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括以下内容:一、什么是心房颤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房颤有哪些类型。三、房颤有哪些危害或危害或表现。四、房颤是怎么发现或查出来的,要做哪些检查。五、房颤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六、房颤诊治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误区。一、什么是心房颤动(房颤),与哪些因素有关。房颤,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就是心脏失去了正常节奏和频率(窦性心律),心跳变得紊乱、不规则的一种状态。房颤的发生,机制极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但不局限于:年龄、性别(中年时,男性多;老年时,男女无明显差异)、心脏疾病,心脏以外的其它疾病(比如甲亢)、饮酒、肥胖、遗传因素、睡觉鼾症等)。房颤发病的年龄跨度可以很大,总体来说,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变高,但20-40岁左右的比较年轻的房颤患者,也并非少见。总体上,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约1.5%,意味着全国有多达1千至2千万患。老年人的发生比例要高于平均人群(可达3%-8%)。二、房颤有哪些类型房颤的有很多分型方法,简单可以作如下分型。(一)从发作特点来说1、阵发性房颤:指房颤有时候出现,有时又可消退而恢复了正常心跳(窦性心律),房颤与正常心跳之间交替出现。房颤与正常心跳,根据“力量”对比不同,交替掌管心脏的跳动。随着病情发展,若不有效管控,房颤掌管心跳的比例将越来越高,有可能从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持续性房颤。2、持续性房颤:指房颤持续地掌管心跳达1周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没有正常的窦性心律。如果房颤持续了一年以上,称为长程持续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既有可能是一开始刚刚发现时,即为持续性,也有可能是阵发性房颤,因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演变而来(阵发性房颤,每年约有10%以上的比例会转化为持续性房颤)。3、初发房颤。指患者首次知晓或查出房颤,其类型既可能是阵发性房颤,也可能是持续性房颤。(二)从是否合并比较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来划分1、合并了明显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特别是二尖瓣狭窄),或者心脏安置了人工金属瓣膜,称为瓣膜病房颤,此种类型相对少见。其房颤的表现形式,大多数是持续性房颤。2、非瓣膜病的房颤,这种类型占多数。其表现形式,既可以是阵发性,也可以是持续性。三、房颤有哪些危害或表现通常,有3大危害或表现。每个患者可能表现出1种或多种,也有可能暂时没有任何症状或表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酷似“正常”(此种状态下,患者最容易忽视房颤,产生轻敌心理)。要注意,也是特别要强调的,即使暂时没有症状,也仅仅只是“暂时”的,若不认真加以治疗或干预,通常随着年龄增长,几乎全部患者都最终都会出现相应症状或表现。1、引发或促进心功能不全:降低心脏“发动机”功能和效率,使原有的心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老年人(60-80岁)、原有心脏功能本身不太理想的人群,在出现房颤时,容易有上述表现。相反,一些中青年人,则症状不明显。2、增加了血栓栓塞、脑中风风险:是没有房颤的患者的5倍以上。没有发生脑中风、血栓的时候,酷似普通人,发生以后容易致死或致残。要注意,房颤患者,血栓的风险高低,是因人而异的。在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有脑中风史的患者中,血栓风险较高,应把防治血栓作为第一要务来重视。反之,在中青年人、不合并其它疾病时,中风风险较低,防治的重点主要是在缓解房颤引发的心慌症状上。但要注意,随年龄增长(65岁以上)、合并疾病的出现,血栓的风险逐年是在演变、增加的,千万不可用最初的评估来一成不变地长期指导今后治疗,避免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3、引发心慌、心跳不规则的感觉,影响生活质量。阵发性房颤,在发作时,心慌症状多数比较明显,个别甚至可诱发眼前发黑、晕厥,在不发作时可能又无明显症状。另外,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有症状,极个别患者症状不明显。四、患者是怎么发现或查出房颤的,要做哪些检查(一)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阵发性的心慌,开始时,患者不知道心慌的原因(有时候在饮酒后,或者劳累、熬夜、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随着年龄增长,发作的频率变多,每次发作的时间变得相对较长,最终在做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时候,记录到了房颤。阵发性房颤经常表现为这种特点。2、无意间查体发现。比如单位例行体检发现,或测脉搏时或血压测量时发现脉搏不整齐,或因其它疾病就诊时做常规心电图。这种情况多数是持续性房颤,以40-60岁的男性居多,其中大多数身材偏粗壮、肥胖,可能合并饮酒、睡觉打呼噜等不良生活习惯或促发因素。3、老年人,平时生活能力还可以,也不怎么看病查体。有段时间,出现了活动时气喘,胸闷,下肢水肿,生活能力大大下降,干不动活了。实在忍不住了,到医院检查,发现心房颤动,多数是持续性。4、因脑梗、脑中风而发现,通常是60岁-80岁的老年人,房颤的类型既有阵发性房颤,也有持续性房颤。(二)做哪些检查当知晓房颤以后,通常要完成抽血化验全套(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心房大小)、普通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部分患者需做冠状动脉造影等。注意,以后根据情况,还要定期要随访和复查。五、房颤有哪些常见的治疗办法(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是“保底的治疗”,通常要长期使用。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的药,治疗强度也不同。总体来说,有三类药物,包括: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等。1、常用抗凝药物:(1)新型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艾多沙班,主要适用于大多数房颤患者,但不适合瓣膜病房颤。优点是,效果可靠,日常服用方便,不必定期验验血,是目前临床抗凝治疗最常用和优选药;(2)传统药物:华法林,优点是效果可靠,适用于几乎所有患者,缺点是服用不太方便,需定期验血,主要用于瓣膜病房颤。2、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一类是,控制、减慢房颤发作时的心率,使心跳不要那么快速,但预防房颤发作的作用较弱,主要用于持续性房颤。常用药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地高辛,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其中,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减慢心率的作用较强。(2)另一类是,减少和预防房颤的发作次数,但对减慢正常心率的作用相对较弱,要用于阵发性房颤。常用药有: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某些中成药,等。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3)第三类是,减少和预防房颤的发作次数,同时,减慢正常心率的作用也比较强。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常用药:索他洛尔,胺碘酮,决奈达隆。此类药物副作用相对大于前两类药物,往往作为前述药物无效时,或需加强治疗时,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6个月,很少超过12个月,使用期间应3个月左右定期复发。3、药物治疗的缺点:(1)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无法去除、撼动房颤的“病根”(通俗地说,房颤患者的心房里,是有病灶的),药物是难以有效、可靠地“打退”房颤,只能减少房颤带来的部分后果。(2)通常要长期应用,患者要面对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或小或大),以及效果越来越差的窘境。(3)药物是保底的治疗,是治疗的下限,并不能在更高层次上,解决房颤带来的不良后果,打个比方,就相当于吃饭,粗茶淡饭,只是吃了半饱,解决了基本需求,但没有吃饱、吃好。要想让治疗措施更全面更优化,通常要借助于以下的微创手术方法。(二)微创手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升效果,解决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微创手术以后,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扔掉药物”,通常也需要药物的“保底”治疗。值得肯定的是,微创手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用药的强度和级别。(1)房颤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脉冲场消融),目的是,打退房颤,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一种办法是,内科的微创导管消融,目前有射频消融、冷冻消融(不全麻,适合大部分患者),近年来还在探索脉冲场消融(通常需要全麻)。另一种是外科胸腔镜下的消融手术(需全麻,适合病程很长的慢性房颤)。此类方法的目的,是帮助“打退”房颤,恢复、维持正常心跳,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房颤3大危害,一举解决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栓风险、缓解心慌症状的综合效果。在上述几种方法中,当来临床上还是以内科的导管射频消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最为成熟。需要注意的是,射频消融的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总体上,越早考虑做消融,效果相对越好,虽然有一定的复发率,但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方法能在整体上胜过该方法。大部分患者的消融效果是较好的、满意的,可作为首选,效果明显优于药物,但客观上也有部分患者已不适合该方法,此时可酌情选择替代方法。(2)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心内科的微创手术。主要作用是减少血栓栓塞、脑中风风险,降低对抗凝药物的依赖。但是,该方法不能打退房颤,此时房颤仍然是存在的,因而无法解决房颤引起的心功能和心慌的问题。左心耳封堵术有一定适应证和适用范围,可作为上面消融微创手术的一种替补方法,主要适用于预估房颤的射频消融的效果不理想、血栓风险较高、又难以坚持长期应用抗凝药物部分患者。(3)房室结消融术以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也是一种心内科的微创手术,该方法不能打退房颤,房颤仍然是存在的,但可使房颤时心脏的“乱跳”人为变得“有规律地跳”,对于某些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心脏跳动的效率,挖掘了心脏的一部分内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但总体改善效果比不上消融。另外,也不能降低血栓栓塞的风险。其适应证较小,预估认为房颤射频消融效果不理想、同时心跳又偏快药物难以控制、心功能不全症状比较明显的患者,可以将其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方案。六、房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哪些常见误区(一)房颤,现在没有症状,为啥要吃药、为啥要做射频消融?就拖着,不做射频消融,或者以后再做射频消融,不行吗?房颤的治疗,不完全是仅仅为了控制症状,更主要的是着眼于长远,着眼于降低心脏血管风险。用药物或者射频射频消融的方法,把房颤控制得更好,才能减少和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房颤的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有一定的时机性,做得早一些,效果相对好一些。房颤的病情,基本上是在不断演变和进展、加重的,这是客观规律。即使药物治疗在特定时期,暂时有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颤不但不会痊愈,反而会日渐严重,房颤的“病灶”也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难消除,万不可侥幸地以为靠拖延战术,能把房颤拖走,而应定期评估,在合适的时机,果断选择射频消融微微创手术。(二)房颤,做射频消融的复发率高不能以偏概全地用静态的眼光、一刀切的眼光描述为“复发率高”。动态地来看,历经20余年的发展,近年来(2020年)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效果,总体有了大幅提升,成功率相较于5年前、10年前,已有明显改善,总体效果是满意的。客观上,复发现象是有的,但是不复发或者说效果满意的,比例则更高,纵向地看,在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技术多年、经验丰富的医院和医生的临床消融实战数据,效果是良好的:阵发性房颤的总体有效率能达到80%-90%,持续性房颤的总体有效率能达到70%-80%左右,但这些的优秀数据,并不能推而广之到所有层面的医院和医生。(三)阵发性房颤要比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的效果好,左心房小的一定比左心房大的效果好。总体上说,是如此。但不能一刀切。因为患者可能是处于人生的不同时期,客观的病情也有个体化差异。某些阵发性房颤,拖延多年,可能射频消融效果就未必一定很好,比如某些老年女性,拖延3-5年不肯手术,最终才下决心做射频消融,此时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就有较高要求。而某些持续性的房颤,发现仅几个月或1-2年,射频消融效果反而可能不错,比如某些40-50岁左右的男性。人的身材大小,本身也关系着左心房的基础大小。有的患者,心脏彩超虽然显示左心房不是特别大(40-45mm),但对他本人来说,实际已经是很大了。有的患者虽然显示心房很大(某些身材高大的男性房颤,左心房内径可能达到50-55mm),但射频消融效果有时也很不错。(四)老年人,年龄大了,房颤的射频消融,还是拖一拖再说吧。人的年龄,过了40岁以后,总体是在“走下坡路”,而且年龄越大,这个趋势越明显。老年人(75-80岁左右)的房颤,如果有机会做射频消融微创手术,尽可能不要拖得太久,因为年龄越大,房颤病情越发进展、严重,对射频消融手术的需求迫切度越高,但老人的身体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反而越来越差,所以更应该趁身体条件相对较好的时机去完成射频消融微创手术。
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的介入技术,用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速,预激综合征,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的治疗。做完射频消融手术以后,在医院里再观察1-3天左右,往往就可以出院。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简单病例在术后第2天、复杂病例在术后2-3天左右就可以出院了。那,出院以后,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要如何随访?通常,出院以后,意味着大部分的患者迎来了健康的新生活,但是,患者仍需注意观察和随访,尤其是手术后的3个月内。因为,与手术相关的一些情况,多发生于手术后的3个月内,特别是1个月内。不同的患者所患的心律失常类型不同、基本的心脏病情和整体病情不同,在射频消融术后所需要注意的事项也各有侧重。一.症状1.常见情况在射频消融术后,一部分患者会有心悸、轻微胸闷胸痛等不适感,多属于常见现象,有些患者会觉得心跳和手术前相比,有些偏快、偏重,这也是正常的反应,在手术后数天往往会明显消退缓解,某些患者可能1-2月甚至更长时间才缓解。一些室上速、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在手术以后会有“心里咯登一下,像是发作但是没有发作出来”的感觉,这有可能是术后暂时的早搏现象,观察后也会很快缓解消退。2.少见情况(1)出院后,如果又出现心里跳动异常感,特别是和手术前发作的时候一样的跳动异常感,要注意有复发的可能,应及时做心电图,咨询医生。复发多数见于手术后数周-3个月内,以后就少见得多了。(2)如果手术后发现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粗,或者走路时小腿肚子疼痛明显,或者穿刺打针的地方疼痛明显,则建议及时找医生看看。这些情况很少见,往往见于术后数天至1月,后面就极其罕见了。(3)如果手术后出现发热、严重的胸痛(吞咽食物时明显疼痛)、严重咳嗽、走路明显气喘、肢体活动或言语不灵等表现,则需引起重视,及时找医生特别是手术医生咨询。上述情况极其少见,往往见于术后数天至1月,后面就更加罕见了,仅在极少数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消融术后患者中偶尔见到,其他的患者通常不需关注这些事情。(4)手术后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一些药物相关的问题或副作用,比如抗血栓药物引起出血、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心跳过慢等,也需及时就医。实际工作中,这些情况并不多见的。二.穿刺打针的部位的愈合情况射频消融是通过“穿刺打针”把特殊的导管送到心脏里进行操作,完成手术以后,所有的导管都会撤出,针眼不用缝线,给以一定时间的压迫止血后即可长牢,穿刺的地方会留下几个米粒大小的伤口,结痂后慢慢就好了。一般来说,一共要打3-4针不等,常用的穿刺打针的部位主要有:右侧大腿根,左侧大腿根,左、右肩膀、右侧脖子,不同的医院和医生所选用的位置可有所不同,右侧大腿根通常是必需要用到的。出院之前,医生拆掉压迫针眼的纱布以后,会检查看看伤口的情况。有时候,打针的地方及周围特别是右侧大腿根,会有些皮肤瘀青,有的面积大点有的则小点甚至没有,在数天至数周之内,会慢慢吸收,颜色自行会从蓝紫色慢慢变淡变黄,范围也慢慢变小、位置变低(重力作用),最终完全恢复,不要热敷,否则可能会加重。少数人会在针眼下面有一个花生米大小的小疙瘩,时间久了也会消退化掉。有时候走路的时候,打针的地方有一点酸胀牵拉感,也是常见的,会慢慢消失。以下情况少见,但需要注意:打针的地方,特别是右侧大腿根打针的地方,出现了“鼓包”(粟子或鸡蛋大)、明显的一跳一跳的疼痛,特别是一下子突然鼓包了,这个要及时就诊及时明确诊断。这种情况总体上大概只是五百分之一的几率,即使是发生,也只是见于术后1周特别是1-2天内,1周以后极其罕见,所以不用过虑。三.心电图手术以后,可以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尤其是在出现了可疑的心慌、胸部不适的症状时更要及时检查。不同的患者,检查心电图的必要性也有高有低。1.室上速、房速:多数做普通心电图正常,仅在发作时心电图是不正常的,因此,出院以后定期(比如1个月)做个简单的心电图,通常就可以了,只要患者没有再发作心动过速的症状,往往就问题不大。2.预激综合征,频发室性早搏:这些患者,在手术前,平时做普通心电图往往就有异常存在(存在预激,或者室早),手术后的心电图,应该预激消失了或者室性早搏消失了。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复查普通心电图,如果没有预激或者没有室早,就意味着没有复发,可以继续放心吧、开心吧。对于频发室早的患者,有条件时在术后1-3个月做动态心电图。3.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如果是阵发性房颤房扑,可按照前述的1中的室上速患者的心电图随访方式进行复查,如果是持续性的,建议可按2中的心电图随访方法进行复查。无论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均建议每年复查动态心电图2次左右,特别是手术后6个月内更要注意随访动态心电图。四.心脏彩超手术前心脏彩超正常者(大多数患者),术后1-2年检查一次心脏彩超即可。对于手术前心脏彩超存在明显异常的患者(比如房颤患者左房明显增大),建议在手术以后仍要定期随访心脏彩超,比如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心超,以后酌情调整复查时间。五.抽血化验射频消融手术后的患者,多数患者术后不需要专门的抽血化验,如果有高血脂、糖尿病等情况是另当别论。房颤和房扑的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后往往要服用抗血栓的药物,需注意出血倾向,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需定期化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指导合理应用。六.心脏药物1.抗血栓药药物:所有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通常术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抗血栓治疗。(1)多数患者选用阿司匹林口服应用1-2个月即可,如果有胃肠道不适,可选择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有形成血栓的较高风险,则建议长期使用上述药物。使用期间,很少有副作用发生,个别女性患者有皮肤出现瘀青等现象,可咨询医生。(2)对于房颤和房扑的患者,常应用专门的强力抗凝药物(比如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应用的时间通常要至手术后3个月左右。此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作权衡和调整。在抗凝治疗的过程中,很少有严重出血或血栓(比如脑出血、脑血栓,消化道出血引起大便发红发黑,小便发红等)事件,偶有刷牙出血、皮肤瘀青,但仍需引起关注,使用华法林期间,强调要定期复查INR指标。2.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射频消融能根治大多数患者的心动过速,故而手术以后大部分患者无需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1)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心悸、心跳重的感觉时,可酌情应用倍他乐克,短期口服。(2)房颤的患者,可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3个月。(3)少见情况下,某些患者的心律失常消融难度极大,手术不成功,可在手术后选用适当药物控制,减少发作,以后有条件时,行再次消融术。3.其他心脏用药:比如高血压、降脂药物等,通常需长期服用。七.关于复发,生活起居、运动康复等注意事项1.复发(1)复发的时间段:总体上,复发其实并不多见,复发的时间段常见于射频消融术后的1-3个月,极少数见于术后数小时、数天,或者6个月后。一般来说,手术后3-6个月左右没有复发,多数意味着彻底的根治了。有些患者在手术后,总是担心复发,会有“疑神疑鬼”的心理现象,觉得心里面慌兮兮、跳得挺重的,这不是真正的复发表现,而是以主观感觉为主的症状,慢慢地心态通常就调整过来了,也就好转了。建议在有复发的可疑表现时(与手术前一模一样的心慌),进行心电图记录、测量脉搏等操作,以尽可能获取复发的客观证据。(2)复发的原因和比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选择做射频消融手术的初衷都是想一次根治,虽然患者以及医生都不愿意有复发,但是毕竟客观上会存在复发现象。不过,即便有复发问题存在,仍瑕不掩瑜,射频消融手术依然绝对是治疗此类患者的最佳根治方法,这一点是肯定的。射频消融的目的,是把心脏里的病灶电路“点掉”,让它不再“短路”,但是客观上,受多种因素的限制,难以百分之百地把每个患者的每个病灶都“点”准,如果没有真正的彻底“点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它又长回来就会造成复发。复发率的高低,与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靶子的位置好打不好打,靶子数量多还是少)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枪法有多么准”)等多种因素有关。通常来说,室上速和预激综合征的复发率最低,一般小于5%,室性早搏的复发率5%-10%左右,而房颤的复发率相对高,阵发性房颤通常在10%-20%,持续性房颤则更高一些。所以,建议患者找有经验的大医院的医生进行此类手术,并非这些医生做手术不复发,不过在总体上的复发率要低。对于复发的患者,建议先不要灰心,可咨询医生,必要时再次进行消融手术,多数能成功。2.生活起居,运动康复(1)洗澡:出院后,穿刺点的针眼结痂、干燥后,就可以洗澡了,不要总是贴个创可贴一类的东西,造成针眼的局部不透气、易出汗,难以结痂。一般来说,出院后1-2天就能淋浴洗澡,不要故意去洗、抠那些针眼就行。(2)大多数患者在出院以后1-2天,即可进行一般的活动(比如做家务,散步,文职工作等),有利于术后的康复,也可乘坐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在刚开始术后的活动时,可能会觉得有点吃力,感觉不如手术之前那么得心应手,可以慢慢来,慢慢增加活动的强度,数周后通常能恢复到手术前的活动状态。多数患者,在手术后1-2个月可以进行较强的活动,3个月以后,能进行较剧烈的活动,在活动时,如果没有发作心动过速,意味着复发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享受生活的快乐。(3)有些患者在出院以后,由于太过于担心,在家里像是“做月子”一样地“养”着,啥也不敢做、不敢动,这样的患者往往会有“一活动就难受,一难受就不活动”的现象,结果越来越不敢动了,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建议还是要适当动动,实在吃不准,可以来医院咨询医生。(4)有些基础健康状态较差的患者,康复起来可能慢一些,比如有心衰的、高龄的、严重房颤的患者。(5)大部分患者(特别是室上速、预激综合征、室性早搏患者),在手术以后的长期生活中,尤其是手术后的3个月以后,可按照一般的健康要求,管理自己的生活、享受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说,把自己当个普通人来对待,普通人可以做的,基本上都能做,做了有益的,就尽量做,做了无益的(吸烟、过度饮酒)就尽量避免。如果合并有其它疾病,则治疗相关的疾病。特别指出的是,房颤患者在射频消融以后,对自己的健康要求要更严格一些,因为房颤的发生与人体的逐渐老化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睡觉打呼噜等因素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房颤的复发率就会高一些。本文系程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在工作中,接诊过大量的频发室早的患者,感到很多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走过一些弯路。因此,专门编写了这篇关于频发室早的科普文章,希望能为患者朋友们的看病就医带来一些方便。注意,本文针对的,主要是频发室早,即室早每日数量1万以上) 在临床上,室性早搏(室早)者很常见,而频发室早,也不少见。顾名思义,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频发”,主要就是表现为“数量多”:24小时的早搏的总数量数以千计,甚至1万-2万,个别可达4-6万个。这些患者的早搏大多有一个共同点:虽然数量很多,但“模样(形态)”往往是一种或以一种为主,提示早搏的起源点是单一的或以一个起源点为主,即单源性室早。 从病因的角度来说,患有频发单源性早搏的病人,多数情况下查不出明确的原因,大多数被推测为“心肌炎后遗症”(实际上并不一定),极少数是由心肌病(比如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引起,罕见情况下由冠心病引起。 这里,还是需要强调一下,多数情况下,室早危害的大小不能仅看数量,更要关注心脏本身的功能状态。由此,通俗地讲,可以把频发室早简单地分为两类:一种是单纯的频发室早,并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引起特别严重的症状或后果(比如晕厥、眼前发黑等)——也就是说,这种室早,只是“数量多”而已,但多数在性质上有“良性”倾向,可与患者“长年和平共处”,在室早患者中,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因此对这种室早的治疗和处理,可采取相对宽松的治疗策略,根据具体病情,适度治疗即可;还有一种是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等,或可引起严重后果,这种情况需要积极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频发室早的常见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包括射频消融)。一. 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注意,在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还是前面3种情况。1. 频发室早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心慌、心脏停跳感、落空感、刺痛感、胸闷、胸痛等不适,上述情况在频发室早的患者中比较常见。2. 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大多是在常规体检做心电图时发现,或者无意间测脉搏发现不整齐再做心电图而确诊。比较常见。3. 与焦虑、紧张相关的一些症状:患者在得知患有室早以后,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再加上有些患者本身就是容易焦虑、紧张的性格,更易出现一些不适表现,比如心慌、气短、喜欢大透气、胸闷、失眠等。很多情况下,患者甚至无法说清自己究竟是早搏引起的不舒服,还是焦虑所致为主。上述情况也很常见。4. 长期的频发室性早搏,引起心脏扩大,进而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些表现,如气促、乏力等。这种情况少见。5. 除室早以外,心脏本身的病变导致的相应表现,如心功能不全。少见。6. 室早诱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短暂的眼前发黑、晕厥、神志丧失,甚至猝死。罕见。7.有严重的心脏疾病的家族史、猝死的家族史。罕见。二. 常用的检查方法和常见的检查结果1. 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主要表现为频发的数量很多的室早,多数呈单源性,或以某一种形态的室早为主。部分患者还有成对室早、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2. 心脏彩超(心超):多数情况下,心脏结构、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少数患者有心脏扩大、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肌发育不良等表现,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现,应引起重视。3. 磁共振(MRI):部分患者怀疑有心肌病等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时,可以接受MRI检查。4. 心肌酶、电解质等抽血化验的指标: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三. 治疗处理需要强调的是,频发室早的治疗和处理,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而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治疗方法可能也要做相应调整。1. 长期观察,定期随访。原则上,对于所有的患者,都应如此,特别是刚发现室早的头几年。(1)对于心超、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提示心脏结构、功能正常的患者,如果症状不严重而不需服药或者不愿长期服药,且不愿意接受射频消融手术者,可采取“长期观察,定期随访”的办法。随访的时间间隔,开始可以数月-半年到一年一次,以后可适当拉大时间间隔。根据每次的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处理。(2)如果患者的心脏本身有结构、功能异常,或者有严重症状,那么往往还需要其他的治疗措施。2. 药物治疗:主要是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西药和中药,对于部分患者,可能还要额外应用一些改善心功能的药物。总体上说,药物治疗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对频发室早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有些患者甚至尝试过很多种药物才发现没有一种能获得满意效果,二是往往需要长期服用,既不方便,又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 3. 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简单说,就是采用微创的技术,将特制的导管送到患者心脏,找到引起室早的“病灶”(起源点,往往就几毫米大小),发放射频电流,将“病灶”消除或改良,从而起到根治室早或使室早明显减少的作用。应该说,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频发室早的较好手段。它的成功率的高低,取决于室早“病灶”的位置,以及是否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病灶”位置好且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成功率可达90%-95%,复发率很低。而“病灶”位置较差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比如心肌病)者,成功率要低一些,复发率要高一些,这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判断。有经验的医生,在射频消融手术之前,会根据患者的心电图(普通常规心电图)的室早形态、心超结果等,进行预判,并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一般来说,以下患者建议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或早搏所致心理压力很大,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或不愿意长期服药;频发室早导致招工、升学等受限;室早数量一直很多(24小时1-2万个,甚至长期多于2万个/日);频发室早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室早引起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等。 下图是一例患者射频消融过程中的心电图,由图可见:找到“病灶”后,消融后数秒,室早(红色星号)就被消除了,不复出现。4.其他治疗措施:比如少数患者合并短阵室速甚至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且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可能需要安装特殊的起搏器(ICD)预防猝死。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患者,究竟要不要选择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效果到底好不好?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实际上,医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房颤”虽然是一种病,但实际上,房颤和房颤又各有不同。从房颤的致病因素来说,引起或导致房颤的病因五花八门,先天性以及遗传因素、各种心脏疾病、全身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肥胖、酒精摄入等,这些因素在每个房颤患者的发病中所起作用的比重并不一致,有的是多因素所致,有的则是以某一个因素为主。从房颤的发作时间来说,可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从是否合并明确的心脏病,又大致可分为器质性心脏病的房颤与无明显心脏病的房颤(特发性房颤)。因此,每位患者的房颤既符合这一疾病的一般规律,也可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任何患者房颤的诊断和治疗,都要结合患者本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总体上来说,房颤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以及其它治疗(电复律,生活方式的改善等)。药物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心慌症状、减少血栓中风的发生、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跳等等。器械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等,治疗的目的也是围绕着减少房颤发作、恢复正常的心跳,降低血栓中风的风险。患者的治疗往往是上述治疗措施中多种方法的组合搭配,通常是“组合拳“,而不是仅靠一种方法。当然,不同的患者,其治疗方法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作为一种心脏微创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已有30年的历史,它成名于对阵发性室上速(室上速)的良好根治效果,一经出现,即“惊艳“了心血管治疗领域。近20年来,经全世界医疗界的共同努力,射频消融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难度较大(总体上比阵发性室上速难度系数大很多),因此,在房颤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是医疗界对射频消融技术成熟运用的体现。综合当前国内外的共识,认为:对于阵发性房颤,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用药或者难以耐受药物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手术可推荐为一线治疗。对于没有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如果病史较短、,且伴有症状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导管射频消融可作为合理的选择。如果房颤合并心衰,且其症状与房颤有关,导管消融也可作为合理选择。在临床实践中,房颤的患者是否选择射频消融手术,主要还是结合其具体的房颤病情、患者意愿、家庭情况以及当地医疗技术水平等等多种因素后作出决定。需要指出的是,房颤的导管消融虽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现今仍难以做到像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那样理想的效果。室上速和房颤射频消融的难度系数介绍如下: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总体上相对简单,少数较难甚至极其复杂困难(个别病例的难度可超过房颤消融)。不同水平的医生完成室上速射频手术的总体效果差别不是太大(类似百米比赛各选手的成绩,虽有差别,但不太明显)。手术后,多数患者可取得根治的效果,复发比例很低,并发症很少。绝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仅需服用1-2个月左右的药物即可停止用药,此后即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房颤的射频消融,总体上较难,复杂和困难病例的比例高于室上速。不同水平的医生完成手术的总体效果差别可较大(类似马拉松比赛各选手的成绩,差别较为明显)。手术后,复发的比例高于室上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室上速的手术。术后,部分患者需服用数月(3个月)左右的药物,此后可停药观察,但还有一些患者仍需长期甚至终生用药治疗(比如抗栓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应该根据房颤的具体病情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若有射频消融的计划,建议尽量到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医院进行。根据我个人的体会,目前房颤射频消融的总体效果还是满意的,令人鼓舞的!本文系程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被诊断为室上速的患者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甚至纠结很久。应该说,室上速的患者一经诊断,射频消融手术是现阶段能根治该病的最常用方法,而且几乎是唯一方法。该技术治疗室上速的特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复发率低,且临床应用的历史悠久,经受了时间考验,因而是室上速的首选或推荐的治疗办法。可以说,室上速的患者,即使一时不能下定决心做手术根治,往往迟早都需要经历射频消融手术。但,毕竟射频消融是一种手术操作,存在一定风险,有些患者心存顾虑而长期徘徊在射频消融根治手术的门外,这也可以理解。那,室上速该不该做射频消融手术呢,如何做决定呢?简单来说,是否该做射频消融了,或者通俗地说,是否到了值得冒点小风险去做射频消融手术的地步了,主要还是根据患者室上速发作的症状、每次发作的时间、发作频率,以及患者具体的生活工作需求和等特点。症状:发作时症状严重者,推荐尽快手术。比如,发作时全身出冷汗,皮肤苍白,发冷,胸痛,乏力明显,痛苦不堪,双目紧闭,一句话也不想说,象“死过去一样”,晕厥,眼前发黑,低血压等等。发作时有其中某项或某几项表现的患者,即使发作次数很少、或者刚刚开始诊断为室上速者,也推荐尽快做射频消融手术根治该病。特别是有些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者,发作心动过速时往往症状严重,风险较大,更应尽早手术根治。发作的时间和频率:每次发作时间较长,比如动不动就数小时甚至半天、一天,难以自行恢复正常心跳(包括刺激恶心、呕吐也不怎么管用、不能终止发作了)而不得不需急诊处理,即使发作次数不频繁,也推荐尽快做射频消融。如果发作比较频繁,每年都要发作好几次甚至更多次,即便发作时症状不怎么严重,但时不时地不定期发作(难以预测何时何地会发作,这也是室上速令人讨厌的地方之一),一发作就得停下手头的事情,总也不是个事儿吧,总归是影响生活、工作等,这种情况也推荐尽快做手术。患者生活、工作的需求:比如室上速里的有一种类型,叫“预激综合征”,平时不发作的时候做心电图也不正常,面临招工体检的时候往往就过不了关,通常需射频消融根治。还有,特殊的生活需求,比如有室上速发作史,需妊娠生育,担心怀孕过程中发病,以及经常出差、外出旅游者(特别是到偏远地区或者国外),均建议尽快行射频消融手术。在做过大量的室上速消融手术以后,目前根据我个人做室上速射频消融的体会,感觉这是一项成功率极高的技术,可达99%以上,近乎百分百(数百例可能才有一例失败),成功后的复发率也很低,风险很小,是根治的首选治疗方法。这里多说一句,国外看病的费用往往很昂贵:10年前一位室上速患者亲口对我说,她在德国出差时犯病了,被德国的急救车送到医院,10多分钟的路程,单单急救车费是600欧元,当时相当于6千人民币。有了这样的经历,她一回国,就马上到我们医院做射频消融手术了。本文系程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注:虽然“室上速”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很高,复杂或失败的病例较少,但要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手术所具有的高成功率、低复发或失败率,主要指的是少数大型医院里病例丰富、技术熟练的主刀医生;第二,客观上,确实有复发及失败病例,再高明的医生也有,只是相对少。在手术之前,医生会与患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沟通,客观说明复发或失败的可能性,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近年来,程医生在诊治了一些“复发”或“失败”的“室上速”(包括预激综合征)病例以后,感触颇深。这些病例,大多数是其他医院曾诊治过的病例,有一些病例曾在别的医院做过两次射频消融,均告复发。我深深理解,这部分患者在复发或失败以后所面临的困惑与无助,更知道这部分患者,实际上绝大多数仍有成功的可能。在我院再次射频消融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程医生特写此文,希望面临上述问题的患者,看了以后,能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阵发性室上速,简称“室上速”,是一种快速性的心律失常,发作时心跳很快(多数在150-200次/分钟),往往突发突止,不发作时类似正常人。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包含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心动过速,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见,发作时心跳120-220次/分,基本上规则、整齐;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道):常见,发作时心跳130-220次/分,基本上规则、整齐;3.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少见,发作时心跳120-200次/分,可以规则、整齐,也可以不规则、不整齐;4.心房扑动(房扑):少见,发作时心跳80-180次/分,可以规则、整齐,也可以不规则、不整齐5.心房颤动(房颤):中老年人常见,发作时心跳90-180次/分,不规则、不整齐(既快而乱)6.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发作时心跳100-160次/分,规则、整齐从上面的描述不难看出,几种心动过速,在发病时的心跳次数和临床特点方面,有很大的“重叠范围”。此外,某些“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在罕见情况下,心电图表现也可酷似“室上速”。这些因素可以造成,仅仅依靠普通心电图诊断的话,有时会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甚至误判的情况,这也正是手术前预判病情的难点之一。一般来说,医学上通常所指的“室上速”,是上面所列的第1和第2种,即“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道)”,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不过,真正的最终确诊,并不是依靠普通心电图,而是通过射频消融术中的第一步------即心脏电生理检查,才能确定病因。在确诊以后再做第二步,即射频消融。通过射频消融术,这两种室上速绝大多数可以得到有效根治,成功率很高,而复发率很低,已经成为了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举例而言,在有经验的少数顶尖大型医院(不是所有医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时的术中成功率几乎为100%,可连续数百例、上千例无失败者,复发率一般低于1%;对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道)”,术中成功率一般在98%以上,复发率根据具体病灶部位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在1%-5%之间不等。虽然这些统计结果是相当乐观的,然而,在现实当中,仍有少数患者,在接受了室上速射频消融手术以后,出现了复发或失败的情况,有些患者因此心理压力很大,沮丧、失望,甚至失去了再次尝试射频消融的信心。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复发或失败过的患者,到顶尖、大型医院再做手术,绝大多数仍有成功可能。要想再次手术获得成功,首先要简单了解,为什么有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失败,如何努力,能让这些复发或失败的患者,再次手术获得成功?在这方面,我院有较多的心得和体会。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复发或失败的原因及处理。一、复发的分析以及复发的处理复发,主要是指在手术当中,医生在消融以后,重复进行电生理检测,认为已经消除了病灶、获得了成功,因此结束了手术。但手术以后,仍然又出现了室上速的发作。一般来说,复发主要出现在手术以后的2个月-半年内,半年后就比较少了,1年以后再复发的就更为少见。复发的原因,一种情况是原先的病灶又恢复,另一种情况则是新的病灶,当时在术中没有显现,而在术后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处理:如果确定是复发(比如有再次发作的心电图证据,或与术前一模一样的发作症状),可以再次进行射频消融,几乎都能获得成功。二、关于失败的分析与处理失败,是指在手术结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手术没有成功,虽经反复努力,但仍未能消除病灶。医生通常会与患者说明和解释失败的原因。总体上说,失败的原因比较复杂、各种各样,甚至是未解之谜,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方面。室上速射频消融失败的患者,大多数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旁道)”,即上述第2种。可能的失败原因,有以下方面。1.疾病本身的原因,即本身的难度大。不可否认,大多数室上速病例不复杂。但是,确实存在一些特殊的病例,比如:病灶的位置特殊,涉及重要部位,射频消融的风险较大;或病灶在心外膜或罕见位置,技术上存在极大的难度;或手术中反复检查,但患者不能被诱发室上速,造成无法定位病灶位置,也就没办法消融;或心动过速“极其狡猾”酷似另一种心动过速,使手术医生产生了误判;等等。而且,这种特殊性,在手术之前,往往还难以预判。2.患者的原因。比如病灶位置特殊,射频消融的风险比较大,而患者在了解病情以后,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因而放弃了消融。3.医生的原因。客观上说,所有的医生都有过失败的病例,问题是如何刻苦修炼,取长补短,百炼成钢。因此,医生水平的高低、经验的多寡,甚至勇气、耐心、坚韧等等性格因素,都对手术的结果有着重要影响。高水平的医生,失败的可能性要小。总体而言,复发或失败,虽然是少数,但确实是医、患双方都不愿意发生但又的的确确存在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以后,建议先不要灰心、消沉,可以与医生分析、商讨病情,冷静和客观地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更换医生,毕竟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看问题有不同的角度和思路。理论上说,复发的病例,二次消融大多数可成功。而失败的病例,如果患者在权衡以后,下定了决心愿意再次尝试,并且找到经验丰富的医生愿意为其努力(为失败的病例再次消融,对医生的技术、勇气和耐心,都是一种考验),仍有获得成功的极大机会。本文系程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频发室性早搏,早搏的数量往往特别多,每日(24小时心电图)早搏数量少则数千,多则可达数万个,常规的心电图上常常显示二联律、三联律。很多患有频发室早的患者,时常纠结:是吃药呢,还是做射频消融手术呢?这要从室性早搏的特点说起。一般来说,频发的室性早搏,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可能吃了很多药物,早搏也不见减少或减少不明显。或者,虽然吃了药有一定效果(早搏数量有所减少,但往往仍然不算少),但需要长期地吃药,不能停药、减药,停药或减药后不久,早搏往往又增多,甚至本来吃药还有效果,时间久了却莫名其秒地早搏又增多了。实际上,上述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其实并不少见。因此,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可选的治疗方案,要么是适度吃药、接受与室性早搏共存,要么是考虑做射频以求根治。哪些患者适合做射频消融呢?一般来说,以下患者推荐做射频消融术。1.室性早搏诱发了恶性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或伴有晕厥甚至差点猝死等严重症状者,应该尽快行射频消融术,根治室早以后,有可能避免恶性事件。从患者比例来说,此类患者较为罕见,在频发室早的患者中可能占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2.频发室性早搏引发了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根治室早后,扩大的心脏多数可恢复正常,心功能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在频发室早患者中约占三十分之一。强烈推荐做射频消融。3.频发室早,引起心悸、胸痛等不适,反复用药效果不理想,或者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愿长期服药。这种情况在频发室早患者中比例很高,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推荐做射频消融术。4.频发室早虽然没有引起明显症状,但是早搏长期存在,已经数月甚至数年,导致心理压力巨大、时常恐惧,或者频发室早导致生活中诸多不便(怀孕生育、求职受影响等),也建议做射频消融术。这些情况,在频发室早的患者,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射频消融治疗室早的成功率,与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有关系,多数起源于心室的流出道位置,成功率在90%-95%左右,少数室早的起源部位较“偏”,成功率要低一些,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文系程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这篇科普文章,谈论的是频发室性早搏治疗的“大原则,大方向”的问题,是针对频发室性早搏长期治疗思路的深层分析。看病,不论是什么病,其实关键点在于把握好总体的方向,大方向正确了,就不太会走弯路。 从长远角度来讲,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无非是以下两种办法:长期观察随访+适度药物治疗(可能暂时控制,但无法根治),或者射频消融治疗(有根治作用)。本文最合适的读者,就是那些被频发室性早搏困扰多年、多次就诊、反复调整用药的患者,希望这些读者在阅读之后,有一点恍然大悟之感。对于刚刚发现频发室性早搏的患者,由于与室性早搏“作斗争”的经历才刚刚开始,还缺乏长期就医、长期被早搏困扰的痛苦体验,所以也许还不能体会本文的大局观,但至少能使其大致了解今后的方向。由于是从较高的“战略高度”和大处着手,所以我的这篇文章并没有具体地去谈药物以及用法用量,其实这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甚至地段医院的医生也知道这些药物的用法。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个别的读者认为本文的内容宽泛,如果需要了解具体的用药方法等问题,可以留言咨询) 频发室性早搏,顾名思义就是室早的数量比较多,这里所指的频发,通常能达到每天数千个至上万个,多数是1-2万左右,部分者可以达到4-6万个。早搏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几乎都是因为患者的心脏肌肉里“有一个异常兴奋的肌肉点”,大约黄豆粒大小,它的异常兴奋能力一般是不会自行消退的,药物最多只是“暂时打压”这个点,只有靠射频消融的办法把这个点的兴奋能力“消掉”,才有可能根治频发的早搏。不过,从症状的表现形式来说,患者和患者又各有不同,因此治疗的思路也不同,不宜一概而论。大致来说,有以下两种类型。一.阴雨绵绵、淅淅沥沥不断型这种类型最多见,发作特点类似小雨绵绵不断、难见晴天,频发室早的数量时多时少,总体上较多,有时候还会伴随着短阵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反复做动态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早搏的数量经常在1-2万左右波动。症状:这种类型的患者,有的有很明显的症状,比如在晚餐后或者晚上入睡前、清晨醒来后,或者在平时活动以后刚刚安静下来,就能觉得自己心里“咣当咣当”乱跳,非常地难受,甚至有眼前发黑感;还有的患者,虽然室早的数量很多,但本人没有明显的感觉,这样的患者通常是在体检的时候无意间发现。治疗思路:阴雨绵绵型的频发室早,患者的早搏历史往往都比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年,如果不进行根治,室早是不会自己痊愈的,会伴随患者终生,唯一能根治室早的方法就是射频消融微创手术。药物对于早搏,最多就是能暂时控制一下而已,一般来说,药物治疗数周后,如果效果不理想,就意味着“吃药这条路,并不好走”,继续走这条路,多数属于竹篮打水。现实当中,多数患者都是经过了一段时间或者长期的药物治疗,甚至是反复调整药物(各种西药、各种中药,各种组合搭配)以后才发现,早搏数量没有明显减少,控制并不理想,也就是说,吃不吃药好像对早搏没什么明显的作用,也有的患者吃药确实管一点用,但不能停药,一停药早搏就多,吃药带来的各种麻烦甚至超过了它减少早搏的功劳。对于这样的患者,如果早搏症状明显,建议尽早考虑做射频消融术。即便一时没有决心去做,随着病史的发展,迟早还是被迫要做射频消融手术。如果早搏的症状不明显,患者做射频消融的决心往往就小,虽然症状不明显,但是患者知晓早搏的存在,这毕竟是一种心脏病,长期提心掉胆的生活,也总归不是个事儿,而且在就业、怀孕或其它情况下,都会受到早搏的困扰。上述患者,都建议行射频消融手术根治室早,这样生活质量才会大大提高。二.急风骤雨、火山间断喷发型 此种类型的室早,往往突然有一段时间(数小时,数天,数周)早搏特别多。之前几天还风平浪静,不知为啥(也许有劳累、生气、熬夜等因素),突然间早搏就找上门来了。这样的患者,在早搏来临的时候,往往症状都感觉特别明显,特别难受。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药物治疗,多数情况下,早搏可明显减少、消退:前面几天还是二联律、三联律、每天上万个室早,后面几天可能早搏就减少到只有几百个甚至几个。因此,其发作过程特别像急风骤雨、火山喷发。但是,即便早搏消退了,也不意味着早搏就根治了,它只是转入了“休眠期”,在以后某些情况下,仍然会再重复之前的“喷发”过程,其休眠期有的短则数周、数月,有的长达数年,但无论休眠期有多长,大多数患者都会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定期地出现早搏增多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的减退,早搏“喷发”的频繁程度会增加,每次“喷发”的时间也往往会延长,其中一部分患者就转变为了第一种类型,即阴雨绵绵型。 治疗思路:这种类型的患者,往往症状很明显,对生活的干扰较大,如果有机会当然是根治为宜。不过,射频消融根治室早的前提之一,是室早要在手术中出现,这样才有机会找到那个“点”。这一类型的患者,由于发作期长、短不一,因此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如果每次喷发时间较短,只有几小时、几天,可以暂时以药物+休养为主,在发作的那段时间加强休息和吃药;如果喷发时间较长,每次数周,或者虽然每次只有几天,但是比较有规律,数周就喷发一次,可以加强与医生的联系,在喷发刚开始的时候,就能立即住院,1-2天内就进行消融手术,采取趁热打铁的策略,在早搏发得正欢的时候找到病灶,对其歼灭。如果一直找不到理想的手术时机,可以用药物+休养的策略,耐心地与早搏周旋,待其有转变成“阴雨绵绵”型趋势的时候,再进行射频消融手术,毕其功于一役。本文系程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室上速,究竟该不该做射频消融手术?很多被诊断为室上速的患者都在考虑这个问题,甚至纠结很久。应该说,射频消融手术是现阶段唯一能根治该病的方法,已经有30年左右的历史,技术成熟,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因而是室上速的首选或推荐的治疗办法。可以说,室上速的患者,即使一时不能下定决心做手术根治,往往迟早也要经历射频消融手术。但毕竟射频消融是一种手术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因而有些患者长期徘徊在射频消融根治手术的门口,始终无法下定决心走出这一步。 那室上速该不该做射频消融手术,如何做决定呢?简单来说,是否该做射频消融了,或者通俗地说,是否到了值得冒点小风险去做射频消融手术的地步了,主要是看患者室上速发作的症状、每次发作的时间、发作频率,以及患者具体的生活工作需求等特点。 症状:发作时症状严重者,推荐尽快手术。比如,发作时全身出冷汗,皮肤苍白,发冷,胸痛,乏力明显,痛苦不堪,双目紧闭,一句话也不想说,象“死过去一样”,晕厥,眼前发黑,低血压等等,发作时有其中某项或某几项表现的患者,即使发作次数很少、或者刚刚开始诊断为室上速者,也推荐尽快做射频消融手术根治该病。特别是有些患者,经心脏彩超等检查,发现合并心脏器质性疾病者,发作心动过速时往往症状严重,风险较大,更应尽早手术根治。 每次发作的时间和频率:每次发作时间较长,比如发作一次动不动就数小时甚至半天、一天,难以自已恢复正常心跳(包括刺激恶心、呕吐也不怎么管用、不能终止发作了),这种情况下,即使发作次数不频繁,也推荐尽快做射频消融。如果发作比较频繁,每年都要发作好几次甚至更多次,即便发作时症状不是很严重,但时不时地不定期发作,总也不是个事儿,总归是影响生活、工作等,这种情况也推荐尽快做手术。 患者生活工作的需求:比如室上速里的“预激”这种类型的患者,平时心电图往往就不正常,面临招工体检的要求时,通常需射频消融。特殊的生活需求,比如有室上速发作史,需妊娠生育,又担心怀孕过程中发病,以及高空作业、职业司机、经常出差、外出旅游者(特别是到偏远地区或者国外),均建议尽快行射频消融手术。 这里多说一句,国外看病很贵很难,10年前一位室上速患者亲口对我说,她在德国出差时犯病了,被德国的急救车送到医院,10多分钟的路程,急救车费是600欧元,当时相当于6千人民币。有了这样的经历,她一回国,就马上到我们医院做射频消融手术了。
(很多问题有共性,我归纳总结在此,希望大家阅后能有所得,不至于东问西问,还是云里雾里。如欲了解更多,可参考我的其他文章) 用简单的一段话概括“预激综合征”,就是:有一部分人,天生的,心脏里多了一条“电线”,平时存在着发生“短路”的隐患。 患者平时没有症状,宛若常人,仅在做心电图时,有“预激”的表现。然而,由于存在上述隐患,心脏会不定期地突然发生“短路”,导致心动过速(心率往往超过150次/分),造成突发的心慌、心跳、胸闷、胸痛等表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症状严重程度也各有不同)。“短路”临时解除(自行解除或者医生用药物等方法),心动过速就会一下子终止,患者立即恢复正常心跳,自己感觉又像个正常人。但,隐患仍然存在,下次不知何时又会“短路”,因而反复地重复出现上述表现。一.1.预激综合征的患者,心脏里,“多了一条”究竟是什么?2.为什么会“多一条”?3.这种人多不多啊?4.是先天的吗,会遗传吗?答:1.人的心脏有大量的肌肉,预激综合征患者“心脏里多的一条”,其实是可以理解为“肉丝”,它有“导电”的功能,像“电线”一样,专业的称呼叫“旁道”或“旁路”。2.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它应该退化掉,但遗憾的是,有一部分人的没有完全退化,所以“多了一根电线”。极少数情况下,多了不只是一条,而是多了两条甚至更多条,即“多旁道”。这里再强调一下,多的不是“血管”。所以,预激综合征和冠心病、心肌缺血(这些是心脏血管出问题了)根本不是一回事,只是心电图看起来,有点酷似心肌缺血的表现而已。当然,极少数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是会伴有其他的心脏病。3.发生概率:大概每1000人里,有1.5到3个“预激”患者,所以说,不算多,但也不少。4.理论上,“预激”算是先天性的。一般不会遗传,不过,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他(她)的直系亲属患该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要高一倍左右。二.1.预激综合征,有什么表现或者后果吗?2.为什么有的是A型,有的是B型?3.什么是间歇性预激?答:1. 一种情况:心电图有“预激”(可以理解为短路的隐患)表现,但从来没有“短路”发生(即:没有心动过速发作),这种情况严格来说,叫“无症状预激”;另一种情况,平时心电图就有“预激”,而且,有过心动过速发作(即,发生过“短路”),则叫“预激综合征”。一般来说,会有如下影响。(1)平时的心电图不正常,有“预激”(短路的隐患)表现,造成体检结果异常,影响招工、入职等,部分女性在生育前发现“预激”,会担心孕期过程中发病。(2)发生“短路”或“严重短路”,引发心动过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轻则突然发生心慌、心跳、乏力、胸闷、胸痛(约占90%),重则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低血压,甚至眼前发黑、短暂昏倒、神志丧失、休克(约占10%)。发作结束后(自行终止,或经过医生治疗、抢救),可很快恢复,又貌如正常人。但上述情况可不定期的反复出现,少则偶尔发作,多则数周甚至数天即发作,总体趋势是越来越频繁。极罕见情况下,“预激”可引起猝死,大概的可能性是,每300个预激患者,每年发生1例;也有研究显示,162例无症状的预激患者,观察5年,其中有3人猝死。2.笼统地说,A型预激,就是多的那条“电线”长在心脏左边,多见;B型:在心脏右边,少见。3.间歇性预激,可以理解为,平时的心电图,有时正常,有时又显示出“预激”。这种患者,也是可以发生心动过速的,但相对而言,不太会出现上述的“严重表现”。三.我有“预激”,该怎么办?答:第一种情况,如果有过心动过速的发作(发病时心电图证实),或虽然没有心电图证实发作,但平时心电图有“预激”表现,而且也有发作心动过速发作的高度可能性,比如有过突然、短暂(一般来说,至少数分钟)莫名地心慌、心跳(少数人自己测脉搏证实心跳很快),上述这些情况,都推荐“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微创技术)。特别是“预激”患者有原因不明的突发晕倒、神志丧失等,更要尽早考虑射频消融。绝大多数可以一次根治。第二种情况,如果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心动过速的发作,一般称为“无症状预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处理的策略,即具体患者,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需咨询专业医生。一般来说,可以暂时不做射频消融术,除非以后又发生了心动过速,或招工要求,则进行射频消融术。四.我有“预激综合征”,也确实发作过心动过速 ,医生让我做射频消融术,可我害怕风险,一直不敢手术,我该怎么办?答:诚然,不去做射频消融术,是可以暂时避免手术的潜在风险。但若不手术,也存在以下几种可能的弊端:可能需长期吃药,而且药物效果不理想且有一定副作用;心动过速不定期发作,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从来不敢出远门;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发病,处理棘手;极少数平时发病时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存在着猝死可能,尤其是年青患者;部分患者因长期反复发作心动过速,诱发心房颤动(房颤),这是一种更讨厌的心律失常,甚至会使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来根治“预激综合征”,已有多年历史,技术成熟,就是用微创的办法,把那条多的电线“消掉”,成功率很高。当然,只要是手术,确实会有潜在的手术风险可能,必要的时候,建议到病例数多的大医院,与有经验的电生理及射频消融专科医生沟通。从临床的实践和现实来看,一些患者在发病时(狼来了),就下决心做手术,等这次发病好了(狼走了),勇气就消退了,下次“狼又来了”,再下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以后,往往最终接受射频消融术。五.我是预激综合征,我想吃药治疗,有没有效果呢?吃药能不能让“预激”消失,让我心电图正常?答:1.药物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一定有效果。主要的作用,一是长期吃药,可能会使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少一点,但难以完全预防所有的发作;二是每次发作时,临时吃几片药,可能能够终止这一次发作,但是起效会比较慢,往往需半小时到1小时,如果要马上起效,那还是抓紧去医院!另外,具体要吃什么药,怎么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如果药物选择不当,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加重病情。还有,长期服药,一是麻烦,二是药物有一定副作用。2.一部分患者吃药以后,“预激”可能会暂时消失、心电图暂时正常,但效果不是特别肯定,要靠这种办法使心电图看起来正常,不是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