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业已开设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为广大胃肠间质瘤病人排忧解难。该专病门诊为“北中国”的首家、目前仍然是山东省独家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由焦学龙副主任医师主诊。大量外阜病人慕名来诊,年诊疗量逾千例次,在国内遥遥领先;诊疗质量亦极高,为大量的疑难胃肠间质瘤病人解除了燃眉之急,纠正了大量误诊与误治的病例。目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已经发展成为全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的重点单位、山东省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的中心单位,服务于广大的岛城与阜外病人。专病门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检测,为伊马替尼的剂量调整与副作用管理提供了利器。专病门诊推行高质量的C-kit基因与PDGFRα基因检测(一代测序),推行高质量的二代测序基因检测(BRAF、HRAS、KRAS、KIT、NF1、NRAS、PDGFRA、SDHA、SDHB、SDHC、SDHD),抵制检测大量的无关基因造成医疗成本的无效支出。专病门诊承接各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与新药临床研究,为胃肠间质瘤病人提供接受新药治疗的机会。在“瑞派替尼对比索坦用于晚期胃肠间质瘤二线治疗”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INTRIGUE)中,专病门诊是全国首家启动单位,招募入组了全国首例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疗效。专病门诊正在开展评估NB003(AZD3229)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新药临床研究,是山东省唯一的研究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南院区(江苏路16号),门诊大楼六楼A区。每周二下午,每周五上午。预约时,选定“市南院区→胃肠外科→”就可以找到焦学龙医生的门诊信息焦学龙,中共党员,医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主诊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间质瘤多学科诊治中心秘书,专注于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有大量成功的胃肠间质瘤个案管理经验。学会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首届与第二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胃肠间质瘤诊疗专家工作组专家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首届委员兼秘书。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开展过由“吴阶平基金会”基金资助的与“胃肠间质瘤新辅助治疗”相关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担任《现代肿瘤基础与临床》第一副主编,执笔胃肠间质瘤相关章节。由于在胃肠间质瘤诊疗方面的突出工作,被中华慈善总会授权为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被中国癌症基金会授权为索坦患者援助项目的慈善医生。其关于胃肠间质瘤治疗的经验被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全国肿瘤学术会议(2018.6.16)录用,被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2019.8.17)录用,进行会上学术交流。由其担纲主诊的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为“北中国”的首家、目前仍然是山东省独家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年诊疗量逾千例次,在国内遥遥领先;诊疗质量亦极高,为大量的疑难胃肠间质瘤病人解除了燃眉之急,纠正了大量误诊与误治的病例。由其巡回主讲的“胃肠间质瘤诊治中遇到的陷阱”广受病人与同行欢迎。2023.7.13由中华慈善总会为其颁发“中国胃肠间质瘤最美慈善医生”奖章。科学施治,人文施治温度医疗,深度关怀师以病人,治为病人挚胃你好,肠治久安
老年男性,65岁主诉:上腹部疼痛不适班反酸、嗳气2个月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腹部平坦,触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物,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胃镜检查:胃窦后壁可见一约4*5cm溃疡,周围黏膜堤样隆起,延伸至胃角,覆污苔,活检质偏硬;病理示低分化腺癌。上腹部强化CT:胃窦部壁增厚,周围淋巴结有肿大。入院诊断:胃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入院完善各项检查原、请相关科室会诊后,有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症,全麻下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D2,uncut-Roux-en-y吻合术)术后给予禁饮食、预防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术后第3天患者排气,逐渐让患者开始清流质、流质饮食;患者术后总体恢复顺利,术后第9天出院术后标本:术后病理
胃癌病人的术后复查,分近期复查与远期复查。 胃癌病人的术后近期复查近期复查,是指出院后的首次复查,于术后三周时进行。 首要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业已完成并形成报告,可以依此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后续化疗。一旦决定要实施术后化疗,应于术后一月时进行。这样,就为化疗前的酝酿与准备工作,创造了时间窗。 其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住院病历已完成签修与归档,可以到病案室复印病历,用以到医保部门办理“门诊大病”手续。 再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内,是术后康复的早期,病人会遇到各种不适或困惑,需要与医生见面,接受宣教与帮助。 总之,术后近期复查应于术后三周时;复查时的主要工作包括:①讨论是否需要后续化疗、②办理门诊大病医保手续、③解除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胃癌病人的术后远期复查远期复查,是指术后3个月至5年期间的复查。 远期复查的目的,是监测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 远期复查的频率与内容,可以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来执行,见插图。 如果您读懂上图有困难,那请参照下文,我给大家译制过来的文字。 早期胃癌根治术后的随访术后3年内,每半年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年做一次CT检查。 术后第4年和第5年,每年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两年做一次CT检查(第4年不做、第5年做)。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随访术后3年内,每3个月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半年做一次CT检查。 术后第4年和第5年,每半年采血化验肿瘤标志物(至少包括CEA和CA199);每年做一次CT检查。 胃镜呢?无论是早期胃癌还是进展期胃癌,术后复查时都需要接受胃镜检查。 如果接受了全胃切除,术后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至术后满5年,则无需再做胃镜复查(没有患残胃癌的风险)。 如果接受了胃部分切除,则需要终生复查胃镜(有患残胃癌的风险):术后5年之内每1-2年做一次胃镜,5年后每2-3年做一次胃镜。
胃肠间质瘤病人,多需接受伊马替尼(格列卫)进行治疗。 对于初次服用伊马替尼的病人,需要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1.什么时间服药每天在固定时间服药,即可。可以早晨,也可以中午,或者晚上,都是可以的。 可以在进餐过程中将药物服下,也可以饭后即刻服用,甚至饭后一两小时再服用都是可以的。这是因为,食物并不会影响消化道对药物的吸收。 大家并不需要像药品说明书中所载的“应在进餐时服用,并饮一大杯水”这样去机械的执行。 话说回来,如果您的医生要给您监测血药浓度,那请一定按照下面的方案来服药: 如果您觉得您能挂到医生8点钟的号,那么,预计您会在8:30接受采血(检测伊马替尼在您体内的浓度),那请每天8:30准时服药,这样就能确保采血时距离末次服药24小时。 2.服药剂量是多少伊马替尼(格列卫)的标准剂量是4粒。 但是在服药之初,请先从2粒开始。服用三天之后,第四天再开始变成每天3粒。再过三天,也就是从第七天开始,变成每天4粒,一次服用。 3.服药期间有哪些食物或药物禁忌对乙酰氨基酚,西柚。 4.服药期间需要复查什么内容服药之初,每周查血常规;每月查血药浓度。
使用过伊马替尼、索坦,但都无效了的胃肠间质瘤病人朋友们,您有机会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加入一项临床研究,接受免费的检查与治疗。 试验用药,或许是Blue-285,也或许是瑞格菲尼。 如您需要得到这方面的帮助,可以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的焦学龙主任联系。 联系方式: ①每周三门诊(江苏路16号门诊六楼A区1号诊间,预约方式:0532-96166) ②到好大夫网站(https://jiahe921da.haodf.com/),进入焦学龙主任的网上诊室,随时进行交流。 ③微信关注“好大夫”公众号,查找焦学龙,进入网上诊室。
结肠癌病人的术后复查,分近期复查与远期复查。 结肠癌病人的术后近期复查近期复查,是指出院后的首次复查,于术后三周时进行。 首要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业已完成并形成报告,可以依此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后续化疗。一旦决定要实施术后化疗,应于术后一月时进行。这样,就为化疗前的酝酿与准备工作,创造了时间窗。 其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住院病历已完成签修与归档,可以到病案室复印病历,用以到医保部门办理“门诊大病”手续。 再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内,是术后康复的早期,病人会遇到各种不适或困惑,需要与医生见面,接受宣教与帮助。 总之,术后近期复查应于术后三周时;复查时的主要工作包括:①讨论是否需要后续化疗、②办理门诊大病医保手续、③解除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结肠癌病人的术后远期复查远期复查,是指术后3个月至5年期间的复查。 远期复查的目的,是监测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 远期复查的频率与内容,可以按照国家卫计委医管局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来执行,见插图。 特别告知有些结肠癌病人,术前肠镜检查时,由于肿瘤造成肠管狭窄,肠镜未能越过肿瘤检查到肿瘤上游的肠管,这些病人需要于术后3~6个月实施肠镜检查,以排查肠管内有无其他息肉、腺瘤或癌灶。 否则,原有的这些病灶没有被及时诊断出来,会延误治疗。
直肠癌病人的术后复查,分近期复查与远期复查。 一、直肠癌病人的术后近期复查近期复查,是指出院后的首次复查,于术后三周时进行。 首要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业已完成并形成报告,可以依此决定病人是否需要后续的放疗或化疗。一旦决定要实施术后放疗和化疗,应于术后一月时进行。这样,就为放化疗前的酝酿与准备工作,创造了时间窗。 其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时,住院病历已完成签修与归档,可以到病案室复印病历,用以到医保部门办理“门诊大病”手续。 再次的原因在于:术后三周内,是术后康复的早期,病人会遇到各种不适或困惑,需要与医生见面,接受宣教与帮助。 总之,术后近期复查应于术后三周时;复查时的主要工作包括:①讨论是否需要后续放化疗、②办理门诊大病医保手续、③解除病人术后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直肠癌病人的术后远期复查远期复查,是指术后3个月至5年期间的复查。 远期复查的目的,是监测肿瘤有无复发或转移。 远期复查的频率与内容,可以按照国家卫计委医管局与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来执行,见插图。 特别告知有些直肠癌病人,术前肠镜检查时,由于肿瘤造成肠管狭窄,肠镜未能越过肿瘤检查到肿瘤上游的肠管,这些病人需要于术后3~6个月实施肠镜检查,以排查肠管内有无其他息肉、腺瘤或癌灶。 否则,原有的这些病灶没有被及时诊断出来,会延误治疗。
“荷瘤”的胃肠间质瘤病人,多需服用伊马替尼(格列卫)来进行治疗。经常会有来自这些病人的发问: 医生,我这次的CT检查,发现肿瘤和上次比,没有变小(或者:变大了!),是不是伊马替尼效果差? 或者会问得更“专业”一些:是不是肿瘤对伊马替尼有耐药? 要回答这个问题,是需要分四种情形来个别而论的。 情形一:治疗之初肿瘤不缩小如果是在伊马替尼治疗的初始阶段,发生这种情况,我用如下的实例来推演: 山东日照的一位胃间质瘤病人,因为肿瘤太大,与脾门紧邻,直接手术的话,担心会实施联合脾脏切除;为了降低切脾的概率,我们决定先服用伊马替尼以期肿瘤缩小之后再行手术。 服药之前,病人接受了CT检查,留作“基线”资料,用于以后拿来做对比。 服药一个月时,复查CT,结果,未见肿瘤缩小。病人以为治疗无效。我们阅读CT片子之后发现:肿瘤尺寸的确没有缩小,但是,肿瘤的密度已经有所下降了。 然后就给病人解释:密度下降就是确实的效果!病人心安了,继续服药,第二个月时又复查CT,结果提示,肿瘤缩小了。 最后,病人手术时没有切脾,保留了重要的脏器功能。 像这种“先密度下降、后尺寸缩小”的情况,广泛存在。 在服药之初,如果肿瘤没有缩小,但是密度已经有下降,那代表伊马替尼客观有效,而非“耐药”!应该继续服药才对。 情形二:治疗之初肿瘤增大在伊马替尼治疗的初始阶段,肿瘤尺寸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增大,这种情况也不鲜见。 与前文中的“情形一”类似,肿瘤的密度往往已经有所下降了。这仍然反应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有效但肿瘤却增大,其原因,不难理解: 药物造成了肿瘤坏死,由“实性”的变成“囊性”的了;就好比,许多东西腐烂过程中会先增大… 像这种“先密度下降、尺寸先增大后缩小”的情况,广泛存在。 情形三:肿瘤缩小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再变小了几乎每一个“荷瘤”病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服药之初,肿瘤大幅缩小;随着时间的推移,缩小的幅度越来越小;最终,就再也小不下去了。 此时,病人们往往会发生这种误解:耐药了!或者讲得朴素一点:药效不如以前了… 而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理解。 在药物有效的情况下,肿瘤都是先缩小的幅度大,而后缩小的幅度小;也都是小到一定程度再也小不下去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中的肿瘤成分越来越少,“非肿瘤成分”(胶原、纤维、瘢痕的间质成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试想一下,那些“非肿瘤成分”哪还会有退缩的余地呢? 那些先服用药物再手术的病人,切下来的肿瘤拿到病理科去检查,经常看到在大量的胶原组织中散在零星的肿瘤组织… 情形四:肿瘤缩小之后又变大了按说,这毫无疑问是耐药发生了!不过,我们应该先调查:病人是不是私自停药或减药了!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胃癌的发病率仍然高居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我国所有癌症的近1/5。也就是说,全国每5个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位是胃癌患者。中国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胃癌,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因胃癌死亡。先来看一组数字:(1)日本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0%!(2)美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70-75%!(3)中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30%!这种差异,是缘于各国医生的治疗水平之间的差异吗?答案是否定的。通过下面的数据,或许能找到另外的答案。日本:1990年以后,每年都约有600万人进行针对性的胃癌筛查;且40岁以上把胃镜作为体检的必检项目,对发现的胃癌“前期疾病”和“癌前病变”进行早期治疗。胃镜检查覆盖总人口的16.18%,覆盖胃癌高危人群的60%以上。美国:多州把胃肠镜检查列为企业体检的必检项目。胃镜检查覆盖总人口的13.74%,覆盖胃癌高危人群的40%以上。中国:有三级医院1300多家,二级医院近7万家,配备胃镜的医疗机构约有8万家;而每年胃镜检查人数只有约8千万人次,不到总人口的7%,农村尤其严重,不到2%!不难推演出一个简单的逻辑:中国胃镜检查开展不够充分→未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尚未有症状的阶段)被及时诊出与治疗→出现症状再就诊时则多已非“早期”、而是“进展期”→治疗效果不佳。在自然人群中推行胃癌筛查,是实现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所谓“筛查”,是指没有典型的症状就做检查;而非业已出现明显症状再做检查。年龄在40岁以上,如果具备下列高危因素之一,属于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患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4.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高盐、腌制食物、吸烟、重度饮酒等)。如果1-4条离我们有点远,那第5条离我们许多人都很近。1.胃镜是唯一有效的方法。2.否定了上消化道钡餐的价值,不再推荐其用于胃癌筛查。这一点,我们在门诊工作中一直不厌其烦的宣教,因为许多就医者会要求:“能不能先做个钡餐,我不想做胃镜…”试想,胃癌在钡餐检查中都能显见了,那它得长到相当程度了!3.常用的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极低,因此不推荐其作为筛查方法。大家应该明白:如果胃癌已经造成“肿瘤标志物”升高了,那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了!况且,有些类型的胃癌,即便发展到晚期,也不会引起肿瘤标志物升高。所以,肿瘤标志物不能用于胃癌的早诊与筛查。这早已是行业共识。而总有些就医者会要求:验个“全套”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您有前文所述的高危因素,那就40岁以后每2-3年查一次胃镜。如果您没有前文所述的高危因素,那就40岁以后每3-5年查一次胃镜。每年的健康查体都做胃镜,倒是大可不必的。总之,早期发现才有机会早期治疗,治疗代价小、治疗效果好。相反,等出现了症状再检查,往往病期偏晚,则治疗代价大、治疗效果差。焦学龙,中共党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癌专病门诊主诊医师,医学博士(胃肠肿瘤外科方向),山东省高层次卫生科技人才,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优秀访问学者。专注于胃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善于为晚期、复发或不可切除的胃癌病人制定综合治疗策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肿瘤医院访学期间,师从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加孚教授,专门研修了胃癌的手术治疗与综合治疗。在第十届(2015年)和第十一届(2016年)全国胃癌学术会议的“胃癌手术视频大赛”中,连续两次荣获“SunlightGreatWall”奖项,手术技巧与质量得到国内同道的高度评价。在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最佳壁报奖”,并被《中华医学杂志》刊载并大力推广,惠及广大胃癌病人。在第十二届国际胃癌大会(2017年)上,其关于胃癌治疗的成果获得国际学术委员会颁发的“BestPoster”奖项,在胃癌治疗的国际学术舞台上发出了响亮的“青岛之声”。担任《综合外科疾病临床诊治》主编,执笔胃癌手术治疗的相关章节。胃癌的根治性手术治疗胃癌的早期诊断胃癌的遗传咨询胃癌的术前咨询胃癌的化疗前咨询胃癌的术后复查与随访胃癌的化疗后复查与随访胃癌综合治疗策略的制定胃癌病人家庭策略的支持科学施治,人文施治温度医疗,深度关怀师以病人,治为病人挚胃你好,肠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