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女性因为要经常抱娃喂奶、哄娃睡觉,长期维持一个姿势;家庭主妇长期干繁琐家务,导致手腕部肌腱炎性水肿,出现手腕附近疼痛肿胀,因此称为“妈妈手”。“妈妈手”并非妈妈们独有的,长期、重复、过度用力使用手指和腕关节任何职业,比如:长时间玩手机打游戏、电脑工作者、家庭主妇、手工艺人、管弦乐演奏者、瓦工木工等经常用腕部操作的人群,都会比较容易患上此病。另外,经常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年轻人,也容易“中招”。什么是“妈妈手”?“妈妈手”,医学上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DeQuervain’sTenosynovitis),是腕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由于腕部或拇指活动频繁,肌腱(拇长展肌肌腱和拇短伸肌肌腱)与腱鞘反复摩擦,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导致腱鞘(肌腱滑膜)水肿、增厚,造成肌腱在腱鞘内的滑动受阻而引起的腕部疼痛。“妈妈手”的临床症状有哪些?1、疼痛与压痛:患者会感到手腕背侧的疼痛,特别是用力握拳、拧开瓶盖、抱孩子等动作时会感到明显疼痛。另外,手腕背侧还可能存在明显的压痛点。2、活动受限:炎症影响了肌腱的滑动,导致拇指的活动受限。3、肿胀与红肿:病情严重时,手腕背侧可能会出现肿胀和红肿。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妈妈手”?一个简单的测试(Finkelstein试验)就可以判断:手握拳,将拇指屈曲置于掌心,握拳后腕关节尺偏时桡骨茎突处疼痛加剧,就代表“妈妈手”已经找上您了。如何预防“妈妈手”?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预防和缓解“妈妈手”的方法:1、适当休息和避免劳累:避免手指及腕部用力过度,避免手部或腕部长时间重复进行同一个运动。在进行一些长时间重复性手腕部动作时,适当安排小段休息时间,进行做手部及腕部松弛及伸展运动。如果您的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键盘、鼠标等工具,可以适时进行手部休息和放松运动,建议下班之后用温热的水泡手腕。2、加强手腕和拇指的肌肉:通过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来增强手腕和拇指的肌肉力量,可以减少“妈妈手”的风险。3、使用正确的手部姿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手腕姿势,尽量避免过度向下弯曲手腕或将手腕保持在不自然的位置。新手妈妈抱起宝宝时尽可能使用前臂的力量,减少手腕发力。注意工作台和椅子能够提供正确的手臂和手腕支撑。“妈妈手”的治疗方法1、休息和制动:为了给手腕和前臂足够的恢复时间,需要休息和限制使用手部肌肉的活动。避免重复性或过度使用手部的活动,直到症状得到缓解。必要时使用手腕支具或石膏来固定腕部,使之得到充分休息。2、冷热物理疗法:疼痛急性发作时,局部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敷15-20分钟,每次间隔两小时)。而在慢性期使用热水袋或温暖的湿毛巾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3、物理治疗:超声波治疗、电疗、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手腕部功能。4、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例如塞来昔布或扶他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也可以搭配使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吲哚美辛凝胶等外用药物。5、局部封闭治疗:对于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能改善的患者,可行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6、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病例,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可以通过切开炎症腱鞘、清除酸性沉积物、修复受损的肌腱等来缓解症状。
踝关节扭伤,也就是俗称的“崴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由于某种原因身体失去重心,导致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等都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如穿高跟鞋没有踩稳,跑跳落地不稳,踏空台阶,行进中踩到石头……。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处置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很有可能留下踝关节不稳(习惯性崴脚)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误区一:局部按摩及搓揉很多患者在急性踝关节扭伤后用白酒对损伤部位进行按摩及搓揉。促使肿胀的软组织毛细血管出血增多和炎症加重,最终导致踝关节肿胀加剧、皮肤瘀斑和疼痛症状加重。误区二:局部热敷或外用活血化瘀药物不少患者热毛巾、热水袋等对踝扭伤部位进行早期热敷,甚至在损伤局部涂擦红花油及活络油等活血化瘀药物。急性期局部热敷或外用活血化瘀药物往往适得其反,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将导致踝关节肿胀加剧,甚至可能烫伤皮肤,不利于患肢恢复。误区三:过早进行不恰当的运动很多患者扭伤后仍然坚持下地行走,受伤的部位继续活动可导致损伤组织继续出血或导致新的损伤,最终导致患肢损伤加重。误区四:不及时就医很多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崴脚”后照样下地行走或日常活动,未能及时就医,导致损伤加重,甚至骨折错位。部分患者甚至在受伤数月之后,因行走困难才来就诊,最终留下踝关节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和踝关节不稳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怀疑踝关节扭伤,请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按压上面标识的4个区域,如果有明显的疼痛或不能连续行走4步以上,就必须拍片了。1、POLICE原则强调早期活动,目前并没有踝关节扭伤后即刻负重行走的直接证据。关于何时负重以及负重程度,建议找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专科医生进行咨询。2、目前RICE原则中“休息”策略并没有严格的证据反对,临床上还不能完全将制动策略排除在踝关节治疗原则之外。3、Ⅰ级踝关节扭伤,需休息1-3天,无需夹板支具固定,但建议“软保护”;Ⅱ级踝关节扭伤,支具或石膏固定1周后进行踝关节活动度锻炼,并逐渐增加负重可以使得患者踝关节扭伤恢复更快;Ⅲ级踝关节扭伤(完全性韧带撕裂),III级损伤患者应严格制动2-3周,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度、力量和柔韧性。4、虽然POLICE原则鼓励患者早期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这与现在的快速康复理念相吻合,但是对患者的康复锻炼要求很高,大部分人缺少这样的条件,所以RICE原则更加简单、易学,也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最后特别强调1.受伤后第一时间进行冰敷,可减少局部肿胀与出血。2.如下地疼痛难忍,72小时后病情无缓解尽快去医院就诊。3.伤后48小时以内禁止外涂活血化瘀药物。4.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治疗,而不是随意的处理,要防止因处理不当产生的各种并发症。5.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无法立即就医,那么在就医前,可以参考RICE原则进行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