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家属能做的改善工作,可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减少花费等,仅供参考:1. 气道管理防受凉 坐起时随时披衣服,躺下时盖好被子(注意肩部保暖)防误吸床头抬高30°,防止反流,餐后1小时避免放平。口腔清理 漱口(淡盐水4-6次每天,可以用口泰等),刷舌面。拍背排痰 每1-2小时拍背排痰,每次5-8分钟,可间断进行。2. 营养优化做好营养供给疾病消耗巨大时,营养是对抗疾病和身体恢复的关键,重点关注。营养餐调配,肠内营养粉或肠内营养液应用,比静脉营养花费小,且利用效率高。糖尿病饮食,注意每顿主食(米、面、馒头类)控制在2两,鸡蛋、瘦肉、蔬菜供应充分,易消化。水果类注意洗干净,进食前适当加温。3. 血栓预防90%的血栓发生在下肢,有肺栓塞的风险。彩超排除下肢已有血栓后,可协助患者下肢主动或被动伸缩运动,按摩上下肢肌肉。病情允许情况,尽早下床活动。4. 体温监测 发热患者,每1-2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避开喝水吃饭等,及时向医护人员汇报;无发热者,动态观察并避免受凉。(注意人生理体温是波动的,超过37.2度为发热)5. 管路观察观察输液管路、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尿管白天每2小时放开,锻炼膀胱功能,夜间放开,以避免尿潴留。6. 辅助康复 家属可学习康复知识,协助患者更快康复。家属陪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挑战,也是学习医学保健知识的机会,做好家属排班和情绪调适,祝早日康复。
NSIP 1994年Katzenstein和Fiorelli报道通过组织病理学从其他IIP中鉴别出来。随后的报道和综述确认了NSIP的特征。有典型临床-影像-病理学NSIP特征(排除风湿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有助于UIP/IPF与其他形式的IIP鉴别。NSIP预后与IPF明显不同。最近的研究显示NSIP的病理学类型相当普遍。它可以表现为小业内和叶间明显不同。它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多样,分为细胞型、纤维化型和混合型,临床表现从亚急性到慢性不等。虽然两个研究提示一些NSIP患者预后不良,但IPF/UIP5年生存较NSIP更差,虽然两者10年生存率差别减小。NSIP的纤维化表现暂时一致。纤维母细胞灶和致密纤维化在外科肺活检标本不常获得。典型的NSIP患者BAL液表现为淋巴细胞增高,而CD4/CD8比例降低。NSIP在纤维化型NSIP中,一些显示BALFCD8T淋巴细胞增多,另外一些BALF细胞模式显示与IPF/UIP类似(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但中性粒细胞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这些细胞模式与风湿结缔组织病相关的NSIP类似。有趣的发现是,这些患者BALF淋巴细胞增多伴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BAL细胞模式显示细胞型NSIP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当分析淋巴细胞亚类特征时CD4/CD8比例倾向于降低。纤维化型NSIP的BAL淋巴细胞不增高。BAL淋巴细胞增高并HRCT显示弥漫性磨玻璃影支持细胞型NSIP诊断,但其他疾病如HP、COP、药物毒性或结节病也可以表现为BAL淋巴细胞增高。BAL分析对预后未知,没有可信的报告。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BALF特点COP是一种原因不明的IIP。以前称为特发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要与继发性机化性肺炎OP鉴别,如继发于吸入损伤、放射线、结缔组织病、移植排斥、各种药物和病毒性肺炎。由于影像学和临床病程与许多其他肺部疾病类似,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行BAL和活检以除外真菌、结核和恶性疾病。COP的BAL细胞模式是混合性的,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泡沫样吞噬细胞。目前尚没有共识提出BAL细胞模式对COP有诊断价值。一些对于疾病慢性病程的评估有助于确定BAL是否与COP一致。慢性病例中淋巴细胞常呈主导地位。暴发性COP常有更高的BAL中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常位于2%和25%。更高的比例提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可能。当激素治疗停止后,COP有较高的复发倾向,有学者对比了激素治疗后复发和持续改善的BAL,并没有发现差别。与其他间质性肺疾病相比,COP的BAL淋巴细胞数更高。一个COP小鼠模型以CBA/J小鼠感染1106空斑形成单位肠病毒1/L制成。这些小鼠患上与人类COP类似的激素敏感性滤泡性细支气管炎和肺泡内纤维化。敲除CD4+或CD8+淋巴细胞可以限制纤维化和COP病变的发展.虽然HP和结节病也增加淋巴细胞的比例,其临床表现和HRCT常不同于COP,结节病BAL中嗜酸性粒细胞常常缺如。小结:BAL细胞模式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排除感染或恶性疾病,强烈提示COP。BAL对COP治疗反应、预测复发、监测疾病病程没有帮助。
ILD2022思维导图
囊性肺疾病思维导图
译自clinical cancer oncology当科学家尝试在发展新疗法以更好地理解癌症的本质和生物学行为时,另外一些研究注重改善癌症患者护理和生活质量。今年,研究为癌症患者中睡眠紊乱的流行和进展期肺癌诊断后为化疗增加辅助治疗的益处提供了新的视角。其他研究注重瑜伽在改善癌症幸存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应用,处理患者抑郁和疼痛的遥控技术,和影响早期肺癌手术抉择的因素。主要进展睡眠问题影响大部分实施化疗的癌症患者在目前所知第一个评估经受化疗患者失眠流行率的大型研究,研究者发现超过四分之三这样的患者存在失眠和其他睡眠紊乱问题—将近正常一般人群发生率的三倍。在研究中,随访2周期化疗的823名癌症患者完成了问卷。他们发现将近37%(301患者)有失眠症状,另有43%(362患者)至少每周三个晚上入睡困难或难以入睡。研究者发现睡眠问题在年轻患者中更为流行,58岁以下有85.6%报告有症状,而85岁及以上为75.5%。失眠也因肿瘤类型而异:在所有的失眠主诉中乳腺癌患者报道数目最多。在任何人群中,肺癌患者是最可能报告失眠的。有失眠的患者报告抑郁和疲乏也比无失眠患者可能性显著大。显著进展肺癌化疗患者增加辅助治疗改善生存,生命质量一个随机临床试验发现诊断为进展期肺癌后立即接受标准化疗加辅助治疗的患者比只做化疗者显著活得更长,且生活质量更高。定期去看辅助治疗专家的患者抑郁和疼痛更轻微,活动更好,而接受强烈治疗的可能更小(见肺癌章节)。瑜伽改善癌症幸存者睡眠和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疲乏目前最大的一项专门为癌症幸存者设计的评价瑜伽价值的研究发现为期4周的瑜伽项目帮助他们睡得更好,经历更少的疲乏,并且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图7)。睡眠问题和疲乏癌症幸存者中最流行的不适反应。治疗过程中大约80%的患者诉说睡眠问题,而治疗结束后这一比率为65%。有效的治疗措施很少。在一项多中心随机II/III期临床试验,瑜伽的好处在410名早期癌症患者(96%为女性,75%为乳腺癌患者)在完成辅助化疗后2个月和24个月得到评估,参加者或者得到常规护理或标准监测或标准监测加一个为期四周、每周两次的瑜伽项目(专为癌症幸存者设计),包括意念锻炼法,比如呼吸、冥思、想象和保持站位、坐位和躺位等姿势。瑜伽组患者据报告相比对照组睡眠质量有更好地改善(22%VS12%);减少临床睡眠欠佳的发生率(31%VS16%);应用睡眠冥思者有更大的减少(21%vs5%);白天瞌睡的发生率更低(29%vs5%)。在疲乏发生率减少程度方面,瑜伽组报告减少42%,而对照组仅减少12%。前者据报道生活质量也有改善(6%),而对照组无变化。基于电话的患者管理策略缓解癌症患者抑郁和疼痛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由护士执行从内科到心理方面的咨询,加上自动症状监测系统的基于电话的患者管理项目改善了接受地点分散的肿瘤诊所治疗患者的疼痛和抑郁结果。研究中405名抑郁和/或疼痛的患者(其中1/16接受偏远肿瘤治疗机构的治疗),被随机安排到“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由他们的内科医生提供常规护理,没有特殊的电话或监测)。干预组患者接受在症状评估和提供疼痛和抑郁教育方面经过培训的护士的定期电话。这些患者还会通过包括交互性电话或基于因特网调查的自动症状评估系统的定期对抑郁和/或疼痛的监测。405名参与者中,131名患者仅有抑郁,96名仅有疼痛,178名两者都有。274名有疼痛的患者,干预组1年后疼痛严重程度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同样,309名抑郁患者中干预组在抑郁方面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除了改善参与者的疼痛和抑郁,研究证实了基于电话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信息不足及其他一些医疗条件影响早期肺癌的手术抉择手术是早期肺癌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未行手术的此类患者在诊断后常不超过一年。一直以来,非裔美国人手术率相当低,但他们和其他患者放弃手术的原因并不清楚。为了寻求原因,研究者调查了437名治疗过程中尚未决定的早期肺癌患者。患者被问到关于对医生的信任、患者-医生交流、对癌症的态度和日常活动能力方面的问题。调查确立了与患者决定不行手术有关的许多因素:包括健康知识的信息欠缺,对诊断和手术价值的不相信,其他一些合并的医疗条件,缺乏持续性的医疗照护资源。手术率在白人患者中较高。在386名适合手术的患者中,66%的白人(179/273)和55%的黑人患者(62/113)实施了手术。尽管黑人患者相对较年轻,但差距仍然存在。研究者发现合并2个或更多合并症的黑人患者手术率尤其低(13%),而无或1个合并症的患者手术率为62%;相对应白人患者发生率分别为39%和70%。而非裔美国人中未定期看医生的手术率为42%,而定期看医生的患者为57%。REFERENCES1. Palesh, OG, et al. Prevalence, demographics, and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of sleep disrupt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Cancer Center-Community Clinical Oncology Program. J Clin Oncol. 2009; 28:292-298.2. Mustian, KM, et al. Effect of YOCAS yoga on sleep, fatigue and quality of life: A URCC CCOP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among 410 cancer survivors. Presented at the 4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June 2010, Chicago, IL.3. Kroenke, K, et al. Effect of telecare management on pain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JAMA 2010, 304 (2):163-171.4. Cykert, S,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cisions to undergo surgery among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early-stage lung cancer. JAMA 2010, 303 (23): 2368-2376.
胸部CT征象笔记分享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动脉高压(PAH)的第4类原因,自然预后差,经有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部分起病隐匿,需要与急性肺栓塞仔细鉴别。CTEPH需要终生抗凝,而一般不建议溶栓(支气管动脉的代偿性扩张使得出血风险增大)。注意CTEPH也会继发急性PTE。从复发性肺栓塞中鉴别CTEPH。残留血栓提示肺栓塞复发和发生CTEPH风险大。肺栓塞的密切随访,30%的患者有症状。3月复查是否吸收。早期发现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疾病(CTED)和CTEPH。随访手段:心脏彩超、肺功能、运动心肺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肺通气灌注显像、CTPA等。早期识别,规范管理,改善预后。根据阻塞部位分为近端阻塞、近端狭窄、远端狭窄。CTEPH评估手段:肺通气灌注(V/Q)显像灵敏度最高,推荐为首选检查。灌注缺损范围、分布与手术风险相关。CTPA临床应用广泛。对段以上血管病变敏感,可评估管腔内外结构。对远端肺栓塞不敏感,可能漏诊。仔细观察,可区分部分急性PTE和CTEPH。肺动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空间分辨率高,动态多角度。锥体束CT或MRA也有应用。治疗:手术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合适病人的根治性治疗终末期CTEPH患者可考虑肺移植或心肺移植。介入肺动脉球囊扩张术(BPA)药物靶向药物可能对远端肺动脉狭窄、对于不能手术或介入的患者有一定效果。利奥西呱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CTEPH的靶向药物。更多的证据在积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