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便秘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见于80~90%的帕金森病患者。便秘可早于运动症状出现,且便秘患者出现帕金森病的风险增加。 2、帕金森病引起便秘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结肠运输延迟、出口梗阻及抗帕金森药物(尤其是抗胆碱能和多巴胺激动剂)有关。 3、便秘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适当多饮水、多食用膳食纤维,适当体育锻炼和调整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泻药:开塞露、乳果糖、聚乙二醇,其中聚乙二醇疗效较好; 3)促动力药:可用莫沙必利,禁用胃复安; 4)中药治疗:番泻叶; 5)生物反馈疗法; 6)肉毒毒素注射。
1.PD患者中约有10~81%可出现流涎,但事实上大多数PD患者的唾液分泌是减少的,并且超过60%的患者有口干症状。 2.PD患者由于面部表情减少、不自主张口、低头、驼背,导致口腔内不易保持唾液,从而出现流涎。这与运动症状(如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关期时流涎增多。 3.流涎对PD患者的影响: 社交尴尬、口腔卫生差、口臭、进食和言语困难、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影响生活质量等。 4.治疗:行为干预(改变头位或嚼口香糖)、药物治疗。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生成减少,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它对胃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且吸收后会干扰前列腺素的生成,降低胃粘膜的保护功能。 由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剂型是阿司匹林肠溶片。有些病人考虑到该药对胃的损伤及胃肠道反应,会选择饭后服用。但阿司匹林肠溶片应空腹服用,因它有一层耐酸的包衣,可保护它在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空腹服用可缩短它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快速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从而降低它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及胃肠道反应。而饭后吃会延长它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更易引起胃损伤。 至于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应该早上还是晚上服用,目前仍无定论,但只要每天规律服用,就可以起到持续性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由于胆固醇合成酶有昼夜节律,肝脏在夜间合成胆固醇的能力最强,目前多建议在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但药物说明书规定睡前服用的有匹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而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氟伐他汀缓释片可在一天内任一时间服用,且不受进食影响。
1、晕厥:是引起一过性意识不清最常见的病因,特点为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完全恢复。可伴有出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黑朦、心慌等表现。多数患者可由于意识不清发生迅速,来不及有预防动作而出现跌伤。行卧立位血压、直立倾斜实验、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有助于查找晕厥病因。 2、癫痫:有些患者出现意识不清的同时伴有肢体抽搐、舌咬伤及大小便失禁。即使失神发作也伴有发呆,甚至部分患者会重复原有的简单动作。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3、假性发作: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发作,临床表现可类似于癫痫或晕厥,但假性发作时眼睛总是闭着的,而且更不容易出现创伤。行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4、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该病引起的意识不清多伴有眩晕、肢体无力、共济失调、复视、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表现。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有助于诊断。 5、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睡眠障碍,好发于10-30岁,临床上以日间出现日间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以及睡眠幻觉四大主征为特点。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有助于诊断。
1.规律健康体检,尽早发现自身健康问题并及时控制。 2.尽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若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要控制食盐的摄入,少吃油腻食物;若有糖尿病,要控制含糖类食物的摄入。 3.戒烟戒酒,抽烟、饮酒都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 4.生命在于运动,要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5.若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要坚持吃药控制在达标范围,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只有达标了才能预防中风的发生。勿:1)忌讳用药;2)虽然每天吃药,但不监测指标。
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舌头部分肿痛的经历,严重时影响吃饭和说话。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可尝试口服维生素B2 10mg/次 3次/日,持续数天症状便可基本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