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环状混合痔是痔疮比较重的一种,是内痔和外痔跨越齿线融合后呈环形脱出,而且手术治疗起来也比较棘手。 完全切除会导致肛门狭窄,留有皮条后会残留部分外痔,这种手术比较有难度。环状混合痔是所有混合痔种最重的,手术难度最高的一种痔疮疾病。 病例:今天做了一个环状混合痔,很典型。患者,女性,58岁,反复便血伴肛门异物脱出30年。专科检查:(截石位)环肛缘赘皮增生;指诊:1点位肛管内可及0.2*0.2cm大小硬结,质韧,活动度大,余未及明显实质性肿块;镜检:环齿线处痔核隆起。 诊断:1.环状混合痔;2.肛乳头肥大。 手术方式:采用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在结扎1点位内痔的时候同时切除肥大肛乳头。 体会:环状混合痔的治疗关键在于既要去除痔核,同时又要保护好肛门的功能和形态。 术后予以药物外敷、栓剂纳肛、中药熏洗等辅助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环状混合痔发病的原因和混合痔的发病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因为患者病程长,病灶较多,趋于严重。
最普通的瘙痒症状,最罕见的癌(paget病)邓恒医生刚刚发表一篇关于Paget病的文章,web of science 收录,pubmed搜索作者姓名或者文章题目就能得到原文。下面让我们好好的看一下: 一.这是一种很像肛周湿疹的恶性肿瘤。 佩吉特病(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正如文章中的Introduction里写道:“Paget病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它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肛门瘙痒,与湿疹类似的瘙痒”。所以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直到做了很多治疗而不能缓解后,才考虑就医。例如文章里的病案一,患者就是经过很多治疗措施(包含使用治疗湿疹的布地奈德乳膏)3个月后,无效。才考虑就诊。而病案五在出现淋巴结转移后才诊断是paget病。 二.由于相对罕见,症状普通,而容易误诊。 文章中的病例几乎全部都不是在第一时间内被做出正确的诊断。所有的病例都在做了一些治疗后,发现了与惯性思维不同的情况,转上级医院后,最终确诊。例如病案一在当地被诊断为痔疮后,痔疮标本中发现了paget细胞,最终确诊转至上级医院。 三.Paget病还可以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文章中的病案三,在诊断Paget病后,再做了肠镜以排除其他肿瘤的存在,但手术标本中发现了“粘液腺癌细胞”;而病案四中,也是在行Paget病扩大切除手术的标本中发现了“管状腺癌细胞”,而都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四. 具备恶性肿瘤的特性。 Paget病向邻近组织、脏器或淋巴结转移,向上累及肛管、直肠。该病还可转移到肝、脑、骨、膀胱、前列腺及肾上腺等部位。 五.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文章中提到对于长期不愈的肛周湿疹患者应进行活检,切片中表皮内有分散或成群的大而深染的异常细胞(Paget细胞)。而免疫组化可以确认其细胞来源,从而可以确诊。 六. 鉴别诊断尤其注重良恶性的甄别。 鉴别诊断里,肛周湿疹,表浅真菌感染,都是良性疾病,虽外观与本病相似,但常只需外用药物。而肛周Bowen病、肛周基底细胞癌都为恶性疾病,在治疗上与本病类似。 七.治疗措施。 扩大切除+皮瓣转移手术治疗(手术切除包括肿瘤基底的深筋膜和肿瘤周围>1cm的正常组织切除)是还没发生转移的患者首选。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可能需要更激进的治疗措施,例如病案三在发现黏液腺癌后实施了miles术,现随访生活状态良好。 放化疗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病案五就选择了放疗,虽然最终治疗不成功,但就局部皮肤改变来说,放疗也是敏感的。也有文献报对放疗治疗Paget病进行报道。 总之,本病由于罕见,并没有具体的治疗指南提供给临床医生直接应用。 最后,感谢邓恒医生主持的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获取全文: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8211030/
2020年9月30号,一个老乡心急火燎地来找我,他初三的儿子患了肛周脓肿,快波及阴囊了。28号就去当地医院就诊,但因为患者很瘦,医生考虑很全面,怕合并炎症性肠病,遂建议转上级医院。 患者来就诊,第一印象就是真的很瘦,1米七的个子,只有90斤,裤子脱下来,能看到“皮包骨”的髂前上棘。但患者一直没有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的症状,只不过饭量不大。脓肿也没有一般正常脓肿的“红”与“痛”。(如图) 专科检查:(截石位)1、11点位距肛缘5cm分别见一条索状红肿包块,皮色淡红;指诊:压痛(+),直肠指诊肛内未及明显包块,指套无血染;镜检:直肠粘膜未见明显异常。 考虑给患者做一个肠镜、小肠CTE、盆腔MRI,T-spot试验。但患者家长说最好当天手术,因为初三的学生,时间紧,刚好昨晚手术后面一个国庆长假能休息几天。 跟家长沟通的有三个方面:1.患者很瘦,是不是合并肠道疾病,或者说肛周脓肿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首发表现,术后可能出现不愈合;如果出现不愈合,需要进一步再行上述等检查;2.患者马蹄形脓肿,属于复杂性脓肿,有二次手术的风险;3.家长还关心的是否影响生育(直接回答不影响生育)。 手术中发现两个脓肿有两个内口,分别位于对应的齿线部位,并不是在术前估计一个内口。浓液也比较稀薄。其实这些情况都有炎症性肠病的嫌疑。好在脓肿位置不高。予以行“脓肿一期根治术”。 术后一直渗液较多,稀薄。但术后第9天,患者切口开始干燥,肉芽开始生长。 术后一直跟踪随访,今天终于听到了好消息,伤口全部愈合了。(术后整整2个月) 真要说体会:就是家长有要求,但完全信任医生,至于医生所说的那些种种可能,家长真的完全理解。医生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诊疗计划,阐明各种利弊,尽力帮助患者。终于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但觉得需要继续复诊,并建议患者还是要做上述检查,至少做一项肠镜检查。
患者男性,46岁,“反复肛门肿物脱出1年,不能回纳伴疼痛4天。”嵌顿不能回纳的第一天曾在当地行硬化剂注射治疗,痔核水肿疼痛加重。就诊时伴部分黏膜坏死。术中环状混合痔脱出水肿,部分黏膜糜烂,并发现共有5处痔上黏膜发硬。手术中注意识别痔核与皮桥的分界线,注意处理水肿与坏死组织的联系。做到正确处理“切除病理组织vs保护正常组织”这对矛盾体。术后予以正常换药、熏洗治疗。经验总结:个人认为越是复杂的病例(包含症状复杂、患者病史及就诊经过复杂),越要遵循经久不衰的混合痔切除手术的步骤、规范,加上细心的操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日,邓恒医生收到安徽省高校科研重点项目立项通知。该项目隶属于省教育厅,是省部级项目。医生在工作之余,开展临床机制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继续探索,更好为临床患者服务。
2023年“医师节”,邓恒医生于2023年8月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之星”称号。
2023年7月11日邓恒医生收到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成为省内首位全日制肛肠专业博士。
患者薛先生,因肛肠疾病入住我科手术治疗。术前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到的消息是肛肠手术及术后疼痛,心生恐惧。在术前耐心解释后,患者逐渐打开心结,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确实感觉到不疼。心生感激,送来锦旗一面。话语简单。
肛瘘是肛肠科较为难治性的疾病。由外口、瘘管、内口组成。由于瘘管走形多种多样,且与肛周肌肉的关系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类别…然而,归根结底,肛瘘还是一种病理性组织。在掌握肛管及其周围的解剖学结构后,术中实施精准的切除,不仅能达到治愈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组织创伤,减小痛苦。
患者就诊说有脱肛,有便血。肛门异物脱出2年。(患者理解科普有益于推动医疗发展,文章图片已得到患者授权)于2023年2月1日行“混合痔切除术+直肠粘膜悬吊术”。中医所说的脱肛,其实包含直肠脱垂和混合痔脱出。在临床中,后者更多见。在混合痔脱出严重的时候,可伴有直肠粘膜的脱垂。而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才能让患者更大的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