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是由薄智云先生发明的一种治疗慢性病、疑难病、老年病的新的针灸疗法。腹针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调节内脏平衡使机体逐渐趋于稳态来治疗全身疾病,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原则。腹针主要在腹部施针,以脐为核心的腹部有很多特定穴位分布在脐的周围,虽然针刺时常常无任何的针感,却与全身的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有时止痛效果快到可以秒的速度计算。优点: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无痛、安全无副作用,患者乐于接受。适用范围:1.疼痛类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落枕、肘腕痛、腰椎病、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等);2.内科疾病(如感冒的发热、咽痛、胆囊炎、眩晕、耳鸣、偏头痛、失眠、中风肢体活动不利及言语不利等后遗症、记忆力下降、小便失禁等。
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剂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携带方便,不易变质。 但很多的患者朋友在拿到中药颗粒剂后,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使用。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中药配方颗粒的服用方法。中药配方颗粒剂目前两种:一种是单味中药成袋装的配方颗粒,另一种是中药混合在一起成盒的散装配方颗粒。第一种是单味药成袋装的配方颗粒剂。药房在配药时会把数种药品绑在一起,对齐的一截颗粒剂就组成一副药,服用时只需将药对齐撕下一截,即是一副药,也就是一天的剂量。将一副药中的每一小包全部撕开,倒入干的容器中混匀,分成两部分,早晚各用150毫升热水冲调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后,将药液放温后服用即可。第二种是中药混合在一起成盒的散装配方颗粒。该种颗粒剂是将处方中的中药混合在一起配在盒中,使用时只需要按照盒子上面的说明,一次一小盒或者两小盒,每天早晚两次,用热水冲调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后,将药液放温后服用即可。以上两种颗粒剂使用时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热水需要用80到100度,2.在冲服时,很多颗粒不能完全溶解,沉淀在杯底,这些沉淀都是有效成分,千万不要倒掉,我们可以将不易冲开的颗粒在小火上加热,2到3分钟,促使药物溶解,或者在冲泡前用热水将颗粒浸泡半小时后再加热水搅拌溶解,最后实在不能溶解的,我们可以晃动杯子,将沉淀和水一起喝下去。
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失眠,睡眠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巨大隐患。睡眠障碍疾病不仅可以直接损害健康,诱发多种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人们对睡眠的一些传统认识是不科学的,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必须走出以下误区:错误一、认为睡眠时间越多越好。一般认为成年人睡眠8小时为宜,但这只是个建议,没必要非得八小时,其实睡眠的时间长短跟健康的睡眠关系并不大,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个体差异很大,只要醒来不再疲劳,恢复体力就好。质量比时间更重要。错误二:睡前运动可以有助睡眠。其实不然,睡前剧烈运动不但不能让失眠患者更好的入睡,而且会让我们原本已经疲倦的肌肉更加紧张,大脑也会更兴奋,让您更睡不着觉。错误三;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大家都知道,酒精能麻痹我们的大脑神经,可能会有暂时入睡,但睡不安稳、夜里口渴,第二天醒来还会头疼。错误四;睡觉之前看看书、杂志、手机之类的,可以帮助入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旦我们进入到书本、手机当中,就会沉浸在里面,让我们的大脑更加兴奋。偶尔还会伴有梦魇,严重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所以失眠的朋友不腰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错误五:晚上没睡好,早晨赖床补觉或是白天多睡,睡不着早些上床等待睡眠。其实对于失眠的病人应该固定睡眠节律,晚上10:30上床,早晨 5:30下床,不补觉、不午睡。错误六:晚上做梦就表明没有休息好。其实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做梦是本身对人体无害,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但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错误七:睡眠障碍不是疾病。据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失眠是可以消除的,睡眠不好不同于。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了。即使有很严重的睡眠问题也不愿就医,害怕产生药物依赖错误八:怕失眠心理。我们要打破因为害怕失眠而焦虑,越焦虑越失眠的恶性循环。错误九:安眠药可以长吃。安眠药所带来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即使我们整夜的入睡,向来还会感觉到疲惫、疲劳,这是因为95%以上的催眠药会缩短深睡眠。专家指出,迄今为止尚未找到无毒副作用的外源性安眠药,服用安眠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光靠安眠药也不是最安全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选用中医中药、针灸、艾灸、穴位贴敷等治疗改善体质、条理失眠。 经常失眠的朋友在治疗方面,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安全可靠的方法,不要对我们的身体构成伤害,建议失眠的朋友,平时多多锻炼身体,放松自己的身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失眠发病率逐渐升高。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人失眠。下面和大家一起从失眠的临床表现、失眠的危害及失眠的治疗三方面来正确认识失眠:一、 失眠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的夜间易醒、清晨早醒、醒后不解乏。每周三次失眠,连续三个月,即可诊断失眠障碍。二、 失眠对人体的危害: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不仅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对精神心理健康也很重要。长期失眠会导致如下危害:1.诱发躯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2.精神损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心情烦躁、甚至抑郁症;3.皮肤:皮肤易老皱纹;4.身体免疫力下降;5.对于儿童会影响生长发育三、 治疗方法1.非药物治疗:即心理行为治疗,需自己进行治疗。心理行为治疗主要通过调整睡眠三要素进行治疗,即固定睡眠节律、增加睡眠动力、保持身心放松。睡眠五步疗法:上、下、不、动、静。上:晚上10:30上床下;早晨 5:30下床不:不补觉、不午睡、不赖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动:白天有氧运动1小时静:每天静心练习1小时至少坚持3-4周。2.西药:艾司唑仑、阿普唑来、唑吡坦、左吡克隆等。长期服用成瘾风险,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3.中医治疗: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和个体化辨证论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证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针刺(包括传统体针、腹针调理)、中药内服、中药穴位贴敷、艾灸等综合治疗,无毒副作用及成瘾风险。总之,睡眠障碍是一种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早治疗,拖久了容易成大病。
感冒四时皆有,以冬春两季为多,如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发热都属于中医感冒的范畴。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但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中成药,病症并没减轻有的甚至可能加重,关键在于没有辨证选用中成药。感冒辨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虚人感冒四类,它们各自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目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一定要根据感冒的症状不同选择正确的中成药。一、风寒感冒【主要症状】:怕冷明显,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口不渴,舌苔薄白。【治疗】:辛温解表【常用中成药】:1.感冒清热颗粒;2.荆防颗粒;3.葛根汤颗粒;4.风寒感冒颗粒。二、风热感冒【主要症状】:发热,微怕冷,鼻塞流黄浊涕,咽痛,口干,头痛,或有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治疗】:宜辛凉解表。【常用中成药】:1.苦甘颗粒;2.蒲地蓝口服液或蓝芩口服液;3.连花清瘟胶囊;4.清开灵;5.双黄连口服液;6.银翘解毒片、桑菊银翘散。三、暑湿感冒【主要症状】:恶寒发热、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身乏无力、头痛头胀、胸闷。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疗】清暑祛湿解表。【常用中成药】1.藿香正气口服液;2.六一散。四、虚人感冒【主要症状】:怕冷较甚,发热,头痛身痛,倦怠懒语,咳嗽,咯痰无力,舌淡苔白。【治疗】:益气解表。【常用中成药】1.参苏丸;2.桂枝合剂;3.荆防败毒丸。小结:感冒一定要辨证选用中成药,不能随便乱用,症状重或者不能缓解者,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药。
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是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气血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了阴阳的偏盛偏衰、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而导致。 高血压的中医证型分类: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瘀血阻窍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
一、临床有哪些症状: 疼痛部位常为枕部、耳后部、耳下部酸痛不适感,可扩展到前额、颞部、头顶及颈部,也可出现同侧肩背上肢的疼痛。 颈源性头痛还可向远方牵涉,可出现类似鼻窦或眼部疾病的牵涉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感。 病程较长者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和记忆力降低,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易疲劳,生活和工作质量明显降低。 颈源性头痛在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喜欢用手持压疼痛处以求缓解。 检查可发现在耳下方颈椎旁及乳突下后方有明显压痛,病程较长者可有颈后部、颞部、顶部、枕部压痛点。 X光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 二、发病机制: 1.高位颈神经包括第1-4颈神经,如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与头痛关系密切。 2.颈椎及椎间盘退行性变引起椎间孔狭窄。当椎间盘突出时,椎间孔内通过的神经和血管,都可因压迫、牵拉、成角和炎症而受到刺激,引起头痛。 3. 肌肉痉挛。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姿式,使肌肉供血减少,继发肌痉挛,并使韧带、肌筋膜易发生损伤,也是颈源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三、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临床多见风寒湿证、气滞血瘀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治疗可给予羌活胜湿汤、桃红四物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肾气丸、黄芪桂枝五物汤等加减治疗。 四、针刺治疗 1.体针:颈项部局部取穴(翳风、风池、天柱、完骨、颈部夹脊穴等)为主,远部取穴(太冲、合谷等)为辅,取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 2.腹针:可选取中脘、关元、滑肉门、商曲、石关等穴位,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疗效明显且疼痛小。 3.其他:穴位贴敷、推拿、刮痧、拔罐等,均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需要而采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你有没有因为压力大而患上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占头痛患者的70%~80%。 一、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表现 1.紧张性头痛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多持续数天。 2.头痛程度为轻至中度,一般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可因应激、生气、失眠、焦虑或忧虑等因素使头痛阵发性加剧。 3.头痛部位不定,90%以上的患者头痛多为两侧痛,多见于后枕部、颈项部、两颞侧、头顶部、额部或全头痛,有时伴有颈部、肩部或头面部肌肉紧张、僵硬。 4.疼痛性质多为钝痛、胀痛、沉重感、压迫感、紧箍感等,无血管搏动感。许多患者可伴有头昏、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状。 二、 紧张性头痛的病因 紧张性头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愤怒、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头颈部经常固定于某一位置等常为重要诱因。 三、哪些容易患紧张性头痛 1.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抑郁、情感冲突或受压抑等情绪的人群,可引起发作性紧张性头痛。 2.头颈和肩胛部长期处于不良姿势的人群。 四、西药治疗 西医多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药物主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麦角胺或双氢麦角胺也有效。 五、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祖国医学治疗头痛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在中医学中,紧张型头痛属于“头痛”、“头风”范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根据辨证证多从祛风散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化痰通络、益气养血5个方面入手,还可根据疼痛部位分经论治。常用方剂如:川芎茶调散、葛根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归脾汤等。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紧张性头痛,主要采用的是辨经取穴和辨证取穴两个方面。 辨经取穴,即要根据头痛的部位辨别哪条经络来取穴,常取的穴位比如有风池、百会、太溪、合谷、血海、太阳、头维等。 辨证取穴是根据患者不同的辨证类型来取穴。比如是肝阳上亢型可以加太冲;气血不足型可以加三阴交;瘀血阻络型可以加膈腧;肾虚型可以加太溪等,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穴位。 3.其他治疗:药配合适当的休息,听音乐转移注意力,情绪放松等方法来缓解头疼的症状。紧张性头痛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过大、避免情绪起伏过大,都有助于紧张性头疼的预防以及治疗,在发作的时候配合针灸及中药治疗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如果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或情绪上的因素,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后,开展心理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