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教授,张顺财 一、概述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约为10%~15%,亚洲国家发病率则约为6%。各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 正常情况下,胃内容物及胃酸很少返流入食管,这主要是因为食管胃交界处有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如某些原因使这亇高压屏幕功能遭到破坏,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咽喉及口腔引起食管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及食管外症状,就引成了胃食管反流病。 各种不良生活习性和环境压力均可引起食管敏感性增高,使正常酸反流水平下也可产生烧心等症状。反流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程度相关,心理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患者的主观临床症状。 二、缓解症状治疗 轻微的返流或间断性返流不需积极的药物治疗,只要注意饮食,适当运动,调整心态即可。 严重的返流,明显的烧心,胸闷等才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返流症状。1.抑制胃酸治疗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①组胺H2受体拮抗剂 常用的药物包括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②质子泵抑制剂 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常见药物包括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潘妥拉唑及艾普拉唑等。多数病人在数日内症状缓解,但对食管粘膜愈合一般需8周。 ③促动力治疗 如患者合并胃排空障碍,此时可加用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及西尼必利等作为抑酸药物的补充。 ④黏膜保护剂 仅用于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临时缓解症状,这类药物包括铝碳酸镁、海藻酸钠及硫糖铝等。 药物治疗能明显缓解症状,返流,烧心,胸痛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食管糜烂,溃疡得到充分愈合。但问题在2/3病人停药后症状复发,再治再缓解,再停复发,至使病人长期服用止酸药,造成许多心理问题及止酸药带来的负面作用如胃腺体萎缩及局部腺体增生(息肉),事实上止酸药物只抑制了胃酸,减少了酸对食管的腐蚀作用,但返流仍然存在。 三、减少返流是治疗的根本 1.饮食 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的控制,短期单纯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治愈胃食管反流病,但长期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减少返流。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规律饮食,避免睡前进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反流症状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辛辣或酸性食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产气饮料,高淀粉食物如山芋,地瓜等 2.心理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会加重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心理治疗是该病治疗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心理治疗包括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使患者增强对疾病的了解,正确调控身体的反应和情绪行为,使患者的疾病症状及情绪体验得到改善,鼓励患者面对疾病等。主要目标是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情绪变得积极、健康,而使治疗过程顺利,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3.生活方式改变。 重点应对便秘,可降低腹内压,减少反流。肥胖者应积极减肥。在吃完东西之后的2小时内不要平卧;如果患者夜间反流症状明显,在患者睡眠时要将床头抬高15~20cm,缓解疾病症状。 4.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 部分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抑郁,表现为紧张、睡眠障碍等,可在常规药物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如舒乐安定,舒比利,米氮平等,这对长期症状反复患者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5.手术治疗 若患者确诊胃食管反流病,抑酸药物治疗有效但不愿意长期服药,或者合并食管裂孔疝导致症状反复可考虑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及内镜下抗反流手术,但疗效尚难评估,不要轻易偿试。 四、有关Barrett食管的建议 Barrett食管一旦发展为食管腺癌,则生存期短。故早期识别并监测随访Barrett食管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专家建议根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来决定随访时间: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每2年复查一次内镜,若两次复查未发现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可以放宽至每3年复查一次;低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第一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内镜,若不典型增生没有进展,随后可以每年复查一次。事实上Barrett食管很少恶变,被诊断后不必恐惧,只要认真对待,定期复查即可。对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行内镜及手术切除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张顺财 嗳气(belching)是胃及/或食管中的气体经食管及咽喉,从口腔中溢出。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饱嗝”。这里必须要与呃逆(打嗝)相鉴别,呃逆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嗳气是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症状,1.可以是某些疾病中的症状之一,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病,胃食管返流等,此时嗳气往往不是主要症状,是诸多症状之一,而且较轻。2.也可嗳气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症状,往往连续频繁发作,不发作时无任何不适,不伴其它症状及疾病,这种情况通常叫嗳气症(又称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临床上常见,也属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指反复出现令人不适的嗳气,但无过度吞气导致嗳气的证据。此症的气体源于胃内,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有关。病因不明,与某些动作如按压胸腹部及其他部位等产生心理嗳气暗示有关,一天中往往在某些时间段发作如饭后,睡前。与人讲话交流,游戏,读小说,研究有兴趣事件等主意力集时不发生嗳气。 嗳气症的诊断 1.通过必要的检查排除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器质性疾病。 2.每周出现数次反复暖气,至少持续6亇月 3.无吞气症的证据。 治疗 1.一般治疗 ①饮食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习惯,提倡进餐时细嚼慢咽,忌生冷,酸甜,太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减少吸烟饮酒,少食巧克力.咖啡及碳酸饮料等。少食多餐,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等有利于嗳气症的缓解。②远动,鼓励参加户外及社交活动,与人多交流,积极户外运动。③心理调整,向患者解释胃内气体过多及过度嗳气对身体并无大碍,分散注意力极为重要、多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放松情绪等可有效减少嗳气。 2.药物治疗 尚无专门针对嗳气症的治疗药物。抗焦虑药物如舒必利,米氮平,奥氮平有一定疗效,可在心理科医生指导下应用。镇静剂对有失眠者有帮助。 3.治疗原发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可导致嗳气,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拉唑类药物抑制胃酸,吗丁啉或莫沙比利促进胃肠动力,应用益生菌及消化酶有利于减少腹部胀气,有助于症状缓解甚至消失。 4.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嗳气分为三种情况,①食滞胃脘证,嗳气伴有酸腐的臭味儿,嗳气的声音闷浊,不连续,伴有胸脘胀闷,不思饮食,大便有酸腐的臭味儿,这种嗳气可用枳实导滞丸,或者是保和丸进行治疗。②肝气犯胃证,嗳气频繁发作,声音响亮,胸闷,两胁隐痛,这种可用柴胡疏肝散,舒肝和胃丸。③脾胃虚弱症,主要表现是嗳气断续,声音低弱,偶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恍白,可用人参健脾丸进行治疗。 5.针灸治疗有时候也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顺财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酰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如果这些指标单项或多项升高(白蛋白降低),则为肝功能异常。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到消化科或肝病科就医,切勿买点护肝降酶药吃或到中医门诊部喝点中药,以免耽搁疾病的治疗。1.询问病史,一般消化道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看是否有黄疸等。询问是否有服用肝损药物如化疗药,治疗肿瘤免疫制剂,土三七(肝窦综合征),抗霉菌,抗结核等药,应特别注意中药及保健品,事实上中药包括中成药及中药保健品已成为药物性肝炎主要因素。当然有长期较大量饮酒者,应考虑酒精性肝病。2.血液化验。包括常见的甲肝(HAV-IgM),乙肝(HBsAg或二对半),丙肝(HCV抗体),戊肝(HEV-IgM)肝炎标志物,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有时也会查铜篮蛋白,以明确是否有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及肝豆状核变性存在。3.B超检查看肝脏质地如何,是否有脂肪肝,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併发症,肝癌,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内胆管扩张(胆道梗阻)等。4.对于有梗阻性黄疸者或肝有肿块及占位者需进一步检查增强CT或/和增强核磁共振,必要时PET-CT,以明确梗阻原因如胆管癌,胰腺癌等。通过这些处理,大部分肝功能异常者能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5.事实上通过这些检查仍有少部分患者查不到原因,那时我们应扩大检查范围,如心脏(包括心包),是否有瘀血性肝病,肌肉,是否有多发性肌炎,某些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黄疸(如Rotor,Dubin-Johnson,Crigler-Najjar)需进一步基因检测。6.肝穿活组织检查,如上所述,不少肝病患者经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或者在辅以必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就可确诊。但是,仍有些少数不能明确诊断疾病,只有通过肝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下结论,如淋巴瘤、肝癌、结核等。还有些疾病诊断起来有困难,需要肝活检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作出诊断,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等。肝穿活组织检查在病毒性肝炎中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⑴可以明确诊断,有时临床诊断是急性肝炎,而病理则提示为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临床诊断是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而病理提示为在肝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即慢性重型肝炎;临床上诊断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而病理提示为早期肝硬化等。⑵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经肝穿肝组织活检发现10%的人肝组织基本正常;70%的人肝组织有轻微的病变;20%的人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前80%的人可不需治疗,后20%的人则一定要治疗。⑶治疗效果的评估治疗的效果不能但凭患者的主观感觉,实验室检查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肝活检比较客观且确切。综上所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经检查及综合分析,明确病因,并给相应的积极处理。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顺财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由于肝脏功能复杂,所以肝功能检查方法也很多,如果要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还必须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临床上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酰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由于实验室的质控不完全一致,每家医院实验室的正常值有所差异,应以化验单上正常值为准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ALT及AST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内,一旦肝细胞受到损伤,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肝细胞坏死,ALT及AST可释放到细胞外,使血液中的ALT及AST水平升高,1%的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血清ALT水平至少升高1倍,血浆中ALT及AST水平升高提示肝细胞受损,水平的高低不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同时必须注意是否有横纹肌及心肌损伤的存在,如AST升高幅度明显超过ALT,则更提示心肌及横纹肌损伤的可能性,应做相关的检查。2.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是衰老红细胞的代谢产物,经肝细胞内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由细胞内排泌到细胞外,最终经胆道系统排泄到肠道,未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的胆红素为间接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后的胆红素为直接胆红素,二者相加为总胆红素。当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来不及进行结合代谢时,血浆中间接胆红素升高,而直接胆红素不升高,这时应考虑溶血(即溶血性黄疸)。当血浆中间接胆红素升高,但无溶血症据时,应考虑非溶血性先天性黄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如Gilbert综合征)。当血浆中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时,考虑胆汁淤积,有可能为肝细胞损伤,也可能由肝外梗阻,需结合其他检查,才能明确。3.胆汁酸(TBA)。是胆固醇代谢产物,对肠道消化吸收有着重要作用,一旦肝细胞受到损伤或胆道梗阻,胆汁酸可返流至血液,使血液的胆汁酸浓度增高。4.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在肝脏这二种酶主要存在于胆管细胞内,也存在于肠道肾脏及骨骼中(同功酶),同样经肝细胞由胆道系统排出,一旦肝外梗阻或胆汁淤积,由于压力及炎症作用,可诱导胆管细胞产生更多的酶,同时减少同功酶的排出,使血中rGT及ALP明显升高,常见于胆道梗阻及其他胆汁淤积性肝病,轻微升高往往没有临床意义,只有超过正常值上限2~3倍以上才有意义。酒精可诱导rGT产生,青少年由于骨骼生长活跃,ALP可升高。5.白蛋白。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指标,人体中的白蛋白仅在肝细胞中合成,而球蛋白不在肝脏合成,因此球蛋白不应作为肝功能指标,肝脏合成白蛋白具有强大的潜在的代偿能力,一般的肝损伤不会导致白蛋白降低,只有才肝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时,才会使白蛋白合成受到影响(如肝硬化,中重度慢性肝炎,肝衰竭)。白蛋白降低必须排除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过度消耗(感染,甲亢等),蛋白丢失(肾病,肠病等)。以上肝功能指标看上去似乎简单,但要明确解读有时比较复杂,各种肝脏疾病都可以使肝功能损伤,因此一旦发现以上指标异常,应及时就医,积极寻找肝功能异常的病因,给予积极对因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顺财胰腺组织内储存着大量的消化食物的酶如淀粉酶,胰蛋白酶,激肽酶,弹力蛋白酶,脂肪酶等,一旦食物摄入,大脑通过神经及内分泌作用,指令胰腺分泌大量的胰酶及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对各种食物进行消化,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或双糖,把脂肪分解成脂肪酸,把蛋白消化成简单的氨基酸或胨,有利于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正常情况下胰酶是以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胰腺的胰泡内。酶原是无酶的活性,一定要被激活后(切掉几亇多肽)才有活性,腺泡有阻止酶原进入组织间隙的能力。胰酶原随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被胆汁及十二指肠液中的激活物所激活,发挥胰酶作用。某些情况下,使胆汁,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腺(胰管)或胰管压力过高,腺泡破裂,最后导致胰酶原在胰腺内部被激活,胰酶对胰腺组织进行自我消化,破坏。造成胰腺炎发生。因此,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酶对胰腺组织进行自身消化过程,导致胰腺组织损伤,炎症发生。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非常多,但最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疾病和高脂血症,约占70%以上。胆道疾病时,由于胆管炎症,胆道阻塞,胆汁反流至胰管内,激活胰酶,导致胰腺炎发作。这些现象还包括ERCP检查、Oddi括约肌成形术、乳头及周围疾病:Oddi括约肌功能不良、壶腹部肿瘤、憩室、十二指肠梗阻,均可致胆汁反流入胰腺,使胰腺炎发生。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一般大于5mmol/L。轻微甘油三酯升高不会引起胰腺炎。甘油三酯升高,可使血粘度升高,或胰脂肪酶大量分解局部甘油三酯,导致脂肪酸堆积,损伤局部血管,微血栓形成,胰腺缺血,胰泡破裂胰酶释放,造成胰腺炎。其它病因还包括: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昏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坏死性血管炎,IgG4相关疾病。药物如硫唑嘌呤、磺胺类、噻嗪类利尿剂、四环素、糖皮质激素。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肺炎衣原体。另外约有5%~25%的胰腺炎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胰腺炎。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大量饮酒、暴饮暴食可使胰液,胰酶过度分泌,十二指肠压力增高,乳头水肿,诱发胰腺炎。因此,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预防高甘油三酯血症,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酒是预防急性胰腺炎发生关键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顺财上腹隐痛,饱胀,烧心,嘈杂,嗳气,返酸,饮食不振等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也只消化病最常见的表现,有时伴有腹泻,便秘等肠道症状,也可伴有失眠,烦燥,出汗,心慌,尿频,放屁等焦虑症状。症状来回重复,反复发作,到医院就诊做了各种检查如胃肠镜,腹部CT,B超,甚至做了PET栓查,没有发现特别可解释的疾病,有时仅发现慢性胃炎,胃肠道息肉,胆囊小息肉,胆囊璧毛糙,肝脏血管瘤,肝囊肿,但这些疾病应该是无症状的,不足以解释这些消化道症状。处理胃肠道息肉后或有人甚至把胆囊切除后症状仍无改善或缓解。有人吃了许多胃肠道药物,症状可能得以暂时好转,但继续服用不一定有效。其实这些表现的根源并不是真正的胃病,而是胃肠功能紊乱。正常时胃肠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袋状往返等运动有利于食物充分混合、利于吸收、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将食物向下推。总之胃小肠大肠的各种自主运动互相配合,协调,有规律的将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并将不能消化的东西以粪便形式排出。当然胰液中的胰酶,胆汁,肠道益生菌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胃肠道能有规律的自主运功,处决于正常的迷走交感神经功能。发怒,紧张,担心,过度关注,恐惧,整天心烦意乱,仿佛身体有重大疾病没被查出来,内心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等可导致反应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不协调,不规律,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另外过度担心的的人对各种症状的感受更敏感且对症状的不适有放大作用。它是胃肠病,但也不完全是真正的胃肠病,因为各项检查又没有查出明确的胃肠疾病。事实上它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胃肠功能性紊乱综合征。医生对于这些疾病的解释或说法各不相同,有的恐怕漏诊,开出各种各样检查包括脑核磁,胶囊内镜,甚至小肠镜。因此,患者除了症状所致本身的痛苦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症状的担心,加上医生及网络上不一致的五花八门的解释,有的医生甚至夸大疾病的危害,给患者带来了困惑、紧张、不安、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患者往往反复多次要求胃肠镜及CT,B超等检查。正确理解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本质,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使胃病长期缓解。总体上来说,需根据病因、疾病类型采用综合治疗。一,一般处理1.帮助病人认识,理解胃肠功能紊乱发生机制,使他们充分认识这些症状是功能性的,对人不会产生大的危害,更不会变化为癌之说,使其放松对症状的担忧。2.保持良好睡眠,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点,参加户外运动等使其放松心情,转移关注点,避免焦虑及担心。3.对肥胖的人需适当减肥,加强运动,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及糖的摄入。对瘦形的患者避免受凉,重点保护好腹部。4.饮食规律,不宜过饱,年长者可少量多餐。忌生冷及某些寒性食物如大闸蟹,某些海鲜如牡蛎,某些多水份的水果如西瓜。忌太油腻食物如肉汤,烧烤等。忌刺激性物。减少酒烟及咖啡摄入。对忌口非常严格的患者,劝说适当放开某些不必忌的食物,过份的忌口本身会带来担心和压力。二,药物对症处理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如有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可选用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及西尼必利等促动力药。如有中上腹痛、烧灼感,返酸,烧心者为主要症状者可选用止酸药如直接中和胃酸如达喜,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挫等拉唑类药物。如有肠鸣,上腹绞痛或较剧烈的腹痛可用解痉药如匹维溴铵、曲美布汀等。如有腹泻者可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及益生菌等。如有便秘者可用导泻药或促泌剂如乳果糖及中药制剂益生菌是常用的调节肠功能紊乱制剂,可调节肠内菌群,可减少内脏高敏性和炎症反应。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可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目前主要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推荐的疗程为10天或14天。三,抗焦虑抑郁药对于部分患者理解疾病发生机制,解除对疾病的担扰,注意饮食及一般药物短期治疗后,胃病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经上述处理后,症状仍反复,应评估是否存在着焦虑状态,及时进行抗焦虑治疗。此类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对于伴有睡眠质量差,多梦,失眠,出汗,消瘦,心慌,尿频等焦虑症状者应使用此类药物,有时起到明显意想不到的疗效,但在临床实践中,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有担心焦虑,也不理解肠胃道疾病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拒绝服用此类药物,有时当场不开心,对医生表示不满。有的配了药后拒不服用。有的服用一段时间症状明显好转,但停药后复发,再不吃这类药物,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这给医生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也是造成胃病老是不断根的原因。二氮?类苯二氮?类药物,就是通常所指的安眠药,其抗焦虑作用强,起效较快,能改善睡眠,不良反应较小,一般治疗时间不超过2~3周,轻症患者可以间断使用。非苯二氮?类类抗焦虑药非苯二氮?类类抗焦虑药(如丁螺环等),因药物没有明显的镇静、嗜睡及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将逐渐成为苯二氮?类的替代品。但起效慢,作用弱。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治疗焦虑症的首选药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顺财清晨刚醒来,本想再懒会床,但肚子不同意,闹着要起床,一会咕咕咕叫(肠鸣)一会儿一阵一阵痛,赶快起来上厕所,拉出来大便烂又稀,有时还水泻,混杂未消化食物,拉好后腹痛缓解,本想吃好早饭轻松上班,但吃了一半或刚吃好饭,就感觉肚子又开始隐痛,再次上厕所,又是烂大便,拉好后,腹痛再次缓解。长期这样腹泻的人往往会有以下体会,①怕凉怕冷,秋冬季较重,夏季稍轻,换季最易复发,喝冰啤酒吃冷食,进油腻的食物,吃得过饱容易腹泻;冷风一吹也腹泻。②每天早晨起来后就可腹泻2—3次,尤其是冬季,有时刚刚躺好被窝热了,就又去厕所,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③便急:一有便意就急于大便,慢了就拉到裤内,十分尴尬,坐车旅游出门十分小心,整天提心吊胆。生活非常紧张。④大便次数多:轻者每日3—5次,重者每日5—10次以上。入睡后不腹泻。⑤腹痛:便前腹部不适或腹痛,便后减轻。腹痛不会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极少有痛醒者⑥夏天不能吹空调电扇,遇冷风即可腹痛腹泻。⑦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体形保持不变,甚至体重增加。⑧常伴上胃肠道症状如胃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胃肠道症状。⑨肠外症状有部分人伴有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为此患者十分担心,焦虑,到医院查了粪常规,细菌培养,血液检查包括甲亢指标,肠镜,CT,有的甚至做胶囊内镜,小肠镜检查,结果都是好的,没有查到可解释的病因。医生开了益生菌,助消化药,甚至止泻药,腹泻暂得到缓解,一旦停药,腹泻又始,有的病人想本想去想不通,明明有腹痛,腹泻,怎么会查不到病因呢?因此不远万里到处就医,重复检查,想找出罪魁祸首,但结果总是失望。失眠,担心,心慌,出汗,易怒,纳差,抑郁,焦虑接踪而来。其实这是肠易激综合征,也称肠功能紊乱,是查不到器质性病变的。关于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胃肠动力亢进、蠕动过快。肠道感觉异常,显得非常敏感,像一亇暴脾气的人一般,非常容易激动。脑子与肠道之间调控异常、肠炎后及抗生素应用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那怎么办,才能消除腹痛腹泻,提高生活质量。1.生活方式及调整饮食在冷空调及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及下肢。饮食规律,不宜过饱,年长者可少量多餐。忌生冷及某些寒性食物如大闸蟹,某些海鲜如牡蛎,某些多水份的水果如西瓜。忌太油腻食物如肉汤,烧烤等。忌刺激性物。减少酒烟及咖啡摄入。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的摄取。对忌口非常严格的患者,劝说适当放开某些不必忌的食物,过份的忌口本身会带来担心及恐惧。。2.心理和行为治疗对该病要有充分的认识,腹泻只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对整个身体无危害,腹泻不是炎症所致,不会产生脱水,电介质紊乱。也不会影响消化吸收。对于短途上班族来说,不必担心。对于出差,旅游路途较运的可服用些止泻药,以防尴尬的事发生。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3.药物治疗对于每日大便1~2次轻微症状,伴或不伴轻微腹痛者,建议不需吃药治疗。对于腹泻次数大于3次以上者,或出差,旅游者可服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梭菌等,能调整宿主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对腹泻有一定帮助。也可服用中药制剂如固本益肠丸,香连片,保和丸等。止泻剂,如思密达,复方苯乙哌啶等也可应用。对于腹痛频繁发生,或持续存在者可应用曲美布汀或匹维溴胺。有报告口服不吸收抗生素利福昔明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有用。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尤其是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一定帮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张顺财,教授,博士生导师肝功能指标通常包括总胆红素(STB),直接胆红素(CB),间接胆红素(UC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通过对肝功能指标分析,初步可以判断出肝脏是否出了问题,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不过要真正明确严重程度及病因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正常人的总胆红素为1.71-17.1μmol/L(微摩尔/升),直接胆红素为1.71-7μmol/L,间接胆红素为1.7-13.7μmol/L。胆红素升高,又称黄疸,如胆红素高于正常值,低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巩膜无黄染,我们称隐性黄疸,如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一般巩膜皮肤可发黄,称为显性黄疸。如以间接胆红素升高占50%以上,这种胆红素升高为溶血黄疸或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Gilbert)等所致,如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则考虑肝脏损伤或胆道梗阻所致。当肝病患者的胆红素明显升高时,表明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伤;若长期异常时,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病的可能;短期内急剧升高,表明病情危重。有时直接胆红素很高,但其他指标如白蛋白仍正常,转氨酶升高也不明显,这可能是肝内胆汁瘀积,也可能是肝外梗阻性黄疸如胰头癌,胆道结石等,这需要CT,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来鉴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为5-40U/L(单位/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值为8-40U/L,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明显升高的往往见于急性肝损伤如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轻中度升高往往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肝癌,脂肪肝等。这是一种非常敏感指标,但高低不代表损伤严重性。其他如肌肉及心肌受损也可使转氨酶升高,需结合临床加以鉴别。碱性磷酸酶正常值为40-110U某些胆汁瘀积性肝病及肝外梗阻性黄疸中,ALP明显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细胞的肝脏疾病,ALP仅轻度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正常值<50U,ALP及r-GT升高提示胆汁淤积,包括肝内胆汁淤积和肝外梗阻,这需结合上面指标及其他检查加以判断。如转氨酶也同时中等度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受损伴肝内胆汁淤积。如转氨酶不高或轻微升高而胆红素很高则提示肝外梗阻可能性大。血清总蛋白为60-80g/L(克/升)白蛋白为:40~55g/L,球蛋白为20~30g/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为1.-2。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白蛋白降低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当然需要排除蛋白丢失如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蛋白消耗状况如恶性肿瘤,结核病,甲亢等。球蛋白是B淋巴细胞合成。慢性肝病时,B细胞功能亢进,往往会合成较多的球蛋白,使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以往被认为是一慢性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其实许多原因会致球蛋白升高如风湿免疫性疾病,某些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感染如结核,麻风等。另外部分慢性肝病球蛋白不升高。因此,白球蛋白比值不能作为慢性肝病指标。一旦肝功能异常,需进一步检,明确病因,对因治疗。一、B超和/或CT检查。了解肝脏质地大小变化,有助于判断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是否有肝硬化,是否有脂肪肝。了解肝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脓肿等。了解肝外情况,是否胆道胰腺疾病如胆石症,胰腺炎或胰腺癌等。二、肝炎标记物检查,如HAVIgM阳性则可诊断甲型肝炎。如HBsAg阳性则可诊断为乙型肝炎,进一步检查乙肝二对半及HBVDNA。如HCVAB阳性,可考虑丙型肝炎诊断,进一步检查HCV-RNA,以便最后确诊。如HEVIgM阳性则可诊断为戊型肝炎。三、自身抗体检查。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则可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如AMA-M2阳性则可考虑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四、其它。还需检查铜篮蛋白,血清铁蛋白以排除肝豆状核变性及血色病。查甲状腺功能排除甲亢所致的肝功能损伤。五、如排除了上述病因,还需仔细的追问病史。如长期饮酒,可考虑酒精性肝病的诊断。如有服用中药或服用对肝有明确损害的的药如抗痨药,抗肿瘤药,应考虑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如伴有下肢浮肿,肝肿大者要注意心包炎,下腔静脉,肝静脉堵塞所致的肝瘀血。如有高热,还需考虑胆系感染的可能。六、对经上述处理尚不能明确的,可行肝穿。总之肝功能指标多,临床意义需综合考虑。引起肝功能异常原因很多,需一步步进行检查分析,最后明确原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教授,张顺财 一、定义及诊断。在我国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很高,约9300万人感染过乙肝病毒,约2000万人发展为慢乙肝。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后致肝脏慢性炎症的一种疾病,通常测定血中的病毒标记物(两对半)即可知道是否感染或感染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提示有乙肝,阴性往往提示目前无乙肝,单项HBsAb提示注射过疫苗。但要想知道体内是否真有病毒及病毒多少,我们应该测定病毒的量即HBVDNA,数:往往以次方表示。慢性乙肝指病程超过半年或者发病日期不明确,多数慢性肝炎往往无临床症状,常见的症状可有乏力、纳差、恶心、腹胀。 二、严重程度判断。如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往往提示肝病较重,根据肝功能测定,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肝穿刺)结果,我们可以评判慢性乙肝的严重程度,事实上评判肝病严重程度是一复杂的问题。 三、抗病毒指征。目前乙肝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DNA升高)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1、肝功能反复异常,谷丙,谷草转氨酶异常或和胆红素升高,提示肝脏有活动性炎症,或经过保肝降酶治疗后仍然无法正常者。2、不管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彩超或者肝弹性测定提示有纤维化的表现。3、肝活检(肝穿)提示炎症程度较重(G2)或者有纤维化(S1)者。4、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年龄>30岁的乙肝患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有可能感染的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毒力。5、有乙肝相关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大动脉炎及周围神经病变者,这些疾病的治疗都需应用免疫抑制剂,而抑制剂有可使病毒复制或激活。6、HBVDNA阴性,HBsAg阳性乙肝肝硬化也可行抗病毒治疗。7、孕24周~28周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风险。8、HBVDNA阴性的HBsAg阳性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前或同时使用抗病毒治疗。9、HBsAg阴性而其它标记阳性者在应用免疫抑制治疗时,也应密切检测HBVDNA,如发现阳性,应即使用抗病毒药物。8、急性乙肝一般不抗病毒治疗,以免抑制表面抗体的转换,因为85%成人急性乙肝感染者。 其实由于核苷酸类似物强力抗乙肝病毒能力且耐药率低及副作用少,有倾向放宽适应证趋势。 四、抗病毒药物。目前抗病毒药最常用的是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等六种抗病毒药物,但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脂已不推荐一线使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教授,张顺财 一.定义及概述,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常见的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病理角度常见有炎症细胞侵润,腺体萎缩,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轻度异型增生。 病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食物,某些药物,胆汁反流,环境变化及长期精神紧张等有关。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不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 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因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同时需排除其他腹部疾病如慢性胆道疾病,慢性肝病,胰腺疾病及肠道疾病。 二.慢性胃炎本质 1,我国诊断慢性胃炎并不规范,只要行胃镜检查,都会诊断慢性胃炎,几乎没有正常胃的诊断,因此你的慢性胃炎或许就是正常胃。 2,有关肠上皮化生及腺体萎缩,与癌变的关系至今仍无直接的实验依据,不应作为癌前病变。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检出率也越高,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老化现象。 3,慢性胃炎伴轻度的异型增生往往与炎症有关,治疗后可逆转,因此也不应定为癌前病变,但为了慎重,可以半年内重复一次胃镜,排除中重度异型增生。 4,有消化道症状的慢性胃炎与功能性胃肠病缺乏明确的界限。对长期反复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或经一般治疗症状未能缓解者,应归类于功能性胃肠病,而非慢性胃炎。 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数也无症状,有提到慢性萎缩性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那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由内因子缺乏导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综合症,应视为一种独立疾病。 6.慢性胃炎不会引起消化道出血,如果出血的病人胃镜结果仅为慢性胃炎,应再分析及寻找其它出血原因。 7.伴有明显症状者,如上腹剧痛,呕吐,返酸,腹泻等,应排除其它原因或者归纳为功能性胃肠病进行诊治。 8.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并不缺乏,不应补充酸性物质。 9.至今仍无预防胃癌的有效方法,仔细的胃镜定期检查仍是早期发现胃癌并及时有效治疗的最好方法。 10.多少时间复查一次胃镜合适,尚无绝对的规定,对于普通浅表性胃炎,3~5年复查一次即可,对于有胃癌家族史,或有轻度异型增生或重度萎缩性胃炎可适当缩短胃镜复查时间如2年左右。对于中重度异型增生,要及时进行内镜处理。 三.治疗 1.充分了解慢性胃炎本质,保持乐观精神。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反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2.避免烟酒过量,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黏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反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避免过量。 3.慎用、忌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长期滥用此类药物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4.注意饮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也应酌情减少。 5.对无症状慢性胃炎无需药物治疗,相反长期药物使用如止酸药反而会加重慢性胃炎,中药也应避免长期使用。 6.药物对症处理,疼痛发作时可用曲美布汀或得舒特(匹维溴铵)等。胃酸增高可用PPI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症状较轻者也可用H2受体阻滞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伴有消化不良者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助消化药。胃黏膜活检发现幽门螺杆菌者可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胆汁反流明显者可用胃复安和吗叮啉以增强胃窦部蠕动,减少胆汁反流。铝碳酸镁片、熊去氧胆酸、硫糖铝可与胆汁酸结合、减轻症状。一旦症状缓解即停止药物使用。 7.对症状持续不缓解,长期反复存在且伴有出汗,消瘦,乏力,多梦等要考虑胃肠神经官能症(焦虑,抑郁状态)的存在,应考虑神经官能症的存在,评估后可用抗焦虑治疗如舒必利,黛力新,米氮平等,此时往往能收到令人意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