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在中医属“瘿病”范畴,多与气滞、痰凝、血瘀相关。中成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及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消除结节、缓解症状的目的。中成药治疗也需辨证分型,以下为分型及常用中成药建议:一、辨证分型及对应中成药1.气郁痰阻型症状:颈部肿物柔软,随情绪波动增大,胸闷胁痛,舌苔薄白。 逍遥丸:疏肝健脾,理气化痰。 柴胡舒肝丸:缓解肝郁气滞,适合情绪波动明显者。 2.痰瘀互结型症状:结节质硬、边界不清,舌暗有瘀斑,胸闷痰多。 小金丸(胶囊):散结消肿,化瘀止痛,需注意含制草乌,不宜长期服。 西黄丸:清热解毒、活血散结,适用于热毒瘀阻者。 3.肝火旺盛型症状:结节伴烦躁易怒、口苦目赤,舌红苔黄。 夏枯草颗粒(膏、口服液):清肝泻火,散结消肿,可搭配逍遥丸增强疗效。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实火,适用于火旺兼湿热者。 4.阴虚火旺型症状:结节伴心悸手抖、消瘦多汗,舌红少苔。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改善阴虚内热症状。 天王补心丹: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明显者。 二、通用散结中成药内消瘰疬丸:软坚散结,用于痰火凝结的结节。 平消胶囊:活血化瘀、解毒散结,适用于多种良性结节。 五海瘿瘤丸:含海带、昆布等,消瘿散结,需注意碘摄入量。 三、治疗注意事项1.定期复查:开始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及功能,监测结节变化,根据结节变化情况可逐渐延长到1-5年复查。 2.情绪调节:本病为常见病,避免过度担心、焦虑抑郁。 3.生活及饮食调节: 避免过劳,规律睡眠,根据尿碘测定,选择低碘、富碘或正常饮食。 4.中西药相互作用:若同时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等西药,需在服药2小时以后再服中成药物。 四、 建议初诊患者:首诊应完善甲状腺功能(TSH、FT3/FT4)、抗体(TPOAb)及超声检查。 中药疗程:一般需连续服用1-3个月,无效则调整方案、或者是终止中药治疗。 中西结合:甲状腺体积较大者可合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结节者可联用硒酵母片+中药调理。
乳腺增生的中成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如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等)选择合适的药物,以下为常用中成药及相关适应证的综合分析:一、常用中成药及适应证1.逍遥丸(类似药:红花逍遥胶囊)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适应证:肝气不舒导致的乳房胀痛、胸胁胀满、月经不调等,适用于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2.乳癖消片成分:鹿角、蒲公英、昆布、三七、夏枯草等。适应证:气滞血瘀或痰瘀互结所致的乳腺肿块、疼痛,兼具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效,适用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炎前期。3.小金丸成分:麝香、木鳖子、制草乌、乳香、没药等。适应证:瘀血阻络型乳腺增生,表现为乳房肿块硬痛、皮色不变,兼具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作用。4.乳癖散结胶囊成分:夏枯草、川芎、僵蚕、柴胡、莪术等。适应证: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症见乳房疼痛、肿块、烦躁易怒等,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5.乳核散结片成分:漏芦、当归、地龙、牡蛎等。适应证: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表现为乳房胀痛、经前加重,具有疏肝活血、软坚散结作用。6.乳康丸成分:未明确(常见组方含活血化瘀类中药)。适应证: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症见乳房结节或肿块,伴经前胀痛,需注意孕妇慎用。7.舒肝颗粒成分: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适应证:专攻疏肝理气,适合肝郁化火型疼痛伴口苦、失眠。8.平消胶囊成分: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火硝)、干漆(制)、枳壳(麸炒)、马钱子粉。适应证:乳腺肿瘤、乳腺增生、胸肋痛、胃脘痛,月经不调等。9.内消瘰疬丸成分:夏枯草、浙贝母、海藻、玄参等。适应证:化痰散结,清热软坚,适合痰热互结型结节。10桂枝茯苓胶囊成分: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等。适应证:温经通络、化瘀散结,适合血瘀兼寒凝的结节。二、其他中成药及辅助药物1.乳宁颗粒:养血舒肝、理气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伴两胁胀痛。2.舒肝颗粒:疏肝解郁,改善情绪相关的乳腺胀痛。3.维生素E:作为辅助治疗,可改善乳腺组织代谢及血液循环。4.夏枯草口服液:清肝散结,辅助缩小炎性结节。三、外用药贴:1.消结安贴(含莪术、三棱、冰片):局部外敷,辅助软化结节、缓解疼痛。2.通络安乳贴: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导滞消炎、通络消肿、软坚散结,可调节内分泌功能,维持正常月经周期,改善乳腺增生引起的胀痛和结节。3.活血舒筋膏: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软坚散结,疗效迅速,可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肿胀。4.乳腺宁贴片:专为乳腺增生设计,通过外敷直接作用于乳房组织,减轻炎症和结节压迫,改善血液循环。四、新型中成药进展1.丹香颗粒(临床试验阶段):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症见乳房肿块质韧、胀痛随情绪或月经周期变化等。2.红金消结胶囊:含鼠妇虫、郁金等,针对气滞血瘀型结节,临床显示可缩小结节体积。3.乳结泰胶囊(研究阶段):基于“从脾论治”理论,调节内分泌,减少结节复发。五、用药注意事项1.辨证用药:需根据中医分型选择药物,如肝郁气滞选逍遥丸,痰瘀互结选乳康丸等。2.禁忌与副作用:部分药物含活血成分(如小金丸),孕妇及出血倾向者禁用;乳癖消片可能引起轻微胃肠反应。3.联合治疗:严重疼痛可短期联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但需避免长期使用。4.生活方式调整: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少油腻、多蔬果)、定期乳腺检查。总结乳腺增生的中成药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核心,具体药物需结合个体辨证分型选择。新药研发(如丹香颗粒)为未来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仍需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功能逐渐减退(甲减)。关于碘摄入的建议需根据个体情况和所处环境谨慎对待。1.碘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关系 1.1过量碘的风险:过量碘可能刺激甲状腺自身免疫反应,加重炎症或诱发甲减恶化。尤其在高碘地区(如沿海地区),需避免长期高碘饮食。 1.2碘缺乏的影响:在碘缺乏地区,适量补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但需避免过量。2.饮食建议 2.1限制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藻等海产品,以及含碘盐(根据地区调整)。 2.2慎用含碘药物:如复合维生素、胺碘酮、西地碘等药物中含碘成分。 2.3选择低碘饮食:成年人每日碘需求约150微克(孕妇/哺乳期需增加),可通过少量加碘盐或天然食物(如鸡蛋、牛奶)满足。 2.4避免极端无碘:完全无碘可能引发代偿性甲状腺肿,尤其缺碘地区。 2.5特殊情况:若合并甲亢或需放射性碘治疗,医生可能短期建议低碘饮食。3.其他饮食注意事项:适量补充硒(如巴西坚果、鱼类)可能有助于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需遵医嘱)。避免致敏食物如、部分患者对麸质(Gluten)敏感,无麸质饮食可能改善症状。减少炎症食物、限制精制糖、反式脂肪,增加抗炎食物(如深色蔬菜、Omega-3脂肪酸)。4.个体化调整与医学监测: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通常建议低碘饮食,避免过量碘摄入,但需根据居住地碘供应情况(如是否缺碘)和个体病情灵活调整。核心原则是平衡碘摄入,既不过量也不缺乏,并结合整体抗炎饮食策略,以支持甲状腺健康。
甲状腺手术后甲状腺旁腺功能减退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补钙及维生素D(1)口服钙剂:常用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1~3g/d,剂量根据血钙水平调整,分次餐后服用以提高吸收。(2)维生素D补充:常用骨化三醇(0.25-2.0μg/d)或阿法骨化醇,剂量根据血钙调整,维持血钙在正常低限(2.0-2.2mmol/L)。2.监测血钙(1)定期检测:术后定期监测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2)症状观察:注意手足抽搐、麻木等低钙症状。(3)纠正低镁血症低镁可加重低钙症状,若血镁<0.7mmol/L,需口服或静脉补镁(如硫酸镁)。3.饮食调整(1)高钙低磷饮食:增加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钙强化食品;限制可乐、加工肉类等高磷食物。(2)避免草酸盐:减少菠菜、坚果等影响钙吸收的食物。4.药物治疗PTH替代治疗:严重或持续低钙时,可考虑使用重组人PTH(如特立帕肽)。5.长期管理(1)定期随访:长期监测血钙、磷及PTH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3-6个月检测血钙、磷、PTH、尿钙及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每年评估骨密度(长期维生素D治疗可能影响骨代谢)。(2)患者教育:指导患者识别低钙症状及应急处理措施。识别低钙症状(如抽搐、麻木)及应急处理(随身携带钙片)。避免使用加重低钙的药物(如利尿剂、质子泵抑制剂)。6.应急处理:急性低钙血症,出现严重低钙症状时,立即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1)监测与评估每6-12小时检测血钙、磷、镁及PTH水平,重点关注症状(手足抽搐、口周麻木、喉痉挛等)。若PTH术后即刻<15pg/mL,或血钙<2.0mmol/L(8mg/dL),提示甲状旁腺功能受损风险高。(2)静脉补钙症状性低钙血症: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缓慢推注),随后持续静脉滴注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50-100mL加入500mL生理盐水,维持4-6小时)。目标血钙维持在2.0-2.2mmol/L(8-8.8mg/dL),避免过度补钙导致高钙血症。(3)补充活性维生素D骨化三醇(0.25-1.0μg/d)或阿法骨化醇(0.5-2.0μg/d),快速提升肠道钙吸收。(4)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中发现旁腺损伤时,可立即将旁腺组织移植至胸锁乳突肌或前臂肌肉,部分患者可恢复功能。总结甲状腺术后旁腺功能减退的处理需综合补钙、维生素D、饮食调整及定期监测,严重时考虑PTH替代或手术干预。
颈部筋膜是维持颈部结构、分隔组织并保护深层结构的重要层次,分为颈浅筋膜和颈深筋膜,后者进一步分层。以下为详细解析:一、颈浅筋膜(SuperficialCervicalFascia)1.位置:位于皮下组织与颈深筋膜之间。2.内容物:2.1颈阔肌(Platysma):薄层皮肌,属表情肌,协助面部表情。2.2脂肪组织:分布于个体差异较大的区域。2.3浅静脉:如颈外静脉(引流面部和颈部浅层血液)。2.4皮神经:颈丛分支(如耳大神经、颈横神经)。2.5淋巴结:浅层淋巴结群。二、颈深筋膜(DeepCervicalFascia)分为三层,包绕颈部深层结构:1.封套层(InvestingLayer):环绕颈部,形成“封套”结构。上方附着于下颌骨、乳突、上项线。下方附着于胸骨、锁骨、肩峰。包裹胸锁乳突肌(SCM)和斜方肌。下颌下腺、腮腺(形成腺体被膜)。即包绕两肌两腺形成两个间隙。2.气管前层(PretrachealLayer)2.1肌肉部:覆盖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等)。2.2内脏部:包裹甲状腺(形成假被膜)、气管、食管及咽部。3.椎前层(PrevertebralLayer)3.1位置:覆盖椎前肌(如颈长肌、头长肌)及斜角肌。3.2延伸:向下与胸内筋膜延续。外侧形成腋鞘,包裹臂丛和锁骨下动脉至腋窝。4.颈动脉鞘(CarotidSheath)4.1组成:由封套层、气管前层和椎前层共同形成。4.2内容物:颈总动脉(后分叉为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CNX)。三、筋膜间隙及临床意义颈部筋膜形成多个潜在间隙,感染可沿此扩散:1.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Space):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之间。感染可下行至纵隔,导致纵隔炎。2.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Space):位于咽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感染可扩散至后纵隔。3.椎前间隙(Prevertebral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脊柱之间。结核性脓肿可经此达腋窝。四、关键临床联系1.手术层次:颈部手术需沿筋膜间隙分离(如甲状腺手术需切开气管前层)。2.感染控制:颈部脓肿需及时引流,避免蔓延至纵隔。3.颈动脉保护:颈动脉鞘损伤可致大出血或神经损伤。4.麻醉应用:颈丛阻滞需穿透封套层至神经根。颈部筋膜的分层与间隙对解剖定位、手术入路及感染管理至关重要,掌握其结构有助于临床精准操作。不同教材可能存在分层术语差异,但核心结构一致。
一、原发性甲旁亢手术指征:(1)血钙高于3mmol/l(12mg/dl),或血钙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0.25mmol/L。(2)血PTH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3)骨病X射线表现(骨质疏松、骨折)。(4)活动性尿路结石。(5)肾功能减退。(6)严重的精神病、溃疡病、胰腺炎、高血压。(7)50岁以下的病人。(8)不能按要求进行随访观察的病人。二、继发性甲旁亢手术指征:(1)临床表现:皮肤、心脑血管等呈进展性异位钙化,严重的骨痛、骨质疏松、肌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贫血且对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者等。(2)对钙敏感受体激动剂、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等药物抵抗,内科治疗无效的高钙血症(血清钙>4mmol/L)或高磷血症(血清磷>1.94mmol/L)。(3)持续性iPTH>800ng/L。(4)超声检查提示至少1个甲状旁腺增大并且直径>1cm或最大体积>300mm3或99mTc-MIBI显示高密度浓缩影。(5)甲状旁腺热消融、无水酒精注射等治疗无效者。符合(1)~(3)任何一项均建议手术。三、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指征:(1)严重的高钙血症(血清钙>11.5或12mg/dl);(2)持续性高钙血症(手术后3个月到1年内血清钙>10.2mg/dl);(3)严重骨质减少(低骨密度);(4)症状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5)疲劳,瘙痒症;(6)骨痛或病理性骨折;(7)消化性溃疡;(8)心理状态改变;(9)有肾结石病史病人。
正常男性乳腺组织仅有不发育的乳腺管及少量结缔组织,外表平坦,如果乳房出现异常发育,即称为男性乳房发育(Gynecomastia,GM或GYN),成年人或称男性乳房肥大,是男性乳房组织的一种良性弥漫性或局灶性发育异常。导致GM的原因可归为4类:生理性、病理性、药源性和特发性。其中药源性常有如下几类:一、雌激素:雌二醇、氯米芬、己烯雌酚、香豆素等。二、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即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三、胃动力药:胃复安、多潘立酮等。此药可使雄、雌激素比例失调,还会促进催乳素分泌,从而使男性乳房增大,溢乳。四、抗抑郁及精神病药:氯丙嗪、氟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新、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氟哌啶醇片等。五、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使人体雄激素与雌激素比例失调,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促使男性乳房发育,卡马西平可使催乳素增加,乳房增大。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七、利血平:该药可通过多巴胺受体,引起催乳素分泌增加,促进男性乳房增大,还可出现阳痿,其作用随用量增加而增大。八、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尼群地平、异搏定等,可通过干扰抑制催乳素释放因子,使催乳素增加,致使男性乳房增大。九、抗心律失常药:慢心律、胺碘酮、苯妥英钠等药物均可引起男性雄激素和雌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房增大。十、化疗药与靶向抗肿瘤药:顺铂、伊马替尼等。十一、雄激素受体阻滞剂:卡比鲁胺、氟他胺、尼鲁米特。十二、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十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戈舍瑞林、亮丙瑞林。十四、中草药:大豆、甘草、红丁香、姜黄、蛇麻子、马鞭草、麝香草等。十五、抗生素:酮康唑、甲硝唑。十六、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洛匹那韦等。十七、反转录酶抑制剂:司他夫定、依非韦伦等。十八、酒精及阿片类。十九、抗结核药:异烟肼、乙胺丁醇等。二十、调节血脂药:他汀类及贝特类。其他:洋地黄毒苷、安体舒通等。
乳房是女性最突显的第二性征,医学美学认为,人体的曲线美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而人体的曲线最重要的是三围,其中三围中第一围便是胸围,而胸围的主要决定因素和可改变因素就是乳房的大小和位置。乳房下垂是多数女性可遇到的乳房位置的下移。一、乳房下垂的原因:1.老年乳房下垂:老年人内分泌机能减退的同时伴有乳房支持组织功能的下降,因此皮肤、韧带、筋膜、脂肪和腺体都明显退化、萎缩、随重力线下降所致,故乳房表现为委缩状下垂。2.哺乳后乳房下垂:哺乳停止后,因激素分泌的减少,乳腺泡管、腺体及脂肪组织均发生萎缩,而皮肤及支撑组织却相应较多,或停止哺乳后康复训练不到位,或营养供应相对减少而导致乳房下垂。3.肥胖体型或遗传因素而致乳房下垂。4.减肥后乳房下垂:减肥后乳房内脂肪组织减少与皮肤松弛所致。二、乳房的美学特点:1.外形丰满匀称,皮肤细腻,富有弹性。2.乳房上缘位于第2肋,下缘位于第6肋,基底直径约10~18cm,高度约3~6cm,乳晕直径约4cm。3.乳头突出,轻微外展。4.乳房外形挺拔,呈半球型或圆锥型。5.中国女性乳房的平均体积在250ml左右。三、乳房下垂的分度:1.正常乳房:乳房下皱襞与乳房下极在同一平面。2.轻度下垂:乳头乳晕位于乳房下皱襞水平等高或在上下1cm以内,并高于乳房隆起部位的最低弧线。3.中度下垂:乳头乳晕位于乳房下皱襞水平下方1-3cm,但仍高于乳房隆起部位的最低弧线。4.重度下垂:乳头乳晕位于乳房下皱襞水平及乳房隆起部位的最低弧线下方。5.假性乳房下垂:乳头位置在下皱襞水平之上,但部分的腺体和乳房可到乳房下皱襞之下。垂乳分类还可以根据乳房体积分为4种类型。1)正常体积的乳房下垂:容积250-350ml。2)小乳房下垂:容积小于200ml3)中度肥大乳房下垂:容积600-800ml4)巨乳:容积大于1500ml四、乳房下垂矫正手术适应证:1.中、重度乳房下垂产生躯体症状者,如肩、背、胸疼痛、乳房下皱襞糜烂等。2.因乳房下垂影响其职业表现而要求手术者,如时装模特、运动员等。3.各种类型的乳房下垂影响其美容表现,要求手术者。4.因乳房过大造成的乳房下垂,可通过做乳房缩小术来使乳房变小,与身材比例协调。5.因各种原因一侧乳房手术后与对侧乳房明显不对称者。五、乳房下垂矫正手术禁忌症:1.局部有感染灶。2.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状况不健全者。3.瘢痕体质者。4.有不能控制的内分泌疾病者。5.一般状况差及全身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6.拒绝手术前照相和签字者。7.对医生不信任或过度信任者。8.其他。六、矫正乳房下垂手术并发症:1.血肿: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2.感染:乳腺导管系统与外界相通,存在常驻菌,乳腺组织特殊性或血肿继发引起的感染等。3.乳头乳晕坏死:术中剥离表皮时皮瓣的血运破坏及手术过程中热损伤均易引发回流不畅而至乳头乳晕的坏死。4.皮肤坏死:因皮下多为潜行剥离,且范围广、层次不整、闭切口时皮下组织修剪过度或有张力,有导致皮肤坏死的可能。5.乳头感觉异常或搏起障碍。6.乳房不对称。7.乳晕形态异常或双侧大小不对称。8.可能发生母乳喂养障碍。9.切口瘢痕。医生提醒:乳房下垂是一种自然转归过程中的状态,但有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体态、工作或生活,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正规医院乳腺专科医生手术,但应该充分考虑相关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DTC手术后的131l治疗131l治疗是DTC术后综合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治疗目的可分为3个层次:(1)采用131l清除手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称为清甲治疗。(2)采用131l清除手术后影像学无法证实的可能存在的转移或残留病灶,称为辅助治疗。(3)采用131l治疗手术后已证实的,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或远处DTC转移灶,称为清灶治疗。以上三种治疗方案是根据TNM分期和初始复发风险(低、中、高危)分层、术中所见、术后血清学及影像学的结果,综合评估确定出不同的治疗目的。根据患者评估结果和治疗目的选择不同层次的治疗,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二、131l治疗前准备1.低碘饮食:服131l前2~4周嘱患者低碘饮食(碘摄入量<50μg/d)。禁食海带、紫菜及海鲜等高碘食物,暂停服用胺碘酮等含碘类药物。2.含碘造影剂间隔:增强CT检查后间隔1个月以上即可考虑行131l治疗。3.DTC患者应停服LT42~4周,以使TSH>30mIU/L,再行131l治疗。4.化验和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和抗体(TSH、FT3、FT4、Tg及TgAb)、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完成心电图、颈部超声及胸部CT检查。育龄期女性患者,应行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排除妊娠可能。哺乳期患者,如决定行131l治疗,应中断哺乳。三、131l治疗后的随访及评估131l治疗后1个月应常规随诊,调整甲状腺激素剂量,以控制TSH至合理的抑制水平;及时了解131l治疗后Tg及TgAb的变化以及有无治疗后不良反应。在6个月后可考虑针对前次131l治疗进行疗效评估,为是否进行再次131l治疗或其他治疗提供依据。
1.服药时间,睡前服用可能更好:2024年5月7日,英国《柳叶刀》旗下《生物医学》在线发表法国圣路易斯医院、巴黎萨克雷大学、居里研究院、巴黎西岱大学、里昂贝拉德癌症中心、法国综合癌症中心联盟、古斯塔夫鲁西研究院、阿莫里坎放疗与医学影像和肿瘤学中心、伯戈尼研究院、西部癌症研究所、图卢兹肿瘤研究院、让佩兰癌症中心、克莱蒙奥弗涅大学、妇科肿瘤研究协会、英国伦敦大学癌症研究院、爱丁堡大学西部综合医院、比利时沙勒罗瓦大医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法国综合癌症中心联盟乳腺癌协作组(UCBG)UNIRAD研究预设次要终点分析报告提示,夜晚服用他莫昔芬较上下午服用疗效更好。2.雌激素类药物、抗雌激素药物,比如避孕药等会影响他莫昔芬疗效。3.不用含雌激素保健品:蜂皇浆、雪蛤、羊胎素、胎盘素、燕窝等4.影响他莫昔芬代谢的药物,如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利福平。5.高糖饮食,他莫昔芬会增加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要避免高糖饮食。6.抗酸药影响胃内PH值,不宜与他莫昔芬同时服用。7.夜间开灯会影响退黑素的生成,影响乳腺癌的预后。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