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外敷眼药水更方便了:小小新技术,改进一大步!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源性病变,又被大家称为“上帝之吻”,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很多种,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其中“眼药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尽管有时被家长怀疑医生开错了药,闹了很多笑话,但其疗效却不容置疑。国际上已经证实“眼药水”可以治愈血管瘤,这里提到的“眼药水”不是说所有眼药水都可以,而是专指β受体阻滞剂,临床上常见的如: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等,主要用于浅表血管瘤,可以抑制血管瘤的增生,促进血管组织消退,达到治愈目的。外敷治疗有其自己的优势: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没有疼痛,且治疗费用不高,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既往使用方法:需要每日用药水浸湿纱布或者棉球,用医用胶带或保鲜膜固定外敷在瘤体部位,会让血管瘤颜色逐渐退去光色、逐渐萎缩、消退,但这种敷药方法使用不方便,且一日需要多次操作,外敷后容易蒸发,剂量不容易掌握,经常一天就需要1瓶眼药水,长期使用会致皮肤干燥、脱皮,很多血管瘤位置特殊或者宝宝活泼好动,这对很多家长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家长因为繁琐的操作而放弃了这种最无创的治疗方式。为此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引入新敷料:医用皮肤护理敷料,它是一种新型的皮肤药物载体,可以将“眼药水”混合成为凝胶,使用非常方便,就像给孩子抹保湿霜,并能更好的把药物带入血管瘤内,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一种特殊通行证,药物带着它可以轻松穿过皮肤屏障,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作用于血管瘤本身,同时它具有保护皮肤屏障的作用,减少皮肤干燥、脱皮的可能,因为敷料使用的都是可食用医用级原材料,安全无害,既提高了疗效,又简化了操作流程,并且大大减少了眼药水的使用量,保守估计一瓶眼药水可以使用4到5天。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是山东省三甲医院唯一的儿童血管瘤专科,也是国内血管瘤治疗手段最全面的医院之一。以血管瘤为中心建立的综合诊治科室,根据血管瘤患儿不同病情个性化综合选择治疗手段,本科室治疗手段主要有物理加压、外敷眼药水、局部注射(打针)、激素治疗、口服普萘洛尔、激光治疗、影像引导经皮硬化治疗、介入栓塞治疗等,以实现对血管瘤的最优化疗效理念,即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完美的疗效,不复发且无疤痕。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编制床位52张,年收治血管瘤患儿2万余人,也是北方最大的儿童介入医学中心。作为最常使用的血管瘤治疗方式(外敷眼药水),通过此项改进,无疑将为无数血管瘤患儿带去福音,引进新技术,改进一大步,“一切以患儿为中心”是他们诊治原则,全体血管瘤科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仁心仁术赢得了众多家长的信任。疫情期间为方便患儿使用,患儿家长通过好大夫客户端向郭磊主任咨询后,将会开放免费后续义诊咨询,期盼宝宝早日无创康复!具体使用步骤如下图所示:END 患儿可到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管瘤科&医学科门诊就诊,新门诊三楼外科六诊室,周一到周日均有医生坐诊。 疫情期间为方便网络就诊,宝爸宝妈可通过好大夫咨询我们或申请开药,如有需要医生也可通过好大夫开具此外敷治疗的所需眼药水及敷料(快递寄送),使用方法参考视频及图示,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咨询!
从事血管瘤专业门诊中,经常会被一些血管瘤患儿的粑粑麻麻们问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今天我把它们抽提出来,将有代表性的十个问题总结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血管瘤是少见病吗?血管瘤分类有很多,在临床中所指的血管瘤多数是指ISSVA分类中的“婴儿血管瘤”,它是小宝宝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4-5%,所以并不是很少见。我科曾经做过统计,在3010例血管性疾病患儿中,婴儿血管瘤占36.3%,约1/3以上。2、血管瘤的发生与什么有关系啊,我和家里人都没有血管瘤,为什么孩子会得?血管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血管组织异常增生,且以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为特点。目前,对于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因为血管瘤在早产儿、多胎儿中发生率较高,故有报道,阐述其可能与患儿在宫内缺氧等有关,但尚在证实中。所以,血管瘤并不是遗传性疾病,患病的宝宝家里人不一定会同时有血管瘤的发生。3、血管瘤是胎记吗?我们先从“胎记”说起,大家平时提到的“胎记”主要分为两大类:血管性和色素性。前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色,后者则表现为色素加深(黑色)和色素减退(白色)。大家通常所指的红色胎记是血管畸形,而非血管瘤。4、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一样吗?血管瘤到底有几种类型?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将血管畸形和血管瘤统称为“血管瘤”,并将后者分为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又称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混合性血管瘤。直到Mulliken等提出了生物学分类方法后,才将传统意义上的血管瘤划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2014年,ISSVA(国际血管性疾病研究协会)首次将血管瘤细分为婴儿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Kaposi血管内皮瘤、丛状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梭形细胞血管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上皮样血管瘤等类型。这些分类里发病率最高的,也是血管瘤患儿粑粑麻麻们最常提及的是婴儿血管瘤。这样我们就把新旧分类对应了起来,浅表婴儿血管瘤(图a)即以往提到的草莓状血管瘤或毛细血管瘤,而深在性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则分别对应旧分类中的海绵状血管瘤(图b)和混合性血管瘤(图c)。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血管瘤专业门诊最容易来就诊的类型是浅表型婴儿血管瘤。图a为右上睑浅表型婴儿血管瘤;图b为右面部及下眼睑深在型婴儿血管瘤;图c为右面部右侧腮腺、右耳廓混合型婴儿血管瘤。(图片来自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Jul.2012,Vol.27No.7)5、血管瘤会不会自己消退?婴儿血管瘤具有“自愈性”。瘤体一般在6月龄内为快速增殖期,6月龄至1岁半为平台期,之后进入消退期,表现为瘤体逐渐停止生长,慢慢开始消退、萎缩,但最终消退的时间因人而异,最长可达10年左右。6、好多医生说“血管瘤可以自己消退”,那我们孩子的血管瘤到底需不需要治疗?这个问题是出门诊时家长提到频率最多的问题,回答时也是需要医生仔细评估和解释的。有的家长不理解,好不容易挂了号,为啥又要做超声,又要去眼科会诊,有时甚至还得做腹部彩超,至于吗?直接打个激光不就解决了吗?其实,在这一短短的时间内,医生需要考虑到孩子血管瘤的病损面积大小、形态和位置、并发症的可能性、疤痕形成或外形毁容的可能性、患者的年龄,以及评估时瘤体生长或消退速率等等因素,从而综合考虑制定一个最适合这个孩子的治疗方案。比如,一个长在大腿上的血管瘤,直径为5cm大小,怎么治疗?这时候我们可能会先追问病史:孩子现在已经12月龄,家长述瘤体已经不怎么生长,近期瘤体上有的部分已经可以看到正常的皮肤,做超声提示“瘤体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我们的处理是随诊观察,不需要特殊处理,待瘤体自行消退。相反,一月龄小婴儿,左上眼睑的血管瘤,虽然直径只有0.7cm,但家长述瘤体生长很快,患儿睁眼出现障碍,超声提示“瘤体内血供丰富,而且有一支供血血管与眼内交通”,我们的处理是完善检查,口服心得安治疗;请眼科就诊,必要时眼CT。原因是:瘤体位于高危部位,生长过快时可能会造成眼球压迫,造成弱视或者斜视;而且瘤体处于快速增长期,生长速度很快,并发症风险增大,故应该积极治疗。所以,血管瘤的治疗与否是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的,有的可能并不是光看一张照片就能很快得出结论,更需要家长提供详细的病史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一些网络咨询,我一般会约来专业门诊进行进一步评估的原因。7、哪些部位的血管瘤更要关注?更容易引起并发症?通常位于头面部的血管瘤,因涉及到美容需求,需尽早及时干预。位于中线部位尤其是头顶至骶尾脊柱部位的血管瘤,要行血管造影CT或MRI检查,除外先天性脑脊膜膨出或脊柱裂等并发症。评估风险并选择治疗方案,倘若瘤体位于重要器官周围,影响器官正常生长发育、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如位于眼周围,可能影响视力发育;如位于鼻部,可能引起鼻外形损害;如位于气道周围,可能因为生长迅速造成气道阻塞而引起患儿慢性缺氧,甚至窒息;而倘若同样大小瘤体位于四肢、躯干等部位,可随诊观察。瘤体位于外阴、肛周、颈部、腋下等易受摩擦部位血管瘤,应注意预防溃疡和继发感染发生,也是需要相对积极去干预的。 8、血管瘤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最好的是哪一种? 目前,婴儿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随诊观察、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如噻吗洛尔、卡替洛尔、咪喹莫特等)、局部约束疗法、局部注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水乙醇、聚桂醇、平阳霉素等)、脉冲染料激光治疗(585 nm、595 nm)、口服药物治疗(普萘洛尔、糖皮质激素)等。值得提出的是,这些处理中,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只有某一种是最适合某一个血管瘤宝宝的最佳治疗方法。9、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安全性如何?有没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普萘洛尔(商品名 :心得安)用于治疗血管瘤是由法国医生Léauté-Labrèze于2008年无意发现的。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发表相关文章数百篇,均提示普萘洛尔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均优于传统的糖皮质激素,总体有效率达到97%,不良反应少见。但对于年龄小的患儿,要慎重,一般建议给药的年龄为足月后4周。但如果有瘤体位于气道、鼻部等重要脏器周围,并且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在严格密切监护下给药,起始剂量也会减半量。普萘洛尔属于特殊用药,需要正规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后完善相关检查后在监护下给药,稳定后方可离院,后需要定期复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评估疗效。虽然普萘洛尔疗效确切,但并非每一种婴儿血管瘤都需要使用口服来达到治疗目的,这一点我们也在上文反复提到过,是否选择,一定要关注瘤体的部位、瘤体大小、患儿年龄等参考因素。10、总之,婴儿血管瘤具有明确增生、稳定、消退的自然过程,粑粑麻麻们不用过分焦虑。绝大多数血管瘤宝宝仅是美观的问题,只有少数可能影响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才需要干预和治疗。同时谨记,生命、功能和美容的平衡是血管瘤治疗追求的目标,莫不可像有些家长一样,为了消除瘤体不惜一切代价,损害的必然是孩子不可挽回的利益。本文系张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门诊中经常有因身上长白斑前来就诊,可以看出宝妈们心情很是焦急,因为最怕白斑是白癜风。虽然儿童白癜风越来越常见,但是,也不必因身上出现白斑而过度担心,因为不是所有的白斑都是白癜风。 1. 无色素痣白斑在出生时即有或出生后不久出现,为色素减少而非完全脱失,故典型皮损的白斑偏米色,边缘不规则,可成锯齿状或花边状,周边无色素沉着。皮损随年龄成比例增大,但相对大小及形状终生不变。由于此病不影响身体健康及发育,可不予治疗。 2. 贫血痣贫血痣是一种血管组织发育缺陷,表现为单个或多发,大小不一的苍白斑,出生后或不久发生,好发于躯干,以后很少继续扩大。用手稍用力摩擦患处,可看到白斑本身不发红,周围皮肤却发红充血,而白斑显的更明显。贫血痣和贫血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影响健康,目前没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 3. 白色糠疹是一种好发于儿童面部的浅表性鳞屑性色素减退斑,最常见于3-16岁,无性别差异。本病原因不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可诱发本病。临床多见于面部,也可发生在上臂、颈、肩等处,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色素减退斑,大小不等,境界略清楚,上有少许糠状鳞屑,无自觉症状。 4. 炎症后白斑病是指发炎部位皮肤的继发性色素减少,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色素减少症,见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如湿疹、脂溢性皮炎等。典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色素减退,在深肤色人群相对更为明显。部分炎症性损伤停止后,色素减退往往无需干预即可在数周至数月内消退。 5. 离心性后天性白斑又称晕痣,通常是围绕色素痣的局限性色素减退。好发于躯干部,是以斑点状色痣为中心的圆形、椭圆形色素减退斑。晕痣一般无需治疗,晕痣中央若以冷冻、激光或手术除掉,则有白晕扩大及继发白癜风的倾向。晕痣伴白癜风时,应按白癜风进行治疗。 6. 伊藤色素减少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在出生后1年内发病,女性多于男性。皮肤表现为面、躯干及四肢呈奇特的线状或涡轮状脱色斑,单侧或双侧分布,无自觉症状。除有皮肤表现外,部分可伴有神经系统改变。本病皮肤表现可自行消退,一般不需治疗,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儿很难准确判断预后。 7. 马歇尔-怀特综合征白斑多见于四肢、手掌和足背,多对称性分布,亦可单侧肢体发病。为直径1-2cm类圆形淡白色斑,境界清楚,密集分布,但不融合,白斑周围皮肤正常。部分患者伴有心动过速和失眠,当发病肢体下垂一段时间后淡白色斑更加明显,上举肢体后白斑逐渐变淡或消退。 8. 老年性白斑老年性白斑其实不算是一种病态,是老年退化的一种表现。身体除可见的点状白斑以外,还可见老年疣、老年性血管瘤等皮肤老年化表现。白斑多见于躯干、四肢,面部一般不受累。白斑界限分明,米粒至豆粒大小,形状规则,呈圆形,数目不定,仔细观察白斑处皮肤稍凹陷于正常皮肤。
白色糠疹,又名单纯糠疹,俗称“虫斑”,是以干性细薄糠状鳞屑性色素减退斑为特征的皮炎。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也未能证明与蛔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有关。本病常见于3-16岁的儿童及青少年,男女发病率相等。春季多见,但夏秋及冬季亦可发生。单个皮损多为圆形、椭圆形或略不规则形的斑片,红色、粉红色或肤色,表面覆以细薄的糠状鳞屑。通常皮损几个,也可单个发生,大小不ー,直径0.5~2cm,躯干部可更大。儿童的皮损好发于面部,尤其是口周、下巴和面频。20%的患儿分布于颈部、前臂及肩胛等。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瘙痒。本病容易误诊为白癜风,白癜风一般表现为色素脱失斑。病程因人而异,多数可持续数天至数月,有的可持续1年或者更久。白色糠疹预后良好,皮损可自然痊愈。患儿应避免过度日晒,避免局部碱性肥皂等过度清洗,要多擦润肤霜,可内服维生素B。
许多患者会担心色素痣会发展成黑色素瘤,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来简单的学习一下。 一、色素痣 1.色素痣是多由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良性肿瘤,发展缓慢,无转移,长期日晒为诱发因素; 2.色素痣可出现在身体各个部位,好发于暴露部位; 3.色素痣一般形态对称,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颜色单一,直径小于5mm,一般无自觉症状; 4. 病理学检查:黑色素细胞无异常增生,细胞核正常大小,细胞形态单一,胞浆内无黑色素颗粒;影像学检查:无转移病灶; 5. 色素痣应谨慎去除,以免不良刺激使其癌变;一般无需治疗,有癌变倾向者应尽早切除,并做组织病理检查;应留意发生在跖趾、腰、腋窝等易摩擦或受伤部位痣的形态变化。 二、黑色素瘤 1. 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癌变形成的恶性肿瘤,发展迅速,易向淋巴结、肺、肝、骨、脑等部位转移,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皮肤癌家族史、有大量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免疫缺陷等为诱发因素; 2. 黑色素瘤在亚洲人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为肢端; 3. 黑色素瘤一般形态不对称,边界不规则或有切迹、锯齿,污浊的黑色或多种混合色,直径大于5~6mm(突然迅速增大),容易出现破溃、瘙痒、刺痛、周围出现卫星状结节; 4. 病理学检查:黑色素细胞异常增生,细胞核大,细胞形态多样,胞浆内可有黑色素颗粒;影像学检查:可在其他器官或淋巴结发现转移病灶; 5. 黑色素瘤应早期及时治疗,晚期预后较差,死亡率高;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大剂量干扰素治疗等;应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注意涂抹防晒霜,穿着防晒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下期见!
1. 皮肤病网上问诊需提供患者皮疹照片,尽量拍摄清晰,以便诊断; 2. 描述清楚皮疹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以及伴随症状,如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3. 由于工作原因可能无法及时回复,患者需等待,一旦看见消息会立马回复; 4. 由于门诊患者数量较多,为防止混淆,门诊就诊后的患者需同时提供纸质病历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