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最重要的方法,一次肠镜的获益,往往出乎您的意料。 95%的肠癌是由结肠息肉演变而来,肠道息肉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用肠镜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 结肠镜检查还有一个巨大的优点是,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要么可以立即切除,要么可以顺便取活检。大量的研究表明,结肠镜的筛查敏感性高达90%以上。 柳叶刀:一次肠镜检查可使17年内肠癌风险降低30%! 最近,著名临床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最新研究,一次肠癌筛选检查可以使发生肠癌的风险降低超过三分之一,并且可以挽救无数的生命。 这项研究历时近20年,是由英国的多家研究机构资助的。研究发现,检查大肠的下半部分可以预防35%的发生在这个部位的肠癌,挽救41%的患者的生命。 该研究跟踪随访了17万多人,平均随访时间超过17年,其中4万多人接受了肠镜检查。这是历时最长的关于肠镜检查是否可以有效预防肠癌的研究。 使用肠镜筛查可以发现肠壁上的小息肉,如果不进行治疗,息肉可能变为癌变,而在肠镜检查期间发现并切除息肉可以避免它发展为癌症。 英国癌症研究所的肠道筛查专家,文章的第一作者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WendyAtkin教授说:“我们知道肠道检查对老年人有非常大的好处。虽然没有任何筛查是完美的,这项研究表明肠镜检查可以至少在17年里有效地减少癌症死亡。肠癌是可以预防的,而用肠镜筛查肠癌是减少肠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不应该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检查一下自己的肠道。 内科学年鉴:一次肠镜可使患癌风险最高降低72% 医生们认为,及早发现,肠癌是最易治愈的癌症。最近发表于《内科学年鉴》的一项大型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结肠镜检查能拯救生命。 该研究观察了大约25000位患者,他们所在的医疗体系普遍使用结肠镜检查,是50岁及以上的患者的主要筛查方法,因为这个年龄群体的结肠直肠癌患病率处于平均水平。 在这群研究对象中,2002年~2008年期间近20000名患者没有患癌症。大约5000名患者被诊断出结肠直肠癌,在2010年死于癌症。 研究分析发现,那些死于癌症的患者很大部分都没有进行结肠镜检查。对比过去20年的筛查历史发现,结肠镜检查与死亡率降低61%有关,其中右侧结肠癌风险降低了46%,左侧癌症降低了72%。 这22种情况必须行结肠镜检查 (1)有便血、黑便等症状者,或长期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大便有粘液、脓血者; (3)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或腹泻者; (4)近期出现的排便困难或者大便不规律者; (5)大便变细变形者; (6)长期腹痛、腹胀者; (7)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者; (8)不明原因的贫血者; (9)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块,需明确诊断者; (10)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11)长期的慢性便秘,久治不愈者; (12)慢性结肠炎,长期服药,久治不愈者; (13)怀疑结肠肿瘤,但钡灌肠X线检查阴性者; (14)腹部CT或其它检查发现肠壁增厚,需要排除结直肠癌者。 (15)下消化道出血,可找到出血病灶,确定出血原因,必要时可镜下止血。 (16)曾患过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 (17)结直肠癌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一般每6个月至1年需要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术前因为结肠梗阻,结肠镜未能检查全部的结肠,则手术后3个月时应当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其它部位有无结肠息肉或结肠癌。 (18)已发现患有结肠息肉,需在结肠镜下切除者; (19)结直肠息肉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 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其它的息肉建议一般每12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就可以了。如果复查结肠镜检查为阴性,则3年后再复查。 (20)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要进行结肠镜普查: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也应当体检做结肠镜检查。 大量的研究证明:如果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 (21)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也需要进行结肠镜普查。 (22)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和长期酗酒者,最好常规体检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一些无症状的早期结直肠癌。 特别提示:便血不要当成痔疮! 1. 便血≠痔疮! 痔疮的发病率很高,而便血又是痔疮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所以很多人认为便血都是痔疮引起的。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很多其它的疾病也可引起便血,如结肠癌、直肠癌、肛裂、直肠血管瘤等。 2. 便血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同时便血也是痔疮、肛裂、肠炎等数十种肛肠疾病的常见症状,因而单纯的根据便血无法明确真正的病因。反复出现便血、黑便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行结肠镜检查,以免延误诊断。 3. 痔疮不会引起直肠癌,但是痔疮可以同时伴发直肠癌。 痔疮是一种良性疾病,是不会演变成直肠癌的,但是得了痔疮的患者同时也可以得直肠癌。应当高度引起重视。 4. 痔疮患者便血久治不愈应高度怀疑直肠癌。 痔疮和直肠癌的主要症状都是便血,有一些患者因为有痔疮病史,所以,只要一有便血就认为是痔疮出血。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疮栓治疗后便血也会有所好转,但是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便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行直肠指诊和结肠镜检查,以便排除结直肠癌的可能性。
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据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进行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也就是说中国有7亿左右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长期“钉子户”,世界范围内的高感染率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扎根在人体胃黏膜中的唯一细菌。遗传学研究显示,人类携带幽门螺杆菌已有10多万年,这个时间跨度已经是目前的检测手段所能达到的极限了。 幽门螺杆菌对生长环境要求很苛刻,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它平常的“迁徙”方式一般是通过唾液、飞沫“口-口”传播,比如共用筷子、不洁饮食、相互夹菜都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这也是为什么很容易出现“一人患胃病全家都感染”的现象;偶尔它也会以“粪-口”的方式传播:通过附在水源和食物的方式上,它能够走得更远,侵入更多人的胃。 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相比起成年人,幽门螺杆菌“偏爱”低龄儿童。在我国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而10岁以上感染者,每年以0.5%~1%的幅度缓慢增加。 70%的人没症状,大多数人无需治疗 7亿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听起来这个数字很吓人,那是不是这7亿人都需要治疗呢?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一般并不会出现太多的症状,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体检才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潜伏期为一周左右,大约70%的人感染后表现隐匿,无全身症状,也不会导致其他胃部疾病。所以,这部分人无需治疗。 10%的人可能存在消化不良,往往表现为腹胀、上腹部隐痛、恶心、嗳气、口臭、周身不适等;10%~20%的人感染后会出现炎症、消化性溃疡等症状。这些人需要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建议自己买药。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类致癌原 1994 年,幽门螺杆菌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78%的胃癌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此外,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它可以导致慢性胃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其次,可导致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溃疡面会逐渐变大,使得溃疡病情越来越严重,增加治疗的难度;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导致顽固性口臭,这种口臭很难清除,除非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之后,口臭才会消失。 对特定人群,根治治疗很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根除,是否治疗需要对患者作进一步的获益-风险评估,个体化处理。 然而,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同时存在以下问题的患者,强烈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手术切除,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这些人群及时进行治疗都是获益大于风险的,其他人群则不必过于紧张。 如何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及复发的根本办法是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及卫生条件,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个人能做的,主要有几点: ①餐具消毒、分餐可预防: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餐具要定期消毒。 ②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③及时洗手、清洁口腔: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