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前各型各类肺大疱,包括简单型、复杂型、复发型等,如果合并自发性气胸,首选胸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治疗中2-3厘米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切口小,疼痛轻。无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微创麻醉,术后无需常规留置引流管,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治疗后治疗后0天术后拍片恢复良好,1-2天即可出院。
治疗前 70岁患者,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直径约3厘米,考虑胸腺瘤可能性大。 治疗中 2.5厘米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全胸腺切除术,术后无需安置胸腔引流管。 治疗后 治疗后1天 术后第一天拍片恢复良好,顺利预约出院。
治疗前53岁男患,重度吸烟史,右肺下叶直径5.5厘米肿物,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明显肿大融合,肺内多发小结节,右侧少量胸腔积液。治疗中术中探查见11i组淋巴结已累及中叶支气管和中叶静脉,遂在单孔胸腔镜下完成单向式右肺中下叶联合切除,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后治疗后7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术后病理结果为ⅢA期肺癌,但患者已是非常幸运了:①术前已有胸腔积液,但术中切除胸膜多发结节,均为良性,排除了肺癌胸膜转移(M1a);②肺内多发小结节,术后病理证实为错构瘤等良性结节,排除了肺癌肺内转移(T3-4);③患者吸烟每日约40支,长达30余年,而术后病理结果为肺腺癌,且EGFR有突变,适合靶向药物治疗。作为外科医生,已深感欣慰。祝福患者在后续的靶向药物治疗中继续获益。
治疗前 血肿瘤标记物是临床常用的化验指标,但它仅是诊断肿瘤的参考指标,并非肿瘤确诊的金标准。 此前曾给大家介绍过血CEA高达200多的ⅢA期肺腺癌病例,今天介绍的病例:右肺中叶2cm病灶为腺癌(图1),右肺上叶5mm磨玻璃结节为微浸润腺癌(图2),右肺叶间胸膜3mm实性结节为转移癌(图3)。 治疗中 术中发现肿大融合的LN11与12均为转移癌,已累及中叶支气管根部与肺动脉中间干。 3cm单孔胸腔镜成功完成肺癌根治术,术后分期为ⅣA期,但患者术前的肿瘤标记物均正常。 治疗后 治疗后3天 患者术后拍片恢复良好,顺利拔除引流管,并预约出院。
治疗前女性,62岁,右肺上叶肿物累及右肺中叶,最大径近5cm。术前血CEA高达200多,所幸术前检查未发现确切的远处转移。治疗中术中见肺门淋巴结明显肿大融合,累及上叶各血管分支,连支气管动脉也未能幸免。4cm单孔胸腔镜下成功完成肺癌根治术。治疗后治疗后3天患者术后3天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ⅢA期肺腺癌,除了肺门淋巴结之外,上下纵隔淋巴结也均有转移,建议后续进一步药物辅助治疗。
治疗前45岁女患,间断咳嗽2个月,检查发现左肺上叶混杂密度结节,直径约1.8cm。治疗中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左肺上叶固有段解剖性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后治疗后3天术后拍片恢复良好,顺利拔除引流管,并预约出院。术后病理结果为早期癌。
治疗前42岁女患者,体检发现左肺下叶实性肿物,最大直径超过4cm。治疗中4.5cm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左肺下叶切除术,术中病理结果为慢性炎症,局部肺泡上皮异型增生。但临床考虑肺癌可能性大,故进一步加行淋巴结廓清术。治疗后治疗后3天患者复查胸片恢复良好,顺利拔除引流管,预约出院。术后病理结果为浸润性腺癌。
治疗前左肺上叶周边型肿瘤,与胸壁关系密切,体积较大,最大径>7厘米(T3)治疗中无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病理结果为肺印戒细胞癌(SRCC),术后分期为pT3N0M0SRCC肺部原发者相当罕见,在肺腺癌中仅占0.14~1.9%,预后不容乐观。治疗后治疗后3天术后恢复良好,顺利拔引流管出院。
一、网上复诊我院现已开通互联网门诊服务,大家可以微信扫描下图中我的二维码名片,随时随地在“网上复诊”里联系我,非常方便。此外,微信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亦可以“预约挂号”,按照指定日期和地点到医院门诊诊室里找我面诊。同时,“好大夫在线”也是非常成熟的网络门诊平台,欢迎大家在“好大夫在线”平台上联系我就诊。二、预约挂号目前我院门诊实施网上预约挂号模式(网上可查询和预约一周之内的号源)和现场人工窗口挂号模式(号源有限,且疫情期间,不提供现场挂号或加号),特殊情况可以联系医生申请临时加号。预约挂号网址:http://t.cn/A6wC4DbY本人胸外科门诊出诊日期不固定,多为周四或周五,提前一周开始网上预约挂号(具体以医院门诊部在网上预约挂号平台发布的出诊信息为准)。出诊地点设在:①和平院区门诊楼(1号楼)三楼C区2诊室②浑南院区肿瘤治疗中心一楼门诊2诊室因工作安排,上述两个院区出诊地点不定期轮换(具体以医院门诊部在网上预约挂号平台发布的出诊信息为准),但收治患者住院的病房都在浑南院区(我院胸外科病房主体已从和平院区搬迁至浑南院区)。大家可以直接微信扫描上图中我的二维码名片,查询本人最近的出诊信息,同时网上预约挂号。此外,也可以在我院
在网上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医生要求上传X线、CT、MR片的情况,但有些病友上传的资料实在质量太差,影响医生的观察及判断。今天在这里给病友们一些拍这些照片的建议。尽量在纯白色的光线下拍摄,比如在医院的观片灯上拍。如果在家里,可在家用的电脑屏幕前拍摄。首先,需要先设置一个相对纯白色的光源。设置方法:在桌面上新建一个.txt文档,并让其最大化(如下图);拍照时注意事项:1.把相机的分辨率尽可能设置得高一些,这样拍出的照片会更清晰。打开相机的参考线,这样拍出的照片“横平竖直”,不会太倾斜。 2.选用相机的“黑白”模式(如上图)。3.关闭自动闪光功能。避免使用闪光灯。4.请在一个相对黑暗的环境中,比如,拉上窗帘等,避免拍出的图片上有大的反光斑。5.尽量不整张拍摄CT或核磁片。这样每一张图片太小,会影响观察。可以把整张图片分为若干部分,分别拍摄。6.尽量保持手机与图片的平行,避免图像变形,影响观察。7.拍照完成后,用手机自带的软件进行简单的裁切。 示例:好的照片:最好这样一幅一图地拍,或四幅一图地拍, 不好的照片:这样的照片,大的病变还能凑合着看,小的病变根本看不清,而且图片倾斜太重,或有反光。 本文系刘现立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