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上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大量外阜病人来诊。几乎每次门诊,都会接诊到有相似遭遇的病人(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获得疗效后没有接受“局部”治疗),令人唏嘘感叹…2021年3月24日,某省市的一位男士,提着旅行箱来为太太问诊。箱子里不是生活用品,而是按照日期精心垒放的各种医学资料。这样的场景,总会令我百感交集:同情、忧虑、遗憾、无奈,还有对家属的赞赏……因为病史太过复杂曲折,光采集病史与研判资料就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所以,为了能够充分问诊,也是为了不影响其他病人的就诊,我们决定先给其他病人看诊,最后再详细诊查这位病人。以期能对得起他的舟车劳顿。最终,经过半个小时的病史采集,我们提炼出了熟悉的“故事”梗概……病人罹患小肠间质瘤,于2008年在属地医疗机构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属“高危”。但因为那时、那地的药物“可及性”不佳,术后没能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术后第3年(2011年),出现腹腔与肝脏转移瘤。病人开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用药期间的例次CT检查提示各处转移瘤均越来越小。当然,不出意料之外:各处转移瘤最终都缩小到了一个“稳定状态”,不可能再持续缩小下去。在肿瘤治疗领域,我们称之为“药物治疗达到了最大疗效”。病人用了9个月的时间达到了这个“最大疗效”。药物治疗带来的良好疗效,让病人全家都心生喜悦与信心,决定严格服药、贯彻始终。所幸,药物并没有造成明显的不良反应,确保了持久用药的可能性。2014年,算起来应该是在用药满三年时,病人已经有长达半年没有复查过CT了,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严格用着药,就没必要频繁的复查了……一天夜晚,病人突发腹痛,到急诊室后接受了CT检查,发现有些转移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腹腔内的一处病灶,增大尤为明显,最大径线达到了12cm,并且发生了“出血囊性变”。腹痛,正是由于“出血囊性变”造成肿瘤包膜受到“牵张”所致。至此,伊马替尼治疗宣告失败。虽然,这位病人至今也没有接受过基因检测,但我们推测,背后的基因事件必定是:C-kit基因的第11号“外显子”发生突变,造成肿瘤的发生,此谓之“原发突变”,又可以称之为“致病突变”;后来,C-kit基因又新发了其他“外显子”的突变,例如13号、17号,甚至13号+17号,此谓之“继发突变”,又可以称之为“耐药突变”。这位病人后面的曲折道路,与今天的话题无关,不再展开介绍。大致来讲,就是又接受过数次手术、多种其他类型的药物治疗,都无济于事。眼下,疾病已经进入“难治”阶段。我向患方介绍了一下基因检测的必要性,介绍了新药瑞派替尼的潜在疗效,介绍了联合应用伊马替尼与其他靶向药物这种探索性的方案。但却难于给出真正能力挽狂澜的解决方案。其实我更想告诉对方:如果药物治疗达到最大疗效之后,在耐药尚未发生时就通过局部治疗手段(例如:手术、消融)来处置这些剩余的残留病灶,然后再继续服药,恐怕就不是今天这个境地了……我们经常询问此类病人:药物治疗达到最大疗效(肿瘤已经缩小到不能继续再小)之后,为什么没有做手术把药物治疗之后的“残留病灶”予以切除?得到的回答,大概有这么两种:①都已经是复发/转移性的肿瘤了,(医方或患方或医患双方觉得)做手术没有价值、没有必要;既然药物有效,那就吃着药吧。②虑及肿瘤的位置特殊、病灶数目较多等因素,(医方或患方或医患双方)觉得没法做手术。针对上面两种认知,我在下文分别给予回应。手术在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价值,毋庸置疑。对此,早有医学研究解答过。此处,不再介绍这些医学研究的数据。但我想告诉大家,这个结论背后的浅显道理。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病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有效并获得“最大疗效”后,剩余的“残留病灶”,正是未来发生耐药的基础之所在!耐药的发生,无论其背后的生物学事件/基因事件如何,几乎都是(也偶有不是的)由躲避在残留病灶里的肿瘤细胞发起的。正如老话所讲: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所以,切除剩余的残留病灶,就是切除潜在的耐药病灶,也就是切除“耐药基础”。这就是手术的价值所在!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红军打压蓝军有效,蓝军阵线一再退缩,最后被挤压在一个小岛上;如何防止蓝军卷土重来?唯有斩草除根、连根拔起。否则,假以时日,蓝军阵营的内部可能会发生战略战术的进化(继发突变),一旦发起有效反攻,红军就很难收拾局面(耐药)……总之,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病人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有效且达到最大疗效后,应该接受手术,切除剩余的残留病灶。前文中提到,有些病人朋友在药物治疗达到最大疗效之后,没有做手术把残留病灶予以切除,是因为(医方或患方或医患双方觉得)没法做手术。我们承认,药物治疗达到最大疗效后,残留病灶并不见得都可以手术切除。然而我们又已经知道:不做切除就为未来的耐药留下了基础!那怎么办?对策如下所述。有些医生认为切不掉的病灶,别的医生不见得也认为其切不掉。国内有许多团队或专家具备切除“别人认为切除不了”的病灶的能力。此处并不是病诟前者医生的观点(认为切不掉)不对;他们只是受限于客观技术条件、受限于实际业务经验而已。他们不予实施手术,是十分负责的举措,总比冒险实施没有把握的手术要妥善。只是,他们觉得切不掉,并不代表别的医生也觉得切不掉。因此,对策,不言而明:多咨询几处行业知名的医疗机构或团队。例如,曾有一位病人,转移瘤紧邻肠系膜上血管的根部,甲医院认为,手术伤及这组血管的概率很大,结局很可能是全小肠坏死与“短肠综合征”。辗转到我们这里之后,经过详细的研判与规划,成功实施了外科手术,切除了“耐药基础”。有时,残留病灶确实不适宜手术切除;那不要忘记,还有许多其他的“局部”治疗手段可以综合运用。在此,为了阐述,我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局部”治疗。在国内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术会议上,我都会强调:针对这些残留病灶的处置,不能仅限于手术切除这一手段,而应该综合应用包含手术切除在内的各种“局部”治疗手段。诚然,手术切除是各种“局部”治疗手段中最重要、最常用、最有力的一种;但却不是“局部”治疗手段中的唯一与万能。作为补充,其他的“局部”治疗手段尚包括:各种传统消融治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新型消融治疗(海扶刀)、介入栓塞治疗、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对症姑息放疗等。上述诸手段,都是在肿瘤的“局部”来实施的,所以统称之为“局部”治疗。相对而言,药物治疗则是“全身”治疗;因为,无论是口服还是其他任何给药途径,药物都是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肝脏的多发转移瘤,有时因为位置太深、个数太多而确实不宜逐一手术切除;但只要病灶的尺寸不是太大,完全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来实现与手术切除几乎相当的治疗效果。曾有一位胃间质瘤伴多发肝转移瘤的病人,服用伊马替尼之后,胃的原发病灶与肝脏的多发转移灶均退缩满意,我们对其实施了这样的“局部”治疗策略:通过外科手术来切除胃的原发病灶,术中将位置比较表浅的肝脏转移瘤逐个切除;而针对位置太深、切除代价太大的肝脏转移瘤,我们在术中实施射频消融治疗。如此,消除了耐药基础,相当于拆除了定时炸弹。术后继续服用伊马替尼。经长期随访,至今已进入病程的第5年,未见疾病进展。也有时,手术与传统消融治疗(例如:射频消融)都不适宜,那还有新型消融手段(海扶刀),或者介入栓塞治疗、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等,大家可以自行补课,此处不展开介绍。①可以推迟耐药的到来甚至避免耐药的发生。因为,局部治疗消除了耐药基础。②可以实现长期的无瘤生存状态。我们这里有太多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病人接受“伊马替尼+局部治疗+伊马替尼”这一治疗模式,实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若干病人无瘤生存已逾五年,而且这种状态还在继续保持下去。③我们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有这么多病人,却鲜有机会给病人开具二线药物索坦或三线药物瑞戈非尼,其背后的原因,正在于:一线药物(伊马替尼)有效前提下及时的局部治疗,杜绝或推迟了耐药的到来,病人哪有“机会”换用二线、三线药物?这一点,对病人、家庭和社会的意义重大!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很大的异质性。看起来相似的病情,照搬治疗模式不见得总能奏效。②各种局部治疗手段的有机组合与辩证实施,必须由有充分经验的医生来主导、必须由多学科专家团队来讨论决定。③现实中,不乏这样一类病人:药物治疗有效之后,迟迟没有接受局部治疗,却并没有发生耐药。我们这里就有数位这样的病人(肺转移的、肝转移的、腹膜转移的、直肠局部复发的、直肠阴道隔局部复发的)。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耐药随后总会发生;二是,有些胃肠间质瘤,确实不爱发生继发突变;三是,药物治疗已经达到了病理学完全缓解。复发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接受伊马替尼治疗获得疗效者,当达到最大临床疗效,要评估有无接受“局部”治疗的条件。“局部”治疗,不应仅限于手术切除这一手段;要综合、辩证的综合运用各种“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不要轻易说No,要多方求证!一旦没有在前文所述的最佳手术时机(药物治疗达到最大临床疗效时)实施局部治疗,而是已经拖沓到了发生继发耐药、肿瘤进展,那仍然要果断的实施局部治疗,不能一错再错!待局部治疗之后,再在药物治疗方面“缠斗”!除非,真的不适合接受“局部”治疗手段…这位病人,2019.12.7CT发现空肠GIST伴多发肝转移(肝穿刺病理证实)。原发病灶在空肠,径线是112mm;肝转移灶中,大者的径线是35mm。C-kit基因11外显子缺失突变,预示着对伊马替尼敏感。遂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服药3个月时(2020.3.25)CT:原发灶缩小为88mm,肝转移灶(大者)缩小为18mm。药物治疗又过了一年(2021.3.17)CT:原发灶进一步缩小为77mm,但肝转移灶(大者)增大为28mm。病人为了寻求加入瑞派替尼二线治疗的临床研究找我问诊。而我劝她快快手术治疗…针对这个病例,我阐述两点:①药物治疗达到最大疗效(肿瘤小到不能再小)之后,要实施“局部治疗”,消灭掉药物打压不下去的病灶,因为,这些残留病灶可能会耐药、卷土重来!②如果错过了前述的最佳治疗时机,也就是已经发生了耐药,那要趁着耐药刚发生,疾病仍然“可治”,抓紧手术治疗,则术后仍有机会继续使用伊马替尼,正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而不要一错再错,把本来可治的病况拖沓到“难治”甚至“不可治”!
治疗前2014.3,病人在其他医院发现左上腹部巨大肿瘤。来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因为肿瘤太大,如果直接手术会面临[联合切除脾脏等毗邻脏器]、[术中医源性破裂而致播散]、[伤口与创面巨大]等风险与顾虑;故而决定先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将大肿瘤转化为小肿瘤,再施行手术。2014.4.1于超声胃镜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遂以伊马替尼实施新辅助治疗。服药期间,例次CT显示,肿瘤逐渐缩小,由初始时的180mm缩小至终末时的112mm。如果把前述的径线,换算成体积,可得,肿瘤体积缩小至初始时的1/4,这为手术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经由我们初治的胃肠间质瘤病人极少发生术后的复发转移,其原因正在于:术前用药让肿瘤变小、变韧,则术中发生肿瘤破裂或包膜“微破裂”的风险大大降低;否则,破裂≈播散!治疗中经过1年的伊马替尼治疗,肿瘤缩小至不能再小,药物治疗达到最大疗效。如果不实施手术,则将发生继发耐药。2015年4月13日,实施开腹手术。手术所见:肿瘤起源于胃,“外生性”生长,在药物的作用之下,已经没有明显的肿瘤成分,取而代之的是退变的组织结构:白白的、软软的、韧韧的,哪里还需担心术中医源性破裂与播散?!哪有术后复发转移的机会?!图一的上半部分,皱褶样的结构,是胃壁的黏膜;图一的下半部分,象牙白色的就是退变的肿瘤,周边黄色的是正常的网膜与脂肪组织。图二展示的是,剖开肿瘤所见的完全无血、无活性的状态。治疗后治疗后9天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肿瘤细胞退变较重,细胞形态不甚清晰。这就是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成效之所在。治疗后2173天术后,病人又接受了3年的伊马替尼治疗,以期降低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风险。然后停药至今。2021.4.29,也就是确诊后7年=手术后6年=停药后3年,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复查,各项检查显示:没有任何复发与转移的征象!今天,我整理资料,翻出来大量这样的成功案例。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这样的案例早就是我们的日常。希望我们的案例能被广而告之,帮助到更多的病人。因为,初始治疗是否合理,决定了病人日后的一切遭遇。大家可以通过链接看一下相关的科普文章: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7321539240.htmlhttps://m.haodf.com/neirong/wenzhang/7519842371.html
直播时间:2023年12月20日19:43主讲人:焦学龙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上腹部肠系膜增厚呈强回声,最厚处约5.5cm,范围约13.8cm,内可见肠系膜血管穿行加压有变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加量服用瑞派六粒效果会好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我现在四线药物耐药,肝转移瘤做了射频,但是有一个瘤子靠近血管不能做射频,现在用瑞派六粒加量服,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复查间质瘤用做小肠镜么,还是增强CT即可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热灌注治疗在手术后有作用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吃格列卫皮肤变白,眼结膜经常有血丝,但血常规正常,需要减量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肝转移经过治疗会变成肝囊肿吗?最后会消失吗?要一直吃药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当其中一个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是该这个药物加量还是联合使用还是换线?有什么参考指征选择哪种方案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低危小肠间质瘤五年內复发率是百分之多少?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晚期如果能一直吃药,是不是可以不用手术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焦主任你好,再发一次二维码吧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小肠间质瘤术后发生小瘘,会把肠內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肿瘤播撒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如果方便可以把ppt关了哈。屏幕下方的【停止演示】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小肠中危9突变吃三粒伊马替尼可以吗,四粒有骨髓抑制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焦医生,血药浓度检查需要有啥准备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晚期的患者,可以一直吃药吗,如果没有产生耐药?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可以多用几种药物试试能不能等待手术机会吗?有没有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搭配方案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四线药物在使用了十一个月了,但是最近ct检查医生说又有进展了,有点恐慌,还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做完胃肠间质瘤手术后,基因检测都做哪些项目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四线药失败后进行了第三次减瘤手术,术后服用格列卫2颗舒尼2颗,术后四个月内出现两次腹腔出血,怎么办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好,想问下,32岁女,吃太饱就会吐,是什么原因呀?吐完了就舒服了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医生,根据病理报告能判断复发几率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空肠间质2.8x2.5x2,核分裂2个,但外显11突变两段缺失,术后两年没复发,有专家说应吃药,对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小肠间质瘤术后两年多,低危没复发,有人说打进口胸腺肽日达仙可以增强免疫力防复发,专家推荐打日达仙针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在我国,超过70%的胃癌一经发现便已属“进展期”甚至“晚期”,如果以手术作为初始治疗,则难度高、疗效差。基础知识恶性肿瘤(癌,例如:胃癌等)与良性肿瘤(例如脂肪瘤、纤维瘤等)在生长方式上有这样的不同:良性肿瘤是“膨胀性”生长,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边界,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构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推压”;而恶性肿瘤,则是“浸润性”生长,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要理解“浸润”,可以脑补一下墨汁在纸巾上“洇”开的样子。所以,恶性肿瘤造成的不仅是“推压”,更是“侵入”,肿瘤学上称之为“浸润”。就好比是,树桩往周围的土壤中长入树根,树根又往周围长出根须......刨大树桩与刨小树桩现在,我们把胃癌的主体看作是树桩,把它往四周的“浸润”看作是树根与根须,来理解今天的话题。如果外科医生直接去挖一个大树桩,得要刨个大坑(创伤大),而且仍然会“把根/根须留下”(切除不彻底);甚至,可能根本没能切除掉肿瘤,因为肿瘤与周围的组织结构“盘根错节”太厉害。如果能把大树桩先转化成小树桩,那是不是就可以只刨个小坑(创伤小);而且,“连根拔尽”(切除彻底)的胜算也会更大了。甚至,原本“盘根错节”不能切除的肿瘤,也变得可切除了。让“大树根”往“小树根”转化的手段:化疗现行的化疗方案,有望促使绝大部分的胃癌退缩,为更好的手术经过与手术效果创造条件。以此为目的之化疗,被我们专科医生称之为“新辅助化疗”,或者是“术前化疗”。虽然这两个术语之间略有差别,但是可以暂且不加区分。行业中对这种“操作”的定位早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行文如下:“对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T3/4、N+),推荐新辅助化疗......”至于,何谓“局部进展期”的胃癌,专病医生通过简单的变量就可以做出判断。在此,我们需要强调:新辅助化疗用于胃癌的治疗这一临床策略并不是2018年才登上历史舞台,这并不是行业的新进展、新手段。事实上,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展这样的临床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06年,Cunningham等开展的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MAGIC试验]确立了新辅助化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地位,是胃癌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事件。青大附院胃癌专病诊疗团队早在2009年就积极开展进展期胃癌的新辅助化疗,有成熟、成套的综合策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新辅助化疗的耐受性与疗效均良好,业已使广大胃癌病人获益。释疑或许有人会存疑:如果化疗没能如愿把“大树桩”转化为“小树桩”,会不会贻误治疗?对此,我们认为:如果化疗之下还能继续发展的进展期胃癌,其生物学行为必定极为恶劣;如果诉诸手术作为初始治疗,其疗效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写就此文,惟愿那些本该先化疗的病人不要再直接接受手术治疗。无独有偶,国内著名的朱正纲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前院长)曾有“拦刀”的轶事......事件中的“转化治疗”,大致相当于本文中的“术前治疗”,大家可以自行补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专病门诊主诊医师简介焦学龙,中共党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专病门诊主诊医师,医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山东省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优秀访问学者。专注于胃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癌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师从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加孚教授,专门研修了胃癌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在第十届(2015年)和第十一届(2016年)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胃癌手术视频大赛”中,连续两次荣获“SunlightGreatWall”奖项,手术技巧与质量得到国内同道的高度评价。在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最佳壁报奖”,并被《中华医学杂志》刊载并大力推广,惠及广大胃癌病人。在第十二届国际胃癌大会(2017年)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国际学术委员会颁发的“BestPoster”奖项,在胃癌治疗的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了响亮的“青岛之声”。担任《综合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主编,执笔胃癌手术治疗的相关章节。胃癌专病门诊主要业务内容胃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胃癌的早期诊断胃癌的遗传咨询胃癌的术前咨询胃癌的化疗前咨询胃癌的术后复查与随访胃癌的化疗后复查与随访胃癌综合治疗策略的制定胃癌病人家庭策略的支持执业理念科学施治,人文施治温度医疗,深度关怀师以病人,治为病人挚胃你好,肠治久安
在我国,超过半数的直肠癌病人一经发现便已属于“进展期”甚至“晚期”,直接实施手术治疗,难度高、疗效差。这样讲,太抽象;今天,我来给大家把此事讲清。基础知识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在生长方式方面有这样的不同:良性肿瘤是“膨胀性”生长,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边界,对周围的组织结构造成的是“推压”;而恶性肿瘤(直肠癌就是恶性肿瘤),则是“浸润性”生长。“浸润”,你就想一下墨汁在纸巾上“洇”出去的样子就懂了。所以,恶性肿瘤造成的不仅是“推压”,更是“侵入”,医学上称之为“浸润”。就好比是,树桩往周围的土壤中长入树根,树根的生长范围会超出肉眼所见的范围。刨大树桩与刨小树桩现在,我们把直肠癌的主体看作是树桩,把它往四周的“浸润”看作是树根,来理解今天的话题。你直接去挖一个大树桩,是不是得刨个大坑(创伤大),而且仍然会“把根留下”(切除不彻底);甚至,可能根本没能切除掉肿瘤,因为肿瘤盘根错节很厉害。那如果能把这个大树桩先转化成个小树桩,那是不是就可以只刨个小坑(创伤小);而且,“连根拔尽”的胜算会更大了(切除彻底)。甚至,原本盘根错节不能切除的肿瘤,也变得可切除术了。大树根往小树根的转化手段:放化疗在放疗基础上加上化疗,有望促使大部分直肠癌退缩,为更好的手术效果创造条件。这种操作,从医生口中说出来,可能被称之为“新辅助放化疗”,或者是“术前放化疗”。两个名称的来源及其关系,另开一篇时再讲吧。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如何许多直肠癌刚被诊断出来的时候,我们根据CT或磁共振判断,会发现肿瘤在局部的生长太厉害,直接手术的话,担心无法切除,或者虽然切除了,但不能实现根治性切除。我们就会请病人先去接受放疗,为期5周,这5个周期间,每次放疗只需要3、5分钟就够了。对病人来讲十分方便,副作用也可吻合、可耐受。在放疗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种温和的口服化疗药 (卡培他滨),会进一步提高放疗的效果。放疗结束后,放疗还会发挥后遗效应,所以,手术会在放疗结束后的8-12周期间来实施。手术前再次行CT或磁共振检查,会发现大部分病人的肿瘤都明显退缩了。手术时,会发现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楚,手术过程与效果会很满意。手术后的病理检查报告也经常提示,肿瘤细胞已大部分坏死,仅有少部分残留。也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病理检查时,完全找不到肿瘤细胞了。大家或许会报有一个顾虑:如果放化疗没能如愿把“大树根”转化为“小树根”,那会不会造成贻误治疗?
直播时间:2022年06月28日18:59主讲人:焦学龙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焦主任好,肠镜发现一个肠间质瘤,一般是单发吗,是否需要全身查一下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超声内镜乙状结肠怀疑间质瘤两个,一个1.8cm.一个1.6cm.有必要切除还是定期观察?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焦主任好,胃肠镜发现的间质瘤尺寸接近真实尺寸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焦主任好,间质瘤有遗传倾向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小肠间质瘤术后,每天服格列卫四粒,白细胞一直很低,2.0左右,能否改为三粒?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焦主任您好,1公分左右的直肠间质瘤临床上发现恶性的比例大概有多少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胃中危1Cm核分裂6内镜下切除,kit11缺失突变已有两年,复发分险高吗谢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伊马替尼是否适用所有基因突变的间质瘤病人的一线治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间质瘤(空肠)术后低危,8个月了,再吃药预防是否过窗口期?〈基因不好,外显子11缺失突变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想咨询一下胃肠间质瘤患者在服药期间一直存在贫血情况,血项一直低怎么治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想问下,胃底的间质瘤有可能转移吗到肺吗,我父亲复查到右肺下叶底部查到有7毫米的结节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我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两年,增强ct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8毫米,两年前术后是12毫米。现在如何处理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胰十二指肠术后胃肠吻合口瘘能自己愈合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业已开设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为广大胃肠间质瘤病人排忧解难。该专病门诊为“北中国”的首家、目前仍然是山东省独家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由焦学龙副主任医师主诊。大量外阜病人慕名来诊,年诊疗量逾千例次,在国内遥遥领先;诊疗质量亦极高,为大量的疑难胃肠间质瘤病人解除了燃眉之急,纠正了大量误诊与误治的病例。目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的重点单位、山东省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的中心单位,服务于广大的岛城与阜外病人。专病门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检测,为伊马替尼的剂量调整与副作用管理提供了利器。专病门诊推行高质量的C-kit基因与PDGFRα基因检测(一代测序),推行高质量的二代测序基因检测(BRAF、HRAS、KRAS、KIT、NF1、NRAS、PDGFRA、SDHA、SDHB、SDHC、SDHD),抵制检测大量的无关基因造成医疗成本的无效支出。专病门诊承接各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与新药临床研究,为胃肠间质瘤病人提供接受新药治疗的机会。在“瑞派替尼对比索坦用于晚期胃肠间质瘤二线治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INTRIGUE)中,专病门诊是全国首家启动单位,招募入组了全国首例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专病门诊正在开展评估NB003(AZD3229)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新药临床研究,是山东省唯一的研究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门诊大楼六楼A区。每周二下午,每周五上午。预约时,选定“市南院区→胃肠外科→”就可以找到焦学龙医生的门诊信息焦学龙,中共党员,医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主诊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多学科诊治中心秘书,专注于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有大量成功的胃肠间质瘤个案管理经验。学会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首届与第二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兼秘书。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开展过由“吴阶平基金会”基金资助的与“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担任《现代肿瘤基础与临床》第一副主编,执笔胃肠间质瘤相关章节。由于在胃肠间质瘤诊疗方面的突出工作,被中华慈善总会授权为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被中国癌症基金会授权为索坦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其关于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经验被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2018.6.16)录用,被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2019.8.17)录用,进行会上学术交流。由其担纲主诊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为“北中国”的首家、目前仍然是山东省独家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年诊疗量逾千例次,在国内遥遥领先;诊疗质量亦极高,为大量的疑难胃肠间质瘤病人解除了燃眉之急,纠正了大量误诊与误治的病例。由其巡回主讲的“胃肠间质瘤诊治中遇到的陷阱”广受病人与同行欢迎。2023.7.13由中华慈善总会为其颁发“中国胃肠间质瘤最美慈善医生”奖章。科学施治,人文施治温度医疗,深度关怀师以病人,治为病人挚胃你好,肠治久安
瑞派替尼对比索坦用于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二线治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最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启动。这是全国首家启动的单位,也是山东省唯一的研究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招募入组了全国首例受试者。一位小肠GIST术后服用伊马替尼期间发生盆腔多发转移的病人,随机进入瑞派替尼治疗组。用药6周、12周时,病人接受疗效评估,显示所有转移灶均明显、持续退缩。焦学龙,中共党员,外科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专病门诊主诊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主诊医师,山东省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优秀访问学者。专注于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有大量成功的胃肠间质瘤个案管理经验。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兼秘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多学科诊治协作组专家组成员兼秘书。由于在胃肠间质瘤诊疗方面的突出贡献,被中华慈善总会授权为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被中国癌症基金会授权为索坦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开展过由“吴阶平基金会”基金资助的与“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担任《现代肿瘤基础与临床》第一副主编,执笔胃肠间质瘤相关章节。其关于“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经验被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2018.6.16)录用,被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2019.8.17)录用,进行会上学术交流。由其担纲主诊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为“北中国”的首家、山东省独家;诊疗质量亦极高,为大量的疑难胃肠间质瘤病人解除了燃眉之急,纠正了大量误诊与误治的病例。由其巡回主讲的“胃肠间质瘤诊治中遇到的陷阱”广受病人与同行欢迎。青大附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门诊大楼六楼A区。每周二下午、每周五上午。预约时,选定“市南院区→胃肠外科→”就可以找到焦学龙医生的门诊信息。通过微信识别如下二维码,进行实名登记;在“疾病名称”这一栏,准确的输入“胃肠道间质瘤”,即可实现网上问诊。
胃肠间质瘤患者福利项目介绍为更好地造福患者,向具有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PDGFRAD842V突变)的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成人患者提供检测支持,给予患者关爱。患者在近期入组成为项目会员,提交符合项目规定的材料,可免费获得一份基因检测福利,在满足理赔申请条件的情况下,可获得500元理赔。(一)入组材料:(1)身份证正反面清晰照片(2)由正规医疗机构或检测公司出具的检测结果为胃肠间质瘤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PDGFRA D842V突变)的检测报告(3)就诊医院:填写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二)理赔流程(1)上传理项赔目理赔材料在“我的福利”中找到泰济新生基因检测券后点击“立即使用”,即可进入理赔材料上传页面理赔材料。①个人信息:被保险人本人银行卡正面照片②医学材料:1)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可体现患者本人当前疾病情况相关材料材料A 可体现患者本人当前疾病情况的门诊病历* 需包含患者姓名、就诊时间、就诊医院、医生签名或医院公章等基本信息材料B 门诊挂号发票* 需包含患者姓名、就诊时间、就诊医院、科室、挂号费等基本信息*材料A和材料B的时间、医院、科室等信息需一致,且时间要求必须为成功入组该项目的 次日及之后2)确诊为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PDGFRA D842V突变)的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成人患者的报告* 需包含患者姓名、就诊时间、就诊医院、医生签名或医院公章等基本信息* 报告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病情告知书、病程记录、出院小结、诊断证明、影像报告等*如理赔审核所必须,保险公司有权要求患者提交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医学材料作为审核依据(2)在线签署《保险金给付申请书》并提交项目理赔材料(3)保险公司审核通过保险公司收到理赔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审核结果会通过【药康付】公众号推送,审核通过即可进入待理赔阶段(4)保险公司给付理赔款保险公司通过理赔材料后,5个工作日将理赔款给付至被保险人的银行账户
外科手术和伊马替尼(格列卫),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两把利剑。两者互补,不可或缺。 然而,任何药物都会有潜在的不良反应,伊马替尼也不例外。在门诊经常会遇到病人倾诉,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肌肉痉挛(手足抽筋)、球结膜出血、眼睑或颜面水肿等不适。 但是,整体而言,在肿瘤治疗领域,伊马替尼相关的不良反应,算作“温和派”。因为,前述的这些不良反应大都比较轻微;或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得到自行缓解。 然而,总会有少数病人,会遭遇“不易耐受的”不良反应。尤以严重的皮疹、瘙痒、手足皮肤开裂、全身皮肤脱屑、III°粒细胞缺乏(白细胞下降)等最为常见。 遇到这些较重的不良反应时,医生常会思考:同样都是服用4粒(400毫克),是不是这位病人血液中伊马替尼的浓度太高了?病人有时也会问:我是不是可以比别人少服1~2粒药物? 为了回答这一关切,医学上的方法是检测病人血浆中的伊马替尼浓度。如果血药浓度过高,那就可以尝试将服药的剂量下调;调整剂量后,再监测血药浓度的变化……如此动态调整与监测。 但是,开展这一项医学检查,需要许多“专门”条件。一方面,得有这样的仪器,得有会使用这种仪器的人员,这倒不算是什么难以实现的事情,花钱置办即可;另一方面,需要购买到伊马替尼的“化学标准品”,这可不是从药厂或诺家公司能够得到的,需要进行国际订购,海关报关与审验等许多复杂流程;再者,还得有足够“专业”的医生,能够准确把握这项检查的实施指征,能够合理规划这项检查的采血时机(时机不对,采了也是白采),能够科学解读这项检查的化验结果。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具备了上述的一切条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这项检查。到目前为止,开展这项业务的医疗机构,全国不过数家。其中,在山东省内,仅此一家。目前,已有大量来自济南、济宁、烟台、临沂等地的胃肠间质瘤病人来我院寻求这方面的帮助。 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帮助到广大的胃肠间质瘤病人,能够为胃肠间质瘤的专科医生们提供一个有利的工具。 这项检查需要采血3-5ml。 这项检查每周三上午采血,当日下午出结果。也可以其他时间采血,一周之内送到即可。 这项检查的费用是120元人民币。 特别告知:检查前的准备工作①采血的时刻距离末次服药的时刻,应相隔24小时左右;所以,采血当日不能服药。例如,周二早晨9点钟服用了格列卫,那尽量挂医生周三8点钟的号,找医生给开上检查,等到交完费、去采血窗口排完队,基本上正好是9点。等采完血,再把当日的药,服上即可。 ②采血前最好连续两周在固定时间服药,至少连续一周。例如,预计这周三的9点钟能接受采血,那在此之前的两周(至少一周)都需要在早晨9点钟服药。 ③接受检查的当日,可以正常吃早饭。 如果外阜病人想要送检请您当地的医生或护士以EDTA抗凝试管(紫色帽的),采血3-5毫升,25℃以下(勿冷冻)保存,一周内送检都可以。气温高时可以隔着毛巾放个冰袋即可。 焦学龙医生每周三上午在青大附院江苏路院区[门诊大楼六楼A区1号诊室]出诊(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把血样带到门诊即可。 专家介绍焦学龙,医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山东省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 & 北京肿瘤医院优秀访问学者。 详细介绍: 【胃癌方面】专注于胃癌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癌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师从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加孚教授,专门研修了胃癌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在第十届(2015年)和第十一届(2016年)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胃癌手术视频大赛”中,连续两次荣获“Sunlight Great Wall”奖项。在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最佳壁报奖”,并被《中华医学杂志》刊载。在第十二届国际胃癌大会(2017年)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国际学术委员会颁发的“Best Poster”奖项。担任《综合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主编,执笔胃癌手术治疗的相关章节。 【胃肠间质瘤方面】专注于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有大量成功的胃肠间质瘤个案管理经验。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兼秘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多学科诊治协作组专家组成员兼秘书。由于在胃肠间质瘤诊疗方面的突出贡献,被中华慈善总会授权为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被中国癌症基金会授权为索坦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开展了由“吴阶平基金会”基金资助的与“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专门研修了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担任《现代肿瘤基础与临床》第一副主编,执笔胃肠间质瘤相关章节。其关于“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经验被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2018.6.16)录用,被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2019.8.17)录用,进行会上学术交流。 【结直肠癌方面】专注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担任《综合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主编,执笔直肠癌 & 结肠癌手术相关章节。 【其他社会兼职或学术称号】: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青岛市市级卫生应急专业处置队队员,青岛市生理科学学会临床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大附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Solid tumor》和《Gastro-Open Journal》的审稿人。 出诊情况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青大附院市南院区门诊六楼A区1号诊室(江苏路16号) 线上问诊:https://jiahe921da.haodf.com/ 执业理念:科学施治、人文施治;温度医疗、深度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