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例外院三甲医院根据B超(图1)诊断的胆囊炎病人,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引流术”(图2),因术后T管胆汁引流量大,看我门诊,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入院后MRI和ERCP发现病人真正的病因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图3),遂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切除脏器多、创伤大、风险高,属肝胆外科复杂手术之一,常用于胰腺癌、胆管下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壶腹癌等。类似误诊、误治病例不少。 建议:1. 老生常谈,胆囊切除不能光凭一份B超单,一定要有磁共振检查。见2019-05写的《为什么在胆囊切除术前一定要做个胆道磁共振(MRCP)?》。2. 对于没有明确结石、息肉的胆囊炎,伴胆总管及/或肝内胆管扩张的病例,思想上务必高度重视,一定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从而给予病人及时有效处理,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最新《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由中华外科杂志于2020年4月权威发布。指南强调: 1.首次提出“保胆取石"后的胆囊,同胆囊结石等一并列入胆囊癌危险因素。“保胆取石”无科学依据,为一不规范治疗方法。"保胆取石"术后,导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并未消除。 2.胆囊腺肌症当胆囊壁厚度>10 mm时,建议尽早手术。 3.“意外胆囊癌"是不规范的医学诊断命名,应予以纠正。LC术后诊断的胆囊癌再次手术的理想时机为术后4~8周。 4.胆囊癌不推荐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仅限具备技术条件的肝胆胰外科中心作为探索性研究。 5.不可切除胆囊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是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
1.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TDF)或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 治疗1年若HBV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可考虑停药,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2.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ETV、TDF或TAF,建议HBsAg消失且HBVDNA检测不到后停药随访。 3.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推荐采用ETV、TDF或TAF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但需密切监测相关不良反应。 4.失代偿期乙型肝炎硬化患者,推荐采用ETV、TDF或TAF长期治疗,禁用干扰素治疗,若必要可以应用TAF治疗。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2019.12.13网络首发。
近日科内有一例肝癌晚期、门静脉主干癌栓病例,使用靶向药物乐伐替尼(仑伐替尼)联合PD-1抗体免疫治疗,肿瘤缩小,门静脉癌栓竟然奇迹般消失(见下图)。 临床患者门静脉主干出现癌栓,若不治疗,其中位生存时间一般仅为 2.7-4.0 个月。目前全世界治疗肝癌以及癌栓,总体疗效仍非常不理想。这一例癌栓的消失,是乐伐替尼,还是PD-1抗体占主要作用,又或是两者共同作用结果尚不明确,但这或许给肝癌的药物治疗带来了曙光,或许我们离攻克肿瘤又近了一步。 乐伐替尼联合PD-1抗体,2018年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资格认定。
1.发现胆囊其他问题,减少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磁共振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以及侵犯肝脏情况优于B超和CT。 2.发现遗漏的胆总管下端结石。部分胆囊结石病人,结石会掉到胆总管下端,B超有时因胃肠道气体干扰,下端看不清,而MRCP则不存在这一缺陷。 3.发现肝内外胆管问题,如胆管囊肿等,且还可明确囊肿位置。 4.发现肝内病变。如发现血管瘤和意外肝脏肿块等。 5.发现胆管变异情况,可以将整个胆管树清楚的呈现在术者面前,避免意外胆道损伤,使得手术更安全,更顺利。 目前MRCP价格不贵,一般医院费用是400至600元,而且MRCP检查方便,只要能做磁共振的医院,都能做MRCP 。 总之,MRCP就像是打仗前一张地形图,为了手术更安全,建议胆囊术前一定要有这个检查。
肝脏巨大囊肿(大于15cm), 常伴有胀痛,增长不止,压缩正常肝脏。治疗上有囊肿穿刺抽液、微创开窗引流、介入治疗等,但效果常不佳。要彻底解决问题,并非简单的穿刺、开窗引流即可,往往需要开腹行囊肿切除术。但有时囊肿巨大,紧压血管、胆管,剩余肝脏又偏少,所以手术风险比较大,手术技术要求亦比较高。 以下为笔者处理的一肝脏巨大囊肿,病人腹部胀痛,左边剩余肝脏被压缩,所剩无几。曾在外院行腹腔镜微创囊肿开窗引流术,效果欠佳,术后一月囊肿即恢复成原状大小,且伴发热、胸水。入院后给予囊肿完整切除,囊肿彻底消失,左肝增大,感染控制,顺利康复出院。
临床常见到,长期胆囊结石病人,本来微创手术可以解决的问题,一拖再拖,拖到要开“大刀”的地步,有的又因年龄太大,无法施行手术。 胆囊结石一旦长成,目前尚未见有药物可以消除,相反会导致炎症,出现功能障碍,影响周围脏器。值得重视的是,有些胆囊结石病人,尽管长期无症状,但当有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发展到癌变地步。 故笔者认为胆囊结石病人,要重视疾病发展规律,不论有无症状,均应积极诊治。 以下图片展示了长期胆囊结石可能会导致的一些结果。
肝脏囊肿1.大于10cm的;2.快速增长的;3.有胀痛不适等症状等的,一般要考虑手术。我科自上世纪90年代初采用微创囊肿开窗引流并予网膜填塞固定术至今,效果良好。手术图片如下。
1. 欧盟组合、索非布韦、达卡他韦、吉二代、吉三代都是治疗丙肝的药物。但总体来讲,吉三代治疗丙肝,无需基因分型,全口服,一天一片,副作用极小,药效远优于其他药物。 2. 目前丙肝是可以彻底治愈的,丙肝新药可以彻底消灭体内丙肝病毒。以治疗丙肝来讲,因为丙肝病毒的复制速度达到10的12次方,所以在疗程结束停药三个月或半年去医院检查丙肝病毒数量,如果依然检测不到病毒,则说明丙肝彻底治愈了。这是一个通用的判断标准,因为停药后三个月不复发,往后复发的概率几乎为0。
1. HBV DNA>2,000 IU/ml,ALT>正常值上限和/或肝活检至少肝脏中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建议抗病毒治疗。 2. HBV DNA>20,000 IU/ml,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无论肝纤维化程度,即可以不做肝穿,建议抗病毒治疗。 3. 肝硬化患者HBV DNA升高,不论ALT水平,建议抗病毒治疗。 4. 年龄>30岁, 大三阳患者,HBV DNA水平较高,尽管ALT正常, 无论肝脏组织学病变严重程度, 建议抗病毒治疗。mm 5.不满足上述条件,但伴有肝癌或肝硬化家族史,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