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眼底”这个眼科常用词汇,许多非医疗行业人士认为在眼球下方,其实不然,那眼底在哪呢?眼底其实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即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随着大众医疗专业知识的提升,眼底疾病已经越来越被大家熟悉,其中眼底彩照、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科B超都是眼底疾病检查的常用手段。 下面以百姓口中的高频眼底病词汇及语句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一些常见眼底疾病的检查结果做秒懂解读。 在介绍异常眼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正常的眼底检查结果。 正常后极部眼底彩照及黄斑区OCT图 下面开始逐一介绍眼底疾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这个病简称中浆,就是老百姓说的“眼底水肿”,其实就是黄斑区浆液性水肿。 黄斑裂孔(全层) 这个病就是老百姓说的“眼底有个眼儿”或“视网膜膜裂了”,其实就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的前9层发生的组织缺损,形成个小孔。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顾名思义,视网膜大血管(静脉)堵了。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老百姓常说的“眼中风”或“眼梗”,表现为突发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丧失,但眼部无其他不适症状,外观上也正常。
蔡女士是位专职网络撰稿人,疫情期间宅家写不停,眼睛又干又痛,最近开始出现视物模糊,尤其是晚上没办法看清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也要调到最暗才舒服,明显影响到工作,于是来眼科医院就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电脑、iPad等视频终端的长时间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眼睛干涩、酸胀、畏光来就诊,这就是干眼症吗?得了“干眼症”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移动互联时代的现代眼病吧? 什么是干眼症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可见泪水是滋养和清洁眼睛的重要源泉,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泪水层,叫做“泪膜”,每眨一次眼,泪液就会均匀地涂布在黑眼珠表面。干眼症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泪膜不能稳定持久地停留在我们的眼球表面,使眼睛感觉干涩不适,严重时会出现角膜损伤,甚至对视力产生永久影响的一种眼病。造成干眼的原因很多,如女性、老龄、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视屏终端长期使用、眼表手术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另外和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等诸多因素也有关。 干眼分为五型:水液缺乏型(干燥综合征);蒸发过强型(睑板腺功能障碍);黏蛋白缺乏型(药物毒性、化学伤等);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松弛等);混合型,两种或以上原因导致的干眼。对于电脑、电视、和手机等3C类产品使用较多的人群,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最为常见的干眼类型。 干眼,你中招了吗? 当你觉得眼睛看久了会酸涩、睁不开、有异物感,休息后仍无法缓解,很可能已经中招了。常见症状还有眼部烧灼感、异物感(像是进了砂砾一样)、针刺感(严重时可出现刺痛,以及由此而引发反射性流泪)、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和视力波动等。 得了干眼,滴眼药水就行吗? 很多患者认为,“干眼症”不是啥大事,自己在家点点润眼的眼药水就可以了。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市面上的眼药水、治疗仪鱼龙混杂,未经正规就医自行购买,很有可能眼病没治好还造成二次损害就得不偿失了。干眼症首先还是得找对病因,分清类型,再对症治疗,有的放矢才能一劳永逸。 如果是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选择抗过敏、抗炎治疗;如果是睑板腺堵塞,做好眼睑清洁,眼部热敷及睑板腺按摩疏通;如果是长期在空调环境工作,过度使用视频终端或夜间驾车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应从积极改变生活工作习惯入手;如果是“干燥综合征”等免疫相关疾病引发的,需配合进行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专科治疗;及时停用可能引发干眼的药物,停戴美瞳。 干眼症该如何正规治疗 1、补水: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缓解眼睛干涩,必要时联合使用抗炎滴眼液对症治疗(后者需经医生诊治后方可使用)。 2、眼部SPA:超声雾化药物熏蒸+睑板腺按摩,针对睑板腺阻塞、脂质分泌异常的干眼,为MGD患者提供抗炎、热敷、按摩等理疗方案,有效解除睑板腺管阻塞,泪液蒸发过快的问题。 3、脉冲光(IPL)治疗:对于病程较长,中重度干眼,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行IPL治疗。它可以封闭眼睑异常的毛细血管,高效地减轻睑板腺炎症;局部加热使异常睑脂溶化,从而疏通堵塞的睑板腺;同步杀灭细菌和蠕形螨,消除诱因,可谓一举多得,治疗效果达半年以上。 4、重度干眼症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综合治疗,比如配戴湿房镜、硅胶眼罩;配戴治疗型绷带式隐形眼镜,泪小点栓塞等。 5、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干燥综合征,免疫调节,改善睡眠等。 6、心理干预:对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疏导。 迎风落泪也是得了干眼症吗? 迎风落泪的原因有很多,风沙刺激的确可能产生短暂的流泪现象,也有可能是慢性泪囊炎、结膜炎、角膜炎等导致。另外,干眼症患者眼睛表面的泪液减少,保护功能缺失,也可以由于眼过度干涩、角膜神经受到刺激而反射性流泪,所以需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对症治疗。 如何区分干眼症和过敏性结膜炎 1、过敏性结膜炎看有无过敏史,是否曾患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炎等;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孩子患的几率也会大些。 2、 看眼睛的分泌物,如果分泌物为水液性,或稍带一点粘稠的液体,过敏性结膜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分泌物是浓性或黄色粘稠的,那可能是其他眼病,比如细菌感染。 3、 看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主要是眼痒,伴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干眼症的眼痒其实并不会那么突出,以长时间用眼后的眼部异物感、干涩为主。 4、 两者都会导致眼睛红,但干眼症的充血情况不及过敏性结膜炎这样弥散,持久。一般轻度干眼症经休息后,都会得到缓解。过敏性结膜炎如果过敏源没有去除的话,难以自行缓解。 日常应对干眼症有何妙招 在医生指导下,尽量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正确滴眼药:头稍后仰,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眼睑,将药水缓慢滴入结膜囊内,一次1滴,每天遵医嘱规范使用。 睡前使用蒸汽眼罩,或早晚洗脸时用45℃左右的热毛巾敷眼,每次约15分钟,能快速缓解眼部异物感和刺痛感。 避免灰尘、烟雾环境,空调房放个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让泪液蒸发慢一点,避免空调和风扇直接吹到脸部。 拿2根清洁干棉签,压住上下眼睑,如有白色物质溢出来,说明睑板腺被堵住了,这时可以用食指按摩眼皮(上眼皮从上往下、下眼皮从下往上),每次5分钟,每天两次,能疏通睑板腺,将油脂逼出来。 俯视电脑屏幕,养成有意识眨眼的习惯。长时间用眼,可遵循20-20-20法则使眼睛得到放松: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眺望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增加有氧运动,办公一族问没有场地怎么运动?可以试试腹式呼吸,它能够提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使你在15分钟后就能明显地感受到眼部被滋润,是不是很神奇? 每日彻底卸妆,减少假睫毛种植、佩戴,不要纹眼线,以为在变美,其实为慢性干眼症埋下了隐患。 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忌油腻和高热量食物,适当补充蓝莓、黑莓等抗氧化食物,也可服用含有欧米伽-3的深海鱼油。减少熬夜,规律作息,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在电脑和手机日益占据我们生活空间的时代,干眼症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并出现低龄化趋势。春天虽很好,却是干眼症的高发季节,选择权威医院接受正规诊治,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王道。
最近,疫情期间大家天天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干眼人越来越多,有的人自行在家使用眼药水。诚然,眼睛滴上眼药水以后确实舒服了些,但它使用起来也是很讲究的。 疫情当前,眼药水更不能乱滴,下面,就给大家科普眼药水的相关知识。 1 、眼药水使用前,应注意什么?先查看药瓶标签,确定眼药水的品种、浓度及有效期,并对光检查药液有无絮状物、沉淀物或颜色改变。 瓶口开启后,不要接触其他物品,包括眼睑、睫毛等,用完后盖紧,以免污染药物。使用污染的药液,可能会引起细菌性角膜炎。 2 、滴眼药水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滴眼药水前,要洗净双手,以免经手接触引发感染,滴眼药水时,头部要尽量向后仰,用食指将下眼睑下拉与眼球分开。将眼药水瓶嘴对准眼睛,点在结膜穹窿内,眼药水瓶嘴不可以接触到眼睛或睫毛,以防止药瓶受污染,并且滴完眼药水后立即盖上瓶盖。 3 、滴眼药水要适当,每次点几滴?用眼药水需遵照医嘱,一次1~2滴就够了,多滴吸收不了,只是造成了浪费。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4 、同时使用两种眼药水,隔多久?因为眼药水的成分不同,作用也不一样,有的混在一起会产生反应,不但不会起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对眼睛造成损害。 目前建议大家使用两种眼药水之间间隔至少五分钟。 5 、同时使用两种眼药水的顺序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眼药水时,先滴刺激性比较小的,后滴刺激性比较强的眼药水。 双眼都需要用药者,应按先滴健康眼、后患病眼的顺序;双眼都有病者,应按先轻后重的顺序。 眼药水和眼药膏同时使用,先用眼药水,5分钟后,再用眼药膏;眼膏合用时,可同时涂入眼内。 混悬性眼药水有些不易溶于水、吸收慢,应后滴,眼用凝胶与滴眼液合用时,眼用凝胶粘稠性大应后用。 6 、眼药水开封后,有效期多久?很多人习惯眼药水用上几次后,眼病好了,就将眼药水随手放在某处,过段时间眼部又感到不适,找出眼药水随手就用。 这样是不对的,任何药物都有有效期,眼药水标签上标注的保质期是指未开封状态下保质的时间。 大部分眼药水一旦开了封,有效期就缩短为一个月。 另外,眼药水要密闭放在阴凉处保存,有条件者可以放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并应该留意眼药水的保质期。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项重大的考验,那就是——闭关在家对抗疫情。 其实,正常春节假期,每个眼科医院或者每个医院的眼科,春节前后都会排起长龙,甚至有时要多加人手才能忙过来。 平时眼睛都好好的,过年前后却动不动就不舒服,这是为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都是因为被这三种“春节眼病”缠上了,快看看都有啥。 眼睛疲劳、干涩 春节期间,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玩电脑、刷手机,然而眼睛也跟着受了伤。 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眼内睫状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这时眼睛就会感到疲劳。另外,盯着手机看眨眼次数减少,泪液分泌会减少,进一步失水,导致眼睛干涩,有异物感。 建议 1.少盯着屏幕看(这是最根本的办法,但我知道你们肯定做不到) 缓解眼睛疲劳最好的方法就是眼睛休息,通常连续用眼1小时要休息10分钟左右。休息时可以闭目养神,还有远眺可以让眼睛放松。 2、“按摩+热敷”(救急的好办法) 当眼睛干涩时,此时,按摩和热敷就派得上用场了。按摩泪腺可以促进泪液分泌。热敷一方面可改善局部循环,缓解眼肌疲劳,另一方面能减少泪液的挥发。 按摩,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热敷用热毛巾或者自己搓热手掌捂住眼睛即可。 眼底出血 如果节日期间生活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容易引起血压、血糖升高,引发眼底出血或血管阻塞。 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是眼底出血的高发群体,这三类人一定要控制好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建议 1.控制好血糖、血压 不可暴饮暴食!不可暴饮暴食!不可暴饮暴食!重要的话说三遍! 2.有症状去医院 如果突然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闪光等异常症状,一定要及时去眼科医院。
目前,全国都在与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奋战中,尤其是湖北省内,主要的医疗力量都投入到疫情防控中,此时关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生活防护方面有哪些建议呢。 01 新冠病毒肺炎的易感人群是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与感染者接触。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发展更快。由于白内障患者主要是老年人群,因此需要重视防护。 02 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其次眼结膜,鼻粘膜等处沾染患者的体液也可以传播。再次手部沾染感染患者的体液,再用手接触到口、鼻、眼等。 03 白内障是眼内晶状体混浊导致视觉障碍的疾病。年龄增长、外伤、糖尿病、以及先天性等因素,都可能使晶状体混浊,因此,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婴儿,都可能患上白内障,通常年龄越大,罹患白内障的几率越高,60以上老人,60%都患有白内障。 04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式。虽然白内障是致盲性眼病,但不会马上夺走视力,非眼科急诊。因此在疫情时刻,老年患者居家隔离最为安全,等待疫情结束后再去医院诊治,最快2天内就可以完成手术。而且若选择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仅治疗白内障,还可以治疗老花眼,近视眼,和散光眼。 05 如果出现视力短期内急剧下降,则不是白内障,则需要去医院看眼科急诊,目前各医疗机构,在疫情时刻,均保留了眼科急诊,但对于其它门诊暂未开放。 06 因为新冠病毒肺炎可以通过眼睛分泌物接触传播,出现眼红、眼痛结膜炎表现。因此如果出现发热伴眼红眼痛等症状,要先去当地发热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并请眼科医师会诊。 07 对于近期做了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因为疫情不能去医院复查。则需要注意首先术后一个月内,避免污水进入眼睛;其次避免距离运动和负重,以及勿碰撞到眼睛,避免伤口裂开;再次按医嘱局部点药水,每次点眼药水前后均要洗手,拉开下眼睑,眼药水滴入结膜囊内,瓶口不要接触结膜或者角膜,擦拭眼部分泌物的纸巾要及时丢到垃圾桶。 08 若必须出门的患者,戴口罩,勤洗手,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和部位。 09 疫情时期,对于不便于去医院的患者,若对眼科疾病有问题,可以选择网络在线咨询。
最近有专家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结膜传播,对于特殊时期执行“家里蹲”的普通百姓们—— ?如果出现结膜炎或是其他眼部症状,是否需要来医院就诊? ?有哪些注意事项? 眼科 五大防御要点1勤洗手、勿揉眼睛 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握手、抚摸、接触带有病毒的人或物体,带有病毒的手再接触了嘴、鼻子、眼睛,所以要勤洗手、不要摸眼睛、揉眼睛,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造成感染。 接触外界环境后应增加洗手次数,用肥皂和消毒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注意搓洗指间缝、手腕等处,如无条件建议应用含酒精免洗手部消毒液、含酒精湿巾等进行手部消毒。 2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等存在较高病毒传播风险的地方建议配戴护目镜,做好眼部防护 如果不得不去人群密集地,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尽量配戴护目镜,做好眼部防护。虽然很多近视者会配戴近视眼镜,但近视眼镜的防护作用相对局部,很难完全防止飞沫的接触。 3非眼科急症尽量不要去医院,避免交叉感染 科学防护,重在减少接触,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控制稳定的眼科疾病、慢性病尽量减少医院就诊,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地方,从根本上降低群体间传播可能、避免交叉感染。 温馨提示 特别提示:近期必须来医院就诊的病人,为了您、家人和更多民众的健康,避免交叉感染,请务必配合预检和测温,如实回答流行病学史并填写信息! 4摘戴隐形眼镜,注意卫生,规范操作 疫情期间,配戴隐形眼镜,包括普通软镜、角膜塑形镜(OK镜)等的近视患者,特别要提高警惕,注意卫生、规范操作。摘戴镜前必须洗手,护理液必须每天更换,镜盒、吸棒需要定期消毒清洗。 5科学防护、规范消毒、勿伤了自己的眼睛 如果在家自行使用84消毒液等进行消毒时,需要配戴防护口罩、手套,戴好护目镜。因为很多消毒液对眼表、皮肤、口腔黏膜具有腐蚀性和刺激性,空气中二氧化碳溶于消毒液会引起化学反应,液体挥发刺激眼部,甚至会造成角膜上皮脱落、眼部疼痛感等,因此消毒前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勿伤了自己的眼睛。 另外有一些民众会自行购买紫外灯进行室内消毒,使用紫外灯时切记不能呆在室内、避免直射眼睛,即使短短的几分钟紫外光照射都有可能变成“电光性眼炎”,让你眼部疼痛难忍、畏光流泪、睁不开眼。如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采用冷敷缓解症状、使用一些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药水和眼膏等进行处理。 自我防护、科学防护 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让我们众志成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好这一“战疫”!
眼下正值冬春交替季节,细菌病毒很容易滋生,又逢新冠病毒疫情突发,不少家庭开始越来越重视居家清洁杀菌的工作。 传统的做法是靠多晒太阳杀菌消毒,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一种天然消毒剂,据研究表明,它能杀死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双球菌等,人体晒太阳的话一定要做好眼睛和皮肤的防护措施(紫外线同样是各类皮肤癌的风险因素)。 然而,这个春节期间,天气多雨少阳光天气,光照明显不足,所以传统做法无法奏效,更多人转而选择使用紫外线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问题是,不当使用紫外线灯,则会导致意外发生,甚至威胁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近日就有新闻报道,有一家四口为消毒新冠病毒,将双眼暴露在紫外线下照射40分钟!导致患上电光性眼炎! 电光性眼炎(又称雪盲)是紫外线对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损害引起的炎症。电焊、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都可导致电光性眼炎。 临床表现特点: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有剧烈的异物感和疼痛,症状有怕光、流泪和睁不开眼,发病期间会有视物模糊的情况。症状一般照射后3-8小时后发作,24小时后症状减轻或痊愈。 治疗方式:可局部冷敷;可局部点麻药临时缓解疼痛;可加用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眼液,以起到润滑和修复的作用。 考虑到居家选择使用紫外线灯的情形越来越多,千万记得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认真了解产品使用说明,下面这些小知识或许对你有用。 正确使用紫外线灯温馨小tips1、 紫外线灯可以杀灭新冠病毒吗? 根据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快速指南》,除了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之外,紫外线也可灭活病毒。 2、 紫外线灯如何消毒杀菌的? 它的原理是利用自然光谱中的紫外光波(UV-C)的照射,直接破坏有害微生物的DNA链,使之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功能,从而达到除菌效果。 3、怎么保证最佳的杀菌消毒效果? 而真正要达到灭菌效果(30分钟灭杀率>99%)的话,紫外线强度应该在距离小于2.5米时,不低于25 μW/cm2。确保开启灯后紫外线一定要在封闭空间内。避免紫外线照射到人身上造成损伤,特别是对眼睛(电光性眼炎)、皮肤(皮肤癌变)的损伤。 4、如果操作失误致伤,人体能够自行治愈吗? 如同太阳晒伤后我们人体可以慢慢修复一样,通常情况下,人体如果受到紫外线伤害也是可以痊愈的。但如果受辐射时间过长,或者直接伤及了眼睛,就像前述一家四口的例子那样,则需要及时就医。 5、为什么使用紫外线消毒后要开门窗通风? 因为市面上有些紫外线灯在开启过程中会制造出臭氧,对人体有害,所以建议在使用完后通风30分钟以上,或者你也可以选择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它在光配方中使用了抑制臭氧形成的化学成分,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