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天气逐渐变暖,近期以记忆下降为主诉的患者越来越多,随着这方面的病人不断增多,也听到了患者口中关于痴呆的一些错误的看法,或者叫误区,以下是近期门诊听到的一些误区,希望患者朋友能正确看待:误区1 痴呆反正也不能治,所以早看晚看都一样首先要说明的是,痴呆是一种包含有多种疾病的综合征,也就是说痴呆是有很多原因的,不是所有类型的痴呆都不能治疗。我们平时所说的老年性痴呆(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但不是唯一类型,患者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病需要医生来判断。其次,阿尔茨海默病尽管不能根治,但是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还是有很多办法的,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的办法。在门诊经常能看到很多早期出现记忆力下降但是没有及时来就诊的,但是到中晚期出现幻觉、妄想、睡眠颠倒、不吃饭、打人、不认识家人等情况的时候才来看,这个时候医生的办法其实很有限了。所以,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合适的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推迟精神行为异常的出现对患者和照料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误区2 家里有过世的老人去世前有痴呆,自己得痴呆的风险就很高门诊经常遇到很多记忆下降的患者会说,自己的父亲母亲,乃至于祖父母在80多岁的时候有痴呆,现在自己到了60岁左右,开始出现记忆下降,是不是自己也会遗传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其实,在真实的就诊患者人群中,有家族遗传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这部分比例还不到5-10%,而且多数遗传性的都是早发痴呆,其中有一些人在40岁左右就已经出现症状了。因此,祖辈中80岁左右罹患痴呆的,多数都不是遗传性的,这个也不要过于担心。误区3 诊断了阿尔茨海默病,也规律用了药,但是记忆力还是没有明显改善,那药物就不用再继续吃了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减退,目前原因不明,没有根本逆转的药物,这个的确是事实,放在国际上也是一样的。但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治疗的目的并不是让患者的记忆功能恢复到以前正常的状态,而是延缓患者的进展,让患者尽量不出现难以控制的精神行为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才是我们治疗痴呆的目标。所以,一旦诊断了该类疾病,我们首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疾病观--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我们门诊能看到很多患者,他们按医生的嘱托规律用药,再加上患者家属的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定期随诊,很多患者都过的很好!!所以,希望每个患者家属能直面疾病,和医生共同努力,给患者带来有质量的生活。欢迎来门诊当面交流!
每天的门诊中,总会看到有患者拿着刚刚做完的颈动脉超声结果忧心忡忡地走过来要求加号,说:大夫,能帮我加个号吗,我有斑块,我是不是就快瘫了,就快得脑梗了?每天,我们也会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提问,每当这个时候,我一般都先问问患者的情况,假如没有得过任何心脑血管疾病,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的大量吸烟,饮酒以及脑血管病家族史,而且血脂也不高的话,我一般都会和患者说不要过度担心,这个斑块就如同于我们到了一定年纪会长出几根白头发一样,我们不能说人长了几根白头发就说他不正常!所以面对大多数的斑块,与其忧心忡忡或者就此口服一些药物,不如暂时和他快乐伴行。 当然,不是所有的斑块都是好的伙伴,可能有些斑块是需要进行一些干预的。说到这,还没有解释这个斑块到底是什么?实际上,斑块的主要成分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血脂的一种,在一些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吸烟等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迫害的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开始沉积在血管壁上,随着不断的沉积,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斑块。这里只是把斑块简单说了一下,实际上,从胆固醇开始沉积到最后形成斑块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的,在斑块形成前,我们还能在超声报告上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内中膜增厚,实际上,内中膜增厚和斑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内中膜在1个毫米到1.5个毫米之间时,我们称为内中膜增厚,而超过1.5毫米时,我们就称之为斑块。斑块形成早期,其不会造成明显的血管狭窄,如果斑块再逐渐增长,就可能导致血管狭窄,当血管狭窄达到比较严重的时候,比如70%以上的狭窄时,就可能会引起脑梗塞的情况,而且,随着狭窄的加重,斑块有可能会脱离其粘附的血管壁而随着血流堵塞到脑内的一个血管,这种情况也可能引起临床上脑梗塞事件的发生。 所以,斑块是否会导致脑梗塞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其是否导致了局部的血管狭窄,在有严重的血管狭窄时,其导致脑梗塞的危险的确很高,这个时候肯定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而有的时候,可能还需要借助于手术治疗比如放入支架或者把斑块直接切掉。而当只有斑块,但是没有血管狭窄时,其导致脑梗塞的风险是比较低的,这个时候,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担心。 这个时候,可能有人会问,斑块虽然没有狭窄,但是电视上或者网上经常会说,如果斑块是软斑,也容易出现脑梗塞,如果是硬斑就没事了。这个说法,一半对,一半不对。首先,我们现在常把斑块成为稳定斑块或者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可能对应于硬斑,不稳定斑块可能对应软斑(注意,是可能!)。不稳定斑块,顾名思义,可能会导致临床事件的发生。其次,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的评价上看,超声不是最准确的,也就是说,单纯从超声结果上去界定一个斑块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是很难的!超声的结果只能是一个参考而已,这个参考,比如如果超声报告有不均质回声,或多发的斑块,这个时候要比均质的回声和单一的斑块不稳定,但是不代表一定不稳定。其次,另一个问题是,斑块的稳定是与血管是否狭窄明显相关的,越狭窄的血管,其斑块可能越倾向于不稳定。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斑块是否导致了血管的狭窄!!再谈一谈治疗的问题,有的人说,现在是一个全民他汀的时代,人人都在吃他汀。他汀,就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随着不断有新的他汀出现,他汀的副作用也越来越少,所以,口服他汀,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不是不可以。在门诊中,也的确会经常遇到,有很少或轻微斑块的患者也在服用他汀。这个问题,其实在业内也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是否服用,主要还是看其罹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比如是否已经得过心梗或脑梗,血脂是否高,是否有心梗或脑梗的家族史,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等多种因素。假如伴有多种因素,服用他汀还是合理的,相反,完全可以暂时不用,毕竟,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尤其是老年人。这个时候,良好的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可能就是最好的治疗。 啰嗦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一下我们的斑块:一,首先看是否有狭窄,尤其是70%以上的狭窄,若无,二看是否回声为不均质,若无,三看是否为多发,若无,四看是否有心梗,脑梗,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是否高血脂,若无,五,体育锻炼,减少高脂饮食,快乐健康生活!最后,不建议没有任何症状时就去做颈动脉超声,这不是讳疾忌医,而是没有必要给自己增加负担。本文系孙云闯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目前本人长期出记忆门诊,也会经常遇到主诉为记忆力下降的患者。其中,有一部分是非常典型的痴呆或其早期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有一些是已经痴呆的患者,有些诸如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可以主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其实痴呆是一个包含有很多疾病的综合征,老年痴呆或者阿尔茨海默病只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类型,其他类型痴呆诸如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甚至某些类型的失语患者其主诉也是记忆力下降,因此医生的甄别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期待大家能来记忆门诊一起就记忆下降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我们目前有比较敏感和全面的认知量表可供测评,此外,头部核磁,头PET-CT、脑脊液检查等检查手段也比较先进,这些都是可以对认知障碍相关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有了这些武器,我们对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就能做到放心了。其实,有关记忆力下降的治疗不只是医生简单的一个处方,医生对病情的讲解,家属对病情的理解,以及医患双方共同对疾病进行讨论乃至治疗方案的探讨,都是对病人非常有益处的。今天下午刚刚看了一个50多岁的女病人,在我这里已经随访了两年,目前还是轻度认知障碍阶段,但之前患者家属一直没有重视,现在发现患者病情已经有所加重,开始重视却也忧心忡忡。对未来的担忧,对疾病的担忧,对家庭的担忧等等。我们大概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了解了病情,同时也对接下来医患双方的配合达成了一致,有时候长期的随访对患者,也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今后我们还会不断调整治疗方案,让患者尽可能收益此外,本人也对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有一定了解,也欢迎帕金森综合症相关疾病的患者前来就诊,让我们共同面对疾病,迎来更有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