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秋冬季节,是鼻炎高发时期,很多人出现鼻塞、喷嚏、流涕的症状,为了方便,就到药店购买药物使用,门诊发现好多患者自行到药店或者网购国外的鼻喷药物,用了之后觉得还是没有改善,就过来就诊,询问用了什么药物,看了才知道,都是一些中成药和鼻腔粘膜收缩剂等,要知道,如果用药不慎,会导致药物性鼻炎的发生,对鼻子造成更严重的损害,鼻塞会更加严重,特别是形成药物性鼻炎的时候,再用药物就没有办法起效和改善了,所以需要提醒大家需要选择正确的药物使用。首先药物的选择方面,目前治疗鼻炎主要是鼻喷药物,大部分药店治疗鼻炎的药物都是推荐鼻腔黏膜收缩剂,因为这些药物对鼻塞的改善起效快,但是,副作用也是很大的,因为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收缩鼻粘膜血管而达到消除鼻粘膜肿胀、快速缓解鼻塞的作用,临床上我们称这类药物为减充血剂,一般是用于鼻腔手术后短期的鼻腔黏膜消肿,不能超过7天,特别是不能作为常规治疗鼻炎的药物,否则易致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我在门诊遇到这种情况,会交代患者把药品拍摄图片给我,这样就收集了以下的几种药物,可以给大家看看。为什么这些药物不能长期使用呢?这类药物如果短期使用,可以很好的改善鼻腔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可以更好的使用其他药物喷鼻达到效果,但是如果连续使用超过7天,就可能使鼻塞症状在改善的短时间内反弹加重,并且会比用药前的鼻塞更加严重,而且会有依耐性,一旦不喷就没办法通气和睡觉,觉得鼻子越来越堵,还有发生药物性鼻炎的风险,从而导致鼻腔干燥,鼻粘膜萎缩而造成永久伤害。目前治疗鼻炎我们推荐使用的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的鼻喷药物,它们才是控制鼻炎的一线推荐用药,类固醇激素鼻喷雾剂目前公认的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有效的首选药物,但是它们对缓解鼻塞症状起效较慢,需要1月左右才达到最大效果,一般我的经验是针对炎症较重的,可以开始进行加量的药物控制,后期症状控制了之后,再减量维持,但是如果由于本身原因或者天气变化冷暖刺激等因素引起鼻炎症状加重时,就需要再逐渐添加药物的使用剂量,所以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而对于激素鼻喷雾剂的副作用的问题,大家也是比较担心的,由于鼻喷的激素全身利用率很低,现在最新的药物是2岁儿童都可以使用,因为主要是局部的作用,在说明书推荐剂量下使用副作用很少,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它都被作为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推荐,而通常在药店买到的那些所谓“无添加激素”、“祖传中药配方”等还更有可能偷偷的添加违规的血管收缩剂或不正规的激素药物的可能,这样的药物使用后风险就更大了。那么如果由于长期使用不合格产品导致了鼻塞无法改善,鼻子症状越来越难受,那么怎么办呢?目前针对这个情况,我的治疗经验有以下几点:1. 停用不规范的药物,包括药店购买的这些减充血剂产品,祖传秘方,鼻炎馆的那些鼻腔用药;2. 使用规范的鼻腔冲洗,包括鼻腔冲洗器、鼻腔盐水喷雾器等,生理盐水或海水可以软化鼻腔表面的痂皮和清洁分泌物,促进鼻腔粘膜纤毛的修复,改善鼻腔微环境。3. 规范使用鼻喷激素药物控制症状,包括用药的时间,和规范用药的方法,可以查看我的科普文章:“正确使用鼻喷药物,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没有办法改善鼻塞的情况,估计是鼻腔黏膜已经疤痕化了,药物没有效果,那么,肥厚的鼻甲黏膜堵塞鼻腔引起鼻塞,药物治疗无效,可以选择下鼻甲成形术,特别是我们医院开展的鼻内镜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以保护正常鼻腔黏膜的情况下,缩小肥厚的下鼻甲,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而且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块,目前我院已经开展下鼻甲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很好的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鼻塞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擦亮眼睛,鼻炎患者一定要警惕药店或者网上购买的非正规鼻喷雾剂,避免引起严重后果,正确认识真正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师,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是公立的耳鼻咽喉专科医院,针对鼻炎的治疗方式不断地深化,不断的进步,治疗手段也是在不断的探索以求更好的控制鼻炎的方法。
作为耳鼻喉科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被过敏性鼻炎折磨的患者:他们频繁打喷嚏、流清水鼻涕,鼻子痒得像有蚂蚁在爬,甚至眼睛也跟着遭殃。很多患者抱怨:“口服药效果是很好,但是吃了总犯困”“鼻喷激素用久了怕副作用”……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种既安全又高效的“新武器”——鼻喷抗组胺药。组胺是人体内肥大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炎性介质,它是导致过敏反应的元凶,会刺激鼻黏膜,导致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鼻用抗组胺药通过抑制组胺释放,主要缓解喷嚏、鼻痒和流涕等症状。常见药物为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和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 1.起效快,专治“急性发作”想象一下,过敏性鼻炎的你一旦天气急剧变化或者进出空调房间,鼻子立刻开始“造反”。这时口服药需要30分钟才能起效,而鼻喷抗组胺药直接喷在鼻腔“战场”,5-15分钟就能平息“战火”(鼻痒、喷嚏、流涕)。适合需要快速缓解症状的上班族、学生党及出席公众场合的你。 2.副作用少,安全系数高传统口服抗组胺药晚上吃还可以,有助于促进睡眠,但是如果白天上班时间吃药,可能让人昏昏欲睡,影响工作效率,而鼻喷剂98%以上的药物留在鼻腔,几乎不进血液。司机、高空作业者也能安心使用。 3.双管齐下,抑制炎症“源头”它不仅是“消防员”(阻断组胺),还是“预警员”(抑制肥大细胞释放更多炎症因子)。通过用药可以直达疾病发作的根本进行阻断,能从根源减少过敏反应反复发作。 它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其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特别是对鼻塞症状的缓解,通常见效快,用药15~30min即起效。一般每天用药2次,疗程不少于2周。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鼻喷抗组胺药物适用于包括儿童、老年人在内的各类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别是2岁以上的患儿就可以使用鼻喷抗组胺药物进行控制,对于儿童患者,鼻喷抗组胺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症状,且不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鼻用抗组胺药安全性好,苦味为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4%~16.7%之间。其他不良反应少见,包括鼻腔烧灼感、鼻出血、头痛和嗜睡等。鼻用抗组胺药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尚缺乏数据。另外在使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期间喝酒,可能会加重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抑制,以及致死的风险。 因此,使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期间一定禁止饮酒。此外,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不建议与治疗失眠药物、治疗胃酸的西咪替丁等药物合用,会加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后果。1.这个药物能长期用吗?过敏性鼻炎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只能药物控制,所以连续低剂量使用控制到稳定状态是治疗的共识,研究显示连续使用3-6个月不会损伤鼻黏膜,但建议症状控制后改为“按需使用”,如连续使用2-3个月后,可以改为有症状的情况下,连续使用2周再停药的方式进行持续控制。2.小孩子能用吗?目前该药物临床常用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适用于6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6岁以下儿童禁用,另一种是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适用于2岁及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使用。具体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3.鼻喷抗组胺药物用了无效怎么办?该药物对于过敏性鼻炎起效快,如果用了没有效果,有可能是鼻塞严重(药物无法抵达黏膜),这个时候可先使用鼻喷减充血剂之后,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再喷药,如果还没有效果就需要联合鼻喷激素。 过敏性鼻炎是“慢性病”,鼻喷抗组胺药虽好,但不能代替综合管理: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是控制过敏性鼻炎最理想的方法。如果症状反复发作或影响睡眠、工作,请及时到耳鼻喉科门诊制定个体化方案。希望每位患者都能畅快呼吸,不再被过敏“绑架”!参考文献:[1] 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药学专业委员会,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11):814-820.[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2):106-129.
过敏性鼻炎又叫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清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鼻塞和鼻痒等。临床治疗上使用的药物包括鼻喷药物及口服药物,使用鼻喷激素药物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手段,也是效果最好的局部用药治疗手段,其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少,因此临床使用广泛。鼻喷药物主要分为5大类,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鼻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鼻用减充血剂、鼻用抗胆碱能药物。其中鼻用糖皮质激素属于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也是目前临床指南中“推荐使用”类药物。但市面上的鼻用药物种类繁多,如何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鼻喷药物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一、鼻用糖皮质激素:过敏性鼻炎治疗的“基石” 1、作用机制鼻用糖皮质激素又称为鼻用激素,是一类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局部抗炎药物,通过抑制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全面缓解鼻塞、流涕、喷嚏和鼻痒等症状。临床中常用的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糠酸氟替卡松、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曲安奈德等都属于鼻用糖皮质激素。 2、 适应症及用法用量鼻用糖皮质激素适合所有类型的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包括轻度和中重度、间歇性和持续性的过敏性鼻炎。是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首选药物。对过敏性鼻炎的各种症状控制效果良好,除了常见的鼻部症状,对眼部症状如眼痒、流泪和眼红等也有缓解作用。在治疗时需根据过敏性鼻炎的种类、严重程度及不同的阶段进行预防或按需治疗。对常年性的过敏性鼻炎,在其发作期,对于轻度发作的可以单独使用鼻用激素,按推荐剂量每天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12周,以鼻用激素能否控制鼻部症状为标准决定是否添加其他类型药物。对于中重度发作的患者可单独用药或联合其他药物,然后逐渐减量使用,以药物足够控制鼻部症状为标准进行剂量调整。对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建议在季节到来之前提前2-4周进行预防性使用,可有有效减轻甚至避免临床症状的发作。 3、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许多人闻激素色变,不敢贸然用药更不用说坚持长期使用。其实,鼻用糖皮质激素较口服糖皮质激素而言用量极低,其药物剂量以微克(1000μg=1mg)为单位;并且鼻用激素为鼻腔局部给药,其生物利用度低、鼻腔外组织分布少,仅有3成药物会经过鼻部毛细血管被直接吸收,另外7成药物成分会被鼻纤毛清除。另外,研究表明对体内肾上腺素轴的抑制作用微乎其微,目前大部分在国内上市的鼻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和布地奈德分别有长期使用并随访至1年、2年和5年的研究)未发现其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也存在个别对糖皮质激素极度敏感的患者,因此应用鼻用激素长期治疗时,建议使用全身生物利用度低的制剂,用药时需注意药品说明书的年龄限制和推荐剂量,注意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二、 这么多的鼻喷激素药物该怎么选择使用呢?1. 根据适用年龄选择不同的鼻喷激素药物不同的鼻喷激素药物适用年龄有所不同,按照说明书的用法如下:2. 根据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选择不同药物成分的鼻喷激素药物鼻喷激素药物都具有抗炎作用,但是因为成分不同,针对症状的控制效果也不同,例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及氮卓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针对鼻塞效果较好,糠酸莫米松及糠酸氟替卡松针对鼻痒及眼睛🈷痒等症状改善较好,另外对于过敏性鼻炎伴有黏膜息肉样改变的,使用布地奈德可以缩小鼻息肉等疾病。3. 根据是否妊娠期过敏性鼻炎发作选择 妊娠期鼻炎很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胎儿发育,用药需要谨慎,目前有临床证据可以使用于孕妇的只有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美国FDA发布的B类推荐使用,也就是在动物实验显示对胎儿无发育影响,还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使用。4. 医生的建议 选择鼻喷激素药物前,最好进行面诊或者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鼻喷激素药物。 总体而言,鼻用激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也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鼻腔烧灼感、干燥、刺痛、鼻出血、咽炎和咳嗽等,多为轻度。而鼻中隔穿孔是鼻用激素的罕见并发症,主要是使用方法不正确及对药物作用敏感引起,而考虑到药物对妊娠期妇女胎儿和哺乳期妇女婴儿的潜在影响,一般不推荐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鼻用激素,如需要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参考文献:[1] 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药学专业委员会,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儿童变应性鼻炎鼻用糖皮质激素规范使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3,38(11):814-820.[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修订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2):106-129.[3] 王洪田,杨钦泰,等.鼻用减充血剂的临床应用暨药物性鼻炎的诊治专家共识(2022,北京)[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2,28(04):1-7.
鼻咽癌被称为广东癌而深圳属于鼻咽癌高发的地区之一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鼻咽癌放疗患者经过放疗后逃过了癌症,却逃不过放疗后遗症耳闷、耳堵、耳朵流水耳鸣、听力下降……这些情况多数是因为放疗后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常常是鼻咽癌的早期症状,而鼻咽癌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大部分患者经过鼻咽癌放疗后,癌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耳闷、耳堵、耳朵流水、耳鸣、听力下降等。这是由于放疗后放射性损害加重了分泌性中耳炎,并出现永久性耳鸣、耳闷塞感、进行性听力减退、反复流脓、耳痛和头痛、眩晕,甚至引起广泛性颞骨坏死和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科普小知识】鼻咽癌放化疗后,耳朵的日常护理应该怎么做呢?1.外耳道清洁:如外耳道有脓液停留,可在耳内镜下进行清理和换药,并在医生指导下自己使用3%的过氧化氢进行外耳道清洁或冲洗。2.坚持正确冲洗鼻腔:冲洗鼻咽腔,可以帮助去除鼻咽分泌物,缓解咽鼓管的阻塞,防止纤维粘连的发生。3.不要随意掏耳朵:不少患者发现自己放疗后耳流水,就盲目挖耳朵,导致外耳道及乳突前壁易失去软组织覆盖和保护,极易发生感染,甚至诱发颞骨恶性炎症。建议大家要纠正挖耳陋习,积极预防和治疗颞骨恶性炎症能避免致命性放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4.避免污水入耳:要保持脓液引流通畅,避免脏水、脏物入耳,保持外耳清洁,可在洗澡、游泳时使用无菌棉球或消毒软耳塞堵住外耳道。5.定期复查:需定期回医院进行中耳功能及相关检查,包括中耳功能分析,及纯音听阈,以便对病情进展和疗效进行监测。反复分泌性中耳炎影响生活是否可以手术呢?由于鼻咽部的放射治疗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加重了分泌性中耳炎,并出现永久性中耳积液影响听力,常规的护理不能得到改善,可以进行内镜下鼓膜置管手术,可以改善中耳负压,避免积液影响听力及耳闷,但是由于置管是异物,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排出,如果再次出现中耳积液就需要再次手术,近来开展了鼓膜等离子造孔术,可以维持鼓膜开口,更好的改善咽鼓管功能异常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鼻咽癌是发生于头颈部的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病存在聚集性,以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常见。基于其对放疗敏感的生物学特性,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图源网络,侵权即删随着放疗设备的更新及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调强适形放疗技术、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等应用于临床以来,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放射治疗在治愈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的给正常组织和器官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与损伤,有些损伤甚至是不可逆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亦会发生后鼻孔闭锁、鼻腔粘连、萎缩性鼻炎等鼻部并发症,严重影响鼻腔通气功能。图片来源:赵神乐一、后鼻孔在哪儿?什么是后鼻孔闭锁?后鼻孔是鼻腔通往鼻咽部的开口,大约每8000人中便有1人患有单侧或双侧的后鼻孔闭锁,其中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多见,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而创伤、结核感染、梅毒感染、放疗等也可导致后天性后鼻孔闭锁。图片来源:ClevelandClinic二、后鼻孔闭锁的分类有哪些?后鼻孔闭锁在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前者机制复杂,而后者原因众多,包括创伤、感染、手术等,其中以鼻咽癌放疗后闭锁最为常见。闭锁状态不仅会影响鼻腔的通气,而且会逐渐改变鼻腔黏膜的生理结构。经过多次射线照射后患者鼻腔、鼻咽的黏膜萎缩,腺体缩小,致使黏膜表面的正常黏液分泌减少,纤毛退化缩短乃至消失,使鼻腔的清洁能力减退,引起鼻腔感染并形成脓性分泌物及脓痂聚集,黏膜充血、肿胀、腐烂出血及白膜形成,引起鼻甲与鼻中隔紧贴,加上鼻道充满黏稠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致使窦口阻塞,从而导致鼻腔粘连、鼻孔闭锁等放疗后并发症。图片来源:搜狐后鼻孔闭锁根据闭锁隔的性质又可分为膜性闭锁、骨性闭锁和混合性闭锁,后天性闭锁多为前者,而先天性后鼻孔闭锁则多为后两者。术前对闭锁类型进行准确评估,选择安全、有效、微创,又不影响面容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重点。三、后鼻孔闭锁的手术治疗方式一般用哪些?传统上,治疗后鼻孔闭锁的常见手术方式有经鼻入路、经腭入路、经上颌窦入路等。考虑到后两种方式均有视野狭窄、损伤过大并影响患者康复后进食的缺点,我们团队一般采用内镜经鼻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为患者治疗,特别是新开展的后鼻孔药物支架植入,可以支撑扩大的后鼻孔,药物支架释放的激素药物可以避免周围黏膜肿胀导致膜性狭窄,目前取得较好的疗效。图片来源:ClevelandClinic鼻内镜下经鼻入路术式可直接观察手术野,避开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精确切除闭锁隔。此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药物支架植入,可高效切除闭锁膜,恢复正常鼻腔通道,同时不会对邻近的结构造成损害,出血少,支架可以更好的固定后鼻孔黏膜瓣,药物释放改善局部黏膜炎症,加速黏膜上皮化,二者的结合是治疗该类型后鼻孔闭锁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四、日常生活中,鼻咽癌放疗后如何进行日常清理防护?图片来源:爱问健康-新浪日常生活中,鼻咽癌放疗中、放疗后坚持用0.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鼻咽腔,每日2次。亦可适当使用血管收缩药滴鼻改善鼻腔引流。一般,鼻咽癌患者放疗后3-5年内都必须进行鼻咽冲洗,可有效减轻放疗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6岁的刘先生因鼻涕中带血,加上鼻塞超过数周,前往耳鼻喉科就医。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刘先生鼻咽部位有一颗约2~3公分大的肿瘤,切片取病理后证实为鼻咽癌,而且颈部的淋巴结有转移情形。所幸,他接受放化疗后,肿瘤明显受到控制,同时在医生的建议下成功戒烟,并持续治疗及追踪病况。值得注意的是,刘先生的父亲、弟弟、伯父皆为鼻咽癌患者。答:对于这个问题是众说纷纭,其实这很难作一个简单的定论,因为遗传因素确实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并不是每个鼻咽癌患者的下一代都会患上鼻咽癌,故此大家不必太过紧张。癌症因素多,鼻咽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遗传性并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在临床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鼻咽癌的发病受地区性、家族遗传和环境等很多因素的影响。鼻咽癌与其他癌症的发病一样,还要加上其他诱因综合作用才形成癌症。仅有遗传因素不会致病,这一点毋容置疑。我们平时说口味重也会影响鼻咽癌的发病.其实也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夸张点来说,其实有时候我们的性格、情绪也可能会致病,因此不要只看到一个遗传的因素。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研究发现,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遗传倾向性,有鼻咽癌家族病史的人,患病几率比正常人要高20~40倍。另外也曾有研究显示,古代的“百越族”带有鼻咽癌的基因,遗传至今仍会在后代的基因中发病。“百越族”是春秋战国时期,住在南方滨海之地的族群,百越后来与汉族混血变成现在的“南方汉人”,中国东南沿海的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以至越南背北部的人种,大抵都是古代百越的子孙,血肿流着百越的DNA,其中便包括“鼻咽癌基因”,因此我们也不可忽视家族病史的影响。答:鼻咽癌好发于鼻腔与口咽之间的鼻咽部,以顶部最为常见,因部位隐蔽,肿瘤及症状不易被早期发现,因此若有鼻咽癌家族病史,应提高警觉,定期进行EB病毒和鼻内镜检查。早期症状不易发现,出现症状尽快就医:鼻咽癌好发于50~60岁的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3:1。近10年的医学研究显示,家族遗传、长期吸烟、少吃水果蔬菜等生活习惯,都是导致鼻咽癌的高危因素。研究也表示鼻咽癌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几乎所有的鼻咽癌细胞中都含有EB病毒。人体一旦受到感染,EB病毒就会终生潜伏在鼻咽部,成为诱发鼻咽癌的原因之一。此外,鼻咽癌早期症状也不明显,若出现长期鼻塞、鼻涕中带血、耳胀痛、耳鸣或听力减退未改善、突然有耳塞感、中耳积液、持续性偏头痛、眼睛复视、脖子长出不明肿块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及时做详细的鼻咽部检查。答:许多读者都知道长期食用烟熏、腌制食品,如咸鱼等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主要因为腌制的食品会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质,从而有机会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所以,日常生活中饮食要注意避免进食腌制食物(咸菜、咸鱼等),常吃腌制食品会增加鼻咽癌的发病率2至7倍。同时,要注意避免吸烟或者二手烟以及其他有害烟雾,如煤油灯气、杀虫气雾剂、甲醛等。此外,有吸烟习惯的家属应避免在高发人群面前吸烟。答:高发人群需定期检查。事实上,预防鼻咽癌病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但是有家族史的人,还是要重视提高免疫功能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一些诱发因素来达到预防目的。对于鼻咽癌的堤防需要遵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所以每年进行必要的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有家族病史或者年纪较大的人群应坚持每年体检1次。如果有条件,可以每年进行一次血清的EB病毒检查及鼻咽部的详细检查,以便排除病变。日常生活中多留个心眼,关注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这可以帮助早发现、早诊断鼻咽癌,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接受治疗。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两广地区最为高发,一般常见于40~50岁男性患者,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发病率超过1/10万。鼻咽癌的病死率在近年来一直是呈上升的趋势发展,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以及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鼻咽癌患者得到很好的治疗,但是有些严重的鼻咽癌患者叶只能活1年左右,有些经过治疗可以活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那么,得了鼻咽癌能活多久也就成了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现实生活可以了解到,有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会长一点,相反有的患者生存时间比较短,不同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明显差异。之所以会出现较明显的生存时间的差异,这跟鼻咽癌患者自身的身心素质、具体病情、治疗情况及其它因素都有着直接关系。一般患者的身心素质越好,其身体机能就越好,在治疗时所耐受的治疗方法会比身心素质较差的患者要多,因此,身心素质越好的患者,其生存期就会越长。怎样更好地了解肿瘤患者的身心素质呢?以下表格有助于肿瘤病人进行生存质量评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越能忍受治疗给身体带来的副作用,因而也就有可能接受彻底的治疗。得分越低,健康状况越差,若低于60分,许多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治疗就无法实施,Karnofsky评分一般要求不小于70。体力状况分析评分,PS评分一般要求不大于2才考虑化疗等创伤性的治疗。我们大家都知道,无论什么疾病越早发现,病情越轻,治疗的效果就越好,治疗的难度就越小,而患者治疗后的恢复速度就越快,鼻咽癌也不例外。在临床上鼻咽癌和大多数癌症一样,采用TNM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通用的分期系统,T代表原发肿瘤侵犯的范围和(或)大小,N代表区域淋巴结播散的范围,M代表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医生将TNM确定后即可得到患者相应的分期,即用罗马数字所代表的1期、II期、川期、IV期等期别,例如一位鼻咽癌的患者其病灶局限在鼻咽腔时,他的T分期是T1,颈部等区域淋巴结无淋巴结转移,那么N分期是NO,远处也无发生转移,那么M分期是MO,此时该患者的鼻咽癌分期即可得出T1、NO、MO、1期,属早期鼻咽癌,所以从I期到IV期代表着分期越高,肿瘤的进展程度越快,即大家通俗所理解的癌症越晚期。目前早期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效果非常好,5年生存率可以高达90%以上,中晚期患者单纯放疗的疗效较差,5年生存率仅50%左右。所以,临床上常常还会对中晚期的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以降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其中5年生存率不是代表只能活5年,而是经过综合治疗后生存时间5年以上的比例,意味着治疗效果较好。由于人们对鼻咽癌的相关知识了解的不多,因此,许多人对鼻咽癌的认识还处于不治之症的阶段,所以,一旦被确诊得了鼻咽癌,患者与家人不仅担心、焦虑,害怕、往往觉得束手无策,而有些患者就会出现消极心理,认为已经没得救了,就拖延治疗或放弃治疗,殊不知,拖延治疗或放弃治疗只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因为鼻咽癌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就会发生扩散转移。所以,若是发现鼻咽癌,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愈的机会,但是一般发现鼻咽癌,大部分都属于晚期了,因为早期鼻咽癌没有任何的症状,只有经过专科的体检或者筛查,才可以发现早期的鼻咽癌,而且越是超早期检查发现鼻咽癌,治疗的效果达到99%的5年生存率,目前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引进了鼻咽癌筛查的检查设备及项目,开展了包括EB病毒检测,FH鼻咽癌检测,高清电子鼻咽镜检查,可以筛查超早期的鼻咽癌,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得到很好的肿瘤治愈率。除了上面说到的因素外,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定期随访也很重要,因为鼻咽癌综合治疗后3年内是复发几率最高的时期,要求3年内每三个月需要复查一次,主要的检查项目根据复查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主要是是电子鼻咽镜检查,EB病毒检查,鼻咽增强MRI检查,一旦发现复发,及时的进行鼻内镜复发性鼻咽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及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能活多久的重要因素。由于每个人的身心素质与病情程度不一样,并且鼻咽癌的治疗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因此,得了鼻咽癌能活多久?是不能妄下定论的,这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才能决定的,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早起筛查发现超早期的鼻咽癌,治疗效果非常好,目前推荐的鼻咽癌筛查手段为EB病毒筛查,FH鼻咽癌检测,电子鼻咽镜检查,该筛查手段可以帮助提高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耳鼻咽喉医院已经开展相关检查项目,所以我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鼻咽癌的专科体检。
根据相关统计,80%的鼻咽癌病例集中在中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广东地区发病率更高居全球第一,是其他低发病率地区的20倍!近日,一位被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头痛困扰了10年的患者老刘在耳鼻咽喉医院得到了很好地治疗。老刘来自闽南地区,十年前因鼻咽部有异物感,到当地医院经活检不幸“中招”,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历程。经过31次放疗及靶向治疗及长达8年的定期复查,老刘逐渐放心下来。没想到的是,即便小心翼翼地维持治疗效果并坚持复查,2年前,老刘开始出现鼻塞、鼻出血、伴头痛等症状,经检查显示鼻咽癌复发,于是再次赴当地医院进行“鼻咽镜下左侧鼻咽、颅底肿瘤切除术”,同时接受近一年半的化疗及靶向治疗,但是症状始终得不到控制,仍然反复出现头痛。5个月前,老刘出现鼻出血,伴头痛等症状,经当地医院检查,鼻咽顶后壁至深部颅底区强化病灶,左侧颈内动脉岩尖处与病灶关系较密切、破裂孔段被包绕。这意味着老刘的鼻咽癌不仅又一次复发,还有了扩散迹象!在肿瘤放疗科已经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只能让病人选择放弃或者寻求新的药物化疗及靶向治疗,可是他们也深知效果不好,有时也会劝患者放弃治疗。这一次,由于肿瘤侵犯的部位深入,接近颅底的后方,如果是选择手术,国内能开展该类手术的专家屈指可数,可见手术难度之大,就在当地医院束手无策,老刘开始踏上寻医之旅。闽南、华东、华北走了个遍,最终老刘得知张秋航教授团队专注复发性鼻咽癌的外科治疗,慕名来到耳鼻咽喉医院求助。经过详细的检查与专业的手术评估方案制定,张秋航教授带领的鼻颅底外科团队的倾力协作,创新实施“鼻内镜下经鼻联合经口入路鼻咽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及左侧斜坡、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术、颅底重建术”,不仅为老刘彻底清除了病灶,改善了临床上的症状及纠结在心里深处的痛苦,使他对生活重获信心。该项手术针对复发鼻咽癌侵犯颅底,特别是侵犯颈静脉孔区的肿瘤,采取创新的口鼻联合入路,采用内镜的微创手术,可以彻底的颅底病灶,再次填补了深圳东部的技术空白,促进耳鼻咽喉医院鼻颅底外科团队手术治疗水平的又一次飞升!作为我院耳鼻喉科的三级学科之一,为深圳市重点专科亚专科,鼻咽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市内先进水平;科室拥有超高清鼻内镜手术成像系统、颅底导航系统、神经监护仪、颅底高速电钻等先进仪器设备,针对鼻咽癌的综合治疗,在张秋航教授专家团队的带领下,目前已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在保证高生存率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鼻咽癌患者的治疗的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家住深圳市的陈女士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一位阳光、乐观的女性。18年前,她曾经历过一次命运的考验。当年年仅45岁的陈女士被诊断为“鼻咽癌”,在与疾病搏斗的日子里,陈女士并没有被打倒,在60余天与病魔斗争后,陈女士勇敢走出医院,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然而,出院仅仅2月后,她又被新的问题缠上了!莫名其妙的口臭打破了陈女士平静的生活。也许只是上火吧,陈女士并没有很在意。然而没过多久,口臭愈发加重,给陈女士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一起工作的同事朋友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但无论陈女士怎样刷牙漱口,浓烈的口腔异味总是无法消失,这样一直持续了18年的时间,严重影响陈女士的生活质量。就在半年前,除了严重的口腔恶臭外,陈女士又出现了剧烈的神经头痛,便再次去医院就诊,鼻咽部增强MRI检查发现陈女士鼻咽部肿瘤有复发的可能,并且发现了大范围的放射性骨坏死,如果再不进行处理,将会导致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的严重后果!陈女士先后辗转于广州及深圳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做过2次鼻咽部活检术,由于病灶较深,检查的结果都没有发现鼻咽癌的组织,但是症状却日益加重!求医无果的陈女士慕名来到我院就诊,经过鼻颅底外科团队的系统检查,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大量的坏死组织堆积。MRI增强扫描中看到鼻咽部咽隐窝区域、右侧壁、顶壁不规则肿块,同时累及右侧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翼内肌、右侧翼突、翼腭窝,甚至侵犯到中颅窝底、海绵窦以及硬脑膜,造成斜坡区域骨质破坏。考虑鼻咽癌广泛复发,同时伴放射性骨坏死,我院鼻颅底外科团队经过充分评估及论证,为陈女士制定了精准内镜治疗方案,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手术,专家们为陈女士实施了海绵窦、斜坡、颅底肿瘤切除+环死骨切除+颅底重建,术后的病理结果确诊鼻咽癌复发,并且手术切除了放射治疗引起的骨坏死组织,彻底解决了困扰陈女士十多年的顽疾!鼻咽癌患者往往需要进行鼻咽部的放射治疗,而“放射性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对正常组织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机体不同组织对放射损伤的反应有所不同,其中皮肤等组织为早反应组织,放射早期即出现明显反应。而骨组织为迟发反应组织,骨组织在放射后数年至数十年才出现骨组织失活、感染、最终导致临床骨坏死,导致坏死区域恶臭及侵犯周围正常组织。1.严重口臭一恶臭的周围环境影响人际交往。2.顽固性头痛一常见的非甾体类止痛剂不能止痛一阿片类药物成瘾。3.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一失去光感,生活质量严重下降。4.严重可导致颈内动脉大出血、颅内感染一失血性休克、颅内脓肿一死亡。预防的关键一自我冲洗,将积脓和干痂清除,可以使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局部护理,必要时行内镜下清理,以减少鼻咽黏膜的感染损伤。唯一的治疗方案是彻底坏死骨的清除:由于骨质及覆盖软组织放射性损伤后,自我修复和愈合能力减退甚至丧失,组织低细胞、低氧和低血管的状态,导致被破坏的骨质不愈合,同时鼻咽部的炎症刺激与坏死骨互为作用,导致病情加重及发展,应今早予以治疗。鼻内镜手术的应用,不仅在手术中清晰分辦病变的边界与范围,特别是骨坏死侵犯颈内动脉的时候,以前是没有办法可以治疗,现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重要组织结构脏器的损伤,极大拓宽了鼻咽癌引起反射性骨坏死的治疗思路。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占头部恶性肿瘤的50%,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两个地区为高发区域,发病率高达25/10万~50/10万,而且易发生于35-50岁的男性患者,近年来发现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而且不局限于两广地区,早期鼻咽癌临床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症状,鼻咽部位置比较深在,早期诊断有很大的困难,75%的鼻咽癌患者发现症状进行确诊时已经是晚期,治疗效果及生存率较差,为了提高鼻咽癌的早期确诊及治疗的生存率,有必要进行鼻咽癌的早期筛查。目前虽然各种检查手段及方法较以往先进,但是仍有较高的误诊及漏诊病例的发生,其原因包括广大高发区的人民群众对鼻咽癌的科普知识缺乏认知,对鼻咽癌的筛查方法存在较多疑惑,医务人员对鼻咽癌的认识不够深入,也是影响了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多方面因素。由于早期发现鼻咽癌,其临床5年的生存率目前的数据显示高达95%以上,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只有50%左右,所以早期筛查确诊对鼻咽癌患者是有很大的益处,而早期鼻咽癌的筛查患者是没有临床症状的,一般就诊时容易忽略鼻咽癌的情况,临床常用的鼻内镜检查及鼻咽部CT检查不一定可以发现病灶,其进一步的检查如鼻咽部增强MRI能较好显示鼻咽部的形态和深层结构病变,鼻咽部黏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于鼻咽癌的敏感性较高,可以发现肉眼不可见的早期病变,PET-CT鼻咽部扫描可以发现超早期的鼻咽癌,但是,相当多的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不能完成这些检查,甚至质疑医生滥开检查,所以这些原因都会导致误诊漏诊,下面针对鼻咽癌早期筛查的开展,结合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目前开展的相关筛查方法及设备做一些介绍。该检查方法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可以开展,也是目前最简单和无创的方法,大多数的晚期鼻咽癌患者可以被发现和确诊,目前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但是,如果是超早期的鼻咽癌患者,鼻内镜检查并不能发现病灶,特别是粘膜下侵犯的鼻咽癌患者,内镜检查与正常鼻咽部的形态无区别,也有部分患者鼻咽部隆起会被误诊为腺样体残留或淋巴组织增生,所以下一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排除,可以避免漏诊。由于早期鼻咽癌隐匿性的特点,影像学检查就有了必要性,在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大致是正常的,鼻咽部CT可以发现鼻咽部近颅底的骨质有无破坏的情况,鼻咽部双侧的结构是否对称,有无黏膜增厚等,这些信息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鼻咽部粘膜下鼻咽癌病灶的可能,但是如果确定是粘膜下的异常,进一步的增强MRI检查对软组织的病变判断鼻CT检查更加敏感和准确。目前我院已经开展MRI的检查项目,MRI检查基本上是无创伤无辐射的,对于鼻咽癌的筛查比鼻咽部CT有更明显的优势,可以显示鼻咽部软组织及其累及的范围,颅底神经及脑膜的侵犯情况,可以确定病变的范围,也可以针对肿瘤进行临床分期,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鼻咽增强MRl是最适合进行鼻咽癌早期筛查的检查方法,而且是鼻咽癌治疗过程中了解有无复发及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目前大多数体检机构会加入EB病毒的抗体检测和EB病毒DNA拷贝数来筛查鼻咽癌的高危人群,但是EB病毒阳性的不一定会是鼻咽癌,这些抗体,EB病毒壳抗体(VCA-IgA)是临床上应用最多,诊断鼻咽癌意义最大的一种抗体,特别是VCA-IgA的定量检测中≥1:80,经过随访复查没有下降,那就是属于鼻咽癌高危人群,那就需要进一步见检查和随访。如果是对于临床高度怀疑鼻咽癌的患者,通过其他检查手段不能确诊,PET-CT检查是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特别是超早期的鼻咽癌患者,但是因为价格相对昂贵,而且检查时需要注射核素显影剂,具有放射性的损伤,其不作为常规的鼻咽癌的筛查手段。该方法是我院新引进的一种检测手段,通过在鼻咽部黏膜进行采集粘液,进行靶向定位检测,具有快速出结果,简单操作,结果准确等优点,一般5分钟内可以出结果,由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可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的可靠检查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鼻咽癌科普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鼻咽癌患者可以被早期发现和治疗,但是,这需要医生和患者本人对这方面疾病的重视和配合,在临床工作中即使医生重视鼻咽癌的相关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大部分患者还是不理解,会认为大部分是不必要的检查,或者过度检查的情况,这样就导致漏诊及误诊的发生,不能尽早的发现鼻咽癌,所以,对于两广地区鼻咽癌高发区的患者,需要重视鼻咽癌的早期筛查,目前我院开展的最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是EB病毒VCA-IgA的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及鼻咽部增强MRI三项联合检查,并且新开展的鼻咽部粘膜细胞稳定性FH检测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联合起来可以作为早期鼻咽癌的筛查手段,更好的保障高发区人民群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