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头痛患者需要进行头颅/脑CT(或头颅核磁)、抽血化验等辅助检查呢? 1.成年人尤其是50岁后的新发头痛(脑出血); 2.有高凝风险的患者出现的头痛(脑梗死); 3.有肿瘤或艾滋病史者出现的新发头痛(脑肿瘤); 4.突然发生的、迅速达到高峰的剧烈头痛(霹雳样头痛,三叉神经痛); 5.与体位改变相关的头痛(例如,低颅压头痛)。 6.伴有发热(脑炎、脑膜炎); 7.伴有视盘水肿、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除典型的视觉、感觉先兆外)或认知障碍; 8.疼痛性质变化(出现跟以前明显感觉不同的头痛)。
偏头痛的危害有哪些?为什么要去看医生? 1.严重偏头痛被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等同于痴呆、四肢瘫和严重精神病; 2.偏头痛是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3.偏头痛的发作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主要为语言能力下降。
偏头痛的病因是什么?哪些因素会诱发偏头痛呢? 1.内因 (遗传、内分泌、代谢等因素) 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女性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这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参与偏头痛的发病。 2.外因 (食物、药物、睡眠、情绪) 环境因素也参与偏头痛的发作。偏头痛发作可由某些食物和药物所诱发。食物包括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含谷氨酸钠 的食品添加剂及葡萄酒等;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另外,强光、过劳、应激以及应激后的放松、睡眠过度或过少、禁食、紧张、情绪不稳等也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概括为下表?
经常有患者问,阿司匹林应该餐前服用,还是餐后服用? 阿司匹林普通剂型的传统服用方法是餐后服用,旨在通过食物的缓冲减少对胃肠黏膜的直接损伤。 但是肠溶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特点是通过片剂外边添加耐酸物质,从而能不被胃酸溶解,到达肠道才会溶解释放,因此肠溶片对胃部的损伤相对而言小很多,不必像之前普通平片那样饭后服药;若餐后服用就不能体现肠溶片的优势,因为进餐后食物的缓冲使胃内酸性环境稀释,胃液酸碱度提高,肠溶衣易于溶解;另一方面,药片与食物(尤其肉类)混合使药物在胃内停滞时间延长,也容易使肠溶衣破坏。而餐前服用,由于空腹胃内酸性环境强,肠溶衣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从而可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在餐前半小时到1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