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本病例系之前我在援疆期间(2020.3-2021.9),于南疆某地州医院遇到的病例,此前患者曾在其他更高级别的医院进行过一次射频消融手术,未能成功。于2021年6月初,该地州医院邀请我再次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获得成功。病史简介50岁男性,“发作性心悸5年,再发伴加重7天”于2021年6月4日收治于某院(A院)。一、既往诊治情况:该患者于5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悸,突发突止,每次发作数分钟,遂于2016年就诊于某医院(B院,为A院的上级医院),当时考虑为“阵发性室上速(室上速)”,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术中诊断考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消融术,但术者标测慢径区后,认为慢径区可记录到His电位,如果行消融的话,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太大,遂放弃消融,建议药物治疗。当时的手术记录见图1。二、此次发病情况:患者自行2016年手术失败后,仍然反复发作阵发性心悸,而且渐呈加重趋势,发作次数日趋频繁,每次发作时间趋于延长,于7天前开始发作持续不缓解,就诊于C院(A院的下级医院),诊为“室上速”,经应用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后难以转复窦律,遂予电复律,但数分钟后再次自发室上速,遂转至A院,记录心电图:仍示室上速,如图2所示。A院给予吸氧、镇静等治疗后,再次电复律转为窦律。经谈话后,决定再次行电生理检查和导管消融手术。 三、再次导管消融术前的思考(1)室上速的诊断:患者发作时多次记录到心电图,均为为室上速,故诊断比较明确(2)室上速的类型分析:发作时的心电图,在II、III导联等下壁导联上,可见p’波(见图3,箭头所示),RP’<P’R,RP’间期>90ms,大概率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小概率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慢型)或房性心动过速,不太可能是AVNRT(慢快型,因为此种类型RP’极短)。(3)导致室上速消融失败的原因分析:一般来说,往往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术中难以诱发或诱发后不持续,导致诊断困难或无法诊断,无法“确定敌人究竟是谁”;第二,术中能诱发心动过速,但诊断困难,导致把“敌人张三误当成了李四”,或者把“敌人张三和李四,只当成了张三”;第三,术中“敌人就是张三,但张三极为狡猾难搞,要么藏在某个角落难以寻找(如心外膜旁道),要么就紧紧靠着好人王五,把王五当成了人质(His旁等紧靠房室传导路径的旁道),让医生投鼠忌器,难以下手开枪”,第四,以上三种原因的组合。(4)患者2016年于B院消融失败的原因分析:根据当初的手术记录来看,当时诱发出室上速,但并不持续,当时术中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AVNRT)。按照上面的失败原因的分析,可能归咎于第一、第二、第三个原因,即综合的多种原因。由于对患者的室上速心电图进行分析,考虑AVRT的可能性大而AVNRT的可能性较小,但按照既往的手术记录,当时处理思路却时按AVNRT,因此推断当时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二条,即“把敌人张三误当成了李四”。四、程医生手术中的实战情况(1)电生理检查:患者进入心脏导管手术室时,已经又自行发作了室上速。常规穿刺静脉,安置十极标测导管和四极标测导管后,进行了简单的电生理检查,对心动过速进行了心室起搏拖带(图4),根据拖带的结果,计算了相应的数据,并进行了终止与再次诱发,排除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诊断考虑为“右侧游离壁旁道”。这进一步证实了此次手术前的推断,即“敌人”是AVRT,不是AVNRT,这说明2016年的B医院的电生理诊断存在认知错误。(2)标测与消融:在CARTO三维系统指导下,对右房进行了简单建模,对关键位置(三尖瓣环、His)进行了构建,并在消融成功后对右房进行了完善建模(如图4所示)。通过激动标测结合心室起搏标测,逆传最早心房激动点均位于三尖瓣环游离壁9:30-10:00位置附近(图4,蓝点),在该处放电消融成功阻断旁道传导。图6为导管消融时的X线影像(左前斜45度体位)。再反复进行电生理检查诱导,不能再诱发室上速。五、手术后的思考与总结(1)室上速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在三维系统的指导下,其消融成功率极高。若患者的心脏不存在结构性异常的话,则几乎都可成功。若首次手术失败,多数原因是某个环节存在着主刀医生认知范围的局限性而造成。可寻找对室上速认知范围更广阔、更精深的主刀医生来完成再次消融。(2)完备的电生理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比如该患者在2016年首次手术过程中,较难诱发发作,是不利于成功的一个因素。但当时是否存在其它手段,来发现右侧游离壁旁道的存在从而避免误诊?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可通过心室多频率起搏和程序刺激,来发现和识别逆传VA不存在递减性,而是“全或无”现象,这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存在着逆传旁道;还可通过心尖部、心底部起搏等办法来帮助判断;另外,在置入消融导管于右心房后,在心室起搏时,沿三尖瓣环进行逆传A波的标测,也可发现旁道的存在。(3)该患者在第二次消融手术前,即此次发病后,实际上存在着“室上速电风暴”现象,即室上速反复发作,难以终止,此时可综合运用镇静、药物、食管调搏、电复律等多种办法来进行干预,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快行导管消融手术。
一、为什么正常心脏能够规律跳动?这是因为,心脏有着复杂有效的调控系统。其中,有一套特殊的“电路”系统,掌握着心脏跳动的节奏(快或慢、是否规则)。就像是拔河的时候,喊出有规律的口号,这样才能让“劲”往一处使,产生最大效率。心脏的这套“电路”(参见图片),窦房结是“司令部”,它按照人体的需求,发出规律的电流。也就是说,它是电流的“始发站”。心房,是电流的第2站。电流途经心房(右、左)来到房室结,这是第3站,也是正常情况下唯一的“中转站”(注意唯一)。随后,电流经过中转站的一系列分支(希氏束、右束支、左束支等),到达了心室(右、左),这是第4站,也是电流的“终点站”。正常情况下,电流只能沿单一方向传导:从“始发站”出发,经过“中转站”转运,到达“终点站”结束。如果电路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之类的心脏病。心律失常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心律失常的原因是,电流出现了反向传导,或节外生枝出现其它“始发站”或“中转站”,意味着电路存在“短路”问题,容易导致心动过速、早搏之类的心脏病,可能需要药物或者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压制”短路的病灶,但并不能消除它,不能根治,射频消融的原理是“清除”短路的病灶,大多数可以根治。第二类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始发站、中转站等电路传导过程中,出现电流的“断路”现象,导致心动过缓、心跳过慢,可能需要药物或安装起搏器治疗,药物的目的是尽量改善电流传导,减轻“断路”,但不能完全替代,起搏器则是用人工方法来替代始发站或中转站的功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各种心动过速的发病原理1、阵发性室上速(包括预激综合征)通俗地说,第2站“心房”和第4站“心室”之间,应该只有唯一的一个中转站,那就是房室结。如果除此之外,另外又多了一个(或多个)中转的线路,使本来只能单向传导的电流,有了“来回绕圈”的可能性,就导致了阵发性室上速的发生。主要表现为,患者会突然“咯噔”一下就出现心慌、心跳过快,心跳次数可达到每分钟150次-200次,持续几分钟几十分钟后,往往又“咯噔”一下就好了。在普通人群中,阵发性室上速的发病概率,大约有千分之五,一般而言,是与先天发育过程中的某些因素有关。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中,大约十分之一,平时心电图会有“预激综合征”或“心室预激”的诊断,因此,预激综合征实际上是阵发性室上速的一种类型。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是根治阵发性室上速的最好办法,成功率极高。射频消融微创手术的难易程度,主要与以下情况有关:多余的那条线路距离正常的中转站远或近(近了相对风险大一点),多余的线路隐藏得是否“狡猾”,医生的技术水平(精确瞄准与射击的能力)。 2、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房性早搏(房早)病灶的位置,位于第2站,即“心房”,也就是说,在心房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电流短路的现象,进而引起不同的表现。其中,危害最大的,还是房颤。有时候,某些患者会出现上述几种心动过速类型的组合形式。房颤,主要是因为心房里有一些引起电流短路的区域,一小片一小片的,既可能在左心房,也可能在右心房,相对来说,主要是在左心房,特别是在左心房与肺静脉交界的区域。房颤,导致心跳“快而且乱”或者“不太快,但很乱”、心脏的效率“相对降低”。射频消融消除房颤的主要原理,是把这些异常导电的区域“圈”起来。房扑,主要是因为心房里有一条或多条引起电流短路的条带状病灶,既可能在左心房,也可能在右心房,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以前曾接受过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那么房扑的病灶位于左心房的机率就很大。房扑,导致心跳“快,相对不乱”。射频消融消除房扑的主要原理,是把这些异常导电的条带状病灶阻断。房速、房早(每),主要是因为心房里有一些引起电流短路的点状病灶,偶尔是一小片区域,既可能在左心房,也可能在右心房。房速,导致心跳“快而整齐”,房早,导致心跳“不太快,但乱”。射频消融消除房速或房早的主要原理,是把这些异常导电的点或小区域“点掉”。射频消融微创手术的成功率,首先取决于类型,因为类型决定了病灶的范围大或小,决定了工作量的多与少,其次,取决于医生寻找和消除病灶的能力。在有经验的医生手里,上述各种类型的射频消融手术均能取得比较满意、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 3、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性早搏(室早)病灶的位置,位于第4站,即“心室”,也就是说,在心室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电流短路现象,进而引起不同的表现,短路的病灶可能是点状,也可能是小片状。室速,是指在心室,出现了连续性的电流高频短路,引起心跳“快而整齐”、心脏的效率“严重降低”。室早,是指在心室,出现了频繁、单发的电流短路,引起心跳“不太快,但乱”,心脏的效率“比较低”。射频消融微创手术的成功率,首先取决于患者心脏的基础状况(心脏的底子),个别患者心脏底子差,效果差,其次,取决于病灶区域的大小,最后,医生寻找和消除病灶的能力也至关重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手里,射频消融手术均能取得比较满意、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
青年人得了房颤怎么办?要注意什么?房颤相对喜欢老年人,但是青年人得房颤也不容小视,因为现在随着工作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相对来说不如以前健康了。因为熬夜、饮酒、吸烟,还有一些一些功能性的饮料等等很多生活方式上的问题,还有肥胖,睡觉打呼噜等等因素,都可能使得青年人得上房颤。青年房颤注意找病因30出头,40出头在这个年龄段上就有了房颤,咱们要注意什么?其实房颤病因是很复杂的,年轻的人如果得了房颤,肯定是先找找原因,可能有潜在病因,比如一些心脏问题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然后需要去治疗原发病。有的患者是因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造成房颤的原因。我见过的最年轻的房颤病人大概十七八岁,是跟甲亢是有关系的。但如果经过一些筛查诊断找不到明确的原因,也是有的,一般称为叫孤立性的房颤或者叫特发性的房颤。对于中青年人的房颤产生的年龄比较轻,如果不重视它,将预示着一辈子可能要与房颤要进行斗争。所以年轻患者如果有了房颤,建议大家尽快到比较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最好是进行一些比较详细的筛查,尽量找到病因,如果在实在找不到病因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对症的治疗。遗传是不是房颤的病因?家里老人得房颤了,子女今后得房颤的概率大不大?总体来说房颤是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如果家里的老人房颤发作的年龄是比较晚,比如说七八十岁以后才有的房颤,相对来说这种房颤一般是不会遗传的,这种房颤是给人体的机体的老化以及伴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因有关系。但如果家里的老人得房颤的年龄比较轻,比如说家里的老人今年70岁,但是三四十年前,也就是老人在中年的时候就得房颤了,这样子的话,孩子出现房颤的几率就要大一些,因为确实有一部分房颤与遗传背景是有相关性的,我遇到过一位24岁的年轻女生,经过检查,什么其他疾病都没有,就是有房颤。据她讲,她的妈妈大概在40岁不到的时候有房颤了,这种应该讲是有一定的遗传背景的。睡觉打呼噜是不是房颤的直接原因?打呼噜是形成房颤的元凶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像这位患者81岁,这个年龄本身就是房颤的一个容易发生的一个年龄段,8%~10%的80岁左右的人,即便他没有其他疾病,单纯一个年龄因素,就可以出现1/10左右的房颤的概率,再加上有高血压,还有睡觉打呼噜等等因素,这几个因素一结合,房颤的几率就高了,所以房颤是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并不是打呼噜单纯一个因素。 青年房颤的治疗,首要还是去除一些诱因比如说有肥胖、睡觉打呼噜、爱喝酒这样的情况,应该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超重的减重,可以进行一些睡眠呼吸的监测,发现睡觉打呼噜,进行治疗,去除这些诱因。由甲亢或者是心脏疾病,心脏瓣膜有疾病,这样的能纠正的尽量纠正,在这个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药物治疗。相对年轻的患者对手术的治疗接受度是比较低的,二十几岁让他做房颤手术,可能还是有一定的认知上的一些困难。但如果在规范药物治疗一段时间,比如说半年,一年之后,房颤如果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还是可以继续药物治疗,但如果效果不太理想,就要跟医生进行咨询,一起聊一聊,对进一步的消融手术治疗的利与弊进行分析,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