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这一篇之前不得不先吐槽一下。这个app本身已经写好的草稿,保存在那里居然会自动消失,白白浪费了之前已经写了近80%的内容。得让我重复劳动。 好了,开始正题。本片讲述对以头晕为主要症状,打算到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的一些相关推荐。 头晕跟头痛一样,也基本上是每个成年人都肯定体会过的症状。所以在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当中,也与头痛不相上下,是最为常见的主诉之一。一个症状越是常见越是高发,本身就说明可能产生这个症状的原因就越是多,医生想要直接而快速的确认原因就更加的困难。之前的章节已经明确讲述,神经内科医生看病,与其他很多科室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症状细节和查体获得的体征的重要性一般都远远大于客观检查检验的结果,头晕的诊治也是如此。那么从患者就诊的角度,应该先树立哪些认识和做哪些准备,才能让神经内科医生更加准确快速的给你找到头晕的真正病因,并且做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呢?且听以下分解: 一. 头晕的分类 头晕其实是一个极为笼统的大概念。神经内科医生诊治头晕的时候,喜欢先把它分为以下几类:眩晕、头晕(为了与上述的大概念的头晕相区别,下文中都将这个概念表述为“小概念的头晕”)、头昏。 眩晕,是指能够看到外部客观事物出现不应该出现(比如墙壁和天花板等本身应该不会动起来的东西)的运动,如旋转、左右晃动、或者朝某一个方向不停的位移; 或者虽然没有看到外部客观事物的运动,但出现了人自身在没有客观运动位移的情况下,反而感觉到自身运动了起来,如自身的旋转、来回的晃动,或者朝着某一个方向明显的倾斜,摔了出去的感觉。这种体验到的事实上并不客观存在的外部或者自身的运动,称为运动幻觉。患者所说的“天旋地转、天翻地覆、人飞起来了”往往属于此类,并且常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想要拉肚子的植物神经症状。 小概念的头晕,指的是主观体验到了头晕,但是没有出现上面所讲的明确的运动幻觉,但还是有明显的平衡障碍主观体验或者客观现象存在。患者所说的“头重脚轻、像是喝了酒一样、有些飘”多属于此类。多数顶多有点恶心感,但一般不大会出现反复的呕吐出汗,想拉肚子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头昏,指的是患者主观体验头晕,但并没有上述明显的运动幻觉,也没有真正有平衡功能障碍的体验或者现象。其实主要是一种思维反应迟钝、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敏感性下降,头部昏沉的症状。患者所说的“迷糊、浑浑噩噩、像是没睡醒一样”多属于此类。多数完全没有前述的植物神经症状伴随。 二. 把头晕做上述这样的分类,有何目的和作用? 之所以把大概念的头晕先分成上述三类,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所涉及到的常见的病因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眩晕,几乎只能由脑部或者耳部的前庭系统受累才能产生。在脑部主要是脑干和小脑,在耳部主要是内耳的平衡器(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系统),此外就是沟通上述脑部和耳部前庭系统的双侧前庭神经。如果是由脑干小脑产生的眩晕,常见的病因是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炎、脑肿瘤、急性的小脑受累为主的代谢性或者中毒性脑病等。多数都是有较高危险性的,可能会致残、甚至在短期内威胁生命。耳部前庭系统系统产生的眩晕,常见的病因是耳石症(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征、突发性耳聋、中耳炎等。越是耳部原因的眩晕,往往恶心,呕吐,腹泻出汗等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会越明显,导致患者的外观表现看上去非常差,非常急迫,但是其真正的风险程度却远远低于脑部引起的眩晕,除非基础的心脏病肺部疾病等被严重眩晕发作所诱发恶化,或者因为眩晕导致摔倒出现严重的外伤,一般都没有致残或者直接的生命风险。所以当你的症状属于眩晕的时候,就建议尽快到神经内科和耳鼻咽喉科同时就诊,起病急骤的,可以直接到急诊室就诊,再由急诊科医生初筛后联系上述专科医生会诊。真正的眩晕由耳部和脑部以外其他病因产生的可能性很低,即便合并有其他病因发现或者既往已知存在,但通常与之都没有直接关系,并非由它直接引起。眩晕症状的检查应该以脑部和耳朵针对性检查为必备,拒绝头部和耳朵的检查,而单纯要求验验血之类的,很容易导致诊断错误,患者应当避免。 小概念头晕,病因涉及面较广很多。一方面,前面所提到的眩晕的病因,在损害程度比较轻微的时候,都可以不出现明确的运动幻觉而产生小概念头晕的症状; 另一方面,很多脑部和耳部以外的病因可以产生小概念头晕。比如,贫血、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高血糖相关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状态、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血电解质紊乱、发热、心脏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药物副作用等等,不胜枚举。总体来说,脑部和耳部病因引起的概率往往低于上面所说的这些大内科普内科的病因。所以如果你的症状是小概念头晕这样子的,特别是并非急骤起病,出现症状已经有蛮长一段时间,比如说两周或者更久。那么可以先到大内科或者普内科就诊,经过了大内科普内科医生的筛选,如果他们认为有必要到神经内科专科就诊再来。并且在疾病出现之后,如果做过上述内科系统疾病的一些相关检查,或者是全面的内科体检,那么这些检验检查的结果可能都是有用的,甚至于为了治疗大内科疾病所使用的药物和其他的治疗方法都有可能跟小概念头晕的出现有关系。故建议在来就减之前先把这些情况自己理顺搞清楚,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向神内科专科医生提供。 头昏,常见的病因就基本上不是神经内科的了,也于耳朵很少有相关性,常见的病因其实就是上面所提到过的这些大内科系统的疾病,以及上面还没有说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高粘血症、打鼾(阻塞性或者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另外有相当大比例的单纯头昏症状为主的患者,其病因其实是焦虑症、抑郁症、长期性睡眠障碍等精神科疾病; 以及一些还算不上疾病,纯属外部诱因诱发的功能性症状,例如连续的熬夜,过度的劳累,长时间在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工作。所以当你的症状是归于头昏的时候,千万不要倾向于刻意要求头部检查而不愿意或者拒绝做其他内科疾病的筛查。在神经内科门诊,有这种倾向的患者很多,即便医生作了详细的解释,依然对医生开其他的内科疾病的筛查检查,而不给他进一步做头部的其他特殊检查很有意见的大有人在。个人经验里,单纯头昏,没有其他特殊症状的患者,做常用头部检查例如头部磁共振+脑电图,能得到可以解释症状的阳性结果的比例,肯定不超过5%,而不超过5%,其实就是统计学上的小概率事件,说的再通俗点对于大样本的病人来说,这个阳性结果可能性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单纯头昏症状的患者,也特别是症状持续时间偏长的,建议首先改正掉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过度劳累,大量饮酒等; 并且自我审视是否在其病前的这一段时间有明显的情绪低落、过度思虑担忧等精神心理性的原因,并加以自我调整。改正后如果不能改善,那么先到大内科或者普内科就诊,做全面的内科疾病筛查,或者先做一套全面的内科性体检。依然不能发现原因的,再到神经内科专科来进行一些脑部等神经系统自身特殊病变的检查。这样的逻辑顺序,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性价比最高。 三. 到神经内科就诊前,患者自身应该做哪些详细的准备? 总体上说跟之前头痛等相关章节已经提到的一样,主要就是症状病史的细节,已有的检验检查等结果,还有详细的诊疗经过。 症状病史的细节: 首先是你的头晕归于上述的哪一类?自己要想明确头晕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明显的运动幻觉; 如果没有出现过,那么到底有没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感觉或者是客观现象,如站立或者沿直线方向行走有困难或者行走的时候有点摇摇晃晃; 如果确定连上面这些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观体验和客观现象也不存在,那么你基本上就是单纯的头昏了。如果医生没有向你询问,建议你主动提供。 其次是你的症状的持续时间?症状出现后至就诊时总的时间,称为病程。如果你的症状是持续性的,不是阵发性发作的,那么症状的持续时间也就是病程这一种含义。如果你的症状是反复阵发性发作的,那么这个症状的持续时间除了指病程以外,还有第二层面意思,就是指每次症状发作的时候,这个单次症状从发作开始到本次发作结束所能持续的时间。对于眩晕而言,病程往往偏短,往往是以小时、几天来计算,主要是因为能直接产生眩晕的脑部和耳部病因大部分都是急性起病。如果是明确眩晕,但是病程又很长的,对于脑部而言多数就是肿瘤或者是进行性的炎症,对与脑梗死脑出血等血管类疾病鉴别很有意义。阵发性症状的单次症状持续时间,意义更大,就诊前一定要自己先考虑清楚。如果是阵发性的眩晕,对于脑部而言,常见的病因也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性偏头痛、不典型的罕见类型癫痫几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的症状持续时间是五分钟到十分钟左右,能持续到半小时以上的,基本就变成真正的脑梗死了,不大会完全消失了。而前庭性偏头痛因为它首先还是偏头痛其中的一个亚型,它的眩晕经常是在偏头痛先兆发作期也就是缺血期产生的,故持续时间通常为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左右。还能往癫痫这种病上考虑的症状一般都是以秒计算的。阵发性的眩晕,如果是耳部病因,最常见的是耳石症,其次是梅尼埃病或者梅尼埃综合征。耳石症,单次眩晕症状持续时间以秒计算,理论上来说不应该超过60秒,通常都只有5秒到20秒左右。而梅尼埃病或者梅尼埃综合征,单次眩晕症状的持续时间一般都要求大于15分钟以上,多数人是20分钟半小时到几个小时,少数人可以超过1天。所以在没有其他伴随症状的情况下,阵发性眩晕的单次症状持续时间往往能够帮助医生直接明确病因的方向。 再者,就是伴随症状的情况。如果你的头晕,除了之前已经长片讲述的“晕”的主体症状外,有其他明显的伴随症状出现,那么一定要详细的理清,并且做好主动向医生提供的准备。在与头晕有相关性的常见伴随症状当中,直接提示病因产生于脑部或者神经系统自身的主要是: 双眼复视(也就是一个眼睛看东西没重影,两个眼睛一起看反而有无法快速消除的重影)、视野障碍(双眼同时注视的时候,视野当中有某一片区域或者某半侧区域明显看不清,其他区域视力正常)、口齿不清(讲话的语言连贯,意思正确,但是咬字不清含含糊糊)、口角歪斜、语言内容异常(咬字清楚,但是语言的内容胡乱说或者,连贯性有明显的损害)、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宽基步态(站立行走的时候双脚彼此分开少许就明显的增加稳定性,并脚站立或者按照常规左右脚间距行走就明显不稳)。直接提示病因来源于耳部的伴随症状主要是: 与头晕同时出现的单侧耳听力下降、单侧的耳闷(类似于坐飞机坐电梯是容易出现的耳闷)、耳内疼痛、耳道流液流脓。如果完全没有上述伴随症状,而是与头晕伴随出现的是双眼黑矇、心慌、胸闷、呼吸困难、颜面部肢体浮肿、发热、饥饿颤抖,那么很大的可能性是大内科病因所致,且往往这时头晕是小概念头晕和头昏而非眩晕。如果依然是上述的伴随症状都不存在,而只有担忧思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各种事情提不起兴趣,还有睡眠不好,那么很可能是焦虑抑郁等精神性的病因,并且这个时候的头晕往往只是头昏。故,你到神经内科就诊之前,最好自己先思考理清一下有没有上面这些伴随症状出现或者有无其他的一些伴随症状,主动的向医生提供对,帮助医生鉴别你的病因非常有用。 还有,就是症状的诱发、加重和缓解因素。主要是: 头部运动特别是头部运动方向与头晕是否有绝对关系(如耳石症的眩晕发作一般仅在头部前后方向运动或者平卧位旋转头部时发作而坐着竖直头部做水平旋转头部则不发作,其他的眩晕病因无法出现这种规律)、头部相对于躯体的水平高度与头晕是否有明显关系(站立位出现并加重而平卧位减轻缓解,多指向体位性低血压或者系统性低血压)、头晕是否与行走上楼梯等体力负荷相关(如有关,常见于贫血和心肺功能异常)、运动活动后反而头晕减轻(多见于外部诱因诱发的功能性头晕头昏或者抑郁等精神性原因)。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头晕有上述或者其他明显的诱发或者加重缓解因素,应该主动向医生说明,有时恰恰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已有的检验和检查结果: 原则上当然所有已有检验检查结果全部都带上去就诊有备无患,最为详尽。这里再次强调检验检查的原始报告非常重要,要好于只带来出院记录、门诊病历等之前就诊的医生书写的主观记录。因为,不同的医生的诊治思路可以完全不同,第一个医生认为重要的结果,可能在后一个医生眼中与症状体征所指向的鉴别方向毫无关系,而毫无用处; 反而他所希望看到的检验检查结果,第一个医生可能压根没有查过,或者已经查过但因为认为不重要而没有记录进出院记录或者门诊病历这类主观性资料中。另外,影像学一定要带胶片或者能有办法查看电子胶片,不要只带一张放射科出的报告单,因为放射科也可能出错或者遗漏,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通常非常重视自己看影像学片,而且是针对从症状体征所推理出的病因部位着重去看,往往能看出一些放射科报告医生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而放射科医生是按照读片顺序原则整体去看片子,没有症状体征定位的专注点,一般对影像中整体全面性信息的把控更好,容易发现一些还没有引起症状的但已经存在的病变。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完美。对于眩晕,头部影像学和耳部听力、中耳功能、耳蜗电图、耳道内窥检查结果最关键。小概念头晕和头昏,内科系统检验检查结果多是时候可能比头部自身检查还更为重要,一定要预备妥当。 已有的诊疗经过,建议在来就诊之前详细理清,千万不要在医生问起的时候只能说出在哪家医院治疗过,而对其细节一问三不知。并且,是包含在你头晕症状出现之前近期其他症状或者疾病的诊疗经过。这是因为,本次症状如果经过治疗,某些特定药物或者治疗方式的效果好坏,对于进一步判断病因至关重要。例如,手法复位有明显疗效而且症状本身也符合耳石症的眩晕,临床诊断基本就明确了; 单纯的小概念头晕,测量血压偏低,单纯静脉补充不含有特殊药物的生理盐水随后血压回升头晕缓解,可以确认是低血压产生的头晕; 反复发作性眩晕又可伴有耳闷听力下降,如果曾单用甘露醇静滴就可以比自然发作不治疗的时候明显提前缓解的,提示梅尼埃病。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头晕的产生,其实是治疗之前别的症状或者疾病的药物或者方法所产生的副作用。例如,很多腰背颈肩疼痛的患者就诊于骨科可能会服用肌肉松弛作用的药物如替扎尼定或者乙哌立松,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还是相对较高的,特别直接用量较大时; 颈椎病患者就诊后可能会开始做“颈椎操” ,整天摇头晃脑,但很多耳石症就诊的眩晕患者,都能问出近期开始做颈椎操的诱因,因为耳石症就容易在头部运动过度、连续熬夜劳累后发作。这些是相对隐匿的头晕诱因,不仅患者自己会想不出来,就连医生,如果不仔细询问病史,也会遗漏,而导致很多原本并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就拿前面替扎尼定或者乙哌立松的例子来说,如果仅有头晕或者少许恶心,明确是从服药之后24至48小时内出现,甚至能问出每天早晨醒来时症状最轻,服药后明显加重的规律,就可以高度怀疑药物副作用所致,停药后观察24到48小时应当会显著减轻缓解,这种情况做任何检查都是没有正确病因提示的,而且对常规的减轻头晕的药物治疗一般没有明显效果,可能会拖延1周至2周以上都不能明确原因取得缓解。当然,这个例子不是说药物本身有问题或者骨科用这种药治疗腰背部颈肩部疼痛有问题,这个药物是治疗肌肉软组织疼痛的正规常用药物,但副作用与个体自身身体素质高度相关,如有出现,只要准确识别,及时停用更换其他药物,副总用就会消失,不留痕迹,就像服用泰诺之类的复方感冒药很多人也会头晕头昏思睡,但毋庸置疑此类药物还是目前对症治疗普通感冒的经典好药。所以,详细理清已有的诊治经过,并且主动提供,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 关于眩晕专科门诊 通常,只有眩晕专科门诊,而没有“头晕”专科门诊。看完上边的长篇累牍之后,你应该能够理解其中的缘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头晕”这个症状范围太大,涉及的病因太多,从病因的诊断特别是治疗本身没法让一个专科的医生通盘解决。另外,也没有几个专科医生愿意去专注于大概率最终查出的是别的专科的病因的症状专科门诊。 所以,单纯的头昏和小概念头晕,并不建议直接到眩晕专科门诊就诊。急骤起病的或者是短期急性起病的,病程很短的眩晕,因为大多数涉及到的是脑部或者耳朵的急性病因,最好是能尽快的明确诊断和尽早开始治疗,故也不推荐舍弃急诊或者唾手可得的神经内科普通门诊或者专家门诊,而非要去等着一周可能才只有一次门诊时间的眩晕专科门诊。眩晕专科门诊主要针对的是,病程已经偏长或者长时间里反复相似发作的眩晕,并且已经经过了神经内科或者耳鼻喉科专科医生的诊治依然不能明确原因,或者是原因虽然基本明确,但是治疗效果一直不好或者无效的眩晕。 另外眩晕专科门诊目前大多数是由神经内科专科医生开设的,下属于神经内科。但也有少数是耳鼻喉科医生开设的,下属于耳鼻喉科。不可避免的事实是,神经内科专科医生更加了解和侧重于脑部相关的眩晕,耳鼻咽喉科则侧重于耳部原因的眩晕,因为这两个专科彼此之间本质差别太大,很难有或者说基本上不可能有全面精通脑部跟耳部原因眩晕的医生存在。俗话讲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医疗这个专业度极高的行业更是如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隔科如隔山。所以,神经内科医生很了解熟悉的病因,可能耳鼻咽喉科医生压根儿没听说过,反之亦然。所以即便你已经在眩晕专科门诊就诊过,除非医生已经非常有把握的对你进行了确诊,而且治疗效果很好。否则还是建议到对面的那个专科也去就诊一次,特别是,眩晕专科门诊的医生对你的病情诊断依然有疑虑,或者是治疗效果不好,甚至完全无效的时候。有时候到对面的专科一瞧,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好了,头晕这个症状的神经内科就诊相关推荐就介绍到这里。估计你的眼睛都看酸了,没办法,因为头晕就是这么一个,经常让神经内科专科医生自己都看得头晕的毛病。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各位大家好!通识篇已经全部结束了,从今天开始将陆续的推出神内科患者就诊指南的各论篇。既然本着从患者就诊的主观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各论篇计划从症状出发,以不同的症状作为分篇的依据。之前采集的语音录制的方法,但无奈这个app强制让语音以三分钟为一段来分节,我觉得描述各论的时候,真的很难用上述这种三分钟一个小段的方式,所以还是改回了传统的文字。 头痛,也称为头疼,应该是每个成年人都一定会体会过的症状。所以,它也是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最常提供的主诉之一。所谓主诉,其实就是患者自己所提供的症状,也就是因为什么样的不舒服而来就诊。结合之前的章节已经讲述过的内容,如果你确定没有外伤,也想不到有其他特别明显的直接导致你产生头痛的原因,而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开始头痛,那么这种自发性的头痛,确实是建议直接到神经内科来就诊的。 症状很常见,但是并不意味着它的诊断很简单。头痛这个症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因为这个症状可能涉及到的病因实在是太纷繁杂。神经内科专科医生也经常会因为思考头痛的鉴别诊断,而搞得自己很头痛。如果你就诊的时候是抱着头痛这么简单的问题,应该一两分钟就搞定了,或者头痛这么简单的问题,应该拍一个CT或者磁共振就搞得很清楚了这样的想法,那你就铁定要失望了。因为一两分钟的时间,基本上都不够把你头痛的症状细节问清楚; 单纯因为头痛的主诉做头颅CT或者磁共振检查,一百个人去做,估计只有一到两个能做出真正确定是产生他头痛的原因的异常,而剩下的那些绝大部分都是好的,或者只是拍到了一些跟头痛毫无关系的问题。其中常见的结果就是做完CT或者磁共振后,被告知你有“腔梗”,你有“缺血灶”,“就是因为这些你才头痛的”,然后开始漫无边际的吃很多预防脑梗死或者改善脑血供的药。且不说报告里的腔梗和缺血灶算不算的上真的腔梗和缺血灶(可能所谓的腔梗只是缺血灶,而缺血灶只是生理性的腔隙灶,而这些都并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即便真的算得上,也几乎跟头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所以,当你以头痛作为唯一或者主要就诊症状而到神经内科就诊的时候,建议先了解以下一些事情。 1. 你的症状真的算头痛吗?可能你会觉得好笑,难道连是不是头痛还会有人分不清吗?但事实上却是如此。在门诊中经常遇到,进屋坐下说自己头痛,但仔细询问后,发现其所讲述的疼痛的位置根本就不在头上,而是在颈部,也就是老百姓所讲的脖子上,当然这种情况以后颈部为主。也有人说头痛,但其实真正的疼痛位置在眼眶,或者比眼眶还要低的鼻根部、面部。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头痛,主要指的是从你的双侧眉毛,向后方到耳朵,在校后到后脑勺上作为隆起的那个骨骼位置,这一条连线和连线上方的部位的疼痛。前面所说的脖子痛、眼眶里痛、和面部痛,所设涉及到的病因范围通常与真正的头痛相差甚远,如果你就诊的时候,把不是真正头痛的疼痛说成是头痛,又遇上了不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的医生,听你说是头痛就马上开一个头的CT或者磁共振让你去约着做,那么你能获得正确整治的时间一般至少将直接推迟一到两周。 2. 就诊前要理清自己头痛的症状细节,并做好主动提供的准备。之前在总论篇里面已经说过,神经内科和其他专科有很大的区别,最突出的就是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症状的细节询问和详尽的查体获得体征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而各种客观检查检验的结果的重要性一般是逊于前面这两者的。因为前两者的正确决定了诊断思路方向的正确,如果方向都搞错了,做再多的检查估计也是白搭。 首先,是头痛的部位。可能你又要问了,上面不是刚说了头痛就是那个线以上吗?还要分什么部位?确实是得分。如果是那条线以上整个头部一起痛,那么这个叫全头痛。但有时候头痛会发现只局限在左侧或者右侧的一侧头部。甚至于有些人的头痛的范围还远远小于左侧或者右侧的单侧头部范围,比如只在单侧的额头一小片,或者是单侧的后枕部,也就是后脑勺,的一小片里面。此外还有只痛双侧前额部,而后枕部不痛的,也有只痛双侧后枕部,而前额部不痛的。如果是全头痛,常见的原因是原发性的就是功能性头痛、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减低、药物相关性头痛、发热相关性头痛等; 如果头痛完全局限在单侧,常见的原因血管性头痛(比如偏头痛)、偏向一侧的颅内肿瘤、偏向一侧的颅内动脉瘤或者其他类型的血管畸形、脑表面或者靠近脑表面的出血等等; 单纯局限在单侧前额部小范围的头痛,很有可能是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痛、青光眼、眼眶炎症; 局限在单侧后枕部小范围的头痛,则大多数都是枕神经痛; 双侧前额对称的头痛,有时候其实是鼻窦炎里面的额窦炎,跟神经科毫无关系; 局限在双侧后枕部的头痛,很多是颈椎病因。所以,头痛的部位很重要。 其次,是头痛的性质。性质只有患者自己能感受,别人体会不到,检查也做不出来,所以就诊前,需要你想清楚。常见的头痛性质有: 胀痛、钝痛、搏动性痛(通常与心率相同频率)、刺痛、抽筋或过电样痛、烧灼痛等。不同的疼痛性质与病因推断也有直接关系。比如,胀痛钝痛多见于原发性头痛和颅内压异常所致头痛、药物性头痛、发热相关性头痛; 心率性搏动性痛需考虑有无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者高血压性头痛,排除后需考虑原发性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 刺痛、抽筋或过电样痛多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等。故,你提供的疼痛性质越是清楚,医生就越好推断是哪种病因。 再者,是头痛的持续时间。突发急骤起病的特别是程度偏重的头痛首先怀疑的是颅内出血这种可以危及生命的急症。没那么突发急骤,但也是一两天就到达高峰的,还需要怀疑是否颅内感染、颅内静脉窦血栓或脑脊液漏等急性颅内压力异常; 数周至数月进行性加重的头痛,会让医生警惕是否颅内长了肿瘤; 而每次发作起来部位和样式基本相同的已经有好多年病程的头痛,基本上多数都是原发性头痛而没有什么其他特殊病因。所以,就诊之前,你除了尽量想清楚本次头痛究竟持续了多久或者是反复发作了多久,还需要想想既往是不是还有相似部位性质的头痛长年累月的反复发作,并如实提供。有些患者可能出于为了让医生更加重视自己病情的目的,总是倾向于把病程往短里说,好像越短的毛病就越是急迫和严重,医生就会更加重视自己,看的更加仔细。孰不知提供最真实的病史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刻意串改,往往只能误导医生的判断。 还有,就是有没有明显的加重和缓解因素。很多时候如果有明显的加重或者缓解因素,对医生推断病因很有帮助。比如,全头部的胀痛钝痛,其他没有明显症状伴随,但如果你觉得站起来很快出现此种头痛并且十几二十分钟之后到达高峰,重新平卧之后十几二十分钟又快速减轻好转甚至完全消失了,那么基本上你的头痛应该是因为颅内压过低产生的,也就是“低颅压性头痛”。你要知道,低颅压性头痛的完全确诊依赖腰椎穿刺术测定颅内压力的数值,其他的头痛相关检查项目基本都是阴性结果。而腰椎穿刺术是创伤性操作,存在风险,不可能作为头痛就诊的每个人都做的检查,如果你就诊时不主动提这个体位变化对症状的加重缓解影响,医生又不细心询问,那你的病因明确就又遥遥无期了… 还有,如果你已经就诊诊治过或者自行服药过,请详细真实提供相关情况。有时候患者可能害怕医生怀疑自己对他缺乏信任,或者抱着不信任自己看的前面那位医生的态度,从而故意隐瞒自己,其实已经就诊诊疗过或者已经自己服药治疗过。这大可没有必要。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之前的诊疗过程以及相应的诊疗措施对你的症状所产生的效果,往往也可以向医生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明确诊断。还是拿上面提到过的低颅压性头痛来举例,低颅压性头痛的患者就诊的时候,如果遇到了非神经内科专科的医生,或者是经验相对不足的神经内科医生,可能会在头颅CT或者磁共振和基本的血检等常规头痛病因筛查检查都阴性之后,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来治疗。甘露醇是一种可以对脑组织进行脱水消肿减低颅压的药物,对于很多种病因引起的头痛都有减轻作用,因为很多病因产生头痛的时候,颅内压都是较正常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增高的,在很多基层医院是非常常用的治疗急性亚急性头痛的辅助用药。但可就是偏偏用在了低颅压性头痛病人身上会明显的加重症状。所以如果你你能明显地提供出前面所讲过的体位变化对头痛影响的这个加重缓解因素,又准确地提供了之前就诊曾经用过甘露醇,而用了甘露醇之后反而头痛明显加重,那么后边的医生基本上不用做腰椎穿刺术,也能临床确诊,你就是低颅压性头痛。反之,如果你刻意隐瞒了之前曾经别的医院就诊诊疗过、使用过甘露醇头痛明显加重的病史,又不幸的没有提供出体位变化对头痛的明显影响,那么你头痛的病因很可能得继续拖十天半个月都搞不清楚了。 上面这些只是从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举例。说白了一句话就是,就诊之前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症状的所有相关细节全部搞清楚,准备好向你就诊的医生全盘托出,如果你的就诊医生并没有向你做细致的询问,你也可以主动的向他全盘托出。 3. 因头痛而就诊时,建议不要过于主动的要求做检查。有很多患者来看头痛的时候,压根儿不讲自己的病史和症状细节,一进门儿就直接要求做头颅的CT或者磁共振。更甚至于对医生询问病史很不耐烦不愿意说,还美其名曰等做了片子再看看的更仔细。且不说上面已经长篇大论的为各位解释了症状细节对头痛病因判断的重要性。只说头颅ct和磁共振,其实单纯的普通头颅影像学检查对于头痛病因判断的价值很小,除了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突发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首先考虑颅内出血,可以通过一张ct就直接确诊以外,其他绝大多数的头痛病因,普通头颅影像学检查都是阴性结果。对于头痛病因的鉴别价值,充其量也就是让医生彻底的排除了你脑子里长了肿瘤,但其实绝大部分头痛患者的病因都不是肿瘤。也就是说,你来就诊头痛,如果直接要求做了一个头颅ct或者磁共振,其他什么都不提供,等你到时候拿着片子和报告再来找医生复诊的时候,医生跟你头痛的病因依然是一无所知。故,建议来就诊头痛的时候,只管提供详细的病史、症状细节,还有良好的配合医生的查体。不要主动要求医生给你开什么检查。该不该检查、做哪种检查留给医生自己去判断。如果你一心非想要做哪个检查,也建议等在医生给你开完他认为该做的检查之后,再要求医生顺带给你查一下。 4. 如果已经诊疗过,该如何准备诊疗资料?这个问题其实相对简单。原则上当然是把你所有手头上拿的到的诊疗资料全部带给医生,就诊的时候,请他查看。我只强调两个问题: 1,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资料对于神经内科而言,特别是对于头痛这个症状的诊疗而言,在各种检查检验当中相对是最重要的。请不要只带报告单,一定要能提供出胶片,或者是电子胶片,也就是要能让就诊的医生亲眼看到片子本身,而不是只看那张报告单。很多时候放射科的报告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遗漏的。2,不要以为只有检验检查的报告单、出院记录、病历才叫诊疗资料。医院门诊就诊的药物的缴费发票还有住院缴费清单、每日清单等等,都可能会给医生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如果门诊已经全部电子病历化的医院,还是相对好一些,在电子病历当中都会体现开出的药物用法用量等等。但如果是手写病历的,经常不会把所开药物和诊疗方案详细的记录或者虽然记录了,但是别的医生看不懂。出院记录一般对诊疗经过会做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但是不可能把各种用药和诊疗项目的细节全部写在上面。这个时候缴费发票、总清单、每日清单等等就可以提供有效的补充,甚至对于病因的明确切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药物相关性头痛,真的可以说你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检验都不会找到什么能解释这种头痛的病因,前一家医院,也不会明确的给你写着,是用了这个药引起的头痛,如果他们已经知道了,你也不用再来看了。这个时候往往就是从费用清单,特别是每日清单李明确地锁定了某种可以解释头痛症状性质的药物,再对头痛产生和消退的时间做比较与用药时间完全吻合,才最终确诊为药物相关性头痛。 5. 关于头痛专科门诊。有些神经内科比较强大的医院,可能神经内科会下设头痛专科门诊。但并不建议所有的以头痛为主要就诊症状的患者,都直接去挂头痛专科门诊的号。且不说头痛专科门诊往往号源有限,如果硬等着挂头痛专科门诊的号儿,不及时在普通门诊或者其他专家门诊就诊,可能延误病情的诊治。就头痛专科门诊本身的真实性质来说,也不推荐所有头痛病人都直接就诊。 一般而言,头痛专科门诊往往是神经内科专科内,以复杂、顽固性头痛为自己主要诊疗方向的医生所开设的。这个专科门诊主要解决两类头痛: 第一类,是已经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头痛的,已经排除了其他继发性病因的,但是对常规的治疗方案效果反应不好,治疗比较困难棘手的。比如,复杂的偏头痛、难治性的慢性紧张性头痛。第二类,是已经反复就诊过,但是始终没能完全确定头痛原因的。但其实这一类的话,多数患者也已经基本上在之前的反复就诊过程中排除了绝大部分的继发性头痛的病因。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最终依然会被诊断为原发性头痛,只是原发性头痛中相对少见的或者罕见的类型而已。 所以,对于突发急骤起病的,或者是急性到亚急性起病的头痛,特别是症状出现以后还从来没有就诊过的,不建议直接到头痛专科门诊就诊。 好了,对于头痛这种症状,就给大家提供上述这些患者自身角度的就诊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过性意识丧失,就不像前两篇所说到的头痛和头晕那么易发和普遍了。在到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中,主诉一过性意识丧失还是相对常见,但在总体人群中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因为这种症状本身可以具有相当程度的危险性,既包括可能可以直接引起猝死的风险,也包括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是可以导致在意识丧失发生的过程中摔伤而引起的意外伤害; 所以不论是从患者的角度还是从医生的角度,一般都会引起充分重视。 本篇介绍一过性意识丧失发生之后到神经内科就诊的一些相关推荐。 首先是意识丧失的概念。通俗的说,意识丧失发生的时候,从患者主观方面,完全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任何感知能力,等苏醒之后应该对意识丧失发生期间的环境中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回忆。如果醒来之后,患者主观上能够回忆症状发作期间的一些外部的事件,不论多少,都提示当时并没有完全的意识丧失,可能处于意识模糊状态,就不在本篇讨论之列了。从旁观者的角度,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在症状发作期间,患者应当是不具备任何交流反应(包括言语,眼神,动作等一切可以用于交流的手段)的,并且通常也是没有任何自发的言语的,但是是否睁眼,是否有肢体动作并不是判断的依据。有时候可能因为意识丧失发作的时间非常的短,患者发作之后并没有产生摔倒之类的明显的体位改变,患者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曾经发生了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只要目击者能明确患者出现了一小段时间对呼唤等各种交流要求毫无反应,而患者又对目击者曾经呼唤他,或者提出其他交流要求(也可以说是对症状发作期间他周围的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丝毫没有回忆能力,那么也可以认定为患者发生过意识丧失。 其次,本篇强调的“一过性”,意思是指意识丧失发生后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通常是按照几秒或者几分钟来计算。之所以要强调这个,是因为持续时间长的意识丧失,一般当昏迷原因待查处理,其所涉及到的病因与短暂的意识丧失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持续时间长的意识丧失或者是一直持续存在不能自行缓解的意识丧失,发现者一般都直接打120,叫救护车送医院了,也没有必要再给予什么就诊前的特别推荐。唯一的一点就是建议尽量能确认意识丧失而不能自行苏醒的病人,还有没有脉搏和呼吸,如果没有,那么尽量在当场给予心肺复苏(关于此细节,很多知名的卫生健康公众号上都有相关的内容,可自行查阅)。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和避免脑死亡或其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最有效手段。 一. 就诊前请先尽可能确认是不是真的出现了意识丧失。从患者和家属角度如何判断意识丧失的要点上面讲述概念的时候已经提到了。简单的总结就是从患者自身和旁观者的角度,都能够确认出现了一段时间对所有外部环境中的因素没有任何感受能力、交流能力和回忆能力。 虽然意识丧失是非常特殊的症状,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患者和家属会把其他的症状当成意识丧失前来就诊,其中最常见的的是严重眩晕,和精神性发作。有些严重的眩晕发作的时候,因为眩晕跟体位有直接关系,患者会出现摔倒或者躺倒之后不敢动,并同时有严重的恶心欲吐也可以出现在短时间内听到了旁人的问话,但是自己感觉不大说得出话或者是不想说话。结果在旁观者的眼里看上去就是人固定姿势不动,问他话又不理睬,就以为他昏过去了。然后家属带着患者来就诊,直接说“医生,他昏过去过”,如果患者是一个不怎么主动提供病史细节的(主要见于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老年患者)人,也不会反驳,就会被当成有意识丧失发作过。但其实只要详细询问患者,“你自己当时发作的时候,到底能不能听到家人的叫你?”,患者就会马上说“能听见,但是我一动东西就转,晕的厉害,想吐,所以我不敢动,也不说不出话来”。眩晕在之前的章节里已经提过就不再赘述,但是眩晕跟意识丧失的诊治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如果遇到不详细询问病史细节的医生那么可能会直接按照意识丧失来开具很多的检查项目,那这些检查对于眩晕来说是大部分是没有必要的,反而眩晕本身无法得到尽早的判断和治疗。此外很多精神性发作,也可以在旁观者看来很像出现了意识丧失,比如突然受到重大精神刺激可以产生短时间的对外部环境缺乏反应的状态,还有癔症发作,往往在不良心理暗示或者有内心的求助需求的时候发作。当然对于这些精神性的发作,即便是专科的医生有时候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故并不强求患者和家属在就诊前自行区分,只是为了让大家有所了解,从而在就诊的时候不会刻意的隐瞒既往的精神疾病史,或者是重大生活事件和心理创伤等起病诱因。以免误导医生的判断方向。 二. 就诊之前,尽量地理清有无明显的诱发因素。一过性意识丧失,主要的病因是晕厥和癫痫性发作,可以几乎说是非此即彼。而且这一类症状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快速完全缓解,并且经常发生在没有什么特殊的基础疾病的,平素看起来非常健康的人身上。故大多数此类症状的病人都是在非发作期,自己走着来门诊就诊的。而且虽然晕厥和癫痫可以各自涉及到很多进一步的病因,但不论这进一步的病因是什么,在非发作期也就是自己来门诊就诊的时候,做各种检查往往得到的都是阴性结果。所以想靠一波检查结果来直接完全敲定一过性意识丧失这种症状的起因其实是成功率是很低的,甚至可以说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但是因为晕厥和癫痫,本身在发作诱因、以及发作的先兆、发作过程中的症状特点和发作停止之后一些症状特点上,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别,故可以通过这些特点来进行病因的方向判断。 晕厥是因为一过性的全脑部缺血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脑部的灌注血压一过性的急剧下降是直接原因。而脑部的灌注血压,又等于平均动脉血压减去颅内压所得到的差值。所以要么是动脉血压突然的下降,要么就是颅内的压力突然增高,才能直接导致晕厥。前者,提供动脉血压动力器官是心脏,然后,又通过颈部的大动脉进入颅内,二者的功能状态,还受到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和控制;同时压力的维持由于血液的容量密切相关,另外脑部的缺血的耐受能力还是血液的成分运送氧气的能力有关。后者,往往出现在突然增加胸腔和腹腔内压的情况下。 所以贫血、脱水、基础心脏疾病、颈部大动脉狭窄、其他疾病产生的持续性低氧(如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等肺病)、大量的胸水腹水,往往是晕厥发生的持续性诱因。而突然的体力负荷、急骤的剧烈情绪波动、久卧或下蹲后突然站立、严重的疼痛、长时间久站和暴晒、颈部卡压、排尿等容易突然增加心脏负荷或压迫血管以及刺激植物神经诱发急骤血压波动的情形,往往是晕厥发作前的短暂即刻诱因。 而癫痫性发作,是大脑神经细胞的过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所以各种脑部自身的病变,是产生癫痫性发作的持续性诱因。但因为像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者脑炎等新发的急性脑部疾病很难单纯产生癫痫性发作,而又不引起任何其他的持续存在的症状,故既往脑部疾病留存下来的长期存在的病灶,反而更加容易引起单纯的一过性的癫痫要发作。而癫痫发作前短暂即刻的诱因,要显著的少于晕厥,经常给患者和家属莫名其妙感觉,即便有短期诱因,这个诱因一般也是以几个小时,甚至于几天的时间长度来存在的,比如连续的熬夜,大量的饮酒,或者连续使用某些容易引起癫痫样发作的药物达到数天。 故到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之前,建议尽可能详细地回顾自己基础疾病病史,以及在发作前数天有没有明显的生活习惯改变,还有新增加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在短暂的意识丧失发作前的数分钟内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行为、动作、情绪等方面的诱因。特别是有没有以上提到的可能与血压控制系统相关的,以及脑部的疾病史。如果医生没有询问,也建议主动的详细的提供。 三. 就诊之前,尽量理清发作之前、当中、之后的所有可能获得的症状细节。一过性意识丧失的全过程往往仅持续按秒钟计算的时间,至多也就几分钟。在意识丧失之前的数分钟内出现的症状,称为先兆症状。在意识丧失缓解、人苏醒之后的几分钟内,可能会出现一些后续症状或者残存症状。就是上面这一过性意识丧失的前,中,后,各自几分钟内的症状细节,往往是病因推断的关键。 晕厥,在真正意识丧失前面的几分钟内经常会出现急骤血压下降产生的系统性先兆症状。比如面色苍白、显著的头昏、双眼视野变暗发黑或者冒金星(黑矇)、显著的全身乏力虚弱感、大量的出汗。而这些在癫痫性发作之前,一般不出现。而癫痫性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发作前的数分钟内可能出现视野中闪光变形、单侧口角面部抽搐、单侧的肢体抽搐、单侧面部或者肢体麻木(特别是有规律性的,从某些部位逐渐蔓延到另一些部位)的先兆症状。而这些先兆症状其本质也是癫痫放电所致,在晕厥发作之前一般不会出现。 如果在上面所说到的晕厥的先兆症状之前还有特殊的症状出现,那么这个症状往往提示的是病因定位。比如先出现明显的胸闷心慌心跳过快,之后再开始出现头昏黑矇出汗,这往往提示导致血压急骤下降的原因来源于心脏,比如阵发性心律失常。以此类推,如果每一次都是在连续的剧烈的咳嗽之后,则提示咳嗽性晕厥。 真正意识丧失的过程中,晕厥,往往患者闭眼,面色苍白,全身瘫软,正常的闭嘴或者是微张嘴,没有抽搐或者仅有很轻微的肢体短暂抖动。而癫痫性发作,往往患者会瞪眼凝视、牙关紧咬、口吐白沫、咬伤嘴唇或舌尖导致口腔内出血、全身强直、明显的抽搐、大小便失禁解出。 等意识丧失缓解,患者苏醒,苏醒后的数分钟内,晕厥往往症状很少,仅有轻微的头昏乏力感,或者没有什么主观症状。而且晕厥苏醒后,一般都可以马上就正常与别人语言交流,思维内容完全正常。而癫痫性发作意识丧失苏醒后,往往都有长达数分钟甚至于20分钟半小时左右的意识模糊期,表现为思维反应非常迟钝或者思维内容明显混乱,甚至于只是醒着有主动的动作但完全无法与人言语交流或通过肢体的动作交流。另外癫痫性发作苏醒之后,容易出现语言障碍、或者某一侧肢体肌力下降这种脑部定位症状,一般均可以很快的自行缓解;晕厥则很少出现这一现象,特别是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越支持是癫痫。因为晕厥一旦苏醒出现上述脑部定位症状,很可能是因为全脑缺血的过程中某些狭窄的动脉供血区出现了继发性的脑梗死,而脑梗死的症状一般是不可能短期之前恢复的,特别不可能出现很多次,而每次又都很快的自行恢复。 所以,患者就诊前应当尽量的理清在意识丧失发作之前,自己有哪些先兆症状?以及在自己苏醒之后,还有哪些症状存在?而家属和旁观者则应当尽量的理清自己所目击到的患者意识丧失发作过程中所目击到的患者的外观表现,特别是上面所详细提到过的那些症状。并对所观察到的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之前,以及意识丧失苏醒之后症状进行补充(特别是苏醒之后,有没有明显的意识模糊期)。如果医生没有详细询问,一定要主动提供。因为有这些信息,哪怕没有检查结果,也可以大概率的命中病因的方向,至少是正确区分晕厥还是癫痫的方向。但如果完全缺乏这些信息的话,即便后续做很多种检查,在大多数时候,连晕厥还是癫痫都没有办法断定了。 四. 对于反复相同形式一过性意识障碍发作的患者,建议在单次发作之后尽快就诊。对于反复相同形式一过性意识障碍发作的患者,很多人选择在完全缓解期,状态好的时候到医院门诊来就诊。其实,在其他病史信息的丰富程度提供相当的情况下,如果其意识丧失确实由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所致或者是癫痫性发作所致,这种就诊时相的选择,会导致后续检查结果能抓到阳性提示的可能性很低。单次发作后立即到医院就诊行心电图、脑电图、血检检查,往往能提高阳性检出率,数小时数天之后,可能电生理和血液学的异常就均自行消失了。进而容易漏诊特殊病因。 五.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录制患者发作过程的视频资料将对就诊有很大帮助即便你已经明确的知道提供前述细节情况至关重要,但作为非专业人员,即使亲眼看到全过程,想要用语言准确如实的描述给医生,对于多数家属或者旁观者可能并非易事。这还不附加间隔一段时间才来就诊时的遗忘问题。所以,如能拍摄患者发作过程的视频资料,就诊时提供给医生查看,一般都会事半功倍,毕竟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古语。但,拍摄视频,必须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简而言之,就是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意识丧失有没有同时脉搏呼吸停止,如有,必须立即心肺复苏; 其次,还必须处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避免外伤等二次伤害; 再有就是已经及时联系好了后续的进一步救援措施。这些都有保证之后还有余力,那就可以用余力来拍视频了。故,多数情况下,只有同时有多位旁观者在场的情况下,才能达成。 六. 关于检查以一过性意识丧失为主诉就诊的患者,在充分掌握之前这些已经详细说明过的对诊断病因至关重要的信息之后,主诊医师通常已经心里有数成竹在胸了。但原则上因为此类症状有一定比例的猝死风险(虽然比例不高,主要见于心源性晕厥,但其他病因产生的晕厥以及癫痫性发作也有极少数的猝死发生),故针对心脏、颈部大血管和脑部的常规检查还是建议完善一次,以免遗漏。一旦遗漏高危险性病因,对于医生可能只是百分之一,但对于你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例如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超、颈动脉椎动脉产生、脑部CT或者磁共振、脑电图、血常规心肌酶电解质等基本血检。这一波检查可以直接排除心脑结构性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但不能完全排除阵发性心律失常、癫痫性发作、心绞痛等不产生结构性病变的病因。之后,也许医生会要求你继续间隔复查动态心电图或者动态脑电图,甚至冠脉造影,别觉得不耐烦,因为发作性症状你发作的时候没做检查,做检查的时候你又没有发作,有时确实需要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去抓住罪魁祸首。全部的检查都是阴性结果是最好的结局,因为只有全部阴性,才能考虑反射性晕厥,也就是全部晕厥病例中占比最高而相对风险又最低的种类。 七. 建议在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同时就诊。多数患者和家属在一过性意识丧失之后,只会想到送急诊室或者来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但如前所述,因为病因主要是晕厥和癫痫性发作两者,而晕厥又占据绝大多数,而晕厥的进一步病因中,高风险性的当属心源性晕厥,其往往是猝死的起因; 故建议在心血管内科同步就诊。神经内科主要鉴别是否癫痫性发作,以及是否有精神性发作可能(神经内科可以说是最接近精神科的非精神科科室); 而晕厥的病因鉴别,当属心血管内科理论上应该最为专业(过度外科化只做介入手术为主的除外)。 八. 不要忽略药物因素晕厥和癫痫性发作,均可能与近期使用的药物相关。而且涉及到的药物种类数量众多,是常见的各种疾病都可能涉及到的。所以在就诊之前也需要理清近期是否因其他症状在别的科室就诊,服药过,服用了哪些药物,剂量多少。在就诊意识丧失的时候主动提供给医生。如果最终明确考虑是由某种药物诱发的晕厥或者癫痫性发作,因为通常来说这种副作用对于各种药物而言都属于发生比例极低,并且没有有效手段可以完全预见或者规避的副作用,故之前的医生予以使用,并没有任何原则性的错误。也不必再去追究前面的就诊过程。只要早发现早停用,避免以后再用同样的药物即可。 九. 注意避免继发性外伤等意外伤害。对于反复多次发作的患者,在出现发作前的先兆症状的时候,建议立即找身边有扶手和靠背的沙发或者座椅坐下,最好是能找安全的环境平卧(如果是癫痫性发作者建议侧卧以利于口咽部分泌物引流)。一方面,如果是晕厥性发作,立即坐下或者平卧降低头部相对于身体的高度,可能会改善脑部供血,从而减少后续意识丧失发生的可能性,将真正的意识丧失发作转变为仅有先兆症状发作。另一方面,即便之后还是出现了意识丧失,已经找安全的环境坐好或者是平卧,也可以大大减少意识丧失后从站立位直接摔倒产生严重摔伤的风险。 另外新发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原因未明确者,和已经被明确诊断为癫痫性发作的患者,还有晕厥发作比较频繁的患者,均建议避免开车和操作危险机械。明确的长期癫痫,禁止开车。还有就是避免游泳或者置身于危险场所(如高空作业)。以免因为出现意识丧失而导致严重的继发性事故和意外伤害。 好了,本篇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还是那句话,写这些东西的目的不是让患者和家属自学成才,把自己变成医生来判断和处理疾病。而是要患者和家属能够了解,在就诊之前和过程中,自身方面能够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哪些有效的帮助,以及为自身提供帮助。进而能够医患一家,同仇敌忾,共同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