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早期往往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患者就诊率低,对胃肠镜检查的恐惧,使早期胃肠镜的检查率低,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率低,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处于较晚期,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而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直接相关,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约为95%,而进展期术后生存率约为20%-3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因对肠镜心存恐惧而拒绝接受检查,有人因为过程中各种尴尬而抵触检查,总之不少人因为对肠镜检查不了解而放弃,这里教你几招,让你可以优雅从容地做一次肠镜检查。 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 1.?肠镜检查前的心理准备 2. 肠镜检查前的饮食准备 3. 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4. 肠镜检查的过程以及检查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肠镜检查前的心理准备 要排除对肠镜检查的恐惧,我们就要先了解肠镜检查是怎么一回事。 结肠镜是一支细长可弯曲的仪器,直径大约1cm,结肠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大肠,头端的摄像头可让医生观察肠道内部情况。 肠镜检查确实会有一些不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疼痛 主要来源于肠镜在肠道里扭曲导致肠道痉挛带来的不同程度的疼痛。 腹胀 为了更好地暴露视野、方便操作,肠镜检查时会向肠道里打气,让肠道膨胀,这会造成腹胀甚至腹痛。 异物感 这恐怕是很难回避的,毕竟是有异物进入体内,想想都觉得不舒服。 另外,还有肠道准备时的腹泻、检查前换裤子时的害羞……这些都会让被检查者对肠镜检查心生抵触。其实,在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虽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但是只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积极配合,就能顺利完成肠镜检查,总的来说,越放松,检查过程越顺畅、舒适。 2.肠镜检查前的饮食准备 检查前一天午餐、晚餐吃少渣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不要吃蔬菜、水果等多渣、多籽的食物以及奶制品。 假如是上午检查,检查当天早晨禁食,在内镜检查前4~6小时服用聚乙二醇等渗溶液2~3L,2小时内服完;如果是下午检查,中午仍需禁食,没有糖尿病的朋友可喝糖水防止低血糖。麻醉下肠镜则应按照麻醉师的要求严格禁食、禁水。 3.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最核心的环节,肠道准备是否充分与息肉检出率有直接关系。 所谓“肠道准备不充分”,就是指肠道内仍然有较多粪渣残留,这会影响肠镜检查的视野,导致结肠病变、息肉等的漏检率升高,可谓是“肠道准备不充分,检查已经失败了一半”。 初次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如果肠道准备不充分,建议1年内再次复查肠镜,可见充分的、符合标准的肠道准备是多么重要。 4.肠镜检查的过程以及检查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检查过程中 一般待医护人员安排后,被检查者需要换上肠镜检查专用裤子,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摆好适合检查的体位,一般会让被检查者左侧卧躺,双膝弯曲位于胸前。 检查过程中被检查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放松,遇到不适就尽量深呼吸,用均匀的呼吸放松自己。 一般在肠镜刚进入直肠和镜子过弯时会有明显的不适感。此时被检查者越放松,越有利于检查进行,一定不要自己先紧张起来,如果你紧张,你的肠子也会跟着紧张痉挛,不由自主地用劲与医生的操作对抗,使得检查更困难、更难受。 检查结束 部分被检查者在检查完毕后会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对此不必过于紧张。很多有经验的护士总是安慰被检查者“多大点事,放个屁就好了”,既讲了实话,又活跃了气氛。很多被检查者也的确是在放屁之后就没那么不舒服了,当然也可以轻柔地按摩腹部、慢慢走动,促进肠道蠕动排气。 肠镜检查之后,不建议被检查者马上进食,待结肠内气体排出,腹胀消失后进易消化流食,可缓解腹胀。若有麻醉,被检查者在检查结束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更稳妥。 做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息肉摘除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能有少量大便带血现象,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如出血较多或出现持续腹痛,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健康提示 肠镜检查若有异常发现,则应治疗后遵医嘱复查,一般来说单发的、直径<1cm的腺瘤每3~5年复查一次,具体的复查周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调整。另外,息肉切除后应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 对一般的体检患者,肠镜检查若没有阳性发现,则可每5~10年复查一次,期间若有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脓血便等情况,则应及时就诊;有结肠息肉病史或大肠癌家族史者,建议每3~5年复查一次,或者遵医嘱复查。
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胃癌的危险因素 结肠癌的危险因素 无症状人群筛查才能早诊早治
1.胃镜是否是一次性的?答:胃镜一根最便宜的都要十几万,贵的染色激光放大胃镜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不可能是一次性使用的。 除非超级土豪任性,买一根专门给自己做,那另当别论。 除了胃肠镜,其他的东西,比如检查包、活检钳都是一次性的。 2.胃肠镜有消毒吗?能消毒干净吗?答:必须消毒啊,而且必须消毒彻底。 胃肠镜的清洗消毒,有严格的程序,每一个环节护士都会严格操作,以确保每一条胃镜都是干净、无菌的。 现在的胃镜都是防水的,经多次清洗后再消毒,消毒后再清洗烘干,所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消毒液中都活不下来 3.为什么看到一个接一个做,中间都没停顿,没看到消毒?答:一个内镜中心都有很多根镜子轮流用,就像一台电脑可以接很多个显示器一样,一台内镜主机也可以接很多种型号的镜子。 所有的镜子,都是一人一镜一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在另外一个房间,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清洗好的镜子会放在专门的无菌车或内镜柜里备用。 4.胃肠镜是同一根镜子吗?胃肠镜有没有分开消毒?答:胃镜是胃镜、肠镜是肠镜。 我们肠道比胃长,所以肠镜也比胃更长一些,也稍粗一点,但胃肠镜的构造是一样的。 胃肠镜有专门分开消毒的,胃镜在胃镜的消毒池里面浸泡消毒,肠镜在专门的肠镜消毒池里面浸泡清洗消毒。 5.胃镜这么粗,有没有细一点的胃镜?答:常见的胃镜大约0.9cm粗,有比较细的胃镜,跟筷子差不多粗,直径约0.6cm,小孩子大部分用这种胃镜检查。 但超细胃镜很细很小,做活检、做胃镜下息肉切除、做胃镜下肿瘤切除不是很方便,所以大部分成人还都是用普通胃镜做检查,有发现问题也可以直接处理,只有老人家不能耐受或者小孩才用小的超细胃镜检查。 6.胃镜只能从嘴巴插进去吗?答:现在大部分胃镜是从嘴巴进去,再从食管到胃里,然后再把胃360度看一遍。 当然超细胃镜可以从鼻腔进去经过喉咙到胃里面去。 但从鼻腔进去如果是清醒做的话也是不舒服的。 麻醉状态下做,从哪里进都是一样的。 7.有没有做起来不难受的胃镜?答:有的。 现在大多数医院都开展麻醉无痛胃镜,就是麻醉医生帮忙用一点镇静、镇痛药后去睡觉,睡一觉就做好了,中间不会有任何难受。此外,还有比较舒适的经鼻(从鼻子进去,不会憋气和干呕)胃镜以及胶囊内镜。 8.活检是怎么回事?会不会对胃造成损伤?答:活检就是用活检钳从胃肠里钳取一小块组织送病理,以明确胃内病变的性质。 很明显,活检是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的,这个损伤很小,一块活检组织仅为米粒大小; 在活检过程中,大部分人是没有感觉的,最多是有胃被揪了一下的感觉,几乎不会感到疼痛。 而且,在取完组织以后,医生在胃镜下会把出血止住,只要检查后遵从医嘱,再出血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再者,取活检并不代表你的病很严重,只是医生为了更准确滴判断疾病的性质、深浅、范围等。不必大惊小怪。 9.检查前喝的那瓶东西是什么东西?答:是用来润滑消泡的,有一定的局麻作用。 现在大部分医院用的都是利多卡因凝胶,虽然有一点麻醉成分,但主要成分是二甲基硅油,起到去除胃内气泡从而改善观察效果的作用,所以稍早一点服用更好,一般两个小时内都有效果,不必纠结于吃药的早晚。 10.麻醉有没有风险?答:临床上做任何操作都不可能100%顺利成功的。 正常吃饭都有可能被噎死、正常人喝水也有被呛死的,所以没有100%无风险,但至少99.99%都能成功做下来。 资料显示,在经过选择的成年人中,无痛胃镜麻醉带来的死亡率只有二十万分之一,这个数字远远低于中国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为二十万分之五。 11.麻醉会不会让人变傻?答:完全不必担心。 无痛苦胃肠镜所使用的静脉麻醉药代谢很快,6小时以内会完全分解、代谢,对人体神经系统不会带来任何后遗症,尽管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有“一过性认知障碍”,但很短时间就会消失。 至于“麻药让人变傻”的谣言,那得看“傻”多长时间。 在做完检查的30分钟内,走路会有些不稳; 3个小时之内,有些不在状态,像是头一天熬夜看了欧冠赛事一样; 6个小时以后,机会感觉“脉动”回来了。 实际上,也有太多的研究都证实,通常所用的麻醉药对智商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大家完全不要担心做了会记忆力下降、引起老年性痴呆等等“想当然”的副作用。 12.胃肠镜可不可以一起做?答:麻醉状态下可以一起做。 做完胃镜接着做肠镜,而且麻醉胃肠镜一起做只要花一次麻醉的钱 13.我心脏不好,能做胃肠镜吗?答:这要看情况。 以下一些情况还是不建议内镜检查: 1)严重心肺疾患,如严重心律紊乱、心肌梗塞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及哮喘、呼吸衰竭不能平卧者,无法耐受内镜检查。 2)怀疑有休克,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 3)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智力障碍者等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必要时行无痛胃镜检查) 4)急性重症咽喉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者。 5)食管、胃急性腐蚀性炎症患者。 6)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脑卒中(现出血和梗塞急性期)患者。 7)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者。 8)烈性传染病(天花、霍乱、鼠疫、炭疽)。 14.做了胃肠镜,我会不会被感染到艾滋、丙肝之类的传染病?答:不会。 每个检查者在术前都需要做感染筛查,发现有乙肝、丙肝、艾滋、梅毒阳性的,一般会在最后才做检查。 而且,对他们使用的胃肠镜要做特殊消毒处理;和普通人的消毒程序也不太一样,会更严格,消毒时间也会更长。 另外,对所有洗消备用的内镜,都会取样检测,以确保万无一失。 15.我做了胃肠镜后,有些不舒服,会不会把肠子、胃捣烂了?答:胃肠镜检查可能会蹭伤一点点粘膜,检查后可能嗓子会有些不舒服;这些蹭伤都很轻微,很快就会恢复。 取活检后也会造成一些出血,医生会做相应处理,取得活检组织也只有半粒大米那么大,一般没有什么风险; 胃肠镜检查可能会有一定的穿孔和出血风险,但几率非常之低。医生们都会有充分的准备,即使一旦发生,也不会有太大的生命危险。 16.胃肠镜可以看到我们人体五脏六腑吗?答:不能。 胃肠镜就是个摄像头,仿佛医生的眼睛,只能看到我们胃肠道里面,看不到胃肠道外面肝胆肾脏等结构,甚至胃肠道黏膜下的肿物你都看不到。 就像你走进一个密闭的房间后你只能看到房间里面粉刷的墙壁和表面的装饰,看不到隔壁房间的东西以及墙壁外的东西,也看不到粉刷白灰后面的砖、电线等是一个道理的。 但是,超声内镜可以做到这一点,可以探查粘膜下、甚至是相邻脏器的肿物。 17.胃镜可以直接做到肠道吗?肠镜从哪里进去?答:我们人体的消化道总共有6~9米这么长,胃镜就1米,胃镜是做不到大肠的位置的,胃镜甚至只能看一小段小肠(十二指肠) 肠镜是从肛门进去把我们人体大肠看一遍,大肠1.4-1.7米,肠镜可以看完整段大肠,但也只能看一小段小肠(回肠)。 18.小肠用什么检查?答:胃肠道疾病几乎90%都集中在食管、胃、大肠及肛门,小肠疾病占不到10%。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小肠疾病,除非胃肠镜、腹部彩超CT都做了都没问题才考虑小肠疾病。 目前大医院有小肠镜,小肠镜比较贵,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也相当高; 目前检查小肠的还有胶囊内镜:就是跟一个胶囊一样的装置,在胶囊前面有摄像头装在上面,吞进去以后胶囊就在肠道一路拍摄一路把照片传出来到电脑上,这种胶囊内镜是一次性的,所以做一次也比较贵。
幽门螺杆菌被列为I类致癌物,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平均58%-64%,也就是说,我国至少有8亿人处于感染状态。看病2小时,问诊3分钟,这是很多患者在医院就诊的真实经历,往往钱花了,病看了,但自己依旧糊里糊涂,甚至因为糊里糊涂而走了很多弯路,酿成不少悲剧。为了使大家全面了解幽门螺杆菌,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诸多问题。——成人篇1、吃什么药?四联:两种胃药(**拉唑和铋剂)和两种抗菌药。抗菌药有哪些呢?目前证明有用的是这6个: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这些药怎么选呢?胃药:一般选的好点的,这样可以为杀菌创造很好的环境(酸度低)第二次杀菌:一般不选前面用过的抗菌药;耐药比较多的: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对胃刺激大的: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具体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和医生一起商量决定。。。。。2、怎么吃药?胃药:饭前30分钟吃,减少胃里面的酸度,不要让胃酸把抗菌药“消化”掉;抗菌药:饭后30分钟吃,减少药对胃的刺激,同时也等胃药把胃里面的酸度降下来。吃多久?最少不能少于10天,也不用超过14天。吃少了可能没用,吃多了也没有必要。吃几次?胃药:一般都是一天2次,每次吃多少可能有点不同。抗菌药:阿莫西林:每天2次,每次1.0g(如果你买的药是0.25g一片,那就是每次4片);克拉霉素:每天2次,每次0.5g(如果你买的药是0.5g一片,那就是每次1片)呋喃唑酮:每天2次,每次0.1g(如果你买的药是0.1g一片,那就是每次1片);四环素:每天3次或者4次,每次0.5g(如果你买的药是0.25g一片,那就是每次2片);甲硝唑:每天3次或者4次,每次0.4g(如果你买的药是0.2g一片,那就是每次2片);左氧氟沙星:每天1次,每次0.5g(如果你买的药是0.5g一片,那就是每次1片);或者是每天2次,每次0.2g(如果你买的药是0.1g一片,那就是每次2片)。这些数字问题一定不能错,不然就白吃了,前功尽弃!还有一个数字:停药1个月后复查,千万记住,是1个月,不要白查了!3、注意什么?这些要做到:吃药这10天到14天、吃药后的7天,都不能喝酒因为家庭传播是根除不彻底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考虑家里人查一下是不是有(14岁以下的孩子不用),有的话一起治疗但下面的情况是正常的,不需要停药:如果吃的药里面有克拉霉素,出现嘴巴苦、有金属味;如果吃的药里面有铋剂,大便发黑;如果吃的药里面有呋喃唑酮,小便发黄:需要多喝水,少吃火腿、香肠、水产品等。如果出现有胃不舒服,可能和抗菌药有关系。。。。所以如果你选择了杀菌,就一定要坚持完10天到14天。——儿童篇1、会不会传染?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多的一种是口-口传染,也就是“口水”啦~~~~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非常容易被传染上,于是有些发展中国家,有87%的孩子都有幽门螺杆菌,这个实在是。。。。。好多!如果直接把饭嚼烂了喂给小孩子吃,这个传染的机会是最大的。但,如果不做这些事,就不会传染了吗?但,你不传染给孩子,别人不会传给他?所以,如果要问:会不会传染给孩子?答案是:可能会的。2、有什么后果?这个菌对于大人来说,最主要的是导致一些胃病,增加了胃癌的风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相似的:主要是增加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可能,增加了得胃癌的可能(小孩子,这个似乎可以暂时不用去管吧~~)。孩子有了菌,后果也不是很严重,主要会有一些胀气、嗳气、胃痛的胃不舒服。偶尔,它可能让孩子得缺血性贫血、MALT淋巴瘤。。。。(但,这个很少很少)尽管如此,大部分的胃不舒服,和幽门螺杆菌并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这个菌主要让小孩子有一些胃的问题,但大部分和它没有关系,不要总说是它的错。3、要不要查?如果大人有了幽门螺杆菌,孩子要不要检查下有没有?如果没有不舒服,没有找不到原因的毛病:不查如果只是有中耳炎、牙周毛病:不建议查如果只是食物过敏、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建议查如果只是长得慢:不建议查如果只是有个叫做“功能性腹痛”的毛病:不建议查如果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查如果有“MALT淋巴瘤”:查如果有慢性胃炎:查如果孩子的爸妈、兄弟姐妹有人得胃癌:查如果有找不到原因的难治的缺铁性贫血:查如果孩子要长期吃一种叫“非甾体类消炎药”的药:查总的来说,主要看目的:查是为了找到一些疾病的原因,而不是为了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这个菌。如果只是为了知道“有没有”,那就不要查。4、有了杀不杀?如果你查出来孩子有这个菌怎么办?杀还是不杀?这些时候一定要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MALT淋巴瘤。这些时候要和医生商量下: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找不到原因的难治的缺铁性贫血;准备长期吃叫“非甾体类消炎药”的;家长和孩子自己一定要求杀(这个我真的建议你再考虑考虑)这些时候不要管它:如果没有上面这些情况,你根本不用管它,为什么呢?孩子杀掉了这个菌,很容易被别人再传染上,白杀吃的药不少,至少2种抗生素在孩子的生长发育中,可能这个菌被孩子自己杀了。。。。
1、肿瘤患者的一般预防2、肿瘤患者的特别注意事项3、针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调整建议以上专家指引建议仅供参考,关于诊疗计划具体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请与主管医生商讨,一切以主管医生最终意见为准!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其分成2个亚群,1~5组分的免疫原性相同,称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主要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组分6和7被称为胃蛋白酶原Ⅱ(PGⅡ),除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外,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颈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也能产生PGⅡ。 通常情况下,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血清PGⅠ和PGⅡ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改变。因此,监测血清中PG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的唯一途径。目前诊断胃癌的主要方法是纤维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胃镜被称为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 目前观点认为,部分萎缩是可以逆转的,而一旦进入肠化生后,就很难发生逆转。因此,急需要一种工具,能够敏锐地发现胃黏膜萎缩的情况。此时,胃蛋白酶原检测即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当胃底腺萎缩时,主细胞数量减少,PGⅠ水平下降;而由于分泌PGⅡ细胞较多,此时PGⅡ仍然可以维持高水平状态,此时PGⅠ/PGⅡ显著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以及胃窦腺向胃体延伸,出现胃底腺假幽门腺化生时,PGⅡ水平升高更多,PGⅠ/PGⅡ进一步下降。因此PGⅠ水平降低是胃底腺黏膜萎缩的可靠标志,PGⅠ/PGⅡ侧面反映了胃底腺黏膜萎缩程度。 误区一:假若体检时只测PGⅠ,近70%的结果在40~70ng/mL,表面看起来都低于70ng/mL,怀疑胃萎缩,但因未测PGⅡ及比值导致结果不好解释。当复测PGⅡ时比值90%以上都大于3,此类情况是因中国人群慢浅表性胃炎高发,属正常生理性胃酸分泌不足。 误区二:PG阳性就是“胃癌说”:阳性是代表胃癌高风险人群。PG项目是适用于体检早期简易筛查胃癌的项目,替代X光及超波筛查胃癌。主要意义不在诊断而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正常体检测15%PG阳性,PG阳性者罹患胃癌的高风险有1%~2%的胃癌早发现率 误区三:只看重PGⅠ、PGⅡ的参考范围值的变化,不重视比值。因胃黏膜分泌PGⅠ受炎症攻击分泌变动幅度大(70~800ng/mL以上),PGⅡ分泌相对恒定。对比值>3时,PGⅠ增高程度确定胃病种类只能结合临床分析。对比值