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关节镜?关节镜是通过很小的切口孔洞,将具有照明的透镜金属管插入关节腔内,在关节的内部将图像在监视器上放大,观察关节内的病变情况,因此比关节切开后肉眼观察的更准确,同时从另外的小切口孔,插入检查或手术的器械,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全面检查和进行手术,是近年来才发展高新技比较迅速的微创手术技术。很多人认为关节镜检查照一下就可以完成,实际上是一种微创手术。二、关节镜有什么特点?关节镜由于可看到关节内几乎所有的部位,因此比切开关节看的更全面;由于图像经过放大,比切开关节看的更准确;由于切口很小,创伤小,疤痕少,康复快,并发症少,有些情况下麻醉过后,即可下地活动,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大有好处。对关节疑难病症的确诊,对困扰患者多年的伤痛,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概括的讲,是一边检查,一边手术,检查、治疗同时进行。三、哪些伤病适合关节镜手术?以膝关节为例,绝大多数膝关节的伤病都适合关节镜手术,像不明原因的关节肿胀,各种滑膜炎,轻、中度的创伤性骨关节炎,或老年性退变性骨关节炎,关节内游离体,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急性关节扭伤,髌骨半脱位等。关节内感染也可以通过关节镜检查冲洗。四、关节镜是否能完全替代关节切开手术?答案是不能,因为仍有部分伤病只能通过切开关节才能解决,像非常严重的骨关节病,需要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严重的膝关节结核需要切开关节融合,滑膜特别肥厚等都需要切开关节。另一方面在适于关节镜手术的伤病有时由于种种原因仍需切开关节手术或关节镜手术与切开手术相结合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当医生告诉您可以进行关节镜手术,同时并不能完全排除切开关节手术的可能性。五、作为病人如何配合?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身检查,身体的重要脏器没有严重的疾病,没有呼吸道等感染,膝关节周围包括大腿及小腿没有皮肤破损,疖肿等。术前要进行局部的皮肤清洗,保持清洁,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手术当中需严格按照医生及护士的要求去做,有任何不适应首先向医生,护士通告。麻醉过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如腿部肌肉收缩锻炼,直腿抬高锻炼,在肌肉力量恢复后经医生允许方可下地走动,以免扭伤关节或摔倒,多数情况,在术后2周伤口拆线。所有进行了关节镜手术的病人,都应在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到手术医生那里进行复查,以便得到专业指导,同时也使医生知道治疗效果,改进技术。 六、关节镜手术可能有什么并发症?一般的讲,几乎没有什么严重的并发症,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伤口感染,但要比骨科其它手术,关节切开手术发生率要低,上千人当中可能发生几个,另外一个并发症是由于关节镜的器械都很纤细,有可能断裂,但也是上千人中才可能发生,因此关节镜手术总的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我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运动医学研究所 学习膝肩踝肘腕关节镜技术、关节置换、保膝截骨矫形等技术,并与北医三院老师成立好大夫专家团队更好服务本地患者。欢迎好大夫客户端咨询
膝关节是人体运动链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时也是人体内最复杂的关节。跑步时,膝关节除了要承担体重的重压,还要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因此膝关节是跑步中易损伤部位之一。 膝关节损伤后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师检查治疗后,可在家锻炼,循序渐进切勿暴力激进练习,否则加重损伤。通过进行大腿的伸展运动可以预防受伤及消除疲劳。1. 大腿前侧伸展法一坐在地板上,两脚并拢向前方伸展,将双手置于臀部两侧支撑身体将任意一侧的膝盖弯曲将脚后跟置于臀部旁边。若轻松完成,进步下一个步骤一边吐气,一边慢慢将身体向后仰,双手肘部贴住地面,并保持该姿势,请注意不要抬起膝盖和腰部,另一侧也重复相同动作可以尝试将伸展的脚直立起来 这样能让大腿得到充分的伸展另一侧也重复相同动作2. 大腿前侧伸展法二将两脚脚后跟并拢,身体站直,弯曲右侧膝盖,右手抓住右脚的脚步,注意保持平衡若轻松完成,进步下一个步骤再加上左手,用两只手抓住右脚的脚背,背部伸直,把右脚的脚后跟往臀部提拉,将膝盖往腿轴的后面拉另一侧也重复相同动作侧卧在地面上,弯曲右侧膝盖,右手抓住右脚的脚背左手向头部上方伸展,将脚后跟往臀部提拉,将膝盖向后方提拉3. 大腿后侧伸展法一仰卧之后将膝盖立起,右侧膝盖保持弯曲状态向上抬,两手抓住右脚脚踝的上方一点部位,将右脚抬起,让右侧膝盖慢慢伸展抬起右脚时,将其拉往胸部方向,让右侧膝盖慢慢伸展,如果感到大腿后侧正在伸展的话,就暂时保持该姿势静止,另一侧也重复相同动作尝试将抬起的脚的膝盖完全伸展,不只是大腿后侧,连小腿肚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伸展4. 大腿后侧伸展法二准备一张高度到裆部左右的桌子或椅子,背部伸直,保持直立状态将右脚脚踝置于桌上若轻松完成,进步下一个步骤一边吐气,一边慢慢将身体前屈;如果伸展的腿的大腿后侧有被拉伸的感觉,就暂时保持该姿势静止;上身倾斜度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调节,不要勉强。5. 大腿外侧伸展法右脚前置,呈交叉十字状站立,不要让膝盖弯曲,慢慢将身体导向右脚一侧如果左脚的大腿外侧有被拉伸的感觉,就暂时保持该姿势静止另一侧也重复相同动作
*发病机制腱鞘囊肿是手部最常见的一种肿物。身体其他部位的关节囊、腱鞘、韧带上也可以生长,但在手上的发病率最高。发病原因不明。多数人认为是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造成囊肿。部分病例与外伤有关。任和年龄都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年及中年,女性多于男性。手上有三个部位多见:最常见于腕背,起自腕舟骨及骨关节的背侧,位于拇长伸肌腱及伸指肌腱之间;其次多见于腕掌面。再次为发生在手掌远端及手指近节掌侧,如米粒大小,硬如骨质。部分病例除出现肿物以外,无其他自觉不适,但多数患者主诉有局部胀痛,腕力减弱。手掌侧的囊肿,握物时有挤压痛。过多的活动或用力后,症状加重。囊肿的大小与症状无直接关系,囊肿小而张力大者,疼痛多明显;囊肿大而柔软者多无明显症状。有少数生长在神经附近的囊肿,可发生感觉麻木或肌肉萎缩。非手术治疗:可减少活动,腕管带弹力护腕加压,有部分患者囊肿可以消失症状缓解。不做精细活动时可以戴这种护腕压力大。有精细活动可以戴这种薄型最好两款交替戴坚持长期戴不能戴几天就扔掉没有作用。手术治疗:如非手术治疗后囊肿仍增大或疼痛,需手术切除囊肿,但手术后有不少复发病例。
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为什么把功能锻炼看得这么重要呢?这往往是许多骨科病人及家属所不理解,也常常不被重视的问题。我们知道骨科治疗工作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的,尽快的恢复正常功能。而医疗护理的各项措施也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进行的,无论整复固定,还是手术治疗,都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治疗工作,即使骨折愈合,也距受伤肢体功能恢复相差甚远,要想尽快地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医务人员下进行科学的,多种形式的功能锻炼。才能使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愈合,尽快地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有人用“三分治疗,七分锻炼”来形容功能锻炼,可见骨科病人功能锻炼是多么重要,那么功能锻炼到底有哪些意义呢?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使得静脉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会出现伤肢肿块,该肿块若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这种粘连可发生在肌肉与肌腱内,肌腱与滑膜间以及关节内,从而影响肌肉收缩的功能练习,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液渗出。从而防止了因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强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功能练习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病人,肌肉由于没有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慢,使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伤病的愈合过程延长,由于创伤出血壁本身的损害,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容易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较大,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引起心、脑、肺重要器官梗塞,严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减少并发症: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为了使病人战胜伤病,最大范围的恢复机体功能只有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坚持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一、骨折后肢体逐渐肿胀,一般伤后3~7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消退,这是伤后的正常现象,可以不必考虑。二、肢体固定后,未固定的部位应该经常活动,例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膝关节、踝关节、脚趾等,既有利于防止僵硬,恢复功能;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消退。三、骨折固定后,肢体下垂不利于消肿,甚至加重肢体肿胀,因此,如肿胀较重时,最好平卧,将受伤肢体用枕头或被褥垫高,至少高于心脏水平,有利于血液回流以减轻水肿。四、肢体肿胀加重,也可以由于石膏或夹板捆扎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如果发现手腕或足背血管搏动消失,病人自己已不能活动手指或脚趾,手摸或用针刺手指或脚趾,病人毫无感觉或感觉明显迟钝,手指或脚趾颜色苍白发暗,温度教对侧下降甚或冰凉,出现这些现象,说明肢体有严重循环障碍,必须立即将石膏拆开,夹板绳子放松,并立即到当地医院检查处理。石膏外固定后,日常护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应注意以下几点:(1)、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血及淋巴液回流,以减轻肢体肿胀。平时上肢要悬吊在胸前,下肢要垫枕头以抬高患肢。(2)、卧硬板床时,要用软垫保护好石膏,避免因病人翻身不当而折断石膏。(3)、密切观察肢体末梢血循环,注意颜色是否发紫、浮肿,有无剧烈疼痛,手指(趾)是否发凉、麻木、活动受限等。发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剖开石膏,以免发生肢体坏死或缺血性挛缩。(4)、肢体石膏外固定后,需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预防褥疮,保持石膏干燥,不要着水,更不要被粪便、尿液浸染。冬季注意保暖,以防冻伤。(5)、骨折石膏外固定后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如上肢做腕关节伸屈活动;下肢做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背伸,足趾伸运动等。
1.1早期康复治疗(0~4周)11.1.1术后0~1周临床给予抗痉挛、抗血凝、抗炎症治疗,保证再植肢(指)体成活。此时康复不介入。11.1.2术后2~4周康复目的是配合临床预防感染,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修复血管畅通和加速修复组织的伤口愈合。如超短波电疗法:有促进深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小静脉血栓形成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可加速水肿消退、控制感染。但对骨折断端用细钢针固定者,超短波剂量应严格控制在无热量范围,以免因金属过热而发生烧伤。紫外线照射:当术后伤口感染有渗出液时,可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可控制表浅部位的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可使表浅血管扩张,促进渗出液吸收,保持创面干燥。病人肢体感觉丧失,注意防止烫伤。运动疗法:对未加制动的关节,由治疗师帮助做轻微的伸屈运动,嘱咐病人对肩和肘关节作主动活动练习,以免因长期制动而影响其它关节的活动范围。教育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病人再植肢(指)体应保暖,以免受凉引起血管痉挛;不能食用含有咖啡因液体,以免血管收缩;不能吸烟,因为烟中的尼古丁会降低血液中的含氧量,危及再植肢体的血液供应;抬高伤肢,保持于心脏平面,减少水肿的发生。11.2中期康复治疗(5~8周)解除手的制动后开始中期康复,目的控制水肿、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主动运动:练习手指的伸、屈和钩指、握拳等动作。动作要轻柔,以免拉伤修复的组织,治疗师应正确指导病人进行练习。教会病人伤肢感觉丧失后的代偿技术,用视觉来代偿皮肤感觉的丧失。11.3后期康复治疗(9~12周)此时骨折已愈合,肌肉、神经和血管愈合已牢固。可用被动活动和抗阻力运动。重点是继续减轻水肿,瘢痕处理,主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功能活动训练(如:日常生活活动),感觉再训练等。11.3.1理疗常用的有超声波治疗、音频治疗,可使瘢痕软化。进行关节主动、被动运动前,采用局部蜡疗,可软化僵硬的瘢痕和关节,有利于伤手的功能锻炼。11.3.2关节活动度练习主动运动:主动作关节各方向运动。动作应平稳缓和,达到最大幅度时再适度用力,使关节区域感到紧张或轻度酸痛感。被动运动:进行被动牵伸活动:此法牵伸力较强,但手法应轻柔,以引起关节有紧张感或酸痛感觉为度。切忌使用暴力或引起明显疼痛,以免引起新的创伤。夹板:有静力型和动力型夹板两种。使用夹板目的是:矫正和预防畸形;改善功能。11.3.3肌力和耐力练习可采用从轻至重的分级抗阻训练。促进肌力恢复的原则是使肌肉尽最大能力收缩,以引起适度疲劳,然后适当休息,使肌肉在恢复及随后的超量恢复中恢复及发展其形态和功能。11.3.4感觉再训练可参阅《康复治疗技术》中的有关部分。11.3.5作业治疗在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有一定恢复时,可及时开始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功能性活动练习。可参阅《作业治疗》有关部分。12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康复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和预后的不同,我们将缺血性肌挛缩分为三型:轻型:指深(或)浅屈肌挛缩、不能同时伸腕伸指、仅腕屈曲时,能够主动或被动伸指;或者屈指位时,能够主动或被动伸腕,一般无皮肤感觉障碍,预后较好。中型:指深、浅屈肌、拇长屈肌,腕屈肌、旋前肌挛缩,或者有手内在肌挛缩,伴有正中神经感觉分布区的皮肤感觉障碍。重型:前臂屈肌、伸肌和手内在肌挛缩,运动和感觉丧失,一般预后差。
手外伤的康复手外伤是指腕关节以远的所有外伤。国内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骨科急诊中手外伤患者约占就诊人数1/4,发病率占创伤总数的1/3以上,右利手受损为91.2%,男女受伤比例为3.5:1,16~30岁为高发龄,平均年龄23.5岁,多数发生在机器制造业、木工、建筑业等体力劳动者,人为因素(违规操作)占70%以上。在损伤类型上,切割伤和压砸伤最为多见。手外伤所带来的功能障碍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合等造成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便。从临床报道来看,康复治疗对不同手外伤的性质术后功能恢复影响较大,一般神经、肌腱损伤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其术后功能恢复的速度及程度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离断伤、血管、神经、肌腱损伤的患者对康复治疗需求明显高于单纯皮瓣修复缺损组织、先天畸形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需求。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手损伤的修复与再造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手的功能的恢复尚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对手外伤修复术后进行全程的康复评估和康复治疗,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和康复治疗的主动参与性,越来越引起重视。同时,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伤后不单是要求外形完整和美观,更需要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所以康复治疗对手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手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性、全范围活动的手。为了适应每天活动需要,首先,手应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假如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则可以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来补偿。一般情况下,手各部位功能的重要程度应该是:⑴桡尺关节:旋前>旋后,⑵腕关节:伸腕>屈腕;尺偏>侥偏,⑶手指:依次是,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掌指关节伸及指间关节屈,⑷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内旋、掌指关节屈伸和指间关节屈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上述关节的功能,在手术治疗中尽量要求保护手指运动系统的结构部分——骨关节,对其损伤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功能康复,应尽量不做融合,以免影响手指关节的总活动度(TAM)。对于手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具体的流程是:综合全面的评定——设定治疗目标——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措施——再评定。下面从各种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来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法。(一)保持关节活动度的练习1.在活动前为了减少疼痛,改善软组织的延展性,避免治疗中的不适感觉,可以事先采用红外线、超声波、蜡疗等物理因子治疗;2.初步的ROM练习在病人体质允许的范围内由治疗师施行被动的关节活动,活动时要保证无痛或微痛,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手法持续、缓慢、轻柔,每个被动屈伸动作在终点保持6~10秒。基本练习包括各个肌腱的滑动和握拳运动、旋转运动等,使指浅、深屈肌产生单独的滑动。每天3次,每次至少使关节作5~10次全范围活动。3.严重的关节屈曲障碍可以使用沙袋加压牵引的方法,从0.25kg重量开始,调整牵引角度,逐渐增加到关节有酸胀、紧缩感为止。此法对掌指关节屈曲挛缩的患者效果明显。对于指间关节屈曲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屈曲指套夹板的方法分别进行屈曲下拉,指尖朝向手舟骨结节。4.对于僵硬的关节,可选用Ⅲ、Ⅳ级的关节松动技术,在两关节面之间作牵拉、挤压、前后位或后前位滑动、桡尺滑动、旋前旋后滑动。每个方向的滑动要达到关节活动范围的终末端,并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5.屈肌腱术后的早期活动相当重要,严重时肌腱会丧失所有滑动功能,产生继发性关节挛缩和广泛的粘连,除了牵引外还要高度重视患手的主动训练,比被动训练更能有效地防止粘连。应及时在治疗师的辅导下佩戴支具进行主动活动。6.为了保持当日关节活动扩展的范围,夜间可以使用低温热塑夹板,通过应力松弛来增加ROM,可按关节形状制成的屈曲或伸直固定支具,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较AROM增加5~100,);7.手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不应该出现过度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如果治疗当天出现的疼痛到次日仍然未减退,则提示治疗强度过大,需要及时调整强度和时间。(二)控制水肿技术早期水肿处理不当会成为导致关节僵硬的最主要的原因,所有从损伤的开始就要关注水肿的发展,防止局部纤维增生,关节僵硬。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抬高患肢,主动运动和患部加压。具体方法:⑴损伤或手术后要将伤手持续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以上;⑵缓慢持续的有计划的等长收缩有助于静脉回流,在术后24小时可以辅导患者做前臂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如果患部皮肤条件许可,在主动收缩的间歇作伤肢抬高位的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回流;⑶患部加压治疗通常采用弹力绷带从指尖到指根缠绕手指,然后放开。重复进行,一日数次。单个手指肿胀可以使用弹力指套;⑷无热量的超短波治疗或音频疗法有助于消除水肿。(三)增生性瘢痕康复处理1.超声可以使胶原纤维束分离,对疤痕组织有软化和消散作用。治疗时选用连续式,1~1.5W/cm2,移动于疤痕局部5~10分钟,每天一次。疤痕如在肢端,适宜水下法治疗。预防瘢痕增生或挛缩发生,可早期使用超声治疗。2.音频电用条状电极,并置法,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一个月为疗程。在控制疤痕痒痛或软化疤痕组织上有良好的作用。3.由轻到重的手法按摩可以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按摩的频率要缓慢,力度柔和,不断地变化部位,防止擦伤皮肤或引起水疱。常用的手法为搓、捏、揉、捋等方法。4.以关节为支点牵伸疤痕组织,使之产生持续缓慢的被动运动,是延展瘢痕组织的有效的方法。牵伸时力量要逐渐加大,牵伸到一定范围时要稍稍停顿2~4秒再放松。一般此法在按摩后使用效果更佳。5.上述治疗结束后可佩戴等张手套加压治疗或安置热塑夹板来维持关节位置,预防或矫正畸形。(四)感觉过敏的治疗感觉过敏指对患手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在敏感区逐渐增加刺激。首先用棉花摩擦敏感区,每天5~10次,每次2~5分钟。当病人适应后,改用棉布或质地较粗糙的毛巾布摩擦敏感区,然后使用分级脱敏(desensitization)治疗:⑴用漩涡水浴15~30分钟,开始慢速,然后逐渐加快,慢慢适应水的旋动;⑵用凡士林涂抹后作环行按摩10分钟;⑶用毛巾类针织物摩擦10~30分钟,等患部能耐受此触觉刺激后,让病人触摸不同材质的材料,如面粉、黄沙、米粒、小玻璃球等;⑷用电震动器震动敏感部皮肤,巩固病人的脱敏;⑸用铅笔叩击敏感区域以增加耐受力。(五)感觉减退的康复治疗由于手部感受器的功能丧失,使从感觉冲动传来的信息减少或部分消失,以至传入脑内的信息不能正确整理、综合,形成感觉减退。感觉康复训练就是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按照手部感觉恢复程序,将混乱的信息在脑内整理、统一的过程。一般先进行手部的安全性训练、教育,然后再实施针对性的感觉促进康复治疗。1.手部感觉丧失的病人的安全教育及保护觉训练为了避免患者因感觉丧失而带来的危险性,比如烫伤、烧伤、割伤等,需要告诉患者避免接触冰、热、锐器等物品;避免长时间抓握,防止某一部位皮肤过多受力。告诉家属要经常及时检查患部皮肤有无异常情况,如果有感染,应当及时处理。对于保护觉的训练,治疗师可以用针刺、冷、热、压力等各类刺激手段,让患者细心体会其特点,使病人重新建立感觉信息处理系统,而不是恢复原有的保护觉。2.感觉再训练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出现某些非正常感觉和一些部位的感觉缺失。让患者通过集中注意力、反馈、记忆、强化等感觉学习原则,可让脑中产生对这种新的反应模式,形成一种高度的本体感觉认识。对于手的感觉来说,恢复顺序一般是:痛觉和温度觉、30Hz振动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Hz振动觉、辨别觉。早期主要是触觉和定位、定向的训练,后期主要是辨别觉训练。⑴定位觉训练先用30Hz音叉让病人知道什么时候和在什么部位开始移动性触觉,然后用橡皮头沿需要再训练的区域,由远端向心端触及病人。病人先观察一个训练过程,然后闭眼体会该过程,再睁眼确认。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直到病人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刺激部位。当移动性触摸能够察觉后,再开始恒定性触摸训练。使用256Hz音叉引导,以确定开始训练。橡皮头的压力先大后小,经过数次的闭眼-睁眼-闭眼训练,直到病人能够准确地确认刺激部位。⑵辨别觉是在有了一些定位觉的基础上开始的。训练的原则是先从物体性质差别大逐渐过渡到差别小的物体上。也是采用闭眼-睁眼-闭眼的反馈方式重复地强化训练。1)质地和形状地训练方法:①用粒度(grainsize)240P、120P、60P、30P四种规格的工业砂布,等分粘附在一根木棍上,让病人作闭眼-睁眼-闭眼触摸训练,回答每两种砂布之间有无差别即可。②纺织品质地识别和区别。③识别小物件,从单纯识别各种形状的木块开始,逐渐转为对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识别。2)拼图训练:①识别立体形状的字母;②图案触摸,比如木雕画,让病人手指触摸图画,回答问题。③迷宫训练,手指触摸立体迷宫,沿几何形状前进,直到找到出口。⑶感觉-运动复合的手指技巧训练:当患者能够感觉和识别物体及材料的粗糙和细腻、形状及质地,并且能够感知肌肉的触摸时,可以开始此类训练。①在米堆中捡出蚕豆或黄豆,闭眼操作;②将日常用品装入布袋,如铅笔、肥皂、牙膏、纽扣、钥匙等,让病人按要求从布袋中逐个摸出来;③作业治疗:许多情况下,人需要在没有视觉的环境中活动,比如在黑暗中找钥匙、开门、拿东西等,所以要针对此类情况作相关的作业治疗。一段时间规范的感觉再训练结束,病人恢复主动活动后,后期阶段的感觉训练还要在病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双手的不断使用继续维持、提高。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