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023年10月27日),一架载着第196批援摩洛哥医疗队的航班将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万里之外的摩洛哥。这支队伍中有6名复旦上医人,他们分别是:中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姜允琦、华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高堪达、妇产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王珏、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徐睿、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治医师肖志文、儿科医院中级烹调师罗会山。队员们与家人、同事们依依惜别,万里奔赴,跨越山海。万里奔赴,跨越山海今年是我国开展援外医疗工作60周年,10月20日,中宣部授予了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主旨演讲。在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中国与共建国家携手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为构筑全球健康防线作出积极贡献,书写了一个个守护健康的生动故事。多年来,复旦上医援摩医疗队响应国家号召,坚守在这条健康之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大爱无疆的“白求恩精神”。随着航班启程,新一批复旦上医人将赴摩洛哥塞达特开展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工作,续写中国援摩医疗的新故事。此前的10月24日上午,一场简短而温馨的欢送会在复旦上医图文信息楼举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志明、相关附属医院领导、援摩医疗队员,以及医学院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出席会议。“希望以我们的仁心仁术,展现复旦上医医疗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本批援摩医疗队-塞达特分队队长,姜允琦代表分队做了表态发言。据介绍,医疗队出发之前已做了充分准备,在为期半年的集中培训中进行语言学习,提升业务实战能力。▲历时24周、440学时学习法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个月前,队员们就已与正在摩洛哥援助的前方分队取得联系,提前熟悉了解当地常见病种,医疗工作开展情况和注意事项。在充分沟通交流后,队员们还详细罗列了采买物资清单。目前,相关物资已先行通过海运方式发往当地,为后续援助工作提供物资保障。▲采买并清点物资聚力团队建设,参观复旦上医院史馆“为人群服务一直是复旦上医人秉承的精神,如今,我们远赴海外,能代表国家,为更广大的人群服务,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我们希望能够因地制宜,在尊重当地医疗习惯和风俗的基础上,尽力提供最好的医疗援助服务,彰显复旦上医人的精神风貌。”姜允琦表示。“在摩洛哥,你们代表的是医学院和学校,是上海和中国。”欢送会现场,汪志明表示,援摩的两年必将成为各位人生中一段难得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他对援摩队员们提出殷切期望,“医疗队在国外是一个大家庭,希望各位队员紧密团结,同心协力。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在援助过程中展现复旦上医风采。”他也叮嘱各位队员在外期间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同时表示,学校、医学院和医院都会成为队员们的坚实后盾,支持和保障各位队员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相信大家一定能勇毅前行、不辱使命,圆满地完成国家派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期待各位平安凯旋!”复旦上医援外医疗队员始终秉持“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书写壮丽的复旦援外医疗历史画卷。援外医疗工作也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和品牌推广的重要平台之一。近六十年来,复旦上医广大援外医疗队员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克服各种生活、工作、语言上的困难,展现出急患者所急的高尚医德、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精湛过硬的业务素质,不仅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还因地制宜,成功开展多种难度较大的手术,救治了许多生命垂危的病人,赢得受援国上下交口称赞,为增进我国与受援国之间的友谊作出了杰出贡献。今天,让我们再次向他们致敬!
膝关节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守治疗,其内容基本相似。本篇讲述非药物治疗的基本措施:1. 减肥现在的中老年人普遍超重或者肥胖,使下肢关节长期超载受损,还有很多全身危害,所以减肥是最重要的,把超重的体重尽可能降到标准体重,要控制进食的总量,要少吃,使摄入低于活动与代谢所需。每天只能吃三餐,餐与餐之间不可进食任何的零食、点心、水果与饮料,但可以大量喝白水或者茶水。每餐的总量,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减少1/3到1/2,稍微有一点点饱腹感就应该马上停食,注意这里讲的是进食总量,而不是仅指面饭等主食。糖尿病人的控食要比较和缓,谨防低血糖反应,建议从减少20%左右开始,必要时还应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为安全。减肥是一个心理问题,一定要增加饥饿的时间,饿的时候要感觉很开心,因为只有饿的时候才能燃烧脂肪,才能减肥。如果饿的受不了的话可以喝水,这样胃肠的负担也减轻了。饿得没力气时,就坐一会,等机体缓过劲来再活动,这时候是在燃烧脂肪提供能量了,是真正减脂的时候。这样慢慢养成习惯,就很快能够减肥了,目标是要每周至少减1~2斤。 2. 保暖关节部位的保暖非常重要,尤其是膝关节。夏天的时候要注意避开空调电扇,要穿长裤,不要穿短裤和裙子,不要把膝关节光腿露在外面。护膝是很好的保暖措施,注意要选用保暖型的,而不是运动型的,夏天可以带一个薄的护膝,冬天的时候要带一个厚点的护膝。可以白天配戴,晚上不戴,让皮肤可以休息。无论冬夏,晚上睡觉都要穿长的睡裤。 3. 避免不良活动要注意避免给髋关节和膝关节带来高负荷的那些动作。不要蹲,不要跪,不要爬楼,不要爬山,不要背重的东西,不要抱着孩子走路。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不要蹲上蹲下去练膝关节。步行距离较长时,要适当停顿休息。 4. 合理活动与运动日常生活活动与体育运动锻炼是两种不同能量级别的活动。关节炎发作时,肯定是需要暂停运动锻炼,并减少生活活动,增加休息时间,症状越严重,越需要减少活动量。在症状缓解期,可以逐渐地少量增加活动量,循序渐进地先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再慢慢恢复运动锻炼。在无症状期,我们鼓励病人进行低负荷的低活动量的有氧运动,比方说平地散步,快走,慢跑,游泳,不剧烈的跳舞,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都是可以的,都是鼓励病人做的。年轻病人也可以进行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等非对抗性运动,一般建议每周2-3次比较合理,具体原则可以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8月10日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可以分次进行日常活动与运动,间断休息,慢慢提高活动总量,长期坚持,就能逐渐提高总体的活动能力。合理活动与运动的“范围”或者“量”把握:可以让你的关节告诉你,合理的活动量是指在自身关节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活动或者运动,其结果是使关节感到舒适而不是疼痛,不能够因为活动量的增加而诱发或者加重髋膝关节的疼痛与不适的感觉。在各种运动锻炼当中,个人比较推荐太极桩,对下肢的肌力有很大帮助,也有益于整体的身心调养,每天都可以少量多次地进行训练,从每次3-5分钟慢慢增加到15-30分钟,长期坚持,慢慢就会有效果。其他的诸如八段锦、五禽戏、广播体操等,这些比较均衡柔和的动作都是比较适合于中老年人的。具体的锻炼方法,可以搜索微信、抖音或者小红书,可以找到很多相关的教学视频,慢慢学。
姜允琦医师于2019年5月22日-25日参与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年会,进行air-table学术发言和壁报展示。获得大会的优秀壁报和Best-Air-sharer(最佳视频讲解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摩洛哥时间2024年4月16日上午10:00,塞达特哈桑二世医院护士学院的会议室内充满着欢声笑语,中国援摩医疗队塞达特分队向援助的驻地医院哈桑二世医院举行了一场药械捐赠活动。医疗队队员们在姜允琦队长的带领下准时来到了捐赠仪式的现场。摩方出席的人员有医院院长KHALIDELMOUNTASSAR、行政主管M.BENRAKIAMOHAMMED、手术室主任DR.BEMZAGHMILOUD、产科主任MME.HAMZAOUIAMAL以及病房和急诊科护士长等。自1975年开始,中国医疗援建塞达特地区已经有49年。医疗器械的捐赠一贯是我们医疗援助的一个重要项目。中国援摩医疗队为这次活动提前一个多月进行了精心准备和筹备工作。经过深入分析和细致调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精心挑选了包括医疗设备、消毒和消耗品在内的一系列医疗物资,总价值达10万迪拉姆。姜允琦队长发言分享了援摩医疗的发展历程。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相信中摩两国友谊之花能在两国人民的共同浇灌下愈发灿烂。哈桑二世医院院长发言表示由衷的感谢:“这次捐赠对我们医院的医疗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对中国医疗队的慷慨行为深表感谢。”随后,塞达特分队姜允琦队长和哈桑二世医院KHALIDELMOUNTASSAR院长在中摩双方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了交接证书。此次捐赠活动,传达了中国援摩医疗队对摩方的友好之情,切实在物资上帮助到了受援医院。中国医疗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前赴后继,始终践行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疗队精神,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继承和发扬中国医疗队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为中摩友谊的不断升华而努力奋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0:30
2025年1月20日,从巴黎飞往上海的万米高空上,法航AF116航班内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救援悄然展开。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第196批塞达特分队休假归国成员:上海市同济医院王晖医师、中山医院姜允琦医师、翻译陈雯婕临危受命,看护、救助了一名突发状况的中国乘客赵先生。这场紧急行动在国际航班上展现了中国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疗风采,将中国医疗队的人道主义精神镌刻在云端,王晖医师也受邀获得法航“空中医疗组”殊荣。紧急时刻: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当日夜半,长途飞行的洲际航班里多数乘客还在疲倦的沉睡——王晖医生所在机舱尾部忽然出现了嘈杂,可以恍惚的听到相隔不远的客舱处夹杂着汉语、法语和英语的仓促对话,似乎是有华人需要紧急救助,王医生马上警醒起来,靠近事发部位了解情况。得知一位上海籍的赵老先生在飞行途中突然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其妻子赵女士焦急求助,虽然乘务长Francine女士协同乘务员接到呼唤铃已经来到了赵先生夫妇所在的50排座位,同时向临近座位的法籍医师求助,但是因为语言不通带来沟通障碍,一时间惊慌的无法提供实际帮助,周围不明情况的外籍乘客也出现焦躁情绪。此时王医生观察到老先生在短暂的烦躁后逐渐失去了意识、头颈低垂,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刻向乘务人员表明了自己的中国医师身份,简单的托举下颌防止气道阻塞,同时指导乘务人员尝试将赵先生轻柔移动至最近的机舱尾部开阔处进一步展开诊疗。法航乘务人员对中国医师不熟悉、还在纠结如何合规展开合作救助流程,情况危急下王晖医师马上唤醒后排同行的姜允琦分队长并迅速沟通商议,一致认为必须立刻开始医疗救治,此时翻译陈雯婕主动到场。在狭窄的机舱环境中,两位医师顾不得繁文缛节,一边安抚患者家属情绪,一边详细追问病史和患者发作经历,凭借大胆的判断、默契配合,实施紧急救治:吸氧、监测主要生命体征、整备检查其他抢救设备……翻译陈雯婕全程协助沟通,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机组人员试图按照流程紧急协调法航医疗资源,甚至询问是否需要考虑紧急备降。经两位医师综合分析初步诊断,赵老先生可能是冠心病引发急性心肌缺血,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能,暂时不考虑血栓性急症:经过基本医疗支持,提醒慌乱的家属取出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含服后,老先生生命体征开始有好转倾向,意识逐渐恢复,稍微清醒的患者看到中国医师在身边,情绪稳定下来积极配合各项施救措施。此时,飞机还有近12个小时才能抵达浦东机场,患者是否再度面临生命危险是个未知数,不确定性的风险令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不安,机舱里的每一分钟都显得如此漫长。经过协调,机组成员终于可以在前排机舱比较宽敞的位置安置两位老人,但是没有多余的座位了,医师陪伴观察又违反机舱内不能站立的规定,出于对老人生命安全的考虑,王晖和姜允琦医师只能轮流在患者身边看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观察,老人逐渐转危为安,老伴的情绪也舒缓了下来,在余下的航程中王医生定时到前舱关照患者,指导间断吸氧和定时观察循环和下肢情况。他们忐忑的告诉王医生,其实他们没有子女在身边陪伴,在上海多次到同济医院、中山医院心内科就诊,国内完善的医疗、保健体系提供了周到的保障,让他们年近80仍感觉良好,老人们一时忽视了自己年迈的风险,此次独自出行险些酿成大祸。直到飞机在浦东机场平稳降落,老夫妇和医生都如释重负,互留联系方式并在到达口反复确认情况平稳后老人才惜别两位医师,王医生反复叮嘱即使在春节期间也要规范就医。云端回响:国际赞誉与文明交融,从非洲开启的使命 乘务长Francine女士盛赞中国医师“专业素养与无私精神,向法航同仁展现了中国医疗团队医师卓越的品格”,即使在万米高空,中国医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令她印象深刻,在飞行的尾声阶段她特地来到王医生所在的客舱座位,详细记录了医师信息并热情提出合影留念。航班落地后恰逢中国的新春佳节,法航向王晖发来致谢函,The AirFrance medical team—MédecinConseil部门的Vincent FEUILLIE顾问医师也向王医师发来邀请,加入法航空中医疗组“CommunityofDoctorsonBoard”。这是对王晖个人的肯定,更体现细微处国际社会对中国医疗队贡献的高度认可。 此次AF116航班上的救援行动,不仅是对同胞的救助,更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中“医者仁心”的普世价值。中国医疗队的足迹远不止于非洲,中国医生始终以仁心仁术传递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于危难时刻诠释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卡萨布兰卡的安法文化中心,一派喜庆热闹的景象。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正在这里举行春节联欢会。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坐落于摩洛哥的经济之都卡萨布兰卡,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哈桑二世大学合作共建,于2013年揭牌成立,是摩洛哥的第二所孔子学院。 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为基础,以学术交流为特色,在摩洛哥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和学术研讨活动。联欢会上,摩洛哥学生们表演了舞龙舞狮,中国功夫,太极,京剧青衣花旦等诸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他们用标准的汉语发音演唱中文歌曲,用流利的语言朗诵赞美中摩友谊的诗歌。出席联欢会的重要嘉宾包括中国驻摩洛哥大使李昌林先生、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郑琼女士、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总队长沙小苹女士、以及一些中资企业的代表。整场联欢会,气氛热烈,节目精彩纷呈。台上载歌载舞、台下欢声笑语。医疗队们放松心情,在异国他乡也感受到了过年的气氛。
又一台截肢手术结束了,患者家属们喜悦地拥抱着两位援摩中国医生,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这是一位75岁的患者,糖尿病数十年,右下肢从脚趾尖到小腿肚已经完全坏疽,只有截肢才能阻断坏疽与感染的扩散。在手术前,摩方麻醉医师的评估建议我们对患者进行腰麻,因为对于高龄患者而言,腰麻的手术风险相对小。但是这位患者腰椎存在严重的脊柱侧弯与骨刺增生,在坐位和卧位的两种体位下,多次尝试腰麻,都没成功。想要继续手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全身麻醉。全麻的风险会高很多,要截肢的高龄患者整体身体机能很弱,进行全麻的风险大,甚至存在手术导致死亡的可能。在这样情况下,当地的摩方医生都会将患者转移到卡萨布兰卡的大医院治疗。医疗队麻醉科的徐睿医生再次评估患者,认为全麻可以尝试,虽然风险高于腰麻,但仍有把握可以顺利完成手术。上海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骨科的分队队长,姜允琦医生,与摩方医生一同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充分告知家属目前的治疗困境与可能遇到手术风险。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得知患者的家庭非常贫穷,能将患者送到塞达特进行手术,已经是家里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没有经济条件再将患者送往卡萨布兰卡的大医院。患者儿子正在使用的手机,还是无法使用微信的非智能手机。在得到患者家属的充分理解并完成知情同意的签字后,我们准备进行全麻手术。为了给患者“再上一层保险”,在全麻开始前,我们还沟通了ICU的床位,以备患者术后的监护。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后,我们给病人上了全麻。手术中,姜允琦医生主刀,和来自上海华山医院的高堪达副主任医师密切配合,尽可能地缩短患者处于全麻状态下的时间,迅速顺利地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平稳苏醒,没去ICU,返回了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观察两天后,平安出院。照片上居中的医生是姜允琦分队长,照片左侧的是高堪达副主任,右侧穿着红黑衣服的是患者儿子,紧紧拥抱着两位手术医生。在摩工作的每一位医疗队队员都会继续精进自己的医疗技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医疗队的影响力,奋进新征途!
12月28日我们应邀至穆罕默迪耶(Mohammedia)文先生家中做客。这是一个中摩家庭,中国爸爸文先生来自山西,来摩工作十余载,漂亮的摩洛哥妈妈曾在上海学习过中文,喜结连理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虎宝宝。当我们走进文先生家时,立即感受到温暖和好客的气氛。温馨整洁的家,散发着浓浓的摩洛哥风情,地上铺着厚实的地毯,沿墙放着长型沙发,客厅里播放着久违的中文频道。宝宝穿着中国奶奶购置的虎头鞋害羞地贴着爸爸,温馨的一家将中国与摩洛哥习俗完美结合。文夫人与母亲一直在厨房忙碌,从精巧的餐前甜点到香喷喷的couscous,整餐全手工制作,不得不感慨摩洛哥妇女的勤劳与好手艺。中摩口味的融合体现了家庭中文化的和谐。文先生一家的情谊源于之前一次看诊。上个月,从总队获悉在穆罕默迪耶一位中国同胞需要帮助,患者家中一名一岁多幼童一侧手臂疼痛不适。穆罕默迪耶是摩洛哥西岸大卡萨布兰卡大区的港口城市,紧邻卡萨布兰卡,以海滩闻名,离塞达特约80公里。华人同胞求助,在所不辞。这名患儿就是文先生的儿子,据其述,这天宝宝在家中玩闹奔跑,不小心从沙发跌落后大哭不休,前后检查了半天,爸爸发现在触摸宝宝右侧手臂时很痛苦,他也拒绝使用右侧手臂。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经过视诊和轻压触诊受影响的肘部时,发现有明显压痛,活动明显受限。在排除了腕关节及肩关节损伤及骨折后,我们的骨科医生考虑桡骨头脱位可能性大。与文先生一家沟通后,建议先进行手法复位,如果复位失败再考虑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细心感知,大胆操作,使用外旋屈曲法,一次复位成功。复位前疼痛哭闹不止的宝宝,也愿意举起胳膊和我们握手,效果立等可见。桡骨头半脱位是幼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小儿桡骨小头关节面呈卵圆形,韧带发育比较薄弱,一些孩子会反复发生。我们也将如何复位的方法告知了文先生,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也许能用得上。 再次感谢文先生一家人的盛情款待!在异国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用医术传递善意,对方用行动反馈谢意,虽在寒冬,但真切体会到医患之间双向奔赴。我们积极融入受援国,尽己之力,帮助每位华人,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是中国医生治好了我!”哈桑二世医院是摩洛哥赛达特省唯一的公立医院,需要满足百万人口的就医需求,可它仅有100张床位。以骨科为例:没有开设门诊,全院仅依靠2位医生在急诊24小时轮班,往往前一个患者做完手术,下一个患者所需的手术耗材或药品就告急了。2023年10月27日,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的姜允琦医生作为第196批援摩洛哥中国医疗队塞达特分队队长,率10人团队前往哈桑二世医院开展为期二年的医疗援助。初来乍到的医疗队员们除了要克服语言的交流困难外,医疗设备老化,器械、药品匮乏,缺血、消毒措施不到位、急诊操作容易出现感染等更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手术时,没有大拉钩,他们就用两个小拉钩并在一起用;每一根缝线都用到最后一点,缝线的缝针太小影响缝合速度,队员们也努力适应。姜允琦说,队员们用尽自身所学投入诊疗工作,同时授人以渔,向当地医护传道解惑;并积极与院方沟通,反映需求,改善当地诊疗条件。在摩洛哥,创伤、开放伤以及糖尿病坏疽的病人很多。姜允琦接诊的第一个患者是一位110岁高龄的老年女性,一周前因为手外伤,做了清创缝合后出现了感染。姜允琦意识到只有向当地医生灌输规范无菌操作的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状。于是,他邀请当地医院的医护一起观摩手术:操作时应佩戴口罩和帽子,无菌的手套;创面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和碘伏水冲洗;坏死组织用无菌的器械剪除与清除;再用无菌的纱布敷料覆盖伤口。术后老人恢复良好,并向姜允琦等援摩医务人员表达了谢意。一次值班时,姜允琦碰到了一名左脚踝有开放伤、两根肌腱断裂的中年男性。病人就诊时,脚踝和大脚趾都抬不起来,伤势严重。姜允琦果断决定立刻手术,为伤者缝合肌腱,并固定好了石膏。术后,麻醉效果还未完全消失,病人就强撑着用手臂支撑着坐了起来,只为第一时间表达感谢,并在合影留念后一再表示要珍藏照片:“这次手术是中国医生为我做的,他们治好了我!”作为队长兼分队支部书记,姜允琦除了完成日常诊疗,还负责全队管理工作。由于队员们分布在普外科、妇产科、麻醉科、骨科及后勤等多个科室,平时只能通过线上交流。为此姜允琦策划组织每月一次的全队会议,以了解大家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当队员遇到困难时,姜允琦总是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渡过“生活关”、“工作关”。援摩至今,从一开始的“人生地不熟”到现在“独立24小时值班”,姜允琦收获了摩洛哥人民的感谢、赞誉及作为医生的成就感、满足感。“我们在这里治愈一名名患者,是祖国和人民交予的光荣使命和重要任务!”姜允琦说,自己会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讲好医疗援摩的“中国故事”、“中山故事”。
摩洛哥时间2023年10月30日上午10:00,塞达特哈桑二世医院护士学院的会议室内充满着欢声笑语,塞达特医院为第196批中国援摩医疗队举行简单而庄重的欢迎仪式。会议现场照片 出席欢迎会的摩方代表有:卫生厅厅长 M.AITELKHADIRMOHAMED、医院院长KHALIDELMOUNTASSAR、医院医务总监 M.ELKHAOUDISAID、医院经济行政总监 M.BENRAKIAMOHAMMED、大外科主任 DR.LABDAOUATABELAZIZ、麻醉科主任 DR.BEMZAGHMILOUD、产科主任 MME.HAMZAOUIAMAL以及手术室、病房和急诊科护士长等。 首先,塞达特卫生厅厅长 M.AITELKHADIRMOHAMED致辞,对新一批中国援摩医疗队塞达特分队到院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他高度认可中国医疗队,认为中国医生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对待患者认真负责;希望我们新一批的队员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其次,上一届医疗队长张建海主任代表老队发言,感谢摩洛哥院方在2年内对中国医疗队的支持,希望院方能一如既往地对新队支持。同时祝愿新的队伍在接下来的2年时间内工作顺利。 随后,新一批的中国援摩医疗队塞达特分队全体队员首先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并由分队长姜允琦作了发言,姜队表示非常荣幸能来到塞达特哈桑二世医院参加工作,我们全体队员一定会全心全意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衷心希望我们的工作能为推动中摩友谊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会议中,各个医疗科室负责人分别与我们队员们进行沟通,讨论了具体临床工作内容及工作时间安排。卫生厅厅长 M.AITELKHADIRMOHAMED还向新老队伍赠送鲜花,表达对中国医疗队工作的感谢。欢迎会现场照片 我们回赠了卫生厅厅长 M.AITELKHADIRMOHAMED一幅中国传统的卷布画。该画卷上展示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建院之初楼房建筑到现有新建的外科大楼,显示出医学的进步的医院的发展,也寓意摩洛哥哈桑二世医院会有同样日新月异的变化。 最后,全体医疗队和摩洛哥医院代表在象征中摩友谊的援摩医疗队40周年纪念碑前合影留念。在接下去的援摩工作中,我们将秉承援外医疗队的精神,竭尽所能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履行好援外医疗队员的职责。全体医疗队员和摩洛哥医院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