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口服药物,首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效的治疗药物还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一般建议药物治疗至少 8 周。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来缓解症状。除了吃药,有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很有帮助,比如减肥、戒烟、戒酒。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在饮食上注意避免进食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如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等。在进食习惯上,要注意一餐不要吃得太饱,更不要暴饮暴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睡前 2 小时内不宜进食。另外,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与肥胖有密切关系,体重超标的人群更容易发病,因此控制体重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减少发作的重要条件。在生活中要注意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便秘和紧束腰带等。此外,在休息时,患者可以适当垫高床头少许。同时,避免应用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阿托品、硝苯地平等。还要注意调整情绪,因为失眠、焦虑也会加重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食管糜烂或食管溃疡的症状。出现病症的人群有很多,几乎涵盖了任何年龄阶层的人群。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表现包括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胸骨后(从嗓子眼到胸口的位置)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另外,反流性食管炎还可以有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等不典型症状。最容易让人忽略的是,反流性食管炎还可以引起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和蛀牙问题等。反流性食管炎可引起食管糜烂或溃疡出血、食管狭窄或 Barrett 食管。当食管出血量大时,可导致呕血、黑便,甚至休克;食管狭窄时可导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能直接观察食管、胃粘膜的变化,除了能判断有没有反流性食管炎,还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比如有没有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 食管等并发症。同时对于可疑的病变,胃镜下还可以直接取样进行病理检查,就是把取下来的病变组织,经过特殊的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以鉴别是否有食管癌等其他疾病。胃镜检查的过程中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如果难以忍受,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话,建议行无痛胃镜,就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以减轻检查过程中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