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经常会听到家长问一 个问题:“医生,我的孩子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是怎么一回事啊?老人们都说是蛔虫引起的,要不要打虫啊?”其实,这种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的现象称为“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民间俗称“桃花癣”。其发生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该病的皮损为一片或数片白色或淡红色斑片,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消退后残留淡白色色素减退斑。无自觉症状,多可自愈。白色糠疹的发生,中医认为与孩子的脾胃不和有关。多表明幼儿营养不全或吸收不良,如挑食、饮食不规律等。之所以以往人们都认为与蛔虫等寄生虫有关,是因为以前卫生条件差,小孩多数体内有寄生虫。由于营养被寄生虫侵夺,造成营养不全自然就易长白色糠疹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化肥代替了农肥,现在小孩已很少感染寄生虫的。但是其他影响饮食和营养吸收的因素,还是会让白色糠疹发生。在治疗上,对白色糠疹一方面可能通过调理脾胃(婴幼儿可用婴儿健脾散,大一点的儿童可用健脾丸或鸡内金等)来改善消化和营养吸收,并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锌铁铜等。平时要让孩子多吃坚果类食物、豆制品、黑芝麻等食物。对于局部皮肤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可用油霜膏保持皮肤滋润。如果病情较长较重者可以试用抗真菌药外涂;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等。也可用硫磺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涂。但是不要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皮炎平、肤软松等。本文系施长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我4岁儿子嗓子发炎,出现较大红色肿块,几乎堵住半边喉咙,到医院检查说系长期反复发炎所致扁桃体发炎。8月20日验血结果为炎症 孩子身高108CM,体重20KG,体质一直很好,很少生病,从未打过针出生至目前4年内共计感冒发烧有10几次,每次都较轻,服药几天就好转了。常用药为:护彤和头孢氨卞 当地医院大夫说是慢性发炎不好治疗,只有等孩子大了就会好。近期孩子有三次发烧38.3左右,都是由此引起,就怕今后还会经常因此发烧。北京306医院儿科张丽:据您描述孩子的状况应该是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有11度的样子,不知道您当时验血白细胞有多高,如果高的很多说明炎症感染还是很明显的,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如果血象不高的话,则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药即可,比如说小儿清咽冲剂、蒲地兰口服液等。如果孩子每次发热都是因扁桃体所引起且发作较频繁时,建议您最好到正规医院就诊。有必要时要行扁桃体切除术。
前几天看了一个37天的男孩,非常严重的黄疸,从头到脚心。 孩子黑黑的,黄的有点吓人,测了一下总胆红素369umol/L, 间接胆红素362umol/L, 肝功能有一项稍高一点。生后3-4天出现黄疸,逐渐明显,从县里到省城,已被要求住院。体格检查,除了黄疸,没发现其他异常。孩子纯母乳喂养,吃喝拉撒睡均正常。建议停止母乳喂养,回家观察,3天后黑黄孩变成粉白的小可爱。如果你的孩子是纯母乳喂养,15-60天还有黄疸,但其他一切均正常,有可能是母乳性黄疸,原因是母乳里面有一种酶,能让排到肠道的胆红素重新吸收入血,黄疸难以消退。诊断就是停1-3天母乳,如果明显消退,可以继续喂母乳,黄疸还会出现,明显时再停母乳几天,还可以继续喂, 2-3月才会消退。此种黄疸没有核黄疸的报道,但为了安全,比较严重时还是停停母乳。每天喂3粒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温水送服。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人是上帝奇妙的创造,是精密而有效的机器,其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较高的葡萄糖醛酸苷酶, 使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转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入血,使黄疸迁延不退。
许多家长都经历过孩子长期咳嗽,并且经过多方医治无效的时候,看到孩子用过很多“消炎药”甚至很多高级药咳嗽都无法控制而特别难受。这种长期咳嗽我们称之为慢性咳嗽。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4周以上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就病因来说,分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前者因为多能发现其病因而易于诊断和治愈,而后者则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导致病人长时间难以治愈,甚至因此用了很多冤枉药,打了很多冤枉针。慢性非特异性咳嗽常见的病因有以下几种:1.咳嗽变异性哮喘最为常见,该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应该想到该病的可能。其中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诊断的关键是查过敏原和肺功能,在儿科,家族中五代以内血亲有过敏史和哮喘史是诊断的重要提示。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也很常见,它由各种鼻、咽、喉疾病引起咳嗽,在临床中过去统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它的特点是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普通感冒引起咳嗽也可能是鼻后滴流刺激所致。普通感冒可被认为是一种鼻后滴流综合征。由于普通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故鼻后滴流综合征是引起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迁,大气污染加重,使本病发病日趋增多。诊断主要是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必要时可查鼻分泌物细胞检测和鼻窦CT。3. 过敏性支气管炎,过敏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慢性咳嗽临床表现特征多为慢性刺激性干咳或咳少许黏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肺通气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就诊前患者多数病程超过3个月,甚至长达数年以上。部分患者与吸入变应原有关,如尘螨、花粉、蘑菇孢子等,也有与职业性接触化学试剂或化学制品有关,如橡胶手套、丙烯酸盐等。诊断该病的关键是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是胃食管反流最常见的食管外症状之一,其次为咽球感和(或)咽部异物感、咽喉灼痛、声音嘶哑。其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亦可表现为有痰的咳嗽。绝大多数为白天咳嗽,个别表现为夜间咳嗽,常伴胃灼热、反酸及胸痛、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但临床上也有不少患者完全没有反流症状,咳嗽是其唯一的临床表现。24H食道PH监测可以诊断。其机理不清,可能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刺激有关。使用制酸剂或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或H2受体阻止剂、质子泵抑制剂可迅速减轻,但明显改善需5个月。24H食道PH监测是诊断关键。5.其它:如药物性咳嗽,如摄入ACEI类降血压药所致的咳嗽;年长儿可有心因性咳嗽等等。关于治疗,首先家长要端正认识,慢性咳嗽都是不容易治疗的,或者说难以短期内见到成效,需要持之以恒的心态。在临床经常见到家长要求把咳嗽治疗到一声都没有才算好,这是不科学的,特别是占第二大病因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往往在采取正确的方法后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逐渐好转,所以为此长时间住院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慢性咳嗽患儿如无明显感染合并尽量不要打针,口服药加上喷鼻药喷口药多数是能控制的。在此,向家长提醒一下:如果碰到孩子长期咳嗽应该找儿科呼吸专科医师珍视,以避免走弯路。
眼前的孩子不到7岁,在我面前不断的咳嗽着.精神不太好.孩子的妈妈忧虑的对我,孩子一年前被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后,仿佛就去不了了根,一到季节改变的时候,孩子就咳嗽的很厉害,夜间睡着后有时候还能听见嗓子里有咝咝的声音.去医院化验后,支原体抗体总是阳性.大夫说是支原体肺炎,每次都用阿奇霉素治疗,打完针还听说容易复发,还要坚持口服药物.刚开始的治疗确实有效果,输液后咳嗽就减轻了.可是似乎总也去不了根.这一次,孩子更严重,阿奇霉素输液5天后效果不但不明显,咳嗽的很厉害,夜间咳嗽的睡不着觉.嗓子里还有"咝咝"的声音.这支原体肺炎怎么这么厉害啊?我询问了孩子的病史,发现孩子是典型的过敏体质,前不久还刚出过荨麻疹.孩子的肺部可以听见典型的呼气末喘鸣.经过肺功能,血常规,胸片等检查,最后排除了支原体感染,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我给吃惊的家属做了耐心的解释后,给予孩子正规吸入的治疗后,孩子症状很快控制住了.孩子是哮喘,怎么会误诊为反复的支原体肺炎呢?临床上类似误诊的病例不少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家长们参考,同行们批评指正)1,支原体抗体的检查给人的误导:近几年,支原体感染被叫的很响,也被传言的很严重.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是误诊和过度治疗了.人体感染支原体后,其IgM抗体可在血中持续6个月~1年,所以IgM的消失并不是判断疗效的指标,反之,医院的阳性化验,也不一定代表孩子有近期感染。2,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和哮喘后出现的咳嗽混为一谈.小儿支原体感染有十分显著的特点,多见年龄较大的孩子,特别是3岁以上的孩子,1岁以内较少见;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刺激性咳嗽、较剧烈,持续时间长,短期治疗效果不佳;几乎不会出现喘息.而支气管哮喘的孩子,有时候咳嗽也很剧烈,但是同时有喘息出现,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出现喘息,一方面是不知道什么叫喘,只发现孩子好象喉咙里有咝咝的声音或感觉孩子总有痰吐不出来的声音;有些孩子也确实是不典型,大夫只有通过听诊器可以听见呼气末的喘鸣.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类激素样作用带来的假象.支原体感染后,许多家长知道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是无效的,要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等).可是许多家长包括一些医生不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有个作用是类激素样作用,大家知道,哮喘要用激素类药物吸入治疗,因为激素有平喘等功能.那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类激素样作用,所以它也有平喘的作用,只是作用较激素类轻微.可是正是这个作用,使得一些哮喘的孩子的症状得到一些暂时的缓解,孩子的气喘症状减轻了,于是一些家长就误以为孩子的支原体感染得到了控制,却不知道孩子真正的病因是哮喘.那么,老百姓不是医生,怎么区别呢.下面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参考.1,支原体抗体检测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检查手段,但一定要结合孩子疾病的临床特点,不能仅凭抗体检测阳性确诊支原体感染。如果孩子按支原体治疗3~5天病情没有好转,应考虑诊断有误,需要及时给大夫反馈治疗信息.2,如果孩子是过敏体质,如小时候湿疹严重,荨麻疹反复发作,有过敏性鼻炎等,如果孩子感冒后咳嗽一周以上不见好转或出现喘息,要高度怀疑是哮喘或过敏性咳嗽的可能.不要一味的吃抗生素.3,支原体感染后无反复发作倾向,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程为2~3周足够,而且不是连续用药.是吃3停4.或吃5停5(吃三天停四天或吃五天停五天,一次疗程最多不超过一周.然后再用以上提供的一种方法.)不要延长治疗时间,否则长期用药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孩子睡觉磨牙并不少见,很多时候,父母都认为是孩子肚子里长虫子了。其实,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孩子在睡觉时把牙齿咬得咯咯响。宝宝睡觉磨牙的6大原因1、肠道寄生虫肚子里有蛔虫。蛔虫寄生在孩子的小肠内,不仅掠夺营养物质,还会刺激肠壁,分泌毒素,引起消化不良。孩子的肚子经常隐隐作痛,就会造成失眠、烦躁和睡觉磨牙。另外,蛲虫也会引起磨牙。蛲虫平时寄生在人体的大肠内,孩子入睡以后,蛲虫会悄悄地爬到肛门口产卵,引起肛门瘙痒,使孩子睡得不安稳,出现磨牙。应对策略:给孩子驱虫。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2、晚餐吃得过饱晚餐吃得过饱,或者临睡前加餐,不仅影响营养素吸收、利用,而且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因为入睡时,胃肠道里还积存着大量没有被消化的食物,整个消化系统就不得不“加夜班”,连续工作,甚至连咀嚼肌也被动员起来,不由自主地收缩,引起磨牙。应对策略:不要在临睡前让孩子吃得过饱,吃饱后稍微待上一会儿再让孩子上床睡觉。3、缺乏维生素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睡觉磨牙。应对策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钙片,平时多晒太阳,夜间磨牙情况会逐渐减少。4、睡眠姿势不好如果孩子睡觉时头经常偏向一侧,会造成咀嚼肌不协调,使受压的一侧咀嚼肌发生异常收缩,因而出现磨牙。孩子晚上蒙着头睡觉,由于二氧化碳过度积聚,氧气供应不足,也会引起磨牙。应对策略:如果发现孩子睡姿不好,帮助他及时调整。平时不要让孩子养成蒙头睡觉的习惯。5、牙齿排列不齐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夜间磨牙。而且,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孩子,他的咀嚼肌的位置也往往不正常,晚上睡眠时,咀嚼肌常常会无意识地收缩,引起夜间磨牙。应对策略:定期带孩子去看牙科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做牙齿矫正和治疗。6、精神因素有少数孩子平时晚上并不磨牙,但如果临睡前听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或刚看完恐怖、紧张的电视或动画片后,由于神经系统过于兴奋,也会出现夜间磨牙。另一个原因是压力大(通常表现为神经紧张或愤怒),如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害怕班里的某个小朋友、与父母或者家人争吵等,都会令孩子的精神紧张,导致孩子晚上睡觉磨牙。此外,一些过度活跃的孩子也会发生夜间磨牙。应对策略:睡前不要让孩子看那些过于刺激的电视。经常和老师、孩子沟通,如果孩子有心结,及时帮他解决,解除他的心理压力。* 如果经常磨牙的话,应该去口腔科检查一下,因有些口腔疾病也会引起夜间磨牙。* 有些孩子的磨牙症与其成长和发育关系密切;另一些孩子磨牙实际上是他们对疼痛(如耳痛或牙痛)的一种反应。和搓揉酸痛肌肉一样,孩子磨牙也是缓解疼痛的一种本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动消失。* 对于顽固的磨牙症,可使用牙垫,以保护牙齿,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临睡前服小剂量镇静剂,以降低大脑某区域的兴奋性,抑制磨牙。* 夜间磨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只有排除上述各种原因,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宝宝磨牙才会逐渐好转。
妈妈们提问: “我的宝宝胳膊和腿都挺细的,不是个胖宝宝,但就是肚子格外的大,看着就像倒扣的锅一样,这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家宝宝出生10天了,吃奶和便便都很正常,就是肚子大大鼓鼓的,像个小西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宝的肚子看起圆鼓鼓的,这到底是正常的发育现象?还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呢?” 01 宝宝肚子圆鼓鼓的正常吗? 有很多妈妈都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和上面的妈妈们说一样,肚子总是圆鼓鼓的,像充了气一样,其实,宝宝肚子鼓鼓的是这3个原因。 1.还没发育成熟的腹肌让宝宝的肚子看起来鼓鼓的 宝宝的小肚子,看起来圆鼓鼓的,是因为小宝宝的腹壁肌肉还没发育成熟,却要装和大人同样多的内脏器官,腹肌力量不够,所以宝宝的小肚子会显得比较突出。 2.肚子大大的是因为宝宝是腹式呼吸 小宝宝主要用腹式呼吸,会让人感觉肚子动的幅度大,显得鼓鼓的,这属于是正常现象。 3. 有些宝宝肚子圆鼓鼓的,可能是胀气了 如果宝宝进食不当,吸吮太急促;或是宝宝在吃奶的时候过度哭闹;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的奶嘴孔不合适等,造成食物在消化道内通过肠内菌和其他消化酶作用而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然后引起宝宝胀气。 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如果体内的糖分没有充分分解生成气体,极容易引起腹胀。 02 如何判断宝宝是胀气了? 通常,大多数宝宝肚子大鼓鼓的都只是一种生理现象,宝宝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妈妈就不用太担心了。但是,如果宝宝腹胀并伴有呕吐,生长缓慢等的现象,建议妈妈最好咨询专业医生。 03 宝宝胀气了不舒服怎么办? 宝宝已经胀气了,这个时候妈妈要帮助宝宝把肠胃里面的空气排出来,可以通过拍嗝、飞机抱或者排气操等方式帮助宝宝排气。 1、拍嗝 宝宝在吃完奶后,妈妈需要通过拍嗝帮助宝宝排出多余的气体,妈妈用一只手的手臂托住宝宝的屁股,让宝宝自然的趴在你的肩膀上,另一只手呈空心状,从宝宝的背部中段,自上而下地拍,注意动作轻柔,帮助宝宝把气体排出。 2、飞机抱 妈妈把宝宝的身体搭在小臂上的一侧,让宝宝头靠近您的肘关节,妈妈如果感觉到宝宝的肚子已经放松下来了,这就表示妈妈抱对了,这也是最快能让肠绞痛宝宝安静下来的方法。 3、给宝宝做排气操 做排气操时,把宝宝放在妈妈的大腿上,脚对着你。手指放平,在宝宝肚子上画圈圈。开始先在宝宝的左腹部自上而下画一个字母“I”,这能使肠道里的空气往下走,通过结肠排出体外。接着做一个颠倒的“L“型按摩,使气体沿着横向的肠道往下走,排出体外。在宝宝的肚子上画一个颠倒的字母“U”,字母下方是宝宝发紧的肠道,按摩可以帮助宝宝排气。动作可以重复多次,按照宝宝的接受程度做排气操。 04 预防宝宝胀气,做好这几点! 1、奶后拍嗝要记得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妈妈们一定记住,在宝宝喂奶间隙和喂完后,竖抱宝宝拍拍嗝,这样能很好的预防宝宝胀气。随着宝宝逐渐长大,胀气自然会慢慢减少的,不用太担心。 2、喂奶时间要恰当 宝宝在很饿的时候会吃的很急,这样就容易吸入太多空气,所以,妈妈不要等宝宝很饿的时候才喂奶。 3、正确冲泡奶粉 冲泡奶粉时,尽量不要大力摇晃,可以等奶粉慢慢溶解。如果摇晃了,奶中很多气泡,可将奶瓶先静置一会,等气泡消失再喂宝宝。 4、注意奶嘴大小 如果是瓶喂,需要注意奶嘴的孔不要太大,也可以选择带有特殊功效的奶瓶,比如带排气孔的奶瓶、弯角奶瓶等。
妈妈提问:宝宝马上快四个月了,我觉得他趴着抬头挺好的,但是婆婆说他不会低头,竖着抱的时候头还抬不住总是向后仰,感觉好像身体也往后仰,要不要紧? 一般情况下,1个月内的宝宝还不能自己抬头,2个月内当宝宝仰卧时,可以自己把头从中间转向两边(如果不会需要家长逗引,拿一个发光的或者有响声的玩具,在宝宝视力范围内,从左到右缓慢移动,鼓励他跟着玩具转头),这是头部控制第一步,也是宝宝大运动发展的基础。大运动发展是从上至下的,没有抬头就没有接下来的六坐七滚八爬十二走。 2个月时能稍稍抬起头和前胸部,3个月时能抬头很稳。宝宝抬头的动作会从最初抬头45度到3个月时能稳定抬起90度。 少数宝宝由于个体差异,过了3个月还不能很好地抬头。不管宝宝是否发育落后,在宝宝2个月之后,都可以进行一些竖头的训练。 如何训练宝抬头? 一种是仰卧位引导法。3~4个月的宝宝在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状态下进行俯卧抬头练习。俯卧的床面要平坦、舒适,但是不要太软,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宝宝抬头。如果头抬不起来,可在宝宝胸下经双侧腋下垫一个小枕头,双上肢放于枕前,高度为双肘屈曲时双手能触及床面。同时,在宝宝的后头侧至两肩胛骨内侧进行深浅感觉的刺激,头前用带响声的玩具逗引宝宝主动抬头,练习宝宝抬头从45度~90度,促进头颈部伸肌的收缩直至头上抬。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平时没事少抱,多趴 ,只要宝宝能适应,白天尽量采取俯卧位,但睡眠时应有成人看护。经常俯卧位的宝宝有利于抬头和爬的练习。但是,宝宝6个月前夜间应采取仰卧位,比较安全。 另一种是母子面对面引导法。宝宝俯卧于母亲身上,固定宝宝上臂和手关节,保持手支撑位。为了促进宝宝更好地抬头,母亲可与宝宝对话、唱歌或鼓励宝宝伸手抚摸母亲的脸。 宝宝抬头晚或者不稳大部分是生理性原因导致的,只要加强训练就能有很好的效果,病理性原因导致的抬头晚概率较低,主要有这几类:疾病性痉挛、运动障碍、共济失调、脑瘫。 如果宝宝抬头晚,在家训练效果不明显,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然后对症治疗,并积极进行早期干预训练。
孕妇怀孕其间,抗病能力下降,极易患感冒。孕妇患了感冒服药治疗又怕影响胎儿,下面介绍几种不用吃药打针就能治疗感冒的办法: 1.感冒初起喉头痒痛时,立即用浓盐水每隔10分钟漱口及咽喉1次,10余次即可见效。 2.喝鸡汤可减轻感冒时鼻塞、流涕等症状,而且对清除呼吸道病毒有较好的效果。经常喝鸡汤可增强人体的自然抵抗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3.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上按摩,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则在该处加强按摩。热按摩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4.在保温茶杯内倒入42℃左右的热水,患感冒者将口、鼻部置入茶杯口内,不断吸入热蒸气,1日3次。 5.咳嗽者可用鸡蛋1只打匀,加入少量白砂糖及生姜汁,用半杯开水冲服2—3次即可止咳。 6.感冒初起,刚感到鼻、喉发痒时做下述体操2—3次即能痊愈。方法是:两脚稍分开直立,脖子伸直,头尽量上顶,两眼睁大,尽量伸长舌头,两手十指伸直,然后从头顶至手、脚趾使劲用力,直至全身震颤,并不断发出“嗳”声,反复2—3次。 妊娠后,孕妇体内酶有一定的改变,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药物不易解毒和排泄,可有蓄积性中毒,在孕早期胎器官形成时,药物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故感冒最好不吃药。但万事都是一分为二,孕妇用药有一定的风险,并不是完全无益。一些疾病本身对胎儿、母亲的影响远远超过药物的影响,这时,就应权衡利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主要药物利弊 抗感冒药大多是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常见的有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这些药大都含组胺药,孕期不宜服用,特别是孕4周前,感冒药主要是对症药物,治标不治本,对孕妇又不是安全用药,所以笔者建议孕妇最好不用抗感冒药。 抗病毒药,均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不易使用,若必须使用,则应在医生指导下。 退热药。感冒伴有高热,多预示病情较重应及时看医生。消炎痛是孕妇禁忌退热药,阿斯匹林孕32周后也不宜使用。 抗菌素。孕妇感冒如没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如扁桃体炎、血压高、咳黄痰、流浓涕等,可 不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可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体内,有20%-40%的可能性对胎儿构成危害,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抗菌素。 祛痰、止咳药。一般比较安全,但含碘制剂的止咳药,孕妇不宜使用。 预防最重要。 怀孕期间的妇女应注意休息,加强锻炼,保持强壮的身体,在疾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不接触感冒的病人,家中居室通风换气,保持温、湿度适宜,经常用醋熏蒸房间,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一旦患了感冒也不要惊慌失措或乱服药物,更不应对此不加介意,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咨询。
1,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2,正常儿童腋下体温为36-37度。3,大于37.5度考虑患儿存在发热。4,大于38.5度考虑使用泰诺林或美林。5,高热时一定要解开衣服,冬天只穿一件单衣,夏天可以把上衣脱光,热退后再穿正常量的衣服,不能多穿衣服,否则容易高热惊厥,小婴儿可能出现捂热综合征。6,发热本身是一种对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所以并不要过度担心发热问题,记得多给水分就对了。如果孩子饮食不佳,要给小儿足够的含有一定矿物的水份。7,发热不会引起脑损伤,出现脑病或脑损伤是感染的疾病本身的问题,与发热高低无关。记住如果得了脑炎并不是发热本身导致脑炎,而是病原体击垮了儿童的免疫系统,突破血脑防御屏障,导致脑炎。8,如果孩子发热很高,精神好,并不可怕,按照上面的方法处理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发热时间很长,体温不是很高,也是不好的表现。9,了解了以上的情况后,记得发热时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和饮食才是家长最需要观察的。10,现在更多研究表明高热惊厥并不可怕。一些儿童后来出现癫痫,其实和所患疾病和儿童本身基因有关,并非与体温高低相关。11,如果发热的患儿出现了皮肤出疹需要去医院同时看一下皮肤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另外,有一些孩子在体温快速上升时会出现寒战,四肢冷。这时候,很多家长就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导致高热惊厥。实际上,这时该解开衣服,服退热药,温水搽肢体,尽快就医。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是会主动穿衣来保持恒温。穿衣很多人认为是为了漂亮,帅气。最基本的功能还是为了帮助维持身体得恒温。在夏天,我们会少穿衣,冬天会加衣服。所以在人体发热时,再穿衣服,是违背恒温动物的生理需求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发热了,要脱衣服。不要认为脱衣就着凉感冒,他已经感冒了,就要让他觉得舒服,病才会好得快,否则很容易导致抽搐。不是不能穿衣服,而是要等体温下降了再穿衣。总之,保持身体温度平衡就对了,这样好理解了吧。省得为了这事老和我在诊室里争半天,尤其是那些老太太,养过很多孩子,经验丰富,我很尊敬她们,年纪一把了,说不得。不说吧,回去又好不了。病人太多了,我说多了也累得慌。年轻得父母们,你们可想好了,到底是您们的老人家经验可靠还是专业的儿科医生说的正确,想想看,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多少儿科病人,且不用说他们都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就这件事情上他们的经验还不比带过几个孩子的老人更丰富吗?网络的力量是强大的,希望年轻的父母们在读到这篇文章收益后积极的转发,让更多的年轻父母不害怕孩子发热。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gx8809786_72947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