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类疾病,当褥疮在机体上形成,起初也不会给机体带来多么严重的伤害,可是往往人们在褥疮病发早期阶段没能对身上的褥疮疾病加以注意,身上的褥疮疾病逐渐发展,慢慢的转化为重症褥疮。临床上,褥疮这种疾病特别容易在患重病的朋友身体上患发,为避免褥疮病发对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平时生活当中该怎样避免重病人得褥疮呢? 一、饮食方面:有很多危重病人需要进行手术,那么在手术后,饮食是有很多讲究的。专家建议危重病人要在病情稳定后予留置胃管,进行管饲护理,保证足够营养供给,营养的足够供给对预防褥疮有重要意义,以流质、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宜。 二、生活方面:因为褥疮的发病与患者皮肤受到感染也有关系,所以家属们应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受到污物的刺激,如有大小便污染时,必须随时进行清洗和更换尿垫,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并且,病人的床褥、被单要清洁、柔软、平整。大小便失禁病人的床褥更要经常换洗,垫的尿布也要平整干净。 三、减压方面:出现褥疮,与患者受到压力、摩擦等外力作用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为重病人如果还没有患上褥疮,家属们就要及时的对患者实施减压预防。山西太原中医褥疮医院专家说,家属们要制定具体的翻身计划以定时翻身。一般来说,白天每两小时帮病人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三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推的动作。由于褥疮多发生在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及受压部位,所以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要想避免重病人罹患褥疮这种难治的慢性疾病,则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病人家属多多注意帮助病人进行皮肤的定期清洗,注意对病人皮肤做好保护工作。在日常饮食上,多吃一些对机体健康有利的食物,其中,高蛋白食物最佳。定期为病人进行翻身,避免机体某一部位长期处于受压状态,预防褥疮疾病的患发。
当家中有褥疮病人的时候,则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来定时的帮助他们去进行翻身,以避免机体某一部位长期处于受压的状态,以免身体上的褥疮病情逐渐加重的现象出现。目前,据调查对于褥疮这种疾病有一个非常正确认识的人非常少,当面对家里人患上褥疮病的时候,会令很多朋友有一种举足无措的感觉,究竟该怎么帮助褥疮病人翻身呢?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鼓励和帮助卧床患者经常翻身,一般每两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根据患者的病情、皮肤状况、体重,采取不同的翻身方法。 1、分段翻身法:将人体分为三段(头和肩部、臀部、下肢)进行翻身。将平卧患者分段移至床边,然后分段翻身,使翻身角度达90度,形成大翻身。暴露面积大,护理效果好。此法适用于体重较重,皮肤营养状况较好的患者。 2、整体翻身法:一手托住平卧患者的腰,一手托住大腿,将其整体移至床边,然后让患者侧卧,翻身角度达90度,形成大翻身。此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皮肤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 3、小角度翻身法:使患者翻身角度达60度,腰背部倚靠枕头。此法适用于体重轻、营养状况差、皮肤薄的患者。 分段翻身、整体翻身、小角度翻身三种方法是进行褥疮病人翻身处理的有效方法,对于家里有褥疮病人的朋友是有所帮助的。对于褥疮疾病,除了需要积极的去做好疾病科学护理以外,需要我们的患者家属定期的带着病人到医院进行身体相关方面的检查,以免因身体上的褥疮疾病使得褥疮并发症在他们的身体上形成。
老年褥疮可以根据病变部位分为普通压迫性褥疮,动脉硬化性褥疮,临终前褥疮,混合型褥疮: (1)普通压迫性褥疮:由于局部受压缺血所致。受压前局部血液供应正常,褥疮与周围皮肤温差小,愈合时间较短(<6周)。 (2)动脉硬化性褥疮:因血管硬化、狭窄影响了局部血液供应所致。此类褥疮皮肤温差较明显,不易愈合,容易发生溃疡和坏疽,为继发感染提供了更合适的条件。 (3)临终前褥疮:常发生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晚期癌症等症情危重者,此时机体全身衰竭,一旦发生褥疮,极不易愈合。 (4)混合性褥疮:常因受压、动脉硬化、衰竭、营养不良、感染、局部浸润等多种原因所致,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褥疮类型。 同时,老年褥疮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褥疮即可诊断,为及时发现及防治褥疮,临床上将其分为4度或4期: ①Ⅰ度(淤血红润期):表皮无损伤,只是皮肤发红。但解除压迫30min以上发红尚不改善。 ②Ⅱ度(炎性浸润期):表皮发红,浅度溃疡、糜烂、有水疱、组织缺损,但未及真皮,创面浸润呈粉红色,伴有疼痛,无坏死组织。 ③Ⅲ度(浅表溃疡期):溃疡由真皮达皮下,为龛状的组织缺损,伴有渗出液和感染,有坏死组织,但未累及附近组织、关节。 ④Ⅳ度(坏死溃疡期):皮肤全层广泛破坏、坏死并累及肌腱、骨及其支持组织,可伴有瘘管,如有神经损伤则伴有剧烈疼痛。 在以往的老年褥疮中,单一化地认为老年褥疮仅仅是皮肤发生的微小病变,现在有了对老年褥疮的具体分类,可以根据详尽的分类有针对性加以注意。
褥疮起水泡如何护理?褥疮是一种高发的并发症疾病,对于褥疮的发病,有四个过程,一般将其分为四度。褥疮康复过程中,褥疮的护理必不可少,且在整个褥疮的康复过程中,褥疮的护理方法都不相同,护理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褥疮疾病的恢复进程。有水泡的褥疮属于第二期,若及时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很快的愈合,避免出疮。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其护理方法吧。褥疮起水泡如何护理?褥疮出现后,水泡有大有小,有的可能破溃有的还没有破。针对患者的不同发病情况来进行护理,才能更好的加速治愈。若水泡期患者表皮破溃有渗出,破溃也是极浅的尚未形成溃疡。此时护理的原则掌握好就是:若及时解除压迫,改善血运,清洁创面,可以有效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对于老烂腿的认识,我们多是因为自己身边有这样的患病之人,但是,对于疾病的知识了解,我们却知道的没有多少。专家表示,老烂腿要进行剖析的话,首先就应该从症状上开始。那么,老烂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老烂腿的症状症状包括:瘙痒、小腿溃疡、浆液脓性分泌物、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甚至足部坏疽。主要症状:下肢疼痛及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资料显示,病变早期时表现为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足背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进而干脆不能行走,行走时疼痛难忍,以后又出现休息时也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因疼痛难忍而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 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经久不愈,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和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残。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出现以上症状尽快到周围血管科就诊,避免截肢。只有身体健康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才能维持正常的进行运转,因此,为了自己的生活可以继续,我们一定要先做好身体健康的工作。上文的内容介绍就是说的老烂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的讲解,希望能为你带去帮助。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创面修复科 主治医师科室咨询电话:0377-62222919
对于老烂腿的认识,我们多是因为自己身边有这样的患病之人,但是,对于疾病的知识了解,我们却知道的没有多少。专家表示,老烂腿要进行剖析的话,首先就应该从症状上开始。那么,老烂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老烂腿的症状症状包括:瘙痒、小腿溃疡、浆液脓性分泌物、间歇性跛行、皮肤苍白、甚至足部坏疽。主要症状:下肢疼痛及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老烂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资料显示,病变早期时表现为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足背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进而干脆不能行走,行走时疼痛难忍,以后又出现休息时也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因疼痛难忍而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 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经久不愈,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和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残。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出现以上症状尽快到周围血管科就诊,避免截肢。只有身体健康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才能维持正常的进行运转,因此,为了自己的生活可以继续,我们一定要先做好身体健康的工作。上文的内容介绍就是说的老烂腿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的讲解,希望能为你带去帮助。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是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一种周期性、节段性炎症病变。病变本多数发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为常见。我国各地均有发病,而以北方多见,病人绝大多数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Buerge通过系统研究于1908年将其命名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脱疽”范畴,又称之为“脱痈”、“十指冷落”。一、病因与发病机制血栓闭脉管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吸烟综合国内外资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吸烟者占60%~95%。临床观察发现,戒烟能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情缓解,再度吸烟又可使病情恶化,考虑可能因为烟碱可使血管收缩。吸烟与本病关系密切,但并非惟一的致病因素,因为妇女吸烟者,发病率并不高,还有少量患者从不吸烟。2.寒冷、潮湿、外伤中国血栓性脉管炎的发病率北方明显高于南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多有受寒和受潮史,部分患者有外伤史。可能这些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闭塞。3.感染、营养不良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血栓性脉管炎患者有反复的霉菌感染史。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4.激素紊乱血栓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人认为,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可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并有可能使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本病。5.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紊乱,可使血管容易处于痉挛状态。长期血管痉挛可使管壁受损、肥厚,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6.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自身免疫因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脉管炎患者有特殊的抗人体抗原的细胞核体液免疫性,血清中有抗动脉抗体存在。患者血管中发现各种免疫球蛋白和C3复合物,血清中发现抗核抗体存在,无抗线粒体抗体。Gulati等认为,吸烟等因素可改变血管抗原性,产生自身抗动脉抗体。由此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患者的血管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二、临床表现1.症状与体征(1)疼痛 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病变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使患肢(趾、指)出现疼痛、针刺、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肢体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轻者行走一段路程以后,患肢足部或小腿胀痛,休息片刻疼痛即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重者即使肢体处于休息状态,疼痛仍不能缓解,称为静息痛。此时疼痛剧烈、持续,尤以夜间为甚。患肢抬高疼痛加重,下垂后则略有缓解。患者常屈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下垂于床旁,以减轻患肢疼痛,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体位。一旦患肢发生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疼痛更为剧烈。(2)发凉 皮温降低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3)皮肤色泽 改变动脉缺血可致皮色苍白,肢体抬高后更为明显。伴有浅层血管张力减弱而皮肤变薄者,尚可出现潮红或青紫。此外,部分患者受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可出现雷诺综合征,表现为指(趾)皮肤苍白、青紫、潮红间歇性改变。(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40%~50%的血栓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发作时,肢体浅表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和压痛。2~3周后,红肿疼痛消退,但往往留有色素沉着。经过一段时间,相同部位或其他部位又可重新出现。因此,有人把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看成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前驱表现。(5)肢体营养障碍 患肢缺血可引起肢体营养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皱裂;汗毛脱落、出汗减少;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疽。溃疡、坏疽常先出现在趾端、甲旁或趾间,可因局部加温、药物刺激、拔甲、损伤等因素诱发。开始多为干性坏疽,继发感染后形成湿性坏疽。(6)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根据病变累及的动脉不同,可出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或尺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7)溃疡或坏疽 这是肢体缺血的严重后果,常发生于趾(指)端。2.分期(1)局部缺血期 早期阶段,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轻度间歇性跛行。查体可见患肢皮温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此期引起缺血性的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闭塞)。(2)营养障碍期 患肢除有上述等症状病日益加重外,间歇性跛行越来越明显,无痛行走的间距越来越短,最后疼痛可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皮肤温度显著下降,更显苍白或出现潮红、紫斑。皮肤干燥、无汗,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此期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变化为主掺杂一些功能性因素,肢体依靠侧支循环保持存活,腰交感神经阻滞后仍可出现皮温增高。(3)坏疽期 此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症状越发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如并发感染,可变为湿性坏疽,疼痛程度更见剧烈,迫使患者日夜屈膝抚足而坐。湿性坏疽加上这种体位,可使患肢出现肿胀,并发感染后严重者可出现高热、畏寒、寒战、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症状。还可根据坏疽范围将坏坏疽期分为三级:I级坏疽限于足趾,II级坏疽上界在跖趾关节以下,III级坏疽上界在足跟或足跟以上。三、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1.诊断要点①绝大多数病人是青壮年男子,尤有长期大量吸烟嗜好;②肢体足背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肢体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史或临床表现;④初发时多为单侧下肢,以后累及其它肢体;⑤一般无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病史。2.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氏试验)有助于下肢缺血的诊断。方法是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3分钟后,观察足部皮肤色泽变化;然后让病人坐起,下肢垂于床旁,观察肤色变化。若抬高后足趾和足底皮肤呈苍白或腊黄色,下垂后足部皮肤为潮红或出现斑块状紫绀时,称为阳性结果。3.辅助检查为了协助诊断,确定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状况,除一般检查外,还可行下列检查:(1)节段性测压及脉波描记 节段性测压可了解肢体各节段的动脉收缩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表现为患肢腘动脉或肱动脉以下血压降低。如病变仅限于下肢,踝/肱指数(正常值≥1)可反映患肢缺血的严重程度。节段性测压正常者,可采用应激试验,如运动试验、反应性充血试验,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应激试验后踝压明显下降,踝压恢复时间延长。采用多普勒血流流速仪和各种容积描记仪均可描记肢体各节段的动脉波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肢远端动脉波形常表现为单向波,波幅低平,波峰低钝。病变严重时动脉波形呈一直线。(2)CT血管成像(CTA) 可清晰显示血管走行、形态及管腔粗细,对狭窄部位做出准确判断,敏感性特异性达90%以上,主干可达100%和98%。可以显示血管腔和血管壁的病变,可见没有动脉硬化斑块。但造影剂用量偏大,肾功不全慎用,血管成像可产生假象,导致狭窄评价过度或不足,远不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 没有动脉硬化斑块影响,敏感性达95%左右,特异性达90%。不足是空间分辨力低,容易高估狭窄程度导致假阳性和走行迂曲的动脉显示不佳及费用高。(4)动脉造影 可清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程度和范围,以及侧支循环情况,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动脉造影可致血管痉挛、加重肢体缺血及损伤血管等不良后果,不宜常规应用,在做最后确诊及术前评估时都可以通过动脉造影来明确血管病变的具体情况。典型征象多为肢体动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病变部位多局限于肢体远侧段,而近侧段血管则未见异常;从正常到病变血管段之间是突然发生转变的,即病变近、远端的动脉光滑、平整,显示正常形态;可见“树根”状、“蜘蛛”状和“螺旋”状的侧支血管。四、鉴别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均为慢性闭塞性脉病变,二者在症状、体征和病程发展上颇为相似,但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有下列特点:①患者年龄较大,大多在50岁以上,不一定有吸烟嗜好;②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或糖尿病;③病变动脉常为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分叉处、髂动脉、股动脉或腘动脉,很少侵犯上肢动脉;④X线摄片可显示动脉有不规则的钙化阴影;⑤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2.雷诺(Raynaud)综合征为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发作性痉挛,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当受冷或情绪激动后,手指(足趾)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发紫,逐渐转为潮红,然后恢复正常。少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早期也可出现雷诺综合征的上述表现,因而必须与其相鉴别。雷诺综合征的特点如下:①大多为青年女性;②发病部位多为手指,且常为对称性发病;③患肢动脉搏动正常,既便病程较长,指(趾)端也很少发生坏疽。3.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病变常累及多处大动脉;活动期常有低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造影显示主动脉主要分支开口狭窄或阻塞。4.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本病主要侵犯中、小动脉,肢体可出现类似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缺血症状,其特点为:①病变广泛,常累及肾、心、肝、胃肠道等动脉;②皮下有循动脉行径排列的结节、紫斑、缺血或坏死;③常有发热、乏力、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及高球蛋白血症等;④确诊常需行活组织检查。5.糖尿病性坏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肢端坏疽时,需与糖尿病性坏疽鉴别。糖尿病患者有繁渴、易饥、多尿的病史,尿糖阳性,血糖增高。
下肢溃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慢性下肢溃疡更属于疑难病症,这种溃疡长期不能愈合、 或愈合后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 工作,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 下肢溃疡属中医“脉痹”“脱疽”范畴。下肢溃疡-疾病概述早在《皇帝内经痈疽篇》即有:“发手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的记载。至南北朝《刘涓子鬼遗方》将之更名为“脱疽”。在所有的下肢溃疡中,静脉性疾病导致的溃疡所占比例为90%以上,其余不足10%者为动脉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阻塞以及神经性疾病、新陈代谢失调、血液系统紊乱和脂膜炎等所致。可见,下肢溃疡主要由周围血管疾病所致,它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类:一为瘀血性溃疡,即静脉性溃疡,主因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而致;一为缺血性溃疡,也可称为动脉性溃疡,主因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所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溃疡也归于此类。以上两类溃疡也可相互夹杂、同时并见。瘀血性溃疡多为静脉性疾病所致,主要包括原发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浅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这种溃疡多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侧或外侧,以内侧较为多见,且多伴有周围组织肿胀、色素沉着等。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溃疡。溃疡大小不等,呈发白或暗红色,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脓水秽臭难闻。病久溃疡边缘变厚高起,四周皮色黯黑,漫肿或伴有湿疹。收口后易反复发作。有些长年不愈的溃疡可出现“癌变”。此类溃疡形成的机理,目前认为是下肢静脉瓣膜损害后均出现下肢静脉高压,继而使皮下毛细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氧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弥散屏障,这是静脉性溃疡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血液纤溶活性降低也使得清除纤维蛋白的能力减退,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皮肤营养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形成溃疡。也把这种溃疡称为静脉瘀滞性溃疡。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有植皮术、溃疡周围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切除术以及深静脉瓣膜重建术等。下肢溃疡-疾病原因溃疡切除植皮术需在控制湿疹、感染等并发症后才能施行,但手术损伤大,有植皮不易成活之弊,且早期溃疡不宜手术,而晚期的顽固性溃疡,小腿几乎全呈褐紫色,下1/2全部发硬、肿胀,皮薄光亮,溃疡肉芽灰白,疮底白滑,周边硬痂较厚,也不适宜手术。目前除了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仍采用高位结扎和去除曲张静脉的方法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外,针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设计的旨在矫正深静脉倒流的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无论是管壁外的还是管腔内的成形术和代瓣术,都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缺点,其远期效果值得进一步考察。缺血性溃疡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所致的溃疡。此类溃疡多发生在趾端,在出现溃疡前的最早症状是间歇性跛行,这却偏偏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患者不能及时诊治,往往是待病情发展到在休息时也出现难以缓解的疼痛(静息痛)后才到医院就诊,此时肢体缺血更为明显,很容易发展为足趾坏疽、破溃。一旦出现破溃则疼痛更加剧烈,患者常常是彻夜不眠,抱膝而坐。这种溃疡是由于供血严重不足,使得肢端缺血、坏死所致,所以“截肢率”很高。治疗的目的是改善缺血状况。下肢溃疡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是1924年由Buerger提出的。其病理表现为非化脓性全动脉炎或全静脉炎。并伴有受累血管的血栓形成。以下肢中小动脉及肢体浅表静脉炎多见,呈节段性分布,周期性发作,最终因严重的肢体缺血,营养障碍而发生肢体坏疽。下肢溃疡-中医辨证寒湿型:间歇性跛行,或患肢麻木、疼痛,得温则减轻,遇寒则加重,患足皮肤苍白,触之冰凉。若寒甚则疼痛剧烈,舌质淡而青,苔薄白,脉紧。若湿甚则患肢沉重而痛,疲乏,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脉濡缓。风痰郁阻型:患肢酸痛,麻木,皮肤潮红,触之不温,肢端可见溃疡坏疽。伴胸闷,恶心,食欲不佳,舌质胖,苔滑腻,脉弦滑。血瘀型:患肢持续性剧烈疼痛,休息得温痛不减,患趾(指)紫红或暗红,皮肤变薄粗糙干裂,触之冰凉,肢端可见干性坏疽或溃疡。伴面色晦暗,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热毒型:患肢灼热疼痛,暗红肿胀,触之灼热。肢端溃烂坏死,脓液黄而粘,气味恶臭,舌暗红,苔黄腻或黄燥。热毒内陷脏腑时伴恶寒发热,口干渴,烦闷。气虚血瘀型:患肢疼痛,紫暗,皮薄干裂,肌肉萎缩,触之不温。肢端溃烂、坏疽,久不愈合,脓液清稀。伴有消瘦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淡紫,苔薄,脉涩无力。阳虚型:患肢疼痛,冰凉,得温稍舒,触之冰凉。肢端暗黑,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口淡不思饮食,面色暗淡,舌质淡或淡紫,少苔,脉沉细无力。脾虚湿困痰阻型:患肢沉重疼痛,肌肉萎缩或肿胀。肢端可有溃疡,久不愈合。伴疲乏懒言,恶心,不思饮食,或见头昏,舌质淡,苔白滑或腻。阴血两虚型:患肢疼痛,干瘦,肢端暗红,可见溃疡坏疽,久不愈合。伴头晕失眠,五心烦热,盗汗,舌尖暗红,脉细数。下肢溃疡-临床表现多发于小腿下三分之一胫前或内侧及内踝上方,亦可发生于上肢前臂处,疮面肉芽陈旧边缘高起,不断产生黄色分泌物或夹有淡红血液的脓液,病情时日一长则周围皮肤呈紫褐色,有的还伴有慢性湿疹,每至午后患肢肿胀。下肢溃疡在临床上可分为三期:第Ⅰ期(局部缺血期):病变肢体未端发凉,怕冷、麻木、轻度疼痛。患者行走一定距离足底或小腿肌肉酸胀、疼痛,被迫停止行走,休息3-5分钟疼痛缓解后即可行走,步行同等距离又发生疼痛,趾(指)部皮色苍白,皮肤温度低。未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第Ⅱ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第Ⅰ期症状加重,有静止痛,夜间疼痛剧烈,抱足而坐,终夜难眠。足部皮肤营养障碍表皮色苍白,潮红、紫红或青紫,足汗减少或无汗出,皮肤干燥脱屑,萎缩,弹性降低,汗毛脱落,稀疏,常有小腿肌肉萎缩。第Ⅲ期(坏疽期):由于病变肢体严重缺血,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常从足趾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坏疽呈干性或湿性,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也可累及足踝部或小腿,单独足背或足跟发生溃烂坏疽合并感染,肢体溃烂,可有恶臭,出现疼痛或不痛,久治不愈下肢溃疡--诊断要点(1)有外伤及细菌感染病史。(2)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肿胀、疼痛。(3)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下肢溃疡-禁忌食品(1)忌辛辣之物如辣椒、辣酱、辣油、川椒、咖喱、韭菜、蒜苗、芥末等辛辣之物,有促进血液循环,助长体内湿热的作用,食用后会使火上浇油,使炎症扩散。(2)忌酒类可使溃疡面扩大,细菌感染扩散。(3)忌助火之品如羊肉、鹿肉、大蒜等,使溃疡不易愈合。(4)忌海腥海鲜之发物溃疡初起,不宜食用。(5)忌油炸、烧烤、高脂肪食物,可加重病情。下肢慢性溃疡的护理下肢慢性溃疡是血管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90%以上是静脉疾病引起。不到10%由于动脉疾病引起。俗话说:治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治病的护理非常重要。1、 精神护理 下肢慢性溃疡的患者由于有溃烂,病程较长,疼痛、不美观,甚至不能参加工作,经济花费较大,往往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些情志的变化,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可以使疾病加重。因此,下肢慢性溃疡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疾病才会很快的好起来。2、 饮食护理 饮食一般要注意避免辛辣食品等,多进食富有营养及容易消化的清淡食品。3、 患部护理 ①保持患部清洁。②减少活动避免患处渗出。③根据医生的要求及时换药,换药必须要用无菌器械进行,另外要避免交叉感染。④静脉性溃疡要注意抬高患肢。⑤整体护理 要注意个人的整体卫生,包括勤换衣物,床单被罩,这样会使心情变得愉悦。及时就诊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静脉性溃疡应积极治疗引起溃疡的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动脉性溃疡根据情况改善肢体供血,促进伤口愈合。糖尿病足一定要控制感染。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创面修复科主治医师科室咨询电话:0377-62222919解决伤口不愈合问题
特色中医中药——黑膏药与红膏药 采用中医特色膏药治疗慢性创面,以纯中药配方调膏作用于局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的灌流量、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使坏死组织加速脱落吸收,改善局部的病理性环境,促进生长因子的分泌、合成;调控胶原的合成,使创面肉芽组织原位生长,愈后的创面弹性好,不结疤、不产生挛缩畸等优势。 一、靶向定位提引式疗法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患部,药效迅速发挥了它的穿透性和提引式的双向功能,起到了杀菌抑菌的作用,避免了细菌内、外毒素和代谢产物对组织的滞留性破坏,使创面或创腔有了生理性湿性环境,所以它真正起到了去邪不伤正的作用。 二、药物的热辐射作用可以使患部血流加速,增加了细胞和体液的抗病免疫能力,并通过这一自疗机制,在病变早期可使坏死组织快速液化脱落,阻止了正常组织继续被破坏的恶性循环。 三、药物提脓拔毒功效缓解了分泌物对组织的损害,病患部组织有了体液持续更新的条件。 四、在热的作用下,药物的粘滞性、可塑性与患部的皮肤紧贴,又因温差的关系,贴近病患部的药物与创面的分泌物形成了导流层,以牵拉的方式将脓液吸入到药物中,起到了隔离溃疡面与分泌物的作用。 五、封闭创面,防止细菌的侵入。 六、药物的活血化瘀、祛腐生肌、解毒抗炎、收敛止痛、润肤生肌、促进上皮组织生长等功能,适应了创面或创腔在各个阶段不同的病理治疗的特点,它又以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无创伤的优点,彻底打破了病患区的恶性循环对组织造成的进行性破坏。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那么糖尿病足能治好吗?糖尿病足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注重原发病,持续改善下肢的供血状态,控制血糖。 其次,糖尿病足患者的心脑血管和肾脏的问题都要高度的重视,不要出现贫血、低蛋白血脂、心衰、视网膜眼底病变等等,这些都是要重视的。 第三就是对于糖尿病足溃疡对于感染的控制,可适量使用抗生素,来局部加整体的治疗,控制感染。 糖尿病足所出现的伤口不同于一般的外科伤口,在伤口局部处理上有他自己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要根据伤口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分期来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后达到不是病情发展的目的。 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目前胰腺组织修复疗法是国际公认的最具应用前景的治疗糖尿病技术。胰腺组织修复疗法的原理是通过胰腺因子的诱导、渗透胰脏中的细胞在糖尿病、先天性胰畸形、胰腺损伤、急、慢性胰腺炎等引起的组织或器官损害进行修复、再生。提高机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改善病人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性;最大限度的缓解糖尿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