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肠科较为难治性的疾病。由外口、瘘管、内口组成。由于瘘管走形多种多样,且与肛周肌肉的关系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类别…然而,归根结底,肛瘘还是一种病理性组织。在掌握肛管及其周围的解剖学结构后,术中实施精准的切除,不仅能达到治愈效果,而且可以减少组织创伤,减小痛苦。
病史介绍:女性,55岁,“反复肛周肿痛2年”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9点位距肛缘5cm可见一肛瘘外口,伴纤维组织及瘢痕增生,患侧臀部较健侧略大;指诊:臀部无明显压痛,距肛缘3cm的齿线处可及9点至3点钟水平向的半环形瘢痕,自9点位肛瘘外口可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镜检:齿线狭窄处肛门镜不能进入。外院肠镜:炎症性肠病。肠镜病理:本院MRI予以行高位肛瘘切开术。支管搔刮。术后病理术后讨论:1.高位肛瘘的直接完全切开:高位肛瘘,可以直接切开,因为属于括约肌间肛瘘;2.患者炎症性肠病,根据症状及累及肠管为肛管、直肠及乙状结肠,予以美沙拉嗪栓纳肛给药。3.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肛瘘的走形没有腺源性肛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术前完善检查,做好评估。
治疗前 患者“肛瘘”、“肛裂伴皮下瘘”、“痔”集于同一肛门。 系“反复肛周肿胀疼痛3年”就诊。 治疗中 肛瘘切除+肛裂切除+痔切除手术 治疗后 治疗后1天 术后恢复良好。
近日,接诊了一例较为特殊的肛周脓肿。患者男性,48岁,“肛周肿痛2周”来我院就诊。患者肛周疼痛感不是特别严重,且肿胀也不特别明显。在诊所静脉应用抗生素1周,症状没有改善,但也没有加重。患者有二型糖尿病病史,来院空腹血糖19.4mmol/L;有肺结核病史,一直在胸科医院随访就诊。 专科检查:(截石位)5点可见一1*2cm大小肿块,皮色稍红;指诊:肿胀区域压痛,肛管内可及结节样肿胀。 术中切开脓腔,并未见白色或者红白相间的脓液。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红色果胶样透明状固体。探针探查时基本无任何阻力,进入对侧括约肌间隙。探得内口位于6点位肛窦。纵行切开。对侧括约肌间隙予以刮匙搔刮。 术后患者并未见特殊异常,术后1周后,患者出院至胸科医院继续治疗。
很多患者问道:“痔疮患病时间长了会得其他病吗?”,其实答案是肯定的,痔疮的便血可以导致严重的贫血,反复脱出,可以导致肛管松弛、直肠黏膜的脱垂,肛周皮肤刺激性的瘙痒等等。 近日,一例痔疮10年的女性患者就诊,70多岁,门诊发现其肛门一侧的脱出组织较大,表现与一般的痔核组织不一样。收治后,非常规地行MRI检查。 痔疮是肛肠科最常见的良性疾病。其反复脱出,摩擦、慢性炎症的刺激,其实可以导致其组织增生的。直肠息肉切除手术也是属于三类手术。 老百姓说“病不能拖”。
肛周脓肿,是肛肠较急的病种。因为肛周脓肿发病后,很难自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脓肿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症状加重,肿胀区域扩大。 疫情防控也成为肛周脓肿尽快手术的一个阻碍。 今天(星期五)有一个肛周脓肿,患者肛周肿胀10天,已经在家拖了10天时间。肛周疼痛较重。 患者今日下午3点半就诊,在门诊查看后,决定住院手术。患者没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我院已开通急诊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一般在两小时内出具报告结果。患者立即住院,急诊抽血化验(血常规、生化、免疫、凝血),行胸片、心电图检查。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同事完成术前准备,术前谈话,术前病历。在5点时,患者所有检查报告已出。排除手术禁忌后,此时手术室接患者入手术室。 麻醉师准备腰麻。 手术很顺利,肛周脓肿内口顺利找到,行肛周脓肿根治术。 18:02分手术结束。18:05出手术室。
今日,一患者来院诉“肛门疼痛肿胀1天”。说:“医生,我排便后肛门肿胀,疼痛,开始肿块不大,才过去1天,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痛。我现在不敢吃饭了,怕解大便”。 专科检查:(截石位)12点位-6点位肛缘见3*4cm大小肿块,遮盖肛门,皮色不变;指诊:肿块压痛阳性,距肛缘5cm的肛管直肠内未触及异常肿块,指套无血染。镜检:因疼痛拒检。 术中再发现7、11点位混合痔。 予以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皮瓣修整术。 嵌顿混合痔是痔疮中最严重的类型,尤其是半圈肿胀脱出而没有明显分颗,一直是手术的难点。患者快速康复的原因归结于皮瓣修整术。这种手术重建皮桥,既切除了病理组织,又保护了肛门的功能和形态。
治疗前 患者男性,39岁,“反复肛周肿痛3月”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5、7点位距肛缘2cm处可见一肛瘘外口,伴流脓,周围组织肿胀,范围约1.5*1.5cm大小;指诊:自外口可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向上延伸至肛直环,肛直环变硬;镜检:齿线上下黏膜隆起。 治疗中 高位肛瘘切除术(术中瘘管向上延伸至肛直环),内口、瘘管、外口完全切除 治疗后 治疗后0天 术后6小时可下床,生活自理,饮食如常,可正常排便,一般3-5天可出院。
前言:环状混合痔是痔疮比较重的一种,是内痔和外痔跨越齿线融合后呈环形脱出,而且手术治疗起来也比较棘手。 完全切除会导致肛门狭窄,留有皮条后会残留部分外痔,这种手术比较有难度。环状混合痔是所有混合痔种最重的,手术难度最高的一种痔疮疾病。 病例:今天做了一个环状混合痔,很典型。患者,女性,58岁,反复便血伴肛门异物脱出30年。专科检查:(截石位)环肛缘赘皮增生;指诊:1点位肛管内可及0.2*0.2cm大小硬结,质韧,活动度大,余未及明显实质性肿块;镜检:环齿线处痔核隆起。 诊断:1.环状混合痔;2.肛乳头肥大。 手术方式:采用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在结扎1点位内痔的时候同时切除肥大肛乳头。 体会:环状混合痔的治疗关键在于既要去除痔核,同时又要保护好肛门的功能和形态。 术后予以药物外敷、栓剂纳肛、中药熏洗等辅助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环状混合痔发病的原因和混合痔的发病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因为患者病程长,病灶较多,趋于严重。
脓肿是肛瘘的急性期;肛瘘是脓肿的慢性期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本病与肛瘘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占肛肠疾病的8%~25%。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肛周脓肿发生后应认真对待,发生在肛门两侧的坐骨直肠窝和骨盆直肠窝及男性前侧的会阴筋膜下的脓肿最为凶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病因: 本病属于肠道内细菌感染,“肠道菌”是源头,是致病的要素。“肛窦”是感染的入口,也是脓肿和成瘘后的内口。“肛腺”是感染的途径,它先发生感染,然后蔓延。“肛周间隙”是最终的发病部位。肠道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开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至肛周间隙,最后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 1、肛周脓肿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会非常剧烈,且逐渐加重,很多患者说会吃不下,睡不着。脓肿自行溃破后,疼痛暂时有所缓解。 2、低位脓肿出现剧烈肛门疼痛,且这种疼痛持续不减。直肠周围脓肿(高位)就不一定会疼痛。因为直肠周围属于盆腔,这里分布的植物神经对普通刺激不敏感,最主要表现是局部坠胀和便意感。 3、 肛周脓肿的另一症状是发热,最高可超过40℃。一般来说,脓腔越大越深,发热的概率就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不畅、纳差、失眠。 预防: 早期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获得治愈。高位脓肿病情复杂,存在反复发作可能。极少数患者因感染过重,可造成死亡。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肛瘘是脓肿后时代,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英文名Anal fistula,中医称为肛漏。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 常见病因: 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由于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瘘管和外口,使单纯性肛瘘成为复杂性肛瘘。瘘管由反应性的致密纤维组织包绕,近管腔处为炎性肉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结合、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炎症、恶性肿瘤、肛管外伤感染也可引起肛瘘,但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1.流脓:周期性发作,时有时无,脓液较少。 2.肿痛:一般不疼,当脓液积存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局部胀痛,当脓液流 出后疼痛马上减轻。 3.肿块:大部分患者可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轻度疼痛。 4.瘙痒:脓液经常刺激瘘口周围皮肤,致肛门皮肤瘙痒或湿疹。 5.全身症状: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复杂或迁延日久 常有排便困难、狭窄、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 (3)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预防: 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