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有多重要?且不说对于癌症的筛查,早半年和晚半年发现恶性肿瘤的结果意味着这个人未来的寿命能多活5年至1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早期肺癌,早期胃癌,早期宫颈癌,这些疾病的发现甚至能将癌症根除,这些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现代医学的体检。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其对血液指标的监测,对脉管狭窄程度的随诊,都是指导用药,评估疗效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哪里来,靠的就是体检,而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所制定出来的治疗方案对于延长患者的寿命,甚至活得像正常人一样有尊严是必不可少的,信息越丰富,越系统,其效果无疑越好。 什么是体检?如同中医的望闻问切,它就是用来收集人体健康信息的一种手段,对于指导你的健康有多大的作用,这些关键在于运用这些信息的医生水平有多高。中医也有神医和庸医之分,碰到庸医,喜脉都可以摸成洪脉,同样地,通过体检所反应出来的信息,是否对于你的健康有利,关键在于你的医生,而不在于体检本身。 其次,当下中国的现代医疗,医疗的技术已达一定高度,医疗的设备更是相当先进,不足的就是国民的医疗素养还极其的低下,特别是面对本土的中医,蒙医,藏医等和外来的西医的选择上,很多人很迷惘,更别谈还有很多民间偏方,我身边一个熟人,身患晚期肝癌,就是两三个月前体检查出来的,在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找来一个民间偏方,说是能治愈肝癌,结果是服药不到一个星期,病人病亡。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为对癌症的晚发现,不系统的治疗,甚至是承担不起高昂的治疗费用而提早结束生命的例子太多太多。 怎么办?除了要洁身自好,规律作息外,就是要定期体检,上医可以治未病,可现实是培养造就一个上医和遇见一个上医的机率比中头彩都难,这时候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而体检就是预防医学里面重要的一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监测自身的健康信息而防患于未然。35岁以上的建议一年一次,特别是针对肾功,肝功,腹部彩超。60岁以上的建议一年两次,除了肝肾功能,还应监测心血管功能。当然,再先进的设备也无法穷尽对你身体机能的检查,这副躯体有多么精密,超乎所有人的想象,但是相对丰富的信息,加上一个知识全面、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对于你的生命健康将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 最后对于中西医的认识,从近代以来,引入“卫生”这个词之后,所谓的西医,现在的现代医学,在中国遍地开花难道没有它的道理,懂得哲学的都知道,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旧事物所无法阻挠的。 我个人是西医科班出身,但从小受中医的熏陶长大,我深知西医的好,也明白中医的局限性,并努力地想找到二者真正联合的方式,从而把健康这件事情做更好,我也相信自己能够做好图片。
四柱八字,也称“子平之术”,乃是从人的生辰八字出发,利用干支历法,阴阳五行等理论推测人的事业、婚姻、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五运六气,则是利用天干地支的规律,判断每年的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二者相结合,即可预测人的体质的偏胜,在哪一年容易受影响,应该如何防病。 某男,1989年7月23日(阳历)午时生,体形瘦弱,长期大便偏稀软,饮食,睡眠欠佳,儿时曾因急性肠炎住院治疗。 其四柱八字组合是:己巳年,辛未月,甲申日,庚午时。 甲申为木,日柱甲木,生于季夏午时,甲木主烦热。又值己巳年,土不及,风木大行,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出生时间为三之气。三之气生人,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厥阴风木。风木对应肝,相火对应肝肾的水中之火,显然这个时间出生的人,肝胆火旺,肝胆湿热就是体质偏胜的特点。 根据四柱八字,日柱甲木生于季夏,烦热,必定引入湿气加临,又肝胆火旺,肝胆湿热,此种体质必造成脾胃湿热之偏胜,长期大便必是便溏。体形是瘦弱之人,睡眠,饮食,大便三者都不如意。 四柱八字组合和五运六气结合分析,日柱甲木生于季夏不胜官、煞(庚辛)和财星(戊己),身弱官煞强,财星旺,不堪大任,身弱多病。如1周岁和3周岁,遇到太金和太木之年,必犯急性胃肠炎而入院治疗。 因此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我们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提前预防,尽量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减缓疾病的发展。像这例先天肝火旺,脾胃湿热,我们就可以从清肝,健脾化湿入手治疗和预防,平安度过多病之秋!这就体现了用中药之偏治疗先天体质之偏,达到身体平衡。
女64岁,既往有脑梗病史。于今年季春就诊。主诉心慌,腹胀,口苦,睡眠欠佳,体痛,左腿发麻两月有余。 舌像描述:舌质紫,苔白厚腻兼黄。血瘀,脾胃湿热。久病,病邪深。病因分析:患者脑梗病史,体内血瘀,气血运行受阻,故体痛,腿发麻。然而体虚与血瘀是相互转化,因而心慌,按照中医基础理论,心主血,脾统血,故心脾两虚,睡眠欠佳。睡眠欠佳,致成烦郁生热,口苦。病久中焦运化受损,升清降浊失调,故腹胀,脾胃湿热之所以生成,肝胆湿热也自然产生。因此守中焦,巩固中焦运化至关重要。 处理:先予活血化瘀,健脾化湿清热,理气消胀,佐以安神。 这是患者八诊后的舌象,寒、淤明显减退,症状明显好转。嘱患者避免劳累,阶段性服药调整。
何为健康?许多人讲养生,谈营养,30岁就保温杯里泡枸杞,然而这些动作求的是什么?弄不清健康的概念,那么“如何才能健康”,就必然会走弯路,歧路,甚至是匪夷所思的邪路,诸如把果汁往体内直接注射,寻求原生态养生的,比起上个世纪往体内打鸡血的,实在让后人更加惊叹! 何为健康?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躯体没病,就是有形的血肉运行良好,客观的评价方法就是体检的各项指标相对正常。心理健康,便是有一个向上的、积极的心态,评价方法有相应的情绪评估量表,例如简单的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等,可以相对客观地反应心理的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是所谓的交际能力,有自己的朋友圈,并完成与他人的交流活动。 但是在临床上你会发现,一些得了肺癌的病人,跟你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每年都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为什么还会得肺癌;一些脑梗的患者哭着说,我不抽烟,不喝酒,平常肉都不敢多吃,怎么还是偏瘫了。似乎再精密的检查,达到分子免疫检测,病理细胞分析,也有可能漏掉疾病的影子,何况,大部分人群所做的都是相对基础的检查。大学抑郁自杀的学生,入学时,心理评估量表做的比谁都好,依然无法反应其心底的秘密;人前的交际花,交际能力一流,哪里都找得到朋友,依然会在午夜时分,在各大互联网医院平台上,述说自己的孤独,甚至自杀的想法。现代的健康观似乎也无法穷尽健康的标准。 那么古人是如何定义健康的呢?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提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没有直接说出健康是什么,所知的健康之”道“是什么,而是立了个长寿的模范,告诉人们他是怎么做的,最后能安享天年。可面对当下的各种压力,住房、教育、医疗、升职等等,想效仿古人,起居饮食合乎天地之道,行走坐卧体现阴阳之变化,似乎鲜有人能达到这般境界。 怎么办?健康是什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健康?西方的营养,东方的养生,究竟如何才是属于自己的健康王道? 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人,不外乎吃、喝、拉、撒、睡,这五项活动能正常进行的人,大毛病是没有的,无论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心理方面的问题,都必将影响到这五项功能。如果你能关注自己,在功能发生变化的初期,就做出调整,或寻求医者的帮助,就能尽可能地保持好健康的状态。 所以,首先你要了解你自己,要明白作为人,就具有人的有限性,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会被消耗完,甚至达到负损耗而伤及本元,又具有可逆性,只要进入良性循环,精力可以恢复,健康可以重复,生活可以重回生机,又具有可代偿性,在身体和心理可调节范围内,只要进入良性循环,就能重返健康,又具有不可逆性,衰老从出生就已开始,而健康之道就是延缓这个过程,让你纵然是八十高龄,亦可有攀登珠峰的勇气与实力。 要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度,每个人有极大的个体差异性,你能吃多少饭,能看多久的书,能保持多少时间精力的集中等等,这些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其实就已注定你脏腑功能的偏差。而所谓度,是你身体可控的平衡点,超过这个度,身体就要失去平衡,那么隐患也就产生了。 所以了解“度”,首先的意义就是自保,比如精力,你了解自己能够保持多久的注意力,那么这就是你高效学习工作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就进入低效,甚至是无用功环节,甚至是耗损环节,就是在燃烧你的生命。其次,明白度的所在,就有一个可以量化的可以突破的目标,比如你能保持40分钟,下一步就是提到50,或者让这40分钟可以更高效。第一步就是找到你的目标,再设定它,而后实施。而实施的过程当然不是简单的心理暗示,你在心里对自己讲“坚持,坚持”,可你的身体就是做不到,注意力开始分散,眼皮开始打架。所以要达到这个的目标,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这个准备不是简单地放好饼干,点好檀香,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是应该为你的健康储能,是要进入良性循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让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有所提高,这样你的精力才能得到明显的恢复。要建立自己的“健康银行”,储蓄自己的健康,方有资本可以挥霍。要懂得“开源”,养成各种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学会“节流”,避免过分地纵欲,消耗自己。 最后,与大家分享我的健康法则,和大家共勉--“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少纵欲”。道不远人,你的身体就藏着健康的秘密,关注你自己,践行自己的健康之道。
青年卒中是指年龄在18-50岁之间发生的卒中,也就是所谓的中风。青年卒中在卒中的发病比例上已是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群要么处于人生中最朝气蓬勃的时刻,要么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此时的卒中事件对于其个人及家庭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今天要说的这个病例就是当中的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44岁的中年男性,患者是一名汽车修理工,身高180cm,体重100kg,BMI 30.8,已是I度肥胖。在2020年10月11日下午5点半睡醒后突然出现头晕,感觉天旋地转,行走不稳,走路向左偏,并且说话说不清楚,患者在4点半睡觉前还没有不舒服。患者发现自己可能脑梗了,就立即前往医院治疗。这里面涉及到中风的简单判断,当你自己或者家人出现异常表现时,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脑梗了,主要有几下几点:1、一侧的嘴巴突然歪了,鼻唇沟变浅了;2、一侧的手、脚或者手脚一起动不了,或者力气变差了;3、说话突然说不清楚,所谓的“大舌头”。这时候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脑梗了,尽可能在3.5小时内赶到可以进行溶栓治疗的医院就诊。 很幸运,这个患者在下午6点15分就到了医院,医院在不到20分钟内,就给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溶栓结束后,患者走路好转了,但说话还不是特别清楚,喝水会呛,于是就收到病房里面治疗。这名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5年的时候,心脏还做过支架手术,平常虽然有规律吃药,但没有好好监测血压、血糖,也没有进行血管方面的复查,所以,吃药的效果究竟如何,自己也不清楚,同时,患者喜欢抽烟,15年心梗之后,还坚持每天抽1包以上的香烟。入院之后,患者做了头颅核磁共振的检查,明确在左侧脑干延髓的位置有一个新发的梗死灶,符合他这次发病的表现。 同时做了颈动脉血管的检查,也明确了患者左侧椎动脉颅内段明显狭窄,考虑是这根血管的分支血管闭塞引起患者此次的脑梗死。 平常经常有朋友问,自己或者父母要做脑血管方面的检查,需要查什么?这里敲黑板,大家记清楚:年龄在35岁-45岁之间,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建议查颈动脉彩超,血脂来评估血管;如果年龄45以上,或者3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建议做颈动脉的MRA,或者CTA检查,如果肾功能不好的,做TOF-MRA检查,这是一个特殊的检查,不需要打造影剂。 患者明确诊断之后,就按脑梗的方案进行了治疗,但无论治疗的结果如何,已经梗死的细胞再也没办法再生了,患者今后比正常人再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是明显增高了。 从这个病例,我们要得到的教训是什么:患者44岁,年纪尚轻,已然是高血压、糖尿病10年的病史,并且15年还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如今又再发脑梗死,和他不良的生活习惯关系密切。无论是高血压还是糖尿病,吸烟都是大忌,何况患者还做过心脏支架手术,吸烟是造成支架再狭窄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很多慢性病患者,要么是不好好吃药,有一顿没一顿地吃,要么是吃的剂量不够,要么是闷头吃,也不监测,不复查,这些都是导致疾病再复发的原因。 每一根血管都值得被呵护,没有哪一次脑梗死是无缘无故的,不良的生活习惯在当下可能对你的生命机能没有造成影响,那时因为年轻掩盖了一切,记住,只要你坚持下去,必然会踏上中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