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随着柿子和山楂成熟上市,胃石症成了我们消化科镜下治疗的重头戏。带着不同症状前来就诊的“吃货”通过胃镜检查及时发现了胃石症,并得到了及时的镜下治疗,很快康复,避免了开腹手术之痛。李女士在发病前空腹吃大量的山楂出现了难以忍受的上腹胀,通过急诊CT检查发现胃出口一个巨大的低密度团块,同时胃明显扩张积液,住院胃管引流腹胀缓解,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并行内镜下碎石术,紧接着服用大量的可乐消除了石头。曾女士发病前空腹吃了大量的柿子后出现了明显的胃痛,按胃病吃了一周的奥美拉唑效果不好,来我科做胃镜发现了胃里一巨大的石头,同时由于石头的磨损出现了多发的大溃疡。通过内镜下碎石治疗避免了日后出现胃穿孔、胃出血、肠梗阻等需要急诊外科手术的风险。山楂、柿子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鞣酸、果胶等,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与蔬菜植物纤维等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雪球。这个雪球在胃这台搅拌机作用下越滚越大,越来越坚实。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出现胃黏膜糜烂、溃疡、幽门十二指肠梗阻、小肠、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需要急诊开腹手术取石,真正是病从口入,防不胜防。规避空腹、大量食用这些食物是防病的关键,同时忌浓茶、酒水、高盐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饮食也很重要。如果您食用山楂、柿子后出现明显的消化道不适症状,需第一时间消化科就诊。如果确诊胃石症也不必惊慌,胃石症是我科唯一一个喝可乐能治愈的疾病,所以,只需带上“快乐水”,我们一起“石拿久稳”!
2020年胃癌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第5位和第4位,其中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44.0%和48.6%。通过内镜筛查发现的早期胃癌可以接受内镜超级微创治疗获得根治,且患者生活质量高、花费少,五年生存率超过90%年龄40岁及以上,有以下因素之一推荐进行胃癌筛查:(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HP感染;(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高盐、腌制、熏烤食物、经常吸烟、重度饮酒等)。筛查方法:1、抽血化验幽门螺旋菌抗体、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2、胃镜检查(普通白光胃镜或结合放大、染色等内镜精查)3、超声内镜和载有人工智能的内镜检查;4、内镜下病理活检检查治疗方法:1、密切随访,定期复查2、内镜下微创治疗3、外科手术a.内镜下标记病变边缘b.黏膜下注入液体垫使病变抬举c.黏膜切开刀剥离病变部位d完整切除病变送病理学检查咨询热线:电话:61660212/61660210就诊地址:南阳市中心医院一号楼21楼消化内科二病区
幽门螺旋杆菌诊疗经典案例分享:患者吴某,女,62岁,因反复腹胀一年余在当地按慢性胃炎服用多酶片、奥美拉唑效果不佳前来我院。入院查碳13呼气试验阴性(图1),肝胆彩超、腹部CT未提示严重器质性病变。胃镜所见:慢性活动性胃炎C-2,高度提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态。与病人沟通,进一步完善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测定,结果提示阳性(图2)。给予四联杀菌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目前随访中。消化不良占消化门诊就诊人数的一半,症状表现为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等。HP感染是部分患者症状的原因,通过积极的除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上述症状,因此全球共识将根除Hp作为治疗消化不良处理的一线治疗。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常见原因,长期感染Hp的胃黏膜逐步从正常胃黏膜到慢性活动性胃炎、慢性胃炎伴萎缩、肠化,甚至不典型增生、癌变,绝大多数胃癌是Hp感染、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发现Hp感染状态,积极除菌可以降低人群患癌风险,改善甚至逆转萎缩。胃镜可以作为预测Hp感染的有力武器。Hp感染状态下的胃粘膜往往呈现出弥漫性发红、点状红斑、粘液湖混浊、鸡皮样改变等相对特异表现。当多种典型表现共存需要进一步排除Hp感染。Hp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常用的有碳C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学Hp抗体检测,检出敏感性高,也能相对精准反映出Hp感染状态。Hp感染的检测受近日用药影响,检查前2周停服PPI不少于2周,停服铋剂、抗菌药4周。该患者院外服用PPI干扰了检查结果,影响了对检查结果的判断。此时结合内镜表现因高度怀疑Hp感染,因此进一步完善血清学Hp抗体检测。虽然我们费了一番周折曲径通幽才找到Hp感染证据,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治疗效果立竿见影让人很是欣慰。
“喝”出来的胃出血-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因为贪杯造成的胃出血也真不少!过年这段时间病房值班收治的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多起来了,而且清一色的酒“客”。患者往往自述大量饮酒后剧烈呕吐,随后大量呕血,或者便血,严重者昏倒在地也全然不知,画面惊心,教训惨痛!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命名源于美国两名医学家对数例因酗酒而死亡的患者尸检发现有贲门粘膜严重撕裂伤,是消化内科常见急重症,常见原因包括酗酒、剧烈呕吐、顽固性呃逆、妊娠反应、幽门梗阻、化疗药使用后剧烈呕吐等。本病常见于40-50岁男性患者,笔者认为酗酒为该年龄组高据榜首贡献不少。很多病友不太理解,饮酒区区数杯何以致食管贲门处铜墙铁壁般的黏膜屏障撕裂出血呢?正常情况下,胃与食管处于安全压力差,当剧烈恶心呕吐状态下,幽门强烈收缩,胃食管压力差瞬间突破警戒值,胃内原本祥和的暖湿气流瞬间变成锋利无情的小李飞刀,在强大气流冲击下,食管下方到贲门区粘膜被纵向撕裂,严重时伤及动脉血管,造成致命性大出血(附图一)。镜下治疗是治疗主要手段。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转危为安。常见治疗手段包括:内镜下药物喷洒止血;内镜下电凝或激光治疗;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止血。其中内镜下金属夹夹闭止血,通过对创面及附近组织的金箍,阻断血流,立竿见影,且不易复发(附图二)。古有悬壶济世,今有内镜护航!然而各位病友仍然要饮酒适度,莫因贪杯江湖见。
介绍本病前先说说我的亲历感受:去年过年我吃了两颗油炸麻果结果因为咽的太快,没来得及咀嚼,吞下去就觉得胸骨后说不出的闷痛感,专业出身,我意识到食物卡食道了,招呼不好就是穿孔出血啊。于是我慢慢喝了点水,躺沙发上大气儿不敢出,等食物慢慢被发泡,过来10来分钟才感觉好一些。虚惊一场。食管太重要了,它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入胃肠之前的必经通道,我的孩子问我,妈妈,食管就是食物的滑滑梯吧?这个比喻十分生动贴切。然而我们的食管并不是像滑滑梯一样可以被任性踩踏的,相反,它非常脆弱,又不善于向主人表达它的不舒服,一旦我们感觉到不舒服,它往往已经病入膏肓。统计数据显示,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三位的恶性肿瘤,而又因为很容易在早期出现淋巴及血行转移,因此死亡率也是高居前五位。因此,保护我们的食管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进食不慎造成食管损伤的病人,如异物划伤,化学物灼伤,甚至造成食管穿孔的,而其中剥脱性食管炎是局部病变程度重却鲜为大众所知的高发病。先看两例病人。 患者李xx,女,54岁,因突发胸骨后疼痛伴呕血半天急诊入院。自诉发病前一天服用热羊肉汤,服用后即感胸骨后不适,未在意,第二天症状明显加重,不能进食,并呕出咖啡色血性物两口,当地县医院急诊胃镜提示“食管溃烂伴出血”来我院就诊。入院复查胃镜,提示纵贯食管全段血疱形成并糜烂,胸部CT提示食管管壁明显增厚,管腔狭窄(如下图所示),按“剥脱性食管炎”予禁食禁水,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3周后好转出院。患者季xx,男,69岁,“腹痛1天,加重伴呕血2小时”急诊入院。自诉1天少量饮酒进食炸鱼干后出现胸骨后疼痛,能忍受,未在意。入院2小时前进食饺子后胸痛加重,并呕鲜血1口,量约20ml,入院后行胃镜提示食管中下段见不规则深溃疡,约占1/2管周,表面覆血痂,致管腔狭窄,延伸至贲门胃体部,(如下图所示)按“剥脱性食管炎”予对症治疗2周逐渐恢复流质饮食。上述两例病入所患即为剥脱性食管炎,又叫创伤剥脱性食管炎或食管粘膜管型剥脱症。发病原因与仓促或强行吞咽干硬滚烫或其他刺激性食物等有关,造成食管粘膜损伤或粘膜下血肿,然后食管粘膜上皮剥脱呈一管型筒状物。临床症状表现为进食后反复剧烈呕吐,不同程度呕血,咽部及胸骨后疼痛,食道烧灼感。诊治建议:1.及时到医院做胃镜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排除其它,如食管贲门部肿瘤,贲门撕裂等;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流质饮食或暂时不吃不喝;3.视病情严重程度,予抗炎、收敛、抑酸等药物应用;治疗疗程主要根据胃镜复查情况而定,严重病例需要住院治疗。现在应该对该病有相对清晰认识了吧,祝君食管健康
身边很多病友向我咨询,体检彩超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大部分会陷入恐慌,谈“肉”色变,甚至冲动过头立马来医院找外科医生斩立决。我们的胆囊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更准确的说,叫“胆汁库”,主要起到贮备胆汁的作用,帮助消化荤腥油腻食物。看下面这张图,当我们吃下去香肠,煎鸡蛋和鸡腿汉堡,胆囊立马奉命工作,通过自身收缩将储备的胆汁排出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这些食物。如果切掉这个锦囊袋就会影响这些物质的消化,还会出现腹泻等伴随症状,势必会对以后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相反如果我们过于轻视这个小赘生物,不管不问,可能若干年以后等着的将是一个恶变的胆囊,所以还是要足够重视。 我们通俗所讲的胆囊息肉,更准确命名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在超声检查中发现的突出于胆囊腔内的隆起赘生物,包括假性息肉和真性息肉。全球数据统计显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生率在0.3-9%,其中约70%为假性息肉。假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炎性假瘤以及局灶腺肌症。这部分病变不具有恶变潜能,在彩超检查中可能因其特有的声像特点而被发现(如下图所示)。真性息肉主要包括良性腺瘤和恶性腺癌,还有其他少见的,如淋巴瘤,转移癌等。 目前胆囊息肉样病变主要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尚没有哪一种药物可以将息肉吃下去。鉴于目前超声检查对于息肉样病变“真假善恶”不分,因此专家达成共识,主要通过病变的大小,再结合病变生长速度,伴随症状,有无其他胆囊疾病,有无癌变的危险因素等来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息肉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切除,息肉长得越大越不安全。在癌变的胆囊息肉里88%来自于10mm以上的大息肉,所以如果息肉大于或等于10mm,那毫不犹豫早切早安心,预防后续癌变;话又说回来,对于小于10mm的息肉不是可以高枕无忧的,毕竟还有12%的小概率癌变存在于这个括号里:如果息肉小于10mm,但是有胆囊相关症状,如右上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可以用合并的胆囊病变解释,如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胆源性胰腺炎,且可以排除由消化性溃疡等胃肠疾病所致,那也是建议手术切除的;虽然没有胆囊相关症状,但是息肉在6-9mm间,且有导致胆囊癌变的危险因素存在,如年龄>50岁,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无蒂息肉,尤其是局部胆囊壁厚4mm以上,也是需要考虑手术切除的。 在剩下的相对安全的对象中,定期复查彩超非常重要;如果息肉越大,伴随其他情况越多复查要越频繁;对于5mm及以下的有多种危险因素存在个体,建议第一次复查在半年后,随后每年复查一次;对于无症状且无危险因素的小息肉个体,建议每1,3,5年复查1次;如果随访期间息肉增长2mm及以上,提示增长偏快,恶变几率增高,建议手术切除;如果息肉增至10mm以上,也是需要考虑手术了。 手术方式选择,目前有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经内镜保胆息肉摘除术等,由于胆囊在消化当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更多专家推崇小创伤保胆手术,但是这个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如有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等情况而定,如果已经是磁化胆囊了,那保留一个老态龙钟的胆囊也没多大意义了,如果就是一个无症状纯粹的息肉,那我的建议还是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及切除范围。
一 什么是胃下垂 胃下垂是西医医生起的名,在中医古典里有“胃缓”“胃下”“胃薄”之说。确诊办法就行下面这个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也就是我们俗说的钡餐造影,放射科医生给你一杯“牛奶”,站在X线照片机上,喝下造影剂,瞬间明确病情。如果造影发现你的胃下缘到达骨盆,胃小弯弧线降到髂嵴连线以下,那就可以确诊了。二 胃下垂分级 胃下垂有轻重之分,这对后续是否需要治疗,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轻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下1-5cm中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下5.1-10cm重度胃下垂:胃小弯角切迹的最低点位于髂嵴连线下10以上三 胃下垂常见症状 轻度胃下垂多无明显症状,也不需要治疗的,中度以上胃下垂病人由于胃肠动力差,常有消化不良症状,如饭后腹部饱胀不适,腹痛,进食量越大症状越明显,导致食量下降,也可有饭后恶心,呕吐,习惯顽固性便秘,同时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出现失眠焦虑忧郁头痛头晕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体重下降,全身无力,低血压,心慌等症状。四 哪些人容易得胃下垂 胃下垂常常眷顾老年人,体型瘦长,经产妇及体弱多病者,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脾主升阳举陷,胃下垂就意味我们的脾胃可能“虚”了,导致中气下陷。脾胃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硬肥甘油腻食物,暴饮暴食,外感内伤,日久则伤脾胃。五 怎样治疗胃下垂 对于中度以上有症状的胃下垂是需要合理治疗的。重在调理,配合适当药物治疗,逼不得已情况下才考虑手术。 1.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 宜少食多餐,每天三餐变4-6餐;进食要细嚼慢咽,并多吃绿色蔬菜,少食油腻及辛辣食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餐后剧烈运动,暴饮暴食;适当运动锻炼增强全身尤其腹部肌力 2.西医治疗 遵医嘱辅助莫沙比利,吗丁啉,消化酶等促动力助消化药物 3.中医调理对胃下垂有较好效果,如补中益气汤,四逆散,鸡内金,柴胡疏肝散,配合针灸治疗等 4.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影响生活治疗,且前期药物等治疗无效的胃下垂病人,可考虑手术,如胃大部切除+胃十二指肠吻合术
代谢相关性肝病,过去称谓非酒精性脂肪肝,全球患病率32.4%,男性近40%,女性约25%,这麽高的患病率背后是我们日益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缺乏的运动量。脂肪肝对人体的伤害润物无声,在漫长的几十年中从单纯的可以逆转的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发展到难以治疗的肝硬化、肝癌。因此在脂肪肝早期阶段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大有裨益。很多人奔波于寻求昂贵的药物或保健品,其实积极的运动和饮食调整才是治疗的核心环节。那么如何科学饮食、运动呢?饮食富含饱和脂肪酸(如动物油,油炸食品,咖啡伴侣全脂奶粉,奶酪等)、胆固醇、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精制面粉制品等)、含糖饮料、深加工食物等能量密集或炎症潜能食品增加脂肪肝患病率;绿色蔬菜、全谷物、富含w-3多不饱和脂肪酸等抗氧化食物,如三文鱼、亚麻籽油,紫苏籽油以及核桃、松子等食物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肝脏健康状况。运动每周3-5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35分钟以上改善肝脂肪含量;150-250分钟减少体重和腰围。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率,减少脂肪堆积,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细菌,它能够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常见疾病。“人-人”“粪-口”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小朋友们平时出现的腹痛、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症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 二、如何检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目前,很多小朋友的家长都非常担心孩子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我们能够通过13C呼气试验、胃镜采样、血液、粪便等多种方式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其中,13C呼气试验在门诊应用最为广泛,因为13C呼气试验快速并且没有痛苦,小朋友及宝妈都很容易接受,是目前理想的检测方法之一。 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 如果小朋友被检测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怎么办呢?宝妈们一定很着急,下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首先,宝妈们要监督小朋友规律口服药物,服药要足疗程,宝妈们不能因为小朋友服药后症状好转就自行停用药物。其次,小朋友们一定要定期门诊复查,监测幽门螺杆菌有没有被根除。最后,如果小朋友被查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么和小朋友生活在一起的爸爸妈妈也应该去成人医院检查是否也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如果爸爸妈妈也感染了,那么应该和小朋友一起接受治疗。(转自首都儿科研究所消化内科)
食管上皮内瘤变是留还是切?我国是食管癌大国,2020年我国食管癌新发病例数为32.4万例,占全球53.7%,死亡病例数为30.1万,占全球55.35%。进展期食管癌预后差,基于全球60个国家/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管癌年龄标化5年生存率仅10%-30%。虽然总体预后不良,但是当食管癌被作为上皮内瘤变发现并进行内镜下切除时,5年生存率高达95%以上。近些年我国食管癌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内镜技术的进步功不可没。过去食管癌是很难被早期发现的,更多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随着内镜技术不断进步,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技术、电子染色内镜、Lugol碘染色技术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各大医院,同时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生致力于内镜技术,使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检出率明显提高。上皮内瘤变相当于异形增生,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上皮来源病变的规范化命名,就食管而言,又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轻、中度异形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相当于重度异形增生/原位癌。不管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显著增加后续发生癌变的风险。过去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重度异形增生、中度异形增生和轻度异形增生者食管癌累计发病率分别为15.5%、4.5%和1.4%。在中晚期食管癌发生之前,存在长达5-10年的癌前状态,这为食管癌筛查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期,因此通过常规体检早期发现这些“瘤”变尤为重要。哪些人群更应该做早癌筛查年龄超过45岁,且生活习惯差,如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嗜好、吃饭狼吞虎咽、喜欢吃滚烫、腌制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或既往内镜发现上消化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Barrett食管,或曾患有头颈部和(或)呼吸道恶性肿瘤,或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或长期居住在食管癌高发区,均应该例行胃镜检查。如何发现食管癌前病变白光内镜检查是基础,窄带成像技术(NBI)、高清放大(ME)、Lugol碘染色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内镜下病理活检检查是金标准。普通白光下如果看到局部粘膜发红或发白、粘膜轻微隆起或凹陷,表面粗糙、糜烂或结节状改变、血管纹理模糊或消失等需要考虑上皮内瘤变可能。窄带成像技术(NBI)、高清放大(ME)、Lugol碘染可进一步评估病变性质、浸润深度及范围,为进一步治疗选择提供重要参考。同时由于内镜下病理活检检查仅钳取少量组织,有可能低估病理学诊断的风险,因此ME+NBI及必要时碘染色可作为有力的补充手段。发现瘤变该如何处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到具备高清放大内镜技术且内镜经验丰富的医院进一步确诊,对于病变范围>1cm或合并食管鳞癌危险因素(在患癌高发地区居住、高龄、热汤饮食、吸烟、饮酒、腌制食品摄入多等)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建议1年复查一次内镜,其余低危患者可以2-3年复查1次内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且CT或超声内镜评估无粘膜下浸润和淋巴结转移表现,首选内镜下整块切除术。内镜下治疗手段内镜下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射频消融术(EFRA)等。其中ESD是主要的内镜下治疗方式,其完整切除率接近100%,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花费相对少,术后恢复快,已成为治疗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主流手术方式。食管“瘤”变的去留有讲究,先进的消化内镜技术为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