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肿瘤抑制剂,并不是肿瘤杀灭剂,因此几乎所有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有朝一日都是会耐药的。 由于已经上市的靶向药总类是有限的,针对某个特定突变或者某一类肿瘤有效的靶向药更是少之又少。比如,ROS1突变、RET突变等特异性突变,目前全国上市的靶向药只有1个;相对较多的,比如EGFR突变,目前也只有1代、2代和3代,3大类药物,先用1代或者2代,后续真正有机会用上3代的病人,大约只有30%-40%(一部分病人耐药后,肿瘤爆发进展,很快就去世了,压根没有机会去做二次活检或者液体活检,没有机会用上第三代药物;有机会二次活检、基因检测的,也只有不到50%的病人真的携带T790M突变)的病人。 因此,为了让目前正在使用的靶向药,尽可能多维持一段时间,不少民间抗癌斗士,发明了很多的自创小技巧,比如:靶向药轮换,靶向药联用,靶向药剂量加倍……这些民间抗癌绝技,到底是否靠谱?是对所有情景都靠谱,还是只适用于少数病人?亦或是压根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无理取闹?今天,先来说一说靶向药剂量加倍这件事。 绝大多数药物,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药物,一般而言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大。因此靶向药剂量加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首先一定要确保病人不良反应能耐受,否则还没起效病人先死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肯定是得不偿失。 其次,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大多数靶向药,如果用药一段时间,已经出现了身体颅内、颅外多处病灶的广泛进展,这时候希望简单通过药物剂量翻倍取得较好的疗效,是不太可能的。哪怕短时间,一两周内还能压制住耐药的癌细胞,也很快就去失去疗效。 这一点,是有临床研究数据支持的:2014年荷兰的J.L.Kuiper教授就报道过,在特罗凯常规剂量(150mg,每天一次)单药治疗耐药的晚期肺癌患者中,尝试高剂量冲击治疗(最高剂量尝试到1500mg一次,提高10倍),11名患者接受了这样的探索性的治疗,结果只有1人有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只有1.6个月,堪称非常失败了。从那以后,虽然民间还有零零星星的病友,执着地进行类似的尝试,但是学术界已经不再开展类似的尝试了。 不过,靶向药剂量加倍也不是一无是处,对于一些特殊的病情或者特殊的病人,的确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EGFR L858R突变的病人相比于EGFR 19缺失突变的病人,是更难治的,同样剂量的同一代靶向药治疗后,L858R突变的病人疗效更差,表现为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更短。既然这样,有学者就尝试一上来就给L858R突变的病人使用更高剂量的靶向药,看看是否可以逆转这类病人先天的劣势。 近期,一项我国学者主持的2期临床试验,给出了积极的阳性结果。253名晚期EGFR突变肺癌入组,86名L858R突变的病人接受常规剂量的凯美钠治疗,另外90名L858R突变的病人接受剂量加倍的凯美钠治疗,另外还有77名19缺失突变的病人接受常规剂量的凯美钠治疗。 结果显示:三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2个月、12.9个月和12.5个月,也就是说接受常规剂量治疗的L858R突变的病人的确生存期短于19缺失的病人,但是接受加倍剂量靶向药治疗的L858R突变的病人生存期已经可以媲美19缺失的病人了。 同理,三组的有效率也是类似的规律,分别是48%、73%和75%——因此,对于L858R突变这类天生就对靶向药敏感性差一些的突变,酌情加倍剂量,或许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 另外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是脑转移患者,由于绝大多数靶向药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不是100%(事实上能有50%就已经很牛逼的,普通的靶向药一般都低于10%甚至低于5%),因此存在一种情况:靶向药使用后,颅外病灶控制的很不错,但是脑部进展了;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靶向药对付颅外病灶依然是有效的,而对付脑转移之所以无效是由于浓度不足。这类病人,在患者副作用能耐受的前提下,加大剂量有一定可能性是有效的。 比如,吴一龙教授开展的奥希替尼加倍剂量治疗肺癌脑膜转移的临床试验,就是初步成功的。此外,其他癌种里也有零星的成功案例。比如,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开展的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PATRICIA研究,近期就报道了初步的、阳性的结果,39名HER2扩增、合并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了帕妥珠单抗联合加倍剂量的赫赛汀治疗。 结果显示:颅内的客观有效率为11%,4个病人脑转病灶明显缩小;而临床获益率可达68%,其中有2个病人疗效维持时间已经超过2年。不过加倍剂量的HER2双靶治疗,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觑,有2个病人由于3度不良反应(心脏毒性以及癫痫发作)需要永久停药。 综上所述,民间抗癌绝技“靶向药剂量翻倍”,并非一无是处,但是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精选一部分病人、特殊的病情条件下,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前提下,方可酌情尝试。 本科室系芜湖及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同时与上海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中山医院,长海医院,东方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为合适患者提供专家会诊、转诊等服务,肿瘤患者在我科可接受国内最新抗肿瘤治疗方案,享受最新抗肿瘤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政策。抗癌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欢迎网上咨询胡主任,或皖医二附院门诊咨询(每周三上午,肿瘤科专家门诊)。
补钙要喝骨头汤,感冒要喝老母鸡汤,长刀口要喝黑鱼汤……「煲汤养生」是不少人「补营养」的首选。然而,肉汤的鲜味往往会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肉的精华都浸入到汤里了,因而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汤的营养比肉好,吃肉不如喝汤。汤的营养到底如何呢?下面胡主任帮你详细分析:不妨来比较一下最常见的瓦罐鸡汤:鸡汤主要成分是水,其他主要成分还包括脂肪、蛋白质和钠。除了含有少量微量元素,比如钙、铁、维生素 B2 、鲜味氨基酸少量溶入水中,维生素 A、烟酸、锌等营养素含量均为 0。上期我们讲到,蛋白质是伤口修复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以蛋白质为例,鸡汤和鸡肉差了16倍!吃二两鸡肉(100克)就能满足一天中近1/3的蛋白质需求。但如果改成喝汤,要一口气喝1600毫升(3 瓶矿泉水)。营养还没喝够,人都快要撑死了!煲汤时间越长越营养?照理说,煲汤时间越长,受热就越充分,能溶出更多的营养。但是,这个「更多」却比大家想象中少了太多太多。比如,排骨莲藕汤熬2小时,蛋白质含量是0.5克 / 100克,再熬 2 个小时,蛋白质涨到了0.67克 / 100克。但猪小排里的蛋白质含量有 16.7克 / 100克。简单算一下就知道,两者蛋白质的含量相差约25倍(16.7 / 0.67)。也就是说,吃2两猪排肉得到的蛋白质,相当于喝5斤排骨汤!有研究发现,煲汤时间的长短对汤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影响。超过4小时,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随着煲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煲制超过6小时的汤就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如果要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煲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因为人参类食材里含有人参皂苷,煮得过久就会分解而失去药效价值。喝汤要吃「料」事实上,汤中能溶解的营养物质是极少的。猪骨、鸡肉等肉类食品长时间炖煮的浓汤,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谷氨酸、呈味核苷酸等)溶于汤内,让汤水富含风味物质,从而获得美味的口感。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还是留在了肉渣里和其他煲汤的食材中。比如,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煲汤2小时以上,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口感虽不是很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说煲汤时,「只喝汤不吃肉」等于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因此,请牢记:喝汤要吃「料」,美味和营养兼得。汤里的鸡肉、鱼肉、猪肉可千万别浪费!喝汤的注意事项1. 痛风、高尿酸和老年患者喝汤要警惕,不应刻意追求煲汤补身。嘌呤具有溶于水的性质。煲汤过程中,肉里的嘌呤会溶解到汤里,且会不断增加。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过多的嘌呤会加重肝、肾的负担。2. 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喝淡一点的汤,味道越淡越好。汤里除了嘌呤含量高以外,钠盐的含量也不低。咸汤喝多了,不仅不会补身体,血压反而会上升。3. 肥胖患者应撇去「浮油」再喝汤。「浮油」都是纯脂肪。看起来越是浓白的汤汁,说明脂肪越多。因为脂肪随着汤料的熬制,分散的细微脂肪液滴被蛋白质包裹,是脂肪乳化了,在散射的光线下呈现出白色。4. 胃肠弱或胃容量小的患者,建议要少喝汤或不喝汤。此类患者如果饭前喝过多的汤,会影响正餐的摄入量,长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健康状况。5. 莫要趁热喝汤,小心把食管烫伤!本科室系芜湖及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同时与上海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中山医院,长海医院,东方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为合适患者提供专家会诊、转诊等服务,肿瘤患者在我科可接受国内最新抗肿瘤治疗方案,享受最新抗肿瘤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政策。抗癌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获批的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贝伐珠单抗(英文通用名:Bevacizumab),堪称一代经典药物,而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贝伐珠单抗联合各种新药新疗法,还在不断焕发活力。01贝伐珠单抗是什么?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大分子单抗类药物,能够高选择性地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起到抗癌作用。贝伐珠单抗是一种注射液,注射液的类型有100毫克/瓶、400毫克/瓶两种。02贝伐珠单抗治什么?贝伐珠单抗在国内外已获批的适应症包括: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二线治疗;联合化疗或化疗+免疫治疗,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联合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用于不可切除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联合化疗,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联合干扰素-α,用于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联合化疗,用于铂敏感/铂耐药卵巢癌不同阶段的维持治疗;联合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Olaparib),用于携带同源重组缺陷(HRD)基因的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单药用于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贝伐珠单抗临床使用久,时间跨度大,部分已获批的适应症,如针对肾细胞癌的治疗已随着新药新疗法的获批使用明显减少,甚至被撤出权威指南推荐。03贝伐珠单抗的疗效以下主要介绍贝伐珠单抗推荐等级高,使用较多的适应症疗效:(1)结直肠癌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含氟尿嘧啶的FOLFOX、FOLFIRI等双药化疗方案,在一线治疗中可显著延长结直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临床研究中报告的中位OS普遍接近25个月,此外还有研究探索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ORIXI等三药化疗方案的效果,但由于副作用较大,适用范围仅限于部分患者或转化治疗。(2)非小细胞肺癌贝伐珠单抗可联合含铂双药化疗(BCP方案),或含铂双药化疗+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使用(ABCP方案)。在临床III期IMpower150研究中,ABCP方案治疗组织学类型非鳞癌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OS可达19个月,较对照组BCP方案的14.7个月更长,但遗憾的是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近期公布的一项临床I期研究数据显示,EGFR-TKI类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存在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初步疗效有所提升,患者的中位PFS可达19个月,客观缓解率达到80%,该方案目前已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4]。(3)晚期肝癌在临床III期IMbrave150研究中,贝伐珠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对比肝癌一线原有标准治疗索拉非尼使患者死亡风险相对下降了42%,联合治疗组患者12个月生存率达到67.2%,为晚期肝癌治疗目前最好的疗效数据,最终中位OS数据预计会在2021年公布。(4)卵巢癌贝伐珠单抗可联合化疗或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用于不同类型卵巢癌患者减瘤术或化疗后的维持治疗,其中存在BRCA1/2突变等同源重组缺陷(HRD)基因,且对铂类化疗仍敏感的患者有较为明显的获益。临床III期PAOLA-1研究数据显示,奥拉帕利+贝伐珠单抗治疗HRD患者,中位PFS可突破达到37.2个月,较贝伐珠单抗单药的17.7个月效果更好。(5)晚期宫颈癌临床III期GOG-0240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紫杉醇或拓扑替康+紫杉醇化疗,可将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中位OS从单纯化疗的13.3个月延长至16.8个月,目前贝伐珠单抗+化疗仍为晚期宫颈癌首选方案。04使用剂量根据治疗癌症类型的不同,贝伐珠单抗的使用方法也有一定变化,使用剂量从5毫克/千克(体重)到15毫克/千克不等,注射频率可2周或3周一次,具体应视情况而定。05上市及购买情况原研贝伐珠单抗已于国内上市并进入医保,多种国内外仿制药也已获批。06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由于患者的基础状况差异,以及治疗不同癌症时,联合的化疗或免疫治疗方案影响,贝伐珠单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种类较多,其中主要与贝伐珠单抗有关的包括高血压、出血事件、蛋白尿、血栓栓塞、注射不良反应等。07如何处理治疗的副作用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患者应首先咨询医生,判断引发副作用的可能药物,然后采取相应处理,如对症处理,调整搭档药物的使用剂量等,不推荐调整贝伐珠单抗的用药剂量,如副作用确实为贝伐珠单抗导致且程度严重,一般需直接停药。08什么样的副作用要去医院处理突发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发热,可能提示肠穿孔手术伤口持续不愈呕血、咯血、便血等严重出血严重高血压气促、胸痛、头痛、颤抖、大汗淋漓等注射后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中风或心脏病症状意识改变、视觉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09什么情况下应停用贝伐珠单抗肠穿孔或瘘管形成坏死性筋膜炎3-4级出血性不良事件严重动脉血栓栓塞或4级静脉血栓形成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肾病综合征严重注射不良反应充血性心力衰竭10总结贝伐珠单抗目前仍是进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用药时代的常用药物,且随着仿制药纷纷获批,原研药进入医保大幅降价,治疗的可及性显著提升,有利于中国患者使用。本科室系芜湖及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同时与上海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中山医院,长海医院,东方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为合适患者提供专家会诊、转诊等服务,肿瘤患者在我科可接受国内最新抗肿瘤治疗方案,享受最新抗肿瘤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政策。抗癌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或微信号 hqci002 联系胡主任。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癌症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到精准的靶向治疗,尤其是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大延长。治疗方式不再是抗癌路上的绊脚石,但癌症患者需要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是,“免疫治疗该怎么用,要用多久?”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胡庆丰胡主任为了更好地帮助患者了解免疫治疗的相关知识,为我们解答了关于肺癌免疫治疗中“规范治疗”的9个相关问题。哪些免疫治疗药物可用于肺癌?免疫治疗一般要持续多久?……都在下面找到答案吧!01目前中国上市的免疫治疗药物有哪些,都能用于肺癌的治疗吗?胡主任:目前国内已经上市了很多免疫治疗药物,如果从类型上分,又分为两种,其中6个是PD-1抑制剂,2个是PD-L1抑制剂。为了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利益,更好地让患者得到合适的治疗,用药一般按照国家明确批准的适应证,或者有指南推荐用于肺癌治疗。有些厂家的药物,目前还在临床研究阶段,但没有获批,或没有得到指南推荐。也就是说,目前只有4种免疫治疗药物获批可以用于肺癌的治疗。02免疫治疗开始之前,需要检测哪些指标,为什么?胡主任:免疫治疗开始之前的确需要检测一些指标,如同我们病人在接受化疗、放疗之前,要检测一些相关的指标来评估这些患者发生相关毒性的易感性,或者规避一些用药的禁忌证。比如说最常见的一般现病史,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十分重要,例如有没有全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包括肝炎、艾滋病等,还有吸烟史、家族史,比如说有没有其他肿瘤治疗、恶性疾病史等,以及患者是否怀孕等等,对规避药物的治疗风险都十分重要。当然了,任何一种治疗之前,必须要了解患者的病灶变化情况,有没有可评估的病灶,比如说常见的胸部、腹部和盆腔的一些重要脏器,腹腔淋巴结等等,所以说必须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当然血液学检查也十分重要,肝肾功能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检测。感染性疾病的筛查也十分重要。还有包括合并免疫性皮肤疾病的患者,因为免疫治疗可能会导致免疫性皮损,我们也需要了解。免疫治疗也可能对内分泌功能,比如甲状腺功能、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有一定损伤,所以说内分泌相关指标要进一步检查一下。此外,肺部功能、心血管功能检查,不仅仅是免疫治疗之前需要检查,其他肿瘤或其他疾病开始治疗之前也需要进行检查的。03 PD-L1的检测是必需项目吗?胡主任:目前我们认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后线治疗,或者与铂类化疗联合的时候,我们一般不做PD-L1检测,并非强制性的。但是我们为什么有时候给患者进行检测,因为可能会给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或参考。一线单药治疗的时候必须进行检测,只有PD-L1表达的情况下才可以单药进行治疗。如果是联合化疗或者二线治疗的时候,不对PD-L1检测做硬性规定。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目前来讲,包括EGFR突变、ALK融合或ROS1融合的患者,还是首选靶向治疗。04免疫治疗一般要持续多久?胡主任:目前根据相关的大型临床试验,免疫治疗药物说明书上一般都明确指出一直持续用药到疾病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性,这是说明书明确规定的。还有一点要说明,免疫治疗一旦有效,可能有一个非常好的效应叫做“持续缓解”。一旦有效,患者持续缓解时间非常长,生存时间非常长。大家知道我们非小细胞肺癌晚期的患者,一旦有效,生存时间比较长,甚至能达到5年以上。那这部分患者就能持续用药到5年吗?其实患者的依从性也存在问题。因此在做大型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一般初步明确用药两年。还有第三点,在免疫治疗初期,可能部分患者会发生假性进展,病灶暂时地增大,或者出现一些小的新病灶,这时候如果患者临床症状并没有明显的加重,那么我们还是建议患者继续用药,再坚持一两个疗程,如果病灶逐渐变小了,我们建议药物继续用;如果病灶持续增大,有可能我们经过进一步疗效评估,停止使用免疫治疗。总的来说,一旦有效的患者,除非毒性不可耐受,一般建议持续用药两年。05免疫治疗起效后,是不是可以提前停药?胡主任:除非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我们不建议停药。药品说明书上一般都明确,如果观察到患者临床获益之后,建议患者继续使用,直至患者不能耐受。到底可不可以停药?一般我们建议如果患者持续治疗两年以后,业内认为两年之后还是有效,可以考虑停药。06免疫治疗起效后,可否替换成其他同类产品继续治疗?胡主任:不建议替换其他同类的产品继续治疗。我们说“无效必改,效不更方”,没有效必须更改方案;一旦有效,这个方案就不可更改了,这是一个原则。每种免疫治疗药物获批某个疾病的适应证,都是基于非常严谨的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的。免疫治疗药物都是生物制剂,虽然都有一个名字叫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但药理机制还是有所不同。说明书上明确指出,药物一旦有效,应该持续使用,不可以更换,因为一旦更换了,不一定能保证疗效,这是我很明确的观点。07接受靶向治疗的同时可以联合免疫治疗吗?胡主任:在非小细胞肺癌方面,我们有句话叫做“有靶打靶,无靶免化”。就是说有基因突变靶点的时候,一定针对靶点进行治疗;如果没有靶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免疫治疗。大家知道,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亚洲人群EGFR突变率将近50%~60%,突变率非常高,远远高于国外的患者。这部分患者一旦有优势敏感基因突变,还是首选靶向治疗。第二点,有临床研究,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对于EGFR突变/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有一定的效果,目前还没有针对中国人的大型临床研究。如果EGFR仍然是敏感突变的,能够吃靶向药物的,我依然不建议联合免疫治疗。如果靶向治疗已经完全耐药了之后,我们可以考虑联合免疫、联合化疗、联合抗血管。总的来说,虽然有零星的临床研究支持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基于现有的数据,我依然建议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同时,不考虑联合免疫治疗,特别是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08出现副反应后,可以用其他同类产品代替吗?胡主任: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确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如果免疫治疗引起的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严重,3~4级以上,毫无疑问必须要永久停用同种类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中度的免疫治疗不良反应,也要十分慎重,要积极地处理。在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消失之后,再有所选择地重新应用。09因为副反应停药,之后还能再继续吗?胡主任: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毫无疑问,必须要立即停止免疫治疗,同时进行积极治疗,密切监测,避免不良反应再次发生。如果患者发生轻到中度的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经过评估、进行治疗,不良反应消失了之后(小于1级、几乎没有症状),我们可以考虑重新开始免疫治疗。但必须要重新和患者、家属等进一步讨论,非常严谨地运用。如果再次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而且是严重的,则需要停药。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还没有产生疗效的时候,经过处理不良反应消失了,可以推荐免疫治疗继续应用,但是要给患者反复强调,要经过医患双方进一步讨论,并且一定严密地监测。此外,因为免疫治疗有一个特点,疗效持久性,即使停止免疫治疗,也会持续地肿瘤缓解,叫做“超长待机”现象。即使停止免疫治疗,患者依然可能出现免疫治疗不良反应,所以说必须严密监测。本科室系芜湖及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同时与上海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中山医院,长海医院,东方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可为合适患者提供专家会诊、转诊等服务,肿瘤患者在我科可接受国内最新抗肿瘤治疗方案,享受最新抗肿瘤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政策。抗癌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欢迎网上咨询胡主任,微信号 hqci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