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乳腺癌,为什么有些人治愈了,有些人很短时间内复发转移了?同是乳腺癌,有人术后就可出院,有人还要靶向治疗一年?同是乳腺癌,隔壁床王阿姨用紫杉醇,而我却用他莫昔芬?是呀,一样是乳腺癌,为什么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不同?其实,乳腺癌是几十种疾病的集合体,不同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治疗方式和治愈概率也是截然不同的。癌症就像一个“江湖”,帮派云集,各个出招阴险狠毒。一旦被诊断为癌症后,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知道到底是哪一型哪一款的癌。以乳腺癌为例,就是要知道具体的分型。看似一样的乳腺癌,却有不同的“脾气秉性”。粗略分来,大致有“四大帮派”。通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四大指标,将乳腺癌分为不同派别。乳腺癌,如何分出“四大帮派”?谈到乳腺癌分子分型,得先了解“受体”这个概念。受体可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接受的物体,也就是乳腺肿瘤中的癌细胞有接受某种物质的物体,而接受的这种物质会刺激癌细胞不断增殖、肿瘤增大!受体好比是肿瘤的“嘴巴”,若有“粮食”就会喂大肿瘤。乳腺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3种受体,ER (雌激素受体)、PR (孕激素受体)、H er -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乳腺癌分子分型还需要检测另外一个指标,Ki -67,癌细胞增殖高低的指标,以14%为界限,≤14%为低增殖,>14%为增殖快的肿瘤。以ER 、PR 、Her -2、Ki -67四种指标把乳腺癌分为四种分型。即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这两型也就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Her -2阳性乳腺癌,以及ER 、PR 、Her -2都是阴性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 )。乳腺癌“四大帮派”,如何一一“团灭”?乳腺癌分子分型特征及发病比率帮派1 —— Luminal A型也称激素依赖型。此型特点为ER阳性、PR阳性,而HER-2为阴性,且Ki67<14%。针对这种类型患者,在治疗上主要采用内分泌药物抑制受体通路,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同时,内分泌治疗因为具有温和、低毒、服用方便、效果肯定的特点,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对老年、合并脏器功能障碍人群非常适用。帮派2 —— Luminal B型此分型相对复杂,但总体而言,可分为两种类型:乳腺癌分类Luminal B型(Her-2阴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都是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为阴性,Ki-67>14。此型尚且也属于内分泌治疗敏感,但相对Luminal A型要预后差一些。乳腺癌分类Luminal B型(Her-2阳性),也就是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都是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为阳性,Ki-67任何水平。江湖俗称“三阳型乳腺癌”,此型各项指标突出表达,当然在治疗上可选择武器最多,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统统适用。帮派3 —— Her-2阳性型其特色为Her-2基因表达阳性,ER、PR均为阴性,Ki-67高表达。关于Her-2基因发现以及抗Her-2的治疗历程,堪称谱写了人类对抗恶性肿瘤的伟大篇章。曾几何时,Her-2阳性乳腺癌是所有乳腺癌中预后最差的一类,但是随着专门针对Her-2基因的靶向药物研发应用,这类患者的疗效与生存取得了极大的提高。 目前,Her-2阳性型乳腺癌已经跃然成为治疗最有效的一类患者。对于此型,切记靶向治疗是通关秘籍,而且至理名言为“用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帮派4 —— 三阴性乳腺癌占8%~20%。此类ER、PR、HER-2均阴性,切不要以为各项指标阴性就是大吉,反而预后最差的就是此类三无“小混混”。因为它毫无特色表现,也就没有弱点可控。基本而言,作为乳腺癌治疗利器的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对它根本无能为力。目前只能通过化疗突围,虽然该类肿瘤对化疗反应敏感,可是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对患者危害最大。40以下的乳腺癌患者只占患者总数的5%,但由于此类患者里三阴性比例最高,因此整体复发率比40岁以上患者要高。幸运的是,随着科学发展,情况在持续好转,比如最近发现三阴性乳腺癌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其中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部分患者,使用新的PARP靶向新药效果明显好于化疗。总结乳腺癌“江湖“如此凶险,乳腺癌分型变幻莫测。作为乳腺癌患者,必须时刻警惕,随时掌握分型,一有风吹草动,第一时间与医生沟通,时刻准备好”团灭“狡猾的乳腺癌细胞!本科室系芜湖及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抗癌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Q:年轻女性确诊乳腺癌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平时生活上有哪些注意事项,能避免女性朋友被乳腺癌“盯上”?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胡庆丰A:中国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段在45~55岁之间,但是二三十岁或六七十岁的女性确诊乳腺癌也有不少,在每个年龄段它都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但年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对来说确实不太好,同时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以后,相较四五十岁以后乳腺癌发病的患者,年轻患者还要考虑婚姻,生育等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年轻的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生活方式,因为一些因素会让乳腺肿瘤的发生风险提高:首先,乳腺癌往往和雌激素水平高有关系。女性朋友假如月经来潮比较早,或有肥胖的问题,或经常用雌激素替代产品,体内雌激素水平偏高,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也会上升。其次,熬夜,情绪紧张、压力大,还有女性朋友晚婚晚育,或生育后不哺乳,都会让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高。另外,高脂饮食、饮酒也可能导致乳腺癌发生风险变高。Q: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至少要坚持5年,如果不能坚持用药,会对患者有哪些影响?A: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而言,除了手术,术后的辅助化疗,或放疗,内分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它能够进一步降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后续的复发风险。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一定要坚持内分泌治疗,不要忽略它的重要性,一定要牢记内分泌治疗的地位,对这类患者来说,它不亚于手术,不亚于化疗。内分泌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绝经以后的症状,如潮热,关节疼痛,骨质疏松,或睡眠障碍等,这跟患者体内雌激素受到阻断以后导致更年期症状相关,但是这些医护人员对症处理都可以缓解。 希望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朋友,能够坚持5-10年的内分泌治疗。大量国内外的临床数据表明,凡是内分泌治疗不规范的,提早停药的乳腺癌患者,复发风险性远超过坚持内分泌治疗的这部分患者。希望患者朋友能听得进医生的劝告,不要去舍弃内分泌治疗,更不建议用中医治疗来替代它。Q:体检时发现乳腺有增生,如何看它是良性或恶性的?出现乳腺增生应该怎么办?A:乳腺小叶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良性疾病,一般到了绝经以后,这种增生就逐渐会缓解。但一些乳腺不典型增生,的确有可能会变成乳腺癌,如何区分就要靠检查手段,如B超、钼靶、核磁共振等,这些检查可以判定增生到底是乳腺癌还是小叶增生。做完检查后,报告单上都会BI-RADS分级。如果增生是4级以上,就有恶性可能:BI-RADS分级的意义如果检查下来是良性的增生也不用紧张,调整生活习惯可以改善增生问题,不让它进一步加重:①放慢生活节奏;②适当运动;③改善饮食习惯少吃高脂食物;④减轻工作压力;⑤不要过度紧张;⑥保障睡眠不熬夜;⑦不喝酒。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穿刺活检作为肿瘤确诊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很多患者却很排斥,因为坊间有谣言称“穿刺取组织会造成癌转移”对于这种说法,真实情况究竟如何?穿刺活检是判断良恶性肿瘤最准确的方法。做还是不做?穿刺会不会痛苦?会不会加速肿瘤生长?有没有什么危险?穿刺活检是明确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建议肿瘤患者尽量能进行穿刺活检,除非部位比较特殊如靠近大血管,或者患者身体原因如年纪偏大、不能配合、凝血功能异常,无法行穿刺或穿刺风险巨大。穿刺在肿瘤的诊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肿瘤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依赖穿刺的病理结果。曾经在门诊遇到一个肠癌手术后5年的患者,胸部CT提示肺部占位,当地医院考虑是肠癌复发肺部转移。后来我院就诊,我当时看了他的胸部CT后,考虑原发性肺癌可能,建议患者穿刺取病理,患者问我穿刺有什么风险。我说穿刺的目的是为了确诊是肠癌肺转移,还是原发性肺癌。但是穿刺中只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穿刺后肺部气胸的可能,概率是非常低的,不用担心。后来患者听取我的建议后,穿刺取病理提示肺癌,后来我帮助患者安排了肺部根治切除手术。那么多年过去了,患者依然还是健康的活着。每每谈起,患者总是很感激的和我说“胡主任,谢谢你当时让我做了穿刺检测,如果按照肠癌肺转移治疗,不仅化疗无效,还会耽误治疗,就没有手术机会了”。很多患者对于穿刺的恐惧是由于不了解。今天胡医生给大家科普一下,到底穿刺如何进行?穿刺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穿刺后有哪些注意事项等,今天带大家逐一了解。如何穿刺取肿瘤组织?对于存在于体内的肿瘤组织,如何操作才能取到组织又不至于肿瘤组织随着穿刺针而扩散呢?正如很多患者担心的那样,其实穿刺操作也在不断的进步,现在大多使用的穿刺装置外面其实是有个保护装置。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彩超引导下的操作还是CT引导下的操作,穿刺针都能精准的到达所要穿刺的肿瘤组织,夹取肿瘤组织后全身而退。做个简单的比方,穿刺针的操作像我们平时使用圆珠笔一样:先将笔头贴到肿瘤表面后,一按开关让里面的笔芯穿刺到肿瘤里面;取材结束后“笔芯”会直接退回到圆珠笔的外壳中,从源头上隔绝了肿瘤细胞和外界其他组织的接触,防止外漏。癌细胞被围追堵截即使不幸中的不幸,少量癌细胞在穿刺的过程中不幸播散到血液和组织中,它们也不会存活,因为有免疫系统这个“大管家”,让它无处可逃。因为在每个人体内其实也有很多的肿瘤细胞在循环,但由于免疫系统会及时清除,所以通常不会变成癌症。而在二次活检中能通过穿刺针带出来的肿瘤细胞是非常少的,连正常人体内血液循环中的数量都达不到。要想存活都难说,就更别提要造成大范围的转移了。穿刺有哪些缺点?一般做有创性检查前患者都会签署一份穿刺知情同意书,内容大致包括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比如:穿刺过程中出现麻醉意外,疼痛、出血、血肿等,肺部穿刺就有可能遇到如少量出血、气胸这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但实际上,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几率都很小。就算是出现上述并发症,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医生也有足够的经验进行处理。穿刺前只要不紧张,保证血压在正常的范围内,有高血压的患者记得口服降压药。穿刺后一般患者需要平卧2-6小时,第二天就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对身体没有特别大的影响。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现代医学的发展,为癌症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选择,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到精准的靶向治疗,尤其是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大大延长。治疗方式不再是抗癌路上的绊脚石,但癌症患者需要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是,“免疫治疗已经用药两个周期了,怎么判断是不是有疗效?”下文将对你感兴趣的免疫治疗问题做一解答。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胡庆丰问题一:免疫治疗一般什么时候起效?免疫系统的激活需要时间,然后才能作用于肿瘤细胞。所以免疫治疗是需要时间才能看到疗效的。临床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的中位缓解时间大约是2个月左右,这与化疗组的中位缓解时间是相似的。而且PD-1单抗一旦起效,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问题二:怎么判断肿瘤免疫治疗是否有效?肿瘤治疗的效果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为几种:一种是肿瘤缩小,其中完全缓解(CR)在晚期肿瘤中不太容易实现,而部分缓解(PR)也就是肿瘤缩小30%以上,这也是我们认为比较好的一种结果。另外一种结果就是稳定(SD),指的是肿瘤增大或者缩小的范围在我们允许的一个范围之内,这种结果实际上也是算作有效的。当然最不好的第三种就是用药以后肿瘤持续的增大,而且增大超过一定的范围(PD),我们才能确实评估这种治疗方式是没有效的。但是在免疫治疗的过程中,疗效评估跟其他治疗不同,肿瘤有可能先变大,然后再变小。对于先大后小的这种患者,实际上也是有效的一种,但如果肿瘤持续增大,就是无效的一种反映。对于肿瘤先增大,然后缩小,我们可以把增大的过程称之为假性进展。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在影像上可能表现出肿瘤的体积增大,但如果这个时候做穿刺检查,就会发现肿块里面不是肿瘤细胞在增多,而是炎性细胞在增多。随着后续治疗,肿瘤细胞被炎性细胞消灭以后,它会逐渐缩小的。假性进展和真性进展,有时候从出现的时间,从影像上的表现都很难判断,所以我们多数情况下要结合病人的一般情况来评估。对于假性进展,一定要继续治疗两个周期以后再评估。如果继续用药两个周期以后,肿瘤还在持续进展,这个就一定不是假性进展。所以要正确区分——到底是真性进展还是假性进展,才能确认免疫治疗的有效性。问题三:免疫治疗一定要联合化疗,疗效才好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确实具有协同作用,但并不是说免疫治疗一定要联合化疗才能起效。有临床研究显示,对于PD-L1表达5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帕博利珠单抗一线单药治疗,和单纯化疗相比,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获益达到了40%。另外一项在中国人群开展的Ⅲ期临床研究也显示,即使二线使用免疫治疗,而且无论PD-L1表达情况如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死亡风险和化疗相比,也降低了32%,总生存期达到了12个月,较化疗组9.6个月的生存期显著延长。所以说,免疫治疗单药有的时候也是可以起效的。问题四:化疗失败后再用免疫治疗,长期疗效如何?化疗失败以后使用免疫治疗是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我们也是有循证医学证据,到目前为止随访时间最长的晚期肺癌免疫治疗Ⅲ期临床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单药二线治疗,可以将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至化疗的5倍。而且,无论鳞癌、非鳞癌,无论PD-L1的表达状态,患者都有可能获得长期生存。还有一些患者是靶向治疗失败,因为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一般都有特定的基因突变,对于有基因突变的这类患者来说,目前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总体上使用免疫治疗的疗效是有限的,后线还是建议以常规的标准治疗为主。问题五:PD-L1检测结果数值不高或是阴性,免疫治疗还会有效果吗?PD-L1是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之一,但并不是说只有PD-L1高表达的患者才适合免疫治疗。一方面,无论PD-L1表达状态如何,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没有基因突变的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化疗相比,疗效是显著提高的。另一方面,有的PD-1单抗的疗效和PD-L1的表达是没有关系的。比如,目前免疫治疗随访时间最长的临床研究中,无论PD-L1的表达状态,纳武利尤单抗单药二线治疗都可以显著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即使是PD-L1表达小于1%的患者,仍然能够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常规而言,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肿瘤,属于晚期癌症,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治愈的。目前已有的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手段,只是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或至少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免疫治疗虽然提升部分癌种的生存期或达到治愈,但毕竟比例较少。然而,这样的观点,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肿瘤这个疾病本身认识的不断加深,正在被逐步更新。比如本文要介绍的这个“寡转移”概念,也正在改变肿瘤的治疗。何为“寡转移”一开始,学术界认为既然已经出现远处脏器的转移,那么癌细胞一定是通过血液循环过去的,这类病人血液里都有癌细胞了(尽管受医学技术的限制,未必一定可以从病人的外周血中实实在在地捕获到癌细胞)。而血液是在全身各个角落循环流动的,那么血液流到哪里,癌细胞就有可能跟到哪里、并且潜伏在那里,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长大、爆发。基于这样的想法,只要发现一个部位的远处转移病灶,那么就可以宣布这个病人属于晚期癌症,并且大致宣布这个病人不可治愈,等同于宣判了死刑,唯一的区别就是缓期几年执行的事了。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有一小部分病人,身上的转移病灶非常少、且每个病灶都不大,对这类患者采取积极的局部治疗,配上合理的全身治疗以后,有的可以长期生存,也有一定机会变成幸运的超长待机者。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的学者开始思考并提出“寡转移”这个概念。所谓“寡转移”,一般指的是转移的器官数目不超过3个,转移的肿瘤病灶数目不超过5个,同时对每个病灶的大小有一定的限制(比如不超过3cm之类的)。这类总体而言肿瘤负荷不大的病友,经过积极的局部治疗配合合理的全身治疗,是可能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对于这类病友,局部治疗是有很大价值的,不要一味蒙着头光打化疗、吃靶向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这种观点,比如今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议(ASCO)上,就有不少类似的研究数据。多个“寡转移”研究亮相ASCO1、肺癌寡转移,EGFR靶向药联合放疗显著改善总生存期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华西医院的一个三期临床试验SINDAS。这是我国开展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比较EGFR靶向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单独EGFR靶向治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摘要号:9508)。133名EGFR突变的寡转移肺癌患者,1:1随机分组,一组接受传统的单纯靶向药治疗,另一组除了接受正规靶向药治疗之外,还用立体定向放疗对所有临床可见病灶做局部放疗,中位随访19.6个月。结果显示:积极的立体定向放疗的加入,明显延长了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从12.5个月延长到了20.2个月)和中位总生存时间(从17.4个月延长到了25.5个月),均具有统计学差异。2、乳腺癌寡转移,积极的局部治疗显著5年生存率除了肺癌,众多其他癌症也有类似的数据。比如在乳腺癌中,日本癌症研究协会附属肿瘤中心的TakayukiUeno教授就公布了一份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大数据(摘要号:1025)。中国专家提供了573例寡转移的乳腺癌病例资料,日本专家提供了529例,韩国专家提供了98例,汇总在一起是1200例。这其中有526例是预后最好的激素受体阳性病人,189例是同时合并HER2扩增的病人,166例是三阴性乳腺癌,还有一些是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既然是寡转移,病灶数目肯定不超过5个,其中转移灶只有1个的病人有578例、2个病灶的有289例、3个病灶的是154例、4个病灶的是102例、5个病灶的是77例。1200例病人有404例按照传统的理念,只接受过全身药物治疗,595例患者还接受过积极的局部治疗(比如手术、放疗等)。结果显示:两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不同,积极的局部治疗加入,可以将寡转移的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从41.9%提高到59.6%。积极的综合治疗,寡转移癌5年生存率接近60%,其中甚至有不少病人是更长时间生存,那么的确可以说明,寡转移的患者中一部分是潜在可治愈、可以实现超长待机的。那么,积极的局部治疗,什么时候加入最合适呢?对于一发现就是寡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如果不存在有效率特别高的全身药物治疗手段(主要是特异性的靶向药,当然一部分病人对化疗非常敏感,一线化疗本身有效率也非常高),那么建议一上来就选择全身药物治疗联合积极的局部治疗,因为万一拖久了全身药物治疗无效,反而全身扩散、失去了机会。但是,对于一开始是多发转移或者明摆着存在全身治疗有效率特别高的药物的时候,比如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BRAF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等患者,可以先接受全身靶向治疗,等待大部分病灶缩小、减少以后,残留少数几个病灶,再积极加入放疗、手术后等局部治疗,这样事半功倍。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现在很多体检都会检查肿瘤标志物,很多老百姓理解就是:抽个血能查出体内隐藏着的肿瘤。作为医生,经常遇到有人拿检验报告来咨询,指着一项有个升高箭头的肿瘤标志物问,“医生这个指标高要紧吗?我是不是真得癌了?”下文就带你详细了解肿瘤标志物的意义。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胡庆丰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机体对肿瘤细胞发生反应时升高的一类物质,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类和糖类。英文名称是TumorMarker,简称TM。TM存在于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可通过生物化学、免疫学等方法进行检测。简单地说,它们就是人体的一些指数,当这些指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与肿瘤相关。查「肿瘤标志物」有什么用?临床上检验肿瘤标志物有以下七种用途:① 瘤的早期发现;② 肿瘤普查、筛查;③ 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④ 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放疗效果监测;⑤ 肿瘤复发的诊断;⑥ 肿瘤的预后判断;⑦ 寻找不知来源的转移肿瘤的原发灶。肿瘤标志物升到多高算高?通常在医院抽血化验的肿瘤标志物主要是针对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肿瘤。肿瘤标志物升高,意味着得肿瘤?任何一个医生,都不会仅仅根据一项AFP检查,就做出是不是患肝癌的诊断。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肿瘤标志物,能明确诊断一种肿瘤或者排除一种肿瘤?很遗憾的告诉大家,目前还没有。所以,建议大家一次同时测定多种标志物,以提高单个标记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当然,还需要结合自己的病史、症状、体检及影像检查来综合判断。肿瘤标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因为肿瘤标志物存在非特异性,一些正常组织或良性肿瘤以及炎症反应,也可能使肿瘤标记轻度升高,比如: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于正常,可以是因为肝炎、肝硬化或者是怀孕,而不一定是肝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升高,可能是因为前列腺出现炎症,而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能是因为结直肠息肉、结肠炎等,也可能是因为吸烟,不一定就是结肠癌;糖类抗原19-9升高,可能是因为急性胰腺炎、胆囊炎或者是肝炎等,而不一定就是胰腺癌。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应该怎么办?医学上有许多方法可以来帮助区别这种升高是不是恶性肿瘤导致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立即需要进一步的检查。1.哪些人需要进一步检查?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近亲属是否有肿瘤:母亲或家族中其他女性亲属有乳腺癌的病史,就属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是否接触过容易致癌的外来物质:长期吸烟或接触「二手烟」、酗酒、食用腌熏食物,或是因工作原因接触过放射线或化学毒物,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会明显升高。是否有癌症高发的自身因素:包括年龄较大,患有乙肝、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等。2.当心身体的「预警信号」还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使肿瘤标志物完全正常,也不能绝对排除肿瘤。除了上面提到的肿瘤「高危人群」的判断方法,还需要结合我们自身的症状,称为「报警症状」。比如,长期咳嗽咳痰可能只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但如果最近痰中出现血丝,或是伴有胸痛、消瘦等症状,就要警惕出现肺癌的可能。3.不属于高危人群该怎么做?如果不属于「高危人群」,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而且肿瘤标志物仅仅是轻度升高,体内有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我们可以选择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注意饮食、规律作息,三个月之后再复查肿瘤标记物。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PD-1早用早好,多早才好?可能越早越好古语有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抗癌是一场没有硝烟却生死攸关的战争,也要讲究“出兵时机”和“兵法谋略”,在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药物。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胡庆丰这几年,PD-1/PD-L1抗体药物风靡全球,创造了无数奇迹,时不时被冠以“抗癌神药”的名头。随着8种药物获批上市,我国的癌症治疗也接轨世界,正式进入“免疫狂欢”时代。今天,我们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PD-1/PD-L1药物到底该何时使用?1中晚期患者:别当救命稻草在PD-1药物研发的早期,接受治疗的都是多种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也可以认为是几乎“无药可用,走投无路”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PD-1药物可以有接近15-20%的客观缓解率,近15%的肺癌患者可以活过5年,这是以前任何药物都办不到的。这是很多人对PD-1的最初印象:晚期了,没药可用了,无路可走了,试试PD-1吧。其实,这是不对的。近几年,随着多个大型临床数据的披露,大家发现针对晚期患者,PD-1越早使用,疗效可能越好。我们以肺癌为例,简单进行一下总结:对于四期肺癌患者,二线使用PD-1的5年生存率在13-15%左右,而一线使用达到23.2%;对于三期肺癌患者,放化疗联合PD-L1抗体I药的三年生存率57%,有专家预计五年生存率可能在50%左右。我们知道,PD-1/PD-L1抗体药物是通过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实现抗癌效果的,当癌症患者经过多轮放化疗轰炸之后,“免疫力”下降,甚至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时候再提高“免疫力”可能就已经无力回天了。所以,对于中晚期癌症患者,千万不能把PD-1当做“救命稻草”。2早期患者:手术前使用疗效可能更好那么,既然早用早好,那么更早用呢?提前到辅助治疗呢?甚至是提前到新辅助治疗呢?① 新辅助治疗:手术前的治疗,其主要目的是使患者体内的肿瘤病灶体积缩小或提前消灭看不见的转移癌细胞,有助于改善手术前的状态并为后续手术或放疗创造有利的条件。② 辅助治疗:手术后的治疗,某些癌症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后需要接受辅助治疗,其目的就是消灭手术过程中看不见的微小病灶并起到强化手术效果和预防癌症复发、转移的作用。这样的做法,目前国外有不少临床试验在尝试,而且不断传来好消息。就在上个月,《Nature Medicine》还报道了一项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的II期临床试验NICHE的临床数据,他们发现针对患有结肠癌但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前短期的新辅助免疫治疗来获益:在微卫星不稳定(MSI)型结肠癌患者中,100%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受益;在对免疫治疗反应并不好的微卫星稳定(MSS)型结肠癌患者中,仍有25%的患者受益。有时候,大家都喜欢较个真。对于一位早期癌症患者,可以有两种选择:手术前使用PD-1药物,进行新辅助治疗;手术后使用PD-1,进行辅助治疗。3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到底哪个更好?先来看个临床数据。2019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多机构的临床试验,评估35例复发性、手术可切除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在接受K药新辅助治疗和/或辅助治疗后的免疫反应和存活率。与单纯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新辅助治疗并在术后继续辅助治疗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延长:PFS分别为99.5天 VS 72.5天。再来看个理论分析。2020年四月,《Nature Medicine》杂志报道了一些学者对于PD-1药物术前新辅助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设想,如下图所示。 术后辅助治疗:也就是把肿瘤先切掉,再用PD-1抗体防止复发,这样做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但也有一个问题,切除了肿瘤也意味着抗原的丢失,PD-1使用后能够激发起来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弱一些,表现为图右侧患者体内留存的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少。简单说来就是,军队需要打仗才能获得杀敌经验,如果没有对手,军队的战斗力就退化了。术前新辅助治疗:也就是先用PD-1抗体,再进行手术。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趁着肿瘤还在,PD-1抗体药物可以激发更广泛的免疫反应,可以理解为能够给患者留下更“优质高效”的免疫力,给患者更长时间的防护。表现为图右侧花花绿绿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和种类更多。但是,这样做有个问题,万一PD-1不起效,可能耽误手术时间。所以,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各有利弊,目前基础和临床科学家都在进行积极探索,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更振奋人心的数据出炉。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淋巴水肿作为女性乳腺癌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常常给患者带来困扰,影响美观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朋友们的生存质量。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胡庆丰乳腺癌术后,可能出现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是因为淋巴系统功能性障碍引起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滞留所引起的组织水肿、慢性炎症和组织纤维化等一系列慢性疾病。乳腺癌行腋窝清扫术及术后放疗等,发生患肢淋巴水肿的概率约为10-40%。淋巴水肿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护理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在术后早期就开始正确的预防,可以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大大提高生活质量。淋巴水肿的信号手术后一些轻微的肿胀是正常的,这是暂时性的现象,以后将逐渐消失。手术后还可能感觉疼痛或有其他的感觉,比如阵痛和刺痛,这些感觉是常见的,并不一定和淋巴水肿有关。术后出现这些迹象,可能与淋巴水肿有关:手术一侧感觉沉重、酸痛或疼痛手臂、手或乳房的皮肤有紧绷的感觉手臂、手或手指的灵活度下降、皮肤肿胀或发生变化,比如紧绷或凹陷(皮肤被按下之后保持内凹的状态)如何缓解淋巴水肿1、注意皮肤护理:预防感染,避免外伤、蚊虫叮咬;避免患肢手提重物和长时间下垂;时刻注意有没有发红、肿胀、热度上升或压痛的症状。2、加压:加压帮助预防更多的液体聚集。可通过穿戴通常在夜间使用的弹力服、低弹力绷带或其他非弹力紧身服来施加压力。3、锻炼:锻炼计划可以帮助刺激您的淋巴管。重要的是要慢慢地增加锻炼,那样您的手臂肌肉就会逐渐对之习惯。4、手动淋巴引流:手动淋巴引流是一种轻柔的按摩形式。不要在您受影响的手臂或手进行剧烈的按摩,因为这样可能导致您的身体产生更多的液体。如果坐着时,将受影响的手臂枕在身边的几个枕头上或枕在沙发的靠背上。如果睡觉时仰卧,将手臂枕在一个或两个枕头上。有问题及时致电医生。有一点要注意,有些病人就是刚开始以为这是自行恢复性的水肿,从而不引起重视,认为反正自己会好转,就不去看病,那是不行的,只要发生过水肿,哪怕会自行恢复,今后就很容易再发生水肿。所以患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找医生就诊。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何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胡庆丰非小细胞肺癌根据国际的TNM分期标准,T代表肿瘤的大小,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综合评定后分为Ⅰ、Ⅱ、Ⅲ、Ⅳ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通常是指ⅢB期以上,通常不能通过局部手段治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部分晚期肺癌是可以通过局部手段获得治愈的,例如肺部可手术肺癌合并同样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孤立转移灶。孤立的转移病灶是指孤立颅内转移瘤,肾上腺转移瘤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针对晚期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多方面的评估因素,需要根据疾病的诊断,伴随病症,身体状况、治疗线数,既往治疗和经济情况等综合评估,我们以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做一个简要的概述。首先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包括几个方面:病种,疾病分期、病理类型、突变类型、PS评分、合并症等,根据这几个方面采取治疗有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其中系统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化疗化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有着适用范围广、作用强度大,治疗药物经验丰富等特点,除有明确的驱动基因以外的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包括非小细胞和小细胞肺癌)都把化疗作为一种基础选择。化疗药物的组合以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联合铂类最为常见。药物通过静点或口服进入人体,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杀灭快速增长的肿瘤。由于化疗药物其选择性差,副反应较大,常见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等是化疗的副作用,使用时也有一定周期限制,应根据病情合理应用。目前的趋势是化疗与血管靶向药物的联合,化疗与免疫药物的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是人们在遗传学基础上开发的突破性疗法之一,现有的技术可以对每一个肺癌个体进行驱动基因的筛查,根据不同的突变类型选择药物。由于药物可以直接抑制该驱动基因的作用通路,使得肿瘤生长直接受到抑制,使治疗获得更为理想的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肺癌常见的突变类型主要见于肺腺癌,如EGFR、ALK、ROS1等突变已经有了相应的治疗药物,并在近些年不断刷新着疗效。有些靶向药物已经开发至三代或者四代,患者可以通过靶向治疗的全程管理达到更长的生存目标。与此同时,一些罕见的突变类型也在研发人员和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步取得突破,可以说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是现有治疗方法中最为精准的治疗手段。血管靶向治疗血管靶向治疗基于肿瘤生长和侵犯依赖血管的理论而实现。人们发现,肿瘤血管新生与VEGF等血管生成因子有关,早期研发的贝伐单抗就是针对VEGR直接作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血管生成内皮抑素属于泛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同样要与化疗联合发挥作用。新一代的小分子TKI类血管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VEGFR、FGFR、PDGFR等信号通路。临床中已有单药治疗在三线患者的显著获益,前线治疗的疗效以及联合治疗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中。免疫治疗肺癌的免疫治疗主要指PD-1/PD-L1类药物的治疗,这类靶向程序坏死因子的单抗类药物,可以去除肿瘤面对免疫系统时的“刹车”作用,从而重启自身免疫攻击肿瘤,起到杀伤和抑制肿瘤的作用。非小细胞肺癌是免疫治疗应用最广,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有着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低,疗效获益持久等特点。随着国内外免疫制剂的获批上市,更多患者可以尝试这种新的疗法。 通过临床研究的观察人们了解到,免疫治疗的疗效与特定人群相关,如PD-1表达情况,TMB(肿瘤突变负荷)的指标、以及MSI(微卫星不稳定)、dMMR(基因错配修复)等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当中,并且新的探索集中在免疫治疗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的领域,近些年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相信这一疗法将会给人们带来新的视野和临床获益。局部治疗的手段和意义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也有着多学科治疗的方法与意义,不同于早期肺癌,晚期肺癌的局部治疗以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程为首要目标。如对局部肿瘤的切除或给予放射性治疗,可以缓解转移瘤带来的症状,治疗系统疗法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局部病灶,在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中应用都非常广泛。其他辅助治疗 其他辅助治疗主要包括一些对症治疗和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或针对性用药。如治疗骨转移的唑来膦酸,或是止吐、调节代谢、增强血项、调节血压、皮肤症状和其他不良反应的辅助用药。随着抗癌药物的发展,药物带来的副反应呈逐年降低趋势,但新的疗法也会带来一些特殊的不良反应,此时有治疗经验的专业医生,以及对疾病全程管理的治疗观念会帮助患者更好地发现与处理。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
控制体重对癌症患者很有必要,但控制体重绝非越轻越好。有研究通过对 3000 多例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发现,体重下降者的生存期比体重保持正常的病人少一半。据统计,肺癌病人体重下降不超过 7%, 抗癌治疗的效果就可以得到保证,如果体重下降超过了18%,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癌症患者,一旦出现消瘦的迹象,就会乏力、贫血、精神差,对治疗耐受性差,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且生存期也变短。肿瘤为什么会让人快速变瘦?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和身体正常细胞一样,需要生长,会肆无忌惮的夺取人体摄入的营养,如果这些营养满足不了自,还会侵蚀正常组织的营养为自己所用。看起来,肿瘤就像我们身体里夺取营养的强盗。在肿瘤不断长大的过程中,它还会产生毒性物质,这些毒性物质会影响患者的食欲,使机体摄入的营养明显不足,最终导致患者变得消瘦,甚至骨瘦如柴。所以,肿瘤患者要保证营养,要比普通人摄入更高的营养。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摄入更高的营养,那么肿瘤细胞的营养也会十分充足,肿瘤本身就带有破坏性,它如果强大了,患者身体里的正常细胞会不会斗不过它?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做到肿瘤细胞摄入的营养少,正常细胞摄入的营养多一些呢?“肿瘤喜欢糖,不喜欢蛋白质!”记住这句话,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办法。推荐高蛋白的一些食物:食物中以豆类、花生、肉类、乳类、蛋类、鱼虾类含蛋白质较高。Q疑问1:高蛋白质的东西,有很多都是‘发物’,也能吃吗?A:西医的概念中,是没有发物这种说法的。西医认为,这些都可以吃。如果你不放心的话,可以去正规医疗机构,咨询有执业资质的中医科医生。Q疑问2:糖是不是一点都不能吃?A:当然不是!国际上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应在50克内。我们只要把握好这个度,就很好啦!而且,你每天吃的主食中大部分都是糖,我们可以不吃白糖,但不能不吃主食,记住一点——量很重要。Q疑问3:那我能不能只吃蛋白质?A:不是!只吃蛋白质饮食过于单一,更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肿瘤患者的体重下降,多半跟营养不良也一定的关系!15%一80%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就发生了营养不良, 60%的患者是住院期间进展成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使伤口愈合迟缓,手术并发症增加,不能耐受术后放化疗,病死率增高等。肿瘤恶液质和体重息息相关如果一直消瘦不做积极改变,那可能就会出现恶液质。一旦出现恶液质,是无法逆转的。一些号称治疗恶液质的药物只是在改变症状上起作,现代还没有哪种药物对恶液质真的有效。“恶液质”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 kakos “和“ hex-is,字面意思是“恶劣的状况”。Fearonk 教授2011年在国际共识中提出,肿瘤恶液质是以持续性骨骼肌丢失(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组织丢失)为特征,不能被常规营养支持完全缓解,逐步导致功能损伤的多因素综合征。该定义指出了恶液质的 3 个重要的特点:骨骼肌持续丢失、常规营养支持不能完全缓解、功能损伤。这个定义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骨骼肌质量丢失是恶液质的核心表现,其外在表现是体重丢失及乏力。通常情况下,当患者的体重丢失大于稳定体重的 30 %时(例如,原体重100斤的患者只剩下70斤不到),则死亡开始出现,而且不可避免。如何保持健康体重?①合理膳食最重要,核心是平衡多样化除了充足的蛋白质食物的摄入,还需多吃含铁、锌高的食物,如动物瘦肉、动物内脏、海产品、干果等。脂肪的摄入可选择亚麻籽油、橄榄油和鱼油等,全谷类食物至少要占到三分之一,每日保障新鲜蔬果的摄入。 ②注意补水和电解质每天保证8~10杯水(1600-2000ml)。可以是白开水,绿茶、菊花茶等。出现体重下降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个人体质的问题、对药物反应程度等,需要到医院去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认原因后,对症改善。本科室系皖南地区肿瘤治疗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化疗、靶向、免疫、放疗、介入手术等综合治疗服务,适合肿瘤患者可享受免疫靶向药物赠药及医保报销,欢迎电话或网上咨询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