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报道,95%的肩袖损伤是由机械撞击引起的。肩峰撞击与肩袖损伤关系紧密,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肌腱肿胀和出血,第二阶段:不可逆的肌腱炎和纤维化 ,第三阶段:严重的肌腱变性和撕裂。如果存在肩峰撞击,那么极有可能导致肩袖损伤。当然二者互为因果,产生恶性循环,逐渐导致病情加重。那么手术的时候,在修复损伤的肩袖时,可以去除肩峰的骨刺,解除骨刺引起的撞击可能。放一个小视频,看看手术的时候是怎么去骨刺的(关节镜下微创手术,不血腥)。
后交叉韧带和前交叉韧带相交叉,前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小腿骨)向前移动,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小腿骨)向后移动。后交叉韧带损伤后,小腿会相对大腿向后移动,产生不稳定的感觉,有经验的医生可通过简单的体格检查就能判断出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后交叉韧带的急性损伤,特别是在胫骨端的断裂,可以通过特殊的石膏技术获得基本的稳定。如果早期没有及时处置,胫骨已经向后移位,关节已经存在明显不稳,我们会建议做类似于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和前交叉韧带重建是类似的。因为后交叉韧带强度是前交叉韧带的2倍多,因此需要重建韧带的强度更大,康复时间较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更长。有的时候,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可以同时手术重建,这个时候,我们后交叉韧带会选择LARS人工韧带,而前交叉韧带选择自体移植物。
前交叉韧带损伤常常伴随外侧半月板及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我们称之为“三联征”,一般这种损伤都是从膝盖的外侧面受到冲击,很多人回忆在受伤时听到了断裂声。前交叉韧带受伤后,一部分人可以进行低强度的体育锻炼,但是常无法急停、急转弯,感到膝关节松弛,大腿变细(股四头肌萎缩),甚至可以感觉膝关节的上下两块骨头(股骨和胫骨)的挫动感。因为前交叉韧带的特殊性,断裂后是无法局部愈合的,如果对日常生活或者运动有要求的话,建议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因为韧带断裂后无法缝合,我们需要把别处的韧带用来替代前交叉韧带。一般包括自体肌腱(从膝关节附近取两根肌腱,对人的影响很小)、人工韧带(一般是用法国的LARS韧带,强度较大,可以早一些恢复运动)、同种异体韧带(可作为一种选择,不常规推荐)。因为韧带两端连接骨质,所以手术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建立骨隧道,并将重建的韧带固定到骨质里面,我们需要用一些固定材料,这些材料和人体非常友好,体积也很小,不需要将来再次手术取出。韧带重建后通常会用膝关节铰链支具制动1个月到1.5个月,让韧带充分愈合。此后根据具体情况训练股四头肌力量和膝关节活动度。一般在3-6个月基本恢复日常生活,1年左右可恢复原运动,但是,很多人的运动强度是不如受伤之前的。另外,前交叉韧带损伤也不是需要立即急诊手术的,事实上,很多患者都是在受伤后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来医院做手术的。慢性损伤可导致内侧半月板的损伤,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医生们对此也存在争议,理论上,越早治疗对膝关节的保护越好。
膝关节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交通事故、跑步、篮球、足球、滑雪等等各项运动,甚至日常活动不慎都可导致膝关节受伤。除了半月板和软骨的损伤外,韧带损伤也是膝关节损伤的一个常见原因。那么,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一、急救措施1、休息 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走路,防止伤势进一步加重。2、冰敷 局部冰敷,可以降低受伤处疼痛,也能明显减轻肿胀。最简单的冰敷材料是冰箱里的冷冻食品,如果在外面,便利店的冰激凌之类的物品也是容易得到的。裹一层布或者塑料袋就能立即使用。冰敷时把冰袋放在伤处20分钟,如果皮肤变白或转蓝,或者明显不舒服,就得立刻停止,以免把皮肤冻伤。每2小时左右重复1次。请注意,这种强度的冰敷已经足够了,自己增加时间或次数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冰敷一般24小时内应用,越早越好。3、制动 压迫可以减轻局部肿胀。最好将膝关节固定起来,防止进一步损伤。有膝关节护具的话,会很好地保护膝关节,也可以用木棍、树枝这些条状硬物绑在膝关节附近,维持关节稳定性。4、抬高患肢 “水往低处流”,抬高患肢能借助重力,把肿胀局部的液体从受伤的组织中带走。休息的时候,把下肢垫高,最好超过胸口的高度。脚踝的屈伸活动,也有利于减轻水肿。二、膝关节损伤建议及时就医因为膝关节的重要性以及伤情的复杂,建议伤后及时就医。一般医生会拍一个X光片,了解是否存在骨折;另外,医生会根据手法检查来判断是否伴随半月板或者韧带的损伤,决定急救措施,立即行膝关节MRI检查了解伤情,或者先石膏制动,后期再进一步处置。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因为下山这一类的动作容易扭伤踝关节,就是俗称的“崴脚”。人一辈子,可能都会碰到踝关节扭伤。那么,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一、急救措施1、休息 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走路,防止伤势进一步加重。2、冰敷局部冰敷,可以降低受伤处疼痛,也能明显减轻肿胀。最简单的冰敷材料是冰箱里的冷冻食品,如果在外面,便利店的冰激凌之类的物品也是容易得到的。裹一层布或者塑料袋就能立即使用。冰敷时把冰袋放在伤处20分钟,如果皮肤变白或转蓝,或者明显不舒服,就得立刻停止,以免把皮肤冻伤。每2小时左右重复1次。请注意,这种强度的冰敷已经足够了,自己增加时间或次数并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冰敷一般24小时内应用,越早越好。3、压迫压迫可以减轻局部肿胀。有条件的话,用弹性绷带把脚踝一圈圈缠好,千万不要包得过紧,以免影响局部供血,最好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专门的护踝用具,家里有松紧合适的长筒袜也可临时使用。包扎后,正常情况下,足部有点发红淤血的现象是正常的,按一下指甲,局部会变白,但是1秒内马上恢复颜色,证明血供是好的,如果超过3秒才恢复,那就证明压迫得太紧了,得重新包扎。请注意,建议整个脚踝包起来,仅仅是踝关节外侧或者内侧压迫效果要差一些。4、抬高患肢“水往低处流”,抬高患肢能借助重力,把肿胀局部的液体从受伤的组织中带走。休息的时候,把脚踝垫高,最好超过胸口的高度。一般来说,轻度的脚踝扭伤,在伤后一两天内,疼痛和肿胀会明显缓解。如果症状加剧,就需要到医院检查了。二、初次踝关节扭伤一般来说,踝关节扭伤基本都是外侧扭伤,这里有三根韧带,特别是最前面的那一根韧带(我们叫前距腓韧带),基本都会受伤。初次踝关节扭伤的话,我们会建议打一个月左右石膏,让受伤的韧带修复的更加牢固,以后走路就不那么容易“崴脚”了。另外,踝关节扭伤的时候,可能会有小骨片随着韧带一起从骨头上撕脱下来,一般来说,不需要特殊处理,按照韧带损伤处理就行,但是我们会建议拍一个X光片,以全面了解病情,防止漏诊。一个月以后,拆除石膏,建议再到医院复查,这时候,我们会教一些踝关节康复训练的方法,这样,踝关节的功能就会逐渐恢复。极少数情况下,踝关节损伤比较严重(包括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和骨折),这种情况,我们会建议及时手术,以恢复踝关节的功能。三、复发性踝关节扭伤如果初次扭伤处理不当,受伤的韧带没有得到很好的康复,在穿高跟鞋、爬山、运动等情况下,甚至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出现疼痛等症状,我们叫复发性踝关节扭伤。这种时候,可能疼痛、肿胀不那么明显,两三天就基本恢复了。这种病情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因为这时候出现踝关节“不稳”了,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可能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的损伤,产生关节退变,就是俗称的“关节炎”。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建议做一个磁共振平扫,了解韧带、软骨、骨质的情况,确定治疗方式。非手术的方式包括力量和活动度训练,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严重的我们会建议手术,通常采用微创的方式,进行韧带的缝合或者重建。这种手术成功率很高,创伤小,康复快。通过治疗,踝关节又恢复了稳定性,也不再那么容易“崴脚”了。崴脚其实不可怕,四个措施搞定它。初次处理要及时,最要提防是复发。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我们平时在膝关节前方摸到的圆圆的小骨头就是它。它是维持下肢伸直很重要的结构。它在屈伸膝关节的时候,会顺着下面的一个凹槽(滑车沟)滑动。在受到暴力的时候,它可以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称之为髌骨脱位。髌骨脱位的机理其实很复杂,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外伤性脱位和发育性脱位两大类。另外有两种罕见的脱位,一种叫做习惯性脱位,就是每次屈伸膝关节都会脱位,另一种叫做固定脱位,就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髌骨都在滑车沟外面。由于解剖的特点,髌骨通常向外侧脱位。一、外伤性脱位通常没有发育性的异常,受到暴力的作用,髌骨脱离滑车沟,发生脱位。这种脱位,通常去医院复位,让它回到正常的位置。然后支具制动一段时间,等待软组织修复好之后,一般不会出现再次脱位的情况。二、发育性脱位通常有发育的问题,是髌骨脱位最好发的一类。小女孩多见,有的有暴力因素,但是不需要很大的暴力,有的没有明显外力,仅仅是上下楼梯、转身即可发生。有的病人,虽然髌骨并没有明显脱位,但是有害怕髌骨脱位的感觉(恐惧症),有的病人,虽然髌骨脱位,但是可以自行复位,如果不仔细询问的话,很可能会漏掉。对于十来岁的小女孩,我们通常会关注的膝关节问题,一个就是髌骨脱位,另一个是盘状半月板,这两个是常见的膝关节的发育异常,也是家长对于自己女儿膝关节症状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初次脱位,类似于外伤性脱位,可以选择复位后支具制动,积极一点的话,也可以手术治疗。发育性脱位的患者,容易转变为复发型脱位,发育性髌骨异常,有过两次以上脱位,就强烈建议手术治疗了。三、手术方式的选择1、对于初次外伤性脱位,基本选择复位后石膏制动。如果出现复发,做软组织稳定手术。2、对于没有发生髌骨脱位的患者,但是有明显恐惧症,临床检查证实髌骨有脱位倾向,可以做软组织的松解手术,改善患者症状。3、对于初次发育性脱位患者,可选择石膏制动,也可选择软组织稳定手术,如果一个CT指标和正常值偏差太大,我们还会进行截骨矫形的手术(可以减少使髌骨脱位的拉力),减少术后的复发。4、对于复发性发育性脱位的患者,强烈建议手术治疗,可选择软组织稳定手术,如果一个CT指标和正常值偏差太大,我们还会进行截骨矫形的手术,减少术后的复发。这种微创手术,通常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在纠正髌骨脱位的同时,我们可同时处理髌骨脱位导致的软骨损伤,也可以很方便地评估髌骨脱位纠正后的效果。四、术后康复髌骨脱位术后需要膝关节支具制动或者石膏制动1个月左右。此外,我们会教一些康复的方法。如果做过截骨矫形的手术,通常在术后6个月,再次回医院,取出螺钉或钢丝。小小髌骨大门道,出现问题很糟糕。轻者不敢去运动,重则可能变跷脚。发育问题在其中,明察善辨很重要。保守治疗可尝试,手术常能奏奇效。
1.什么是半月板?半月板是膝关节里面的半月形状的软骨垫片,有传递应力、吸收冲击、减少压力、维持稳定、提供润滑的作用。半月板有极其精密的纤维排列,使其坚韧、富有弹性,足以胜任上述工作。2.为什么没有受过伤,半月板却损伤了?半月板承担上面所述的应力、冲击等,但是本身血供不好,随着年龄增长,血供会更差,修复能力也会下降,可能日常生活的某个动作,就会引起半月板损伤破裂。上图显示的是半月板的血供情况,只有在外周的部分,血供比较丰富,边缘较薄的位置,是没有血供的,这个特点导致半月板损伤后难以自愈。3.半月板损伤后为什么会有响声?半月板损伤出现的响声,通常由于破裂表面不平整,或者撕裂的部位互相挤夹,在活动的时候,被上下两个骨头摩擦,从而产生响声。4.半月板损伤后为什么会疼?我们知道,疼痛都是由神经传导的,但是半月板没有神经,为什么损伤后也会疼呢?这是因为半月板破裂后,不再是一个整体,关节活动的时候,不同的部分会牵扯不同的关节囊等软组织,所以产生疼痛;另外,由于半月板表面不平整,也会摩擦相邻的软骨,导致骨关节炎的改变,也会产生疼痛。5.半月板损伤一定要做手术吗?不一定。半月板损伤手术与否,还是要看症状,如果有明显的交锁症状,比如有响声,或者走路时会卡住伸不直,建议手术。老年人的半月板损伤,可以是关节退变的一个表现,如没有交锁症状,可以选择吃药等保守治疗;如果患者相对积极,可以手术治疗,但是最好是症状出现2-3个月内手术,效果比较好;时间太长的话,手术效果会打折扣,甚至等同于不手术。年轻人通常都是外伤性的,很多伴有韧带、软骨损伤,而且活动量大,半月板血供丰富,建议手术治疗。6.半月板手术怎么做?修复还是切除?通常是微创的方法,叫做关节镜手术。手术分两种,一是修复,二是部分切除。修复就是尽量缝合破裂的半月板,但是缝合有两个条件,即能缝上,也要能长上。有的半月板损伤时间较长,局部挛缩,就不一定能缝合;有的破裂的部位没有血供,即白区,那就算能缝上,也很难长上,此时缝合的意义就不大了。对于不能修复的半月板,就只能在尽量保留半月板的情况下,切除破裂缘;有时候,做完切除后,可以缝合剩余能修复的部分。该做哪种方法,主要还是根据手术时的情况决定。年龄<40岁,应尽量修复。7.为什么做了半月板手术,还是会有疼痛不适呢?因为半月板具有上述的功能,而大部分手术不得已会切除部分半月板,导致局部应力增加,术后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轻微疼痛,大部分人会在半年左右消失。如果合并软骨损伤,术后可能会残留部分软骨相关的症状。8.半月板手术后,为什么大腿会细?大腿变细,其实是大腿肌肉的萎缩。肌肉用进废退,萎缩很快,一般受伤2-3周就开始了。但是训练肌肉却难得多,我们术后训练的目标,希望术后3个月能够基本恢复肌肉强度。另外,由于肌肉萎缩,一些患者反而觉得膝关节“变大”。9.什么是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也叫盘状软骨,通常出现于外侧,因为外形不再是“半月”,而是“满月”,像个圆盘,所以叫盘状软骨。这种是发育不好引起的,娘胎里带的,一般双侧对称。这种半月板纤维排列就不精密了,而是紊乱的,相对容易损伤,且多是复杂性撕裂,这种缝合可能性就更低一些。常需要切除60%以上的半月板,叫次全切除。一些病人膝关节痛,做磁共振检查发现盘状半月板;或者盘状半月板,一侧有症状,另一侧没症状。患者可能希望医生做手术,其实,盘状半月板如果没有破裂,是不用做手术的。
写一本书,拍一部电影,受众数量具有极大的扩展性。看病则不同,看病是一对一的行为,一个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能帮助的病人极其有限。 网络平台给就医带来了便利,给就诊习惯带来了变革。但是网络就诊有局限性,毕竟骨科看病需要“视触动量”,单凭病史、检查检验结果,势必存在误导患者的可能,这也是我一直没有维护个人主页的顾虑。作为线下的医生,我更应该负责的,是我门诊的新朋,和我做过手术的老友。 但我今天偶然点开主页,发现每天总是有一些浏览,甚至还有问诊留言。我想,浏览者看到空空如也的主页,多少会有些失望吧。我应当在这里做些什么,才能不辜负浏览者的期望,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至少有件事是可以做到的,即网络科普。我会不定时上传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的科普短文,供大家自由浏览、转发和下载;您可以提出疑问,我会抽空解答;如有具体疾病的咨询,我尽量及时回复;但有解决疾病的需求,请首选线下择医,本主页提供的任何咨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