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生活是引起女性尿路感染很常见的原因,特别是年青女性性生活频繁者。主要表现为女性在性交期间或性交后立即出现排尿的强烈要求,有尿急、尿频及排尿困难等症状,造成不良的感觉。 主要原因有:1.性生活时,男性阴茎反复摩擦刺激女性膀胱后壁及尿道后壁,会引起水肿痉挛,引起性交后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2.女性尿道口与阴道口间距较近,尿道较男性短且宽弛,细菌易于进入,细菌受挤压容易进入尿道膀胱而引起尿路感染。3.性生活时使用子宫帽等避孕工具,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4.乱用私处清洗剂:刺激外阴,破坏外阴天然免疫屏障,平时每天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即可。5.性生活时阴道干燥,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6.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7.性生活前后不注意卫生。 预防: 1.平时养成多喝水的习惯,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相当于4-5瓶矿泉水的量。2.同房前,男女双方对会阴部进行清洗,同房后女性要及时排尿,以便冲走尿道的细菌。3.避免乱用清洗剂。4.可以适当用一些润滑剂避免缓解干燥,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5.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6.勤换内裤,最好每天更换。7.平时要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如:酒、辣椒、葱姜蒜等。 治疗: 急性期时,抗生素治疗要彻底,疗程要够,对于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疗程基本5-7d。但急性肾盂肾炎疗程一般为2周。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可根据情况进行长期抑菌治疗;呋喃妥因被用来作为长期尿路感染的抑菌治疗。可结合中药治疗,应用如清热解毒的泌淋清、热淋清等。多饮水,禁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尿路感染期以及治愈后一周内,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如果经常性尿路感染,可以在同房前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超微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清石术(SMP)SMP是目前世界上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一种“最微创”形式。以往PCNL的通道需要22-30F,创伤大,风险高,而SMP建立的通道仅为12F-14F,穿刺通道更小、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通俗形象地说,就是原来需要通过一支铅笔粗细的通道实施手术,现在只需要一支笔芯粗细的通道即可完成手术,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啊。超微经皮肾镜技术(SMP)的优势就在于创伤极小、恢复快、高清石率、低出血量、费用低、住院周期短。半小时从一个0.3cm的皮肤伤口把一枚2.5cm的左肾结石处理的一干二净。
膀胱肿瘤手术新方法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十一位,在男性排名第七位,女性排名第十位之后,男性是女性的3.3倍、城市高于农村2倍以上。大约75%的膀胱癌病人属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其肿瘤局限于粘膜层或是局限于粘膜下。 当前我们国家外科治疗膀胱肿瘤全是采用经尿道肿瘤切除术即TURBT术,这有两个目的:一是切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二是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分级和分期。但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首次电切术后肿瘤残余率可以达到33.8~36%,此外,由于电切技术和送检肿瘤标本的问题,首次电切还可以造成一部分肿瘤的病理分期偏差,临床上高达9%~49%患者的肿瘤分期被低估。(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并存在切除时解剖层次不清晰,手术时常常会因为电灼肿瘤组织焦痂形成而难以辨认层次,使切除深度不够或过深,造成肿瘤残余,尤其是输尿管开口处的肿瘤更易损伤局部输尿管入膀胱肌肉而导致尿液返流等。所以,当前浅表性膀胱癌主要外科治疗手段的二个目的均存在着缺陷,有没有更好的手术方法来代替? 有一种全球公认的技术叫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早于十余年前已经在消化道早癌治疗中应用,陕西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病院从2014年1月起将此项技术应用到膀胱肿瘤的治疗,并首次命名为BT-ESD。至目前已完成了近150余例,是目前国际上开展病例最多、也是国内最先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并在“2014年全国泌尿外科年会”和“2014年全国微创技术交流会”上进行专题发言,引起全国与会泌尿外科专家的积极关注,于2014年11月成功的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举办了“首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BT-ESD)高级研讨”,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掌握此新技术的专家团队。 其原理是利用高压水流注射于粘膜下与肌肉之间形成分离间隙,使肿瘤瘤体抬高离开膀胱肌层,而达到粘膜下从肿瘤根部完整解剖切除的目的,其优势在于先使肿瘤抬高并与肌肉分离,在安全、明确层次的情况下达到了精细解剖而进行完整肿瘤切除的目的,能整块切除病变且减少术中出血与穿孔的发生,尤是在保护局部肌肉不被损伤方面更具优势,术中的出血控制也很理想,由于先用水刀在粘膜下与肌层间进行了分离,使局部的血管与淋巴管均处于清晰可见和水刀有效处理范围之内。 按常规术前准备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1、按“2014年中华泌尿外科学诊疗指南”要求筛选病人 2、术中使是腔内超声进行病变浸润深度确认,进一步明确病变深度。 3、术中使用NBI技术(窄谱光技术)进行病变范围的确认,以帮助发现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病变。 采用ERBE水刀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BT-ESD)”是新的外科治疗方法,目前全球仅有德国泌尿外科一篇报道。 从我们的临床研究上发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BT-ESD)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剥除肉眼可见的全部肿瘤,二是在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分级和分期上较TURBT有明显优势,因能整块切除膀胱肿瘤,保证了病变的完整。在膀胱癌手术治疗方面应用水刀BT-ESD技术解决了当前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的不足,因此,BT-ESD技术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并有可能取代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