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孩子生长的秘密吗?Determinants of childhood growth 俗话说,“大个儿门前站,不俊也好看”。从古至今,人们对身高就有美好的追求,因为身高关系着孩子今后的学业,就业,择偶等一系列的人生问题。但是,调査结果显示:97%的家长 不知道孩子生长的规律,80%的家长无法提供孩子每年的生长 数据,更有65%的家长在孩子生长不理想时,会考虑补充“营 养”,盲目进补,甚至使用增高保健品!这往往耽误了孩子的 最佳生长期,最终造成终生遗憾!其实,孩子的生长是有一定规律的!人的一生会经历4种生长模式: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生长的两个高峰期! 不同生长阶段的规律及决定性影响因素是不同的!胎儿期: 胎儿期对成年终身高的贡献率约占30%,这个时期的生长主要受母体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疾病等有关。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可影响孩子出生后生长,甚至会影响终身高!婴幼儿期: 婴幼儿期指从出生到3岁,这个时期对成年终身高的贡献率约占15%o婴儿出生身长一般为50cm,第一年的生长速率最快,一 般在25cm左右。之后,每年的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1-2岁,身长会增长10cm左右;2-3岁身长增长7cm左右。这个时期的生长主要受营养,生活环境(身体及心理)以及内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儿童期: 儿童期指3岁至青春期前,这个时期对成年终身高的贡献率约占40%,年生长速率相对恒定,保持在5-8cm。影响儿童期生长的因素,除生活环境外,基因与内分泌激素(包括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是主要因素。青春期: 青春期指人体第二性征出现至性发育成熟及体格发育完善的一段时间。女孩从乳房与开始,男孩从 睾丸增大开始。青春期发育开始,在性激素及生长激素共同作用 下,生长迎来第二个高峰期。一般来说,男孩身高平均每年增加7-10cm,增速快的一年可达10-12cm,总共可增高25-28cm; 女孩平均每年增加6-8cm,增速快的一年可达10cm,总共可增高25cm左右。但是,青春期对成年终身高的贡献率仅占15%左右!
作为一个行医多年的内分泌专科医生,经常会听到一些古怪的问题,如:二甲双胍会伤肾? 胰岛素会上瘾?人快死了才能用胰岛素?…..这些问题有以下一些特点:1.错误显而易见。2.民间广为流传,火势强劲。3.医生数次辟谣,火势却此消彼长。为什么我们尽心竭力地辟谣多年,谣言怎么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为何病人,尤其是有些文化水平较高的病人,对此等谣言深信不疑?经过思考,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普宣传不到位。尽管从当医生开始,我们就利用各种途径开展科普教育,如:每周三、五下午3点进行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利用报纸和电视台的平台进行宣传……但这种形式宣传是一次性的,很少有病人会把报纸或电视节目反复观看;而各种谣言会则会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冲击患者的听觉、视觉,俗话说,“谎言听了一千遍你就信以为真了”。2. 患者缺少专业的糖尿病教育。有些病人对这些谎言并非完全相信,只是周围总听到各种虚假宣传,他们需要专业的解释以正视听。3. 投机取巧的“商家”与资源稀少的专业医生配比。目前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0%,而且还有强大的后备军,投机取巧的不良商家肆意宣传其虚假广告、以讹传讹;而专业的内分泌医生却只有那么一小部分,尽管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与强大的“商家”相比较,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很快整个科普界这个阵地就会被虚假广告、流言蜚语所占领,最终受害的必然是广大患者。这样以讹传讹的现象,会极大的影响到糖尿病的治疗,贻误最好的治疗时机,甚至导致患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各类并发症。在医学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因此,我收集了经常困惑大家的问题,准备用一系列文章为大家一一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解大家心头之惑。也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共性问题,我也将一并回答。使用胰岛素会上瘾吗?胰岛素是人体正常分泌的激素,使用胰岛素不会上瘾。 公元前 400 年,中国的《黄帝内经》有了关于糖尿病的记载——消渴,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把它和胰腺联系起来。1889 年,德国的两个外科医生在研究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时,切除了狗的胰腺,发现切除了胰腺的狗出现了糖尿,这才将胰腺和糖尿病联系在了一起。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提取了狗的胰岛素,发现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随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胰岛素的纯度逐步提高,它挽救了大量病人的生命。然而,因为早期的胰岛素来源于猪、牛等动物胰岛素,尽管它们的降糖效果不错,但是,它们在分子结构上和人胰岛素存在一定的差异,这造成一部分病人对动物胰岛素天然过敏,另外,长期使用动物胰岛素后,人会对它产生抗体,疗效就会降低。这成了人类面临的又一难题。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大制药公司相继推出了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的人胰岛素,这种胰岛素与正常人合成的胰岛素在分子结构上完全一致,所以有效的克服了动物胰岛素的缺点。您看,我们使用的胰岛素就是我们自身合成的物质,怎么会对它上瘾呢?有人会问,我有个朋友用了胰岛素后,医生就告诉他以后必须使用胰岛素了,这是什么原因?我的回答是: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要看了病人的具体情况才清楚,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例如:1. 患者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维持正常生理所需;2. 患者虽然是2型糖尿病,但患病时间长,平时没有好好治疗,出现多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而且这类患者大多数因为滥用药物,胰岛功能已经消失殆尽,已经到了疾病的终末期了,不适合再使用口服药了;还有诸多临床实际工作中必须要使用胰岛素的情况,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或存在高血糖毒性患者,我们会建议病人使用胰岛素,让自身胰岛细胞得到休息,保护残存胰岛功能,待血糖稳定后,可再调整为口服降糖药。所以,胰岛素会让人上瘾是不正确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以前由于很多患者不理解,对胰岛素的认知存在问题,认为胰岛素会使人上瘾,甚至有人认为打胰岛素会使2型糖尿病变成1型,从而产生依赖,事实上这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仅仅是部分人的揣测而已。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希望以后再遇到这样的谎言,你也可以将它戳穿,将糖尿病的“正能量”带给需要的人!
近年来,随着一个又一个与二甲双胍有关的研究结果出炉,降血糖、减肥、抗肿瘤、抗衰老,此药已俨然成为神药,被戏称为万金油。尽管降糖药种类繁多,作为一个专业内分泌科医生,我也喜欢给病人处方二甲双胍,它降糖效果显著,无低血糖风险,不增加患者体重,可以和多种药物联用,价钱还便宜,属于那种又对又不贵的药。可开出处方时,经常有患者质疑二甲双胍会伤肾。谎话说一千遍就有人相信是真的了,二甲双胍伤肾这句谣言不知何时起已经坐着洲际导弹传遍了糖尿病的朋友圈,为了能让神药造福广大病友,今天我就为二甲双胍正名,细细说说二甲双胍和肾的那些事。二甲双胍的前世今生山羊豆是一种草本植物,在中世纪欧洲,人们用这种植物来治疗鼠疫、蛇咬、排尿困难,多尿等症状,随后,科学家在动物研究中发现它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一系列胍类衍生物如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被合成用于治疗糖尿病。临床应用后,苯乙双胍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而且会出现严重的乳酸酸中毒,这个药物目前已退出历史舞台。二甲双胍作为苯乙双胍的兄弟也受到牵连,遭到质疑。然而,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随着临床经验的累积和实验证实,二甲双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的几率极低。特别是大名鼎鼎的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研究)最终为二甲双胍正了名,助其走上了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UKPDS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降低大血管并发症风险,并能降低2 型糖尿病死亡率。二甲双胍自此走上神坛。现在已经成为各种糖尿病治疗指南的一线推荐。如2010年版《中国人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该开始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是二甲双胍”;2012年版《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中推荐:所有 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诊断明确,则应开始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并加用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据估计全世界有1.2亿人在使用它。 二甲双胍的副作用有哪些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咱得不偏不倚的聊聊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二甲双胍主要在小肠吸收,一般情况下,在服药6小时左右完全吸收,二甲双胍吸收后,快速分布于全身各处,主要聚集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唾液腺、肾和肝脏。其中,胃肠道内壁是其主要富集区,因此,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约20%~30%的患者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口腔金属味、食欲减退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胃肠道反应不会影响继续治疗,一些人在服药1个月后不良反应会消失。为了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一般我会建议患者饭后服用此药。其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乳酸酸中毒,低血糖、肌痛、头昏、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战、流感症状、潮热、心悸等,这些情况极少见。 二甲双胍伤肾吗? 聊了这么多,现在可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了。在二甲双胍的说明书中并没有提到它对肝肾有损伤作用。实际上,二甲双胍是通过胃肠道吸收进行入血液循环的,它通过减少肝糖异生,增加肌肉葡萄糖酵解来降低血糖。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因此没有肝毒性。它在体内也不降解,主要以原形由肾脏从尿中排出,约90%在12小时内由肾脏清除,因此,它本身也没有肾毒性,不会引起肾脏损伤。所以,肝肾功能正常的病友,在推荐剂量范围内用药,不会造成肝、肾损害。传言所说的二甲双胍会“伤肝”、“伤肾”,其实是混淆了二甲双胍使用的注意事项。实际上,肝功能不超过正常值上限三倍,肾功能当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时可放心使用二甲双胍。对于已经有肾功能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因为肾脏的排泄功能异常会造成二甲双胍蓄积,使用此药就要谨慎了,具体是减量还是停用,需要根据您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由医生来判断。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会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帮助成长。营养素的缺乏、微量元素、矿物质缺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个头矮小、挑食、易生病等,因此日常饮食中不能忽略营养物质的补充。那么,孩子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利呢?六大营养素,长高都需要!一、蛋白质1、能量供给11%-15%2、每日摄入45-60g/L3、主要来源:牛奶、豆制品、优质蛋白二、脂肪1、能量供给30%-35%2、每日摄入4-6g/kg/d3、主要来源:肉类、食用油三、矿物质1、主要的:钙、铁、锌2、主要来源:配方奶、海产品四、碳水化合物1、能量供给50%-60%2、主要来源:谷类、糖类、膳食纤维五、维生素1、主要的:维生素A、D2、主要来源:水果、蔬菜、动物肝脏六、水1、水在人体占比70%2、每日水的摄入量:6-10岁 800-1000ml 11-17岁 1100-1400ml六大营养素怎么吃?膳食宝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节选)》营养是儿童健康的一面镜子。儿童时期营养不均衡,生长发育就会不好,影响到儿童身高体重、智力,所以地基一定要打牢,才能盖高楼;食物是营养的来源,均衡饮食是维持健康的首要原则,身高增长是衡量儿童健康的重要指标。科学搭配健康营养膳食保障幼儿健康长!
上期我们讲到肥胖的危害有哪些,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超重还是达到肥胖的标准了,用医学定义肥胖:你真的胖了吗?在门诊上,我们通常会看到来门诊就诊的胖宝宝,因为在儿童方面没有可使用的药物很少,儿童肥胖通常是很难管理和控制的,近期门诊就诊了个孩子,经过测量,已经达到重度肥胖的诊断,BMI≥37.5,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孩子平时饮食习惯,喜欢碳酸饮料,高热量食物,平时运动量少等原因导致,在加强并没有意识到孩子肥胖的问题,还觉得孩子吃的白白胖胖的才是健康,一步步导致孩子越来越胖,通过门诊检查葡萄糖奶量实验和胰岛功能检查,诊断为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肥胖,跟家长沟通后,家长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在门诊上普遍的问题,因为孩子没有自律性,也不能约束和控制自己来减重,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家长重视起来,我们必须在减重前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肥胖,需不需要减重,怎么减更合适,有了目标就是才能实施具体的减重方案!那在医生的角度如何评判孩子胖了?我们有一句老话说,肉眼看着孩子胖了不是超重就是真的胖,肉眼还是不标准的,那有没有医学的办法来测量呢?一般在家中或者在医院常用的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法(BMI)又称为体质指数,通过身高体重自己在家就可以计算出来,计算方式: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岁)BMI(体重指数)在18.5~23.9kg/㎡儿童的的体重指数年龄阶段会有变化,下面是儿童各年龄段的BMI对照表,可以对号入座一下咱们家孩子体重范围吧体重指数用来计算儿童是否肥胖是最简单有效,我们在临床也经常适用的方法,但是根据体型不同,有些孩子是做运动或者男孩女孩还是有些差别的。也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腰围及腰臀比法、全身体脂率法这就需要专业的人员或者专业仪器来测量了,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为了能够测算出来一个准确的数据,看看我们的孩子到底是否处于肥胖的状态,让大家认识到儿童肥胖的程度到哪个阶段,有利于对儿童肥胖的认识,以免因知识的缺乏或观念导致孩子疾病的产生,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当他们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会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来帮助成长。营养素的缺乏、微量元素、矿物质缺乏等都会对孩子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个头矮小、挑食、易生病等,因此日常饮食中不能忽略营养物质的补充。那么,孩子应该补充哪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利呢?六大营养素,长高都需要一、蛋白质1、能量供给11%-15%2、每日摄入45-60g/L3、主要来源:牛奶、豆制品、优质蛋白二、脂肪1、能量供给30%-35%2、每日摄入4-6g/kg/d3、主要来源:肉类、食用油三、矿物质1、主要的:钙、铁、锌2、主要来源:配方奶、海产品四、碳水化合物1、能量供给50%-60%2、主要来源:谷类、糖类、膳食纤维五、维生素1、主要的:维生素A、D2、主要来源:水果、蔬菜、动物肝脏六、水1、水在人体占比70%2、每日水的摄入量:6-10岁 800-1000ml11-17岁 1100-1400ml六大营养素怎么吃膳食宝塔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3、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4、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5、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 。。。。。。。。《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节选)》营养是儿童健康的一面镜子。儿童时期营养不均衡,生长发育就会不好,影响到儿童身高体重、智力,所以地基一定要打牢,才能盖高楼;食物是营养的来源,均衡饮食是维持健康的首要原则,身高增长是衡量儿童健康的重要指标。科学搭配健康营养膳食 保障幼儿健康长!
现在的孩子普遍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好多家长还认为孩子胖胖的长的快,胖胖的招人喜欢,还没有真正意识的肥胖对孩子以后带来的危害有多大!WHO数据,全球5-19岁儿童肥胖人数从1975年的1100万上升到2016年的1.24亿,年增长超6%,2017年5月11日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1985年~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也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中国肥胖儿童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从小到大肥胖照片肥胖的多种原因混杂,儿童肥胖常见原因有:1.遗传因素:父亲+母亲(双亲)都肥胖的孩子,70%的大概率也会肥胖;父亲或母亲有一人肥胖,40%的概率会有肥胖的发生;父亲母亲均不胖的话,那么孩子肥胖的大概率就比较低了,肥胖的可能性在10%左右。2.环境因素:如果经常摄入高脂肪、高糖食品如蛋糕、饼干、冰淇淋、甜点和糖果等零食、含糖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果汁饮料、经常吃快餐、经常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活动减少,久坐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因经济收入差异的原因,城市肥胖孩子占比相对还是比较大的,因过度溺爱孩子,造成后期孩子肥胖的比比皆是;现在不仅城市孩子肥胖居多,农村儿童肥胖现也在逐年增加,这跟文化知识的缺乏有极大关系。儿童肥胖到底有哪些危害呢?1、80%儿童肥胖会发展为成人期肥胖;2、8岁后仍为肥胖者,80%以上到成人可为永久性肥胖,儿童到成人期持续超重肥胖以及BMI(身体质量指数)的过快增长与成人期的脂血症、血压、胰岛素水有关,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者的9.5倍。只有通过早期识别并干预、管理儿童肥胖,将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到儿童期,遏制儿童肥胖率的快速上升趋势,才能从源头上有效防控全社会慢性病高发态势,提高人口健康寿命!
在门诊上有很多家长焦虑孩子身高,有一些只是比同龄孩子低了两三公分的家长都开始着急,睡不着觉,担心孩子终身高长不上去;还有一些家长只知道孩子低,已经落到矮小症的范围了家长还不自知;有的甚至骨骺闭合了,2-3年不长个了,才到门诊就诊,咨询是否有干预的办法.….那我们在生活当中怎么才能发现孩子比同龄孩子低了呢?这里给大家提供3种方法:1、细心的家长会在家中给孩子测量身高,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现孩子每年身高增长<5cm,青春期每年增长<7cm提升孩子生长速率偏慢,要引起重视;2、上课期间没有调整过座位,一直长期坐在班级的第一排;跟同龄儿童相比一直比别人低,甚至比低龄儿童明显矮半头;3、还有些家长发现,给孩子买身衣服能穿好几年;如果家长发现以上3种情况,就考虑存在有矮小症的情况了。
有不少糖尿病或肥胖的病人伴随着血尿酸升高,而高尿酸血症不仅可能引起痛风发作,还可能引起肾功能异常、关节变形,还可能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相关。那出现了高尿酸血症该如何处理呢?为了说清楚怎么治疗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罪魁祸首“尿酸”。我们知道,尿酸是嘌呤的代谢产物。在人类,尿酸溶解在血液中,排出体外。但是,在其它哺乳动物中,比如猪、狗等动物体内,尿酸并不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嘌呤代谢到尿酸后,会在尿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尿囊素,并排出体外。尿囊素和尿酸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差别是在溶解度上,尿囊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非常容易排出体外,所以啊,象猪啊,猫啊,这些动物不会得痛风。因为他们血中尿酸大多转化成了尿囊素,尿酸浓度很低,而人呢,由于尿酸的溶解度低,如果得了高尿酸血症,一部分尿酸不能溶解在血液中,容易形成沉淀结晶,形成痛风石。这么好的尿酸酶我们人类为什么会没有呢?其实,人类原来也是有的,但是在进化过程中,我们把它选择掉了。那尿酸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它使我们人类站了起来。在远古,原始人类居住在亚热带森林,主要以水果为主食。摄入的盐量非常低,而人类从爬行转为直立行走,维持血压很重要,尿酸在低盐环境中帮助人类维持了血压,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食盐提取技术,有了食盐稳定摄入,维持血压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但在远古时代,维持一定的尿酸水平却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可以说,正是有了尿酸的帮助,人类逐步“站了起来”。第二,是能量的存储。在远古时代,食物匮乏,为了生存,我们需要一定的能量储备,尿酸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它帮助我们的祖先把瓜果里的果糖转化成脂肪并储存下来,以备食物匮乏时使用。所以尿酸和脂肪储存密切相关,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往往伴随着肥胖、脂肪肝、内脏脂肪增多。第三,是抗氧化功能。尿酸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尿酸能够清除血浆中约2/3的自由基,对抗氧化应激,防止细胞溶解凋亡,我们的大脑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很高,容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因此尿酸的抗氧化作用对大脑的正常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也发现尿酸水平过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相关性。所以呢,存在即合理,尿酸对人类是有积极意义,损害健康并非它的本意,稳定的尿酸是进化的选择,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多少?记住678,你也会看化验单。根据2021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正常人空腹血糖是3.9-6.1mmol/L,如果超过7.0就是糖尿病了,那在6.1-7.0之间,这个叫空腹血糖升高,属于糖尿病前期。这是空腹血糖,还有一个是后血糖标准。喝75g葡萄糖或140g馒头餐,2小时后血糖<7.8是正常,>11.1是糖尿病,在两者之间是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升高一样,也属于糖尿病前期。为了便于记忆,简化一下,空腹6.1,就记作6,餐后是7.8,连在一起就是678,你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