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是肛瘘的急性期;肛瘘是脓肿的慢性期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 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本病与肛瘘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2%,占肛肠疾病的8%~25%。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肛周脓肿发生后应认真对待,发生在肛门两侧的坐骨直肠窝和骨盆直肠窝及男性前侧的会阴筋膜下的脓肿最为凶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病因: 本病属于肠道内细菌感染,“肠道菌”是源头,是致病的要素。“肛窦”是感染的入口,也是脓肿和成瘘后的内口。“肛腺”是感染的途径,它先发生感染,然后蔓延。“肛周间隙”是最终的发病部位。肠道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开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至肛周间隙,最后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 1、肛周脓肿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会非常剧烈,且逐渐加重,很多患者说会吃不下,睡不着。脓肿自行溃破后,疼痛暂时有所缓解。 2、低位脓肿出现剧烈肛门疼痛,且这种疼痛持续不减。直肠周围脓肿(高位)就不一定会疼痛。因为直肠周围属于盆腔,这里分布的植物神经对普通刺激不敏感,最主要表现是局部坠胀和便意感。 3、 肛周脓肿的另一症状是发热,最高可超过40℃。一般来说,脓腔越大越深,发热的概率就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不畅、纳差、失眠。 预防: 早期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获得治愈。高位脓肿病情复杂,存在反复发作可能。极少数患者因感染过重,可造成死亡。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肛瘘是脓肿后时代,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英文名Anal fistula,中医称为肛漏。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 常见病因: 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由于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瘘管和外口,使单纯性肛瘘成为复杂性肛瘘。瘘管由反应性的致密纤维组织包绕,近管腔处为炎性肉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结合、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异性炎症、恶性肿瘤、肛管外伤感染也可引起肛瘘,但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1.流脓:周期性发作,时有时无,脓液较少。 2.肿痛:一般不疼,当脓液积存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局部胀痛,当脓液流 出后疼痛马上减轻。 3.肿块:大部分患者可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轻度疼痛。 4.瘙痒:脓液经常刺激瘘口周围皮肤,致肛门皮肤瘙痒或湿疹。 5.全身症状: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复杂或迁延日久 常有排便困难、狭窄、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 (3)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预防: 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一分钟鉴别痔疮与直肠癌最近,常常被朋友问到:“大便带血,不是得癌了吧?”“我才三十多岁,不会是直肠 癌吧?”朋友的顾虑在临床上也经常碰到,很多便血的患者来院检查结束后总要说一句:“医 生,不是癌吧?” 作为肛肠科医生,教你读懂痔疮与直肠癌的区别。 概述 痔疮是最常见的肛门疾病 直肠癌是较常见的癌症 病因与高风险因素 常见症状 痔疮的症状集中在肛周 直肠癌的症状集中在肠管 诊断与检查 治疗与预后
肛裂的前世今生肛门处的不适令人难以启齿,可肛裂的痛让你无法忽略它的存在,正如“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一样,肛裂的痛有着超乎寻常的令人如坐针毡的难耐。 一.患者如何自行判断是否发生肛裂 肛裂的表现是排便时疼痛,便鲜红色血,排便一般是干结的,也有患者是连续腹泻后发生。肛裂发作时久了,会出现排便时疼痛,排便后疼痛缓解,半小时后又有持续性肛门胀痛的症状,胀痛长达4-5小时左右,疼痛还可放射到会阴部、臀部、大腿内侧或骶尾部。这个时期往往会有便血减少,也有瘙痒的感觉,偶尔会有淡黄色分泌物流出,再到后期,有感染发生时,会有肛门旁红肿,破溃流脓的情况发生。 二.肛裂的发生原因 肛裂的发生,直接原因一般是排便困难并排便干结造成齿线下肛管皮肤撕裂。间接原因是饮食辛辣刺激或者多食热性食物,久蹲久立,劳累,造成肛门部皮肤黏膜充血明显,干结粪块通过肛门处时划破薄嫩的肛门皮肤,造成新鲜的裂口,裂口一般位于前后正中缝处。 肛裂发生后,患者因恐惧排便时的疼痛而控制排便次数,造成残留在直肠壶腹的粪便水分吸收过多,粪便更加干结,再次排便时裂口受到的刺激损伤更甚,如此迁延反复,内括约肌痉挛,肛管压力增高,肛管后壁缺血,局部血运障碍,裂口周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即皮肤纤维化,裂口深陷于纤维组织中,而后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会形成哨兵痔,更加阻碍裂口愈合,肛门齿线附近的肛乳头也会因裂口炎性分泌物刺激而增生。最终形成慢性肛裂。 细致的解剖研究和超声多普勒发现肛管的后正中线处血管数量较少 , 肛裂病人的肛管静息压高,因而导致肛管后正中线更加处于缺血状态。 肛裂患者肛管后正中线所存在的血液循环障碍,肛管后壁易于损伤、血液供应障碍、皮肤弹性的降低(如上皮角化不全)、内括约肌适应性降低是肛裂反复发作,难以愈合的综合原因。? 三.肛裂的局部表现是怎样的 1.新鲜肛裂:发病时间较短,色红、底浅、裂口新鲜、整齐、无瘢痕形成。 2.慢性肛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边缘皮肤纤维化,底深不整齐,上端常有肥大乳头,下端常有前哨痔或称裂痔,一般称为肛门裂“三联征”。在后期有可能感染并发肛周脓肿及皮下肛瘘。 四.肛裂的疼痛为何如此严重 从解剖因素来看: (1)肛周神经末稍非常丰富,尤其位于齿状线下神经末梢由脊神经支配,对痛觉十分敏感,排便、肛缘水肿等刺激后容易产生剧烈疼痛。 (2)肛门内括约肌属于消化道环肌层,而消化道环肌层的固有特征是会受刺激后自行痉挛及收缩,持续痉挛会引起强烈地胀痛不适。 五.为什么会有哨兵痔的发生 肛管皮肤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表皮角质层最薄,这是肛缘皮肤水肿产生的生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疼痛、排便困难等原因导致肛门内括约肌痉挛引致局部微循环障碍,淋巴液集聚皮下引起皮肤增生。 从病理方面分析,机体损伤的刺激引起了外周神经细胞轴突中的胞浆逆向流动,导致其神经末梢释放物质P,局部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息压升高,导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形成组织水肿。 六.排便困难的发生机制 排便需要直肠肛门部的许多肌肉、神经组织等共同协调来完成,任一环节的异常都会导致排便困难,肛裂排便困难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患者因肛门裂口疼痛或因担心大便过多污染伤口而刻意减少排便次数,致使粪便在肠道停留过久,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燥硬结; (2)患者因生活方式改变如旅行、饮食刺激、活动减少等导致肠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堆积过久以致干燥。 七.如何防治肛裂 了解了肛裂的发生原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肛裂的发生,主要是生活饮食起居规律,避免排便干结,如果发生肛裂了,初始新鲜裂口要及时治疗,可以温水坐浴,适当涂抹痔疮药膏,以清凉止血止痛,放松紧张的内括约肌。 1.保持大便通畅:口服缓泻剂,如杜秘克、福松、非比麸等,使大便松软、润滑,增加多纤维食物摄入和改变大便习惯,逐步纠正便秘的发生。 2.局部坐浴:排便后温盐水坐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局部涂抹清凉止痛的痔疮药膏,或者塞入痔疮栓:如麝香痔疮膏和栓剂、普济痔疮栓等。 4.肛管扩张: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门裂不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局麻后,病人取侧卧位,先以左右2个示指用力扩张肛管,以后逐渐伸入2各中指,维持扩张5分钟。在男性应向前后方向扩张避免手指与坐骨结节接触而影响扩张,女性骨盆宽,不存在此问题。肛管扩张后,可去除肛管括约肌痉挛,故术后能立即止痛。扩张后,肛裂创面扩大并开放,引流通畅,浅表创面能很快愈合。 5.手术疗法:对经久不愈,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下列手术治疗。 (1)肛裂切除术:即切除肛裂及其周围的三角状皮肤,在局麻或腰麻下取梭形或扇形切口,全部切除前哨痔、肥大肛乳头、肛裂、必要时垂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该法优点是病变全部切除,创面宽大,引流通畅,便于肉芽组织从基底生长,但其缺点是留下创面较大,伤口愈合缓慢。 (2)内括约肌切断术: 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截石位或俯卧位,在局麻或全麻下,用双叶张开式肛门镜显示后正中肛裂,直接经肛裂切断内括约肌下缘,自肛缘到齿状线,长约37.5px,内、外括约肌间之组织也应分离,有时也切开外括约肌下部,以利引流。如有炎症肛窦、肥大肛乳头或外痔,可同时切除。伤口开放,自行愈合。但此法伤口愈合缓慢,偶有“锁洞”畸形,影响肛门功能。对老年人肛门松弛者,合并直肠脱垂和肛门功能不良者,不宜行此手术。 ②侧位开放性内括约肌切断术:摸到括约肌间沟后,在肛门缘外侧皮肤做50px弧形切口,用弯血管钳由切口伸到括约肌间沟,显露内括约肌后,用2把弯血管钳夹住内括约肌下缘,并向上分离到齿状线,在直视下用剪刀将内括约肌剪除一部分送活检,证实是否为括约肌,两断端结扎或挂线止血,用丝线缝合皮肤。该法优点:手术在直视下进行,切断肌肉完全,止血彻底,并能取组织做活检。 ③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局麻后,摸到括约肌间沟,用眼科白内障刀刺入到内、外括约肌之间,由外向内将内括约肌切断,避免穿透肛管皮肤。该法优点:避免了开放性伤口,减轻痛苦。伤口愈合快。缺点:切断肌肉,不够完全,有时易出血。因此该手术只适合于有经验的医生。Marti(1994)主张在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中将B超旋转探头插入肛管直肠内,在切断肌肉后立即用B超旋转探头检查内括约肌是否已切断,并能查出其范围,此探头可免除术者手指插入直肠,而有助于手术操作。以上2法都可同时切除外痔和肥大乳头。 (3)皮瓣移植术:适用于肛管皮肤缺损和明显狭窄的肛门裂。即在行肛裂切除术后并行皮瓣移植术 所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干硬粪便通过肛门撕裂肛管皮肤,这是预防肛裂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肛裂复发的关键。 若干硬便已形成,偶尔应用开塞露注入肛门或温盐水灌肠润滑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凡有肛周湿疹、皮炎、瘙痒等病要积极治疗,防止肛周皮肤硬化,弹性减弱而撕裂肛管皮肤。 对有肛管皮肤损伤者,应积极治疗,防止因感染而形成溃疡。对患有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者,要尽早治愈,防止诱发肛门裂。另外医者作肛门直肠指诊时,忌粗暴用力,以免损伤肛管。
火郁发之 夏克春 火郁发之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是指热邪伏于体内;发,是因势利导、发泄之意。火郁的形成,正是由于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邪气阻滞气机,内郁不宣,蕴蓄于里,升降出入失常所致。 火郁发之理论可以指导温病及内科杂病的治疗。赵绍琴教授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杨栗山:“温病得于天地之杂气,怫热在里,由内而达于外。”又云:“在温病,邪热内攻,凡见表证,皆里热郁结,浮越于外也,虽有表证,实无表邪。”故尔,治疗温病必须贯彻宣发气机、透邪外达的治则,不可徒执清热养阴,遏伏气机。宣透为治疗温病之要义。宣,指宣散、宣发、宣通、宣畅;透,指透泄、透发。宣透的治法属于祛邪的范畴,它的特点在于为邪气寻找出路以引邪外出。比如,温病的卫分证,属肺卫郁热证。因此,卫分证的治疗应辛凉清解,宣郁清热。此辛散意在开郁,并非发汗解表。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在卫汗之可也”,他认为这并不是应用汗法,绝不能用辛温发汗之法,当用辛凉清解之法,清解肺卫热邪,使邪去热清,卫疏三焦通畅,营卫调和,津液得布,自然微微汗出而愈,虽不发汗而达到了汗出的目的。“汗之”不是方法而是目的。 赵绍琴教授以善治疑难重证而著称。他创造性地把温病卫气营血的理论应用到内科杂病治疗中,他认为内科病症多由邪气阻闭气机,人体气血循行障碍,内郁不宣,邪气不得泄越,蕴蓄于内引起。所以内科杂病的治疗,可用解郁、疏利、宣泄等法,开散郁结,宣通其滞,调畅气血,通达营卫。 在火郁发之的治疗时,赵绍琴教授喜用升降散(白僵蚕、蝉蜕、广姜黄、生大黄),寒温并用,升降相因,宣畅三焦,条达气血,使周身气血流畅,火郁之邪可得宣泄疏发。根据他的经验,治火郁证需酌加风药,如防风、荆芥穗、苏叶等,以风药行气开郁,调畅气机,通达腠理而发其郁火。 升降散药仅四味,其中僵蚕、蝉蜕袪风解痉、散风热、宣肺气,宣阳中之清阳;大黄、姜黄荡积行瘀、清邪热、解温毒,降阴中之浊阴;又加黄酒为引,蜂蜜为导。两两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阳升阴降,内外通和,而温病表里三焦之热全清。杨栗山云:“名曰升降,亦(表里)双解之别名也。”(《寒温条辨》)因之命名升降散。 升降散正为郁热病症而设。温病的本质是郁热,透邪外达的原则可以贯穿于卫气营血各个阶段,透邪的关键在于畅达气机,而升降散行气活血,能升能降,疏通郁热外达之路,故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皆可化裁用之。总之,郁热范围比较广泛,不论外感之温病、伤寒。抑或内外妇儿各科,只要属郁热,皆可以升降散化裁治疗。 案例1 2017.12.29 某孩,10岁,发热3天、头疼、咽痛,服用退烧药及感冒药,虽能热退,旋即又起。来诊时T:38.6℃,头疼、咽痛,口渴,精神萎,面红,咽鲜红不肿,纳差,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数。 辩证:温邪上犯,卫表不和 治疗:辛凉清解,宣郁和卫 方药:升降散加减 蝉衣10g 僵蚕10g 片姜黄6g 生大黄3g 生石膏20g 杏仁10g 荆芥10g 防风6g 薄荷6g 大青叶15g 5剂(颗粒剂),2次/日。 2018.1.3患儿家属电话告知服药2天基本痊愈,后未再发热,而且患儿同学发热39℃,症状类似,患儿家属直接送2天的药给其同学服用,也痊愈。 按:2017年12月份感冒发热患者较多,大多数集体性感冒发热,包括学校学生、医院医生护士等等,互相染易,传播较快,范围较广,首先以高热、头疼、咽痛为主,无明显寒邪体征,当属“冬温”,根据赵老的观点,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治当升降散加减,以辛凉清解之法,清解肺卫郁热,使邪去热清,卫疏三焦通畅,营卫调和,津液得布,自然热退而愈。 案例2 2017.12.1初诊 某女,28岁,左耳鸣2月余,经过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经熟人介绍遂来就诊。刻下症:神清,精神可,急躁,舌边尖红,苔白腻略兼黄,纳食一般,二便正常,左脉弦细,右脉濡。 辩证:肝胆郁热,湿犯清窍 治疗:疏肝泻热,化湿宣郁 方药:升降散加减 蝉衣10g 僵蚕10g 片姜黄8g 生大黄5g 柴胡10g 佩兰10g 石菖蒲10g 茵陈10g 灵磁石(先煎)30g 生白术15g 7剂,水煎服,3次/日。 配合针刺7天:听宫穴、听会穴、耳门穴、翳风穴、风池穴、支沟穴、太冲穴 2017.12.9二诊患者自诉耳鸣有所减轻。刻下症:神清,精神可,舌边尖红,苔白略兼黄,纳可,二便正常,左脉弦细,右脉濡。 原方继续7剂,患者有事未再针刺穴位。2017.12.20患者电话告知病情痊愈。 按:本例患者平素性情急躁,肝郁化火,肝主疏泄,相火内寄,气郁化火,火郁于肝,上犯耳窍出现耳鸣;脾乃升降之枢,木郁乘土,土运失司,湿困脾土,则阳郁不升,不能化湿,湿聚中焦与胆热互结经久不愈。治疗上予以升降散、针刺穴位等条畅气机,疏通郁热外达,配合通窍化湿等而告痊愈。 案例3 2018.1.6 朱孩,7岁,咳嗽1周、少痰,在西医院拍肺部X线示:右肺炎性变;血常规示: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肺炎支原体抗体IgG阳性(1:40),考虑支原体肺炎,给予头孢曲松钠及阿奇霉素输液三天后效果不明显,建议住院治疗半月,患儿家属遂来寻求中医治疗,来诊时咳嗽,少痰,咽红不肿,纳可,二便调,舌尖红,苔薄白,脉数。 辩证:邪郁肺卫,肺气不宣 治疗:辛凉清解,宣郁止咳 方药:升降散合止嗽散加减 蝉衣10g 僵蚕10g 片姜黄5g 生大黄5g 款冬花15g 杏仁10g 荆芥10g 防风10g 桑叶15g 枇杷叶15g 百部15g 桔梗10g 白前10g 5剂,水煎服,3次/日。 2018.1.11上午患儿家属电话告知咳嗽痊愈。 按:本例患儿咳嗽,适逢今冬流感高发期,依据舌苔脉象辨证为温邪郁肺,病邪性质属“冬温”,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热邪气郁闭于肺,肺气不宣而发咳嗽,治当升降散、止嗽散加减,以宣发气机、清解肺卫郁热,透邪外达,而咳嗽自止。
很多人都有遇到过睡觉时腿抽筋的情况吧!简直疼痛难忍!究竟为什么会腿抽筋呢?腿抽筋吃什么好?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 造成腿抽筋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一一罗列出来。 1、缺钙 钙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如果缺乏钙离子的作用,就会导致肌肉兴奋从而引发痉挛。由于缺钙而引起的腿抽筋多见于青少年之中。 2、寒冷刺激 如果外界的环境过于寒冷,那么身体中的肌肉就会受到寒冷的刺激,例如冬季夜里室内温度较低,这时如果被子比较薄或者腿脚长时间裸露在外,那么也很容易出现腿抽筋的情况。 3、睡眠姿势不好 睡觉时姿势不好,比如长时间仰卧,或者俯卧等,这些姿势都会导致小腿中的某一个肌肉长时间保持一个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这样就出现了腿抽筋。 4、身体雌激素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雌激素下降,出现骨质疏松,血钙水平过低,肌肉应激性增加现象,导致腿抽筋时常发生。 5、疲劳过度 身体过于疲惫,睡眠时间不够,或者平时睡眠时间过长,也容易引起肌肉痉挛。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易使乳酸堆积;睡眠时间过长,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就会减慢,二氧化碳在身体中就会堆积,这样也会出现脚抽筋的情况。 腿抽筋吃什么好? 那么,经常腿抽筋怎么办?其实食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多吃含钙、含镁的食物可以预防抽筋。 多吃含钙食物 第一类:牛奶。每100克牛奶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54.00千卡)、蛋白质(3.00克)、脂肪(3.20克)、碳水化合物(3.40克)、维生素A(24.00微克)、钙(104.00毫克)等,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并且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种类复杂,至少有100多种,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 小贴士:对于孕妇以及老年人来说,牛奶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类:豆制品。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数豆制品是由大豆的豆浆凝固面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其丰富蛋白质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样也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重要的是,豆制品不含胆固醇。 小贴士:豆类不仅可以熬汤,还可以加工(如大豆加工成豆浆,豆腐,豆腐皮;黑豆加工后变成豆豉、豆酱等美味的调味品)。 第三类:肉类和蛋类。肉类几乎是最普遍受人喜爱的食物。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在10%至20%之间,肉类食物的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种类的胺基酸,促进钙的吸收。蛋类中的蛋清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而蛋黄比蛋清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钙、磷和铁等无机盐多集中于蛋黄中。 小贴士:肉类和蛋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类:海产品类。如海带,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还有虾皮,虾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为丰富,有“钙库”之称,是缺钙者补钙的较佳途径。 小贴士:容易对海产品过敏的人,以及尿酸高、痛风的人,应该小心注意些。 含镁食物 含镁丰富的食物主要有:谷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鱼类、牛肉、猪肉、河鲜、花生、芝麻、香蕉等。谷类有荞麦面、小米、玉米、高粱面等;豆类有黄豆、黑豆、蚕豆、豌豆、豇豆、豆腐等;蔬菜有芥菜、冬菜、苋菜、雪里蕻等。 特别是紫菜含镁最高,每100克含460毫克,被誉为“镁元素的宝库”。缺镁可导致肌肉无力,耐久力降低。同时,镁还对心血管健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人体如果缺镁,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心肌坏死和钙化。 含维生素食物 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如果你也有腿抽筋的毛病,不妨试试上述食物吧!很多人都有遇到过睡觉时腿抽筋的情况吧!简直疼痛难忍!究竟为什么会腿抽筋呢?腿抽筋吃什么好?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 造成腿抽筋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就给大家一一罗列出来。 1、缺钙 钙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如果缺乏钙离子的作用,就会导致肌肉兴奋从而引发痉挛。由于缺钙而引起的腿抽筋多见于青少年之中。 2、寒冷刺激 如果外界的环境过于寒冷,那么身体中的肌肉就会受到寒冷的刺激,例如冬季夜里室内温度较低,这时如果被子比较薄或者腿脚长时间裸露在外,那么也很容易出现腿抽筋的情况。 3、睡眠姿势不好 睡觉时姿势不好,比如长时间仰卧,或者俯卧等,这些姿势都会导致小腿中的某一个肌肉长时间保持一个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这样就出现了腿抽筋。 4、身体雌激素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雌激素下降,出现骨质疏松,血钙水平过低,肌肉应激性增加现象,导致腿抽筋时常发生。 5、疲劳过度 身体过于疲惫,睡眠时间不够,或者平时睡眠时间过长,也容易引起肌肉痉挛。走路或运动时间过长,易使乳酸堆积;睡眠时间过长,体内的血液循环速度就会减慢,二氧化碳在身体中就会堆积,这样也会出现脚抽筋的情况。 腿抽筋吃什么好? 那么,经常腿抽筋怎么办?其实食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多吃含钙、含镁的食物可以预防抽筋。 多吃含钙食物 第一类:牛奶。每100克牛奶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54.00千卡)、蛋白质(3.00克)、脂肪(3.20克)、碳水化合物(3.40克)、维生素A(24.00微克)、钙(104.00毫克)等,含有很多的矿物质。并且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种类复杂,至少有100多种,主要成份有水、脂肪、磷脂、蛋白质、乳糖、无机盐等。 小贴士:对于孕妇以及老年人来说,牛奶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类:豆制品。豆制品是以大豆、小豆、绿豆、豌豆、蚕豆等豆类为主要原料,经加工而成的食品。大多数豆制品是由大豆的豆浆凝固面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豆制品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其丰富蛋白质含量上。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同样也含有钙、磷、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重要的是,豆制品不含胆固醇。 小贴士:豆类不仅可以熬汤,还可以加工(如大豆加工成豆浆,豆腐,豆腐皮;黑豆加工后变成豆豉、豆酱等美味的调味品)。 第三类:肉类和蛋类。肉类几乎是最普遍受人喜爱的食物。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在10%至20%之间,肉类食物的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种类的胺基酸,促进钙的吸收。蛋类中的蛋清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而蛋黄比蛋清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钙、磷和铁等无机盐多集中于蛋黄中。 小贴士:肉类和蛋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我们应该多吃一些,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类:海产品类。如海带,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与菠菜、油菜相比,除维生素C外,其蛋白、糖、钙、铁的含量均高出几倍、几十倍。还有虾皮,虾皮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极为丰富,有“钙库”之称,是缺钙者补钙的较佳途径。 小贴士:容易对海产品过敏的人,以及尿酸高、痛风的人,应该小心注意些。 含镁食物 含镁丰富的食物主要有:谷类、豆类、绿色蔬菜、蛋黄、鱼类、牛肉、猪肉、河鲜、花生、芝麻、香蕉等。谷类有荞麦面、小米、玉米、高粱面等;豆类有黄豆、黑豆、蚕豆、豌豆、豇豆、豆腐等;蔬菜有芥菜、冬菜、苋菜、雪里蕻等。 特别是紫菜含镁最高,每100克含460毫克,被誉为“镁元素的宝库”。缺镁可导致肌肉无力,耐久力降低。同时,镁还对心血管健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人体如果缺镁,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心肌坏死和钙化。 含维生素食物 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 如果你也有腿抽筋的毛病,不妨试试上述食物吧!
正常人的体温,口腔温度一般为35.8-37.4℃。在正常状态,正常人的体温不应高于37.5℃。如果经常高于37.3℃,就是低热。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冬季较低,夏季较高;妇女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也稍高。但这些都不属于低热范围,而是正常的生理变动。 引起低热的原因较多,如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肺外结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无黄疽型肝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播散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这类低热病人都是有器质性疾病的。此外,体质虚弱的人,或病后,常常会发生低热。如果在低热的同时还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手抖、颜面易潮红、窒性心动过速、打嗝、腹胀、失眠,就可能是神经性低热。 中医所指的低热尚包括患者主观自觉的手足心热、胸中烦热而体温并不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常见表现为夜热早凉,或夜间发热为甚,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骨蒸发热,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纳呆厌食,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和体征。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长期低热(持续2周以上)的病因常见者有小儿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牙龈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肾炎、肿瘤、坏死组织重吸收、真菌感染性肺炎、结核病等);功能性低热,特点是清晨体温正常,活动后出现低热,包括药物热等。依据临床表现,以低热为主症者,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查清病因,审因论治。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取祛除病因法。祖国医学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可致发热;饮食劳倦,情志郁结,宿食,痰饮,瘀血等久留不去,导致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耗,阴阳失调,可致发热;气、血、阴、阳亏虚可致发热。而在本症的病例中,一般内伤多于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