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胰腺疾病,有一些人就立刻为之色变,无来由的产生恐慌。的确,胰腺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兼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解剖位置深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术后生活质量也受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在临床上也确实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事实上,恐慌往往源于未知,本着“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指导方针,我将针对胰腺写一个系列的科普文章,希望能给病友有所帮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胰腺在哪里、长什么样、又有什么用?胰腺位于上腹部,位置很深,深到什么程度呢?通常在第1、2腰椎的前方,在胰腺的前方是通常是胃。形状为扁平长条状,质地柔软,淡黄色。长约12-20cm,重约75-100g,兼具内、外分泌功能。胰腺可分头、颈、体、尾四部分,胰头为胰腺右侧端的膨大部分。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与许多大血管比邻,自身血供丰富。见图1、2,所以胰腺手术与一些胃肠手术相比,相对较为复杂。图1图2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主要是消化功能,胰液经主胰管排入十二指肠中,胰液的主要成分是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参与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着重要的功能,其分泌受进食以及多种激素调节。所以有些胰腺术后的病人或者慢性胰腺炎的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胰腺外分泌出现了障碍,就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症状,严重时候会出现脂肪泻。胰腺的内分泌功能由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完成,胰岛是胰腺内分泌结构的基本单位,数量约有170-200万个,胰岛内主要的内分泌细胞有:A细胞(20%),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75%),分泌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胰岛素;D细胞(5%),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量少,分泌胰多肽。胰岛中,B细胞位于中央,其他细胞位于周围。所以有些胰腺疾病或胰腺术后,有时候会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不全,就会出现血糖升高,或者发生糖尿病。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既然胰腺如此重要,解剖又如此复杂,那怎么还能切除呢?在这里,我先简单说几点,第一,医生判断有手术指证,那是根据病情,并权衡利弊,考虑手术带来的益处大于手术的危害才做出选择;第二,目前术后已有相应的药物来替代胰腺的功能;第三,在有胰腺中心的医院,胰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可控,需要上心、但不必过分担心。
唐琳惠腹泻是胰腺手术后的一类常见症状,也是困扰许多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难题。术后腹泻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可归为以下三类:(1) 胰腺手术所诱发:①胰腺可分泌多种消化酶,是人体消化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由于胰腺被部分或全部切除,分泌的消化酶减少,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不充分,易引起腹泻。因此术后需要根据残余胰腺的分泌功能适当补充胰酶。②当胆囊被合并切除时,浓缩和暂时储存胆汁的场所丢失使得胆汁低流量持续地向肠道排放,脂肪的消化吸收受到抑制、肠道蠕动增加。与胆囊切除有关的腹泻,可用胆汁酸螯合剂改善。③为了避免肿瘤复发,有时腹腔内神经丛也被切除,肠道失去神经支配后出现运动障碍。(2) 肠道菌群失调: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造成致病菌感染、例如艰难梭菌等,表现有腹泻症状。需要进行检查明确感染的致病菌类型,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3) 饮食问题:术后饮食不当也可能引起腹泻。在保证充足营养的情况下,应适当限制脂肪、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胰腺负担,推荐富含碳水化合物、少膳食纤维的食物,少量多餐。除了根据病因治疗外,严重腹泻时还应注意水和电解质的补充,必要时应用一些抑制肠道蠕动、缓解腹泻症状的药物。
张磊李剑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绘图:金依宁当医生提出胰体尾切除术时候,往往会提到需要切除脾脏。有不少小伙伴,会提出疑问,为何切除胰体尾,同时需要切除脾脏?这是,因为脾脏的解剖关系。脾脏的血供来源于脾动脉及脾静脉,而脾动脉走行在胰体尾上缘,脾静脉则是在胰体尾实质中,见图1,白色箭头所指为脾动脉,蓝色箭头所指为脾静脉。这两根血管和胰体尾都有非常多的交通支,所以在切除胰体尾的时候,较为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联和脾脏一起切除。那么脾脏是否具有功能呢?答案是肯定的,主要是储血功能,滤血功能,免疫功能(分泌一些免疫因子,儿童尤为重要),部分造血功能。那胰体尾切除手术,能否保脾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针对胰腺癌,因为牵涉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包括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目前不提倡保脾,针对胰体尾的良性肿瘤,我们可以进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手术。主流的有两种手术方式,Kimura法和Warshaw法。Kimura法,是通过精细的手术技术、将脾动脉及脾静脉从胰腺中分离开来,并安全处理这两根血管的许多细小分支。需要精湛的手术操作。而Warshaw法,更多的是通过对于解剖的熟悉应用,切除脾动静脉,但需要保留胃网膜左血管、胃短血管,从而维持脾蒂的血供,达到保留脾脏的目的。该方法利用了解剖结构,并简化了手术操作,但有20%脾梗死概率。见图2,图3,提示脾动脉离断,保留胃网膜左动脉,从而维持脾脏血供。如果用武功来形容的话,Kimura法像华山派的剑宗,通过各种不同精妙招数的应用达到保留脾脏的目的。而Warshaw法更像气宗,注重对于解剖学的应用,简化招式,以不变应万变。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Kimura明显的操作难度更大一些,而Warshaw法则有潜在脾梗死可能。重剑不重气,重气不重剑都是不对的。没有解剖的外科技术是危险的,没有外科技术的解剖是短命的。对于胰腺外科医生来说,这两种技术,都应掌握。
李剑昂张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胰腺外科 开好刀以后,回家吃什么,是病人家属最常问的问题。都希望给家人最好的营养、让病人尽快的康复,但另一方面也怕吃多了、吃了不该吃的,适得其反。饮食确实非常重要,但医生关注的内容跟咱们老百姓会有一些差异,以下一些关键点分享给大家。小步慢跑通常外科医生把饮食分为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这是根据食物的物理性状来分类的,比如说流质是完全没有渣的、不需要咀嚼的,以米汤为代表;半流质是介于软饭和流质之间的,以粥为代表。胰腺手术或者消化道手术以后,食物的性状要经过一个从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的过程,进食的量也要逐步增加。这个过程,一定是要逐步变化的,切忌胃口大开、一下吃太多,要多吃几顿、每顿少吃。米汤加点米粒就成了稀粥,粥再厚一点就成了软饭,今天吃五勺,明天吃了一小碗,如此小步慢跑,每天比前面一天进步一点,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的肚子就是尺” 过渡到正常饮食的时长其实没有定论,有些病人三五天就过渡到了半流质,而且还吃不够,有些病人要喝半个月的米汤,这跟手术方式、个人体质等都有关系。如何过渡,其实要重视病人自己的感受。医生很喜欢听到病人说“我饿了”,这说明胃肠道的功能开始恢复了,可以吃东西了。如果今天吃了这些量的饮食还是觉得饿,那第二天可以吃得多一点、吃得厚一点。而如果今天吃了这些量的饮食以后觉得肚子有些胀、不舒服,那就要减量饮食、吃的薄一点,再多分几次吃,严重的时候甚至要禁食,去看看医生。需要哪些营养对人体来说,最关键的是水分,因此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饮食,每天大概1500ml左右的水分是要满足的,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一般食物中的营养素我们将其分为糖分、脂肪和蛋白质。一般粥、面条、面包等主食,提供的是糖分;食用油、肥肉、脂肪等,里面会提供脂肪;而瘦肉、鱼虾、蛋白等,则提供蛋白质。这三种成分,其实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胰腺手术后的病人,建议是低脂、高蛋白饮食。低脂也不是无脂,完全水煮的蔬菜和肉类,让人直倒胃口,反倒适得其反,所以炒菜等是可以适当用油的。而蛋白质对胃肠道的负担更重,因此要缓慢添加。每一种类型的饮食都可以含有各种类型的营养成分,比如说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加到粥里面。此外,水果蔬菜还能够提供纤维素,促进肠道运动和排便;而且每天人体需要一定的盐分,所以特别是流质饮食,要以咸味为主。在这个原则下的家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要,不需要特别的补品、营养品或者山珍野味等。不忌口不是随便吃粥可以是大米粥、小米粥,馄饨也有大小,面条的种类也很丰富,水果更是成千上万种,如何选择?其实一方面,在符合逐步过渡的原则下,这些都可以吃,没什么忌口的;另一方面,食物种类变化了,过渡起来要更加小心。比如说粥有水和米粒的比例,还比较客观,但是面条煮的烂、还是硬,馄饨到是多大、什么样的馅料,就比较难判断了,需要家属用心烹饪,慢慢尝试。还有一些补品、中药、海鲜等,有活血、致敏等可能;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的蠕动;此外豆制品和牛奶会产气,这些在术后早期一般不建议吃。酸奶因为是已经发酵过的,并且里面含有的乳酸菌有益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维持,是可以吃的。等到饮食基本恢复到正常了,就真的“百无禁忌”了。总的来说,胰腺手术后饮食要因人而异、逐渐过渡,但大手术后宁可慢一点、吃的简单一点,小步慢跑,直到恢复正常的饮食。
李剑昂张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胰腺外科开好刀以后,回家吃什么,是病人家属最常问的问题。都希望给家人最好的营养、让病人尽快的康复,但另一方面也怕吃多了、吃了不该吃的,适得其反。饮食确实非常重要,但医生关注的内容跟咱们老百姓会有一些差异,以下一些关键点分享给大家。小步慢跑通常外科医生把饮食分为流质、半流质和普通饮食,这是根据食物的物理性状来分类的,比如说流质是完全没有渣的、不需要咀嚼的,以米汤为代表;半流质是介于软饭和流质之间的,以粥为代表。胰腺手术或者消化道手术以后,食物的性状要经过一个从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的过程,进食的量也要逐步增加。这个过程,一定是要逐步变化的,切忌胃口大开、一下吃太多,要多吃几顿、每顿少吃。米汤加点米粒就成了稀粥,粥再厚一点就成了软饭,今天吃五勺,明天吃了一小碗,如此小步慢跑,每天比前面一天进步一点,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的肚子就是尺” 过渡到正常饮食的时长其实没有定论,有些病人三五天就过渡到了半流质,而且还吃不够,有些病人要喝半个月的米汤,这跟手术方式、个人体质等都有关系。如何过渡,其实要重视病人自己的感受。医生很喜欢听到病人说“我饿了”,这说明胃肠道的功能开始恢复了,可以吃东西了。如果今天吃了这些量的饮食还是觉得饿,那第二天可以吃得多一点、吃得厚一点。而如果今天吃了这些量的饮食以后觉得肚子有些胀、不舒服,那就要减量饮食、吃的薄一点,再多分几次吃,严重的时候甚至要禁食,去看看医生。需要哪些营养对人体来说,最关键的是水分,因此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饮食,每天大概1500ml左右的水分是要满足的,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一般食物中的营养素我们将其分为糖分、脂肪和蛋白质。一般粥、面条、面包等主食,提供的是糖分;食用油、肥肉、脂肪等,里面会提供脂肪;而瘦肉、鱼虾、蛋白等,则提供蛋白质。这三种成分,其实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对于胰腺手术后的病人,建议是低脂、高蛋白饮食。低脂也不是无脂,完全水煮的蔬菜和肉类,让人直倒胃口,反倒适得其反,所以炒菜等是可以适当用油的。而蛋白质对胃肠道的负担更重,因此要缓慢添加。每一种类型的饮食都可以含有各种类型的营养成分,比如说可以把肉和蔬菜剁碎加到粥里面。此外,水果蔬菜还能够提供纤维素,促进肠道运动和排便;而且每天人体需要一定的盐分,所以特别是流质饮食,要以咸味为主。在这个原则下的家常饮食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要,不需要特别的补品、营养品或者山珍野味等。不忌口不是随便吃粥可以是大米粥、小米粥,馄饨也有大小,面条的种类也很丰富,水果更是成千上万种,如何选择?其实一方面,在符合逐步过渡的原则下,这些都可以吃,没什么忌口的;另一方面,食物种类变化了,过渡起来要更加小心。比如说粥有水和米粒的比例,还比较客观,但是面条煮的烂、还是硬,馄饨到是多大、什么样的馅料,就比较难判断了,需要家属用心烹饪,慢慢尝试。还有一些补品、中药、海鲜等,有活血、致敏等可能;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的蠕动;此外豆制品和牛奶会产气,一般早期不建议吃。在后期胃肠功能完全恢复后,这些所谓不能吃的,都可以逐步恢复的。注意原有的基础疾病有些病人原先就有高尿酸、糖尿病病,或者肾病综合症等,那要兼顾原先基础疾病的饮食需求。总的来说,胰腺手术后饮食要因人而异、逐渐过渡,但大手术后宁可慢一点、吃的简单一点,小步慢跑,直到恢复正常的饮食。期间还要注意血糖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外科张磊李剑昂黄疸是临床常见症状,原因较多,而胰头癌,胆管癌可以导致胆道梗阻,从而引起肝脏产生的胆汁排出受阻,胆红素回流入血,引起黄疸,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很多,除了胰头癌、胆管癌之外,还有壶腹部肿瘤、十二指肠癌、胆管炎症、胆管狭窄、胆管结石等等。梗阻性黄疸,不仅可以产生皮肤瘙痒,还可以由此导致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纳差、电解质紊乱,继而可能引起急性胆管炎,肾功能不全等。影响后期治疗的开展。需要进行新辅助治疗的病人,以及黄疸偏高或身体情况偏差的病人,医生会选择先进行降黄疸治疗。针对梗阻性黄疸,药物治疗往往是无效的。就好比水斗的下水道堵了,你用清洁剂、消毒剂去喷洒水斗是无济于事的。治疗的原则是解除胆道梗阻。面对肿瘤,考虑患者还需要面对后续的治疗,所以要兼顾创伤不能太大的问题。目前满足临床这个需求的降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经过胃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置入胆总管支架,相当于疏通下水道,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ERCP,也可称为“内引流”。第二种:通过肝内胆管穿刺引流出来,相当于将水斗里的水引流到外面,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PTCD,也叫“外引流”。这两种方式,也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尚没有一种非常完美的降黄措施。ERCP内引流的优势在于,符合生理,胆汁本就应该流入消化道,对于胃口的恢复,肝功能的恢复、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是非常有利的。缺点在于,ERCP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胰腺炎,如果胰腺炎非常重,可能后期会丧失手术机会。还会引起肝十二指肠韧带炎症、水肿,影响后期手术。部分ERCP术后患者,可能还会有反流性胆管炎发作,可能会有反复发热。 PTCD的优势在于不会骚扰到手术区域,不会产生胰腺炎、胆管炎等,对手术影响很小。当时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穿刺对于肝内胆管扩张有一定要求,至少肝内胆管扩张>3mm,最好在5mm以上,其次,胆汁大量丢失,容易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于胃口恢复,脏器功能恢复不利,虽然可以将胆汁过滤后喝回去,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能接受这样的做法,最后,引流管较细,如果有胆管炎,或者胆汁内有絮状物产生,容易导致引流管堵塞。 有小伙伴提出来,是否能放置金属支架。无论是ERCP,还是通过PTCD管,均能置入金属支架。金属支架是网格状的,在金属支架撑开肿瘤过程中,会导致肝十二指肠韧带水肿、炎症。随着时间延长,胆管内组织会慢慢嵌入网格内,导致手术过程中,金属支架不能取出。若强行取出,会导致胆管壁的损伤,胆道出血。手术医生有时候无奈,只能将包含支架的胆管一并切除,这样胆管切除范围广,可供吻合的胆管壁短,胆肠吻合难度高。所以我们并不推荐,对可能需要进行手术的病人放置胆道金属支架。但金属支架可以作为没有手术条件或没有手术机会的病人的优先选择。虽然覆膜金属支架可以避免金属支架的缺点,但价格昂贵,作为临时性降黄手段,性价比低。不作为首选。临床到底该怎么选择,还是应该多和经治医生沟通,根据医疗条件,和病人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胰腺外科张磊李剑昂1,什么是新辅助治疗:传统的辅助治疗是指:在恶性肿瘤进行外科切除后,为了追求更好的疗效,消灭残留在体内的癌细胞,从而进行术后化疗、放疗。相较于传统的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就是将肿瘤的化疗、放疗提到手术前。2,为何有的胰腺癌需要做新辅助治疗,而有的不做胰腺癌,有特殊的解剖部位,周围血管毗邻,医学界根据胰腺癌是否侵犯血管,是否转移,人为分为:可切除、交界可切除、不可切除胰腺癌,不可切除胰腺癌分为局部进展胰腺癌和远处转移胰腺癌。对于可切除胰腺癌,是否需要做新辅助治疗,还没有定论,所以针对部分病人,我们采用了直接手术的方案。目前针对交界可切除和不可切除胰腺癌,我们都推荐做新辅助治疗,而在不可切除胰腺癌中,新辅助治疗有另外一个名字:转化治疗。就是将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变化可切除。那怎么去区分是哪种胰腺癌呢?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主要通过影像学来判断,也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体力评分和验血结果。具体判断不在这里展开,可以咨询自己的经治医生。3,做新辅助治疗有什么获益?目前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都提示新辅助治疗可以使交界可切除胰腺癌、局部进展胰腺癌获益,例如,PREOPANC-1(确定了新辅助治疗的地位)、ESPAC5、CONKO-007、LAP-07等,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无论是切缘阴性率、还是生存时间上,新辅助治疗组均有明确优势。这样的研究太多,其中也有我国胰腺外科教授的研究,结论与之一致。多项文献综合分析的论文(荟萃分析),也再次确定了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局部进展胰腺癌中的地位。这样的研究结果也被全球各国写入相应的指南指导临床工作。目前医学界争论的焦点在于:用什么方案进行治疗?要做多久?我们采用的方案都是临床的一线成熟方案,这方面,我们中山医院,胰腺外科王文权教授是绝对权威,但针对某个具体病人,究竟哪个方案更好,确实不知。4,新辅助治疗是否一定有效不一定。确实,在少数病人身上,做了新辅助治疗,发现无效,从而肿瘤进展。这也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如何精准筛选出新辅助治疗获益的病人。我们在临床工作之余,还会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要解决这个难题,只能先从基础实验获得初步结果,但很遗憾,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精确有效的筛选措施。
李剑昂张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胰腺外科在胰腺癌的治疗当中,手术效果最为直观,我们可以将肿瘤和周围的淋巴结清扫干净,做到医生口中所说的“根治术”。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手术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也是唯一能够彻底战胜“癌王”的手段,更是患者来医院就诊的主要目的。不过手术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特别是已经有肝转移、肺转移等远处转移的患者。对于一部分长得太大、距离动脉过近的肿瘤,按照以往的方法直接去做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风险也非常大,不仅患者犹豫,医生也会为费力做一台获益不大的手术感到苦恼。然而在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共同的不懈努力下,手术的边界在不断拓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对于这部分我们称之为“交界可切除”的胰腺癌,可以先通过化疗将肿瘤缩小,再进行手术,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就是胰腺癌的转化治疗,可以化大为小、化险为夷、化不可能为可能,是胰腺癌治疗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进步之一[1]。转化治疗虽好,但也有些肿瘤对化疗不敏感,肿瘤不减反增。不过这终究是小概率事件,作为讲科学、讲道理的外科医生,我们始终建议合适的患者优先选择转化治疗。转化治疗后肿瘤缩小,彻底切除的概率变高了,但是肿瘤退缩的地方也会留下致密的瘢痕,给手术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手术更是首选的方案。因此手术仍是外科医生手里的“王牌”,近年来胰腺手术越来越安全、彻底和微创化,相信科学的理念加上卓越的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1]李剑昂,刘亮,楼文晖.从ESMO指南更新看胰腺癌诊疗的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44(01):72-6.
胰腺癌的转化治疗——化大为小、化险为夷、化不可能为可能李剑昂张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胰腺外科在胰腺癌的治疗当中,手术效果最为直观,我们可以将肿瘤和周围的淋巴结清扫干净,做到医生口中所说的“根治术”。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手术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也是唯一能够彻底战胜“癌王”的手段,更是患者来医院就诊的主要目的。不过手术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特别是已经有肝转移、肺转移等远处转移的患者。对于一部分长得太大、距离动脉过近的肿瘤,按照以往的方法直接去做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风险也非常大,不仅患者犹豫,医生也会为费力做一台获益不大的手术感到苦恼。然而在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共同的不懈努力下,手术的边界在不断拓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对于这部分我们称之为“交界可切除”的胰腺癌,可以先通过化疗将肿瘤缩小,再进行手术,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新型的治疗模式,就是胰腺癌的转化治疗,可以化大为小、化险为夷、化不可能为可能,是胰腺癌治疗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进步之一[1]。转化治疗虽好,但也有些肿瘤对化疗不敏感,肿瘤不减反增。不过这终究是小概率事件,作为讲科学、讲道理的外科医生,我们始终建议合适的患者优先选择转化治疗。转化治疗后肿瘤缩小,彻底切除的概率变高了,但是肿瘤退缩的地方也会留下致密的瘢痕,给手术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可切除的胰腺癌,手术更是首选的方案。因此手术仍是外科医生手里的“王牌”,近年来胰腺手术越来越安全、彻底和微创化,相信科学的理念加上卓越的技术,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1]李剑昂,刘亮,楼文晖.从ESMO指南更新看胰腺癌诊疗的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44(01):72-6.
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张磊医生。胆囊癌的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应重在预防。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警惕胆囊癌的可能第一:胆囊结石,尤其是胆囊结石较大时候,发生率增加,有研究发现胆囊结石>3cm的患者胆囊癌风险是胆囊结石<1cm患者的10倍。胆囊结石持续较久时该风险也增大,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第二: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病变又细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前者主要是胆固醇和炎症性息肉,后者主要是腺瘤、平滑肌瘤,肿瘤性胆囊息肉,>1cm就有较大的癌变风险第三:瓷胆囊,期特点是胆囊壁内出现钙化第四:肥胖第五:致癌物暴露,例如石油、吸烟等有以上情况的小伙伴,还是尽快就医,听取医生建议,改变生活不良习惯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我是普外科张磊,关注我,关注健康,肝胆相照,“胰”路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