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称“家家都有个夜哭郎”,宝宝如果睡不好,总是夜醒,则全家人都会休息不好,也会影响母乳喂养妈妈奶的质量。睡眠规律初养成: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几乎感知不到白天和黑夜,来到这个世界后需要3~4个月的时间才能形成睡眠规律。但这个规律不是到了4月龄时突然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靠家长朋友前期做好以下准备工作逐步形成的。年龄越小的宝宝一日睡眠的时间就越多,但总有觉醒的时候,如果任由宝宝白天总是呼呼大睡,宝宝势必会变成晚上容易觉醒并且很精神。不是让宝宝白天不要睡,而是家长要带宝宝白天多户外活动,就像大人白天要干活一样,宝宝才会顺应大人的作息规律,白天多活动,夜间睡得好。有的宝宝即使白天带出去时仍是呼呼大睡,但持之以恒,宝宝自然在户外活动时会睁开眼睛来看看这个新奇的世界了。为什么要断夜奶?夜间11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且一般是在宝宝深度睡眠2小时之后分泌。如果宝宝频繁夜醒,或迷迷糊糊吃奶,都是没有达到深度睡眠的。所以希望宝宝4~6个月能断夜奶,这样生长激素才能分泌得好,这对于宝宝身高增长和营养增加至关重要。不用担心宝宝夜间会饿,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像大人一样不用靠半夜进食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了。好的睡眠规律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养成的,小黄医生提醒家长朋友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从小就要开始睡自己的小床:出生从医院抱回家就要给宝宝准备一个小床,小床可以放在大人床的旁边。不要让宝宝跟大人同睡大床,有被大人被褥窒息或被大人压到的风险。·减法哄睡:哄睡时建议在宝宝清醒时就要放到床上,而不是大人抱着哄到完全睡着再放到床上。不要用过多的措施去哄睡,比如抱睡、摇晃着睡,这样会造成可能以后不抱不摇宝宝反而睡不着了。只需要将宝宝放到床上,关闭灯光,家长在旁陪伴即可,不要拍,不要抱,不要摇,让宝宝在自己的床上靠自己的能力自行入睡。·保证白天充足的活动量:从生后2周即可以开始带宝宝出去户外活动,每日至少2小时,上午、下午各1次,只要没下雨、风小都可以户外活动。白天保证宝宝有充足的运动量,特别是下午,夜间才能睡得好。·取消下午小觉和傍晚打盹:在宝宝3月龄之后,就可以15:30以后不要再让宝宝睡小觉,直到晚上20:30再至房间关灯让宝宝睡觉。相当于夜间睡眠之前有5个小时的时间不让宝宝睡觉,这样宝宝夜间才会睡得安稳。如果宝宝已经形成下午或傍晚打盹的习惯,则建议在宝宝到了固定的点又要打盹时,让宝宝睡几分钟就立马将宝宝叫醒。不让宝宝到了固定的点打盹是很难的,但是叫醒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最晚不超过晚上21点。·睡前做一些安静的活动,如洗澡、讲故事等,避免逗引兴奋过度。·避免胃不和则卧不安:建议睡前的奶可以提前至20点喝,给宝宝1个小时的消化时间,然后夜间21点之前入睡,避免睡前吃得太饱而影响夜间睡眠。同时刚睡着也可给宝宝腹部顺时针按摩300下有助于夜间睡眠。有的宝宝夜间固定的点哭闹,有可能是肠绞痛,除了睡前摩腹外,也可在宝宝哭闹时让宝宝趴一会有助于缓解腹部不适。·减少夜间对宝宝的干扰:给宝宝穿宽松的分腿睡袋,避免频繁给宝宝盖被子影响睡眠质量。夜间宝宝可能会翻动身体、会有哭声、会有吸吮的动作,只要宝宝没醒则不予干预。夜间如果宝宝醒来不是立马就喂,而是建议采用逐步升级的安慰方式,最后实在不行再喂。因为喂到肚子里面的不管是奶还是水都是最强等级的干扰。越小月龄的宝宝断夜奶相对越容易,如果宝宝醒来没哭,只是哼哼或隔一会哭一下,就不要哄,其实夜间醒来宝宝也很困,有可能自己过一会又睡着了。如果是大哭要哄的话也要减少对宝宝干预的强度,能不喝奶或水就不要喝→而是用安慰奶嘴等其他方式哄,能不抱起来哄就不要抱→而是躺着拍拍哄,能不拍就不要拍→而是放个宝宝喜欢的玩具或安慰毯安慰都可以。如果实在不行要喂水前,先试试用棉签蘸水让宝宝口唇湿润一下,还不行最后再喂到肚子里。注意:这一切的前提是白天充足的活动量,不然夜间将变成一场纠结的拉锯战。·分时间段断奶:夜奶的严格定义是23:00至凌晨5点的奶,终极目标是21:00之前入睡,直至凌晨5点以后的一个大整觉。如果夜醒频繁,断夜奶困难的小朋友,建议家长朋友先减少喂奶次数,先把23:00至凌晨5点后半夜的奶断掉,23:00可以迷迷糊糊喂一顿,以后再把21:00至23:00前半夜的奶断掉。·各司其职:家长负责上床睡眠时间点的安排,以及给宝宝提供舒适的床、被。宝宝负责自己入睡,养成半夜醒来自己调整再重新入睡的能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若宝宝在上述原则的调理下仍夜间容易哭闹,伴随惊跳、汗多、枕秃等症状,则需当心是否缺钙,可至儿保科行超声骨密度检查。若超声骨密度正常,仍睡不好,建议寻求中医儿童保健门诊的帮助,中药有温和且无依耐性帮助宝宝睡眠的方法,也有小儿推拿等温和的方式可供选择。·从小开始白天多带宝宝出去户外活动,夜间少干扰宝宝,大多数宝宝夜间睡眠时间会逐步延长,到了4~6月龄自然而然就断奶了。越小的年龄断夜奶越容易,月龄越大的宝宝越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最后,祝所有的小朋友睡得香甜,茁壮成长!
什么是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异质性疾病,以小气道的高反应性为特征,常伴有可逆性的呼气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主要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之所以说哮喘是异质性疾病,是因为哮喘的发病原因和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型多样,且分类不一。但是,哮喘的治疗方法目前为止是成熟可靠的。为什么治疗哮喘要用吸入疗法?因为哮喘的病变部位是气道,确切地说是小气道,所以吸入疗法是目前哮喘治疗中首选的给药方法。吸入的药物是以气溶胶的形式输出,并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气溶胶具有巨大的接触面,有利于药物与气道表面黏膜上皮细胞接触而发挥药效。原始的吸入疗法始于4000年以前的古印度,现代意义上的医学吸入疗法则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我国于2003年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和《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把吸入疗法作为防治哮喘的首选治疗方法。不仅是我国的指南,全球哮喘防治创义(GINA)、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欧洲变态反应和免疫学会EAACI及日本变态反应协会JSA发布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共识均将吸入治疗作为哮喘防治几种常用吸入疗法及装置的对比目前吸入治疗方法及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1、干粉吸入剂(DPI):此为二合一制剂,既有抗气道炎症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也有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能够有意识主动深吸气的患者,肺部沉积率可达15%左右。一般来说>5岁的儿童可以使用此吸入疗法及装置。2、压力定量气雾剂(pMDI):需要手-脑-口精细协调配合,首先深呼气,之后深吸气,在吸气后即手动按下给药,在气雾喷出过程中全程保持深吸气,再屏气10秒,最后漱口。7岁以内孩子由于智商发育原因,基本不会接受这种动作训练。即使成年人使用时出错率也是最高,要反复训练才能正确掌握使用技巧,降低出错率。肺部沉积率可达15%左右。一般来说>7岁的儿童适合使用(效果也不一定好)3、压力定量气雾剂+储雾罐(pMDI+spacer):单用pMDI出错率高,不适合7岁以下儿童使用,联合spacer使用时就无需患儿主动的呼吸配合,可以避免单用pMDI的所有错误!并且此吸入疗法肺部沉积率可高达30%,是所有吸入装置中沉积率最高的。适合所有年龄阶段患者使用。4、射流雾化吸入(fluidic atomization):又是一款适合所有患者的吸入装置,并且使用时无需患者主动配合;可以实现多种药物同时吸入;可以调节吸入药物剂量;需要时可以用氧气作为动力,缓解患者缺氧症状。除了上述的优点以外,其缺点是治疗成本高,因为雾化颗粒1-5μm才能达到病变的小气道,所以对雾化泵质量要求高,并且肺部沉积率只能达到10-15%。综上所述,儿童哮喘的治疗是以家庭为中心的长期、持续、规范的吸入治疗,所以综合包括经济因素在内的各种因素,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吸入装置非常重要,此为个体化原则。并且,再好的吸入疗法和装置,都需要医生反复训练、教会患儿正确的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吸入装置的使用效率,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定量气雾剂(辅舒酮)+储雾罐使用方法定量气雾剂(辅舒酮)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 )用于儿童哮喘预防性的治疗,在治疗阶段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使用。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有2种规格:50微克*120揿/瓶;125微克*60揿/瓶。气雾剂系指含药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用于肺部吸入的制剂。定量气雾剂优点1.药物可以直接到作用部位或吸收部位,具有十分明显的速效作用与定位作用,尤其在呼吸道给药方面具有其他剂型不能替代的优势。2.药物封装于密闭的容器中,可保持清洁和无菌状态,减少了药物受污染的机会,而且使用后残余的药物也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由于容器不透明,避光,不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分直接接触,故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使用方便,一揿(吸)即可,老少皆宜,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用药顺应性,尤其适用于OTC药物4.全身用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并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5.药用气雾剂等装有定量阀门,故给药剂量准确。储雾罐储雾罐是针对使用定量吸入剂时按压启动与吸气同步协调性要求高的不足,而添加的辅助装置。其基本原理是提供一定的空间使快速运动的药雾流速减缓并使药雾颗粒直径变小,从而达到解决吸药协调性和增加下气道药量沉积的目的。储雾罐的优点00001.无静电:吸附药物、灰尘、细菌00002.独特的鸭嘴活瓣口含器,使呼气道、吸气道分离00003.吸气死腔小00004.容积适中:方便携带,药物缓冲空间适中00005.吸气阻力小,适合较小的潮气量(婴幼儿)00006.旋转气旋原理的连接环,使药物持续处于悬浮状态00007.可以和任何定量气雾剂配套使用压力定量气雾剂+储雾罐的优点1. 无需吸气——喷雾协同技巧,适用年龄范围广。2. 减少定量气雾剂抛射气体的蒸发所产生的气道内应激反应(如冷氟利昂效应)。3. 提供了药物储存空间,便于患儿以任何流速吸入药雾。4. 吸入肺内药量达单用定量气雾剂(约10%)的一倍以上。5. 减少咽喉部药物留存量,提高了用药安全度。6. 急性发作时用大剂量β2激动剂可达雾化器相同效果。用储雾罐可增加定量气雾剂喷口和口腔的距离,减少微粒在口腔的沉降,并可不必要求吸气和喷药的协调动作。加用储雾罐应该尽可能用面罩式的,因为口含式需要有吸力,能够有足够的吸力就可以用干粉剂,吸不动干粉剂的才用储雾罐(面罩式),像儿童一样正常呼吸30秒以上就可以把药物吸入气道。定量气雾剂+储雾罐(面罩式)使用方法1.除去气雾剂护盖。2.沿气雾剂长轴方向用力摇匀。3.将气雾剂喷嘴插入储雾罐,保持面罩鼻部位置与气雾剂药瓶均向上。4.将储雾罐面罩覆盖住口鼻部,喷入药物(1揿),均匀呼吸20-30秒(5次平静潮式呼吸)后,取下储雾罐。如果还要吸入第2次(再1揿)药物,需要间隔5次平静潮式呼吸,重复2-4步骤,再重复吸入1次。吸药后要注意立即洗脸及漱口。5.吸入完毕后将气雾剂的护盖安装回喷嘴上,用纸巾擦干净储雾罐面罩。定量气雾剂+储雾罐(面罩式)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注意检查储雾罐是否损坏,所有部件应连接紧密,如果部件(比如单向阀门)被损坏或丢失,请更换储雾罐;2在使用前一定要除去定量气雾剂的密封盖(喷嘴上的护盖);3每次使用前一定沿气雾剂长轴方向用力摇匀;4喷药吸入时,将储雾罐面罩覆盖住口鼻部,保持盖住贴紧口鼻,避免漏气影响疗效;5应用储雾罐时,口鼻部与储物罐的夹角为90℃,以保证气道的充分开放;6在使用中,可从储雾罐后部观察前部活瓣(单项阀门)开放的情况,确保药物吸入气道;7确保每次喷入(揿1下)储物罐的药物仅1喷(1揿),如果需要喷2次,一定是分次喷入;8每次吸入的时间20-30秒,5-6次平静潮式呼吸即可;9每次吸入药物完毕后,请立即洗脸及漱口,将漱口水吐掉,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残留;10储雾罐定期清洗,拆下连接环、面罩,可用带有洗洁精的温水(大约40 ℃ )清洁所有部件,然后换清水清洗所有部件;如果有必要,可用流动清水缓缓地将单项阀门轻轻冲回原始位置,然后甩干表面水分;11储雾罐(除了面罩)可放在热水中煮(参考每种储雾罐的具体说明),至少15分钟;确保所有配件都浸在水中;如果使用频繁,推荐每周消毒一次;如果当地水质硬,可以使用蒸馏水或者纯净水;12储雾罐必须完全干燥,可使用毛巾擦干;所有部件接连好,放在干燥无灰尘的地方备用;13辅舒酮气雾剂初期治疗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如果是50微克*120揿/瓶规格的药物,每次2揿(2揿共100微克),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量;如果减量至每日1揿,建议临睡前吸入;14定量气雾剂大多数没有药物计数器,请在拆开包装后第1次使用时注明日期,如果是1瓶药物( 50微克*120揿/瓶规格)每天2次,每次2揿,只能用30天;30天后摇动气雾剂瓶,可能仍感觉有药未用完,那是药物本身含有的抛射剂,切勿继续使用,影响疗效。
孩子是多动呢还是好动?在儿童保健门诊经常有一些孩子,妈妈说:大夫,这孩子太好动了,没有一刻老实的时候,在课堂上坐不住,学习成绩很差,跟同学关系也不好,是不是太调皮好动啦。调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他的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孩子多、自控力差、不能安静下来,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多动症的医学术语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多动症的危害有哪些?多动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而且容易导致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有30%的孩子带病持续终生。如何区分好动还是多动呢?家长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做个简单的判断:★第一,多动症孩子的好动一般是不分场合的,而正常孩子是会分场合的。比如上公开课,正常的孩子知道老师和家长都要来了,就会好好听课、不再乱动,但多动症的孩子可能还是不会控制自己。★第二,正常好动的孩子,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对他感兴趣的事情特别关注。而多动症的孩子往往没有目的性,他的动作是很琐碎的,比如上课的时候翻翻书包、摸摸橡皮、摸摸前面女同学的衣服领子、头发等。★第三,正常好动的孩子动作很协调,思维也很敏捷,没有记忆缺陷,而多动症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明显的不足。★第四,判断一下这个孩子有没有社会功能方面的障碍,比如学习上有没有困难,和同龄的伙伴能不能正常交往,是不是做事总冲动、情绪不稳定。如果孩子出现上面的情况,就可能是得了多动症。但这个标准并不绝对,家长一旦怀疑孩子可能是多动症,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找专业的医师做客观的评估!!多动症有哪些表现呢?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却经常见到一些家长为孩子的表现而苦恼。这些孩子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书写潦草;还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为幼稚、怪僻,肢体抽动,或逃学、贪玩、行为无目的、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教育也无济于事。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行为和性格缺陷。这就是儿童多动症。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呢?儿童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数,注意广度缩小,部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是一种可能罹患终生的慢性神经发育性精神障碍。ADHD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怎样的表现?3~5岁儿童的表现为很多时候会跳着走路。容易摔倒和受伤。好动,闲不住。不太会自己玩耍,跟同龄人难相处。不会对一件事情专注。容易有冲动性和攻击性,总是比较随意。就算没有生气的理由,也会打骂别的孩子,并抢别人的东西小学生的表现为--多动冲动坐立不安,比较多动。坐不住。过份乱动或者攀爬。不停地运动。话多。插话。妨碍别人小学生的表现为– 注意缺陷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发生很多错误。进行组织化,体系化的活动会有障碍不注意听讲。易丢失物品。不喜欢需要集中力的科目。青少年时期的表现70%以上儿童的病症会持续到青少年时期。学习能力低下对学校生活懈怠,拒绝上学。着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娱乐容易发生事故(例:摩托车事故)滥用药品,忧郁以及不安障碍自杀行为,青少年失足(离家出走,盗窃,施暴)成人期的表现缺少组织性,体制性的业务能力失约或者丢失物品的健忘症因性格冲动而难适应社会为什么早发现,早治疗是比较重要的?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好动是正常的,“长大了就好了”,“没必要操心”。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动症状可能会减少,但是冲动的趋向和各种问题还会继续,影响他们的学业和工作,甚至危害社会。所以到专业机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很必要的。如何诊断多动症呢?ADHD的三大重要症状注意缺陷多动冲动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诊断标准三大主要症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时才能确诊为ADHD:12岁以前出现这些问题;孩子的问题表现在多个场合,如家里和学校;症状持续至少半年;症状已经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发展或人际交往;孩子问题已经严重到超出了同龄人的表现。具体表现如下:(一)注意力缺陷(其中具备6项及以上)1.在学校做作业或者其他活动时,无法专注于细节或出现粗心的错误因为没有看清题意而在考试中出错在不经意间漏做一些题目,或者忘记做另一面的题目老师经常提醒他要仔细些2.很难持续专注于工作或游戏活动在做作业时心不在焉玩游戏的时候心不在焉难以在学校集中思想,因此影响学习3. 看起来好像没有听到别人对她(他)说话的内容被人指责他没有好好听和他说的话觉得他记住老师的话很困难4.没有办法遵循指示,也无法完成学校作业或家事(并不是由于对立性行为或无法了解指示的内容)老师指责他经常不遵从指令5. 很难组织规划工作及活动他的书桌、衣柜或者书包一团糟,往往让他找到需要的东西很困难检查作业时,他的作业乱,没有条理.6.逃避或表达不愿意,或很难从事于需要持续性动脑的工作(例如学校作业或是家庭作业)他为了逃避做作业而假装忘记作业内容让他学习的时候,皱眉头或者很不情愿7.会弄丢作业或活动所必需的东西(例如:学校作业,铅笔,书,工具,或玩具)丢东西,把学习或生活必需的东西(例如:红领巾、作业、铅笔、书本或其他学习用具,衣服 等)弄丢、忘带;8. 很容易受外在刺激影响而分心被小事分散注意力,而难以集中思想做事在被打断后难以回到被打断前做的事情9. 在日常生活中忘东忘西把作业本落在家里或者车上外出游玩时,不小心丢东西别人总觉得他记性太差(二)多动冲动表现(其中具备6项及以上)10.在座位上玩弄手脚或不好好坐着你感到他随时不动动腿或者胳膊就有困难他在座位上经常动来动去,不停地做小动作11.在教室或其它必须持续坐着的场合,会任意离开座位12.在不适当的场合,乱跑或爬高爬低在学校走廊里不停奔跑而惹麻烦他总是非得走来走去,很难呆在一个地方13.很难安静地玩或参与休闲活动他在玩的时候老师要提醒他应该安静一点,他是否很难做到这点14.总是一直在动或是像装了马达似的动个不停他的活动很多,你要提醒他慢下来或者停一停15.话很多他在学校因为不该讲话时讲话而惹麻烦别人指责他话太多16.在问题还没问完前就急着回答他还没被叫到就大声回答问题17.在游戏中或团体活动中,无法排队或等待轮流玩游戏时他是否按次序玩排路队回家很困难18.打断或干扰别人(例如:插嘴或打断别人的游戏)总有人指责他打断了别人的谈话同学指责他破坏了游戏规则在学校因插嘴惹来麻烦除了上述表现外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及检查才能确诊。多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于多动症的孩子要进行综合治疗才能效果更好,主要治疗方法如下:一、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中枢兴奋剂:主要是盐酸哌甲酯及其控释片。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托莫西汀。家长对药物治疗常见的顾虑和疑问药物是治疗ADHD的主要手段吗?是兴奋性药物会加重孩子的症状吗?不会ADHD药物会有哪些不良反应?降低食欲:措施:避免在饭前服用。头痛/腹痛:饭后服用。对刺激的敏感性:早期的一时反应。兴奋性药物会影响睡眠吗?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作用时间12小时:避开晚上服用。ADHD药物需要服用多长时间?一般2年或更长,根据患儿的情况。放弃治疗会不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使用短期内终止的话,会出现原来的症状;有报告指出,在长期使用后,即使是断掉,也不会在集中力、冲动性、多动症方面有所恶化。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吗?对成长的影响:不会对成长有影响。中毒的可能性:不会中毒二、心理—行为干预自我控制训练: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如回答问题之前完成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看-看清问题;听-听清要求;答-开口回答)支持疗法: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感觉统合训练等三、共患病的治疗(专业机构诊治)四、家长培训和教育家长需要注意:1.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互相协作,耐心而有计划的进行教育。2.要求适当。一开始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同其他孩子一样,只要求他们将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3.满足孩子活动要求,对于他们过多精力要给予宣泄的机会,可带孩子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的体育训练。4.生活规律化。督促孩子规律作息。
川崎病KD(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症。以幼儿多发,临床特点为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由于近几年来本病有增加发病的趋势,临床误诊较多,本症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川崎病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会死于其并发症。通常严重的并发症为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演变过程:早期心衰—→心律失常—→冠脉扩张—→后期心梗。 一、病因(具体为以下几种,依据可能不足) 1、感染:β-溶血琏球菌,EB病毒。 2、免疫反应:急性期都有免疫失调的情况,可能与一定宿主感染多种病原引发 的免疫介导有关。 3.其他:与药物,化学元素物质过于敏感有关。 二、病理变化(分四期) 1、初期(1-2周):全身小动脉炎症,可见到冠状动脉外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侵润,此为早期表现,程度最轻。 2、极期(2-4周):此期最危险,易致死亡,表现为全程血管炎,细胞内膜侵润,此期过后基本形成冠状动脉瘤,血管内膜增生、肥厚,此期过后基本无动脉瘤出现。 3、肉芽肿期(4-7周):血管炎症消退,内膜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内膜肥厚更加进一步。 4、陈旧期(7周-4年):瘢痕形成,血管多为冠状动脉狭窄,易致血栓形成-→致使心肌梗死为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另可引起动脉瘤破裂(狭窄-→心脏代偿收缩-→动脉壁压力增大-→动脉瘤破裂) 三、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1个月~13. 8岁,平均2.6岁,中位年龄2. 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 87%患儿<5岁,79%患儿<4岁, 67%患儿<3岁, 49%患儿<2岁,21%患儿<1岁。男716例,女391例,男:女=1. 83:1,病程 1-67天,平均6-7天。有流行年份和季节分布特点,春夏多见,除主要表现外,部分患儿出现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肛门周围脱皮脱屑等其他表现,但这些表现较6个主要症状少见,且主要出现在3岁以下小儿,对婴幼儿不典型KD诊断有帮助北京小儿川崎病协作组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取代淋巴结大成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北京小儿川崎病协作组) (一)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38-40℃呈稽留热,持续1-2周。就像SARS必有发热一样,且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肤粘膜: (1)皮疹:向心性,多形性,同一期内可有几种皮疹,如荨麻疹样,麻疹样,深红色,猩红热样皮疹,但无疱疹。 (2)肢端的变化:指(趾)呈梭形肿胀,关节酸痛,僵直(类似于类风湿小关节病变的表现),手足硬性水肿(按压较硬),以上为发热期。当体温退后,肢端肛周成块脱皮。 (3)粘膜 ①球结膜充血:为干性炎症,无流泪,分泌物可与结膜炎相鉴别。 ②口唇干裂,皲裂: 可见到血痂(唇干色红)。 ③口腔弥漫充血:可见柯氏斑(与麻疹相鉴别),呈鲜牛肉色。 ④舌乳头突起:杨梅舌。(即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常见于猩红热) 3.淋巴结肿大:以颈部,颈后单侧多见,无疼痛,无发热,单纯性肿大,可与急性淋巴结相鉴别。 (二)心血管症状 1、心脏炎:可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节律不齐,心衰,杂音,心音遥远等改变,常出现于急性发热期。 2、心血管:主要损害冠状动脉,早期可有收缩期杂音,节律改变。 ①冠状动脉炎:发生率为50%,不出现扩张,只有炎症表现,最轻。 ②冠状动脉瘤:第十二天开始出现扩大,8周最明显,急性期发生率高,急性期后基本不出现,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大于3mm。 ③冠状动脉狭窄:见于第四期,瘢痕形成,表现为心肌缺血,心梗,心绞痛。 冠状动脉瘤并发心肌梗死高危因素 1、冠状动脉瘤的最大直径>8mm以上 2、冠状动脉瘤形态为囊状、念珠状、香肠状 3、急性期发热持续21天以上 4、急性期单独使用皮质激素 5、发病年龄2岁以下 临床特点: 1、多在休息、安静或睡眠中突然发生(占63%) 2、多表现为休克、强烈哭叫、胸痛、腹痛、呕吐 等消化道症状,婴儿主诉胸痛者少(可能与年 龄有关),亦可表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 律失常; 3、无症状者占较大比例(占77%,73/95),此 为川崎病并发心肌梗死的特征; 4、心肌梗死的预后与再梗死次数及冠状动脉阻塞 部位有关。 (三)其它系统 1、泌尿系统:脓尿,尿蛋白; 2、消化系统:肝功能改变; 3、脑:无菌性脑炎。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早期白细胞达20,血小板正常,但在2周后可增达30以上;ESR增高,CRP(C反应蛋白)增高;抗O正常。 2、心脏:二维彩色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 (1)异常Q波Q/R比例>0.3QS波形 (2)冠状动脉主干正常内径:4周-3岁为2.5mm,3-9岁为3mm,9-14岁为3.5mm。冠状动脉扩张是指内径大于正常范围或冠状动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3。 (3)冠状动脉扩张分级:0级:正常范围;1级:<4.0mm;2级:4-7mm,此级最常见;3级:≥>6mm或呈球形,纺锤球样改变。 五、诊断标准 1、发热5天以上; 2、手足症状:末端梭形肿胀,热退脱皮; 3、皮肤多形红斑; 4、粘膜改变:口腔粘膜牛肉色,球结膜充血; 5、口唇干裂,杨梅舌; 6、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炎。 包括发热在内共有5条,无需实验室支持即可确诊,如有B超提示冠状动脉改变,包括发热在内共有4条即可,但此时要排除其它疾病:如风湿热(抗O增高)。6条可概括为:发热、皮肤 粘膜、淋巴结、口舌、手足。 早期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 典型川崎病是指不明原因发热5d以上,且具备其他5项主要临床特征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而不完全性川崎病则是指发热5d以上,其他主要临床表现仅符合3项或2项,但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又分两种情况:(1)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冠脉瘤或冠脉中度扩张,可确诊为川崎病,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2)如果冠脉轻度扩张或冠脉壁辉度增强、血管腔形态异常或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提示局部心肌供血不足),则拟诊为川崎病,同样给予IVIG治疗。上述的不完全性川崎病诊断以冠脉病变作为必要条件,虽然有效避免了川崎病临床诊断的扩大化,但也造成对部分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漏诊。因为在川崎病急性期,冠脉瘤形成及冠脉扩张并不多见。超过半数的川崎病患儿,整个病程中冠脉并没有显著的超声心动图所显示的形态改变。此外川崎病缺乏具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特征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项目,主要临床表现也不是在病程的同一时点呈现,因此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颇为困难。近年来,通过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下述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有助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临床特点 :(1)不完全性川崎病在<6个月的婴儿更多见。少数小婴儿临床仅表现为发热。对于<6个月、发热持续7d以上,同时有系统组织炎症的实验室指标而不能用其他发热疾病解释时,应做超声心动图检查;(2)“易激惹”,即不能安抚的烦躁、哭闹不安。这种“激惹”现象较其他炎症疾病更突出;(3)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些特点:颈淋巴结肿大仅限于胸锁乳突肌前沿。球结膜充血时,出现虹膜周围环状无血管区。口腔粘膜可高度充血但罕见溃疡;(4)接种卡介苗部位再现红斑硬结;(5)急性期阴囊和(或)腹股沟皮肤潮红,亚急性期阴囊和(或)腹股沟出现脱皮;(6)尿道口勃膜充血;(7)可有轻度虹膜睫状体或前葡萄膜炎(裂隙灯下可见前房漂浮细小絮状物);(8)病程中出现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心脏杂音、心包积液或充血性心力衰竭;(9)出现其他部位(非冠状动脉)中型动脉瘤。实验室点:(1)c反应蛋白(crp)显著增高>30m g/L;(2 )血沉(ESR)显著增快>40m m/h;(3)发病7d后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多超过450 x 109/L,此为川崎病的典型实验室特征;(4)急性期白细胞计数增多杂15 x 109/L,以成熟及未成熟的粒细胞为主;(5)不明原因的贫血;(6)低白蛋白血症,≤30 g/L;(7)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8)无菌性脓尿,尿WBC计数≥10/高倍视野。不完全性川崎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与典型川崎病很相似。上述实验室检查指标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对确定和排除疑似患儿很有帮助。例如发病7d后,血小板计数和ESR,CR P均正常的患儿,川崎病的可能性不大,新近美国心脏病协会的专家提出一项新的指导性规则,用来帮助临床医师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不明原因发热>5 d,仅符合2或3条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应警惕不完全性川崎病可能。首先观察CRP和ESR变化,如果CRP≥30mg/L,ESR≥40 mm/h,再加上3项以上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如上述)符合川崎病特点,即可拟诊不完全性川崎病,需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给予IVIG治疗。如果其他实验室指标<3项符合,首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显示冠脉有病变则拟诊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给予IVIG治疗。超声心动图未显示冠脉病变且仍发热,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自行退热,则川崎病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实验室检查CRP<30m g/L,ES R<40m m/h,应临床密切观察,每天检测CRP变化。如果退热后指趾端出现典型脱皮,临床即拟诊为不完全性川崎病,应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判断有无冠脉扩张。如果热退后无典型指趾端脱皮,则可排除川崎病。对那些不明原因发热5d以上,并伴有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中任何一项的儿童,均需与川崎病进行鉴别诊断。 冠状动脉瘤的高危病儿(日本KD方案) 1、白细胞>12; 2、血小板>350; 3、CRP强阳性; 4、红细胞压积<0.35;< span=""> 5、血浆白蛋白<35g/l; 6、年龄≤12个月; 7、男性。 生病7天内计分大于4分为IVGG适应症 六、治疗 治疗目的 控制全身血管炎症,防止冠状动脉瘤形成及血栓性阻塞。 1、阿斯匹林:发病第一周给药比在以后给药动脉瘤发病率要下降,但需剂量较大:每天30-50mg/kg,甚至达到每天50-100mg/kg ,常用前者剂量,一般用到热退后减量至5mg/kg.d顿服,持续用药至症状消退,皮疹、手足、ESR正常,一般需用1-3个月。 2、丙种球蛋白:静脉用,10天内用效果最好。如与阿斯匹林兼用,动脉瘤发病率可明显下降,愈早用愈好,机理:GG封闭了血液中单核细胞、血小板或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IgFc与IgFc受体的免疫反应;GG可使抗独特型抗体(idiotype)修复(抗原进入机体后导致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当达到一定量时将引起抗Ig分子独特型免疫应答的稳定平衡)提供某种特异性抗体,中和抗原(毒素)作用 GG抑制PD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受体途径的激活有关。美国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川崎病患儿全部均使用IVGG疗法。日本川崎病研究组IVGG疗法适应症:冠状动脉瘤的高危病儿。目前我国多主张早期(发病7天内)应用。IVGG疗法的效果:单用阿司匹林组,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大性病变发生率为35%~45%;阿斯匹林和IVGG连用组, 发生率为15%~25%。已形成冠状动脉瘤者, 采用IVGG组动脉瘤退缩有较单用阿司匹林组早的倾向。 具体有下列几种用法: ①经典用法,即理论上的用法:400mg/kg.d/天; ②大剂量法:1.0g/kg.d/天,此法临床最常用,最经济,一般第一天后可退热; ③特大剂量法:2.0g/kg.d/天,此法对发病5-7天的病人,用此剂量可迅速控制急性期炎症。 以上几种用法特别是大剂量用法,使用时应注意速度,尤其是30分钟内应密切观察,注意有无心功能不全及过敏反应。 IVGG不反应者(nonresponders,耐药)大剂量IVGG治疗KD后发热(>38℃)持续48小时者。 KD对大剂量IVGG耐药的判断: 1、发热不退(>38℃) 2、CRP不下降 3、白细胞数(尤其中性粒细胞)不下降 4、血浆白蛋白降低(尤其<30g/l) 5、血小板数不减少 6、血FDP-E/D二聚物和β2-微球蛋白不下降 7、UCG:冠状动脉辉度增强 另:川崎病对IVIG治疗无反应的处理(中华儿科KD专题) 在川崎病早期,给予IVIG治疗后36h 发热不退(体温> 389C)或退热2一7d后再现发热并伴至少一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称之为IVIG无反应型。约10%的病例为此类型。IVIG治疗无反应是并发冠脉瘤的高危因素。对IVIG治疗无反应时建议进行下述处置:(1)追加IVIG 1一2 g/kg,一次静脉滴注;(2)如果发热仍不退,采用GCS治疗。常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剂量20一30 mg/ (kg穌),一次静脉滴注,连用1一3d(视退热情况而定)。然后改为泼尼松2mg/(kg/d),分次口服。复查血清CRP正常后,即减为1 mg/ (kg / d),两周内逐渐减量至停药。或甲泼尼龙2 mg/(kg /d),分3次静注。热退并且CRP改善后甲泼尼龙改为口服,逐渐减量停药。亦可直接口服泼尼松治疗,剂量1 -2mg/(k g 穌),热退后逐渐减量,用药4一6周。GCS治疗可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必须与阿司匹林合用。大剂量GCS冲击治疗时,建议使用肝素抗凝并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和血压检测。如果已有冠脉瘤存在,建议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静注或口服泼尼松治疗;(3)如果应用GC。治疗发热仍不退,可加用乌司他丁(中性粒细胞弹性酶抑制剂)或肿瘤坏死因子。(TNF-a )单克隆抗体(Infiximab)等特异性炎症细胞因子抗体治疗。乌司他丁常用剂量为5000U/kg,缓慢静脉注射,每日3一6次,连用1一3 d。 3、其它:①VitE:20-30mg/kg.d ;②潘生丁(双密达莫):3-5mg/kg.d;③皮质激素:使用它有双面性,正面是减轻炎症,减少冠状动脉损害,负面的是有血栓形成,妨碍冠状动脉恢复。主要是早期高热时用,使用时应注意不到万不得以不单独用,应和阿斯匹林联用。④有心肌损害可加用ATP,Co-A等辅助治疗。以上几种用药主要用于冠状动脉扩张长时间用阿斯匹林至冠脉内径<3mm者。< span=""> 川崎病能用糖皮质激素(GCS)的问题 GCS已不再是川崎病治疗的禁忌。近来许多文献报道,GCS合用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可缩短病程,有助于预防冠脉损害,但缺少大样本随机双盲的研究资料。目前对GCS应用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一般不作为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如果合并较为严重的心脏炎伴心功能不全,或无法得到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以及对IVIG治疗不反应且病情难以控制时,可考虑与阿司匹林和双嚓达莫(潘生丁)合并应用。由于IVIG价格昂贵,并不能完全有效地预防冠脉病变,治疗川崎病的新方法,正在积极探索中。目前美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将为GCS治疗川崎病的有效性提供更多信息。 4、经以上治疗要随访半年至一年,有冠状动脉扩张者需长期随访,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超声心动图直至冠脉扩张恢复
临床上经常遇到发热的患儿,家长不明白小朋友身体出了什么状况,尤其是不清楚由什么引起发烧的时候真的是心急如焚啊! 对此,香港儿科医学会表示其实这是因为小朋友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善,容易受到外来细菌的感染。而发烧正是身体免疫机制起作用的一个表现,是与病原菌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体温多少度才算是发烧呢? 小儿一天之内正常的体表体温在36~37度之间,假若孩子的平均体温达到或高于37.5℃时,就要考虑到宝宝是否发烧了。 低热:37.3-38℃; 中度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对于小儿发烧存在的误区 许多家长对于小朋友发烧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有些误区甚至会危及孩子的性命,一定要认识清楚了。 1、只要迅速退烧到正常体温就好了吗? 其实,退烧的目的并非是迅速降低体温以致康复,而是减轻不舒服的症状,让体温降到38度左右然后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等慢慢恢复到正常。 而盲目地吃退烧药或者打退烧针反而会掩盖了真正的病症,用药强硬压下病毒,却不料病毒跑到别的脑处引起脑膜炎,也是大家俗称的“烧坏脑”。 2、需要马上用冰枕、退热贴来降温吗? 冰枕、退热贴、温水浴等物理散热方式,最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退烧。若使用过程中小朋友出现畏寒、颤抖应立即停止使用,原因在于颤抖让身体产热增加,反而让小朋友更加不舒服。 3、高烧反复不退,该怎么办? 发烧期间的体温会忽高忽低,乃是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提高的关系。当体内病症完全康复后,高烧自然就会退。一般来说,病毒感染约3~5天,通常48个小时左右就会慢慢舒缓;但病程较长的也可能烧到2个星期,若是长期的高烧不退就应立即就医检查。 4、服用退烧药会对小儿产生副作用吗? 退烧药一般是要在体温在38℃以上再服用退烧药,而且一定要谨遵医嘱,切忌服用过多,否则会增加儿童肾脏负担以及伤害。 5、小儿发烧可以用捂热的方法退烧吗? 在很多老人家的观念中,孩子发烧了捂一捂出一身汗就好了。但是其实对于小朋友来讲,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婴幼儿体温中枢神经未发育成熟,不会像成人一样捂汗就能降温。相反,越捂体温越高,在捂热较长时间后,患儿体温可上升到41℃-43℃,容易弄出“捂热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6、是不是体温越高,病情就越严重? 事实上是小朋友就算患上脑膜炎,亦不一定会发烧,所以并不能以体温的高低衡量病情是否严重。 但若是小朋友有发烧时同时存在以下情况:神色呆滞、面色差 、脾气焦躁、气喘、呕吐或腹泻等特殊症状,以及高烧至40℃以上,请马上到医院就医。 小儿发烧时的注意事项 1、多休息、多喝水补充水分。如果孩子只是低烧的状态,无需急匆匆跑到医院做一系列检查。先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并密切观察孩子情况。 2、准备清淡的饮食。在发烧期间,应该让孩子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3、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适当把门窗打开通风,让带有病菌的空气流走,在夏季也可以打开空调维持在28-29℃。 4、尽量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尽量穿着宽松的衣服,用温水洗澡,注意换下有汗的衣服,避免加重发热。 5、使用酒精降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开重要部位。 而香港儿科医学会总结出七个原则应对小儿发烧: 不用急着就医,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尚佳。 不一定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因为其并不能退烧。 不要用捂汗的方式来退烧,而要注意通风换气。 不要以为退烧药、退烧针一定能退烧,只要药力过后,高烧就会卷土重来。 不要以为低烧一定不严重。 不要轻易用酒精擦身,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不要将汤勺、毛巾等物体塞进处于痉挛的小朋友口中。 (来源于微信)
一、为什么要添加辅食? 1、宝贝的营养需求越来越大:6个月后,母乳的质和量下降,已满足不了宝贝对营养的需求,不及时添加辅食,易发生佝偻病、贫血及某些营养不良 2、让宝贝学会吞咽、咀嚼食物的能力:关键时期是出生后的4-6个月,泥状辅食是其最适宜刺激,很重要。 3、促进宝贝的味觉发育:按月龄添加各种不同种类、不同质地的辅食,可促进味觉发育,让宝贝从小熟悉各种食品的天然味道,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 4、为断奶做准备:及时添加辅食有利于顺利断奶。 二、何时添加辅食? 1、4-6个月是最适宜时机,此时消化道功能、神经调节能力逐渐完善,溢奶或吐奶减少,消化酶逐渐增加,牙齿逐渐萌出,具有接受辅食的能力。 2、早产儿则按纠正年龄进行添加,最迟不迟于生后6个月。 三、添加辅食5大要领 1、时间与月龄相当:过早添加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易致呕吐和腹泻;过晚添加导致营养缺乏,断奶困难。 2、从一种到多种:先添加一种适宜的辅食3-4天或一周,若消化好,排便正常,再尝试另一种;如有过敏立即停止,一周或一个月后再小心尝试,如仍过敏暂停添加不要再试。 3、从稀到稠:先添加流质食品,逐渐添加半固体食品、固体食品。从喝米汤、菜汤、果汁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继而变成碎菜、碎果、碎肉;从米汤、烂粥、稀粥过渡到软饭。 4、从细到粗:起初,质地要细滑,泥状食物如菜/胡萝卜泥、苹果/香蕉泥、蒸蛋、肉/肝泥等;待长牙时,质地粗大一点,逐渐细菜泥、粗菜泥、碎菜和煮烂的蔬菜。 5、从少量到多量:每添加一种辅食刚开始每天喂一次,量不要大。如加蛋黄时,先吃1/4个,3-4天后一切正常再增加到1/3、1/2个,渐增至1个。 四、4-6个月辅食添加方案 1、4-6个月方案之泥:添加辅食从含铁配方米粉开始,由起初的菜/果汁过渡到菜泥、果泥,每天1次辅食,不加盐、油、糖。 2、4-6个月方案之奶:逐渐过渡到每天喂6次奶,断夜间奶,用勺喂辅食。 3、家庭制作蔬菜水: ①原料:油菜或白菜任选一种。 ②制法:先把蔬菜切碎,锅放火上,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和碎菜;盖上锅盖烧开,稍煮后将锅离火,捞出菜叶,用汤匙压菜取汁即成 ③营养小特色:蔬菜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铁、钙等宝贝非常需要的营养素,可促进牙齿及骨骼发育,预防缺铁性贫血发生。制作时一定要将菜切碎、煮烂、只取菜汁不要菜渣 4、家庭制作胡萝卜泥: ①原料:胡萝卜75克,苹果50克。 ②制作:先将胡萝卜洗净、去心、剁泥;将苹果洗净,去皮,切碎;再把胡萝卜放入沸水中煮约1分钟,碾细后改文火煮;将碎苹果倒入胡萝卜泥中,一起煮至烂熟即成。 ③ 营养小特色:可以健脾消食,提高宝贝消化食物的能力。 5、添加辅食要点轻轻松松吃辅食:刚开始接触辅食,从心理上会产生不适应感,妈妈也会觉得不适应。添加辅食时,妈妈与宝贝应该轻轻松松地一起练习,一起放松心情,逐渐的适应这种进食方式,妈妈可以抱着宝贝吃辅食。 五、7-9个月辅食添加方案 1、7-9个月方案之蛋:添加煮熟的蛋黄,从四分之一开始喂,待适应后逐渐增加到1个,适应后,可逐渐过渡到吃水蒸蛋,每天半个鸡蛋逐渐到一个鸡蛋。 2、7-9个月方案之粥:煮得较烂的稠粥,每天数汤匙起增至1-2小碗,粥里可加上2-5汤匙的菜泥/末,少许肉末/松、鱼末、肝泥、豆腐末等(不是一次都加入)。 3、7-9个月方案之烂面:将干面掰断成很短后煮熟,烂面里可加上菜末、肉末、鱼末、豆腐、肝泥等。 4、7-9个月方案之奶:开始随意啃馒头片或饼干,训练咀嚼及吞咽动作,刺激牙龈以促进牙齿发育。过渡到4次奶,一餐饭、一次水果,辅食无盐、糖,少油,学用杯。 5、家庭制作蛋黄泥糊 ①原料:新鲜鸡蛋一个。 ②制法:先将鸡蛋的外皮清洗干净,然后放在锅里用清水煮5分钟,不要过熟,去皮,取蛋黄用匙压碎,加少许开水成泥状即可。 ③营养小特色:补充铁及维生素D,预防缺铁性贫血和佝偻病,还富含有宝贝生长发育所需的丰富营养。 6、家庭制作鱼肉泥 ①原料:鱼肉50克,鱼汤适量。 ②制法:先将鱼肉切条,煮熟,除去骨、刺和鱼皮,然后把鱼肉用刀背捣碎成鱼肉泥;把鱼汤煮开后下入鱼肉泥稍煮即成。 ③营养小特色:鱼肉不仅细腻,易消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绝佳促进脑发育的营养,可以促进宝贝的大脑发育。 7、家庭制作肝泥 ①原料:猪肝手掌大一块。 ②制法:将整块猪肝放在碗里,用汤匙在表面轻刮,刮出的泥状的肝留在碗里,在粥及面出锅前加入即可。 ③ 营养小特色:猪肝中铁质丰富,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可以保护眼睛、纠正贫血、增强免疫力。 8、添加辅食要点扎扎实实吃辅食:宝贝已经开始长牙,所以能吃很多东西。此阶段要让宝贝的胃肠接受的辅食种类越来越多,扎扎实实地逐渐使辅食成为宝贝的主食。此期可以让宝贝按自己喜好拿着吃。 六、10-12个月辅食添加方案 1、10-12个月方案之饭:喂食煮得较软的饭,每天一餐增至二餐,配以碎肉、碎菜、碎鱼肉、蛋、豆腐等。 2、10-12个月方案之面:面条/片、饺子、馄饨、馒头、蛋糕、面包等,配以碎菜、碎肉、碎鱼肉、豆制品等。 3、10-12个月方案之奶:辅食最好是带有咬劲的细碎状食物,训练咀嚼食物的能力和自己吃饭。每天3次奶,2餐饭、1次水果。断奶瓶,手抓食物,自己用勺。不加糖,少盐、少油。 4、添加辅食要点从从容容吃辅食:10-12个月龄的宝贝,已产生想自己吃东西的愿望,吃辅食时总是用手抓着吃。要为宝贝多提供自己练习吃饭的机会,进餐时可与家人坐在一起从从容容地练习自己吃。 (摘自网络文章)
(一)功能性心血管疾病是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致,不伴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疾病。包括直立不耐受(0I)、β-受体功能亢进症和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ST)等,其中OI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直立性低血压(OH)和直立性高血压(OHT)等。(二)β-受体功能亢进症(β-receptorhyperfuction)儿童青春期较为常见的功能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女童,发病机制是由于体内内源性儿茶酚胺水平正常而β-受体对刺激反应性增强所致的心悸、胸闷、多汗、乏力、心率增快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或综合征。发病来看,病因包括高度紧张、焦虑、精神创伤、过度疲劳等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引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过高,肾上腺素β-受体反应增强所致。(三)流行病特点发病年龄分布广泛,80%在20-40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3:1-6:,发病前多有诱因:过劳、高度紧张、精神创伤、感染等,少数无诱因。本病误诊率高,据既往文献报道,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报告9例病人,7例诊断“心肌炎”2例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四)临床表现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主要临床症状包括1.胸闷、气短、心悸为主,少数有心前区不适或胸痛等心血管疾病症状;2..多伴有头晕、头痛、焦虑、情绪易激动、失眠、记忆力减退、手足发麻、乏力等,还可有多汗、低热、口干、手颤抖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3.症状间断性,时轻时重或时有时无;4.查体:心率增快,部分患儿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部分水冲脉),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少数患儿可闻及柔和收缩期杂音或提前的心搏;严重者高动力性心力衰竭。(五)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日间),安静状态下学龄前儿童心率>120次/min,学龄儿童心律>100次/min。典型病例常伴有ST-T波改变,在Ⅱ、Ⅲ、aVF导联和V5、V6导联改变较为明显,表现为T波低平或倒置,ST段水平下移。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昼夜变化大,日间心动过速,夜间或睡眠后心率慢、ST段恢复。体位试验:阳性;而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心脏超声:心内结构及血流无异常,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心排血量可增加。(六)心得安试验有助于β-受体功能亢进诊断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服药前先描记1次体表心电图,然后按0.5mg/kg(最大量不>20mg/次)口服普萘洛尔,分别于服药后30、60、120min各描记1次心电图,心率减慢、ST段恢复正常、T波变为直立者为阳性。(七)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数学者主张:(1)发病年龄:青壮年较多见,在儿科以学龄期儿童常见,且女性患儿为多;(2)常以胸闷、心悸、头晕、多汗为主要症状,查体可发现心率增快,第一心音亢进,部分患儿收缩压偏高;(3)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常伴有Ⅱ、Ⅲ、aVF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ST段下移;(4)心得安试验阳性;(5)检测血儿茶酚胺水平正常;(6)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上述表现消失,预后良好;(7)经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已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变。(八)主要的治疗1.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注意禁忌症(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剂量为0.5~2.0mg/(kg·d),分2次口服;阿替洛尔: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支气管、血管平滑肌β-受体阻滞作用轻微,副反应小使用安全,而且作用持久,剂量多按0.5~1.0mg/kg.d,每日清晨1次口服。注意观察心率或脉搏,出现心动过缓需调整剂量。患儿服药1~2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复查心电图多恢复正常。疗程应在2个月以上,停药时需逐渐减量,不要骤停。2.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谷维素(维生素B1):每次20mg,每天3次。中药方剂:黄连温胆汤有一定治疗作用。(九)预后β-受体功能亢进症病程冗长,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有反复发作倾向,再次使用β-受体阻滞剂均可获得良好疗效;长期随访,大多数心动过速、高博出量和心电图异常消退,预后良好,少数发展至心力衰竭。
过敏性紫癜的儿童宣教资料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小血管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史。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病人可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可有关节、肢体肿痛;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多见于儿童。治疗包括尽力找出过敏原因并加以避免;使用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扑尔敏、顺尔宁等及糖皮质激素等。住院时注意事项1、由于过敏性紫癜病人多有消化道受累症状,短时间内难以确定有无相应食物过敏原,因此希望能严格按照医嘱饮食,切勿自行随意进食。2、住院期间病人应尽量避免感染、接触易致敏的日常用品,避免诱发病情反复;注意口腔、尿道等清洁卫生,常带口罩,避免继发感染。在疾病的急性期,最好能够卧床休息,避免劳累。3、在激素减量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病情复发,若病情反复未能的较好控制或出现中度至重度蛋白尿、血尿,有可能需要用到免疫抑制剂治疗。4、患儿经住院观察后病情稳定、进食半流质食物及激素已改为口服后可耐受、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或好转后,可予办理出院。6、出院注意事项(1)出院时管床医师会具体交待药物用法,何时及如何减量,何时需返院复诊。(2)出院后请严格医师交待进食,避免接触易致敏日用品,尽量避免到公众场所,注意日常清洁卫生,避免感染。(3)请按时返院复诊,请勿自行停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4)病情稳定至少1年内不可接种疫苗。出院后门诊复查1、患儿要求出院3-7日内到门诊复诊,会根据病人情况予以相应药物减量,并交待下次复诊时间。2、由于过敏性紫癜的肾脏损害相对较晚才出现,因此需要定期复查尿液半年或以上。3、有用激素治疗的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减量,但不能骤然停药,骤停药物可引起紫癜复发以及其他严重的副作用。所以按时复诊是非常重要的。4、门诊随诊过程中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大量蛋白尿、血尿、严重皮疹、肢体肿胀,需立即返院或到当地医院就诊。常见问题1.什么是过敏性紫癜?答: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属一类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以出血性皮疹、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等为主要临床表现。2.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原因?答: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感染是发生“过敏性紫癜”的最常见诱因。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多见。有报告50%有链球菌感染史。在我们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几乎30-50%的孩子曾在发病1-3周内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在这些症状缓解后开始出现紫癜表现。除了呼吸道感染外,腹泻、尿路感染、皮肤疮疖等其他部位及脏器的感染也可作为本病的发作诱因。除感染以外,少数患儿还与食物过敏、昆虫叮咬药物或接触某些化学品有关系。3.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表现?答: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炎范畴,故只要有血管存在的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损害,但一般常见的是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的损害较为常见。4.过敏性紫癜皮疹的特点是什么?答:多见于下肢,踝关节附近多见,躯干少见。皮疹特点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斑丘疹,稍突出皮肤,呈出血性皮疹。严重者,可出现血疱、坏死、溃疡。紫癜可融合成片,1-2周内消退,不留痕迹,但皮疹可以反复发作。5.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症状是如何呢?答:大约2/3的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一般出现在皮疹发生1周以内。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也可波及腹部任何部位,可伴有呕吐。部分患儿出现血便,甚至呕血。个别的患儿腹痛出现在皮肤症状出现之前。少数患儿可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及出血性小肠炎,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当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6.过敏性紫癜会累及肾吗?答:在过敏性紫癜中,最让家长担心的,也是提出问题最多的要算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了。国内报道约30-50%患儿出现肾脏损害,国外曾有报道约80%患儿出现肾脏损害。大部分的孩子多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及蛋白尿,严重的患儿还可见到肉眼血尿。肾脏症状可发生于过敏性紫癜病程的任何时期。但我们见到最多的还是在出现紫癜后2-4周出现,也见到过皮疹消退后或疾病静止期。大部分患儿肾脏症状愈合良好,少部分重症患儿可以出现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7.为什么过敏性紫癜患者关节也受影响了?答:有些孩子在疾病初期可以见到关节的症状。多见于肘、膝、踝等关节。关节可以见到红肿,活动受限。但过敏性紫癜引起的关节症状不用过于担心,经过休息静养,绝大部分孩子在1-3天后都可以逐渐缓解。8.什么样的过敏性紫癜患者需要激素治疗?答:激素并非过敏性紫癜常规用药,大部分患儿经过对症、综合治疗,病情可完全缓解。但出现下述表现时,建议使用激素配合治疗:(1)严重胃肠病变(2)肾脏受累者(5)肢体肿胀明显(6)严重皮肤病变。短期内使用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大,但仍需定期监测副作用的出现。9.过敏性紫癜饮食原则见过敏性紫癜饮食管理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发病期间机体处于高度敏感状态,原来不过敏的食物(如肉类、奶类、蛋类、蔬菜、豆制品及水果等)和一些物品(如鲜花、新衣服、新书报、粉尘、化学品等),在此时都可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加重病情。因此饮食和生活管理非常重要,各位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护理。一、无消化道症状者:如果既往没有明确的过敏史,肉类、蛋、禽类及普通蔬菜如炒土豆、白菜、油菜、西红柿等不必限制,只要注意避免煎、炸、烤。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不吃生、冷、硬、油炸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可餐后吃些普通的水果(适量),如香蕉、西瓜、苹果,不要吃反季节水果、南方运来的稀罕水果(如荔枝、木瓜、龙眼、芒果、菠萝、榴莲等)。在紫癜早期避免进食孩子易过敏的鱼、虾、蟹、海鲜及花生、瓜子、核桃、坚果类、各种零食及各种袋装儿童食品等,禁避免空腹进食生冷及零食;其它食物因孩子既往过敏史而异。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结果也可做一定的饮食参考。一旦了急性期已过,皮疹不再岀现3-4周后,饮食可渐添加,过渡到正常。孩子生长需要大补充异体优质蛋白,不能因不必要的担心而长期忌口!二、有消化道症状者发现孩子有腹痛,呕吐,大便色黑或便血时应该禁食水,否则可加重病情。待这些症状缓解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吃少量限制性的流质饮食,随病情好转逐步加量及增加品种。1、初期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米汤、稀饭、烂面条、软米饭、软馒头等。不吃生、冷、硬、油炸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应禁食鱼类、海鲜类、奶制品、蛋类、肉类、葱、蒜、辣椒、饮料、花生、瓜子、核桃、坚果类、各种零食及各种袋装儿童食品。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结果也可做一定的饮食参考。2、随病情缓解先少量加一些普通蔬菜如炒土豆、白菜、油菜、西红柿、豆腐等,先给一种以后逐步加量,增加品种。鼓励多进食豆腐、豆浆、豆制品等,以补充植物蛋白;葱、姜、蒜等调味品可熟食,但烹饪过程中须使用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等)。病情缓解后也可餐后吃些普通的水果(适量),如香蕉、西瓜、苹果,不要吃反季节水果、南方运来的稀罕水果(如荔枝、木瓜、龙眼、芒果、菠萝、榴莲等)。3、一般皮疹消退5-7天后,方可考虑添加少量新鲜的瘦肉类饮食,以补充患儿的营养,炒、炖、煮均可,油要少些。但不能吃腌肉、腊肉及火腿肠类。添加顺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肉类):添加原则为品种、食量均逐渐增加。品种顺序为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羊肉,即品种1(如猪肉)添加3—5天后无皮疹反复,则开始添加品种2(如鸡肉),品种2(如鸡肉)添加5~7天后无皮疹反复,再开始添加品种3(如鸭肉),依此类推。食量应从少量→中量→随意。如病情稳定,可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蛋奶类)及淡水鱼:添加原则主要以食量逐渐增加为主,品种顺序为先鸡蛋,后牛奶、淡水鱼,观察时间同样为5~7天。第三阶段(虾蟹等海鲜):添加时间应至少在病情稳定后的6个月~1年方可考虑。三、尽量进半流质食物及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控制进食量。建议少食多餐,避免因消化不良引起腹痛及紫癜复发。服用激素治疗的患儿,在病情缓解后食欲增强、食量增大,家长必须控制,不能随意增加饮食量,否则可造成肥胖的发生。四、探视患儿请不要送鲜花,花粉吸入可加重病情。患儿家中也不应有开花或有香味的花草,外出时也要避免接触。五、限制活动量,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波动及精神刺激。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减少细菌病毒的感染机会。六、如无特殊情况,患儿1年内不可接种任何疫苗。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结构,具有多形性,是目前已知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不能离开细胞独立存活)。目前已知的肺炎支原体有120多种,引起人类感染的共4种,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和解脲脲原体(UU),其中MP是引起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且常见病原体,其中约3%~10%可发展为支原体肺炎,而MH、Mg、UU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在泌尿生殖系统中存在定植现象,定植率可达到80%,相当数量的人群为无症状携带,无症状携带者主要以解脲支原体(Uu)阳性为主,有症状的患者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与女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有一定关联,孕妇受感染后UU及MH可在妊娠l6—20周侵袭羊膜损伤胎盘造成绒毛膜炎,导致晚期流产,早产或死产,感染新生儿可引起结膜炎、败血症、肺炎和慢性肺部疾病(CLD)。肺炎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近年来1岁以内的婴儿发病报告在逐年增加,尤其今年6月份以来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人数明显增加。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烧、咳嗽、咽痛、鼻塞、流涕,一般1周以内可自愈,如累及下呼吸道,会有反复高烧、剧烈咳嗽,尤其刺激性干咳为突出表现,后期有明显的咳痰,胸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症状也比较明显,症状往往可持续2至3周。5岁以上学龄期儿童,起病缓慢,常有1-3周的发热,表现为2个不平行(1.症状与体征的不平行,即临床症状重而肺部体征不明显;2.肺部体征与X射线改变的不平行,即肺部体征不明显,而X射线改变明显),少部分早期表现为顽固性高热、剧烈咳嗽,短时间出现缺氧、呼吸困难,进展为重症肺炎。3岁以内的婴幼儿常常因家庭聚集感染而发病,多起病急,临床表现为憋喘、呼吸困难,肺部闻及喘鸣音,病程迁延,病情重,容易合并肺外并发症和混合细菌感染而加重病情。部分合并基础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早产儿、营养不良)、免疫功能较差、病原载量高或疲劳受凉状态下的孩子则容易发展为肺炎,甚至是重症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异常免疫应答可通过自身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形成等多种途径导致肺和肺外组织的免疫损伤。肺外组织的免疫损伤可引起(1)神经系统受累:包括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脑梗死等。(2)循环系统受累:包括心脏内血栓、脓毒性休克、心肌炎、心包炎、川崎病、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等。(3)血液系统受累: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4)皮肤黏膜损害:包括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多形性红斑、斯-琼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necroticepidermolysis,TEN)以及MP诱发的皮疹和黏膜炎(mycoplasmapneu-moniaeinducedrashandmucositis,MIRM)等。(5)其他表现:包括肾小球肾炎合并严重循环充血或高血压危象、急性肾损伤、肝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关节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等。MP核酸检测:包括MP-DNA或MP-RNA检测,其优点为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适用于MP早期诊断。MP抗体测定:MP抗体滴度: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160;病程中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可以作为MP近期感染的可靠标准。MP-IgM抗体:阳性提示MP感染可能,但MP-IgM抗体一般感染后4~5天出现,甚至有些孩子在感染后7天以上才出现,因此在疾病早期可能出现假阴性。无论是哪种检测手段,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可能,是否需要干预治疗还是需要医生结合孩子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做出综合判断。孩子感染症状缓解后不要单纯为了检测抗体是否转阴而进行复查,因为抗体会在体内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临床医生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要满足以下三点①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皮疹等临床症状;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原学依据,即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或MP-IgM阳性或MP-IgG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上升4倍及以上;③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支气管血管周围纹理增粗、增多、支气管壁增厚,可有磨玻璃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网格影等;肺部可见磨玻璃样阴影、可呈斑片状、节段、大叶性实变,临床常见肺不张,重症可合并胸腔积液,单侧病变较双侧多见;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局限或弥漫性细支气管炎特征。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符合下列表现中的任何一项:(1)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2)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这些表现与病变重、合并PB、哮喘发作、胸腔积液和肺栓塞等有关。(3)出现肺外并发症,但未达到危重症标准。(4)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脉氧饱和度≤93%。(5)影像学表现以下情况之一者:①单个肺叶≥2/3受累,存在均匀一致高密度实变或2个及以上肺叶出现高密度实变(无论受累面积大小),可伴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也可伴有局限性细支气管炎表现;②单肺弥漫性或双侧≥4/5肺叶有细支气管炎表现,可合并支气管炎,并有黏液栓形成导致肺不张。(6)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在24~48h进展超过50%。(7)CRP、LDH、D-二聚体之一明显升高者。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MPP,RMPP):指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天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unresponsiveMPP,MUMPP):指MPP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MPP。MPP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异质性,治疗要采取个体化方案,对于没有临床症状只是抗体检测呈阳性不需要给予任何治疗;对于轻症患儿除抗MP治疗外,不应常规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对于重症患儿应采取不同侧重的综合治疗(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支气管镜、抗凝等联合),既要关注感染高危因素、免疫状态、基础疾病及有无混合感染,也要早期识别和治疗过强炎症反应及细胞因子风暴。对于轻症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抗感染治疗: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首选治疗,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阿奇霉素用法:轻症可予10mg/kg/d,口服或静点,疗程3d;也可第一日10mg/kg/d,qd,之后5mg/kg/d,连用4天;红霉素,20mg/kg.d,静点,疗程7-10天。早期治疗: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要通过病原学检测早期识别感染,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是否为重症感染的高危人群,如治疗48-72小时疗效不佳、临床症状不缓解或者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及时调整用药,同时注意有无合并混合感染(病毒、细菌及其他病原体等),联合用药。不推荐从阿奇霉素更换为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作为替代治疗可考虑使用,用药期间注意沟通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并签署知情同意后使用。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牙齿发黄和牙釉质发育不良,仅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存在幼年动物软骨损伤和人类肌腱断裂的风险,1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超说明书用药。用药剂量参考:多西环素:推荐剂量为2mg/kg/次,q12h,口服或者静脉。米诺环素:首剂4mg/kg/次,最大量不超过200mg,间隔12h后应用维持量2mg/kg/次,q12h,口服,每次最大量不超过100mg。一般疗程为10d。左氧氟沙星:6个月~5岁患儿:8~10mg/kg/次,q12h;5~16岁患儿:8~10mg/kg/次,qd,口服或静脉注射;青少年:500mg/d,qd,最高剂量750mg/d,疗程7~14d。莫西沙星:10mg/kg/次,qd,静脉注射,疗程7~14d。混合感染治疗(1)抗病毒治疗:混合腺病毒感染时,可应用IVIG治疗,是否应用西多福韦根据药物可及性、免疫功能状态以及病情决定。合并流感时,可应用抗流感药物。混合鼻病毒和RSV等感染,可对症治疗。(2)抗真菌治疗: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患儿、病程长且长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气管插管等患儿,可能合并曲霉或念珠菌感染,肺念珠菌感染病情较轻或氟康唑敏感者首选氟康唑,病情较重或氟康唑耐药者可应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含脂质体)。肺曲霉感染采用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含脂质体)治疗。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和危重症常规应用甲泼尼龙2mg/kg/d,部分重症患儿可能无效,需根据临床表现、受累肺叶数量、肺实变范围和密度、CRP和LDH水平、既往经验或疗效调整剂量,可达4~6mg/kg/d。少数患儿病情严重,存在过强免疫炎症反应甚至细胞因子风暴,可能需要更大剂量(10-20mg/kg.d)。总疗程一般不超过14d。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G(IVIG)治疗:对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表现、重症皮肤黏膜损害、血液系统表现等严重肺外并发症,混合腺病毒感染的重症MPP或存在超强免疫炎症反应,肺内损伤严重等推荐使用。建议1g/kg/次,qd,疗程1~2d。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对于黏液栓堵塞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症患儿应尽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目前尚未开发出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外出佩戴口罩。2、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3、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4、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5、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作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6、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参考文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