日新月异,但评价体系基本框架依然未变,现根据2021版CACA-CBCS指南进行微调整修改并引用部分指南精要版截图。临床上,经常遇到乳腺癌患者及家属询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存活多久等类似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采用不同的标准、治疗依据及认识角度,乳腺癌有许多分类方法及预后判断标准。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需结合各类分型方法,做出个体化整体评估。一、经典的TNM分期 基本架构是根据肿瘤大小(简称T),淋巴结是否转移及转移数目(简称N),及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简称M)等三者综合分析TNM以决定乳癌的分期。TNM这种基于肿瘤解剖病理分期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T0 原发肿瘤未扪及。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T1 肿瘤最大径小于2Cm。T2 肿瘤最大径2~5crn。T3 肿瘤最大径超过5cm。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包括炎性乳腺癌)。区域淋巴结(N)分期:N0 区域淋巴结未扪及。Nx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以往已切除)。 N1 同侧腋淋巴结有肿大,可以活动。N2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N3 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同侧锁骨下、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分期:Mx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M0 无远处转移。M1 远处转移。二、实用的临床分期根据不同的TNM组合可以组成临床不同分期,常分为1期、2期、3期、4期,也可通俗称之早期、中期、局部晚期、晚期(转移性),也是临床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最常用的分期。三、病理学分类与组织学分级 乳腺癌病理组织形态较为复杂,类型众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每种类型乳腺癌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同,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亦需结合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目前国际、国内的乳癌病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尚未完全统一。 (一)常见病理学基本分类非浸润性癌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③导管内乳头状癌 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浸润性癌 ⑴. 浸润性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⑵.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其它罕见癌。 (二)组织学分级标准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乳腺癌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2.细胞核的多形性。3.核分裂计数。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的程度 ①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 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3.染色质增多及核分裂相(×400) ①1/10HPF为1分。②2~3/10HPF为2分。③>3/10HPF为3分。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以上述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得分分:3~5分为 I级 (分化好),6~7分为 Ⅱ级 (中等分化),8~9分为 Ⅲ级 (分化差)。四、分子分型(以基因水平为基础的新分类)近二十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Luminal A 型 (ER+/PR+,HER-2-) 、Ki67低表达、Luminal B 型 (ER+/PR+,HER-2+、Ki67高表达)、HER-2+ 型 (ER-/PR-/HER-2+)和三阴性/Basal-like型 /TNBC(ER-/PR-/HER-2-)。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复发风险和生存期不尽相同,目前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主要依据分子分型而个体化制定。五、危险度分级 (乳腺癌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态、肿瘤细胞分级、脉管瘤栓、HER2状态、淋巴结状态,2007年St.Gallen专家共识首次将其分为低、中、高危复发风险人群,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临床病理学依据。低度: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备以下6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级1级;瘤周脉管未见肿瘤侵犯;ER和(或)PR表达;HER-2基因没有过度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中度:淋巴结阴性,并以下6条至少具备1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级Ⅱ~Ⅲ级;有瘤周脉管肿瘤侵犯;ER和PR缺失;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淋巴结1-3枚阳性,并未见HER-2基因过度表达和扩增且ER和(或)PR表达;高度:淋巴结1-3枚阳性,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或ER和PR缺失;淋巴结≥4枚阳性。综上所述,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生存评估是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性判断,需要专业医师根据上面五个不同维度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同时还需要结合病人具体全身情况、经济状况和治疗意愿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可见具有非常专业性和复杂性。故患者及家属有时不必咬文嚼字或按图索骥或一知半解,积极主动配合临床专业医师,完成规范性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才是根本之道,也是生存之道。
1、什么是乳腺增生?答: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2、乳腺增生的病因?为什么会得乳腺增生?答:为什么女人会得乳腺增生,而男人则很少发生?这就涉及男女的区别在于雌激素水平不同,本病系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1)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2)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饮食不合理:如脂肪摄入过多,可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强化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导致乳腺增生。其他人为因素:人流,不生育或30岁以上生育,不哺乳(过去人生十个八个孩子,很少的乳腺癌,因为每怀孕哺乳一次,乳腺导管就成熟一次,抗癌能力也就强一次),夫妻不和,含激素的保健品等等,佩戴过紧的胸罩,过紧的胸罩易压迫淋巴和血液循环,有碍乳腺健康。精神因素、情绪:精神过于紧张、情绪过于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都可能使本来应该复原的乳腺增生组织得不到复原或复原不全,久而久之,便形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的精神刺激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3、乳腺增生有何临床表现?答: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特点是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慢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4、乳腺增生容易癌变吗?女性为什么害怕乳腺增生?答:乳腺增生通常不会癌变,,只有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才有可能发生癌变,几率不超过5%,重要的是乳癌与囊性增生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因此对于具有容易发生乳腺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做到定期检查。多因为对乳腺癌的恐惧和对乳腺增生的不了解,因此一出现乳腺疼痛,马上会以为自己得癌啦,立即就诊,这本身并不是坏事,因为对自己重视会减少得病的机会,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点,乳腺疼痛,通常情况下都不是癌。而真正得癌的患者通常都不疼。5、乳腺增生如何治疗?答: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上肢过度拉伸和持重;避免乳腺受压,将乳腺托起;药物治疗:中药、维生素、他莫昔芬、非甾体消炎药1. 中医中药治疗,包括内服法:针对乳腺增生的病因,以活血化瘀和消瘀散结为目的;一般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可以不用服,根据病情一般应用1-2个月;缺点是胃不好不能用,想要孩子的不能用,有药物过敏史的不能用,服用时需要忌口,少吃或不吃生冷辛辣食物。外敷法:中药外敷,目前贴剂比较多,所含药物成分跟口服中药类似。贴剂的主要问题是时间长容易致皮肤过敏,所以我一般建议患者晚上贴,白天取下。这种贴剂适用于胃不好,不能口服中药的患者,但对于整个乳腺都疼,没有明确疼痛部位的患者不适用。2. 他莫昔芬:于月经干净后5天开始口服,每天2次,每次10mg,连用15天后停药。因对子宫内膜和卵巢有影响,因此不宜长期服用。手术治疗6、乳腺可以按摩和针灸吗?答:具有专业资格的按摩师可以适度进行按摩:主要可以选用以下两种手法,操作均宜以轻柔为主1.推抚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50~100次。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7、如何预防乳腺增生?答:1、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作息时间规律,不要熬夜。作息不规律会使激素分泌紊乱,加重乳腺增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少生气上火,上肢少使劲,乳腺别挤压,别趴着睡觉。2、减少体内雌激素体内脂肪代谢产物会产生雌激素,加重乳腺增生,因此要多运动,消耗过多的脂肪,防止肥胖。此外,要加强对肝脏的保护,加强肝脏对多余雌激素的消灭。减少脂肪摄入,脂肪增多会增加雌激素对乳腺导管上皮的刺激作用。3、控制雌激素摄入禁止滥用避孕药物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少吃用含有激素的饲料喂养的家禽、水产品,慎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慎用激素替代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8、如何区分乳腺增生的严重程度?答:月经前出现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伴轻微疼痛,月经后复旧,疼痛消失,超声和钼靶下未见明显结节和囊肿,这种情况应该算是一种生理性变化,确切来讲还不能算病;当出现明显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大小不一囊肿形成以及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时,则称其为病,学名乳腺囊性增生症。这时患者主要表现在疼痛加重或持续,肿块或乳腺增厚不随月经过去而减轻。如果导管上皮细胞出现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则预示病情较重,有癌变危险,需要手术干预。9、乳腺增生如何检查?答:因此,为了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乳癌,应嘱病人每隔2~3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必要时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特别是对于单侧性、范围局限的病变,更应提高警惕;乳腺彩超和钼靶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当然还有乳腺磁共振,但因其价格昂贵,因此尚未普及应用。乳腺彩超创伤最小,可以随时检查;乳腺钼靶则由于具有放射性,因此建议一年查一次,对少数钼靶敏感患者可以半年查一次。如果复最好在月经干净后5天内,因为此时乳腺复旧明显,对于乳腺疼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如无特殊必要,不建议做钼靶,因为乳腺会因为被夹而加重疼痛。超声和钼靶各有所长,建议彩超每3-6个月复查,钼靶每一年查一次,没有哪一种检查是绝对无可替代的。10、乳腺增生名称多样化?如何诊断?答:乳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腺病,良性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不管叫什么名字,其实都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过程。本文系周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面说到影像学无法100%的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最终还是需要病理诊断确诊,所以某些影像学报告是良性的乳腺肿瘤也可能需要手术。那么那些可以随访,那些需要手术呢?下面咱们详细说一说。●小纤维瘤可观察,3~6个月复查一次腺纤维瘤并不是发现了就一定要手术,有一部分比较小(≤1厘米)的稳定的乳腺纤维瘤,我们也是可以观察的,一般建议每6个月复查一次;偏大一些(1~3厘米)的建议3个月来复查一次。●建议患者尽早手术的5种情况1、短时间内长大:如果在复查中发现肿瘤生长得比较快,半年内生长速度超过了瘤体大小的20%,建议尽早手术。2、备孕的患者:我们建议备孕的患者尽早把手术做好,因为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非常大,可能会造成肿瘤在怀孕期间快速生长。孕期或者哺乳期都不是手术的最佳时机,首先孕期手术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其次哺乳期间手术感染的风险非常大。所以我们建议备孕的患者要进行详细的乳房查体,发现异常最好在怀孕前解决掉。3、有乳腺癌家族史:母亲或者姐妹有人得过乳腺癌。4、从事高危职业:比如经常接触射线、化学物质等。5、影像学提示有恶性可能:比如肿瘤周围有一些血管给它供给血液,整体感觉像纤维瘤,但边界不是很清楚,不太规则,在影像学分类上叫“可疑恶性”。这时我们建议患者不要再观察了,尽早手术。●手术方式分传统和微创两种目前乳腺纤维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传统的开刀手术;另外一种,是越来越为广大的患者和医生所接受的微创麦默通手术。开刀手术的优势:①较大的肿瘤能够比较完整地切除;②能够缝合止血;③费用较低。微创手术优势:①不留疤,现在女性对自己形态的要求都很高,微创手术满足了大多数女性的需求。②容易发现微小肿瘤。在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手术,可以发现1厘米以下的小肿瘤。而开刀手术就很难找到比较小的肿瘤,可能会为了寻找肿瘤切出很大的刀口,那就得不偿失了。③门诊手术,无需住院。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其他相关文章目录1. 乳腺 纤维瘤会癌变吗?2. 乳腺 纤维瘤是良性的,为啥也要手术?3. 多发乳腺 纤维瘤,微创手术能一次切干净吗?4. 微创术后乳房出现血肿、凹陷、硬块怎么办?5. 乳腺 纤维瘤微创术后复发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