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有一些相关的血液标志物。 一、甲状腺球蛋白(Tg)来源与意义: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对于甲状腺全切术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患者来说,甲状腺球蛋白是一个很重要的监测指标。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全部切除后,血液中的甲状腺球蛋白应该处于极低水平。如果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升高,往往提示可能有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不过,对于甲状腺还存在的患者(如只进行了部分切除或结节切除),甲状腺球蛋白的诊断价值相对有限,因为正常甲状腺组织也会分泌甲状腺球蛋白,使得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情况较为复杂。影响因素:甲状腺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甲状腺炎等良性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导致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升高。同时,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的不同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作用机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常常会升高。当存在甲状腺癌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同时发生的情况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可能会干扰甲状腺球蛋白的检测。因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可以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甲状腺球蛋白检测的准确性。临床应用:如果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那么在监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时,就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检测方法或者对甲状腺球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更加谨慎的解读。同时,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存在也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背景,这对于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判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降钙素(Ct)与甲状腺癌的关系:降钙素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在甲状腺髓样癌(MTC)中,降钙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物。因为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的C细胞,所以这种癌细胞会异常分泌降钙素。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降钙素水平,可以对甲状腺髓样癌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和复发监测。一般来说,血清降钙素水平显著升高是甲状腺髓样癌的一个重要特征。检测注意事项:在检测降钙素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良性的C细胞增生或者其他非甲状腺髓样癌的情况也可能导致降钙素轻度升高。所以,对于降钙素升高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如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来综合判断是否为甲状腺髓样癌。 四、癌胚抗原(CEA)联合应用价值:癌胚抗原本身不是甲状腺癌特有的标志物,它在多种癌症(如结肠癌、胃癌等)中都可能升高。但是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癌胚抗原常常和降钙素同时升高。所以,临床上常将癌胚抗原和降钙素联合检测,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病情评估和复发监测。当这两种标志物同时升高时,对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准确性会有所提高。 这些血液标志物在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监测以及复发判断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们都不是绝对的诊断标准,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多种方法来综合判断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的情况。
🔥#甲状腺结节10问10答#🔥你关心的问题,这里都有!👀听说甲状腺结节的人很多?你关心过这个话题吗?今天,小博带你解锁关于甲状腺结节的10个热门问题!👇1️⃣Q:啥是甲状腺结节?A:就是甲状腺里长了个“小疙瘩”啦~不过别怕,大部分都是良性的哦!2️⃣Q:为啥会得甲状腺结节?A:可能是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碘摄入不足或过量、放射性暴露、情绪压力都可能让你“中招”!3️⃣Q:甲状腺结节有啥症状?A:大部分人都没啥感觉,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颈部不适、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等。4️⃣Q:咋检查甲状腺结节?A:去医院做个颈部超声就好啦!简单、快捷、准确!5️⃣Q:咋判断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A:医生会综合考虑结节的大小、形状、边界、钙化等因素来判断。别怕,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哦!6️⃣Q:甲状腺结节咋治疗?A:消融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听医生的话,选择合适的方法哦!7️⃣Q:甲状腺结节会自己消失吗?A:大部分不会,但有些良性结节可能会稳定下来,不再生长。8️⃣Q:咋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A: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啊!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都很重要!还要避免过度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和有害化学物质哦!9️⃣Q: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咋办?A:赶紧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啊!别怕,保持好心态和生活习惯,听医生的话进行治疗和管理哦!🔟Q:甲状腺结节会传染吗?A:不会啦!甲状腺结节本身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所以不会传染。但是,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甲状腺炎等疾病可能会引起甲状腺结节,这些感染可能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所以,还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哦!👉一起了解甲状腺结节,关爱甲状腺健康!💪
肺癌在早期可能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这有几个原因:肿瘤大小和位置:在癌症的早期,肺癌的肿瘤可能相对较小,并可能位于肺的深部位置,因此不会对周围结构或气道产生明显的压力或阻塞,导致症状。缺乏痛感神经:肺部内部并不富含痛感神经,因此即使有肿瘤存在和生长,也可能不会引起显著的疼痛或不适。非特异性症状:如果出现早期症状,例如轻度咳嗽、乏力或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其他常见的、非癌性的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或支气管炎。肺的功能储备:人体具有两个肺,而且每个肺都有多个肺叶。即使其中一部分受到影响,其他部分的健康肺组织可以继续维持大部分呼吸功能,因此早期可能不会有显著的呼吸困难或其他症状。慢性发展:有些肺癌可能缓慢发展,因此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由于这些原因,肺癌在被诊断时常常已经进展到中晚期。这也是为什么推荐某些高风险群体,如长期吸烟者,进行定期的肺癌筛查,希望在癌症尚处于早期时进行检测和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期。
目前的科学研究没有直接将肺结节与喝酒之间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然而,长期和过量饮酒对健康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其中一些可能增加肺癌和其他肺部问题的风险,从而间接地与肺结节有关。以下是一些与酒精消耗与肺结节相关的因素:肺癌风险增加:长期和大量酒精消耗与肺癌的风险增加有关。肺癌是一种与吸烟最紧密相关的癌症,但饮酒也可以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免疫系统受损:长期酗酒可以削弱免疫系统,使机体更容易感染或发展炎症,这可能与某些肺部问题(如感染或炎症)有关。维生素缺乏:酗酒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和营养素缺乏,这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一些维生素和抗氧化剂对于保护肺部健康是重要的。需要强调的是,肺结节本身可以有多种原因,包括感染、炎症、良性肿瘤或肺癌等,而不仅仅与酒精消耗有关。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发现了肺结节或有相关症状,应尽早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同时,减少或戒除酒精消耗是有益于整体健康的决策,特别是对于那些担心肺癌和其他健康问题的人。
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是两种不同的甲状腺疾病,但它们有时可以同时出现或者一个状况可能导致另一个状况的出现。以下是这两种疾病的简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1)甲状腺炎: 是指甲状腺发炎的一组疾病。 最常见的形式是桥本病,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 其他形式的甲状腺炎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和药物引起的甲状腺炎。2)甲状腺结节: 是甲状腺内的一个或多个增生的小块。 结节可能是囊性的、实性的或混合性的。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但一小部分可能是恶性的。两者的关系: a.在有些人中,长期的甲状腺炎(特别是桥本病)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的形成。而甲状腺结节在诊断过程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其性质,例如超声检查、细针抽吸活检等。 b.有时,持续的炎症可能使得甲状腺组织的某些部分受损并形成结节。 c.同时,存在甲状腺结节的人也可能独立地发展甲状腺炎,尽管这两者并不总是直接相关。 总之,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相互关联。如果怀疑有甲状腺问题,最好寻求内分泌科医生的建议。
甲状腺结节患者在饮食上通常无需特别的限制,但可以采取一些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以维护甲状腺健康和减轻不适。以下是一些建议:碘摄入控制:确保不过度摄入碘。尤其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摄入过多碘可能导致甲状腺问题。避免食用高碘食物,如海藻、海产品和碘化盐。谨慎消耗大豆产品: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一种称为异黄酮的化合物,可能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吸收。虽然通常情况下不会对甲状腺健康造成问题,但在极端情况下,大量摄入大豆制品可能会引起问题。因此,建议甲状腺结节患者在饮食中适度消耗大豆制品。保持适当的碘水平:不要过分限制碘的摄入,因为甲状腺需要碘来制造甲状腺激素。如果您担心碘摄入不足,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确定适当的碘摄入水平。多样化饮食:饮食多样化有助于确保获得所有必需的营养素。包括各种蔬菜、水果、全谷物、健康蛋白质来源(如鱼、瘦肉和豆类)以及适量的健康脂肪。减少加工食品:避免高盐、高糖和高饱和脂肪的加工食品。这些食物可能对整体健康和甲状腺功能有不利影响。适度控制卡路里: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可能对甲状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监控甲状腺结节: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监测,以确保甲状腺结节没有增大或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请注意,这些建议是一般性的,并不适用于每个甲状腺结节患者,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如果您被诊断出有甲状腺结节或担心甲状腺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以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计划。医生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饮食和治疗方案。
我们常说的肝癌主要包括常见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对少见但恶性度更高的胆管癌,和混合型癌。肝癌治疗与其他肿瘤不太一样。总的来说,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介入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消融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性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当然,还有一些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可以尝试,后面会提到。
大家现在在大医院里,经常会看到诊室列表里有“介入科”的字样。“介入”听起来怪怪的,像是“进入”的意思。这是什么科室?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医学史上,主流的医学专业分类都是按照人体的功能系统而分的,比如呼吸科、心血管科、神经科、消化科等等。后来跟随治疗方面的技术进步,外科技术逐渐成熟,外科成为了一个和内科平行的大学科,进而比如心血管科,便分为了心内科和心外科,神经科也变成了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等等。大约30年前始,出于对患者身体的保护,追求小创伤的“微创”技术突飞猛进。外科原来“开膛破肚”的开放性重创手术,现今逐渐转为以腹腔镜、胸腔镜等腔镜为基础的微创外科手术。这种技术,只需要在患者身体上“钻”几个直径几厘米的洞,伸进几根“管子”,就可以获得和开放性手术几乎一样的治疗效果。当然,因外还是外科大夫在操作,所以仍然归在外科范畴内。然而,微创外科还是有一定创伤的,要在肚子上“钻洞”。而且因为内部刺激较大,和开放性手术一样,做过一次后,患者身体里的免疫系统会让肚子里的脏器相互粘连,阻挡外来物的入侵,术后肚子里简直“乱成一锅粥”了,如果病症复发,想再“钻洞”进去可就太难了。而且通过“管子”看肚子里面,视野受限;尤其对实心的脏器,比如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等,我们还是看不到脏器里面的样子。那么有没有创伤更小,还能看到实心脏器里面病灶的方法呢?近些年,随着影像技术、材料学的进步,顺应疾病治疗上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比外科腔镜更加创伤小的“介入科”应运而生了。传统外科腔镜是在伸进体内的“管子”头端装个摄像头,让医生可以看到身体里面的情况。介入科则依靠先进的影像技术,比如B超、CT或MRI,看着这些技术生成的影像,沿着身体本来就有的管道(比如血管、胆道、气管、食管等),使用很细小的技术装备进入体内,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对身体原有结构的破坏,然后完成诊断和治疗操作。新一代的介入技术,还可以从皮肤用细长针或管精确穿刺到指定部位进行操作。不但创伤小、可以反复治疗,还可以看到实心脏器里面。因此在治疗这些脏器里面的问题的时候,比如肝癌、肺癌等,介入科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且很多外科无法治疗的患者,介入科都可以尝试,在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喜人的疗效。因为这项操作不需要外科医生完成,影像科和内科医生接受专业培训后也可以完成,因此,介入专业并没有归入外科系统。介入技术应用最广的是肿瘤、神经、心脏和外周血管疾病4个方面。所以在很多医院,主要是这些患者会看介入科门诊。大家可以看出,介入科和外科一样,都是基于医学装备和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学科。然而介入科非常年轻,且介入技术进步飞快,不断有新技术新装备出现,连很多医生都搞不清楚介入科在做什么。不过介入技术疗效确定,创伤小,优势明显,各个国家的很多疾病治疗指南都已经加入了介入技术作为一线或二线治疗方法。本文系李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有些患者朋友在去医院看肝病的时候,医生告诉他,他得的是“胆管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是什么?和肝癌是什么关系?肝癌分成3种,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型癌。混合型癌,顾名思义,就是肿瘤里前面两种细胞都有。肝脏内有肝细胞,也有负责输送肝细胞合成的胆汁的胆管。胆管则由胆管上皮细胞和其他一些细胞构成。这些胆管上皮细胞如果出现问题,转变成癌细胞,那么形成的癌就是胆管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只有肝细胞癌的十分之一左右。胆管细胞癌从位置上分,可以分成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外胆管细胞癌,即源自肝脏内的胆管上皮细胞和肝脏外的。我们俗称的“肝癌"中的胆管细胞癌,则是指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又可以分成3种:(1)肿块型;(2)管周浸润型;(3)管内生长型。其中,肿块型最常见(60%-80%)。外科和介入科可以治疗的、也是结果最好的一种类型,就是肿块型,因为它有明确的一块肿瘤。其他两种则都沿着胆管和胆管周围生长,形态很不规则,不好处理。胆管细胞癌的预后,也就是生存期,不好,而且非常容易复发。它对化疗和放疗不怎么敏感。所以如果外科和介入科无法上手治疗的话,患者的生存期就很不好了。当然,新的治疗选择也出现了,比如靶向药物,PD-1抑制剂。虽然有些指南推荐它可以作为外科/介入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或治疗失败后的替代治疗,但其疗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才可以。
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营养支持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到最后的终末期,都会出现恶液质。恶液质是患者营养不良导致严重消耗后身体出现的极度虚弱的状态。这个阶段的患者非常的虚弱、痛苦煎熬。一旦出现恶液质,患者的生命也就快走到了尽头。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防止营养不良及肿瘤恶液质的发生,增强患者的体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却陷入了很多的误区。误区一:多喝汤可以补充营养很多人普遍认为,用众多的高营养食材,如猪蹄、羊肉、乌鸡、牛骨等,熬汤,把残渣扔掉,然后把汤喝掉,这样才能最好的补充营养。因为“精华都在汤里”。这也是有很多人都喜欢给得肿瘤的患者煲汤。但其实,无论是哪种汤,主要的成分是水,其中的营养成分很少。虽然里面也含有少量的营养物质,但是大量喝汤,会产生饱胀感、稀释胃酸,并不利于进食,也无助于补充营养。汤对于一部分进食困难的患者,也许有一点的营养补充作用。但是不如牛奶、粥的营养价值。而且,如果是给只能进流食的卧床肿瘤患者补充营养,可以将土豆、各种肉、蔬菜、豆制品等等搅拌成糊,单独食用,或搅进粥里,然后让患者食用,这样效果比汤好多了。误区二:吃的越多,肿瘤生长得越快不少肿瘤患者选择素食或吃半饱,因为认为这样可以限制肿瘤的营养供给。但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证据证明,这种饮食方式可以抑制肿瘤生长。正常的机体需要足够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的日常功能。肿瘤患者同样需要足够的营养。如果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放疗、手术等等治疗,则机体需要更多的能力来支持运转。营养状态好的患者对于治疗的耐受要明确优于营养状态差的患者。营养状态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也要更多些。美国癌症协会曾有报道,肿瘤患者需要的营养比正常人高约20%。肉类、蛋类、牛奶、豆类等都是优质的营养来源,也是机体修复损伤的重要原材料。因此,癌症患者不要忽视营养补充。饿死癌细胞的饥饿疗法没有任何依据。误区三:“发物”会加速肿瘤生长“发物”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说法,一般包括羊肉、苜蓿、韭菜、海鲜、豆芽等等食物。这些食物可以刺激机体内的毒物释放,或加重炎症反应,这些会使有伤病,包括肿瘤,的患者病情加重。这种说法仍待考证,目前并没有确实的研究证据证明这一点。而且其与肿瘤的相关性也需要验证。而丰富的饮食对于营养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没有必要一味躲避“发物”。误区四:盲目依赖保健品和抗癌食物很多患者在网上、电视上,或从患友、朋友和亲戚那里听到某些保健品、抗癌食物可以起到抑制肿瘤的效果,因此单纯依赖这些补品抗癌。这是完全错误的。市面上的保健品并没有明确的抗癌效果。如果证据充足,那么国家就应该把他们列入医学的药典当中来推广了。很多此类补品都号称有抗癌、加强营养的作用。这些补品中可能加入了具有报道中有抗癌作用的成分,但很多抗癌成分是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用足够的剂量和正确的用法才可以发挥抗癌效果的。保健品里的这些成分都不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也不要指望他们可以起到抗癌的效果。很多人重视保健品而忽视了正常饮食,这也是不正确的。保健品、抗癌食物并不能代替正常的饮食所提供的充足、丰富的营养。过度依靠保健品,反而会影响正常饮食,容易引起营养不良。误区五:打营养针、输营养液就不用正常吃饭了营养针和营养液是配置出来给不能正常饮食或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患者用的,是不得已的营养补充方式。虽然营养针和营养液的配方精细,但仍然无法完全替代吃饭。正常餐饮提供的营养比这些更加全面,能更有力的为患者提供持续的营养。而且长期的打营养针或静脉输营养液,不从正常的人体消化道进食,会导致消化道黏膜萎缩,消化功能减退,导致更严重的营养和健康问题,得不偿失。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患者无法正常饮食的时候,可以用营养针或营养液给患者提供过渡性的营养支持。一旦患者恢复了饮食能力和肠道功能,则应尽快回复正常饮食方式。正确的饮食习惯,对肿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错误的误区要尽量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