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段平国博士诊室来了个术后3个月随访复查的患者,也是我院同事的亲戚。经问询查体,患者术后伤口小,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已可以从事些轻便的劳动。现将该患者的基本病例及手术情况作个简要介绍。患者,男性,50岁。腰痛伴左下肢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症。该患者可以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也可以行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间植骨融合术(Mis-TLIF)。当然也可以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但患者权衡各种手术方式的利弊,仔细考虑后选择了Mis-TLIF。于是,段平国博士给该患者实施了腰4/5 节段Mis-TLIF术式。该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伤口米尼,疤痕小,恢复快。
近日,段平国博士团队为17岁巨大腰椎间盘突出(图片中的红色箭头所示)的年轻患者实施了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手术顺利,手术切口只有0.5cm大小,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佩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
正值暑期,门诊有不少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的患者前来就诊,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我把家长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挑出来统一回答:问题一: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安不安全?回答:对于脊柱侧弯专科医生的治疗团队来说,这个手术非常安全,当然对于非专科医生来说,风险会陡然增加很多,不是所有的脊柱外科医生都具备开展脊柱侧弯畸形的手术条件和技能。恰恰相反,只是少部分脊柱外科医生具备相应的经验和技术,因为脊柱畸形的手术是整个脊柱外科手术中最难、最具备挑战性的手术。手术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脊柱畸形治疗理论基础和接受严格的手术训练,能达到上述条件的脊柱外科医生还是少数。所以当患者找到脊柱侧弯专科医生治疗是非常幸运的,而不是泛泛地找一般脊柱外科医生求治,忠告:看病前多上网找找相关专科医生的执业经历和评价。问题二:邻居(朋友)说脊柱侧弯矫形手术风险很高,医生,是不是这样的?回答:邻居(朋友)没有任何诊断治疗脊柱侧弯的经验,他们的话仅仅当做朋友间关心的话听听而已吧。问题三:某某医生说我孩子的脊柱侧弯可以保守治疗,不需要开刀手术,是不是这样的?回答:首先家属需要明白某某医生是不是脊柱畸形专科医生,如果不是,那就不要盲从,就像前面说的,只是少部分脊柱外科医生具备相应的治疗经验和手术技术。青少年特发型脊柱侧弯的手术指征包括:1. 支具治疗不能控制、每年进展大于5°的侧凸。2. 胸弯40-45°以上的青少年型脊柱侧凸。3. 胸弯侧凸没有40-45°,但伴有严重胸廓畸形者。4. 腰弯40°以上的青少年型脊柱侧凸。5. 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腰背疼痛或伴有神经症状者。6. 肺功能障碍以及青少年型脊柱侧凸的躯干不对称,畸形严重需矫形者。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体疗、表面电刺激、石膏及支具。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石膏和支具治疗。石膏主要适合幼儿型侧弯。支具治疗的适应征:1. 20-40度之间的脊柱侧凸,且柔韧度大于50%。2. 骨骼未成熟的青少年用支具治疗,即女孩子尚未来月经初潮或刚来月经不久。3. 侧凸超过40-45°时,不宜支具治疗,应考虑手术治疗。4. 合并胸前凸或后凸的脊柱侧凸,不宜支具治疗。5. 病人及家长不合作者不宜支具治疗。支具的佩带并不容易耐受,每天需18-20小时以上才有效果,部分患者无法耐受,特别是夏天更是难以耐受。治疗一年后,如侧凸能减少50%,可开始逐渐减少佩带时间,并随着骨骼成熟度的增加,可仅在夜间佩带,一般要佩戴至16岁。问题四:我们家长也了解了,知道需要手术矫形,但我们想拖一拖再看一看是否能好点,如果要手术拖到以后再做手术,行吗?回答:如果是胸弯大于40-45°的侧弯,腰弯大于30°的侧弯或有驼背的侧弯不宜再拖延,这种程度的侧弯不可能通过保守治疗或观察能好转,拖延时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目前的侧弯会继续发展,以后侧弯将会更严重,将来虽然也可以手术矫形,但需要矫正的侧弯椎体更多、手术更大、创伤更大、手术时间更长、手术治疗费也更多,这就是代价,所以不是万不得已不要拖延手术时机。暑假和寒假是青少年脊柱侧弯接受手术的最佳时机,因为孩子放假,术后可以在家休息、康复,也不耽误开学。问题五:手术矫正的螺钉后期需要取出吗?回答:不需要,目前使用的螺钉是钛金属的,非常安全,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非常好,就像心血管安放的支架,终生不需要取出。另外,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取出螺钉,矫正的侧弯会丢失部分矫正效果,所以不建议取出螺钉。问题六:手术后还能弯腰吗?还能做运动吗?回答:可以,目前的手术方案都是不固定腰椎的,或者有限固定腰椎,所以腰椎的弯腰功能可以完全或极大得到保留。3个月后可以跑步,半年后可以参加非冲撞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1年后可以参加冲撞对抗性体育运动(足球、篮球等)。问题七: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影响女孩今后的生育功能吗?回答:完全不影响,正常怀孕和生育。问题八: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影响寿命吗?回答:完全不影响,预期寿命和正常人一样。问题九:手术后会不会有很明显的疤痕?回答:目前我们都是采用美容缝合法,没有显著的疤痕。问题十:手术会不会很痛苦?回答:目前都是采用全麻,术后镇痛综合治疗,并不会有痛苦的体验。问题十一:手术后多久能下地活动?回答:目前我们倡导快速康复治疗,术后一般48小时左右下地活动,可以自行去卫生间和晨间洗漱。问题十二:手术后能变得更高吗?回答:肯定的,弯曲的脊柱一旦拉直了,自然就变高了,一般可以变高5-15公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曹凯教授曾任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教育委员会委员,学术课程委员会、IMAST委员会委员,为2018 SRS Traveling Fellow(高级旅行访问学者),现任SRS 奖励委员会委员、国际讲师(Faculty),是治疗脊柱畸形的知名专家,每年实施大量的脊柱畸形手术,中心团队具有丰富的脊柱畸形诊疗经验,中心提供专业的儿童早发型脊柱畸形、青少年特发型脊柱畸形、成人退变型脊柱畸形、神经肌肉型脊柱畸形、先天型脊柱畸形、症候型脊柱畸形、休门病后凸畸形、结核后凸畸形、创伤后凸畸形等各类脊柱畸形的诊治服务。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https://www.srs.org/),世界脊柱外科领域的顶尖专业学会,于1966年在美国成立,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脊柱畸形专业学会,会员资格要求极其严格,目前中国大陆仅有18名会员。
OLIF手术应用广泛,主要包括椎间盘源性腰痛、1至2度的腰椎滑脱和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退行性侧弯等,是一种微创的椎间融合术。如果需要后路内固定,也可在微创下完成,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OLIF的优点①侧方入路,不进腹膜腔,减少了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粘连、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②手术区域在椎管前方,不进入椎管,避免了对椎管内硬膜、神经的干扰;③不破坏椎间小关节、棘突、棘突间韧带、后纵韧带等后方结构,不剥离腰背肌,不切开腰大肌,这些结构对维持腰椎生理和力学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肌肉损伤并发症;④OLIF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⑤可使用较大的椎间融合器,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脊柱的矢状面平衡;⑥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及康复时间,理念先进,是一种微创的椎间融合术。OLIF最早由法国医生Silvestre在2012年报道,由于其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确切,之后世界各国的外科医生开始采取这一术式。在美国,腰椎前方的融合手术约占所有腰椎融合的20%,OLIF作为一种微创新技术获得了广泛认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几年在国内少数大医院开展,获得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认可。OLIF手术发展历史1997年,Mayer报道了一种相对于传统大切口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LIF)的改良术式,在L2-L5各椎间隙采用的是腹膜后腰大肌前方入路,采取的是小切口设计,它使术者既能在直视下进行操作,也能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完成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失血量少,同时可达到传统开放手术类似的手术效果;另外,从前路放置椎间融合器可恢复腰椎前凸、椎间高度,还可提高融合率。Ozgur等于2006年报道了经腰大肌XLIF手术技术,是经腹膜后入路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改良。 Knight等于2007年报道了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DLIF),和XLIF无本质区别,均为经外侧穿过腹膜后间隙和腰大肌到达腰椎的一种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技术。 2012年法国Silvestre等报道了OLIF,该术式适用于L1-S1的椎间融合,在L1-L5是在腰大肌与腹主动脉之间的操作,在L5/S1是在髂血管内侧进行操作。OLIF是从自然间隙入路行椎间融合术,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小,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受到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关注。OLIF的临床应用OLIF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文献报道OLIF的适应证主要包括:退行性腰椎滑脱、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管狭窄症、腰椎节段不稳定、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退行性腰椎侧凸、腰椎术后翻修、椎间隙感染、创伤、肿瘤等。OLIF可用于L1-S1各椎间隙的融合,适应证较广。OLIF禁忌证报道相对少,主要有严重的神经根压迫、严重的椎管狭窄、中重度脊椎滑脱、侧隐窝骨性狭窄、中重度旋转性脊柱畸形、腹部手术史、重度肥胖、血管腰大肌间隙小等。OLIF的临床疗效OLIF最早由法国医生Silvestre在2012年报道,他回顾性研究了179例行OLIF的患者,术中平均每个节段失血量57ml,平均每个节段手术时间32.5min,平均住院时间7.1d。之后世界各国的外科医生开始采取这一术式,关于OLIF临床疗效的报道也越来越多。Woods等报道137例患者行OLIF,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3.2ml(10~300ml),术后6个月进行CT检查融合率达97.9%。Ohtori等对12例脊柱侧凸畸形的患者行OLIF,平均手术时间350min,术中平均出血350ml,Cobb角平均由42°降至5°,平均随访14.5个月(12~24个月),术后12个月行CT检查融合率大约90%,腰痛VAS评分从9.5分降至2.3分,ODI平均由72%降至22%,效果显著。现有的研究显示OLIF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症状明显缓解,VAS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脊柱畸形矫正效果满意,间接减压效果好,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融合率高。OLIF的并发症Abe等对155例行OLIF患者的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报道,75例(48.3%)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终板骨折与下沉(18.7%),其次是短暂性腰部乏力与大腿麻木(13.5%)、节段性动脉损伤(2.6%),这些并发症大部分是暂时的,术后长期并发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1.9%)和再手术(1.9%)。Ohtori等对35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行OLIF,1例患者出现小动脉损伤,改行开放手术,结扎血管后成功止血,1例骨质疏松的脊柱侧凸患者出现了融合器移位,1例患者出现股四头肌无力,1例患者出现大腿疼痛,3例患者出现大腿麻木,术后肌无力、大腿疼痛和麻木在手术后2周内均好转,无神经损伤、主要大血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腹膜损伤发生。总之,OLIF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各学者报道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尽相同,可能是因为统计的并发症范畴不同,但报道的手术并发症均较少见,且大部分为暂时的。在行OLIF手术过程中,必须十分熟悉相关区域的解剖结构并注意解剖变异,术前详细规划,了解手术区域周边的解剖结构,术中仔细操作,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及神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小结OLIF的优点在于:①不进入腹膜腔,因而大大减少了腹腔脏器损伤、腹膜粘连、血管损伤、逆行射精等并发症的发生;②操作区域在椎管前方,不显露椎管,避免了对椎管内脊髓神经的干扰;③术中不破坏椎间小关节、棘突、棘突间韧带、后纵韧带,不剥离腰背肌,不切开腰大肌,这些结构对维持腰椎生理和力学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④OLIF工作区较DLIF工作区偏前,而腰骶丛大部分分布在腰椎MORO分区Ⅲ、Ⅳ区,即椎体偏后侧,故OLIF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⑤可使用较大的椎间融合器,有效地改善椎间隙高度及冠矢状位平衡;⑥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OLIF既可实现有效的间接减压,完成腰椎椎体间融合,又可避免对椎管内结构的骚扰,对脊柱后方肌肉、前后纵韧带、腰大肌等稳定结构无破坏,手术技术及器械方面也不断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脊柱外科医生青睐,相信OLIF将会不断发展完善,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是江西省最早开展OLIF手术的脊柱外科,全省第一例OLIF手术由脊柱外科中心主任曹凯教授开展。到目前为止,中心完成了大量的OLIF手术,手术量在全省遥遥领先,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中心主任曹凯教授目前任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奖励委员会委员,历任SRS IMAST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以及课程项目委员会委员。是治疗脊柱畸形的知名专家,每年实施大量的脊柱畸形手术,包括成人腰椎腰椎退行性脊柱畸形。SRS(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https://www.srs.org/),世界脊柱外科领域的顶尖专业学会,于1966年在美国成立,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脊柱畸形专业学会,会员资格要求极其严格,目前中国大陆仅有18名会员。PDF文件内附有典型病例—退行性脊柱侧弯畸形OLIF手术病例。
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发病率约为1‰。迄今为止,椎体畸形的发生原因不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患有先天性脊柱畸形的胎儿能够在胎儿期获得诊断,但是,并没有办法给与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患儿合并肋骨畸形,尤其是肋骨融合,此类患儿的患侧胸廓短小,胸廓变形,肺功能下降,会导致严重的限制性肺脏通气障碍和胸腔机能不全。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分类:引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畸形椎体分类,有椎体形成不良,例如半椎体和楔形椎;椎体分节不良,例如脊柱侧弯凹侧的骨桥和椎体融合畸形;以及既有椎体形成不良又有分节不良的混合型。实际上,混合型更多见,处理更棘手。多发椎体畸形引起的脊柱侧弯常常合并肋骨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自然史:脊柱两侧生长不平衡,将引起侧弯弧度的进展。如果畸形椎体的生长板在X线片子上显示发育良好,脊柱的生长将产生不平衡,引起侧弯弧度加重。先天性脊柱侧弯弧度进展的速度取决于:畸形椎体的类型,患儿的年龄和侧弯弧度的位置。生后5年和青春期是侧弯弧度进展比较快的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是脊柱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颈椎和胸椎交界部位,腰椎和骶椎交界部位的畸形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引起侧弯弧度的发展。最容易引起侧弯弧度加重的情况是凹侧存在骨桥,同时对侧存在半椎体。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评估:要从三个方面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人进行评估:身体检查,合并的其他畸形,以及影像学检查。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约有35%合并椎管内畸形,例如脊髓纵裂,脊髓拴系,Chiari畸形,以及硬膜内脂肪瘤。椎管内畸形的患儿常有皮肤表面的异常表现,但是,没有皮肤异常的病例也会存在椎管内畸形。25%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0%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合并泌尿生殖系的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术前应当常规做泌尿系B超检查。先天性脊柱畸形还常常合并骨骼肌肉系统畸形,例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高肩胛,短颈畸形,髋关节发育不良,以及四肢畸形等。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影像学评估:X线平片在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初步诊断和随访中起重要作用。更准确的脊柱畸形检查,依赖于三维CT成像。三维CT成像已经作为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术前常规检查,它对了解脊柱畸形的情况具有100%的准确率,并且能发现X线平片上看不到的解剖变化。MRI已经替代脊髓造影,成为检查椎管内畸形的有效手段。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是观察,仅适用于自然史不清楚的病例。观察方法:每4~6个月随诊一次,常规行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检查,对不能站立的婴幼儿可行卧位X线检查。支具疗法适应证是有一定限度的,对尚未发育成熟、畸形逐渐加重,侧弯节段长且柔软的患者适应于支具治疗。而对节段短且僵硬的病例,支具治疗几乎无效。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手术原则: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手术特点是在侧弯变得严重之前给与早期和及时地干预。随着新的低切迹的钛制金属脊柱内置入器械的出现,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患儿的矫治手术,已经普遍采用内置入器械。椎弓根钉技术的进步,使得椎弓根钉已经应用到1~2岁的患儿,并没有增加手术的危险性。还有,研究表明,使用和不使用脊柱内置入器械两组病例比较,使用组的脊柱融合效果,矫形效果和维持矫形效果方面均占优。手术方法:原位融合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对那些椎体畸形不重但侧弯弧度有进展的患儿,原位融合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半椎体切除术,适用于孤立的半椎体,并且该半椎体引起侧弯进展和躯干失平衡。原位融合术和脊柱凸侧半侧融合术对抑制生长,控制侧弯的发展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两者都不能矫正侧弯和躯干倾斜。理想的半椎体切除术指征是:年龄小于5岁,半椎体位于胸腰椎,腰椎或腰骶椎,并且合并躯干失平衡。 术前牵引,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是一项严重的挑战,并且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常常需要进行脊柱截骨术,环周截骨术或者经肋骨横突椎体切除术。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结合牵引治疗的方法,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矫正率。常用的方法有Halo环-重力牵引法。牵引可以在脊柱松解手术之前和之后进行。生长棒技术是针对早发进展性脊柱侧凸,分为单棒技术和双棒技术。胸廓扩大成形术和垂直挣开扩展胸廓钛肋骨假体术 总之,该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早发现是本病的防治关键。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是脊柱畸形(spinaldeformity)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生长发育期间原因不清楚的脊柱侧凸(scoliosis)称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向侧方的弯曲超过10度,且合并有脊柱的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80%的病例发生在女孩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根据年龄特点一般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为三种类型:幼儿型(0-3岁,infantidiopathicscoliosis),少年型(4-9岁,juvenileidiopathicscoliosis),青春型(10-16岁,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后者占特发性脊柱侧凸的80%以上。当一侧肩胛似乎比另一侧高时,或衣服不能拉直时可能会首次怀疑到有脊柱侧凸,但更多的是在换衣服和洗澡时偶然发现的。最早的主述可能是长时间坐或站后腰部无力,随后是紧张区域的背部肌肉性疼痛,例如背痛、腰痛,但疼痛在青春期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早期并不常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病因病理如能了解一个疾病的病因,则对防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的探索,但遗憾的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的一些研究发现,其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一)遗传因素: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研究表明,其发生存在着明显遗传因素的影响,其具体遗传模式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常染色体主导和不完全的性连锁以及多样性表达等有关。这似乎可以解释疾病分布的性别特征,在20°左右的脊柱侧凸患者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然而,大于20°的脊柱侧凸人群中,女:男超过5:1,需要治疗的严重弯曲的患者多为女孩。据统计,父母双亲均有侧凸的子女患病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0倍。(二)激素影响:特发性脊柱侧凸女孩的身高常比同龄正常女孩高,这一现象提示脊柱侧凸可能与生长激素有关。(三)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可以发现结缔组织中有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质与量的异常。(四)神经-平衡系统功能障碍:人体平衡系统的功能是控制作用于人体上的各种重力和维持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在这个平衡系统反射弧中的某个反射环节上出现功能障碍,脊柱就有可能发生侧凸来调整或建立新的平衡。(五)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许多学者研究表明褪黑素及5-羟色胺在侧弯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六)其它:一些临床观察发现,高龄母亲的后代易患特发性脊柱侧凸,且进展较快。另外铜代谢异常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生中也可能起着某种作用。脊柱侧凸病因不同,病理变化相似,常见于胸段或胸腰段,多数凸向右侧,凸向左侧者较少,以单侧凸为主,站立或行走明显。脊柱侧凸如延误治疗,长期脊柱一侧软组织挛缩,可导致脊柱结构性改变(如椎体楔形变,胸廓畸形等)。结构性脊柱侧凸畸形较固定,常合并胸廓畸形,脊柱侧凸胸前壁凹陷,后壁隆起;凹侧胸前壁凸起,后壁下陷,肺功能异常。脊柱侧凸同时合并脊柱旋转畸形,脊柱侧凸合并肋骨向后突出形成边嵴,称剃刀背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幼儿型(0-3岁)(infantidiopathicscoliosis,IIS)幼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指3岁以前出现的结构性脊柱侧凸。这阶段的特发性侧凸比较少见。其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多为胸椎的左侧凸,常并发有其它畸形,最常见的斜头畸形,其次是智力低下,或先天性髋脱位。检查时将幼儿从腋下悬吊起,观察侧凸的僵硬度可屈性,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肌张力增高或低下,了解有无其它先天性畸形。二、少年型(4-9岁)(juvenileidiopathicscoliosis,JIS)生在3岁以后青春期以前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约占15%左右。此时见到侧凸一部分系幼儿型侧凸在3岁前未被检出者,多为胸椎左侧凸,而7~10岁期间发生的侧凸常具有青春期侧凸的特性。三、青春型(10-16岁)(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青春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迅速阶段,也是侧凸进展增快的时期。影响侧凸进展的因素很多,除年龄外,与侧弯类型、月经初潮、Risser征等有关。普查中关于不同年龄侧凸发生率不同的报道:9岁以下为2.5%,10岁为4.1%,11岁8.8%,12岁19.8%,13岁24.5%,14岁19.5%,15岁以上为20.8%。说明了年龄与发展的关系。侧凸角度的进展与原来角度大小成正相关,同年龄和Risser征呈反相关,如原侧凸角度小于19°者,其Risser征为2、3或4级(或ⅠⅡ、Ⅲ、Ⅳ度),仅有1.6%发生进展,而侧凸角为20°-29°,Risser征为0级(未骨化)或1级(Ⅰ度)者,其进展率高达68%。哈林顿因子(Harringtonfactor)与进展也有一定关系:即指侧凸所包括的脊椎节段数除侧凸角度所得值。非进展型者平均值为2.7,如超过3.4则为进展型。在单一因素中侧凸类型也有一定关系:双侧凸比单侧凸发生进展机会大,双侧弯中腰段及胸腰段的侧凸比胸段侧凸发生进展可能性大。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侧凸类型、不同临床表现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的诊断(一)病史1、早期发现:脊柱侧凸首次大多被家长或老师无意发现,表现为双肩不等高,单侧肩胛骨向后突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初次发现常在10-14岁。2、临床症状:脊柱向一侧弯曲常为首诊时的主要症状,另外还有站立时躯干不对称如双肩不等高、一侧肩胛骨向后突出、前胸不对称等表现。严重的脊柱侧凸可导致胸廓塌陷、躯干不平衡、躯干缩短和由于胸腔容积下降造成的耐力下降、气促、心悸等,少数病人可出现腰背痛。部分病人的脊柱侧凸是无意中发现的,畸形可以不明显。3、家族史:虽然目前尚未明确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与遗传的关系,但临床观察发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了解平时的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母亲的妊娠分娩史对于排除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有重要意义。例如了解患者的出生史及有无小儿麻痹症病史,可以帮助区分难产引起的脑瘫和脊髓灰质炎后的脊柱侧凸。4、个人史:详细了解个人史有助于判断脊柱侧凸的自然病程,如要了解脊柱侧凸的发病年龄及病程进展情况。特发性脊柱侧凸大多发病在青春发育期,而且在快速生长期进展迅速。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二)体格检查1、前屈试验(Adam试验)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重要检查,嘱患者站立,两足并拢,膝伸直,腰前屈,双手并齐,两臂下垂,医生从病人的前、后及侧面观察背部两侧是否有一侧高,一侧低和后凸或前凸畸形。用脊柱侧凸尺(scoliometer)测量不对称的角度,如果大于5°,则高度怀疑有脊柱侧弯/侧凸。病人站立位可以检查有无躯干的倾斜,判断脊柱的柔软性,另外需要检查双肩、两侧髂脊是否等高。当有背疼存在时,要注意检查疼痛的部位。2、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仔细检查感觉、运动、肌力、肌张力和反射是否存在异常,是否有腹壁反射的减弱、消失与不对称以及病理征。检查皮肤有无牛奶咖啡斑,皮肤和关节有无过度的松弛,有无马凡氏(marfan)综合征的表现。有助于排除非特发性脊柱侧凸如:先天性脊柱侧凸,大脑性瘫痪,脊髓灰质炎,脊柱裂,神经纤维瘤病,marfan氏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chiari畸形等引起的脊柱侧凸。(三)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是诊断和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主要手段。可以确定侧凸的类型、部位、严重程度和柔韧性,有助于判断病因,进行术前设计。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x线特征表现为:①无脊椎骨性结构的改变:少数早期侧凸的顶椎可有轻度楔形变。②侧凸的弯曲度呈均匀性改变,不会出现短弧及锐弧。⑧具有一定的呈均匀变化的柔韧性,从顶椎到端椎柔韧性逐渐增加。④侧凸在胸椎以右侧凸多见,如左侧凸则要考虑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能性。⑤特发性胸椎侧凸在矢状面上大多表现为胸椎的生理性后凸减少或消失。⑥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柱(即椎体)大多转向凸侧,而后柱(棘突)则是转向凹侧,如旋转方向相反,要排除肿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侧凸。x线平片要求是站立后前后位头颅至骨盆全脊柱片,手术者需要拍头颅至骨盆侧位片和左、右弯曲位(bending位)片。骨骼成熟度的评价在预测脊柱侧凸进展和决定治疗措施中非常重要,最常采用骼骨骨骺进行估计,即Risser征。骨化由髂前上嵴逐渐移向髂后上嵴,将髂嵴分成四等分,骨骺未出现为0级;骨骺移动25%为1级;50%为2级,75%为3级,移动到髂后上嵴为4级,骨骺与髂骨融合为5级,此时标志骨髂系统发育停止。特发性脊柱侧凸建议进行脊柱磁共振检查,研究发现部分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合并脊髓空洞。对“非典型性”特发性脊柱侧凸,如胸椎左侧凸,伴有局部感觉或运动的缺失,腹壁反射异常,病理反射阳性,异常的皮肤表现等,必须进行脊柱磁共振检查,可排除椎管内病变,如脊髓空洞、Chiari畸形、脊髓栓系和脊髓纵裂等。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弯的治疗(一)非手术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理疗、体疗、表面电刺激、石膏及支具。但最主要和最可靠的方法是石膏和支具治疗。石膏主要适合幼儿型侧弯。支具治疗的适应征:(1)20-40度之间的轻度脊柱侧凸。(2)骨路未成熟的患儿宜用支具治疗。(3)侧凸超过40-45°时,不宜支具治疗,应考虑手术治疗。(4)合并胸前凸或后凸的脊柱侧凸,不宜支具治疗。(5)节段长的弯曲,支具治疗效果佳,40度以下柔韧性较好的腰段或胸腰段侧凸。(7)病人及家长不合作者不宜支具治疗。支具佩带开始佩带时,每天需23小时,1小时用于体疗、呼吸练习等。如果不能获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每天应佩带至少16小时,如果带支具后侧凸的角度能减少50%,则可望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一年后,如侧凸能减少50%,可开始逐渐减少佩带时间,并随着骨骼成熟度的增加,可仅在夜间佩带,一般要佩戴至16岁。(二)手术治疗目的: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矫正侧凸畸形并且融合脊柱以阻止畸形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畸形对身体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适应症:1.支具治疗不能控制、每年进展大于5°的侧凸。2.肺功能障碍以及青少年型脊柱侧凸的躯干不对称,畸形严重需矫形者。3.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的腰背疼痛或伴有神经症状者。4.40-45°以上的青少年型脊柱侧凸。5.侧凸没有40-45°,但伴有严重胸廓畸形者。(三)各型的治疗原则1、幼儿型应根据X线片作出治疗计划,如X线片表现为Mehta征第一期,肋椎角差小于20度为恢复型,一般不需要治疗。但每3-6个月复查一次X线片,作随诊检查,直到完全恢复。以后每1-2年拍一次片复查,直至骨骼发育成熟。若X线片表现为Mehta征为第二期,肋椎角差大于20°时,应早期治疗。3岁内可考虑在全麻下行系列矫正石膏背心固定,每3月更换一次石膏,待患者长大至5岁后改用支具固定治疗。若支具不能控制其进展时,可考虑行生长棒手术治疗,不做脊柱融合,保留脊柱的生长。2、少年型治疗少年期特发性脊柱侧凸比治疗青春期脊柱侧凸指征要宽,因为少年期侧凸有加重的趋势。对20°以下的侧凸可行体疗。每半年拍站立位片随诊观察。对20°-40°的胸弯和双弯患者应给以胸腰支具治疗,若为胸腰弯或腰弯应采用胸腰骶支具治疗。若支具治疗不能控制其发展,侧凸角度大于40-60°,可采用生长棒矫正术,定期进行脊柱的延长治疗,直到骨骼成熟,最后行矫形融合手术。3、青春型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侧凸,女性多于男性,以胸弯右侧凸为多。对青春期侧凸治疗最重要的是要参考骨骼成熟度(Risser征)。对20°以下骨骼发育成熟的患者,可不予以治疗。若对骨骼未成熟患者,可行体疗,每半年拍片随诊观察直至骨骼发育成熟。如侧凸超过20°,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应尽早给以支具治疗,定期更换支具,直到脊柱骨骼发育成熟(Risser征4级以上),才去掉支具。对仍有生长发育的青春期侧凸角在40°以上者,不应再保守治疗,而应直接行脊柱矫形固定融合术。对于成年后就诊的成年患者,胸弯角度大于40-50°者,仍有进展的可能,而角度小40-50°则较少进展。主张对骨骼成熟后的进展性胸椎侧凸,如角度达40-50°,应行手术融合。如胸腰段侧凸角度超过30-40°时,为防止引起腰疼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总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侧凸类型等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副院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曹凯教授曾任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ResearchSociety,SRS)教育委员会委员,课程委员会委员,现任SRSIMAST委员会委员,为治疗脊柱畸形的国内知名专家,每年实施大量的脊柱畸形手术,中心团队具有丰富的脊柱畸形诊疗经验,中心提供专业的儿童早发型脊柱畸形、青少年特发型脊柱畸形、成人退变型脊柱畸形、神经肌肉型脊柱畸形、先天型脊柱畸形、症候型脊柱畸形、休门病后凸畸形、结核后凸畸形、创伤后凸畸形等各类脊柱畸形的诊治服务。SRS(ScoliosisResearchSociety),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https://www.srs.org/),世界脊柱外科领域的顶尖专业学会,于1966年在美国成立,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脊柱畸形专业学会,会员资格要求极其严格,目前中国大陆仅有18名会员。
1.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泛指颈段脊柱病变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目前国际上较一致的看法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2.如果感到颈部疼痛,是否需要做MRI?颈部疼痛,并不一定都是颈椎病造成的,但如果你感到颈部疼痛,可以进行MRI检查,以确诊是否是颈椎病或排除颈椎病。3.患了颈椎病,如何避免手术?如果患有颈椎病,要严防外伤,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减少长时间低头及颈椎固定姿势,定期改变头颈部体位),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良好的睡眠休息体位,做颈部轻柔活动及上肢活动,有利于颈、肩肌肉驰张的调节和改善血循环,可部分颈椎病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但颈椎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保守治疗无效,则只能采取手术治疗了。4.有哪些保守治疗可以缓解颈部疼痛?颈椎病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保守治疗的方法有:牵引的方法;颈托固定和围领固定的方法;理疗的方法;自我保健的方法;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肌松驰剂及镇静剂等药物治疗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5.患了颈椎病,什么时候需要手术?诊断明确的颈椎病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者,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进行性加重者适合手术治疗。6.如果手术时机延误是否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脊髓是一种相对娇嫩的组织,如果压迫时间短,手术效果就会明显,如果压迫时间过长,就会产生神经组织的变性,手术效果就会不明显,所以如果有手术指征,就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以免错过手术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7.什么情况下需要实施颈椎融合术?目前,就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而言,单纯的前路椎间盘摘除术已很少使用。脊柱融合术作为一种技术,往往和减压术联合使用,对缓解症状、维持术后疗效有着很好的作用。当病变节段范围较广,椎间盘突出较大,椎间隙变窄,椎间节段不稳定,或预计术后会影响颈椎稳定性的情况下,都应该实施融合术。只有进行融合才能达到脊柱的稳定,否则,会产生脊柱的不稳,假关节的形成及内固定物的断裂等不良后果。8.为什么大多通过颈前部实施手术?颈椎手术根据入路一般分为前路和后路手术,采取何种入路由很多因素决定,最重要的是造成压迫的病灶的解剖位置,当病灶位于前方时,前路手术无疑操作简单、显露方便。临床上大部分颈椎病的压迫结构为椎间盘,而椎间盘恰恰位于脊柱的前部。所以手术大都通过前部实施。9.我应该选择同种移植骨还是自体移植骨?同种骨和自体骨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移植骨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同种骨是异体骨,其优点是来源充足,植骨量大,病人还可以避免取自体骨带来的创伤;其缺点是理论上融合能力较自体骨差,临床上多节段的不融合率高,且需一定额外花费,并有一定的移植排斥及传染病的危险。自体骨的优点是自体骨诱导成骨能力强,融合率高;缺点是取骨需另行切口,增加创伤,术后取骨区(通常是髂骨)疼痛较明显,另外来源较少,不能满足大量植骨。10.手术是否会降低颈椎活动的灵活性?脊柱融合术后,由于椎体的融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邻椎体的活动负荷,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颈椎的活动有较大的代偿能力,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后果的,但如果融合的节段较多(≥3),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1.手术后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声音嘶哑以及吞咽困难呢?颈部有较多的神经,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喉返神经,它的损伤会造成术后的声音嘶哑,如果是手术中的牵拉、挫夹、术后血肿压迫所致多为暂时性损伤,可以恢复,如果是切断,缝扎引起,则为永久性损伤不能恢复。手术中需要牵拉食道及手术后一般都有颈部喉头水肿,易造成术后吞咽不适或吞咽困难,大多可术后2-4周恢复。12.手术后我会有疼痛感吗?术后切口疼痛是肯定的,如无并发症出现,一般数日内便可自行逐渐减轻。在最初的几日,还可以用镇痛药物来帮助缓解疼痛。13.我手术的成功率有多少?目前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相当成熟的手术方法,根据以往的病例来看,成功率是很高的。就每个病人而言,成功率取决于很多方面,包括正确的诊断,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手术的时机,术者的经验和水平以及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情况等等。14.手术会有什么风险吗?任何手术都有风险,颈椎手术也不例外,况且颈椎手术往往是大手术。风险包括一般的手术风险,如麻醉意外、切口感染等,还有颈椎手术特有的风险,如脊髓损伤,神经血管损伤,食管气管损伤,植骨不融合等。15.手术后需要戴着颈围吗?颈椎手术后,一般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颈托固定,尤其是颈部有韧带撕裂或后部结构性骨折的患者,或融合3个及3个以上节段时,更应进行颈托或围领固定。16.手术后多长时间可恢复正常活动或驾驶?脊柱手术后,植骨融合术后,定期放射线检查显示植骨已融合后,原则上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活动和驾驶了,但是这种恢复应是循序渐进的,应先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和适应后才能真正的正常活动和驾驶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多位专家具有娴熟的颈椎外科手术技术,科室拥有国际颈椎外科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的会员专家,颈椎病手术目前在我科是常规手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一般认为,它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如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骨赘、黄韧带肥厚及皱摺)导致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的临床表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发病过程可为急性或慢性。好发年龄为30~50岁,以男性居多。急性发作者常有颈部外伤史。症状以疼痛为主,表现为颈痛及颈部活动受限,颈痛向肩、臂、前臂及手指放射,同时可有上肢无力及手指麻木。疼痛严重时患者甚至无法入睡。而慢性病程性者多由急性发展而来。通常为单根神经根受累,相当一部分患者为多根神经根受累。 以颈6与颈7神经根受累最为多见。1.临床症状⑴ 颈痛颈痛是颈椎病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但并非神经根型颈椎病所特有。疼痛可向肩部及肩胛骨内侧放射,也可伴有颈椎活动受限、椎旁肌肉痉挛以及椎旁压痛等,同时伴有头痛症状者也并非少见。⑵ 根性痛根性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有时甚至是唯一的临床表现。由于多为单根神经根受累,疼痛常局限于颈、胸或上肢某一特定区域。颈椎旋转、侧屈或后伸可诱发根性痛或使其加剧。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根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觉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为多见。⑶ 上肢乏力上肢肌力减弱为运动神经受损的症状,表现为上肢乏力,持物时费力,部分病人持物时易脱落。2.影像学检查⑴ X线平片 正位片可见钩椎关节骨刺形成。侧位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刺形成,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斜位片上钩椎关节及小关节的骨关节炎表现则更为清晰。⑵ CT扫描 可显示颈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椎间盘突出及椎间孔区骨性结构,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⑶MRI 可较为准确的显示神经根受压情况。3.定位诊断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的需要,要求作出定位诊断。① 颈3神经根受压: 疼痛剧烈、表浅,由颈部向耳廓、眼及颞部放射,患侧头部、耳及下颌可有烧灼、麻木感。无明显肌力减退。② 颈4神经根受压:以疼痛症状为主,疼痛由颈后向肩胛区及胸前区放射,颈椎后伸可使疼痛加剧。可出现上提肩胛力量减弱。③ 颈5神经根受压,感觉障碍区位于肩部及上臂外侧,即三角肌分布区。主诉多为肩部疼痛、麻木、上肢上举困难,难以完成穿衣、吃饭、梳头等动作。三角肌肌力减退,肱二头肌反射减弱。④ 颈6神经根受压,常见,疼痛由颈部沿上臂前外侧放射至前臂桡侧、虎口区、拇指尖;感觉减退区位于前臂外侧及手背“虎口区”。可出现肱二头肌、拇伸肌及腕伸肌肌力减退。⑤ 颈7神经根受压,常见,疼痛由颈部沿肩后、上臂后方放射至前臂后外侧及中指,感觉减退区位于中指末节。肱三头肌、腕屈肌肌力减弱,肱三头肌反射减弱。⑥ 颈8神经根病变,感觉减退主要发生于环指及小指尺侧,患者主诉该区麻木感,但很少超过腕部以近。疼痛症状常不明显。指屈肌、手内在肌肌力减退。4.治疗⑴ 非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绝大多数病人可以好转或治愈。止痛解痉类药物治疗,牵引疗法再配合合适的颈围制动等有明显效果。物理治疗、按摩亦有一定疗效,但切忌粗暴操作,否则容易引起意外,尤其是颈椎椎管狭窄和以骨刺增生为主的病人更要小心。⑵ 手术治疗凡具有以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① 经正规非手术疗法6-12周后无效,而且在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所见及神经定位检查一致的病人② 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或有进行性肌肉萎缩而诊断明确者;③ 非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多位专家具有娴熟的颈椎外科手术技术,科室拥有国际颈椎外科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的会员专家,颈椎病手术目前在我科是常规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皱褶、椎管狭窄等)造成脊髓压迫,或引起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此型仅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虽较为少见,但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严重者可致残。1.病因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障碍的病理在于脊髓受压和脊髓血供障碍所致。主要病因包括:⑴静态因素脊髓型颈椎病的基本病因是颈椎退变。在颈椎各个结构中,椎间盘退变最早发生。随着椎间盘退变性,含水量减少,椎间盘突出、椎间高度下降,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相应节段黄韧带及椎间关节应力增加,韧带关节囊和黄韧带增厚,弹性减少,造成椎管径减少,尤其是前后径的减少构成了脊髓压迫症的静态因素。⑵动态性因素是指颈椎屈伸活动加重脊髓的应力、变形。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缩短,脊髓松弛,脊髓组织变“短粗”,截面积增大,黄韧带从侧后方折入椎管,脊髓受压增加;同时,颈椎后伸时,上一椎体后下缘与下一椎节椎弓后部前上缘靠拢,可产生对脊髓“钳压”作用。颈椎屈曲时,椎管拉长,脊髓变扁、变宽,弓弦作用使其前移,椎管前方之骨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脊髓,加重脊髓损害。此外,慢性损伤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和加速因素。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因病变脊髓被受压的程度、部位和范围而异。⑴感觉障碍多不规律,手臂的麻木多见,但客观上浅感觉障碍与病变所支配皮节不一定对应,深感觉少有受累。部分患者可有胸腹束带感。⑵运动障碍①上肢通常多以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出现手笨拙,无力,表现为写字、系鞋带纽扣、用筷子等精细动作困难,随病情发展可有手内在肌萎缩,可出现上位其他上肢肌力减退。Hoffmann征多显示阳性,可有反向桡反射,即敲击肱桡肌腹或肱二头肌腱致手指快速屈曲,与Hoffmann征阳性意义相同,或出现更早。少数高位脊髓病变可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②下肢多为上运动神经元通路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不同程度的增高和肌力下降,膝反射和跟腱反射活跃、亢进,出现踝阵挛、髌阵挛、Babinski征呈阳性。下肢无力、双腿发紧、抬步沉重,走路不稳,尤其快走易跌倒、步态蹒跚、可出现痉挛步态。⑶括约肌功能障碍极少患者可引起排尿排便困难及括约肌功能障碍。3.影像学检查⑴X线平片及动力性侧位片观测颈椎退变程度、颈椎活动,判定不稳定,发现颈椎畸形。⑵CT扫描便于区分韧带骨化和突出椎间盘组织⑶MRI检查可了解椎间盘,后纵韧带,钩椎关节和黄韧带病变以及脊髓受压改变。在T2加权像上脊髓内常有高信号,代表脊髓受压,缺血,炎症水肿及变性。MRI还可以用来发现其他引起脊髓压迫症的病变,如畸形,肿瘤,结核等。4.治疗⑴保守治疗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支具、物理疗法和生活指导,避免外伤。绝大多数的脊髓型颈椎病会自然发展,症状易进行性加重。不幸的是,保守治疗并不能改变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史,手术对多数病人是唯一有效的方法。⑵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对于症状典型、病情严重且诊断明确的病人,应该尽早手术,以解除脊髓压迫。关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是手术时机。如能早期手术治疗其效果一般满意。如病程较长,脊髓出现变性者,效果则差。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中心曹凯教授具有丰富的颈椎病诊疗经验和娴熟的颈椎外科手术技术,曹凯教授目前是国际颈椎外科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以及国际颈椎外科亚太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Asia Pacific,CSRS-AP)的会员。国际颈椎外科研究学会(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CSRS)于1973年在美国成立,是一个多学科组织参与、以促进颈椎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为目标的学术组织,是业内公认的全球颈椎外科最权威学会。成为其会员申请标准极高,目前中国大陆仅15位会员。脊柱外科中心曹凯教授在第44届CSRS年会上(多伦多,加拿大)与世界各地的600余名颈椎外科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大会发言。大会云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颈椎外科专家,会议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报告、病例诊断分析及治疗方案讨论、颈椎疾病相关的资源共享。此次年会通过双盲评审,由10余名国际审稿专家从世界各地1000多篇投稿中择优选取了108篇论文分别进行大会发言和壁报交流。曹凯教授所投3篇论文全部被选中,分别是:“曹凯教授团队独创的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大会发言),“颈椎结核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与颈椎序列的相关性”(大会发言),“颈椎序列的改变和老化的相关性研究”(壁报交流) ,是此次年会大会发言中唯一的来自中国本土的研究成果。
2018.5.10-5.13在浙江杭州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CAOS)。会议期间,第三届骨科规范化手术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全国总决赛拉开帷幕。段平国医师凭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视频在比赛中层层闯关,其作品入选全国总决赛,最终通过大会演讲比赛获得脊柱组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并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讲师团讲师”称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即把一侧颈椎椎板打开作为开门侧,另外一侧椎板打开一半作为铰链,把颈椎椎板翻开。然后用丝线、带线锚钉或微型钛板等把翻开的椎板固定,防止开门侧再关上。该术式有效保留了颈椎后部绝大多数骨质并加以固定,维持了颈椎稳定性,且扩大了颈椎椎管容积,解除了脊髓压迫。该手术方式常适用于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等颈椎疾病。通常病人在术后第二天即可佩戴颈托下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