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少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但关于术后生存的报道很少。我们收集了153例过去十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并确诊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整体队列的中位生存期可达到60.8个月,病理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阳性患者(66.6%vs.37.4%)。对于病理淋巴结阳性患者,需要辅助放化疗才能延长生存。这些发现提示早期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长期生存,并可以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Li D, Deng C, Zheng Q, Fu F, Wang S, Li Y, Chen H, Zhang Y*, Impact of Adjuvant Therapy on Survival in Surgically Resected Limited-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 Front Oncol 2021;11, DOI:10.3389/fonc.2021.704517.
随着胸部低剂量CT的普及,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影像学表现为GGO的肺部病变病理上可能是良性病变,但持续存在的GGO多提示早期肺癌。GGO型肺癌和传统肺癌不同,常见于年轻、女性和不吸烟人群,具有惰性生长的特点,外科处理窗口期长,GGO是部分传统肺癌的早期表现。GGO型肺癌目前在筛查、病理、手术及术后随访等方面缺乏共识,我们基于自己的临床研究成果,综述了GGO型肺癌的个体化全程管理策略。GGO型肺癌的筛查应该遵循“低龄、低频”的策略。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贴壁亚型和非贴壁亚型肺腺癌在影像学上均能表现为GGO。GGO型肺癌的手术治疗需遵循以下策略:避免将良性病变当恶性肿瘤治疗,避免将早期肿瘤当进展期肿瘤治疗,避免将惰性肿瘤当快速进展肿瘤治疗,可选择不影响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的时机进行手术。GGO型肺癌患者术前不需行气管镜和骨扫描检查。对于部分GGO型肺腺癌,亚肺叶切除便能达到根治效果,且无需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能够指导GGO型肺癌的手术方式。鉴于GGO型肺癌具有良好的预后,这部分患者可以采取更加宽松的术后随访策略。全文链接:傅方求,马相宜,张扬,陈海泉. 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患者的个体化全程管理策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 28(12). doi: 10.7507/1007-4848.202109009。
胸部低剂量CT是目前肺癌筛查最有效的手段。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胸部CT检查已经成为常规体检的标配。但临床中有许多患者发现结节后在短期内行过多CT检查,造成了无谓的医疗资源浪费,也潜在带来了射线造成的损伤。基于此问题,我们研究了1853例偶然检查发现肺部结节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结节随访情况与目前推荐的随访指南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37.2%的患者出现了过度CT检查的现象,其中纯磨玻璃结节型患者此倾向最为严重,过度行CT的比例达到了57.5%。过于频繁的CT检查对患者无益有害,我们建议对传统非高危人群采用“低龄、低频”的筛查策略,对发现的肺结节,进行个体化随访策略,以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参考文献:Guo R, Zhang Y,...Chen H. Overuse of follow-up chest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incidentally identified nodules suspicious for lung cancer.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21.DOI:10.1007/s00432-021-03692-6
目前低剂量胸部CT体检在国内越来越普及。其中的一个争议点,是筛查发现怀疑恶性的肺部结节,手术后病理证明是良性的,造成了不必要的手术损伤。美国NLST研究发现手术切除肺结节的良性比例高达24.4%。国内外现有的诊治水平还不可能做到100% 的准确。为了不漏诊肺癌,同时尽可能减少过度治疗,2011年IASLC建议,肺部手术的良性比例应该控制在15%以下。我们研究了2010-19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肺结节良性比例,通过不断的质量控制和改进,良性比例逐年下降,从14.5%下降至6.2%,尤其是磨玻璃结节的良性比例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对于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我们的处理经验是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只有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才选择合适的时间手术切除,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良性手术比例。实性结节的良恶性诊断,相对来说比较难以判断,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Ma Z, Zhang Y,... Chen H. et al.Decreasing Prevalence of Benign Etiology in Resected Lung Nodules Suspicious for Lung Cancer over the Last Decade.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1.DOI:10.1053/j.semtcvs.2021.06.024.
传统观念认为晚期肺癌患者常常没有手术指征,5年生存率不足7%。但是仅有胸膜播散的肺癌患者属于晚期肺癌中预后较好的一类。在如今靶向治疗的时代,有治疗靶点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已经得到很大的提高。那么,在同样接受靶向治疗的背景下,手术切除肺部原发病灶能不能进一步提高生存?带着这个临床问题,我们总结了2008-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发现有EGFR突变的胸膜播散的肺腺癌患者中,接受手术切除原发灶+靶向治疗的患者生存要显著好于单纯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手术切除原发灶+靶向治疗,可以使EGFR突变型胸膜播散的肺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0%。因此,对于这一类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以延长生存。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改进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生存,是我们一贯的宗旨。参考文献:Fu F, ... Zhang Y, Chen H. et al.Primary Tumor Resection Improves Survival for EGFR-TKI-Treated Patients With Occult M1a Lung Adenocarcinoma.Front Oncol 2021.DOI:10.3389/fonc.2021.62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