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咏茹,刘东方甲状腺&碘甲状腺相关疾病越来越常见,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结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等。大多数甲状腺疾病患者都会问一个问题:我到底能不能吃碘呢?事实上低碘还是适碘饮食是根据不同疾病情况所决定的。正常人应摄入多少碘?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促进神经系统发育,促进生长发育,调节新陈代谢等。碘的生理功能主要通过甲状腺激素来完成。因此不同的甲状腺疾病摄入碘的量应有所不同。下表列出了正常人不同年龄阶段推荐碘摄入量及最高碘摄入量。对于妊娠、哺乳妇女、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合理的碘营养状况十分关键。妊娠和哺乳妇女的日常碘需求高于普通人。如何评估体内碘水平?我们可以通过尿碘的检测评估体内碘水平,儿童、一般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标准是尿碘中位数在100-199ug/L。食物中的碘含量人体摄入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和水,在沿海地区,食物和水含碘量丰富,而内陆地区则主要通过加碘盐补充碘元素。通常我们从含碘盐中(按每天5g食盐计算)可获得约100ug的碘。而不同的食物含碘量并不一样,部分海产品含碘量较高,如海带、紫菜等;蛋类含碘量也较高,肉类其次;不同奶类含碘量差别大;水果和蔬菜含碘量较低。不同甲状腺疾病与碘摄入甲亢——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过多,对碘的利用能力增强,因此减少碘的摄入可以限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甲亢患者的代谢增加,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补充高代谢消耗的能量。因此甲亢患者需限制碘的摄入,尽可能忌用富碘食物和药物,同时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甲亢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避免熬夜,避免强光照射眼部,尤其是有甲状腺突眼症状的患者。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甲减是否需要低碘看病因:1)甲状腺全切或完全破坏时,需终生口服左甲状腺素钠,所以吃不吃碘无明显影响,因为已经没有甲状腺组织去利用碘了;2)甲状腺部分切除时,可适碘饮食,跟正常人一样进食;3)对于碘缺乏引起的甲减,需食用加碘盐和含碘丰富的食物;4)碘过量所致甲减通常较轻,可能是亚临床甲减,需查找碘过量的原因,对这些患者要限制碘的摄入。5)对于桥本甲状腺炎,则需要适碘饮食,避免高碘饮食。碘过量可能加重自身免疫反应,建议可以食用加碘盐,但限制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的摄入。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功能异常、遗传、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的甲状腺组织增生,其病因并不明确。现阶段甲状腺结节以随访为主,部分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无需手术治疗的结节,要保证充足的碘供给,避免低碘饮食。然而合并甲亢或者甲减的患者则需要按照甲亢或甲减的饮食原则。甲状腺癌——并没有发现补碘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的相关性,甲状腺癌患者可正常碘饮食。如果手术后需要进行放射性碘-131的治疗,治疗前则需要低碘饮食。 甲状腺疾病复杂多样,每种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对于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是否需要补碘,应遵循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建议。本文转载于“重医附二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官方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
经常有患者拿着其他医疗机构或科室的甲状腺功能化验结果到内分泌科就诊,结果提示FT3及FT4升高,TSH降低,说想来治疗“甲亢”。然而,血液中FT3、FT4升高并非都是“真甲亢”,需要进一步完善更全面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同时查甲状腺彩超、血常规、血沉及肝功能,根据结果,可能还需要做甲状腺显像,先明确是“真甲亢”还是“假甲亢”,再决定治疗方案。一、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毒症是指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怕热多汗、失眠易激动、心悸乏力、食欲亢进、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甲状腺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增多,释放大量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导致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另一种是由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被破坏,储存在滤泡腔内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加,致使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及“甲亢”表现,但两者的本质及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前者是真正的甲亢,后者是甲状腺被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一过性增加,随后很可能发展为甲减,实为“假甲亢”。 二、“真假”甲亢分别见于哪些疾病? 临床最常见的“真甲亢”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也叫Graves病,约占60-90%),其他还包括桥本甲亢、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毒性甲状腺腺瘤(Plummer病)、垂体性甲亢等。“假甲亢”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破坏所致,主要见于各种甲状腺炎的早期阶段,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等。三、如何辨别真假甲亢?1、临床表现 一般说来,“真甲亢”患者怕热多汗、失眠易激动、心悸乏力、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高代谢症状较重,病程较长;“假甲亢”患者高代谢症状相对较轻,症状多呈一过性。亚急性甲状腺炎除上诉症状以外,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伴有颈前区或咽喉部疼痛不适,吞咽及触摸时疼痛加重。2、实验室检查 常见指标包括TSH、FT3、FT4、TT3、T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包括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和甲状腺刺激阻断抗体TSBAb两种,在临床中,一般将Graves病患者血清中检出的TRAb视为TS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血沉(ESR)等。真假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均可表现为:TSH降低,FT3、FT4、TT3及TT4升高。而TRAb、TPOAb及TgAb等可辅助鉴别真假甲亢,例如,Graves病甲亢患者TRAb升高,TPOAb、TgAb多为轻度升高,TRAb水平是Graves病诊断的重要标志物,能区别于别的病因引起的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TRAb、TPOAb、TGAb一般正常,但ESR显著增快;而桥本氏甲状腺炎TRAb呈阴性,TPOAb、TGAb显著升高。3、甲状腺彩超 “真甲亢”患者,如Graves病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血流信号丰富,可见“火海征”。“假甲亢”患者,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彩超提示受累区域回声减低,呈局灶、多灶或片状弥漫低回声。4、甲状腺核素显像或摄碘率 “真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锝及碘功能显著增强,“假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锝及碘功能明显减低。因此,临床上可以通过甲状腺核素显像或甲状腺摄碘131率试验对真假甲亢加以鉴别。同时,甲状腺核素显像对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诊断有重要意义,肿瘤区浓聚大量核素,肿瘤区外甲状腺组织和对侧甲状腺无核素吸收。四、真假甲亢的治疗 真正的甲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以选择抗甲亢药物(常用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由于该类药物有导致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受损风险,因此用药前后均需密切随访血常规及肝功能)或放射性碘131等治疗;“假甲亢”患者甲状腺毒症呈一过性,其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是降低的,本身就有发展为甲减的趋势,因此,通常不建议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有心率快、颈部疼痛不适等,可予以普萘洛尔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症处理。 最后,提醒各位患友,如果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请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爆发性增长,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而中国成年人糖尿病前期(又称为糖调节受损,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发病率为50.1%。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五个要点: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及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基数大,降糖药物种类繁多,不管是在武汉还是在重庆的临床工作中,笔者遇见了许多糖尿病患者因为降糖药服用时间及方法不当,导致血糖波动大,我们在这篇科普小文章中将对口服降糖药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做简单的介绍。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用于临床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欧美及中国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无禁忌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和全程用药。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少肝糖输出,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降低血糖。二甲双胍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早期,所有建议小剂量起始,逐步加量,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其降糖前提是机体尚存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β细胞。该类药物包括中长效制剂: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释剂、格列齐特、格列齐特缓释片等,每日给药1-2次即可,于餐前服用;短效制剂: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普通剂型,需要每日3次给药,于餐前30分钟服用。低血糖是磺脲类药物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减少低血糖风险,需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调整用量。如果食欲不佳时,需暂时减少或停用该类药物。3、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此类药物为快速作用的胰岛素促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需三餐前15分钟内服用。服用该类药物也应遵循“不进餐不服药”的原则,以避免低血糖。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及米格列醇,其通过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迟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该类药物需在进餐第一口主食(碳水化合物)嚼服或餐前即刻吞服,餐后服用无效。5、噻唑烷二酮类包括罗格列酮及吡格列酮,其通过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适用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患者,此类药物服药时间与进餐无关。6、DPP-IV抑制剂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IV活性,减少GLP-1的失活,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而降糖。此类药物服药时间不受进餐影响,可以与食物同时或分开服用。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每日服药1次,建议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服用,例如早餐时;维格列汀,每日服药1-2次,若服用2次,则早晚各给药1次。7、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坎格列净,主要通过抑制SGLT2或SGLT1的作用抑制葡萄糖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促进尿糖排泄,从而降低血糖。该类药物已在欧美多个国家上市,其中达格列净已获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餐前或餐后服用均可,坎格列净需要在第一次正餐前口服。欢迎关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糖尿病教育中心公众号: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2.公民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健康和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3.主动学习健康知识,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4.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5.无偿献血,助人利己。6.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8.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是人体的四大生命体征。9.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防控传染病人人有责。10.儿童出生后应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成年人也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11.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12.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患者能够治愈。13.家养犬、猫应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并尽早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或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和人用狂犬病疫苗。14.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多种疾病。15.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猎捕、不买卖、不接触、不食用野生动物。16.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17.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18.关注肺功能,控制慢阻肺危险因素,慢阻肺患者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20.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健康。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22.关爱青少年和女性生殖健康,选择安全、适宜的避孕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保护生育能力。23.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健康保护的权利;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如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等),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职业健康损害。24.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5.体重关联多种疾病,要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2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不偏食,不挑食。27.膳食要清淡,要少盐、少油、少糖,食用合格碘盐。28.提倡每天食用奶类、大豆类及其制品,适量食用坚果。29.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30.珍惜食物不浪费,提倡公筷分餐讲卫生。31.注意饮水卫生,每天足量饮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32.科学健身,贵在坚持。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应进行2~3次抗阻训练。33.不吸烟(含电子烟),吸烟和二手烟暴露会导致多种疾病。电子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对健康产生危害。34.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时可寻求专业戒烟服务。35.少饮酒,不酗酒。36.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37.每个人都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焦虑症和抑郁症。38.通过亲子交流、玩耍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发现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应及时就医。39.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睡眠。40.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使用消毒产品,积极预防传染病。41.保护口腔健康,早晚刷牙,饭后漱口。42.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43.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44.遵医嘱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易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45.拒绝毒品。46.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禽畜粪便。47.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分心驾驶、不疲劳驾驶;儿童使用安全座椅,减少道路交通伤害。48.加强看护和教育,预防儿童溺水,科学救助溺水人员。4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50.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适龄生育,孕期遵医嘱规范接受产前检查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住院分娩。51.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52.青少年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每天应坚持户外运动2小时以上,应较好掌握1项以上的运动技能,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三、基本技能53.关注健康信息,能够正确获取、理解、甄别、应用健康信息。54.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预包装食品。55.会识别常见危险标识,远离危险环境。56.科学管理家庭常用药物,会阅读药品标签和说明书。57.会测量脉搏、体重、体温和血压。58.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会拨打120急救电话。59.妥善存放和正确使用农药,谨防儿童接触。60.遇到呼吸、心搏骤停的伤病员,会进行心肺复苏,学习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61.发生创伤出血时,会进行止血、包扎;对怀疑骨折的伤员不要随意搬动。62.会处理烧烫伤,会用腹部冲击法排出气道异物。63.抢救触电者时,要首先切断电源,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64.发生建筑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自救逃生。65.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地震时,选择正确避险方式,会自救互救。66.发生洪涝灾害时,选择正确避险方式,会自救互救。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详细释义见附件中PDF文件,全文共66页。
一、《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成人高血压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 群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改善高血压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指南》 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 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 善高血压。二是针对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 制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开展针对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三、《指南》制定原则是什么?《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的专家论证,以保证科学性。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各项要求协调一致。三是公开透明原则。《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意见。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南》制定充分考虑我国高血压疾病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和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四、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和标准等情况如何?《指南》参考了国内外发布的多项高血压防治膳食指南、规范和标准,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高血压患 者膳食指导》(WS/T430-201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高血压中医诊疗指南》《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国际高血压学会写作组(ISH)高血压管理声明》(WHO2003)、《预防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WHO2007)、《2007年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等。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提出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成人高血压食养方案建议。五、《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南》根据高血压的疾病特点和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和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至少列举了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六、《指南》发布后如何使用?《指南》主要面向成人高血压患者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 (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为高血压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 指导。鼓励成人高血压患者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 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情况,参考《指南》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血压疾病。本《指 南》不适用于病情复杂、合并多种疾病的情况,相关患者请在医师和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合理膳食。《指南》为成人高血压患者的食养指导,不可替代药物治疗。七、成人高血压患者在膳食上需要注意什么?成人高血压患者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注意“减钠增钾,饮食清淡”,减少食盐、含钠调味品以及各类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等)的摄入。主食增加全谷物和薯类摄入,其中全谷物或杂豆占谷类的1/4~1/2。动物性食物可选择鱼虾类、禽类、瘦肉等, 每天摄入奶类300~500g。限制富含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不饮或限制饮酒,不喝或少 喝含糖饮料。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用作烹调油,推荐不同种类植物油交替使用。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和食养方案。八、成人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食药物质时应注意什么?成人高血压患者选择食药物质时首先要准确辨证,并根据“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原则选择相应的食药物质。同时,要将食药物质所提供的能量与宏量营养素纳入全天饮食总量中予以考虑。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九、成人高血压患者在参考《指南》食谱示例时需要注意什么?成人高血压患者在参考《指南》食谱示例时主要需注意以下六点:一是调整食量,量体裁衣。根据成人高血压患者所在地区和季节,选择相应的食谱示例,结合高血压证型,患者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具体特点,相应调整食物量。有条件可进行专业营养评估和中医辩证,参考食谱示例,予以精准量化调整。二是同类互换,享受美食。根据常见食物互换表互换同类食物,尤其是因地制宜,注重当地食材种类的选择,兼顾各地饮食文化和患者口味特点,让食物种类更加丰富。鼓励烹饪方式和呈现方式多元化。三是少盐少油,循序渐进。根据《指南》提供的盐和油推荐量制作食物,循序渐进,逐步降低盐和油的摄入量,培养清淡口味。四是少量多餐,提倡分餐。合理分配各餐次能量,做到个性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提倡分餐。五是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既要注重吃,也要注重动,保持健康体重。在养成合理膳食习惯的同时,结合适度运动,使能量摄入与消耗趋于平衡。六是养成习惯,贵在坚持。日常注重提升营养健康素养,参考《指南》的原则和示例,坚持不懈,持续培养健康饮食习惯。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全文详见文末PDF附件,总共56页。
一、《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发生发展,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提高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导。《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生长迟缓。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等编制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医学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制定的依据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中的作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开展针对儿童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三、《指南》制定的原则是什么?《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的专家论证,以保证科学性。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各项要求协调一致。三是公开透明原则。《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意见。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南》制定充分考虑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和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四、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和标准等情况如何?国内外关于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食养指南较少。本指南参考了《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学生餐营养指南》(WS/T554—2017)、《学龄儿童体重管理营养指导规范》(T/CNSS011—2021)、《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17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的《儿童生长迟缓的识别和管理》指南等。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提出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方案建议。五、《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南》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特点,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和食养方举例,不同证型食药物质推荐,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至少列举了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六、《指南》发布后如何使用?《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2~17岁儿童青少年的家长和校医等,为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辅助预防和改善提供食养指导。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 (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 的实际情况,参考《指南》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生长迟缓。《指南》主要针对膳食营养相关的生长迟缓(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而不是食物过敏、特发性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或功能缺陷、慢性系统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的生长迟缓,相关患者请在医师和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膳食。《指南》为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的食养指导,不可替代药物治疗。七、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在膳食上需要注意什么?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食物选择应全面、均衡、多样。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能量和营养素摄入充足。每餐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大豆等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每天食物种类达到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以上。尤其应重视选择高营养素密度食物。鱼虾类食物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D、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密度较高;深绿色叶菜的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密度较高;蛋黄是多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磷、铁、胆碱等,也是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之一。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八、《指南》中的食养方如何使用?食养方中选用的食药物质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既 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食用方法可以参照《指南》中食养 方的用法用量,有相应症状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食用至症状改善或消失。《指南》中的食养方是以8岁的学龄儿童为例,结合临床常见的问题列举食养方及份量供参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儿童青少年份量不完全一致,症状的轻重以及生长发育的程度均会影响食养方的份量及服用频次,建议在医师、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食养方及食用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九、如何参考《指南》中的食谱示例,合理搭配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的日常膳食?《指南》中提供了8岁学龄儿童3天的带量食谱示例,使用者可根据附录中的《常见食物交换表》将其中的部分食物替换为同类食物,即可设计出多种食谱,如大米可以换成 小米,鸡肉可以换成鸭肉,猪肉可以换成牛肉,鱼肉可以换成虾肉等。例如西北地区冬春季食谱1,晚餐中的白菜粉条炖豆腐,可以换成小白菜粉丝炒豆腐皮或奶白菜粉条炖豆腐,只需记住同类食物互换即可。其他年龄段儿童青少年可以根据《指南》中不同年龄段各类食物建议摄入量进行适当调整。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详见文末PDF文件,全文共36页!
转载自:《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编写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1):7-8.通信作者:赵文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Email:zhaowh@chinacdc.cn;李可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Email:li.keji@163.com一、总则1.动则有益、多动更好、适度量力、贵在坚持。2.减少静态行为,每天保持身体活跃状态。3.身体活动达到推荐量。4.安全地进行身体活动。二、各人群身体活动指南(一)2岁及以下儿童身体活动指南1.每天与看护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式玩耍。2.能独立行走的幼儿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身体活动。3.受限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4.不建议看各种屏幕。(二)3~5岁儿童身体活动指南1.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身体活动,其中包括60分钟活力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2.每次静态行为不超过1小时。3.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1小时。(三)6~17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1.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且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2.每周至少3天肌肉力量练习和强健骨骼练习。3.减少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四)18~64岁成年人身体活动指南1.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组合。2.每周至少进行2天肌肉力量练习。3.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 (五)65岁及以上老年人身体活动指南1.成年人身体活动推荐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2.坚持平衡能力、灵活性和柔韧性练习。3.如身体不允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应尽可能地增加各种力所能及的身体活动。(六)慢性病患者身体活动指南 1.慢性病患者进行身体活动前应咨询医生,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2.如身体允许,可参照同龄人群的身体活动推荐。 3.如身体不允许,仍鼓励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律的身体活动。 全文PDF文件,见附件!
一、《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 群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改善糖尿病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 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指南》 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 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 善糖尿病。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提 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据现 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 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开展针对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三、《指南》制定原则是什么?《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的专家论证,以保证科学性。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各项要求协调一致。三是公开透明原则。《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意见。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南》制定充分考虑我国糖尿病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和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四、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和标准等情况如何?《指南》参考了国际国内已经发表的相关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以及糖尿病膳食指南、糖尿病运动指南等,以及国际上最近发表的糖尿病营养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多年临床营养实际工作经验编制而成。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国家糖尿病基层中医防治管理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成人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的营养治疗:共识报告》《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低碳水化合物膳食:营养科学咨询委员会报告》《糖尿病医疗护理标准2022》等。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提出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成人糖尿病食养方案建议。五、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南》根据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和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食物选择和食养方举例,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至少列举了;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六、《指南》发布后如何使用?《指南》主要面向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为糖尿病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鼓励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观测血糖变化,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情况,参考《指南》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可参考《指南》中的基本原则和实用工具,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膳食营养治疗方案设计。《指南》为成人糖尿病患者的食养指导,不可替代药物治疗。七、成人糖尿病患者在膳食上需要注意什么?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油盐糖的摄入。要注意主食定量,主食中全谷物、粗杂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应占1/3以上,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粗杂粮的比例。合并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减少能量的摄入,增加活动促进能量的消耗。合并肌肉衰减、消瘦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膳食能量及蛋白质的供给,结合抗阻运动,增加体重。糖尿病患者应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根据患者具体血糖波动的特点决定是否加餐及加餐时间,可选择营养丰富并且低GI的食物,例如非淀粉类坚果、无糖牛奶和奶制品以及低GI的水果蔬菜。建议以培养清淡口味为目标,每日烹调油使用量宜控制在25g以内、食盐用量每日不宜超过5g,不推荐任何形式的饮酒。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八、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医食养的指导原则是什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坚持辨证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认为食物具有“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属性。“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热温凉阴阳平衡。“五味”包括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咸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在食养之时,要五味调和。中医食养常使用食药物质,成人糖尿病患者可在日常饮食中结合传统中医食养食谱。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九、如何安排成人糖尿病患者食养的一日三餐? 成人糖尿病患者可参考《指南》中的基本原则和实用工具,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膳食营养治疗方案设计,适时调整膳食、运动、行为及用药量,以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目标。膳食搭配可结合附录中的食谱和科学食养原则,合理选择应用有利于血糖控制的食物和食药物质。可采用食物互换表灵活选择多种食物,提高膳食质量。 成人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学习计算和评估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血糖生成指数,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全文总共64页,详见附件PDF文件。
一、《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发展,改善高脂血症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二是针对不同证型人群编制食养食谱示例,提出食养指导,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开展针对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三、《指南》制定原则是什么?《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的专家论证,以保证科学性。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各项要求协调一致。三是公开透明原则。《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意见。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南》制定充分考虑我国高脂血症疾病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与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四、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和标准等情况如何?《指南》参考国内外发布的多项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制定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异常专业组制定的《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16年版)等。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提出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方案建议。五、《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南》根据高脂血症的疾病特点和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并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高脂血症人群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食谱示例和食养方举例,以及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种证型列举了3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和新食品原料)。六、《指南》发布后如何使用?《指南》主要面向成人高脂血症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 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使用,为高脂血症的辅助预防和改善提供食养指导。鼓励成人高脂血症人群参考《指南》推荐 内容合理搭配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卫生工作 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情况,参考《指南》内容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高脂血症。本《指南》不适用于病情复杂、合并多种疾病的情况,相关患者请在医 师和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饮食方式。本《指南》为成人高脂血症人群的食养指导,不可替代药物治疗。七、本指南中“高脂血症”与相关指南中的“血脂异常”有何关系?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异常,人体血清中一种或多种脂质的水平超过了正常范围,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过高。实际上,血脂异常也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临床诊断中,常以高脂血症(ICD-11疾病编码为5C80等)来描述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病因可分为继发性高脂血症和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脂异常;而原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等)或基因突变造成的血脂异常。本指南编制过程中,继续延用“高脂血症”这一常见说法,以便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本指南来指导合理膳食。八、成人高脂血症人群在膳食上需要注意什么?成人高脂血症人群首先要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应重点关注脂肪摄入,脂肪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20%~25%,每日烹调油不超过25g;避免动物油等饱和脂肪酸摄入,少吃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多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鱼油)。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碳水化合物,每日饮食应包含25~40g膳食纤维(其中7~13g水溶性膳食纤维)。宜选择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适当摄入动物蛋白,包括瘦肉、去皮禽肉、鱼虾类和蛋类,奶类宜选择脱脂或低脂牛奶等。避免过度加工食品,烹饪方法可选择蒸、煮、汆、拌等方式,注意清淡饮食,少盐少糖。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和食养方案。九、《指南》食谱中食养方原料有什么要求?中医食养主要依据为辨证施膳,还要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综合考虑膳食原则。中医食养总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即虚者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食药物质与食养方,实者选用具有祛邪作用的食药物质与食养方。《指南》食谱中食养方原料来源于允许使用的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以及普通食品原料,附录中给出了高脂血症不同证型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推荐名单。食药物质及新食品原料食用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多种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联合食用时宜酌情控制食用量。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师、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十、如何使用《指南》食谱?《指南》食谱根据辨证施膳原则,将高脂血症总结为6种中医证型,并给出了不同证型对应的食谱示例,其中经验茶饮和食养方提供了主要材料、制作方法等信息。使用者可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的食谱及食养方。每种证型列出了3天示例食谱,每天食谱给出了各种食物具体重量,使用者可以根据《指南》附录的《常见食物互换表》进行食物互换和合理搭配。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全文见附件中PDF文件,总共45页。
一、《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制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等提供科学指导。《指南》制定的意义在于:一是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肾脏病。二是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编制食谱示例和食养方,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和可操作性。三是依据现代临床医学、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推动中西医结合,传承传统食养文化,切实推进食养服务高质量发展。二、《指南》制定的依据是什么?《指南》依据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相关要求。《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鼓励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居民食养指南,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开展针对慢性病人群的食养指导,提升居民食养素养。三、《指南》制定原则是什么?《指南》制定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指南》以营养科学、中医食养理论、食物和健康关系证据的文献研究为依据,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指南、标准、典籍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确定指南体系框架,并对内容进行反复的专家论证,以保证科学性。二是协调一致性原则。《指南》制定过程中,对我国现行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等进行梳理,确保与各项要求协调一致。三是公开透明原则。《指南》的编制广泛征求了相关部门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的意见。四是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南》制定充分考虑我国慢性肾脏病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提出食养原则和建议,并结合不同证型人群、不同分期、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特点列出可供选择的食物推荐、食谱和食养方示例,便于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参考选用。四、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和标准等情况如何?《指南》参考了国际国内已经发表的相关慢性肾脏病防治指南、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实践指南以及糖尿病肾脏疾病医学营养指南、慢性肾脏病运动康复指南等,以及国际上最近发表的慢性肾脏病营养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多年临床营养实际工作经验编制而成。包括《中国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中国成人糖尿病肾脏疾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运动康复的专家共识》《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WS/T557—2017)》《美国KDOQI慢性肾脏病营养临床实践指南:2020更新版》《欧洲ESPEN急性或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临床营养指南》《日本慢性肾脏病生活食事指导手册营养指导实践篇》《日本慢性透析患者的食事标准》等。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提出包括生活方式在内的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方案建议。五、指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指南》根据慢性肾脏病的疾病特点、分期和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食物选择和食养方举例,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营养原则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根据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阶段(慢性肾脏病1~2期、慢性肾脏病3~5期、慢性肾脏病5期透析阶段)至少列举了1天的食谱(含食药物质),其中华南地区由于夏秋和春冬分界不够分明,则按夏秋和春冬在三个不同分期阶段各列举了2天食谱。六、《指南》发布后如何使用?《指南》主要面向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为慢性肾脏病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鼓励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参考《指南》推荐内容,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膳食营养治疗方案设计,结合自身情况,监测病情和营养状况变化,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情况,参考《指南》指导辅助预防和改善慢性肾脏病。《指南》为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食养指导,不可替代药物治疗。七、成人慢性肾脏病在膳食上需要注意什么?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膳食应在平衡膳食基础上,根据慢性肾脏病分期选配食物种类和质量,以减少肾脏负担为目标并满足其健康需求。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总体膳食建议:强调植物性食物为主,主食来源以全谷物、杂豆类、薯类及水生蔬菜等为主;餐餐有蔬菜,每天应达300~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水果应适量;常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畜肉;尽量不吃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控制盐、油、糖和调味品的使用量。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总体膳食建议:遵守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原则,实施低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总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6g(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如患者身高为165cm,则其理想体重为165-105=60kg,推荐蛋白质总摄入量为600.6g=36g),主食兼顾蛋白质的用量(可选择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如红薯、土豆、莲藕、山药、绿豆粉丝等食物代替部分或全部谷类食物);餐餐有蔬菜;水果应适量;常吃大豆及其制品,适量鱼、禽、蛋、奶、畜肉;尽量不吃烟熏、烧烤、腌制等过度加工食品;控制盐、油、糖和调味品的使用量。慢性肾脏病5期透析阶段仍然实施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依情况适当调整动物性食物、豆类、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可适当减少500~750kcal的能量摄入,以使其体重降至适宜范围内。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八、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医食养指导原则是什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坚持辨证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具有“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沉浮”等属性。《指南》在日常合理膳食中结合了中医食养方,兼顾分期营养管理原则,调补有道。此外,已知对某种食药物质过敏者、正在 服用药物可能与食药物质有禁忌时,应在医生、执业药师及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食用。九、如何安排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食养的一日三餐?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可参考《指南》中的基本原则和实用工具,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膳食营养治疗方案设计,适时调整膳食、运动、行为及用药量,以达到控制慢性肾脏病、预防并发症发生的目标。膳食搭配可结合附录中的食谱和科学食养原则,合理选择应用有利于保护肾脏和改善慢性肾脏病的食物和食药物质。可采用常用食物交换表灵活选择多种食物,提高膳食质量。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营养自我监测作为基本技能。学习计算和评估体重是否在正常范围,了解食物中的能量、蛋白质、钠、钾、磷、钙含量,学习食物交换表和食物营养成分表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家属和社区应积极为患者提供友好进餐氛围,提供适合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食物,定期举办慢性肾脏病膳食烹饪交流活动,做好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促进慢性肾脏病患者融入社会,回归社会。本文转载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全文见附件里PDF文件,总共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